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许胡说!郭奉孝,文远的夫人可是我家小妹。你乱说话可要小心我的拳头。”曹洪说着还举了举他的拳头。

“好了,好了。不要闹了。文远既然要照顾小妹,我等自不能不允。这次放过他,待小妹生产后再揪住文远不迟!”曹操出来打圆场了。

“其实老叔一家也到文远家里去了。”这时曹纯又抛出一个消息,“别看着我,我也是来之前刚刚得知的。”

曹操嘴里轻出一口气,“如此小妹那里也不会太清净,咱们不用担心。来!胜饮!”曹操举起酒杯想众人敬酒。

“胜饮!”众人同时举起酒杯。

这时也只有曹洪身边的曹仁听到了曹洪在低声的嘟囔:“什么啊!只要有文远的地方,就绝对不会冷清的。他才是我们当中最大的玩主。”

曹仁不动声色,心里早就笑开了花。

张辽确实没有出现在曹操的宴会中,只是在开宴之前匆匆的露了个面就离开了。其实最近的所有的宴会张辽都没有出席,但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张辽失宠的前兆。因为曹清怀孕的事情早就被曹洪这个大嘴巴传的到处都知道了,结果还被曹操好好的训了一顿。

张辽呢则根本不去管别人的想法,他现在可是基本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天天跟着自家的媳妇儿,自然也就不会参与这类宴会。如今他正与自己的母亲、妻子和老丈人一家在自己家里摆了一桌小宴,虽没有曹操那里那么热闹,却多了一份温馨和甜蜜。

“贤婿,老夫将清儿许配与你,却是此生一大正确的决定。但看你在清儿怀孕时如此的表现,就比孟德那小子要强。”曹嵩边喝酒边夸着自己唯一的女婿。

“岳父过奖了,小婿不敢当啊!”张辽也举起酒杯想曹嵩敬酒,嘴里还不住的谦虚。

曹操确实如历史上那般好色,这点张辽承认,就是他跟着曹操这几年,也亲眼看见曹操收了好几个姬妾。但有一点张辽还是极为佩服曹操的,因为曹操是极少有的尊重女子的男性,他的这些姬妾全都是自愿跟着他的,从来没有一个是被曹操强迫的。

但此时的风气就是男尊女卑,虽然汉朝历来有皇太后主政的传统,但这毕竟是个案,而且还是皇家。向张辽这般尊重女性的根本就是凤毛麟角,能如曹操这样已是异数。

曹嵩明显是喝的高兴了,他对着张辽挥挥手说:“贤婿莫要谦虚,老夫自己的儿子,老夫岂会不知。唉!他的地位日渐高涨,儿子又一个接一个,将来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曹嵩说这番话的时候明显脸上已经有了明显的醉态,所以声音也不大,在座的人中除了他身边的张辽,并没有其他人听见。而张辽却不得不佩服自己老丈人的预感,历史上曹丕为了这个位子可是干掉了好几个亲兄弟,甚至包括和他一母同胞的曹彰和曹植。

张辽眼睛瞄了瞄四周,发现并没有人注意到曹嵩的话,暂时放下了心中的大石,毕竟现在有他的存在,若还是无法改变历史,那他也不会像曹洪一般毫无自保之力的被曹丕这个晚辈羞辱。张辽可以臣服于曹操这位绝世枭雄,却不会臣服一个连曹操十分之一的手段都没有的小辈儿,他相信自己早就开始埋伏的暗子会成为他和家族有效的助力。

看到曹嵩有些喝高了,张辽也不再给曹嵩斟酒了,反而让人偷偷的将桌上的酒水换成了果汁,他可不敢给曹嵩换成茶水,毕竟果汁还能糊弄成果酒,茶水的味道就差别太大了。

他这一番动作却让曹清她们看的真切,无论是曹清还是曹嵩的夫人邹氏,都对张辽的做法很是赞成。尤其是邹氏,她对这个女婿是非常满意,不但对自己的女儿异常爱护,就是对自己老两口也非常尊敬,还能时时为老人的身体着想,不是亲儿却胜似亲儿。若不是张辽高堂健在,邹氏甚至会干脆将张辽当儿子来对待。正所谓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估计就是这么回事。

