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此事用书信告知清儿,我家的夫人便似中了邪一般,不但瞒着我派人将其接到邺城,为此她甚至不和我一同返回幽州,更是在接到这位小姐后将她一同带回了幽州。又在我的府邸中辟出一个院子让其居住,还让我的那些儿女们接受她的教育……”

“这不是很好嘛?”赵云听的入神,已经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心事,插了一句道。

张辽随虽然被赵云打断了话头,可他丝毫没有生气的意思,只是很奇怪的看了赵云一眼,说:“若单单就这些倒也无妨,我便是等若家中多了一个妻姐和一个西席便是。但天知道清儿是如何想的,她竟然再一次午餐后放言,若主公再为这位小姐寻找什么合适的夫君,她便干脆让这位小姐嫁入我张家……”

说到这里,张辽顿住了,他看着赵云张大了嘴愣神的样子,心中五味俱陈。

蔡琰本人他此次在曹清回蓟县之后也亲眼见到了,那是一个和他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的一个温婉、温柔、清雅、博学,同时又是一个美貌无比的女子。或许是自幼从她那位学者父亲那里得到的教育,又或者是这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带给她的独特的体验,总之,这位小姐言谈举止中不带丝毫烟火之气,宛如清幽的月宫中独居的仙女。而且蔡琰不愧才女本色,不但弹得一手好琴,更是写的一笔好字。张辽得自后世的“颜体”本就是为曹操、荀彧、程昱、孔融等大家所共同称赞的,但和蔡琰的飞白一比,张辽却觉得自己的字烟火气太重。而才演的琴声也让一贯不愿听琴,最多只愿意听古筝的张辽也难得对古琴曲没有了昏昏欲睡的感觉。

可是蔡琰虽好,张辽也不介意家中多一个人,每日听听琴曲,看看美女也算养眼护耳。但曹清那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话却让张辽在家中再也待不下去了,每日看见蔡琰都觉得尴尬。看着蔡琰同样尴尬的娇红的面庞,张辽只能以巡视军队为名溜了出来。

他的这番心思也算是憋了好些日子,也就是今日赵云发问,再加上二人关系极好,张辽这才和盘托出,算是好好的倾诉了一番。

“将军,你不会真的要将这位昭姬小姐娶进门吧?”此时回过神来的赵云开口问道。

张辽苦笑着看了赵云一眼,说:“可能吗?若说我一点心思没有,那是纯属扯蛋。如此美女,我一个正常的男人自然不会眼大无光。但若说我要将其娶回家,那就是没影的事了。先不说主公和那些个所谓才俊,便是我自己的心里,也没办法再多腾出一块地方来安置这位小姐啊!压力我倒是无所畏惧,可我似乎平时不是那么博爱吧?怎么清儿就……唉!”

张辽说到最后直接不知该如何说,只能一声长叹来表示心中的感慨和无奈。

“这倒是。我自从和贞儿成婚后也感觉很好,心里似乎也再容不下别的女人。何况贞儿还为我诞下麟儿,我就越发的珍惜这段婚姻。”赵云也是曹军中少有的好男人,和张辽一妻二妾不同的是,赵云只有糜贞一个妻子,十足十一个后世的新好男人。

当然和其他人动辄三五个姬妾,十数个侍婢的生活相比,张辽也算不了什么,再说他纳妾不但家人同意,便是两个妾室也没有反对。所以张辽也算男人中的另类,最起码曹洪就常常就此时开涮。只不过张辽的命中率极高,三个妻妾就为他生下了五个儿女,这个比例可是曹营任何一人都暂时无法超越的,也是曹洪那张辽开涮时张辽用来反击的武器。所以,张辽、赵云这两位曹营新好男人在这一点上也是极有共同语言的,张辽找赵云倾诉也算是合适。

“对了将军,那清夫人在将军你离开后会有什么反应?”赵云突然间问了一个十分突兀的问题。

张辽愣了一下,撇撇嘴道:“还能有什么。据说有几个不知死活的所谓才俊之士追到了蓟县,我家夫人正盘算着要让这帮家伙好看呢。她倒是在蓟县拉拢了不少官宦世家的小姐和夫人,要为蔡家小姐出头。天知道这帮追到蓟县的家伙是不是脑袋被门夹过了,竟然敢忤逆主公都不敢招惹的清小姐。呵呵,愿天神保佑他们能够安然回家!”

