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牡灼

同样的,曹操也务必重视渤海郡。虽然战争让渤海郡的生产收到了一定的影响,可是袁绍留下的遗产却让渤海郡已经恢复了元气,人口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很多。渤海的粮食生产也恢复了,为曹军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曹昂的婚礼就是曹操和那些冀州望族瓜分袁绍遗产的分赃大会,婚礼结束便是分赃的开始,这也难怪曹昂心中不渝。不过甄宓不愧“真命天女”,很快就亲自化解了曹昂郁结的心绪,赢得了曹昂的爱恋。同时还得到了曹操、丁夫人、曹清等长辈的认可。曹操那句“此女真乃吾儿佳妇!”的话甚至让张辽差点没忍住笑。

与此同时,曹军也在各地野战军主将的主持下效仿张辽组建枢密司,但除了以刘晔、郭嘉、贾诩为主的司空府下枢密院之外,也就是曹仁麾下以夏侯尚为主建立的枢密司运转还算在正常。夏侯渊那里的夏侯衡却因为时日尚短,有未曾主持过全面事务,常有疏忽之地,让夏侯渊大叹曹仁狡猾之外,深感张辽曾经劝其根基不稳之言有理。此时他也只能暂时缓行,又从军中抽出一批军官送到幽州,让张辽代为培训。

而甘宁也不甘示弱,他以水军也要参谋人员为由向曹操报批,得到曹操许可之后,亲自带着丁奉和数十名南北两支舰队的水军将领赶到蓟县。

张辽也是来者不拒,反正他的枢密司也等于是重建,人多一点反而会加快建设的速度。至于具体事务,张辽依然是甩手给了荀谌、田豫和郝昭等人,他自己拉着甘宁躲到一边喝酒吃肉,顺便商量一下未来水路两军配合进攻辽东乃至乐浪郡以南半岛的军事规划。

相对于比较安静的北方,南方可谓是狼烟四起。

孙权在吕范出使邺城回到丹阳后立刻向江夏发动了进攻,江夏太守黄祖不甘示弱,也集中兵力与西进的孙权军大战于长江之上。然而因为曹操提前将原本应该隶属黄祖的大将甘宁挖到了自己身边,黄祖在抵抗孙权大军时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一时间,江夏告急!

刘表没想到孙权竟然会在他发动进攻之前对江夏动手,正犹豫之间,宛城的曹仁此时很好的以自己的行动做出了表示,他非但将宛城的骑兵调走,自己也离开你宛城,到豫州去巡视了。得到曹仁暗示的刘表当下也不再犹豫,让蔡瑁派出五万大军救援江夏,又命蒯越、蒯良尽快准备可供十万大军支用一年的粮草,由蔡瑁再帅五万大军南下。同时,刘表还传令给长沙的侄儿刘磐,命其出兵攻略艾县和建昌,以牵制孙权的兵力。

荆南的大战终于爆发!

但因为孙权军占有先发的优势,周瑜又早早的在鄱阳湖训练士卒,江夏郡在蔡瑁大军赶到之前一度岌岌可危。下雉、蕲春、鄂县、邾县四城相继失守,孙权大军将黄祖围困于西陵城中,剩余军队则开始攻略江夏各地,抢掠人口和钱粮。

虽然刘表的反应很快,可是久不经战阵的荆州兵在救援江夏时拖拖拉拉,即便刘表严令其加速进军,但在蔡瑁的刻意纵容下,等援兵赶到西陵城外时,下雉、蕲春、鄂县、邾县、沙羡五县及周边百姓、钱粮被孙权军劫掠一空,西陵城外未及时进城的百姓也没能幸免。

当十万荆州军赶到西陵,孙权大军也将战利品送回豫章,和长江两岸的两路荆州军大战。

与此同时,刘备军也在会稽郡南部陷入了和山越族拉锯战的泥潭,无论是绝世悍将张飞、关羽,还是扬州土著朱桓,全都在山越人神出鬼没的打击下铩羽而归。关羽还中箭负伤,倒是不愧其历史上“中箭将军”的名号。

