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刘。孙权、韩遂的名声在孔融、杨彪那里可是已经臭大街了,轻绞之徒、叛逆之辈就是孔融对孙权、韩遂的称呼。

“他们也算是煞费苦心,至少像王公大臣们送上的礼物却是他们精心准备过的。皇宫咱们不说,文官是古籍善本的复本,武将那边就是铠甲兵器和金银珠宝。我这里更是过分,知道我喜欢收集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那刘璋送来了两队鹦鹉和一对鹩哥,刘备送来了会稽郡深山中挖掘的奈花,孙权送来了庐山上采摘的山茶,韩遂则是两匹西凉骏马,公孙康那边则是一对紫貂。这几日,我家的丫头和小子们倒是的了好玩物了。”张辽笑道。

这一次诸侯们送来的礼物在张辽看来确实是大出血了。刘璋的那两队鹦鹉中张辽认出一对应该是著名的绯胸鹦鹉,另一对则不知道名称。可是无论是鹦鹉也好,鹩哥也罢,这些禽鸟都需要道深山中才能捕获,而且关键是这三对鸟皆是羽毛整齐,精神良好,绝对费了不少心思。而奈花就是后世被称为中国名花的茉莉花,张辽知道后世公认的茉莉花中心产区是波斯湾,却没想到会稽郡的深山中也有这种花。而挖掘这种花也需要防备着敌意深厚的山越人,刘备也算是有心之人。孙权那里的庐山山茶也很难得,后世庐山有名茶云雾,很难说孙权派人采摘的茶树是否就是云雾茶的祖先。但以庐山的险峻,登山采茶也不是一件轻松的活。

最让人感觉到大手笔的还是交州刺史士燮,他送上那那一公一母两头大象绝对是其他诸侯所无法超越的厚礼。只不过这么大的家伙也只能是送到皇宫后苑,而不是张辽家后院。

“这几日我家郭奕倒是常常与三公子他们一同去后苑,士燮送来的大象确属难得啊!”郭嘉被张辽一说,也想起了这些中原难得一见的动物。

“大象?如果我没有记错,在大商朝的时候,中原还是有大象的,否则又怎会有象兵作战的饰物?估计应该是大量的屠杀和气候的变化,使得中原地区的大象以及犀牛等动物尽数灭绝了吧?”张辽下意识的说道。

可是这一下却让郭嘉瞪大了双眼,只见到郭嘉圆睁双眼,右手食指指着张辽,口中激动的说道:“文远,文远,你从何处看到商代的记录的?何处?何处啊?”

见到郭嘉的样子,张辽这才反应过来他无意识中做了什么。而且这件事情对于文人们意味着什么张辽更加清楚,与上古时代最接近的就是夏商周这三个王朝,而周朝的记录较为全面,但是夏商两代就集合时毫无记录,唯有一些从周代时流传下来的大鼎上有一些铭文可以略窥一些商朝的皮毛。而然因为周武王灭商实有以下犯上,以臣灭君之嫌,故而自周王朝初始便极力抹杀商代的记录,甚至将一个英明神武的商王帝辛抹黑成了一个绝世昏君。虽然有商王朝的遗民被封于宋国,也有箕子建立了朝鲜,但是真正的商王朝的王室记录却被周王室在篡改后全部销毁。这使得商王朝这样一个承接了上古时代的三大奴隶制王朝之一竟然毫无记录流传。但是后世之人依然能够从《史记》、《竹书纪年》、《左传》这三部书中记录的有关商纣王帝辛对周伯姬昌叛乱兵败后的处置以及牧野之战中周武王拙劣的表现中看到一些有关周王室抹黑商王朝的痕迹。而对于郭嘉这样的文人,有关这些消失了的上谷历史记录才是他真正看重的,张辽虽然是下意识的话,但早已将见惯了张辽神奇之处的郭嘉自然相信张辽的话。