张辽有点幸灾乐祸的说,他可是知道他的夫人的厉害,当年成婚后便因为曹操的卞夫人曾暗中诋毁过他张辽,于是刚结婚的丫头就找机会教训了卞夫人一下,让曹操的后院再也没人敢于对张辽发出疑问的声音。而曹操对此也只能苦笑着闷头认栽,他可不会因为一个犯了错误的姬妾去和深得家人及父母宠爱的妹妹犯葛。再说了,这个妹妹的这点脾气也和他不无关系,当年宠溺小妹,他曹老大才是主力。只是曹操最郁闷的便是出嫁前还常常刁蛮任性的小妹在出家后却温婉体贴,让曹操有太阳西出的错觉,同时也对张辽的另类本事大为佩服。

但是赵云听了张辽的话之后顿时被惊呆了,他只是“啊!”了一声,便整个人都愣在那里,让张辽顿感古怪。不过张俩随即想到了昨日张新告诉他的消息,心里顿时有了数,明白了赵云发愣的大致原因,也就心安理得的站在原地,等着赵云自己回过神来。

赵云倒是不愧名将本色,即便发愣也没多久便回复了正常,他此时也一脸苦笑的看着张辽,无奈的说道:“将军啊!我家贞儿于十日前接到尊夫人的书信,收拾了行装,带着统儿于六日前赶往蓟县,说是要姐妹聚会。可听将军刚才一说,云倒是担心……”

赵云说到这里,又有些说不下去了,干脆闭上嘴巴,只是看着张辽。

张辽哪里不知道赵云的心思,他自己因为张家在并州的崛起,加上本身的地位,还有郑玄弟子的身份,又有曹家姻亲的联系,即便还有些历史悠长的望族将其视为暴发户,但也无人敢当面诋毁张家。可赵云不同,赵云出身寒门,妻家虽然金银不缺,家主糜竺也是中央高官,但商贾出身还是为人诟病。那些青年才俊均是世家子弟,若是吃了大亏,免不了不敢得罪张家、曹家,却会拿糜家开刀。这可不是赵云愿意看到的情况。

“你夫人的事我也知道了,否则我哪里会和你说这些事。”张辽没有安慰赵云,反倒是先小小的刺激了他一下。在赵云张着嘴不知所谓的时候,张辽接着说道:“关于得罪人的事,子龙你尽管放心。清儿是我妻子,她会做什么我也清楚,而且不会牵累到糜家的。你如今比我幸运,即便尊夫人被清儿拉着去恶整那些人,最终向人家道歉的还得是我和主公二人。这叫……”

“……冤有头,债有主!”被张辽打消了心思的赵云异口同声的说道。

“哈哈哈哈!!!!”两人此时不由得对视一眼,同时放声大笑。

第397章 蔡琰的烦恼!

对于自家媳妇的那番话张辽确实心中痒痒的,然而张辽不愿将蔡琰娶进家门也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了,张辽并不是担心曹操仰慕蔡琰,毕竟曹操为人还是相当大气,只要是蔡琰自己的选择,曹操是不会可以反对破坏的。张辽不愿意,主要还是心理那点自卑的心理作祟,他能够凭借着得自后世的学识稳稳地吃定自己的媳妇曹清,却无法真正稳压蔡琰一头。即便他的见识确实广博,理科也远胜蔡琰,可论及主流国学的精深,张辽就被蔡琰远远甩开看了不止一条街。若是将蔡琰娶进家门,他那原本在家中超然的优越感就会荡然无存。大男人思想作祟的张辽,如何能够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呢?只好装作正人君子,拒绝媳妇儿的提议,即便心中再如何希望,表面上也必须……吭吭……那个装作,无所谓!

