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远又能别出心思的搞出这拼音识字法,让文字的学习变得简单,对于教化的推广有着莫大的好处。明日操就要召集文若等人商议,年后一定要将其推广开。不过文远又立次大功,要操如何奖赏啊?”曹操接着说。

“这事有利于教化百姓,推广自是正事。辽如今又不缺什么,能为兄长分忧,是辽份内的事,何谈奖赏。”张辽婉拒道。

接着,张辽又说:“若此拼音对兄长的事业能有帮助,辽就心满意足矣。这也算是辽送于兄长的新年礼物吧!”

第239章 锁甲

“新年礼物?好!”曹操高兴的一声大叫。

“哎!我说妹夫,大哥有礼物了,那我这个二哥呢?”曹德也凑了过来。

“嗯!想必老夫这个岳父也不会被忘记吧?”曹嵩得意的扶着胡须说。

“有!有!大家都有!”张辽忙不迭的点着头说道。

其实礼物早就准备好了,曹嵩那里是一套精美的茶具和制作考究的两斤顶级信阳毛尖,这几乎是张家手头顶级毛尖的一半。曹德那里则是一套铅笔,这是张辽在青州发现石墨矿之后让工匠用石墨混合了粘土烧制笔芯,再用空心木杆包裹起来制成的,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的铅笔。只不过因为没有橡皮,铅笔的推广还不能扩大,至少穷人依旧用不起铅笔。还没赶来的曹洪那里张辽给他准备了一套款式新颖的首饰的图本,曹洪爱钱,这些图本可以让他家的首饰作坊的销售额扩大数倍。至于今日当值的曹纯和身在外地的曹仁以及夏侯兄弟,张辽也准备的礼物,只不过是让人送到他们家中而已。而给女眷们准备的则是依照给曹洪的那份图本中的样式制作的精美首饰,也算是提前帮曹洪做个广告。

孩子们则根据他们的年龄准备了文具和兵器,曹昂和曹丕各自拿到了一柄精美的骑兵战刀,就连曹彰也收到了一柄漂亮的短剑(长匕首)。曹植则收到了张辽让那个工匠用琅琊郡诸城出产的石料制作的考究的砚台(历史上要到北宋末年才会被蔡京发现的密州石),这是张辽亲自去山中选的石料,颜色淡青,石材温润,石纹隐约之间有水墨山水画的意味,就是不知道曹植这个史上的才子如今能否看出来。而张辽亲自去选材也不过是为了对诸城的石头进行保密,因为根据后世的发掘,诸城地下有着大量的恐龙化石。

同时张辽还给曹操准备了一样礼物,这是他在回到家之后张母交给他的两样物品中的一样。

此时的曹操,手中拿着《千字文》拼音注释版和《拼音使用细则》,一会儿低下头翻看两下,一会儿又抬起头来看着家人在喜悦的观赏着各自的礼物,他的脸上也洋溢着欢愉的微笑,心中对张辽这个妹夫满意至极。

“兄长……”

“啊!”曹操听到张辽在叫他,扭过头来,问道:“文远,还有何事?”

就在张辽笑着刚想回答的时候,曹操见张辽的笑容立刻说道:“是否还有好东西?”

看到张辽一愣,随即表情立刻变得带有佩服的神色,曹操明白他猜对了。可他随即就反应过来,张辽单独叫他,必是这东西涉及军事。于是曹操两眼瞄了瞄四周,见其他人都尚未注意,不动声色的向张辽点点头。

张辽却完全没有保密的意思,因为他要给曹操看的东西制作工艺讲究,工序繁琐,并不能大规模生产。在张辽眼中,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东西就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东西,最多将制作工艺进行保密就可以了。但他也知道他的举动给了曹操错觉,如今只好改正错误。

“兄长,这东西价值虽然不菲,但真正需要保密的却非这东西本身。”张辽讪笑道。

“哦?”

“兄长,清儿已经让人去取了,咱们稍等会儿。”

“好。不过文远,你这个拼音费了不少功夫吧?”

张辽点点头,他为了贴近时代的特点,可是将拼音完全依照汉代的语言发音编纂的,一点没有了后世普通话的味道。“也就是五年多的功夫。”张辽说。

“辛苦啦!”曹操笑着点点头,轻轻的拍了拍张辽的肩。

“夫君,东西拿来了。”曹清在张辽的身边说道。她的身后还站着一个捧着包裹的家丁。

张辽的嘴角一翘,对曹清笑笑,然后将手相那个家丁捧着的包裹一伸,对曹操说道,“兄长,请看。”

“什么东西?”曹操被张辽弄得很是有些兴趣。

张辽招手让那个家丁过来,打开包裹,露出了里面的一堆环环相连的铁环。张辽两手拎住边缘的铁环,将它展开。这下子真相大明,原来是一件无数铁环编织成的链甲,也叫锁子甲。

“啊!”曹操一声惊呼。

张辽手中的这件锁子甲有四尺左右,若是曹操穿着,必然会覆盖住膝盖,但对于张辽这个身高超过一米八的家伙,也不过就是刚好过档。这件锁子甲也没有袖子,形状类似于后世的无袖衫。这倒不是张辽不想要袖子,实在是时间不够,而且再加上两个袖子,那重量又要曾加一半多。