可是张辽受中国此时真的没有商代的历史文献,要知道,商代文献都是铭文或者甲骨文,张辽虽然知道在那里能够挖掘,可是他此时却并没有让甲骨文立刻问世的打算。他是准备在曹操做出最终决定后再以甲骨文出世来为曹操造势的。但是如今他却不许首先将郭嘉安抚好。

“奉孝,”张辽想了想还是觉得暂时隐瞒下甲骨文的事情,“这件事有点问题,你可得保密才是。”

郭嘉一听就知道,张辽即将说道的内容肯定有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地方。不过本就不拘礼法的郭嘉又怎么可能在意,他甚至已经想到张辽是否有挖掘古墓的行为了。

但是郭嘉的猜测还真的与张辽的借口莫名的重合一致了,张辽见郭嘉点点头后便说道:“我在投奔主公之前,曾带兵屯驻与河内郡的林虑县。麾下都是骑兵,自然放出的警戒哨就比较远,最远的曾经到过传闻中囚禁过西伯侯姬昌的羑里城,在羑里城西北无意中发现一处商代古墓……”张辽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他看着郭嘉的脸,见郭嘉一直微笑着这才继续说道:“我自己去看了一下,确认那里的墓葬应该是吧商王武丁的夫人好的墓穴。不过我当时没敢继续深挖,还将出土的大量刻着文字的甲片和玉佩重新埋了回去。在其中一片玉佩上,便有商王朝使用象兵作战的图案。”

张辽说到这里便不再说下去了,虽然要编他还能继续,可是说实在的,他是真的不愿让这些古墓此时便见天日。何况挖掘前代古墓可是要被人骂一辈子的,董卓命吕布挖掘雒阳附近墓葬,至今这两人的这种行为被士林提及都要狠狠骂一通。历史上曹操发明的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也同样成为攻击曹操的一件武器,一直到后世二十一世纪还有人借此攻击曹操。这时候可不能像后世那些考古部门一样,名正言顺的挖掘古墓,张辽编造这种谎言也确实冒了风险,点到为止是必须的,张辽不能让自己冒着胜败名裂的危险。

郭嘉点点头,他虽然不知道张辽的这番话也是编造的,但是他相信了张辽的解释,同时也相信了张辽将挖出来的东西又全部都埋回去的解释。张辽给人的印象虽然是不循礼法,性情不羁,但是这种挖墓掘坟的行为却是被张辽内心所遵循的原则所排斥的。而且张辽初期带到曹操军中的骑兵陆续被调回马邑,这在郭嘉眼中也就多了一层保护墓葬消息的意思。而且郭嘉甚至在想张辽是否暗中还将一部分口风不紧的士兵给暗中解决掉了。所以郭嘉相信了张辽,但却不知道张辽根本就没有掘墓的行为,他不过是因为后世早已经将妇好墓中的墓葬品全部整理出来了,而商朝使用象兵就是后世考古的发现。

郭嘉虽然相信张辽将墓葬回填了,可是他还是缠着张辽,要张辽给他讲述一下那些被张辽发现的子虚乌有的墓葬。为了得到旁人从未得到过的知识,郭嘉自然在张辽面前赌咒发誓绝对保密,他的求知欲望同样不比任何人低。

被郭嘉逼得实在没办法,张辽也只能将他后世见到过的一些常见的甲骨文写出来交给郭嘉,同时也隐晦的透露了一下妇好墓附近很可能有殷商王朝的遗迹被深埋于地下。

但是张辽这略带着些炫耀的话语却又让郭嘉抓住了把柄,郭嘉甚至猜测出张辽有借此围曹操造势的想法。见到张辽惊讶的表情,郭嘉自然知道自己又猜对了。

幸好支持曹操是这两人的共同目标,即便被郭嘉猜出自己的用意,张辽也可以沉默不语。同样的,郭嘉也自会明白张辽的意思。

其实装神弄鬼的宣扬天命可不是张辽的发明,远一些的不说,就说秦末汉初时陈胜在大泽乡起兵反秦之前的那段神鬼故事,还有汉高祖自称的斩白蛇起兵,这些都是装神弄鬼。再近的还有光武帝刘秀,正是因为他,谶纬终于成为了可与儒学、法学等正统学术并列的知识体系。从来就不将礼法放在眼中的郭嘉又怎会对张辽的想法有所责怪。

