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愧为主公长子,子修能自己重视起来,主公后继不乏矣!”随着话音,从屏风后面走出一人,却正是如今并州主将曹洪。

原来曹洪在曹昂登门之前便已经在此,而曹昂的拜访正好让张辽利用起来试试曹洪的心意。对此张辽却是信心十足,曹洪爱财人尽皆知,但是曹丕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清廉的作风,对曹洪这个族叔一贯看不上眼,只是重视兵权更加强大的曹仁。曹洪又非瞎眼之人,对曹丕的态度岂会一无所知,自然也就对曹丕没有了好感。再加上自己与曹洪的交情,要是曹洪支持曹昂实属轻而易举。何况人家曹洪本就与曹昂的关系也相当不错。

“子修要想赶上主公估计这辈子希望都不大,但守成之人只需稳重、老练、善于纳谏便足矣。主公能让子修与我等一同参与军改也说明主公正在设法增加子修在军中的影响力,单这一点就已使子修立于不败之地。倒是倒是那卞氏的心机过人,倒是不得不防啊!”张辽说道。

张辽曾被卞氏算计一事虽然因为曹操的保密和张辽自己的沉默而不为人知,可是能够混到今日的又有几人是易于之辈,曹洪等人早就察觉最早针对张辽的暗箭来自曹操身边,而那时候曹氏正准备同张辽联姻,而张辽也极为友善的对待着当时已被曹操带在身边的曹昂。如此一分析,针对张辽者究竟是何人便不言而喻。虽说那时曹洪并未就此事倒向张辽,但随着曹丕等人的长大,越来越觉得曹丕看自己不顺眼的曹洪已经不自觉的在“储位”的问题上与张辽站在了一起。

“大嫂尚在,何时轮到那卞氏做主?”曹洪不屑道。

虽然卞氏对他这个亲戚一直不错,可是托了曹丕这个好儿子的福,曹洪也对卞氏有了些许不满。再者说草擦的大夫人丁氏同样对他们这些曹操的兄弟极好,当初卞氏尚未入门,而丁夫人作为曹操正妻时对那时还尚未成年的曹洪照顾有加。都说长嫂如母,丁夫人与曹洪之间便是如此。虽然曹昂并非丁夫人亲生,可是曹昂自生母过世便是由丁夫人一手抚养成人,从未生育的丁夫人待曹昂视若己出,抛开其他任何干扰因素,曹洪也会支持曹昂的。至于历史上曹丕即位,那根本就是曹昂早逝,曹洪别无选择而已。

“既如此,你我当给子修好好造造声势!”张辽笑道。

“妥当否?主公……”曹洪欲言又止。

“又非立刻让子修统军,只不过在军改之时让子修立下恩威便可。至于主公那里,主公能让子修前来,这不就是主公的目的?你我二人可不曾误解主公之意啊!”

论起算计,曹洪一贯不怎么样,自从他与张辽交好之后,也习惯了从张辽这里听取意见,然后在自行决断。只不过张辽每次虽然能给他好几个选择项,但长此以往,曹洪已经习惯了唯张辽之命是从。而这一点除了少数人,连曹洪自己都不自觉。

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张辽的话让曹洪顿时眉开眼笑,曹操的举动实在太明显了,曹洪可不会误判。话又说回来了,即便误判又能如何?曹昂毕竟是曹操的长子!

“并州军大部并非我军嫡系,但愿子修能够不负我等之望!”曹洪话语中不无担心之意。

“不过就是张燕和那些世家而已!”张辽说道:“张燕是个知情识趣之人,不会自找麻烦的。倒是那些世家……哼哼!识相便罢,若不识相……那就得看我的心情如何了!”说完,张辽冲着曹洪一笑。

只不过张辽的笑容实在有点阴险,让曹洪心中不禁为张燕和那些并州的世家祈祷,祈祷他们千万不要脑子发昏,否则就没人给他曹洪大爷上供了。

第478章 并州势力!

曹昂被张辽打发走了,但是无论是雄心壮志的接受重任的曹昂,还是躲在一边偷懒的张辽,他们都知道,之前的整编根本就算不了什么,真正的考验尚未开始。

并州军如今主要屯驻在太原、上党、雁门、西河四郡,总兵力近十四万,之所以曹洪他们只认可四万,则是因为这十六万军队中真正能够被曹洪指挥的只有四万多。这四万军队中有曹洪带到并州的两万曹军,经过多次战斗和补充,人数在两万三千七百人左右。还有就是俘虏、投降后收编的两万大军,总人数四万四千人。但是曹洪在收编这两万人的时候借助了马邑张家的力量,使得很多曾经追随张辽后又回到雁门的士兵成为了基层军官,使得张家在军中的话语权大增。但有一点,这四万四千军队时曹洪能够绝对控制的。他们当中的四千人驻扎在雁门郡,剩下的四万人有三万主力聚集在上党和太原。曹洪并不担心雁门郡的守备力量,事实上凭着张辽家族的名气,鲜卑、匈奴这些年根本就不敢到雁门和被张家控制住的定襄郡生事。