酒足饭饱后,因为曹嵩已经喝醉了,在张母的盛情邀请和曹清、张辽的挽留下,邹氏就干脆在张家暂住一晚。张辽一面派人回报曹操,一面让人将客房收拾出来。如今张家的客房里也有火炕,这大冬天的也不会冻着老人。

安顿好曹嵩夫妇后,张辽也扶着曹清回到了自己的屋子。屋子里的火炕早就烧的热乎乎的,整个屋子都没有一丝寒意。

张辽让婉儿和罄儿打来热水,在给曹清洗了脚之后,将曹清扶上热乎乎的火炕。张辽抖开被子,给妻子盖好后,就在妻子温柔的目光中自己洗脸、洗脚,然后脱衣上床。不,是上炕。

曹清将张辽钻进了被子,就主动的向张辽靠过去,张辽伸出手臂,将妻子揽在自己的怀里。曹清依偎在张辽宽阔的胸膛上,柔声的说道:“夫君,今日多亏你照顾父亲了。”

“傻丫头,为夫娶了岳父唯一的爱女,又岂能不讨好我的岳父大人。”张辽揽着曹清的手臂微微一紧,让曹清和他贴的更紧。

这时候,曹清却有点犹豫不决的说:“夫君,那……那父亲的话……”

张辽将头一侧,正好看到曹清微微颦起的双眉,露出担忧的神情。

“清儿,怎么了?”张辽问道。他虽然估计到了妻子可能听到了酒桌上曹嵩的那番醉话,但张辽却不希望自己的妻子为这件事情伤神。

“就是……就是父亲说的……刚才在你们喝酒的时候……父亲和你说的……哎!就是父亲说的大哥家的那几个小子。”曹清虽然一开始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最后还是将实情脱口而出。

张辽轻轻的抚着妻子的胳膊,柔声道:“清儿,这事情不是咱们可以参合的。如今主公只有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其余诸子尚幼,根本就看不出什么。况且自古嫡位之争都是危险之极,我们不要介入其中,否则一旦事败,会连累家族的。”

张辽没有和曹清说实话,因为他现在对待曹昂也不过是正常的交往,没有超出一个下属和亲戚的界限,就连最古板的人也不能说他有什么别的企图。

“嗯。都是大哥的孩子,也是我的侄子,我们不要介入就好了。”曹清闭上眼睛,喃喃的说道。

张辽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妻子娇艳的面容微微一笑,然后也轻轻的合上了眼睛。这一天也够他累的了,等四周安静下来,张辽也沉沉的进入了梦乡。

第113章

新年夜晚的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张辽的心情,在过完年后,曹清也适应和怀孕初期的妊娠反应后,张辽也不再天天待在家中了。

曹操麾下的大将们如今各自镇守一方,夏侯惇和乐进在兖州北部的东郡和济北国、夏侯渊和臧霸在青州,他们负责防御袁绍方向。曹仁和李典在徐州,负责九江的袁术以及江东的孙策和刘备。曹洪在陈留,赵云在小沛也是以袁术为防范对象,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大敌,就是在年前受不了袁术之气而率军攻占了汝南的吕布。张辽则被体恤他的曹操安排在济阴郡,统帅曹操的中军负责四方照应,而且本部就在鄄城。