在幽州来来回回检阅除驻扎在蓟县的中部兵团外的三大野战兵团而兜了一大圈的张辽最终还是成功的将时间拖到了三个月之后,于是张辽又名正言顺的给蓟县发了书信,以巡查各郡地方守备兵团的组建情况为名,继续在幽州各地转圈圈。

此时的张辽可不敢随意回到蓟县去,从蓟县传回来的消息表明,那些赶到蓟县的青年才俊可是被曹清带着一群夫人、小姐们整治的相当凄惨。这些汉末的新时代女性玩出的花样之繁多,手段之复杂,让人叹为观止,将那些个青年才俊们从生理上、心理上统统进行了一次“惨无人道”的“摧残”。

曾亲眼见到过几次事情经过的孙乾就很是“公正”的形容道:“这哪里是在考察学问?便是为难人都没这么让人揪心!”

身为一代大儒的后人的卢毓和同样为幽州文武双全的后起之秀的田豫也言简意赅的变大了几乎相同的意思,就是“这些学子有负夫子教导,只知吟风弄月也就罢了,怎能连君子六艺也敢忽视?且论及学问竟然还不如一群女子!真真实在给父辈师长丢脸啊!”

而同样当时在场的当代大儒管宁也无奈的也对这些学子的表现表示了。虽然管宁没有直斥这些学子,可是身为当代北方的大儒,被士林公认的未来的学宗,这一句“看不明白”实实在在要比无数人的直言指责更加厉害。若是这些学子不能够重新振作,发奋图强,那这些人的未来就着实黯淡的可以了。

而且管宁、孙乾等留在蓟县的幽州及镇北将军府官员均在事件发生后离开蓟县,直接搬到了城外的幽州公学办公,也算是眼不见心不烦。

于是,这场被正史拒载,却被野史大书特书,又被后人考证为一千八百年前女性追求自由解放而发动的运动,实则是一个彪悍的女子在自己丈夫的暗中默许下,召集了一群闺中姐妹,要为受到骚扰的自家姐妹出气的行为在蓟县上演。

蓟县的百姓倒是很幸福,他们能够免费观看了近一个月的活话剧。虽然一方女主角并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但是狼狈不堪的男主角也让蓟县百姓没有感到吃亏。平素那些个在百姓面前从来都是一本正经,即便是泰山压顶也似乎面不改色的文人士子们一个个衣衫不整,鼻青脸肿的在大街上狂奔,确实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稀罕事。

此事虽然让士林中人和世家豪门颇有些微辞,然而之前管宁那番暗示性极强的言论以及这些女子身后的势力都让这种意见根本就没有扩大的趋势、而且他们自己也知道,人家已经留情了,否则张辽不用躲出去,直接待在蓟县,以其麾下的将士和士林、世家眼中的地位,这些才俊们的遭遇估计会更加凄惨。

曹操也没有料到他那位自从嫁人后便变得温柔的妹妹再度爆发出彪悍本色时竟然会如此厉害,不由得连连暗呼侥幸。虽然他有些后悔为蔡琰保媒拉纤,可更加庆幸自己的妹妹是在蓟县发飙的。

“将军,夫人可真厉害。那些平日里牛皮哄哄的家伙们终于是吃到苦头了。”

在幽州各郡转圈的张辽如今正在向渔阳郡赶去,一路上都能够接到蓟县第一时间传来的消息,张辽的卫队自然也对这难得一见的事情议论纷纷。只不过因为他们的立场原因,加之夫人曹清也从不在他们面前摆出夫人的架子,还时不时的关心一下他们的饮食住宿和个人问题,待他们也如大姐一般,他们根本就是众口一词的支持曹清。何况这些士兵也脱不开文武相斥的定律,对那些手无缚鸡之力,却终日喜欢指手画脚的文人素来没有好感。

