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并没有来得及在雒阳的皇宫中安插他的人,即使他们早已经开始关注长安和雒阳的局势,但郭嘉却依然没有功夫在皇宫中安插人手。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手中的人员开始紧张了,河北、边境、雍凉、巴蜀、荆襄、江淮和江南之地都急需人手,所以郭嘉也暂时顾不上刘协的身边。张辽也知道曹操只要同意出兵雒阳,那必然就是曹氏把持朝政的局面,那时别说在皇宫安插密探,根本就连皇宫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下,所以张辽也就没有刻意去提醒郭嘉。

但是随着董昭的来访而带来的消息,让张辽心中大吃一惊,也让他有些后悔没有提醒郭嘉及早在雒阳的皇宫中下手。

董昭是在夜里拜访曹军的军营的,此时曹军的大队还未赶到,所以董昭也是以拜访张辽的名义前来的。

对董昭的来访草草草和张辽都不知其意,但张辽知道董昭是历史上曹魏的忠臣,想来不会对自己不利。而曹操更加大气,直接就让张辽派人将董昭带到中军大帐,将他自己已经感到雒阳的这个消息向董昭敞开。要知道,曹操已经赶到雒阳的消息现在也不过只有曹军的中高级将领知道。

“文远,你可知这董昭今日所来何事?”曹操问道。

张辽摇摇头,说:“猜不出来。不过我预感应该不是什么坏事,最起码董昭对我们应该没有恶意。”

“哦!文远为何如此说?”曹操有些惊讶的问。

张辽那里敢说是我从历史中得知董昭就是您老的忠臣,他只是笑了笑说:“没有理由。只是一种直觉,一种武将特有的直觉。”

曹操点点头,他知道这种感觉,他带兵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所以也就不再问了。

董昭在张辽派出的亲兵的带领下进入了曹营,他左顾右盼的看着曹营的布置,整齐的军营和遍布营区的哨兵,还有那不停的巡逻的多个曹军小队,让整个曹营显得秩序井然,防守严密,这让董昭的心中对曹军的实力和张辽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评价。而接近中军大帐时,董昭的心里就更加的吃惊了,这里的曹军士兵明显要比外围的更强。不但士兵身上的皮甲更加高级,上面还镶嵌了铁片,他们的皮甲明显和给自己带路的士兵身上穿的一模一样。另外还有干脆全身着铁甲、头戴铁盔的士兵,他们的身材更加的彪悍,而那黑黝黝的铁甲竟然是一人一件。董昭暗中数了一下,那些身着皮甲的士兵大约三十人,而身着铁甲的士兵则有百人,很明显,这些都是曹军真正的精锐,属于拱卫中军的士兵。

董昭没有猜错,那些身着铁甲的士兵正是曹操的虎豹骑,他们不但武艺精熟,个个都有百人将的实力,更是严格的限制了身高,为此,张辽、曹纯他们在数十万曹军当中也仅仅挑出了三千余人,而真正成为虎豹骑的士兵不过一千人,其余的都是替补。那些身着皮甲的士兵则是张辽的亲卫,对他们要求就没有虎豹骑那样的严格,因为他们是要定期更换的,所以能拥有亲兵的将领根本就不挑不捡,直接让曹纯从最终落选虎豹骑的士兵中安排就是,所以真论实力,他们并不逊于虎豹骑,甚至还有因为身高而落选的实力更强的士兵。比如目前正在青州夏侯渊麾下的赵虎,他是张辽的旧部,当年也参加了虎豹骑的遴选,可是因为身高太高而落选,张辽又不愿意让他去给别人当护卫,干脆就让他回到军中,此时积功升迁也是个司马了。董昭看到的这些士兵并不是全部,他们正分成三班轮流自在中军大帐执勤护卫。

因为有张辽身边的亲兵引路,事先又得到了通知,这些士兵没有阻拦董昭。那个带路的士兵在中军大帐门口高声禀报:“启禀将军,董昭先生来了。”

士兵话音刚落下,就看到大帐的帘门被一个人掀起。董昭定睛一看,此人身长八尺,气宇轩昂,身着将军铠甲,眼神柔和,却在不经意间闪出一丝精光,嘴唇上留着两撇胡须,双手手指修长,手掌却宽大有力,而古铜色的皮肤更是把一个将军的形象衬托的格外分明。

来人看着董昭,笑着说:“是公仁先生吧。在下张辽,公仁先生称呼我表字文远即可。”

董昭对张辽的仅仅在大帐前迎接不是没有些意见的,再怎么说他也是朝廷的官员,河北的名士,屈尊来拜访一个将军却只得到如此待遇。但董昭没有表示不满,因为他既然看好曹操,就不会和曹操的心腹大将有什么冲突。“不敢,不敢。张将军威名赫赫,昭岂敢怠慢!”董昭笑着回答。