不但没有丝毫责怪之意,还一个劲的埋怨张辽该早些让他知道,如今实在是耽误了他郭嘉先生很长时间的乐趣。若是有他郭奉孝的早日参与……

不过张辽很干脆的打断了郭嘉YY般的自语,曹操本人的心思未定,就连他也对甲骨文何时出世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概念,又如何去下定决心谋划装神弄鬼的计划。

可是郭嘉理由充分,不能为曹操上位出力,难道还不能为曹操解决某些麻烦出力吗?商代的记录若真如张辽所言是祭祀刻制在占卜用的龟壳甲片上的,那自然也可以联系到上谷神物——河图、洛书,那时自然可以用占卜、预言等手段,打击曹操的反对者。

张辽对这种行为倒是毫不陌生,后世打击政敌的手段更加丰富多彩,若非张辽因为条件限制,他的花样绝对是当代之冠。而且已经有了天子在手,军力也最为强大,张辽倒也不屑用这些手段来打击敌人了。

然而郭嘉却不会罢休,好容易找到一个好玩的机会,他是不会放弃的。张辽家中有善于造假的工匠对郭嘉虽然是秘密,可是郭嘉同样也能想到去寻找这样的工匠。

看着郭嘉兴奋的表情,张辽心中只能为那些被郭嘉盯上了的人感到悲哀了!

第562章 荆州攻略!

“奉孝,如今当务之急乃是南征,你莫要本末倒置才是!”张辽对兴致勃发的郭嘉如今也只能这样不痛不痒的提醒一下了。

郭嘉没有回答,只是冲着张辽挥挥手,头也不回的回他自己的办公场所了。他如今的心思可是全部被张辽凭记忆写出来的几个甲骨文给吸引住了,为了不至于让郭嘉失去兴趣,张辽直接告诉郭嘉,他压根就没有识别出来。张辽这一手确实让郭嘉兴趣盎然,就连算计别人的心思也弱了几分。这让张辽看的只想是否在郭嘉喜爱你个要阴人的时候就给他几个甲骨文让他转移注意力呢?

张辽摇摇头,也向外走去,他已经得到了枢密院主官荀攸签署的调动命令,现在他就要回去在空白处填写具体时间,然后将命令发到汉中和长安去。

离开枢密院,张辽在路上又遇到了前往枢密院办事的糜竺,两人一人骑马,一人乘车,也没有下马、下车,便直接停在原地寒暄,这时张辽才知道,糜竺也是为了南征时各地军粮的调集而道枢密院与荀攸等人商议。

“子仲,多谢你了。”张辽这话不单是感谢糜竺为大军调集粮草,同时也是感谢糜家为他搜罗了大量的西方著作。虽然此时因为翻译不到位而使得那些羊皮卷对张辽和有心研究西方学术的士人们根本就是天书,但糜家的努力却是不能不被张辽感谢的。

“顺手而已。”糜竺一直就是那样平和,他微笑道:“若非将军指点,糜家也得不到如此上好的机会。”

糜竺这话也没错,别说是张辽的指点,甚至其中还有张辽为他们和甘宁之间的牵线搭桥,否则那些武装商船以及大量熟练的水手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弄到手的。如今的大汉,也唯有甘宁的麾下才有大批经历过航海的水手。

“将军,竺……有一事相求。”就在张辽准备和糜竺告辞的时候,糜竺突然说道。

“子仲,有话就直说,以你的个性,想必也不会是什么违背律法、道德的事情。以你我两家的交情,还有何事不能直言?”张辽有些好奇糜竺究竟有什么事。

“将军,竺有两个外甥,如今也到了入学的年龄,可是幼安先生已经离开了幽州,元皓先生他们虽然才学过人,可是他们的脾气……竺还是想让他们到雒阳来,也希望将军能够在闲暇时指点他们一二。”糜竺说道。

