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奉孝投奔丞相之时也不过二十出头,却立刻成为丞相当时的心腹谋士。张征北曾有言道:宁欺白头,莫欺少年。诸位还当详细体察其中意味。”陈群对自己人的这种莫名的自傲也实在是无奈,只能不断的提醒他们。

张辽虽然不是士族出身,但是这些年来张辽的名声一直很正派,也得到了士族的认同。加上曹操和郭嘉的说服力,这些人也不再纠缠诸葛亮究竟有没有能力的问题。

“长文兄,便是刘玄德成为皇叔,那孔明才华盖世,他们也不能将我们无故牵扯到一场阴谋之中!这不单是对我们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对我们身后家族的不尊重。”

“哼!这也无怪刘备。”陈群苦笑道:“我等支持张征北的计划,那可是真正要架空天子啊!刘备如今既然位列皇族,他对我等反戈一击岂是毫无理由的?”但是陈群说到此处面色一变道:“可是我等士族也不是能让人随意羞辱的,刘玄德今日之举,他日我等必要‘厚报’。”

“正是如此!”

“刘玄德区区贩履织席之徒也敢妄称皇族?高皇帝血脉虽然广布大汉,可是这么多年下来,谁知到刘备是否真的拥有刘家血脉?”

“我等士族才是大汉真正的基石,即便刘备是皇族又能如何?胆敢辱我士族,我等也必不能轻易与其干休!”

“好了!”陈群开口止住众人的议论后说道:“江东那里我等依旧不能放弃。刘备不行还有孙权。不过诸位要注意一点,孙权此人绝非良善之人,我等可与其虚与委蛇,但真正要拉拢的只是孙家而非孙权。诸位明白否?”

“长文此言极是!孙权早已惹怒曹丞相,此前算计水军,不久前又偷袭了我军仓库,此时曹丞相巴不得将孙权、刘备剥皮拆骨。而且孙家并非孙权一人,孙家老三孙翊已经到了雒阳,我等也该尽尽地主之谊!”

“不错!不但孙家老三,还有孙家娇女如今可是张征北的娇妻,孙家与张家可是姻亲,叶酸和曹家连上了关系,曹丞相不会赶尽杀绝的。只要除掉孙权,孙家依然有存续的机会。”

“既然大家都明白了,那就照此办理就是!”陈群作了总结性发言。

……

雒阳皇宫内,刘协正与皇后伏寿在床榻上窃窃私语。

“皇后,国丈怎么还没有消息传来?”

“陛下勿急!之前刘备等人的表章一事虽然成功的是陛下在外多了一股力量,可是也使得皇宫的守卫更加森严。如今不但是皇宫禁卫,就连皇宫之外也时常有士兵巡逻。郗虑、华歆又把持了皇宫正门,无论正道、偏门,皆一时无法得手啊!”

“皇后,你说朕是否有些操之过急啊?”刘协有点恍惚。

“陛下!”伏寿可不希望刘协有这样的心态,“陛下乃是万乘之尊,如今却被曹操架空,形同软禁般的拘束与这深宫之中。难道陛下取回自己的权利也有错吗?”

“对!朕乃天子,乃是万乘之尊。拿回本该属于朕的东西当然没错!”刘协双眼一亮。

“陛下,刘备虽然已成为陛下的助力,但毕竟实力不强,且如今还要面对强敌。若是能真正将刘璋拉进来,陛下的底气就更足了。”

“刘季玉?唉!”刘协长叹一声道:“刘君郎(刘焉)英雄一生,可是他的儿子却如此不堪!当初在长安朕也曾见过刘家三子,左中郎将刘范,治书御史刘诞,还有就是时任奉车都尉的刘季玉。那时刘家三子凡事皆有刘范、刘诞出头,便是朕也对这个刘季玉不曾有过关注。却不想他才是继承了刘焉位置的人。只可惜他的继位却是因为刘焉再无合适的儿子,也可惜了巴蜀这块当初高皇帝起家的宝地啊!”