但是刘备不愧为三国枭雄之一,他在汉军明显不适应山地作战的时候,力排众议的接受了虞翻的建议,将已经归顺的山越族人编入军队,以山越头人为领军之人,进攻躲在山中的山越人。以越人打越人,山越人的优势立刻荡然无存。同时刘备又接受张昭计策,以少量兵力修筑寨堡,封锁出山通道,断绝山中越人的食盐和粮食。又在军事打击,经济封锁的同时,派人招降,渐渐扭转冷南方局势。

而这支山越精兵也被刘备留用,赐号“无当飞军”,任命山越头领为校尉,归入太史慈麾下。

而荆州的大战也在秋末接近尾声,孙权获得了大量江夏郡的人口钱粮,还数次击败了蔡瑁率领的大军,可是荆州军的人多势众也让孙权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而自长沙出兵的刘磐却和中郎将黄忠兵分两路,分别进攻艾县和建昌,得程普、潘璋叫苦不迭。

于是在孙权主动退兵,蔡瑁心怀鬼胎的情况下,荆州战事再度终结。表面上看孙权、刘表谁都没吃亏,但实际上是荆州北方世家没吃亏,孙权大占便宜,而黄祖损失惨重。

不过这些和曹操、张辽均无关系,在建安八年结束之际,曹操的北伐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八卷

第401章 内忧!(上)

古代的战争因为生产力低下和交通条件恶劣,一场战争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历史上曹操彻底攻陷邺城可是建安九年,平定河北则时间更长。为了抽调兵力南下,曹操甚至只是击败了塌顿率领的三郡乌桓,而放过了鲜卑人和辽东公孙。

曹操能够在牧野大战后很快就进攻袁绍完全取决于兖州、徐州为他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因为张辽而提前出现的曹军屯田让曹军不虞军粮,张辽建议发展水产捕捞更是为曹操提供了大力吸纳流民以扩充实力的条件,也没有了曹操因为粮食缺乏而不得不屠城或以人肉充作军粮的事件发生。

但是北伐胡人却并非诸侯战争可比,曹军的行军路径会加长,路况也不似国内好走,敌人更是不会死守一地。即便曹军有幽州六郡作为前进基地,但是善于用兵的曹操还是决定稳妥为上。因为他此时完全不担心南方的诸侯会联合起来,反而觉得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以便于他们之间打得再激烈一些。同时张辽向他提出的一个一揽子解决北疆三十年问题的计划也让曹操怦然心动,这使得他必须谨慎,再谨慎!

张辽建议曹操暂缓大军北上,继续抓紧领地内的经济建设以积蓄力量。而他则在幽州首先零敲碎打的削弱鲜卑和乌桓的力量,待时机成熟,由曹操全军北上,一举将汉人北方的两个心腹大患解决掉。然后掉头东进,将辽东、玄菟、乐浪三郡重新纳入幽州。如有可能,更可以将三韩也一并解决,将这个由箕子建立的国家也重新纳入汉族的怀抱。

曹操接到张辽的书信,在召集了心腹谋士郭嘉、荀攸、贾诩、董昭、许攸等人数次商议,有亲自回到雒阳,征询程昱、荀彧这些老臣。最终曹操采纳了张辽的建议,暂缓出兵。

其实曹操暂缓出兵也并非完全是张辽建议之功,在打下了大汉原有州郡的三分之二之后,曹操的心态变化也绝非常人能够想象。他此时已经不满足一个司空兼领车骑将军的官职了,因为这个官职虽然让他顺利的掌握了朝政和军权,可是却随时会因为天子任命一个司徒和一个太尉或是大将军而失去他的权力。而且此时雒阳的那些个保皇派成员正因为曹操久居邺城而变得活跃起来,即便不用自己的探子打听他们在串联什么,曹操也能想到他们的意图。

最让曹操伤神的其实还算是荀彧的问题。

在曹操攻克邺城之后,曹操就已经能够感觉到荀彧对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曹操独自面对着郭嘉,神情沮丧的低声说道。

若是还有别人在,他们绝对不会相信此时郭嘉面前那个发髻散乱,神情颓废的人会是他们那位英明神武、意气风发的主公。

“主公,此事绝非是文若主使!对此嘉可以性命担保啊!”

