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被划出司隶的冯翊、扶风、京兆尹三地除京兆尹被改名为西安府之外,还将凉州的武都、陇西、汉阳三郡与益州的汉中郡子午谷以西全部划出来,组成雍州省。

兖州的总体变化也不算大,但是内部也有合并。

陈留郡改名陈留府,东郡改名濮阳府,任城国、山阳国合并为昌邑府,东平国、济北国合并为东平府,济阴郡改名定陶府。

泰山郡变化有点大,将豫州的鲁国与泰山郡南部的南武阳、费县、南城三县合并为新的南武阳府,划归兖州。

这种封国的合并与限制封邑贵族的措施就是要限制皇族子弟的势力,让皇族在那将来没有暗中养兵,以图起兵改变既成事实的能力。

徐州在失去琅邪之后,内部郡府也做了细分,原本是五郡国,如今细分出来,府一级官府设置并没有减少,这也缓解了徐州士族对议会的压力,同时还能够拉拢徐州非糜家、陈家那一系的士族、世家。

东海郡改名东海府,下属县城不但没少,还多了原属琅邪的缯县、即丘两城。彭城国改名彭城府。

下邳国南部的东城、淮陵、高山、盱合、徐县五城加上广陵郡的东阳以及下邳国东部的淮阴、淮浦两城组成淮阴府。

下邳剩余的县城加上广陵郡的淩县、海西两城组成下邳府。广陵郡更名广陵府,并在东部沿海增加了三到五个随时可以扩建成县的亭制机构。

豫州变化较大,除了颍川郡改名颍川府之后,陈国改名淮阳府,梁国改名睢阳府。

沛国的谯县、酂县、建平、太丘、临睢、郸县被独立划分出来,再加上汝南郡的城父、恩善、细阳、汝阴、慎县、山桑共十二县组成费亭府,治所也是将谯县以东的费亭加以扩建。

这是在拍曹操的马屁,给曹家、夏侯家一个最大的实惠,因为这两家的势力都在这十二县之内。至于那费亭府的名称则是沿用的还健在的曹嵩费亭侯的封爵,这里面还隐含着议会取得张辽好感的用意。谁都知道,曹清能嫁给张辽是曹嵩一力主张,即便是曹操与张辽发生矛盾时,曹嵩也没有支持自己的亲生儿子,反倒是在家中对女婿极力称赞。而张辽对曹嵩也自然十分尊敬和孝顺,每次回到雒阳,不但礼数不失,更是变着法让曹嵩开心。

汝南郡剩余的部分则成为新的汝南府,沛国则改为小沛府,豫州原本六郡国的建制依旧存在,只是少了个鲁国。

荆州、扬州的变化极大,不但郡国数量增多,更是在州一级也发生的变化。

先说荆州,沿着长江一分为二,分为荆南、荆北两个省。

原属汉中的子午谷以东的西城、钖县、上庸、房陵和南阳郡的丰乡城组成上庸府,划归荆北省。

原属南阳郡的均水、丹水、沔水沿岸的析县、丹水、南乡、顺阳、武当直到阴县、筑阳组成南乡府。

邓县、樊城、襄阳、中卢、邔县、宜城、鄀县、编县、临沮组成襄阳府。

原属南阳郡的蔡阳、章陵、襄乡、随县、复阳与原属江夏郡的平春、鄳县、轪县、西阳组成随州府。

南阳郡其余旧地则依旧为南阳府。

原属南郡的巫县、秭归、夷陵、佷山、夷道组成夷陵府。

南郡剩余的当阳、枝江、江陵、花华容、州陵加上原属江夏郡的竟陵、云杜、南新市组成江陵府。

江夏郡剩余地区则为江夏府。

荆南的人口因为补充了大量从北方躲避战乱而流落南方的百姓,此次划分时也依照人口密度多分出几个府。

原属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地区细分为长沙、零陵、衡阳、湘东、桂阳、临贺六府,武陵郡因为人口密度过低,暂时不再细分,更名为武陵府了事。

扬州则更是由原来的六郡国,九十二县细分为庐江、九江、丹阳、豫章、苏州(原吴郡)、新都、鄱阳、临川、庐陵、建安、临海、会稽十四个府,县治则更多,完全可以弥补大量流亡江东又不愿北返的中原及临淮士人。

凉州虽然失去了武都、陇西、汉阳三郡,但是凉州无论向北、向西,甚至向西南都有大片广袤的土地,新的凉州省倒也不算吃亏。

至于失去了汉中的益州则与交州一起保持了原装,仅仅是将郡国改为府,并依照中央即将下发的官员体系,将新的官僚体系组建起来。

如此一来,大汉原本的十三州如今只多出北疆三省和雍州省四个省,总共十七个省级建制,郡府也没有增加的过多,倒是因为战乱渐平,很多在江东躲避战乱的百姓重新出山,使得江东多出不少县级机构。