“陛下,若是不亲自一试岂能甘心?那刘璋能稳稳的在其父留下的一群骄兵悍将中坐稳位置,能从兵荒马乱的长安回到成都,想来也该有些能力。不如……”

“皇后言之有理!明日国丈入宫后,皇后便将此意告知国丈就是!”

“臣妾遵命!”

第673章 各方骚动!

司马懿的动作很快,不过四天时间,他的书信和张辽给他的那份计划就摆在了河内温县司马家家主司马防的面前。

“伯达,叔达,仲达信中所言之事你们如何看?”司马防对被他叫来的长子司马朗、三子司马孚说道。

兄弟二人相视一眼后,司马朗开口说道:“父亲,若是真如仲达所言,此事……似乎很有诱惑。况且仲达身为征北将军府长史,乃是张征北麾下第一人,这些事情必然不会有假。”

“兄长所言极是。”司马孚接着说道:“张征北素来喜欢摆弄那些奇巧之术,在兖州时便广为人知,甚至有人以为其乃是墨家门徒。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奇巧之术偏偏使得曹军以及曹丞相麾下之人和他们的家族获益匪浅。改良后的造纸术、雕版印刷术让曹家、陈家、糜家、张家不但获得巨额利润,同时也在士林获取了良好的声誉。投石机、长弓、巨型战舰,还有那至今流传不广的望远镜,为曹军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曹军历年的战绩,有三成以上要算在这些器械上。所以,儿以为,二哥所言绝无片言之虚,张征北更是不会用虚言来诳我司马家。何况此次二哥信中所言及送回来的那份计划也能够证明张征北的手中又掌握了一种新的印刷术和新型的油墨。”

“嗯。你二人皆认同张辽之言,那是否也赞同家族介入北疆的所谓毛纺产业?”司马防对兄弟二人的回答不置可否,却反问他们对家族产业北移的意见。

“父亲明鉴,北疆这些年看似不哼不哈,实则在产业上已经几乎被张征北以及他身边的亲朋好友和部下控制。五弟显达与八弟幼达皆对《管子》十分有兴趣,张征北当年就任青州牧时便公开盛赞过管仲,并在青州身体力行,以管仲之法恢复了青州元气。随后北上幽州亦是如此,故而五弟、八弟也曾经详细研究过张征北历年之所为。却发现以张征北在北疆之产业布局,已经将北疆胡人各部的经济命脉牢牢掌控在手。若是胡人胆敢生事,张征北甚至无需动用大军,只需掐断该部落胡人的经济来源即可。同时还可以利益诱惑,挑动胡人内斗。这种行为比之管子以商兴国之举似乎更为高明。有鉴于此,孩儿以为我司马家可以与张征北加深联系。”司马朗朗声说道。

司马防此时脸上露出了微笑,颌首道:“我儿成长矣!为父终可放心,司马家无忧矣!”

司马孚见自己的父亲如此态度,心中一喜道:“父亲,那咱们该如何回复二哥呢?”

司马防此时慈祥的笑着,端详着自己面前的两个儿子,心中还想着那个才华最为出众的老二,同时又想起并未被自己招来的另外五个儿子。这是这八个性情各异,但却个个才华横溢的儿子,为司马家打出了“司马八达”的名头,这些年来因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的出色表现,更是隐隐有直追几十年前的“荀氏八龙”的迹象。司马家的辉煌也随着“司马八达”的名头越来越大而愈加高涨。

