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媸笨梢杂卸嘀直浠羌绦略一故桥∽鸥泳退婺愕男囊饬恕5谌芯褪巧ǎ诼碚绞苯岷献诺诙惺埂D忝窍氚。诙写坦サ氖焙颍苑礁蘸檬呛笱觯耸币蛭铰淼谋寂埽铰泶砜保允终弥逼鹕碜樱绞焙蛞桓龌厣砗嵘ǎ苑奖厮牢抟桑 

张辽这回可是将他后世听评书时听到的程咬金三板斧给搬了出来,最少这三招看上去比较合理,还像那么会事。

被张辽这么一说,徐晃、赵云他们也在心中模拟了这三招,他们发现在阵前将领交手时还真的不好防守,稍不注意就是非死即伤的结果,于是他们看张辽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不愧是张辽将军,真的在武学上已经达到宗师的修养了。”这就是赵云和徐晃此时的想法。

看到两人的神情,张辽也有些感到不好意思了,他毕竟不是真的有什么高深的武学修养,而完全是源于后世的见识。于是张辽对两人说道:“好了,别想了。我们先到将作营让工匠给公明打制一柄大斧子,然后咱们再相互切磋一番。”

第143章(上)

撇过张辽等人在军中的活动不说,帝、后的车驾继续在向东平前进。不过曹操留给荀彧修缮故东平王府的时间的确是有些紧张,所以在曹纯和张辽的建议下,曹操在车队进入兖州东郡后就减慢了速度,同时还向皇帝刘协请旨,请皇帝去检阅兖州诸军。刘协这些年就是吃了没有自己的军队的亏,故而处处受制与人,现在曹操让他检阅军队,使得他能够有机会将自己的力量渗入军中,当然是欣然同意。于是曹操就命令车队在抵达濮阳后再折转方向,南下陈留。接下来就是济阴郡、济北国,想来如此一个大圈儿绕下来,荀彧在东平的活儿也就该做完了。

这一日,张辽正在和徐晃、赵云切磋武艺并一同试试军中工匠刚刚为徐晃打制好的斧子的时候,曹操的亲卫奉命赶到了演武场请张辽前往中军帐议事。

张辽虽然不知道曹操找他何事,但还是扔下赵云和徐晃二人,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中军帐。一进去,他就看到了一个熟人。

“奉孝?你何时来的?”张辽惊喜的说道。他见到的人正是一直留在鄄城的郭嘉。

郭嘉轻笑道:“济阴与陈留相邻,不过数个时辰的路程,我如何不能来?我也对文远你口中的那位‘忍者神龟’颇感兴趣哦!”

“嗤!”郭嘉风趣的话让帐中的侍卫也忍俊不住了。

张辽见状也只能报以无奈的笑容,谁让这个绰号是出自他的口中。他也不再理会郭嘉,径自对着曹操拱手道:“主公,张辽奉命来到。”

曹操此时早就将手中的简牍放下,走到张辽面前说:“文远,这一路而来,对那徐晃评价如何?”

“为人严谨、谦虚,生活俭朴,凡事谋定而后动,认准目标便绝不反悔。大将之才也!”张辽郑重的说道。他说的这些不过是历史上对徐晃的评价,真要让他自己观察,先不说他有没有这个能力,单就他这种懒人,放着作弊器不用才叫奇怪。

可这一切曹操并不知道,他只知道张辽看人准确,到目前为止还从未出错,这才让张辽探探徐晃的底子。何况曹营的高层官员中已经有了“张文远不逊于许子将”的说法。

“这徐晃能得文远如此评价,嘉在此亦要恭喜主公再添一员大将啊!”郭嘉也对张辽的眼光极为信任,当即就上前祝贺曹操。

“哈哈哈!能得如此将才,当是曹某之幸。稍后自当与尔等共饮。”曹操也很是高兴,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虽然曹军真正的核心已经从高级将领转为中低级军官,可指挥大战还是需要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否则事事都要曹操亲力亲为,那曹操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时间了。

三人寒暄一番后在曹操的示意下各自入座,此时曹操挥手示意帐中的侍卫回避后对郭嘉、张辽说道:“奉孝、文远,你二人也知道皇帝陛下有分化我军的意图,如今曹某接到报告,皇帝尚在犹豫之中,但太尉杨彪却等不及了。”

