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枝钩你的马腿。不知道在这样的攻击下,郝司马的骑兵还能留下多少?”

“曹军候,莫要忘记,骑兵的速度。况且我军的轻骑兵除了马刀之外,每人还配有一张三矢连弩。除了重装步兵之外,你的步兵均是布衣皮甲,如何能正面抵挡数千发箭矢?”

“那我就只见以重步兵迎敌,你的马刀再锋利,你的箭矢再密集,也一样对重装步兵无可奈何!”

“我的骑兵可不单单是正面突击。我可以利用步兵速度的劣势,分出一千骑兵,从两面包抄,以奔射战法,敲开你步兵圆阵其他地方的防御。”

“你敢于分兵,兵力自然薄弱,我便命弓弩手集中攒射,将你的偏师先行歼灭!”

“曹军候,你太自信了。先不说你的圆阵是否有足够的重盾,单就轻骑兵的速度,你的弓弩手需要消耗多少箭矢才能命中目标?一旦我的偏师绕到你的身后,缺乏重盾保护的步兵便可由我随心所欲的射杀!一旦前后均被重创,你的步兵是否还能够保持军心不散?”

“这……”

曹真终于被郝昭问的一愣。原来他们约定推演时各自使用自己最熟悉的军队,曹真用的便是夏侯惇训练的步兵大阵,并加入了在平原之战后各军纷纷效仿的重步兵。而郝昭则使用的是幽州突骑,而且还是以胡人为主的骑兵。

……

听到这里,曹操忽然回头轻声对张辽说道:“文远,这便是枢密司的培训吧?这个办法不错,与争论中汲取众人的优点,完善自己的兵法修养。子丹虽如今已是军候,可是常年跟在操的身边,并无多少实战经验,这样的推演辩论却能弥补他的缺点,确实不错!”

曹洪对这个没什么血缘关系的侄子倒是很爱护,他对郝昭的咄咄逼人的态度略有不满,“学兵法嘛,有必要言辞如此激烈?”

“呵呵!子廉,此人名叫郝昭,表字伯道,是文远自袁绍降军中特意挑出的人。不到三年,已从袁绍军中的都伯成为我军的军司马,以文远的眼光,此人绝非池中之物。子丹何其辩论激烈也罢,缓和也罢,能学到东西就是好事!”郭嘉轻笑道。

“不激烈不行啊!”张辽小声的说:“我让这帮小子住宿时就安排在一起了,结果他们谁也不服谁,此次推演的胜负可是关系到他们谁帮谁洗衣服的!”

张辽此言一出,曹操等人尽皆失笑。好在及时闭上了嘴,否则定会惊动屋中之人。

第411章 无题!

在窗边上又听片刻,曹操右手举过肩,对着张辽他们做了一个向回走的手势,五个人又静悄悄的退到了刚才出发的地点。

“文远,人交给你操放心了!”曹操站定之后一句话脱口而出。

“他们关系我军的未来,辽岂敢不尽心!只要后辈出色,主公的大业便等若大树正在茁壮成长的根系。”张辽说。

“文远,从来只听说枝繁叶茂的,你怎说他们有如树根呢?”曹洪不解。

“大树即便被砍去了所有的树枝,乃至树干,只要树根无损,那便还有重新发芽的一日。所以才有‘根本’一词。”曹纯笑道。

张辽才不管曹纯如何“教育”曹洪呢,他对曹操说道:“主公,我去让他们停一下,主公去给他们训训话,振奋一下他们的士气如何?”

“无须如此!”曹操手一挥,说道:“他们都是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操相信他们的自觉,就不用打扰他们了。不过操觉得无须到他们出师之时再看效果了,”说着,曹操扭头叫郭嘉,“奉孝,你命人传令与陈琳,让他行文邺城及各地将领,命其再抽调一批军官到蓟县参训。”

“诺!”郭嘉应道。

“主公如此,便是对辽最大的肯定。不过一路上只有干粮,此时我可是饿了,还是先让厨子做些点心,主公也垫垫肚子如何?”张辽说道。

“唔!好!文远这般一说,操也顿觉腹中空空,垫垫也好!”