“伯达,你看呢?”司马防笑着问自己的长子。

司马朗看了看有些跃跃欲试的三弟司马孚,向他做了一个抱歉的脸色,扭头回答道:“回禀父亲,孩儿与三弟皆有官职在身,此次回家也是请了假的,不能再继续北上。不过北疆有二弟在,父亲倒也无需担忧。若是父亲要谨慎行事的话,可让五个弟弟以游学之名外出。五弟去蓟县,八弟去雒阳,名义就是向张征北与幼安先生请教《管子》。至于四弟、六弟、七弟亦可随他们心意,雒阳、青州、兖州、荆州如今皆有大儒在世,让他们登门求教不但是一个提高弟弟们学问的机会,也可以掩盖五弟北上的真实信息。”

“大哥,至于如此谨慎吗?”司马孚有些不乐意了,“张征北能将消息通知二哥,焉知他不会同时通知其他人?征北将军府中还有荆州庞士元、颍川钟稚叔以及程昱之子程武、董昭之子董胄、沮授之子沮鹄等等士族子弟。单是五弟一人,怎能表达我司马家的重视?”

“三弟休要着急,只需父亲亲笔手书一封交由五弟携带北上,张征北自然不会误解我司马家。倒是张征北极为重视二弟,此事恐怕二弟尚需避嫌,五弟一人却显单薄,不如让四弟与五弟一同北上。反正幽州亦有荀友若及田丰、沮授这等名士,四弟也不会无处请教学问!”

“嗯……”司马防点点头,说道:“伯达此是老成之言,你二人如今的官职却是不宜四处乱走,此事就依伯达之言操持就是。”

司马防虽然年迈,但他才是司马家的家主,家族中真正一言九鼎的人。司马防做出如此决断,司马朗、司马孚也不再多言,躬身领命,各自准备去了。

……

司马孚的估计没有错,张辽确实给自己幕府的所有成员都做了一次与司马懿相同的谈话,而那些身后有家族支持的人也少不了那份计划。就在司马家父子商议着是否北上的问题时,同样接到消息的人野鸽子做出了反应。

“文远果然厉害,跟着他走绝对不愁发不了财。”曹洪笑眯眯的看着通过军驿送到长安的书信。

“父亲,姑丈可是等着父亲的回复呢!”曹馥在一旁提醒着自己那笑得似乎有些发傻的父亲。因为张辽和曹洪的关系,曹馥与曹泰便对张辽的态度各有不同。曹泰是将张辽视为上级、前辈、导师,而曹馥则与曹昂等曹操的亲子一样,私下里对张辽是直接称呼姑丈的。

“臭小子,此事哪用得着你来提醒?不过为父我如今离不开,凉州的韩老头虽然老迈,却也更加狡猾,我看还是你去一趟蓟县。幸好为父尚未来得及我儿安排职位,如今倒是便于你随时离开。”曹洪此时倒是很庆幸的说道。

“孩儿谨遵父亲之命。”曹馥回答道。

“嗯,你走马邑,顺道给你姑姑带些长安的特产。尤其是那些终南山中的山货和那些小鸟、山鸡崽子,小孩子最喜欢这些。你也能从你姑姑那边再得到些帮助。”曹洪嘱咐道。

“孩儿明白了!”曹馥是个乖孩子,自家老爹的话他是从不违逆的。

……

荆州,鹿门书院。

“父亲,这是士元从幽州送回的东西。据士元信中所言,这份计划书是由张征北掌握的一种新的印刷术印制而成,其印刷速度之快,字迹之清晰、牢固,更是远在原本的雕版之上。”

书院后面的树林深处,在庞德公隐居的书屋中,庞家长子庞山民向庞德公禀报着庞统的来信以及庞家对此的反应。

“家中诸房对北上皆持赞同是吗?”庞德公眯着眼睛悠悠的问道。

“大部分人表示要请示父亲后方可决定,只有几家对此比较积极。”庞山民回答道。

“唔……”庞德公对这种家族内部的分歧也无可奈何,这中分歧的根本原因还是利益,并不是他这个名头极大的大儒能够随便压制的。虽然积极表示应该北上的只是极少数人,但庞德公知道,那些表面顺从的人中必然有对其执掌家务不满之人。只不过这些年庞德公的名望在荆州越来越高,加上鹿门书院也使得庞德公和荆州各大豪门世家联系极深。在无法撼动庞德公这一房的地位之前,那些人不会轻易暴露。

“山民,你的意见呢?”