同时雁门郡还有一只数量庞大的军队,这就是被张辽与曹洪定位曹昂的考验之一的张燕。在袁曹大战之前投靠了曹操的张燕完全听从了曹操的命令,可是在配合着曹军攻击了冀州的袁绍军之后,张燕并没有向冀州发展,却只是在接受了中郎将的官职后依旧我行我素。他带着足有三十万人口的黑山军从太行山中出来到了并州的雁门郡,然而他们并没有完全离开大山,而是以雁门郡卤城县为据点,背靠着戍夫山待了下来。同时张燕也学着曹军进行整编,精选出了七万军队,一并屯驻在卤城县附近。他也知道雁门郡以阴馆、马邑为中心的地域已被张家控制,故而只是待在卤城,却从不惹事。但他的七万大军对曹洪而言根本就指挥不动,人家杨戬还算是听调不听宣,张燕可是除了曹操的命令谁说话都不管用。

不过也幸亏张辽当时制止了曹洪和家族中准备对付张燕的动议,否则不过三十万人口,六七万能战之兵的黑山军是不可能在雁门郡生存下来的,张家甚至不用动手,只要用经济封锁便能够饿死他们。张燕毕竟是投靠了曹操的人,要对付张燕必须有曹操的明确手令,张辽不想让自己和曹洪被人安上一个跋扈的罪名。

除此之外,并州还有最后一大势力便是原本的世家。他们出了自己的家兵之外,还吸纳了丁原死后没有跟随吕布的不少并州军士卒,人数也达到了三万之众。但是他们的实力甚至还不如张燕的黑山军,除了武器装备要优于黑山军之外,也就只能吓唬一下百姓和守城了。

事实上张辽压根儿就没将张燕与并州世家这两大势力放在眼中。

先说并州世家,除去新晋升的马邑张家之外,并州威望最大的则是太原王家。然而王家如今虽不是曹操的忠实拥趸,却也是坚定的曹操支持者。而且王家早有子弟介入了曹军的体系,对于他们而言,与其反对军改而与张辽曹洪翻脸,倒不如支持军改以便能够在新的体系中获得一席之地更加划算。而失去了王家的支持,再加上张家扼住了并州南来北往的通道,这三万军队的收编不过是一场安排好剧情的生活剧。

再说卤县的张燕。从黄巾暴动失败之后,张燕便已经对黄巾军的那一套做法失去了信心。这么多年来,张燕始终在谋求着能够被如今的主流社会所认同,能够彻底洗清他身上那“黄巾贼”的名头。在他的这种信念之下,他才赌博般的在袁曹大战前将筹码压在了曹操的身上,最终并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可是出于对朝廷的不信任,张燕依然在大战后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凭借着七万军队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一点独立状态。对张燕的那点小心思张辽是洞若观火,真要开打,雁门郡的曹军配合着张家的私兵便可以将张燕困住,那时候太原郡和冀州的曹军再合围过来,张燕根本就无路可退。张燕老老实实的待在卤县也是为了能够圆满的解决他个人以及这三十万人口的问题,否则他何必如此低声下气,大可继续藏在山中,曹军即便再强悍,没有个几年的功夫和三万左右的军队,是不可能彻底清除山中的黑山军的。

正是心中有数,张辽才敢于将事情尽数放手,交给曹昂去做。这不过是一次历练,而且还是一次看似麻烦,其实难度并不算大的力量。

张辽的偷懒也不尽然全都是为了曹昂,他还有一件私事要做,那就是带着妻儿回到已经离开了十几年的家中。

虽然此时张辽人在晋阳,不过他这是在等着邺城的曹清带着婉儿、罄儿和五个孩子前来晋阳会合。这是一次很正规的事情,应该说对于张家人和马邑城的百姓而言,这次张辽回家丝毫不亚于刘邦回沛县。他们要迎接一个建立起赫赫名声的孩子回家,而那个离家多年的孩子也需要读家乡以及家乡的父老表示出足够的尊重。

家乡和祖宗,这是炎黄子孙始终不能够忘记的,即便是你有了宗教信仰,但是一旦与家乡和祖宗发生了冲突,炎黄子孙的第一选择便是维护家乡和祖宗。这也是佛教选择了融入中国本土文化才得以快速发展,而基督教却因为梵蒂冈不顾现实的瞎指挥而使得数十年教士的努力毁于一旦。