“唉!呵呵……奉孝啊,你也休要安慰操。操岂会不知文若绝不会参与此事,否则还不如在大战时断了我军的粮草来的痛快。”曹操苦笑着,“可是文若身在雒阳,若说此事他一无所知,操也绝对不信。只是操不知文若为何要如此啊?”

郭嘉对曹操心中的苦恼一清二楚,荀彧身处雒阳,掌管着除了兵权之外的雒阳大权,又怎会对保皇派的举动一无所知,多半还是故意视而不见。而且在张辽多次向其提及曹操权势日重后朝中可能产生的变局,郭嘉甚至怀疑荀彧有刻意纵容保皇派之嫌。要知道,郭嘉可是心智过人,每每用计便是直接针对对手的心理,又和荀彧交情颇厚,对荀彧的心思也能够算计一二。然而正是两人之间的交情,让郭嘉也不能在曹操面前太过多嘴,否则……

虽然此时的荀彧没有历史上在张邈、陈宫内乱,以兖州叛迎吕布时临危不惧为曹操保全了半个兖州;也没有用什么谏议书打消了曹操在和袁绍大战时撤兵的念头。但是曹操一直对荀彧是礼敬有加,不但对他言听计从,更是在自己率军出征之后将自己的根据地都毫不犹豫地交给荀彧全权掌管。也就是说,他将自己的大后方的治理调度完全交给了荀彧,而荀彧也为远征在外的曹操免除了一切后顾之忧,在这个位置上,他的治国之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虽然远离战场烽火,但这并不妨碍他为曹操出谋划策,每当曹操有疑难是必写信向荀彧求教,荀彧也通过书信为曹操输送一道道良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仅是张良的风格,也是荀彧的特色。“萧何再世,子房重生”,以汉初三杰中的两人来比拟荀彧,曹操的对荀彧的重视不言而喻。也正是这样,曹操对荀彧的举动才感到伤心。

而且在曹操刚刚攻下邺城之后,击败了生平大敌的曹操正当志得意满之际,为了更好的稳定河北之地,曹操自领冀州牧。这时候,曹操的部下中有人为了拍曹操的马屁,建议恢复古九州的疆域划分,实际上是要让曹操的辖地扩大。因为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上古九州之一的冀州,不但包括了汉代的冀州全境,而且还要加上现在的并州、幽州和司隶校尉部等属地。但荀彧却在信中言道:“若是,则……人人自恐不保,……愿公速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此言虽然委婉,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劝阻曹操,而曹操也从善如流的搁置了争议。不管荀彧那时是何想法,此时在曹操心中也统统要变味了。

“奉孝,将此事告知文远。操欲求文远之意见。”

沉思了良久的曹操突然开口,语气也不再纠结,让郭嘉顿觉轻松。他最担心的就是曹操的情绪会受到影响,但既然曹操本人已经恢复,还能得到张辽的劝谏,郭嘉心中也就算放下了大石。

“诺!嘉这就去写信。”

曹操能够在此时询问张辽的意见郭嘉丝毫不奇怪,在曹操的属下官员中,唯一能在功劳上和荀彧相提并论者唯有张辽。荀彧推荐人才,张辽也同样为曹军推荐发掘了不少人才。荀彧为曹操稳定后方,张辽却为曹操征战沙场。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张辽也同样有不少绝妙的主意。而且张辽此时在幽州改革军职,将幽州军训练成了曹军中的第一精锐,而且还是直接归属于曹操的精锐,这让曹操更加的看重张辽。要知道,曹操便是靠着兵权起家,他也最担心自己的兵权旁落,然而张辽的整军却让军权更好的集中到曹操这位最高统帅的手中,不虞有将领拥兵自重之危。不滚张辽究竟出于何种目的,但实实在在的好处却是曹操的,曹操如何能感谢张辽?