“父亲,这种和稀泥的改制根本就不应该存在嘛!”在北疆军结束了弹汉山之战后便被张辽叫到军中历练的张震在看完了雒阳传来的消息后不忿的说道:“真的改制就得像咱们北疆一样,两个州分成五个省,缩减了管辖范围,又细化了官僚体系,使得官员能够更好、更细致的管理治下百姓,也能有利于当地的经济腾飞。”

张震跟着张辽,耳濡目染之下,也学会了不少后世才有的名词,甚至对一些后世常见的经济常识也不算陌生。毕竟张辽对家中子弟的教育一向抓得很紧,而数学更是重中之重,单论计算能力,虽然没有学到高数,但是已经将多元多次方程和函数学的差不多的张震绝对是大汉少有的数学人才。张辽虽然拿出了后世的初中数学知识,却并没有将所有的东西全部拿出去。藏一手也是张辽下意识中的反应。

看着自己的儿子,张辽心中倒是有些喜悦。不过表面上张辽却摆出一副严父的架子道:“小孩子,你又懂得什么?你只知道北疆扩编十分顺利,那你是否看到了北疆与别处的差别?是否看到了北疆多出来的三省究竟是什么情况?不是羌人就是匈奴人、鲜卑人,还有高句丽、扶余、三韩以及大量中原流民,加上并州、幽州历经战乱,黄巾肆虐,胡人寇边,北疆的士族、世家不是逃亡就是实力大损,哪里还能给我们找麻烦?”

“可是太原王家,渔阳田家,辽东公孙家不都是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张震还有些不服气。

“没错!但是你是否看到王家、田家早就被为夫用利益捆绑起来,公孙家自公孙续迁移至雒阳,辽西公孙已经消失,辽东公孙乃是新近归附之人,虽说军队绝对没有彻底交出,可是面对愈加强大的北疆军,他们还能做什么?”张辽用马鞭在自己儿子的后背轻轻的抽了一下道:“任何政治上的决定,无一不是各方政治势力之间相互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若是一方实力被压制,就如同北疆这样,任何结论都会很快被通过。若是大家实力差不多,那就如国家议会那样,一个多月的讨论,得到这么一个妥协后的方案。”

“是因为那些家族早已经将自己的势力渗入各州,而使得这些家族不愿意放弃吗?可是多划分一些省,对于那些家族并不会有什么伤害啊?相反,他们还能在新的省中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将自家的势力渗入又一个省级官衙中不是更好?”张新不解的问道。

张辽让长子随军,就是要锻炼他的军事能力,同时也是要让自己的长子在自己身边接受正式的官场知识教育。这种时候正好是向家族未来的继承人灌输那些尔虞我诈的蝇营狗苟的最佳时机,张辽面露微笑道:“震儿,你想的固然没错。可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别划到别的省的家族势力是否有可能起了自立之心而与本宗分道扬镳?是否想过其他无法将势力扩张到如此地步的家族是否愿意看到一个横跨数省,隐然间练习了数省官僚的大家族的存在?”

张震是张辽和曹清所生,更是张家长子。从小便被张辽用后世的教育方式教导着,曹清也始终以家族接班人的标准要求着自己的儿子。张震的聪慧自不用多言,心思细腻,反应敏捷也是一等一的。所欠缺的就是经验。这也是张辽此时要交给儿子的。

听到张辽的提醒,张震明白过来。“父亲,孩儿明白了。旁支势力一旦远离本宗,多多少少都会有自立门户的倾向,所以本宗不希望省级建制过多。但是本宗也希望能够将势力名正言顺的扩到邻省,家族中出现更多的省级官员,可是其他家族却不希望看到。于是在这些势力相互的算计以及妥协之下,才出现了这么一个几乎等于维持原样的决议。”

“不错,就是如此。对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张辽问道。

张震对着张辽苦笑了一下说道:“父亲,孩儿能想到的除了父亲常说的利益之外,便想不到其他原因了。”

张辽此时也不再说话,他站起身,走到长子身边。如今张震已经十六岁了,除了身材尚未完全长开,还显得有些消瘦,脸上也有着稚嫩的痕迹之外,从背后看,父子二人几乎一般高低。然而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十六岁的男子已经是可以成家的年龄,若是破落家族或者长辈早逝,十六岁就要撑起一个家庭的人比比皆是。

张辽在长子右手边停下,用右手搂住儿子的肩膀。张震从小就被从不遵守“抱孙不抱子”这条规矩的张辽经常抱着,父子间的感情很好。对于张辽的这种举动,虽然张震有些不自然,却没有抗拒张辽。