与司马防一样,庞德公现在也要尽可能的将自己的儿子培养出来。唯一与司马防不同的是,司马家没有庞家那么多的旁系掣肘,同时还有八个同父之子相互扶持。

“孩儿之意是不用介入所谓的毛纺产业。”庞山民说道:“庞家乃是书香世家,在商业上本就没有太多的经验和人力,何况毛纺的原料更多的要依赖北疆的羊毛,从荆州到北疆的距离实在太远,途中若有变故,我庞家的家底未必能经得起沿途的损失。此乃孩儿的一点愚见,还望父亲指点。”

“你看的确实不错。庞家如今看似强大,但这种强大却是建立在为父的名望以及鹿门书院的一群学子身上,根基并不扎实,甚至不如以及没落的南阳邓家。我儿能如此谨慎小心,为父心中甚慰。”庞德公一脸欣慰的表情。“不过张征北通过士元向我庞家发来善意,我庞家也不能随意应付。我儿可有良策?”

“此事孩儿也已经盘算过了,孩儿以为可从此物着手。”庞山民说着举起了随着庞统的书信一同送到庞家的那份计划。

“印刷术。这种新式的印刷术虽然也脱不了机械构成,但与毛纺不同,它的原料不会被地域所限。随着‘曹侯纸’的出现以及那惊人的利润,各地纷纷在昔日‘蔡侯纸’的基础上大肆改进,就连我荆州也有并不逊于‘曹侯纸’的纸张。只要我们能获得新式印刷术的图纸和油墨配方,便能回到荆州开张。而印刷术对于我庞家而言也并不似其他产业那般充满了铜臭之气,甚是符合我庞家书香世家的身份。对于父亲著作的传播以及鹿门书院名声的传扬也是一件好事。当年若非张征北鼓捣出‘曹侯纸’,张家、曹家和糜家也不会轻易被士林接纳。若非张征北用雕版印刷为康成公大量印制著作,如今康成公也不会获得如斯的身后之名。父亲,孩儿以为我庞家要么别派人北上,要是北上,便要拿到印刷术。”庞山民说道。

“呼!”庞德公听闻自己长子的话,长舒一口气。

“庞家后继有人啦!”庞德公轻轻的说道。

……

“这是稚叔从蓟县送来的书信。如今元常常年镇守长安,我等便先行商议后通报元常就是。”颍川钟家也接到了北疆的消息。

“此事稚叔应该不会忘记同时给长安城内的元常去信,估计不久后元常的书信便会到达。我等先商议着,待元常书信到后在合计着修改就是。”

“同意!同意!”

……

“文远倒是始终记得老朋友。文先,你家德祖可是挑错人啦!”雒阳城杨彪家中,孔融正与杨彪一边饮酒一边谈论着。

“小儿好文,那曹子建亦是文采出众,小儿执意要离开征北将军府,我这老父亲又能如何?”杨彪对自家儿子的选择也比更不赞同,只不过暂时没有出面阻止罢了。

“唉!曹家诸子,曹昂、曹丕、曹彰、曹植,再加上如今最受宠爱的仓舒公子,这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除了那曹彰已经明确自己未来的身份,剩下四人……呵呵,可以开一桌六博,再接着开一桌双陆了。”孔融面带讥讽的说道。