可是郭嘉却不知道,此时的张辽也在为事情烦恼,而且他的烦恼丝毫不逊于曹操。

不因为别的,就是家中多了一个了不得的女子。

张辽倒是在回到家之后已经私下里明确和妻子曹清交流过了,曹清也意识到那时候她的鲁莽。可是蔡琰这样一个大活人成天和张辽生活在一起,虽不见得终日见面,但一月内照面二十余次却是一点不少。

虽然在几人主观的克制之下,他们再也没有就“张辽迎娶蔡琰”一事有过任何表示,但终究见面时候会有些尴尬,尤其是张辽和蔡琰。

同时,蔡琰这位才华出众、自幼就博览群书的才女也和曹操、管宁这样的大学问家一样,被张辽那源于后世的稀奇古怪的言论吸引,加之张辽在曹昂大婚时拿出的那些书籍不但吸引了曹操、郭嘉、管宁等人,也同样吸引了蔡琰。近水楼台的蔡琰这会儿也不再顾忌男女间的尴尬,也和曹操刚看到这些书时一样,只想着和张辽好好交流一番。

张辽对这个从清雅才女转化为好奇宝宝的蔡琰实在是头疼不已,这时候他一门心思的再整军事务上,哪有心思回答蔡琰的问题。结果就成了张辽东躲西藏,蔡琰到处找人。而曹清却也在一旁煽风点火,似乎能以看到自己一贯风度翩翩,不急不躁的丈夫狼狈不堪为乐,让幽州牧府上演了无数出喜剧。

“文远,你又过来啦?”

管宁看着匆匆向他走来的张辽,温和的笑道。

张辽不住的摇头,无奈的说:“没办法,如今除了军营,便是你这里还算安全。那田公也真是的,年纪一大把了,还帮着个姑娘出主意算计我,这是……唉!不知说他什么好!”

“呵呵呵!田元皓始终看你不顺眼,帮着蔡家小姐算计你实属正常。也就是沮授厚道,否则你练留到我这里的机会都没有。”管宁笑道。

“那是。这两位可都是算计人的高手,论出谋划策,他们毫不逊于文若、公达、奉孝等人。如今隐居此地教书为乐……可惜了!”张辽说道。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管宁撂下一句话,转身向自己屋里的静室走去。

“拽文!”张辽嘴角一翘,随后追了上去。

管宁的静室内空无一物,地上没有书籍、竹简,墙上也没有条幅字画。屋子当中除了一张正方形的矮几,便是矮几上的一张棋盘和两盒棋子和一套茶具。矮几的旁边有一个藤编的小筐,里面厚厚的铺垫着兽皮和棉花,上面还盖着厚厚的棉垫,那里面却是一壶开水。

管宁取出茶叶,提壶倒水,给自己和张辽一人一杯香茗。然后说道:“有话就说吧,此处安静。”

第401章 内忧!(下)

张辽端起茶碗,先美美的尝了一口香茶,然后放下茶碗,长出一口气。接着便一言不发的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管宁,说道:“你自己看吧,我是没心思多说了。”

管宁微微的双眉微微一颦,接过张辽手中的书信看了起来。而张辽却又晃晃脑袋,端起了刚刚才放下的茶碗。

管宁看信的速度不慢,寥寥两页信内容也并不多,但是管宁还是仔仔细细的看了三遍,然后将信往矮几上一放,闭上双目沉思起来。

张辽也不催促管宁,只管自己喝茶,茶碗里的水没了,他自己再提起水壶续水。就在张辽续到第三碗茶的时候,管宁睁开了眼睛。

“你倒是自在!”管宁笑着说。

张辽放下手中的茶碗,答非所问的说:“你总算醒过来了,这茶都快没味道了。”