“太可惜啦!”听完曹操的话,张辽不禁叹道。

“嗯?”曹操和郭嘉都瞪着眼睛看着张辽。

“我是说这数年来的傀儡生活虽然磨砺了一个人的性子,却也让他更加的瞻前顾后,不敢轻易做出决断了。”张辽悠哉悠哉的说。

“嗯。文远说的有理。不过我看还该加上濮阳那一次经历才是。”郭嘉笑眯眯的说道。

在皇帝一行抵达濮阳时,早已接到张辽“诉苦”般的消息的夏侯惇不忿皇帝竟然敢于分化自己的同僚,于是让濮阳附近的精锐曹军全体出动,在大路两边整齐列队。当皇帝车驾赶到时,上万士兵齐声高喊“威武”,让马车中的刘协被吓得不轻。随后在濮阳城门口,夏侯惇虽然对皇帝礼数周到,但眼中的那一股不屑的眼神是丝毫不加掩饰的,深深地刺痛了刘协的心。若是一般人,绝对会立刻反击,即使之前的计策再如何的漏洞百出,也要显示皇帝的尊严。但刘协自幼的经历让他再度选择了忍耐,纵然杨彪如何劝说,也不愿此时就行分化之策。

“倒是可惜了咱们的老太尉啦!”郭嘉接着又说道。

“哼!”曹操没有接腔,只是哼了一声。但很显然,他对杨彪非常的不满。

“主公,杨彪不足惧也。听说袁术在得到玉玺后已经迫不及待了,只是在部下的强烈反对下才暂时罢休。不过人心是永无止尽的,他必然会借玉玺一事宣布登基,那时,身为袁术姻亲的杨彪还不是随主公的意思处置。”

郭嘉的话很是平淡,但张辽却能从中体会到一丝寒意。“呵呵。老杨同志,原来你在长安,在贾诩出工不出力的前提下你能将李傕、郭汜玩弄与鼓掌之间,可如今你面对的却是足以与贾诩抗衡的顶级谋士,今后你就玩不转喽。”张辽心中想到。

“算了,不说这些无趣的事情了。”曹操摇摇头,似乎想将刚才的不快的事情抛出头脑。然后他接着说:“文远今日让你来是要通知你,曹某决定将妙才调至兖州,所以,你必须去青州接替妙才。”

“啊……”

张辽刚想说话,就看到曹操举手示意。“文远,你先听我说完。原本在青州的于禁和臧霸如今已经调到了雒阳,妙才不通水战,无法和甘宁默契配合,故而需要你前往青州替换。虽然你也没有指挥过水战,但据说你还是对水战很有想法的,颇得甘宁这样的水战老手的称赞。加上你和甘宁也有些交情,便于青州水、陆两军的配合,曹某才作此决定的。当然啦,清儿也可以随你一同前往。若是极为老人同意,我那外甥你也一起带到青州就是。好了,我说完了,你有什么话就说吧。”

张辽睁着眼睛,没有说话。半晌后,他才幽幽的说:“主公,这话都让你一个人说完了,我很能说什么啊!”

曹操难得看见张辽如此吃瘪的表情,他呵呵的笑道:“文远,这修复旧都雒阳的建议可是你出的。我为了此事,也只得将于禁从青州调出来,否则雒阳的背面就无险可守了。”

“这我知道。可……”

张辽话还没有说完,郭嘉有一次打断了他的话。郭嘉说:“文远,我军训练水军一事虽然没有大张旗鼓,但却瞒不过有心人。如今借着重整雒阳防务之时,让于禁修复孟津渡口。并派出小型的内河战船驻防,也可缓解其他诸侯的查探。但于禁一走,妙才将军和甘宁皆是性烈如火之人,故而需要调你过去,省得他们之间发生矛盾。”

“说完啦?”张辽用眼睛对着曹操和郭嘉来回看着。

“呃?完了。”曹操有些奇怪的说。

“噢。那我说了?”张辽接着问。

“说吧!”曹操此时已经明白张辽又在耍宝,故而没好气的说。

张辽整整衣襟,咳嗽一声说:“主公,奉孝,辽可曾说过不去二字。”

“嗯??”曹操和郭嘉的脸上顿时冒出几条黑线。他们这才想起来,张辽虽然要说话,可他却一直没有不愿去的表示,只他们自己一厢情愿的以为张辽不愿离开妻儿才拼命的劝说,却没让张辽得到说话的机会。

张辽也没让曹操和郭嘉尴尬多久,他对着曹操拱手道:“主公,辽先谢过主公对辽的信任。既然主公有命,辽绝不会推辞。但是臧霸调走了,妙才也要走,主公总得再调几个人道青州帮帮我吧。何况我一直提倡的是军政分离,总不能在我自己这里被破坏。”

“你需要何人?说出来听听。”曹操知道张辽是个惯会偷懒的家伙,没有一口就答应下来,反而提高了警惕,免得被张辽要走太多的人手。

“嘿嘿嘿!”张辽这时候笑的就向一只准备偷鸡的狐狸一样,让郭嘉看了也在一旁偷笑。只听他说:“主公,我也不要旁人,只需一文一武两人即可。”