正是这样的传统,张辽才对这次回乡表示了高度的重视。他绝对不能给家乡的父老留下什么不好的影响,故乡人的风评可是能够直接影响到此人的名声的。一旦在家乡都保持不了一个好名声,你无论在外面有了再大的名头也免不了一个刻薄寡恩的评语。前世的张辽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消息,明朝那位被本朝和后人公认的“大奸臣”严嵩却在家乡人的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甚至到了新中国建立,严嵩家乡的后人还惦记着为严嵩翻案。这就是善待家乡人所获得的回报,严嵩对家乡的善举并没有被人遗忘。

虽然此时的张辽并非原版,但他却因为数次坚守马邑、出击塞北而受到马邑百姓的爱戴。因为他始终将保护家乡百姓当做自己的责任,马邑百姓也将支持张辽,拥护张家当作了回报。当张辽需要勇士一同出塞作战时,马邑城的年轻人争先恐后的报名;当张辽需要向导指引他们在草原上的路径时,马邑城中熟悉草原的老人都愿意与他们同行;当张辽需要战士随他一同去晋阳、雒阳甚至追随曹操时,马邑的战士们也义无反顾的追随左右。这一切都让现在这个张辽感动莫名。

想到这里,张辽突然开口向一旁正在擦拭着佩刀的张新问道:“张新,夫人他们还有几日才能到晋阳?”

“主公,今日是二十,夫人他们是十六出的门,最快也不过刚过壶关,要到晋阳,至少还要三四天呢!主公,前几年您与夫人一分开就是好几个月,如今怎么几天就受不了啦?”张新笑得很猥琐。

“滚蛋!”张辽笑着斥道,然后走上前去给了张新一脚,说道:“我只是想着让他们早点过来,咱们也好早些回家。这都已经出来十几年了,不知道家乡如今变得怎样了?”

张辽这样一说,张新手中的动作也停了下来,脸上原本那猥琐的笑容也消失了,变成了一副怀念的表情,他略微有些动情的说道:“是啊!当年主公带着咱们一百号兄弟出了并州,这些年南征北战,托主公的洪福,阵亡者不过十余人。其余的不是想我这般安然无恙便是伤不及性命,尚能苟活于世的。只不过除了受伤离开军队的,也就是成哥他们二十几人回过家,平日闲暇时还真有点想念。呵呵!”张新说着说着,估计是响起了什么往事,脸上的笑容突然间变得傻傻的。

“是啊!如今连我在内,包括你们都已经是成家的人了,而且孩子都满地跑了。此次你媳妇也会带着孩子随夫人同行,等回到马邑,我给你放假,让你带着媳妇孩子回自家显摆显摆!如今你张新好歹也是军中校尉,是我张辽的亲军统领啊!”

张辽这么一说让张新脸上的笑容更盛,就像是一朵盛开的……呃,那个……狗尾巴花!

张辽见张新的笑容不禁有点眼晕,赶紧将视线移开道:“张新,此次回家虽说是夫人在准备礼物,咱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准备,对吧?”

“对!”张新虽然心中高兴,却依旧还能保持警惕。他可是知道自家这位主公算计人的本事天下无双,算计自己人也毫不手软的。故而张新的回答很干脆却不接腔。

张辽见没能让张新上钩也不生气,反正主从之间这般斗心眼早就习惯了。

“张新,咱们现在是在晋阳。晋阳呢却是子廉的地盘。子廉呢又是个有钱人,同时还是地头蛇,你说咱们是不是该……”

“嘿嘿!”张新坏坏的笑着,呼应着张辽那诡异的笑容。

“这样吧,你去告诉子廉,明日咱们出城打猎。然后我……呵呵……得让子廉出点血啊!”

第479章 与虎谋皮!

“文远,你太黑了!”

看着张辽那边再度猎获的野山羊,曹洪的小脸都有点白了。

这次出猎,张辽与曹洪打赌,以各自的猎犬进行犬猎,但是胜负的调解却并非是猎物的多寡,而是看猎物的大小质量来判断胜负。至于负者则必须付出一点点的代价。

曹洪对此欣然应允,他从认识张辽到现在,从来就没有再打赌上赢过张辽,如今他可是十分想赢一次,毕竟他身边可是有十余条夏侯渊赠送的经过训练的上好渭南猎犬。

可是曹洪却因为这些好猎犬而忘记了张辽从不吃亏的名头,当两人的出了城后,张辽的猎犬一出场亮相,便让曹洪的心凉了半截。那可是三条上好的獒犬。这时候曹洪才似乎想到张辽在幽州时便养了三条从羌人那边获得的獒犬。而且经过张辽在幽州这些年的培训,这些在猎取大型猎物上占据绝对优势的獒犬绝度不会输给自己的细犬。

“哦……天哪!真见鬼!”当张辽的獒犬们又一次联手捕杀了一头野猪时,曹洪再也忍不住了。

“文远,别比了,我认输!”曹洪悻悻的说道:“都怪我这倒霉的记性,若是早点能想起你还有三只獒犬,打死我也绝不会跟你打赌!下回我一定牢记一点,打死都不能与张文远打赌!那绝对是与虎谋皮的愚蠢之举!”曹洪“恶狠狠”的说道。

“哈哈哈!愿赌服输!子廉你也不失为大丈夫!”