“哈哈哈!公仁先生客气了。里面请!”张辽身体一侧,将手一摆,请董昭进帐说话。

当董昭进入军帐后看到当中正坐的人时,他对张辽的一丝不满顿时烟消云散。原来他和曹操本就是熟人,在认出曹操后立刻明白了张辽的用意,更是对曹操能将此秘密对他开放而心生感激,对他自己想投靠曹操的信念则是更加的坚定了。

“昭拜见曹公,不知孟德公在此,昭有些莽撞了。”董昭立刻向着曹操行礼。

曹操此时也从座位上起来,走到董昭面前,笑着说:“哈哈!公仁不必多礼,操也是挂念陛下心切,故而轻骑简从而来。今日能在此见到公仁,实为操之幸也!”

“曹公厚爱,昭深感幸运。”董昭语带感激的说。

“主公,我看就不必在此客套了,否则就要误事了。”张辽此时插话道,他还在“误事”二字上加重的口音。

“正是,正是。来,公仁,先坐下,然后在说话。”曹操点头说道。

“谢曹公!”董昭对着曹操一拱手,然后再入座坐下。

曹操和张辽也坐了下来,在门外的卫士给他们送上茶水后,曹操开口说道:“公仁,今日此时而来,可是有事要寻文远?”

董昭直起身对曹操说:“曹公,昭原本是要寻张将军的,不过既然曹公在此,昭就可以直接将此事告知曹公了。”

“哦?看来此事非同小可啊!”曹操眉毛轻轻一挑,若有所思的说。

张辽也被董昭的话吊起了心中的好奇,不过曹操在场,他也没有开口,只是静静地等着董昭揭开谜底。

可是董昭却不说话,只是面带为难的看着曹操,曹操心中一动,对着张辽使了个眼色。张辽心领神会,起身让大帐中的卫士全部出去,并让他们远离大帐三丈的距离警戒。然后张辽自己也准备出去时,被曹操阻止了。

“文远,你是曹某的心腹大将,又是曹某的妹夫。操不信别人,还能不信你嘛!再说公仁原本就是来找你的。坐下吧!”

此时董昭也开口说道:“此事也却与张将军有关,若让其得逞,曹公麾下人心必会散乱。”

张辽一听也就不再推辞,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座位。

“公仁,说说吧。究竟是何事能让曹某麾下人心尽散。”待张辽坐下后曹操对董昭说。

“曹公,此事是……”董昭就在此将他从皇宫的宫人处得知的消息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说完后董昭又说道:“原本昭是想将此事告知张将军,让张将军传于曹公知晓,如今倒可省了一番气力。”

曹操和张辽听完董昭的话后都没有出声,曹操在想什么张辽不知道,但张辽自己却清楚,这离间分化之计虽然简单而古老,却非常的实用。纵观华夏数千年的历史,倒在离间计之下的名臣大将不计其数,战国时的魏王弃用信陵君和赵王弃用廉颇及李牧,楚汉争霸时项羽弃用的范增,还未发生的曹操杀蔡瑁、张允和曹操离间马超、韩遂以及邓艾、钟会之争,甚至还有决定了一个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崇祯皇帝杀袁崇焕。虽然张辽对曹操此时有信心,相信曹操不会被如此简单的离间计迷惑,但他还是因为这个阳谋而背上冒汗。原本他还对刘协有些同情,如今他却是恨不得将杨彪和刘协拉出来狠狠地揍一顿。

就在张辽胡思乱想的时候,曹操放声大笑:“哈哈哈!陛下和太尉如此看得起曹某,到让曹某汗颜啊!曹某在此谢过公仁高义,能将此事告知曹某。”

董昭急忙说道:“此事关系天下安危,昭只是不愿看到因此而使得原本可以让天下统一的曹公的麾下发生动荡罢了。”

第138章

“文远,此计你以为如何?”曹操此时话音一转,向张辽问道。

张辽抬起头,他的眼神纯净而从容,他对曹操拱手说道:“辽先谢过主公信任。”

曹操摇摇头,对张辽的表现有些不满的说:“哎!文远,你我非但是主从之属,更是亲戚,若此时曹某还怀疑你,那曹某岂非无知之人。此时休要再提!”