曹操眉头一皱,他没有想到张辽今天如此好说话,可有觉得他的笑容似乎不那么厚道。

“主公,何不让文远说说究竟是哪两人?”郭嘉也觉得张辽有别的意图,但他还是想听完张辽的话在做判断。

“嗯。说吧。曹某也想看看是哪两个人能得到文远的青睐。”曹操想想也对,不听听张辽如何开价,他又如何去还价呢。

“想来武将应该是赵云赵子龙吧!”就在张辽准备开口的时候,郭嘉突然说道。

“对!子龙善于统兵,为人又谦逊、稳重,又一直在你麾下,和你私交亦是不错,你若想偷懒,拉上子龙是最合适的。”曹操双手“啪”的一拍,用一种戏谑的神情对着张辽说。

第143章(中)

“至于嘛?我不过是想坚持军政分开的原则,这样的例子一旦确立,将来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就可以得到避免。但是以文统武却不是那么好办的事情,先不说文武之间天然的对立,就是文官借机打压武将,时间一长也会使尚武之风大衰,从而导致武将无心征战,士兵无心杀敌,接踵而来的就是全国军队战斗力下降,以至于无力镇压国内的叛乱,无力抵御国外的进攻。所以我想在青州先做一个试点,以便找到军政分开后的平衡点。当然,能偷懒也不能放过,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的工作嘛。”张辽神采飞扬的侃侃而谈,但最后一句话却声音很低。

曹操和郭嘉听着张辽这一番话,心中也思绪翩翩,他们为张辽的远见而感到高兴,也为张辽所叙述了军政分开后的情况而憧憬。但他们在听到了张辽的最后一句话后,就好像品尝着美味的人突然在即将吃完的盘子里发现了一只死苍蝇一样。他们哭笑不得的看着张辽,气的嘴里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好一会,曹操才回过气来,他狠狠地瞪了张辽一眼,说:“行啦,还有一个文官,你想要谁去给你帮忙,让你能够更好的偷懒。”

“嘿嘿嘿!”张辽讪讪的笑着,说道:“文官我要一个可以担任别驾的人,至于什么人,主公帮我挑就行了。”

听张辽这么一说,曹操和郭嘉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你啊!……”曹操一脸的恨铁不成钢。

“主公,文武官员应该各司其职。但身为上位者,事事亲力亲为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而善于用人,善于协调部下的关系,能将部下的能力充分的发掘出来,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上位者该做的。主公既然要让我执掌青州,我自然要做这样一个上位者,充分让自己的下属发挥能力。否则什么事情都要管,我哪有功夫去陪我家清儿呢?”张辽一脸无辜的说道。

“哈哈哈!!”郭嘉再也受不了了,在曹操面前就哈哈大笑起来。而曹操也被张辽的刻意耍宝逗得摇着他那不大的脑袋,咧着嘴呵呵的笑着。此时的中军帐中没有什么上下级之分,有的只是朋友间的一种淡淡知心的感觉。

笑了一阵之后,曹操对张辽说:“文远,曹某不得不说你的考虑极为深远,军政分开,以文统武,确实是解决武将拥兵自重的良策,而你说的文官借此打压武将造成尚武之风衰弱也有可能,曹某现在却想看看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让你在青州做个试点,至于文官……我看如今的暂领琅琊太守的孙乾倒是个合适的别驾人选,在他任太守的这段时间,他合理的协调了蔡阳和郡丞孙康的之间的关系,琅琊郡被他治理的颇为兴旺,让他去青州给你担任别驾如何?”

张辽想了想后说:“从个人能力来看,孙乾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他当年也是老师向陶恭祖推荐的,就是资历稍差一些。不过文若、公达、仲德皆有重任,伯宁、孝先也脱不开身,就连任伯达(任峻)也要统筹我军全境的屯田事务,子扬也被奉孝藏了起来,陈登要关注对岸的刘备,能熟练的处理政务的,又能够和我配合的也就是孙公佑了。”

“正是。有令师康成公的面子在,孙乾是不会给你找麻烦的。”曹操笑道。

“主公,孙乾论及能力任一州之别驾自是绰绰有余,但他的资历尚浅,骤然拔高确有不妥。不如让其暂为从事,却实际负担全部事务也就是了。反正又文远为其撑腰,也无人敢于在文远面前不听号令。”郭嘉却在此时泼了一盆冷水。