“别!千万别夸!我是输了,至于赌注是什么咱们却没有议定。但是……”曹洪说到这里顿住了,似乎想看张辽的反应。然而张辽十分的平静,只是微笑着等待着他继续说话。

“好吧,你说吧,究竟咱们赌什么?不过话说回来,那个……那个……”曹洪有点结巴了。

张辽心中好笑,他知道曹洪爱财,自然不会与曹洪赌斗钱财,而且他也并不缺钱,他只不过要借着这次赌斗向关注他的人们发出一个信号而已。

“两件事。”

张辽一开口曹洪的心里就猛的一揪,不过随即他便坦然了,因为他相信张辽这个朋友并不会让他做一些超出能力的事情。

看到曹洪并没有过度的反应,张辽也对曹洪此时的心理状态感到欣慰,紧接着说道:“一是免去雁门郡三年的赋税;二是给我家的商队南下开一道方便之门。”

“呼!”听张辽如此一说,曹洪顿时心中半吊着的石头放了下来。

“没问题!”曹洪忙不迭的应道。反正他此时是并州的最高长官,给张家的商队制造便利这点小事也算不了什么,这本就是他早就想做的却因为张家当时的商队均将注意力放在北方和西北二作罢,如今张辽开口,正好顺水推舟。至于免去赋税那就更没什么问题了,并州多山,粮食出产本就不多,如今的这点赋税免也就免了,不过是三年而已。三年内便是他离职,后继者谁又敢对他的决定说三道四,也不会有人敢提前否决这项免税命令,那雁门可是张辽的家乡。

想到家乡,曹洪恍然大悟,“文远,你原来是要借着回乡给乡亲找点好处吧?你早说不行吗,非得借着打猎来让我伤心!”曹洪对着张辽大叫。

“哈哈哈!子廉反应不慢啊!我这不是怕你担上任意妄为、徇私枉法的名声?”

“不管!今日先请我大吃一顿作为补偿,然后我随你同回马邑,顺便拜见老夫人。到时候你需负责我所有的衣食住行!”曹洪可算是逮着便宜了,岂有不大占特占的道理。

张辽这样做的目的也不单纯是为了家乡百姓,为自家商队谋利不但是为了自家的利益,同样也是一种变相的自污。王翦的那一套东西在经过两千多年的完善,在张辽的手中已经可以玩出很多种花样了。

历史上的每一次社会变革,包括造反和变法都是轰轰烈烈,声势浩大,即便只是小规模的动作,在当地也一样是天翻地覆一般。可是张辽却颠覆了这一定理,除了在青州的时候闹出了点大动静之外,无论是幽州也好,如今的并州也罢,除了当事人和相关团体,根本就没人知道并州此时正在进行着一场变革。

低调行事是张辽一贯的作风,如今他将这种个人作风带到公务上,也影响到了曹昂和张辽身边的战友及部下。

如今的并州世家便聚集在一起商议着并州军事力量的整编和并州准备效仿青州、幽州的那几部法令。虽然在很多时候他们之间也都是对手,不过需要一致对外的时候他们也同样不会含糊。

然而这一次他们却明显的失望了,原本一直是他们公认的领头人王家却并没有和他们站在一起。

“王老爷子,此次曹大公子明显是要将咱们各家的军队全部吞并,如此一来咱们当初的心血不就白费了吗?大家伙儿可都指望着在您老的带领下给那位大公子添些压力,可您如何就不管此事了呢?”一群世家的家主围着太原王家当今家主聒噪着。

已经年过六旬却保养极好,一副鹤发童颜外表的王家家主面带微笑的聆听着众人的声音,心中却满是不屑。

王家家主通过正在曹军军中效力的子侄们已经明白了曹操对军权的那种决心,所以他是不会再军队的控制权上与曹军发生冲突的。何况这些人只看到明面的上那位有着宽厚随和名声的曹大公子,却忽视了与曹昂一同到并州的张辽。不得不说这眼光的差距和信息的不对等确实是会害死人的。

然而王家家主却没有此刻提醒众人的意思,虽然同为并州世家,可是这些年的乱世让每一家的实力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响。再加上北方的雁门郡如今有崛起了一个格局极大的张家,这就使得并州原本的世家的空间收到了挤压。在无法反抗曹军,也无法正面对抗张家的前提下,要想是家族的力量回复,甚至继续扩张就必须从眼前这些家族的身上捞油水。若是让他们统统得知真相,从而偃旗息鼓,他王家又凭什么去侵吞人家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