张辽看着蓟县送来的消息,心中直呼“幼安够意思!”他知道自己虽然离开离开,但管宁在得知事情经过后必会出手相助。而且管宁和他接触多了,也变得喜欢做出一些冷幽默的言谈举止,同时还能够保证影响力。那句“看不明白”就让张辽也直呼高明。

但是蔡琰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了解自己妻子的张辽当然知道妻子那番话并非无心之言,所以他必须在回家之前让妻子首先冷静,然后劝说其放弃这个想法。

“你们啊!”张辽用一种无奈的笑脸回应着卫士们的问题,“说起来你们当中世家子弟也不少,休要在哪里嘲笑别人。被夫人带领的这帮女眷盯上,便是你们也讨不了好去!”

“哈哈哈!!!”

众卫士闻言放声大笑,和生性随和的张辽相处,他们这些卫士的心态就极为放松。双方的关系不详主仆,也不像上下级,更多的时候就想是兄弟和朋友一般。

在蓟县的幽州牧府中,也有几位女子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和张辽此时说的同样的话题。

“清儿妹妹,不要再继续下去了。那些人已经受到教训了,再下去,便要过头了。那可就会让张将军难做了!”一个容颜清丽,举止高雅的女子委婉的说道。

她的对面坐着的正是张辽的夫人曹清,曹清闻言,满不在乎的说:“昭姬姐姐但请放心,我家夫君还是有担待的。别看他故意躲出去,那不过是为我留个余地,即便闹过头了也好由他出面收场。何况他也不是没有准备。管幼安、孙公佑这些幽州高官,还有卢毓、田豫这些幽州才俊,若没有夫君的暗中布置,即便会帮忙说话,却哪里会如此众口一致?”

原来那清丽女子正是此次蓟县事件的主角,已经去世的大儒蔡邕的女儿,蔡琰蔡昭姬。

“就是,就是。昭姬姐姐不必担心,张将军曾对文人有过一个极为精辟的说法,叫‘文士造反,十年不成’。如今虽然河北安定,但天下还呈乱象,只要是明白人,便不会轻易招惹曹公、张将军及我家夫君那样的统兵大将。清儿姐姐此次拉我们前来,众人家中不是幽州本地世家,便是家中有统兵之人,那些软蛋们的家族又有何人敢轻易前来捋将军们的虎须?”曹清左侧一名面容娇嫩,但容貌不逊曹清、蔡琰二女的女子正色道。

“糜家妹妹说得有理!”曹清立刻随声附和:“乱世之中,兵权就是一切!昭姬姐姐就不要管了,此事小妹自有分寸!”

“唉!”历经磨难的蔡琰此时也早就不是从前那个单纯的少女,自然知道兵权意味着什么。对昔日的闺中姐妹如今的情分,她也只能暗叹人间毕竟还有真情在。

可是对于自家姐妹的夫君,还有将自家姐妹曾经要自己也干脆嫁于她的夫君的话,蔡琰此时的心已经乱成了一团乱麻。

她曾是天真无邪的少女,嫁于才子卫仲道便以为有了一生可以托付的良人,但夫君的去世却让她初次品尝到了人间冷暖。随后的天下大乱,老父亲被害,自己也被胡人掳走,不但受尽折磨,还险些丧命。幸好被左贤王看中,娶为阏氏,还诞下二子。可正当她以为就此了却一生时,自己父亲当年的忘年交,如今中原的强势诸侯曹操又派人寻来,并付出大笔金银珠宝后将她带回中原。此时,蔡琰才知道,自己能够回来,还多亏了自己昔日的闺中姐妹曹清的夫君首先打探到了她的消息。这时候,蔡琰也才真正开始对张辽这个名字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时候,虽然没有见过张辽,但从各种层面获得的消息让蔡琰对张辽已经有了兴趣。名将就已经很多难得了,名将加名士就少之又少,而张辽能得到这样的赞誉,他独特的书法和少数流传诗歌让自幼向学的蔡琰也认同了张辽。她隐居在曹清为她准备的院子中,浏览者张辽那些藏书,慢慢的恢复着心中的创伤。