曹操双手手指交叉轻压在腹部,这个动作虽然幅度很小,可是张辽却明白了,曹操也饿了。

自从张辽“逆天”般的出现,汉代的饮食习惯就自上而下的发生了改变,原本只有蒸、煮、炙、脍这几种做菜方式变得更加的丰富起来。炒菜这种原本起源于北魏的方式提前出现在了汉末,而猪肉及大量“新”食材的大量使用,也使得食材的种类更加丰富。

张辽是个自诩为“美食老饕”的人,他的身边始终不缺少顶尖的厨子,即便是这个镇北将军府也一样,同样有得到张辽认可的厨子在伙房中候命。

虽然曹操身边也有经过张辽家厨师培训的出的厨子,但在人们的心中第二、第三版是绝对不能和原版相提并论的,即便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说,但原版依旧是最为人看重的。不过曹操可不敢把张辽家的厨子拉自家去,他可不敢招惹自己的那个妹妹。于是能在张辽所在的地方吃到“正宗的美食”(曹洪语)就是一种享受。

不过张辽身边的食物味道最鲜美却还另有诀窍,青州黄县到东牟的沿海有一种海洋生物,后世的学名叫单环刺螠,俗称海肠子,这东西的干制品可是有调味作用的,那味道不比用高汤调出的鲜味逊色。然而张辽深知后世因为过度的破坏性捕捞而使得这种生物几近灭绝,所以干脆就保密了。

“好吃!为何操身边的厨子就做不出这种味道?”被将军府的厨子精心制作的点心撑着了的曹操毫不顾忌自己的形象,整个身体全部放松,瘫坐在宽大的摇椅中打着饱嗝的说道。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张辽意味深长的说道。

虽然张辽此言另有所指,可没人会明言,就是曹操自己也在装聋作哑。

“文远,此次操北上巡视,决定自右北平过渔阳,到上谷、代郡,后从代郡入中山回邺城。你看如何?”曹操顾左右而言他。

“主公的行程自然是以主公心意为先。只是辽要派出精锐护卫,毕竟幽州是边地,四周都是强敌,万事当以小心为上!”张辽也不再多言,若非曹清刻意叮嘱,他也跟不会多说一句废话。

看见曹操似乎有些不愿意,曹纯赶紧开口说道:“主公,幽州不比中原,周围胡人势力众多,还是以文远的安排为好。”

“主公,子和将军言之有理。一切当以主公安全为上。”郭嘉、张辽、曹洪也出声劝道。

或许是不愿让自己的心腹部下为难,曹操也不再反对,点点头,“嗯!就由文远与子和安排就是。”

说完,曹操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猛然开口道:“嗯,操尚有一事!操要在离开蓟县之前和幼安先生及幽州公学中的众位先生见上一面。”

张辽在曹操一开口就明白了曹操的意思,管宁曹操确实是要见见的,毕竟是国内闻名的学者,有“大贤”之称的未来学宗。但后面那顺带的话也不是没有用意,明着是游走公学中的教授们,实则是为寄身幽州公学的沮授和田丰。

这件事张辽更加不会插手,当初为了让田丰和沮授这两位河北惊采绝艳的大才能够保下性命,张辽甚至违背了自己“安全第一”的原则,出面担下了劝说二人的任务。结果却是二人虽然被张辽成功的打消了死志,却死活不愿投靠曹操,只是留在他身边。张辽明知二人或许另有想法,却依旧同意了。曹操那边也在郭嘉、荀彧等人的意见下没有追究。张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事事都征询田、沮二人,反而在路遇荀谌后大喜过望。不过能遇到荀谌也算是沮授的功劳,想来应该是沮授对牵累张辽而做出的补偿。否则即便是荀谌站在张辽面前,那时候的张辽也不认识,最多就是觉得此人应该是个有学问的。当袁绍终于离开人世后,得到消息的田丰和沮授就说什么也不愿再继续为张辽参谋,这也是他们不愿再连累张辽,一心遁入学海,以教授学生了却残生。张辽没有强留二人,他最清楚什么叫做“哀莫大于心死”和“强扭的瓜不甜”,反正这两人已经对曹操没有了威胁,沮授甚至将儿子沮鹄也交给了他,张辽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而曹操此时要见见田丰、沮授也应该没有了让他们继续出山的意思,毕竟如今曹操的身边并不缺人才,郭嘉、贾诩、荀攸、刘晔等均不逊于二人,而幽州的荀谌、徐州的陆逊、豫州的陈登和身在雒阳的荀彧也同样出众。曹操此行的目的更多的应该是再见见这两位曾经对他威胁极大的人,也算是一种回忆吧!是一种对昔日的好友,曾经的对手袁绍的一种变相的回忆。

“主公,此时辽随后就去安排。不过主公是否也拨冗与幽州的各家族代表及士林名士也见见?”张辽委婉的说道。

曹操抬头看了张辽一眼,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便算是同意。

一旁的郭嘉、曹纯、曹休可是相当佩服张辽,单单去幽州公学虽然有管宁等人掩护,毕竟还有迹可循,再加上世家、士林,虽非同时,也不会给予别人闲话的机会。

“文远心思还是那般细腻!思虑周全,倒不用我等提醒了。”郭嘉、曹纯心中暗道。

几人离开镇北将军府,也没有了闲逛的心思。此时即便是曹洪再不愿意,也只能跟着大家行动。郭嘉朝着被张辽包下来的安置曹操随行人员的客栈走去,他要向居住在那里的陈琳传达曹操的命令。

为了此次曹操北上,张辽刻意没有征用民宅,除了曹操、曹纯、曹休以及后来的曹洪被安排在自家,郭嘉等随行人员统统是居住在幽州官府出钱包下的最好的客栈。这也是张辽在颁布几条法令后第一次在接待官员时借此让幽州百姓及天下明白他的一条原则——官不扰民!