“遵命!”张辽露出微笑应道。

“呵呵,文远,说说吧。咱们的陛下的这一计如何?”曹操说。

“这是阳谋!一个破绽百出却让人不好应对的阳谋。”张辽平静的说。

“嗯……”曹操将身子沉了下去,眯起了他那本来就不大眼睛。

“皇帝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孩子,即使天资再如何聪慧,也无妨想出这种办法。太尉杨彪虽然经验丰富,可他作为一个文人也想不出这种让人不得不捏着鼻子忍下来的计策。这种计策应该是善于带兵的人所喜欢的套路,想必皇帝或是太尉身后还应该有一个人。”张辽接着说到。

“张将军所言极是!”董昭这时候接着张辽的话说道。

董昭的话让张辽和曹操都将视线集中到他身上。“哦!公仁知道是何人出的计谋?”曹操开口问道。

“具宫内传出来的消息说此计是已故的大司农朱隽朱公伟所出。”董昭说。

“原来是他……”曹操喃喃的说。

张辽看到曹操的样子,知道他是回忆起了和朱隽昔日的交往。当年黄巾乱起之时,曹操任骑都尉率兵在中原之地清剿黄巾,曾在朱隽麾下作战。作为朝中不多的知兵之人,对曹操这样才华出众的年轻人还是极为欣赏的。张辽估计朱隽私下也对曹操有过提携之恩,否则曹操也不会如此沉默。

“此计虽然明显,却让人不得不中计,否则一个不尊圣旨,悖逆皇室的名头就会压在头上。昭得知消息后就立刻想告知曹公和张将军,也好早些做好准备。”董昭接着说。

“确实要多谢公仁,否则等到此事正是被天子诏令公布天下,曹某就被动了。”曹操看着董昭说,他的脸上确实流露出感谢的神情。

“主公。”张辽突然打断了曹操和董昭的交谈,“此计要破也非没有办法,此事我们可以先发制人。”

曹操看着张辽,笑道:“那文远说说当如何先发制人?”

“以辽之见,主公此次奉诏发兵雒阳,又逢杨奉、董昭等人兵力大损,主公凭借实力完全可以取代杨奉、董承成为朝廷的掌控者。主公可在我军完全抵达后控制全城,将杨彪软禁在府中,接着先给文若、公达和辽安排一个职位,然后再看皇帝的反应。划过地若依旧要颁布这道诏令,主公则可以在彻底掌控朝政后再以执政者的名义为我们三人再更换一个官职就是。如此当可让主公麾下之人重新认识主公的权威,还能够在行地颁布诏令后发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张辽说。

“文远,奉孝就曾说过你的智谋不逊于他,只不过是懒得动脑子。如今奉孝、仲德皆不在此地,伯宁、子扬他们也不在,此事偏由涉及你本人,你方才开动脑筋。真是应了仲德当年说的,你确实是不逼不出头啊!”曹操指着张辽笑着说。

张辽笑笑,说:“主公,单以奉孝的智谋,当世就无几人能与其相比,何况那几人的主公亦不能如主公信任奉孝般信任他们,奉孝自然能发挥出比他们更大的能力。而且主公身边还有仲德先生、文若、公达、伯宁、子扬等智谋之士,一条计策有他们群策群力,纵有破绽也会被他们补全,我又何必多此一举。再者说我的性情和奉孝相似,所谋划的计策也大都类似。故而只需奉孝出头,我帮他补补缺就是。”

“你……唉!你这个家伙啊!惫懒的也实在是可以了!”曹操听张辽这么一说,有点哭笑不得了。

曹操是知道张辽的性情,而董昭仅仅只是听说过张辽的一些战绩和事情,却不知道张辽的性格竟然是如此,更没想到曹操对张辽这样的性格也是宽容的很。而且从他们的对话中董昭还得知曹操的主要谋士郭嘉也和张辽一样的性子,曹操却也对他们十分宽容。董昭明白曹操以前的“唯才是举”的的确确是落在实处的,他感到自己投奔曹操的前景十分的光明了。

“文远此计倒是不错,即使让他们发布了诏令又能如何,只要到时候曹某再让别人知道最终还是曹某说了算,他们此举不过只是笑柄耳。”曹操起身说。

“昭在此预祝曹公能得偿心愿。”董昭也直起身子向曹操拱手行礼。

“哈哈哈!”曹操抚须大笑。

此后,他们再也没有谈关于皇帝要分化曹营将帅的话题,反而是董昭和曹操就雒阳的局势进行了深刻的交换意见,同时还不断的穿插回忆着两人昔日不多的几次交往。在董昭隐晦的向曹操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意并意欲投奔麾下的想法后,曹操则在适当的谦虚后含蓄的向董昭表示了欢迎。

而这个时候,张辽早就因为受不了两人之间的那些不着边际却又隐含深意的废话而出了大帐,他去了赵云那里,因为曹操已到雒阳的消息已经通报了军中的中高级将领,而第二天后续大军就将在曹洪的率领下赶到雒阳,张辽必须先期做好重新扎营的准备。谁让他们现在的军营只不过能容纳万人,而后续的曹军却足有三万。加上张辽的八千前锋,近四万人的军营可是占地面积相当的大。而论起战斗力,这四万曹军完全可以在将自身的损失控制在百分之一以内而全歼目前雒阳的所有军队。