张辽笑了,糜竺说的这两个外甥对于张辽而言也不算陌生,这根本就是赵云和糜贞的两个儿子,而且他们的姓名也与历史上一样,被赵云起名为赵统、赵广。这两个男孩一个是四年出生在徐州、一个是建安七年出生在幽州,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女孩,建安六年初出生在徐州。赵云一家在建安六年随赵云定居幽州,如今也有五年多了。以张辽与赵云的交情,指点、教导赵云的孩子也不算什么。

“子仲,你是孩子的母舅,民间有‘见舅如见母’的俗语,你倒是身体力行嘛!没问题,这两个孩子如今还小,要让他们直接接受幼安的教导未免有些早,正好我家霆儿和霈儿与他们年龄相仿,让他们一同读书就是。不过你家糜威倒是年龄有些大,但正好赶上太学开学,你也可以放心了。”张辽家中各家子弟不少,但除了典韦的儿子之外,都是曹家与夏侯家的子弟,张辽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触一些其他家族的子弟,糜竺的这个提议却让张辽找到了一个与许久不见的赵云继续拉近关系的机会。而且以赵云的为人,张辽相信他教育出来的儿子也不会是什么纨绔子弟的。

见到张辽答应的很是爽快,糜竺也极为高兴,他的儿子糜威也就是中人之姿,而自己的弟弟糜芳如今尚未有儿子出世,几个妻妾生下的都是女儿。一个家族不能只有自己本姓的力量,嫁出去的女儿诞下的子弟同样也能成为家族的辅助,而赵云这样的统兵大将更是重要,何况张辽看重赵云也是人所共知,否则即便是糜竺这样世所公认的善人也不会为了妹妹的孩子如此操心。

“糜竺在此替小妹与子龙多谢将军了!”糜竺从车上站起身,躬身向张辽一揖。

张辽则抱拳还礼,大笑道:“子仲无需如此多礼,倒是让你家船队从那西方回来时带些珍禽异兽回来才是真的。我就见不得那些诸侯上贡、送礼时的那股傲气。”

糜竺笑了,诸侯们在士燮朝贡后争先恐后的组队朝贡,但是那些使者在拿出他们那里特有的物产时免不了会表现出一种骄傲,这种骄傲在张辽等武将眼中便成为了一种挑衅,即便是在文官眼里,也是一种不分场合的自傲张狂。这让朝堂上下原本就没什么反对声音的南征一时间成为了朝堂上下全力支持的大事,从不反对到全力支持,这其中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诸侯们原本是想寻机拖延南征,甚至借机取消南征,可是个别使者的情绪却帮了倒忙,成为了火上浇油。若是那些诸侯得知真相,一定会哀叹得不偿失的。

对于糜竺而言,自己投身官场,二弟糜芳打理家族事务,如此兄弟同心协力,家族实力蒸蒸日上。同时他自己结交达官贵人,妹妹也嫁于军中大将,家族商业也与朝中权贵联营,如此勾连纠缠,家族的根基便能够深深的埋入权贵之中,即便自己这一代还不能够为权贵所认同,但是下一代,乃至第三代便可以融入权贵的圈子。虽然这与张辽相比实在太慢,但毕竟不是谁家都能出张辽这么一个妖孽般的“天才”的。

“文远,调令拿来啦?”张辽赶到洛阳城外的军营中时,夏侯惇见到张辽的第一句话便是询问调兵的命令。

作为曹操中路大军之外的两支独立指挥的偏师主将,夏侯惇与张辽此时的任务很紧张。他们不但要在曹操回到雒阳之前将决定归入自己麾下的各处军队调动到集结点,同时还需要关心军粮的囤积和军械、甲胄的准备。为了防备诸侯的查探,他们两人如今就以军营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命令全部从军营中发出,以军营附近严密的警戒手段来防备间谍。

“拿到了。”张辽回答道:“不过还需要与虎符相配,否则纵是妙才还在长安,也休想调动一兵一卒。主公已经将虎符留给你了,你赶紧拿出来吧!”