少了郭嘉,这一行人就全部都是亲戚了,曹洪也就显得更加活跃。虽然他到幽州比较晚,而且还是先斩后奏的未得到曹操批准就擅自离职,不过他很自信曹操不会深究。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曹操不过是骂了他一顿,对于早就被曹操骂痞了的曹洪,这次训斥跟往常没什么差别。

看着前方的曹操,曹洪用手肘顶了顶身旁的张辽。两人用眼神开始交流起来。

“主公还对蔡小姐念念不忘,这可如何是好?”

“这关我何事?我之前不也被那蔡琰搅得满脑门子官司!”

“这我知道。”曹洪眯着眼发笑,“这下知道我家小妹的厉害了吧?”

“反正清儿从不对我如此,至于别人,我管他们死活作甚!”张辽骄傲的将头一昂。

“你狠!若非清儿的身份,此次那些涉足其间的世家可没那么轻易松手!”

“哼!乱世之中,轮不到他们猖狂。安分守己便罢,若是有心找事,哼哼!焉知我将士的刀锋不利!”张辽目光变得恶狠狠的,似那正在丛林中觅食的猛虎。

曹洪被吓了一跳,他可是知道青州那次血案真相的。青州两个世家因为暗中勾结袁绍,结果被张辽和刘晔二人暗中派兵直接将他们全家从世间抹杀。下手之狠辣,连曹操都不觉赞叹“文远成熟了”。

“不过是小事,你别搞得杀气腾腾的。”曹洪怯生生的看着张辽。

“你的眼神很恶心!”张辽头一摆,不屑一顾。

就在张辽和曹洪二人还在那边挤眉弄眼的时候,曹操的声音从前方传了过来。

“你们两人做什么?走快些!”

原来张辽和曹洪只顾着交流,却渐渐的停下了脚步,和曹操他们拉开了距离。

看着曹操不悦的表情,曹纯、曹休偷笑的神态,张辽毫不介意的摊开双手,潇洒的耸耸肩,放开脚步追了上去。

曹洪忽然觉得张辽的动作似乎很……很“帅”,“对!就是文远常说的帅。”曹操心中想到,也学着张辽摊开手,耸耸肩。就在他学的高兴时,却发现曹操、张辽他们不再等他,反而直接走人。

“等等我!”曹洪大叫着,跑步向曹操他们追去。

第412章 兵书!

曹操接下去在幽州的巡视张辽便没有随同,他不但要管着幽州的军政事务,还统筹幽州、并州的边防军备,同时也肩负着为未来的枢密院参谋们授课的重任。所以张辽在严密布置了曹操一路上的关防之后,又直接派出马超、陈到这两名幽州军中大将随行护送。

而马岱、庞德却被张辽留在了身边,理由很简单,此次任务无须他们出动,而且他们要和郝昭等人一同参加学习,学习荀谌主讲的兵法课程。而马超这个身体反应比脑子更快的家伙张辽就不指望他成为战略家了,只要他是一个合格的骑兵战术专家就成。

“夫君,你为何不陪着大哥巡视呢?”曹清问张辽,话音刚落,她又突然说道:“别跟我说你事务繁忙,那只是借口,你我都知道的。”

看着妻子的清亮的双眼,张辽无奈,他微笑着说:“我在幽州这些年,对幽州的影响太大了。”

张辽说完,曹清一转身,随即扭头乜了张辽一眼,“成天想这些东西,倒是没见你头发掉光。”说完,右脚用力一跺,哼了一声就走了。

她的身后则留下了捧着右脚做单脚跳的张辽在无声的苦笑。自己妻子的个性本就是有些特立独行的,自从嫁给他之后,在他的“纵容”之下更是愈发明显,虽说一直没什么表现,但自蔡琰、蓟县事件之后,便突然爆发似地表现了出来。家中虽说依旧温婉,不过时不时的表现一下小性子却也是寻常。妻子越来越有后世女孩子的样子,这也让张辽有了一种回到曾经的生活环境的感觉。