“你不担心荀文若?”管宁笑着反问。

“颍川荀家早已经根深蒂固,非民族存亡之大劫绝不会伤及根本,无论文若的选择如何,都不会殃及荀家。反过来说,荀家也能为文若提供保护,最倒霉也就是主公将其冷落一边,绝无性命之忧。我担哪门子心啊!”张辽满不在乎的说。

“那你就是对曹公的心思变化有所察觉喽!”

“这点小事自然是瞒不过你。主公的心思变化在我意料之中,我和奉孝等人也很乐意看到主公向这方面发展。董昭他们的那点小动作哪里能瞒过如今执掌着全军谍报系统的奉孝,不过就是奉孝学文若的样子,视而不见罢了。”张辽撇撇嘴说道。

“确实如此啊!”管宁微微摇头,“要说荀文若背叛,宁却是不信。且不谈荀文若的功劳,便是偌大的荀家也不会允许荀文若在曹公如今如日中天时行背叛之事。建安七年初曹公便上表天子,以‘天下之定,彧之功也。’为由请封文若为侯。然荀文若却以无野战之功请辞,并以尚书令之权将曹公的表章‘扣’下,不予上传。此分明是一番上下和谐之局,怎会在一年后便生变化?”

张辽后世就听过众多的“专家”对荀彧做过各种分析,然而无论是何种结论,都没有人能够提出明确的证据证明荀彧背叛了曹操。而身处这个时代的张辽也更加清楚一个家族对此时的士人、官员的重要性,历史上的诸葛家三兄弟分属三国、荀家子弟各自辅佐袁曹就是最好的明证。他们都是为了让家族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没有人会愿意自己的举动牵连家族。所以张辽也不相信荀彧背叛曹操,更不相信以荀彧的智慧,会在曹操权势滔天之时去背叛曹操。要说荀彧背叛曹操,张辽到还不如相信荀彧同情刘协这个小皇帝来的现实。

“那以幼安之见,这文若究竟是何心思?”张辽还是想从管宁这位睿智的师友这里获得帮助。

“唉!”管宁难得的长叹了一声,苦笑着说:“文若是个善心之人,与其叔父荀爽老大人应该是一脉相承才是啊!”

管宁如此一说,张辽顿时恍然大悟,他太过于纠结在荀彧身上,却忘记了荀家还有一个“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荀爽。在董卓废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之时,荀爽正好因为朝廷解除党锢,司空袁逢举荐其为官而赶往雒阳城,避无可避之下遂接受董卓任命为平原相。董卓那时要拉拢朝中老臣,给大批因党锢而罢官夺职的老臣大肆封官,一日三迁之事不再少数。荀爽也不例外,行至宛陵(今安徽宣城)便被追为光禄勋。任职三天,又迁司空。然而荀爽在进了雒阳之后却见董卓残暴,汉室式微,依旧忠心汉室的荀爽为保住天子的性命、地位,不得不暂时和董卓虚与委蛇,一面选拔才略之士充实朝廷,以图后事。同时还暗中参与司徒王允和董卓长史何颙等谋除董卓之谋划,然而却因在党锢之祸时的颠沛流离而使得身体日渐衰落,在举事前病卒。

荀爽的选择虽然不是荀家所有人的选择,但荀爽作为荀家上一代的第一人,他的选择必然会使荀家子弟受到影响,偏偏荀彧又是荀家下一代子弟中无论才学、性情都和荀爽相近之人,受到荀爽的影响,暗中同情刘协也就不是什么难解之题了。

“文若也太不小心了,便是暗中放水也不能如此明显吧!”张辽此时不由得责怪起荀彧来。这也该怪张辽,以荀彧的智慧,若要不露声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