曹军的所有军队也重新进行了整编,三州之地依照其他诸侯的兵力配置,最少也能有五十万大军。而曹操这里却不但要建设水军,还要建公学和武学,而且还要在各地的乡村建立小规模的私塾,开销非常之大。荀彧在年初的首次会议中就提出决不能再扩军的意见,不过曹军一贯是精兵政策,曹操如今也没有扩张的想法,反而想平静一段时间,将青州和徐州彻底消化掉,所以对荀彧的意见是大加赞同。于是曹军在维持着二十万正规军(十八万陆军和两万水军)后就不再扩充军队,甚至减少了部分城池的守军人数,将其纳入正在青州的水军之中。此举不但降低了军费开支,也让正为士卒疲惫,粮草短缺却又担心曹操乘势北进的袁绍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要说曹操统合青、兖、徐三州对谁的影响最大,那也只有袁氏兄弟中的袁术了。他和大的大哥不同。袁绍尚有北方三州之地,兵力雄厚,又刚刚战胜公孙瓒,正是士气高昂之时。而袁术不过区区两郡,能指挥大军的将领也剩下纪灵一人。而他从雒阳起就看不起曹操,又在曹操入主兖州后带兵攻击过曹操。如今他看着曹操的势力不断扩张,要说心中不拍那是不可能的。而他原本可以利用兵败徐州的吕布来对抗曹操,可偏偏又因为和吕布置气而使吕布领兵别走汝南。孙策又正在江东和刘备作战,无暇分身北顾,单凭他身边的纪灵是无力抵抗曹操手下那一群虎狼之将的。但在袁术听闻曹操不但没有扩军,反而收束兵力,心中也忧愁尽散,想想自己有传国玉玺在手,应是天明眷顾之人,曹操亦不敢攻击他,于是又开始终日饮酒作乐。

而曹操此时却在自己控制的三个州开始了他的改革之路。

首先,曹操在兖州建立了公学,以程昱、荀彧、荀攸等名士为教习,招收三州官员和世家子弟入学。兖州的官员首先响应,纷纷将自家的适龄子弟送到学堂。徐州的世家也在陈家、曹家、糜家将子弟送到兖州后纷纷效仿。而青州除了北海宗家积极响应外,倒没什么家族对此有兴趣。这是因为青州被黄巾为祸多年,世家大量南迁,当地所遗不足原来的三成,二是因为青州自古就是人文荟萃的地方,又岂会放下自家的面子去兖州就教。

对此,曹操也不着急,他只是让程昱他们敬爱那个现有的学子们带好就行。对青州的士人,曹操另有对策。

曹操派出了正好暂时无事的刘晔,让他到南城去将初平二年就隐居于此的大儒郑玄。

这位老先生可是当代久负盛名的经学大师,家世显赫。其远祖名叫郑国,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后世封为朐(qu渠)山侯。郑玄的八世祖郑崇,字子游,西汉哀帝时官至尚书仆射,郑家亦为青州高密的大族。

郑玄出生时郑家家道已经败落,但郑玄天资聪颖,一心向学,终日沉湎于书卷中,孜孜以求。十六岁时,就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声名远播,被大家称为神童。二十一之岁时,已经博览群书,具有了深厚的经学功底,并精于历数图纬之学,兼精算术,成了一位满腹才学的年轻学者了。

之后郑玄又从师当时的兖州刺史第五元先,先后学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俱达到了通晓的程度。接着又从师东郡张恭祖学习了《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书。此时,郑玄尚不满足,又师从陈球,研习《律令》。最后又经好友卢植指点,拜大师马融为师。

郑玄学成回乡,在东莱郡即墨县东南不其城南山下耕读授徒。其时经历了十余年的“党锢之祸”,紧接着又是“黄巾之乱”。郑玄为了避祸,于初平二年在徐州牧陶谦的安排下隐居于泰山郡南城之山栖迟岩下的一所石屋里,很少出头露面,仍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典,注释《孝经》。

当时张辽反击徐州军时,也只是针对南城守军,而不敢大动干戈,以免惊扰郑玄而为曹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还在兵事平息后主动去向郑玄问候,即使见不到郑玄,张辽也没有任何过激的举动。