张辽右手用力一拨,让长子与自己一同面向屋外,口中缓缓的说道:“从我们人类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利益就成为了人类之间相处的主题。不算人类,动物也是一样,弱肉强食的本质还是利益的争夺。如今当人类从原始部落发展到如今制度严明,技术发达的地步,没有利益,没有欲望,是不可能让人类有强大的动力发展至今的。这一点为父的《天演论》中早有阐述。儿子,你是张家的长子,未来也将是张家下一任家主。但你的责任却与为父不同。为父是要将一个没落的家族重新振作起来,重新发展起来。而你则要维持着一个已经很庞大的家族,最低也要做到维持不变。在国内战争已经结束,对外战争将成为主题时,你是否能维持住张家在北疆,在并州,在马邑的地位呢?你是否能让张家在将来的战争中继续发扬着为父这个时代获得的常胜将军的威风呢?自古以来,名将的后人似乎就没有能够青出于蓝者。王翦的儿孙虽然不错,可是与王翦相比相差甚远。项羽勇猛过人,但在智慧和心机上差了项梁何止一筹。最倒霉的就是赵括,死了不算,还得到一个纸上谈兵的恶名。震儿,你作为张辽的儿子,你又能做到哪一步呢?”

“父亲!”张震站不住了,转过身急呼道。

张辽一抬手,止住长子的话,转身说道:“不要急着许诺,更不要赌咒发誓。回去好好想想,等想明白了再告诉为父也不迟!”

第712章 新的封爵和曹操的心事!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郭嘉踏入相府内曹操的书房时拱着手,不住的朝曹操作揖。

曹操也是满脸笑意,也拱手向郭嘉回礼道:“奉孝,同喜,同喜啊!”

建安十六年三月二十一日,雒阳国家议会终于结束了有关封爵体系的讨论。曹操成为大汉行的封爵制度下非皇族之外的最高爵位,一等魏国公。

而郭嘉也得到了二等诚襄侯的爵位,虽然不是邑号贵族,但是非皇族中的侯爵也是极高的封赏了。

此次议会对封爵制度的改革主要采纳了董昭恢复周朝时五等爵位制的建议,同时又接受了张辽的建议,将五等爵位变成了王、公、侯、伯、子、男、士这七级十八等爵位。王爵非刘姓皇族不得封,只有亲王、郡王两级,公、侯、伯、子、男各有三等。士不再分等,却根据职业不同有所分别,如:文士、武士、农士、商士。

其中武士又因为张辽这个好事者早早的在军中对职责不同的士兵进行细化,演化出了骑士、战士、箭士三大类,分别对应骑兵、步兵和步兵中的远程攻击兵种。其中战士又有剑士、刀士,大戟士、长枪士等,箭士中又有神射士、射雕士。不过这些称谓目前只是在军中流行,并且用不图案的铁牌挂在身上表明自己的身份。这种趋势也被农士、商士和喜好尝试新鲜事物的文士接受,也在自己的身上挂上了标明这书卷、农具和算具的铁牌。文士、商士这类身家丰厚的还以铜、银等贵重金属打造。这种趋势最后也成为了约定俗成的惯例,这类身份牌最后也以勋章的模式固定下来,成为爵位章。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就在议会将此议题拿出来时,就有不少出自西南、江东、西北的士族并不愿意接受这种封爵制度,他们倒不是对于恢复周朝的五等爵位有所不满,这种能够将大家的档次拉开,有助于众人摆谱的爵位体系还是相当不错的。他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士这最低一级的爵位的出现。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士还都是破落贵族的子弟,容易让人接受。如今的士大都是军中战斗技能高超的战士和种田水准优秀的农夫,再加上被士人鄙薄的商贾,这就让那些对中原的情况,特别是对曹操发家,以及张辽极力主张并不熟悉的士人尤为不满。在他们看来,让他们这些出身高贵的士人与一群泥腿子、钱串子和粗鲁的丘八相提并论,那绝对是有损他们的声誉的。

可是这些“新人”不懂事,自然有老人们去指导、管教,江东有陆家、顾家,益州也有张松、严颜,荆州最痛快,根本没在此事上往外跳,张辽麾下的荆州人可是不少。至于交州,士家虽然是百年以上的大家族,但是自从他们避祸到交州后扎下根来,主流世家可是从不会用正眼看他们,很多事情上交州是没有发言权的。

“曹公依靠着麾下的军队打下这大片的基业,又依靠着商贾为其筹措军需,农夫为他提高粮食产量。如今我等施展计谋,方能得到如今曹公后退的结局,你们难道想因为这点小事使我等的大业功亏一篑吗?”