可是随后发生的一些事,让蔡琰不得不离开雒阳。此时她只有在后台强大的姐妹身边,才能够避免那些不愿面对的骚扰。更让她感到气愤的是,这些骚扰他的人中,还有自己的前夫,河东卫家的子弟,这让她实在是不能忍受。而让她困惑的则是曹操对她那隐隐约约的情意。虽然曹清又一次护着她,但曹清的话又让蔡琰差点没吓昏过去。

此时,这位才女的脑海中有四个男人的影子在来回的晃悠,卫仲道、左贤王、曹操和张辽,三个男人的身影如走马灯一般来回闪现,只让她心中烦躁不已。

第398章 张辽的反思!

张辽此时可没有蔡琰那般心绪不宁,他的精力完全放在了整编军队上。

在青州,张辽曾经对青州军进行过一次军制改革,然而最终的作用便是在军中理清了军官名称,使得那些不知谁大谁小的校尉、中郎将被好好的整顿了一次。可是对于整个曹军却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也没有科学的对军队的编制和组成进行重新的划分。

张辽前世不是军人,也没有受过军事教育。今生也是从边疆以实战军功起家的。虽然了解了如今的军队组成,可是他的脑海中始终想着那些后世被人们广为传颂的“科学的军队兵种组成”,和那被传的神乎其神的“马其顿方阵”、“希腊步兵方阵”以及“秦军步兵方阵”。但西方的那些军阵张辽也只知道一些大概情况和简单编制,而秦军的方阵更是在战乱中失传了,就连汉初李陵以数千步兵抵御了十余万匈奴骑兵的步兵方阵都已经残缺不全。这让张辽心中大为恼火,暗恨这些将祖宗的好东西搞得失传的“前辈们”。

然而时值乱世,张辽只能在战争中吸取经验,用实战来检验自己的成果。为此,他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有无数的士兵为此喋血沙场。到最后,张辽只得出了自己擅长指挥小规模的军队或者是负责大规模的战略兵团行动,这从他初次从军的战斗和投奔曹操后的前期战斗以及在曹操的扩张中所起到的作用就可以看出来。但偏偏是在指挥数千人到万人的中等规模的战斗上,张辽有着先天的欠缺,在这个规模的战斗中,张辽也往往是利用了曹军中名将众多,干脆分兵行动搪塞了过去。不但没有耽误战斗进程,还多了一个知人善任的美名,也掩盖了他最明显的缺陷。

与此同时,张辽也在实践中检验了被后世网络传颂的神乎其神的西方兵学中的各种步兵方阵。无论是古希腊的步兵方阵,还是马其顿人那个可大可小,最小256人,最大16384人的方阵,张辽都亲自拉着军中将士一一试验。在经过了数年下来大小三十余次的试验,张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些西方军阵或许有一定的道理,编制上也符合科学规律,但是这毕竟实在西方那些个地域狭小的地方发展起来的兵学,却绝不适合东方。

马其顿方阵不过是一万六千人的一个军团,罗马军团也是由一个四千五到六千人的军团和一个人数相当的附属军团组成。这样的编制在西方是合理的,也是足够的,可是一旦放到东方广阔的地域,除了困守一方以外,要想进攻绝对是后继无力。东方自行发展了数千年的军事理论则有着符合东方特点的科学规律,并不比西方同期的兵学落后,甚至在战略理论上还更加的先进。而适合东方战争规律的步兵方阵无疑应该是已经失传的秦军方阵,这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