郑玄只是在曹操以报父仇为名进攻徐州时写信给曹操,想帮陶谦做一次鲁仲连,曹操当时怒火中烧,却也只是恭敬的书信一封,婉拒了郑玄的斡旋。

这次曹操要建立公学,打着的就是学习先帝(汉灵帝)的幌子,因为他的公学中不但招收官员、世家的子弟,也招收大量寒门士子甚至有普通军士的子弟,若不找个幌子,光士林的口水就能让曹操受不了。同时还需要一个镇得住士林的名士,程昱、二荀虽然也是当时名士,却资历尚浅。而遍寻三州,甚至其他诸侯之地,也就近在咫尺的郑玄德高望重,学问精深,符合曹操的要求。

刘晔出发前,曹操曾面授机宜,张辽也来凑热闹,将他亲手书写的一份《算学》交予刘晔。这里面不过是张辽回忆着后世的小学数学、初中代数和几何的部分知识,甚至还删除了函数的部分,但却详细的将数字提了出来。张辽相信,凭借着刘晔的口才和曹操那里的东观的藏书,再加上儒家“有教无类”的宗旨,郑玄应该能来兖州任教,他这也是为了让刘晔有备无患。谁知道刘晔更绝,他在途中将张辽书中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部分摘录了下来,在见到郑玄后先将其抛出。郑玄一声除了精研经学,算学亦是他的爱好,《九章算术》一书他二十岁时就已通晓,如今看到更加深入的方程解法,立刻被其吸引。刘晔再用东观藏书和儒家宗旨相邀,郑玄欣然应允,随着刘晔一统前往兖州鄄城。

郑玄的到来,将曹操这里的吸引力又大大加强了一番,曹操也任命郑玄为公学大祭酒,全面主持公学事务。青州的世家在获悉郑玄为公学大祭酒后也将子弟送至兖州,为的就是能捞一个郑公弟子的名头。但曹操也对学生进行了不动声色的安排,以达到给学生洗脑的目的。

这些事情原本和张辽不相干,但刘晔偏偏将《算学》一书是张辽撰写的事情捅给了郑玄,结果就是年富力强的张辽被满头白发的郑玄追的东躲西藏,最后还是曹嵩出面,让张辽拜郑玄为师,这才让张辽过上了安生的日子。

但郑学对张辽算学成就的推崇,让张辽继悍勇之将的名声后,在士林中也还是名声大噪。这不同于前一次张辽拯救东观藏书的行为,这可是大师郑玄相隔多年后再度收徒,而且还是亲传的关门弟子。这让各地的诸侯和长安的皇室开始正视张辽的作用,也让张辽又过了一段不胜其烦的日子。

“文远,老夫未曾想到你竟然对算学又如此研究。而且对很多典籍能做出不同的理解,老夫甚为欣慰啊!而且你还改进纸张的工艺,又发明了这雕版印书之法,对学问的传承可说是帮助极大。”郑玄在张辽的家中一面翻阅书房中第一批雕版印刷的书籍,一面对张辽说。

张辽此时倒是比在曹操、曹嵩和程昱等人的面前更加的恭敬,他微微躬身道:“老师明见,弟子对经学不过是了解罢了,倒是算学确实因为当年作战需要而研究过。至于老师夸奖弟子能有不同的理解,这不过是弟子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罢了。”

郑玄很欣慰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关门弟子,赞许的说道:“这就很不错了!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典籍而不盲从于先人,这就是我最看重你的地方。否则单以你的算学成就谋害不值得我收你为徒。老夫一生经验学问,教徒无数,郑学也名扬天下。但这些弟子们却忘了,他们的老师正是打破了经学的家法而自成一家,可他们却无一人能摆脱老夫的影响成就自家的体系,怎能不让老夫失望。如今老夫的全部希望就看你的啦!”