就在张辽与赵云等将领就明日的事情做了预先的安排,然后又在军营中巡视了一圈回到中军大帐后,董昭已经告辞了,只剩下曹操在大帐中品茶。

“主公,董昭走啦?”张辽进了军帐后一边摘下腰间的佩刀一边问道。

“嗯,走了。虽然我们没能及时在皇宫中安插自己的人手,不过还好有董昭帮忙,总算不是睁眼瞎。”曹操说。

张辽笑着说:“这也正常。当初董昭先仕袁绍,多有功劳,却因其第董访的关系受到谗言而离开。到了河内却被张扬留下成为了他谋士。当初主公派毛玠、吕虔前往长安朝贡时也是在董浩的劝说下张扬才同意借道。他那时还热情的为主公写信联络李傕、郭汜。应该说那个时侯董昭就已经有了投奔主公的心思。如今不过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罢了。”

“是啊!”曹操笑了两声,说:“关键还是咱们自身的实力够强才能吸引人才来投,若是曹某不是如今占据三州,雄兵数十万,麾下又岂会聚集如此多的人才。”

张辽没有说话,但他的心里却在暗自说:历史上你曹老大可不如现在风光,人家董昭不是一样投靠了你,可见人家是看发展潜力滴,绝对不是只围着鲜花的蜜蜂。

曹操此时又说:“可笑朱公伟和杨文先,尽然想以离间计分化曹某的部下,却不知用此计者自身若无相当的实力,也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嘛。”

“呵呵。”张辽这是干笑两声道:“主公,此计虽是朱隽所出,但朱隽绝不会不知道厉害,可惜他死得早,又被杨彪漏了底。此计虽是阳谋,却已对主公无大害矣。”

“哼!”曹操冷哼道:“曹某奉命发兵,可皇帝却在算计曹某。想想真是让人寒心。先是王司徒,如今又轮到我曹孟德了嘛!?”

“这就是利益,从皇帝的立场来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站在我们自身的角度,这却是让人无法接受的。”张辽说。

“那杨彪、朱隽又是为了什么?”曹操问道。

“还是利益。他们的地位、荣耀完全依附与皇室,纵然弘农杨家和汝南袁家一样都有‘四世三公’的荣誉,可杨家却没有人如袁绍、袁术般拥兵自重,在没有军队的前提下他们也只能选择依附于皇室。”

“文远,你这话直白的让人感到可怕!”曹操感慨的说。

“这就是现实。现实总是残酷的。”

“不说这些了。文远,你觉得皇帝若真的颁布了那个诏令,文若、公达会如何选择?”

“公达经历的事情太多,连牢狱之灾就受过了,他不会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而文若……虽然他也见识过残酷的现实,但他太过于理想化了。不过有一点是辽可以肯定的……”

“哦!说来听听!”

“文若崇尚上古时代,在他的理想中就是要让主公做周公。只要主公没有触及文若的底线,文若是不会什么想法的……”

第139章

第二天,大队的曹军从虎牢关方向开来,曹操此时也名正言顺的出现在了全部曹军将士的眼前。索性张辽早早的做好了准备,他原来的营盘就占据了一块地势较高的开阔地,只需扩建一下,容纳四万大军到不是难事。

近四万人的动静可是不小,杨奉他们也都是老行伍,虽然手下士兵的战斗力不如曹军,可在现在这种局势下,该派出的斥候却也定时派出,而曹军又没有隐瞒的意图,所以不长的功夫,曹操四万大军抵达雒阳的消息就传遍了雒阳城。

这时候,按照臣子的本份,曹操应该入宫觐见皇帝,就在曹操要带着手下的高级将领出发时,张辽却以他觐见过皇帝的理由没有同行。曹操以为他还在为皇帝设计一事而恼怒,故而也没有勉强,只是带着曹洪、曹纯等军中高级将领进了雒阳城。其实张辽只是不想再去看那个小小年纪却被迫忍耐、虚伪甚至是不择手段的小皇帝。至于杨彪和小皇帝欲行分化离间之计的事情在张辽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谁都不想一直做傀儡,找到机会就出手是正常的。若让张辽和刘协换个位置,他未必就做的比刘协更好。

张辽没有跟着曹操进宫,于是他就在整个营地里转悠。曹军的士兵们大都认识他,毕竟他们都是从兖州驻军中调出来的,而且还有很多人在新兵阶段就是从张辽的新兵训练营中出来的。

一路走,一路看,顺便一路和熟悉的将士打着招呼,看着这些活力十足的士兵,听到他们的交谈中那男人特有的话题,张辽原本有些郁闷的心情渐渐开朗。

“张将军,咱们什么时候有仗打啊?”有一个认识张辽的士兵看到张辽后先招呼了一声后高声的问道。

张辽扭头一看,虽然眼熟却已经叫不出名字了,毕竟从他的手中训练出来的士兵就有数万人,若不是很有特点的人,他能看着眼熟就很不错了。

张辽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