曹操离开蓟县之后,张辽干脆让自己沉浸在了一种闭关的状态,只不过他还需要吃喝,也要和别人交流。这一次张辽是想向曹操学习,追随着曹操的步伐,也同样编撰一部兵书出来。

曹操注解《孙子兵法》并自己在编写《孟德新书》一事在曹营高层中并非秘密,张辽对历史上因张松的故意所为而不能面世的这部兵法感到相当的可惜。虽然张辽已经有了到时候趁机挽救这部书的意图,但他自己却不打算再继续“剽窃”大业了。汉末之后够档次的兵书不是没有,但是张辽却想从兵书这种任何统治者都不可能禁绝的角度给后人留下精细化的概念。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从春秋到汉末的兵书全部都是大而化之,细节上的东西一概不注重,甚至到后来还有向玄学方向发展的趋势。虽说出了一个千古流传,能号称从战略到战术统统包圆的《孙子兵法》,可是这也在客观上培养了一批不懂细节,不懂实践,却只会在后方大话连篇,甚至直接干预前方战场的所谓“军事家”,以至于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因为后方的瞎指挥而导致打败仗冤枉将军。

但凡是读过《司马法》的人全都能说出“国虽大,好战必亡”,文官以此来钳制武将。读的更细一些的还会接着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是读过书的武将和清醒的文官在抵制限制军备的行为。可是要让他们说出好战为何会亡,而忘战为何必危,拿出了一套老生常谈般的说次,其余一点具有说服力的东西都没有。

张辽就是要在自己的这部新书中告诉此时的人和后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决定战争胜负的,除了士卒骁勇、装备精良、将帅英明、辎重充足之外,还有注重细节,重视数据。这样才能更加周密、从容的安排一切,才能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真正成为一带名将。

而张辽之所以这样着急的要将兵书写出来,其原因除了以上这些就还涉及到他的那位老师郑玄。

虽然张辽并不清楚郑玄在曾经的历史上是那一年去世的,但张辽却知道,历史上曹操大举反攻河北的时候郑玄已经去世。如今的郑玄虽然身体已经不再健康,但依然还在高密的家乡著书。

可是曹操这次北上,他的随行人员中有一人也是郑玄的弟子,他就是清河崔琰。他给张辽和管宁带来了郑玄和国渊等人的书信。在信中,国渊对张辽这位小师弟直言不讳的提到了恩师郑玄的身体问题,这才使得张辽想起自己似乎忽视了自己的老师。

虽说这位老师并没有如何教导自己,然而他却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接受张辽那在汉末近乎叛逆般的学术言论。国渊的信中提到了郑玄在看到张辽的《天演论》时欣慰的笑容,这让张辽对自己的疏忽相当的懊恼。

所以张辽要趁着老师还健在的时候,再给老师一个惊喜。他相信重视术数的郑玄是能够理解并支持他将兵法改为军事学并强调数据说话的理念的。而郑玄的支持又是张辽推行自己的理念的保护伞,可以消除一部分人的不满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了写好这部书,张辽将自己这些年详细收集的曹军大大小小的战例一一拿出来挑选,并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其他诸侯的战例,甚至还有他这些年拉着曹操、郭嘉、管宁等人详细考究的历史上的战例。张辽要从正面、侧面各个战场来对这些战例进行分析,并将战场上的战斗用数据和图形进行细化分析。

其中秦赵上党之战、巨鹿之战、十面埋伏、曹军汴水之战、徐州之战以及曹操和袁绍之间长达数年的战争就是张辽选择的战例。尤其是才结束不久的袁曹战争,不但因为张辽数据收集的及时而论据充分,更因为时间不远,在书籍出版后才能够让人们的影响更深刻。

“伯道,这是我军几位参与了汴水之战的将军对当时战事的叙述,还有一份当年参与此战的几名西凉军将士的叙述,你拿回去,将其中的细节一一整理出来,然后用平面图标示出来。在局部战事的放大图上,要清楚地画出战斗时两军阵型的变化,最好是要根据当时双方兵力的变法画出不同时候的图形。”

张辽可不是一个人闷头写书,他虽然雄心勃勃,可是天生的懒筋让他不耐烦亲自去做那些琐碎的事,而且他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反正他身边就是一群年轻有为的军官,张辽若不有效的将这种优质资源利用起来,他就真的有损自己精明的名声了。

这不,张辽直接将郝昭等参加培训的军官中的隐性领袖找来,将那些需要整理的战例资料统统交给他们,以他们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己精力的不足,也顺便让他们能够尽快的进入参谋工作的状态。

嘿嘿!张辽将这件事直接冠以为枢密司编写培训教材,极其无耻的“压榨”着郝昭等人的劳动价值,而且还心安理得的接受着郝昭等人的感谢。

当张辽忙着整理资料编写兵书的时候,曹操却逆时针的绕着幽州四郡转了一圈。他一路上不但看到了张辽民族融合战略的初步战果,也感受到边境要塞时刻面临着的紧张。

尤其是因为曹操北上而更加频繁出动的胡人侦骑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