杨彪知道孔融实在暗讽曹家诸子对曹操之位的窥视,但他自己的儿子如今也陷了进去,虽然不深,可也足以让杨彪如今无话可说。

“文先,你我乃是至交,如今也休要怪融说话直率。这嫡位之争岂是那么轻松的?德祖还偏偏选了一个非长、非嫡的四公子。难道曹子建是能凭借着自己那华丽的文章就抵消曹昂历年的功绩和他与曹营元老多年的交情,还是可以抵消曹丕同样不俗的才华和远胜曹植的心机?你这做父亲的倒也真舍得?我看如今你倒是该祈祷让曹昂顺利即位,否则以曹丕的小心眼,绝不会放过襄助曹植的德祖!”孔融摇摇头,对杨修不智的选择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文举,此事暂且不提,毕竟事情还没到图穷匕见的时候,还有转换的余地。今日咱们应该谈论的可不是小儿之事,而是北疆传来的消息。”杨彪不想再让孔融纠缠自家儿子的问题,直接便将话题岔开了。

“北疆。唉!真不知文远在想什么,他难道就不担心北疆各大势力过多会让他头疼吗?”孔融摇着头说道。

杨彪笑道:“文举,作为一个掌握着北疆二十万大军的将领,同时还能够随时征集二十万大军的名将,你觉得张征北会担心你口中的问题吗?”

“不会!”孔融还不犹豫的说道:“这家伙素来喜欢走捷径,若是有人给他制造障碍,他最有可能的选择就是以强大的力量毫不犹豫的冲撞过去、碾压过去。”

“对!所以你不该担心张征北,而应该为那些被利益吸引到北疆的人们感到担忧!”

“我才不呢!倒是你们弘农杨家该有所动作,如今弘农一片废墟,至少十年内无法沉底恢复,你若是再不想点办法为杨家弄些稳定的钱财来源,那你想重振杨家的希望可就真的变成绝望了。”孔融说道。

“文举可是愿意为彪向张征北游说?”杨彪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孔融。

“这没问题。”孔融豪爽、好客是出了名的,“不过我也只能给你们做个引荐,如何谈,还得你们家亲自出面才行。所以我才说德祖走错一步啊!”

“这……”杨彪有些犹豫了。

“算了,正如你适才所说,还不到时候呢,有转寰的余地。北疆那边我是不打算掺和了,青州那里的盐场我孔家早就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再加上田产,这光景可比黄巾乱起之前还要好。文远那边我写封信去,但杨家也得派出上得了台面的人亲自北上一次才行。”孔融说。

杨彪点点头道:“文举,又欠你一次人情,以后再还吧。”

“什么还不还的,昔日我可没少麻烦伯献公和文先你,难道你还要我也还人情?”

“这……你啊!”杨彪的眼眶有些湿润了。

……

“兄长,北疆又有新产业了,大城山要开矿。”糜芳兴奋的对糜竺说道。

“此事糜家不会插手。”

“为何?”

“远洋贸易、新型稻种、造纸、印刷,这四样足够让糜家数百年无忧。何况还有和北疆的贸易通道以及各地的商铺。你觉得咱们再插手其他产业,那些世家会如何想?”

“明白了。咱们此次便偃旗息鼓就是。”糜芳虽然有些气馁,但对于兄长的话还是十分服从的。

“不!糜家要大张旗鼓的去北疆,而且是你亲自去。”糜竺说道。

“兄长,这究竟是何道理?”

“为张将军造势,若是最后还有剩下的,你也不妨为咱们家再添一份产业。”

“明白了!”糜芳点点头,这回他是真的明白了。

……

谯县。

“这个文远,真能搞事!”曹操看着北疆的情报无奈的摇头。

“没办法。旱情使得北疆的粮食也有所损失,若是再不大张旗鼓的安抚各部胡人,文远就真的要准备战斗啦!”荀攸为张辽辩解道。

“可惜水军主力全部南下,否则捕鲸船若是能出海,倒也能弥补一部分粮食。”程昱对数万水军此时只能与孙刘联军隔江相对感到有些可惜。

曹操此时也并不知道张辽在北疆的真实用意,而张辽额所作所为又与他昔日主政青州、幽州时一脉相承,曹操也就不再注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