虽然这话说得有点亏心,将功劳没羞没臊的向自己头上拉。可是他对于事情的结局却并不算胡说八道,曹操确实会为了安抚军心而发难。

“不说曹公,但说军中以征北将军为首的那些将领。别忘记,首先倡议恢复士这个爵位的就是张征北,而且军中早已经实行多年,头上挂着士衔的士兵不知凡几,还有大量退出现役后在地方守备军以及地方官府中任职的。若是你们想否决此项议题,不说张征北的发难,就是军中和民间的那些声浪也会让你们焦头烂额!”

这番话才是实话。曹操未必就会因为此事大动干戈,可是张辽这个首倡之人却不会容忍有人破话他的“合理化建议”,那些受益的现役和退役的战士也不会容许他人侵犯他们的切身利益。一旦此项提议被否决,张辽是一定会跳出来横加指责,军中将领即便有其他意见,也不会在此时向文官集团表现出军方的不和。

这种话一出口,那些有意反对的人再通过自己的渠道打听一下,自然是设么什么都清楚了。这其中也少不了那些渠道反过来劝说的,但不管怎么说,议会再继宪法与重新划分行政区划之后的第三项重大议题也顺利的通过了,这就是一件好事。

而且在那些反对者打听到张辽似乎有点不拘礼法,偏偏又是实力强悍,交友广泛,民间和士林的名望又是极为高涨。天知道这家伙会不会小肚鸡肠一下,事后通过某些渠道为难自己。所以在评定有功之人的爵位时,张辽也紧随曹操之后混到一个一等公爵的封号,而且还是马邑公这样的邑号贵族,仅仅比曹操以古国名打头的爵位差了一点点而已,但是比起郭嘉不过一个二等的美号侯爵,其中差距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这其中也有议会中那些士人的意见,既然都是邑号贵族,他们也希望能够在自己掌握的封爵大权上体现一下权威。若是爵位相等,那就在封号上识别贵重。邑号也从古国名到省或者州名,再到郡或者府名,接下来就是县、乡、亭,不同的邑号,食邑数量也不一样。就像曹操和张辽,一个是一等魏国公,一个是一等马邑公,大家都是一等公爵,可是曹操的爵位就要比张辽贵重的多。当然,这也是贵族圈子里标识高地的潜规则,在邑号贵族注定不会太多的情况下,无论是古国名还是县名,封邑贵族的地位都是极高的。

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向曹操道贺那是完全正确的。而且就在新的封爵制度被通过后,为了祝贺曹操受封一等魏国公,雒阳各级官员、皇族、议员络绎不绝的穿梭往来于曹府和丞相官邸。曹操也需要笼络这些人,接下来就是内阁官制、地方官制的讨论以及内阁名单的分配了,曹操虽然就任首辅大臣应该是板上钉钉,但是曹操也不敢大意。

然而曹操此时还有些犹豫,首辅大臣虽然位高权重,却并不能直接指挥军队。这对于以军队起家,依靠着军队才能得到今日地位的曹操而言,无异于剜了他的心头肉。郭嘉此时登门,就是曹操想听取郭嘉的个人意见。

“奉孝,操此次命人请你过来,便是有些心事想与奉孝商议。”曹操让郭嘉坐下后开口说道。

“主公暂且莫说,让嘉猜一猜如何?”郭嘉笑道。他今日也是带着目的而来,并非无所事事。

郭嘉和曹操之间的这种“猜谜”的小游戏已经玩了很多年了,双方都有些乐此不疲。对曹操而言,这是他放松心情的游戏,对于郭嘉就是联络宾主二人感情的手段。

“呵呵呵!奉孝有此雅兴,操怎会打扰。如此操便不说,由得奉孝你猜上一猜就是。”曹操乐呵呵的笑道。

其实郭嘉对曹操的心思早已一清二楚,对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又是以军队起家的强人,若要卸下兵权确是千难万难。这一点从张辽宁愿保留军职也不愿到中央就任更高的职务这一件事上就能够看出带兵之人的心思。

郭嘉微笑着说道:“主公,若是嘉没有猜错,主公当是在不能直接统兵一事上犹豫不决?”

曹操此时也收起了之前的微笑,对着郭嘉苦笑道:“奉孝,这非是操贪恋权势,可是这支军队也是操亲手带出来的,如今却要失去对它的指挥权,操心中焉能好受!”

“嘉明白。去年嘉与文远也谈到过带兵之人的这种心绪,文远就说过,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将儿子费心费力的亲手带大,却突然间被家中老人剥夺了抚养权那样难过!”

“呃!”曹操一愣,他可是没听过这种比喻,可是不用郭嘉明言,单就这种说法的风格,也绝对是张辽一贯的风格。

“这个文远!”曹操笑着直摇头道:“不过这话说得倒也贴切,操此时想来,形容的倒是恰如其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