“别怪我心急,我这虎符已经藏了好些天了,就等枢密院的调兵令了。”夏侯惇从怀中取出虎符,这是曹操临行前留下的,就是为了便于让夏侯惇、张辽在他不在雒阳时可以调动兵马。否则没有虎符配合的命令,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

“这就好!”夏侯惇从张辽手中接过调兵令看了看,除了调动军队的番号和数量是写明的,军队的出动时间与集结时间和集结点全部是空白,这是张辽刻意要求荀攸空下来的,便于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调动所属部队。“走,咱们赶紧计算一下时间和路程,将调动的时间填写好后发出去。”夏侯惇说着便拉着张辽向中军帐走去。

这倒不是夏侯惇自己不会计算,虽然他的数学水平确实不怎么样,在张辽眼中连后世的小学六年级生都不如,但是军中参军全都是精通算学的高手,大多数人甚至已经学到了多元方程的水平,有他们在,怎么也用不着夏侯惇亲自计算。夏侯惇要享受的不过是那种看着手下一群人在忙碌而自己却优哉游哉的感觉,这也是张辽曾经最让夏侯惇深恶痛绝的行为。

在曹军经过张辽的军事改革之后,军制、军职、军衔甚至军队编制和军兵种配置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以行军而言,以前一支全副武装、辎重齐备的步兵每日行军三十里便会停下脚步,能够后一日急行军六十里以上者便算得上是强悍的军队。可是如今的曹军,普通的步兵每日也有一次五公里急行军训练,任何一支步军拉出来都能够急行军六十里以上,而军中的精锐更是可以将这个距离稳定在每日七十到八十里地。至于车载步兵这样的全新兵种的行军距离和速度就更不能用常理来推算了,只要地形合适,车载步兵随时可以确保每日行军一百五十里以上。有了这样的强悍军队,曹军才敢于减少各城中驻扎的军队数量,而将精兵集中在各处要隘。加上曹操治下正在学习青、兖、徐的筑路手段以修筑新的道路,即便是有人叛乱,曹军也能够沿着大路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地平定叛乱。

但是这种变化同样给后勤带来了新的课题,人员口粮的变化,战马、辕马饲料的数量变化,还有军队行军距离的变化都使得曹军必须拥有一支庞大的,具备了相当计算能力的参谋队伍,这也是曹操对士族子弟介入军方松口的原因。士族子弟自幼学习六艺,对算学毫不陌生,而且参军也很难亲自执掌军权,至少不至于使得军权旁落。否则所有人员都从曹家、夏侯家和军方内部寻找,十年之内曹军就用不着打仗了。

张辽随着夏侯惇走进中军大帐中,之见夏侯惇将调令交给自己的副手,然后便与张辽二人一言不发的坐在军帐上首的主将的座位。此时自有侍从立刻送上茶水,军中不得饮酒,这是曹操的规矩,虽然曹操自己常常违规,可是张辽、夏侯惇这两人却一直坚守着这个规矩,即便不在战时,他们在军营中也从不饮酒。

不一会,中军帐中就响起了一片算珠拨打的“噼啪”声,紧接着就看到一个个侍从从中军帐的参军手中接过一些纸片,转身向外走去。中军帐虽然不小,可是也无法容纳全部的参军,能够在中军帐中办公的,都是最关键位置的人员。他们首先将所需物资和行军路线计算出来,至于分类则由安置在中军帐周围帐篷中的参军负责。联络他们,送交文书的任务则由侍从们负责。

“原本我还对文远昔日的悠闲看不顺眼,如今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