郑玄的话让张辽很是震撼,这位大师一声孜孜以求的就是学问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他师从多人,博采众家之长,方得如今的成就,却又因为弟子不敢打破他的言论而难过。这让张辽想起韩愈的《师说》一文中的一段话: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张辽明白,他面前的这位老人就是一位真正的老师。他追求真理,却又盲从所谓的真理,更加不介意自己的弟子质疑他的理论,甚至能因为有弟子质疑而欣喜。张辽在后世见多了只追求金钱的老师,可那些人渣又怎能和这位老人相比。他们根本就玷污了老师这个神圣的名字。

张辽向郑玄深深的鞠了一躬,严肃的说道:“老师厚爱,弟子不胜惶恐。然老师之志,弟子绝不敢忘,终身将以此为戒!”

“好啊!如此老夫甚慰!哈哈哈!”郑玄捻着自己的胡须大笑着,为自己能收下这个好弟子而高兴。

第114章

大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随着曹操和袁绍分别扫平青州和幽州,各自在恢复着元气的时候,大汉的其他诸侯们也不再有大的征战,全都安静下来。

荆州的刘表已经在蒯家和蔡家的帮助下将荆州原本林立的宗帅势力一扫而空,成为了真正掌控荆州的荆州牧。汝南的吕布、九江的袁术、丹阳的孙策和吴郡的刘备也各自整顿自己势力范围。益州的刘焉于去年,即兴平元年因背痈疽发作而卒,益州官员共推刘焉之子刘璋继任益州牧。当时在刘焉赴任益州是舍弃自身太仓令之职而追随刘焉的赵韪因拥戴之功被刘璋拜为征东中郎将,屯兵朐忍,以击荆州。刘表亦派兵抵之,双方交战于巫峡一带,不分胜负,各自收兵。西凉的马腾、韩遂也因为和李傕、郭汜、樊稠一场大战后元气大伤,退兵凉州,休养生息。

倒是长安城中的李傕和郭汜因为击败了马、韩联军,一时信心倍增,于长安城中重复董卓旧事,让汉帝刘协和朝中忠于汉帝的大臣们愤恨不已。

“太尉,朕已行冠礼,就当亲政。如今郭、李二贼掌控长安,大臣们却一言不发,难道我大汉就没有忠臣了嘛?”长安皇宫的密室中,刘协气愤的向太尉杨彪说到。

“陛下,如今郭汜、李傕手中握有重兵,而我等能控制的兵力不过数千,又如何是数万西凉悍兵的对手。为今之计,仍当以隐忍为上,以弱郭、李之戒心。然后暗中派人拉拢长安驻军将领,并联络忠于朝廷的诸侯,方能扳倒郭、李二贼,重树朝廷的威严。”杨彪耐心的劝说着,他这些年也明白了在这乱世之中,军权才是根本。手中没有兵马,不过是任人宰割的牛羊,更谈不上重振朝廷的威严了。所以他才一再劝说刘协要忍。

不过杨彪是小看了这位年仅十四岁的皇帝,他自出生后就历经皇室内斗、宫廷叛乱,于九岁时被董卓扶上帝位,又经历了王允诛杀董卓和李傕、郭汜兵围长安,早已是见多识广之人,又岂是鲁莽之辈。刚才的抱怨也不过是在一贯照顾他的老头杨彪面前发泄一下心中的愤懑之意。

这时的刘协却不知道,在毛玠和吕虔从从长安会到兖州后将长安的情形向曹操一汇报,张辽就给刘协按了一个“忍者神龟”的绰号,当张辽向不明其意的同僚们解释了这个此的含义后,弄得当时在场的人个个表情异常,最后还是没憋住那一股难忍的笑意。为此,张辽还被荀彧追着埋怨了半天,直到他赌咒发誓绝不再提,荀彧才算罢休。但曹营的上层早已将这个绰号传了个遍,让荀彧也无可奈何。

杨彪的失误自然是因为他没有估计到自刘协懂事起所经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