曹操和张辽此时脑筋一转,也想到了刚才的任命中却有不妥,先不说孙乾投入曹操麾下时日尚短,就连他在琅琊的政绩也未必有人服气,这全因为整个曹操的治下皆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琅琊郡也不是非常突出。他也不像赵云。赵云一开始就被曹操拨入张辽的麾下,在张辽的可以放手之下,赵云的才华完全的得到了展示,更在青州一役中独自将三郡国安定下来,战功放在那里,曹操提升他也无人有异议。还有他个人的武力在整个曹营也位列三甲,武将之间还是凭本事说话,赵云能击败典韦、许褚,曹营的诸将已经无人会小看他了。

“是有些不妥,就依奉孝,不派别驾,让孙乾以从事之职负担全部事务,待他得到众人的认可后再行升迁。文远,你看这样可好?”曹操说完后看着张辽。

张辽却无所谓的说:“这我才不管呢,反正人来了我就把所有的事务都交给他处理,我反正是要当甩手掌柜的。不过孙乾为人温和,我还需要一个有铁血手段,能震慑人的执法官。本来伯宁极为合适,不过想来主公也不会给我的。至于皇帝带来的那群人中也不乏人才,可我却不敢用。”

“知道还说。”曹操笑道。

“我只是想为主公举荐极为贤才而已。”张辽用委屈的语气说道。

“哦!”曹操和郭嘉同时感到惊奇,因为张辽很少举荐人,但出手就绝对是精品。

“说!说来听听!”曹操有些急切的想知道张辽举荐的是什么人。

“哦。我算一算。”说完,张辽开始掰手指了。

曹操和郭嘉相互对视一眼,心中同时升起一个念头,“看来次人不少!政务上不至于再捉襟见肘了。”

张辽咳嗽一声,看了看曹操和郭嘉后说:“我想了一下,有五个人比较合适。”

“第一人是国渊,字子尼,青州乐安盖县人,是吾师之高足,曾避乱辽东,近期被老师书信召回。吾师郑玄曾如此评价我这位师兄,‘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

第二人是管宁,据闻乃齐国贤相管仲之后,字幼安,北海朱虚人,自幼好学,饱读经书,黄巾起时于同乡好友邴原等避居辽东。在辽东之时,他经常给人‘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颇受人们爱戴。

第三人就是管宁的好友邴原,此人字根矩,颇有勇略雄气,在辽东时,一年中往归原居者数百家,游学之士,教授之声,不绝于耳。

第四人叫王烈,字彦方,平原县人,少时事师陈寔,以义行称。其时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此后,乡中百姓,凡有争讼曲直之事,俱请烈排解,断定是非。亦有半途而放弃争执,和解而归者,足见王烈教化之能。此人此时亦在辽东。

第五人叫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此人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

此五人皆为大才,往主公能重用之。”

曹操听了之后大喜,郑玄的弟子国渊以及有“贤人”之称的管宁,而其与三人中的邴原、王烈、王修也是青州的名士,他此时真为自己父亲的眼光感到骄傲,正是曹嵩的坚持才使张辽成了郑玄的关门弟子,他也有了通过郑玄招揽人才的道路。张辽推荐的五个人中除了王修外都在黄巾乱起之时避祸辽东,既然郑玄已经将弟子国渊召回,其余三人的情况也一定是国渊带回来的,正觉得人手紧张的曹操又怎能不喜。

“好!好!好!有此贤才相助,曹某何愁地方不靖,大事不成。文远,如何招揽这五人,就由你来负责吧。”曹操兴奋的说。

“主公,王修已是青州官员,只需一封调令即可。我师兄国渊已经回到青州,我可亲自登门将其请出,其余三人需要主公的书信、皇帝的诏书以及吾师的书信,然后需主公派一机灵之人亲赴辽东,见机行事,将三人请回中原。”张辽说。

“行!此非难事。我的书信曹某即可就写,陛下的诏书明日也可到手,就是康成公那里……”曹操说。

“老师的书信我可以求到,请主公放心。”张辽说。

“那就好。我会准备四封书信,包括国渊在内,每人各有一封。至于派去辽东的人选……”曹操此时有些迟疑,他向郭嘉看去。可是郭嘉也对此无能为力,他并不了解管宁等人,辽东也尚未安排人手,此时他也只有爱莫能助了。

“主公,可派文烈前往。”这时候张辽说话了。毕竟他对管宁三人还有些认知,而且还有尚未见面的师兄国渊的书信。

“哦?”曹操看着张辽。

“文烈为主公族子,身份贵重,亲赴辽东,足以说明主公之诚意。且文烈至孝,又聪慧好学,必能得到管宁、邴原、王烈三人的认可,有利于说服三人。更关键的是文烈亲往,那皇帝的诏书……”张辽说到这里就闭上了嘴。此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第143章(下)

张辽说到关于皇帝的话题就闭上了嘴,曹操和郭嘉也明白张辽的用意,都会心的露出了笑容。

“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