曹操抢到张辽身前,不住的观赏着张辽手中的锁甲,嘴里还不停的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而刚才就被曹操的惊呼吸引过来的其他人也纷纷围拢过来,大人小孩将曹操和张辽夫妻为了个水泄不通。

“文远,这……这也是给操的?”曹操站定了带着些迟疑的问道。

这也怨不得曹操迟疑,这种锁甲的制作极为繁琐,因而价格也是天价,曹操如今贵为司空兼领车骑将军,最好的铠甲也不过是一件上好的鱼鳞甲(镶嵌铁片的铠甲),但防御能力却要比这种锁甲差好多。

张辽将手中的锁甲塞到曹操手里,说道:“自然是送于兄长的。而且还有制作工艺一份,兄长可切莫推辞哦。”

曹操看着手中的锁甲,突然冲着张辽一笑,“推辞?除非我是傻子!”说完,对张辽眨眨眼,微微颔首。

一旁的曹嵩此时突然拍拍手对围在旁边的几个孙子说道:“好了,我的孩子们,都散开吧,不要再围在这里了。这件锁甲是不错,可是除了子修,你们谁都穿不上。好了子修,带着弟弟们到一边去吧。”

曹嵩的话让曹昂领着曹丕他们离开了,而曹嵩也将曹德拉走了,曹清对张辽微微一笑后也离开了,他们给曹操和张辽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曹操摇摇头笑道:“还是父亲说话管用。”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经验哦!”张辽说完,和曹操相视而笑。

“文远,这件锁甲的重量似乎有四十斤(汉斤1斤为222。72克),防御力如何?”

“三十六斤出头,可以再五十步之内有效的拦住三棱破甲箭,我试验过,五十步内三棱破甲箭只能钻进去两分不到,并不能做到有效杀伤。若是在锁甲外再加一件坚固的皮甲,破甲箭甚至根本就钻不进去。我想这件锁甲足以在战场上保护我们的将领,即使是长时间作战也无妨。”

“但是制作一定相当不易。”曹操看着张辽说道。

“正是。”张辽点点头,“家中的数十名工匠加上数百下人一起动手,这一年时间也不过做出了两件。这一件给兄长,还有一件我看兄长可以赐予典韦。”

“呵呵,典韦临战从不恤身,让他多一点防护也是好的,至于重量,这蛮牛倒是不会在乎的。”曹操笑道:“不过这工艺……”

“制作工艺中也就是铁环的打造需要保密,至于编织,只要是个人都能学会。兄长可让将作营做好准备,我让家中的工匠过去教授他们。以将作营的整体规模,想来在数月内就能再做出几件来。”张辽并没有藏私,而是很坦然的将工艺送了出去。

“好!操明日就让奉孝和子和准备,如今本初在河北动作不小,正好能赶上。”曹操说。

张辽倒不认为就这么几件锁甲能对整体战事有什么帮助,而且他虽然现在没有藏私,但他依然隐瞒了一些关键的东西。比如他家养着的工匠正在制作的木制和金属的不同规格的螺杆和齿轮,还有坚硬的合金模具。张辽是想组装出一台金属拉丝机,若是能够成功,这种锁甲的制作时间就可以缩短一大半甚至是七成。而降低了成本后还能够扩大装备的范围,让各级军官甚至是士兵都装备起来。但出于低调和留一手的传统,张辽将这件事隐瞒了下来,整个张家,除了当事人之外,只有张辽和张母是知情者。

曹操见到张辽沉吟,还以为是张辽在担心产量。他笑着说:“文远放心,如今我兖州新开了数个铁矿,各地都有将作营,供价格数量早已过万。又用了你说的煤石烧火,铁器的打造很是缩短了时间。再临时调拨数万人工,只要能有半年时间,造出上千件锁甲应该不是问题。这样一来,我军的将领们都能加强防护。”

张辽很高兴曹操的误会,而且他也不想解释。于是他很配合的露出惊讶的神情,不住的点头。不过张辽真的没想到当年他弄出来的固定的将作营如今已经如此庞大,流露出的表情倒也不完全是装出来的。

“那样就好。作战时,我军的将领们也可以放心大胆的身先士卒了,这对军心士气可不是一点半点的有用。袁绍若是真的过来,那他有的心烦了。”张辽不觉的笑道。

曹操也会意的一笑,他能够想象到曹军士兵在军官的率领下想袁军冲锋时袁绍的表情。

可是他们俩安静而悠闲的闲聊随着曹洪的到来而结束了。

在东平十几日,张辽还算是清闲,只是全家搬到青州要做些提前准备,虽然有母亲和老管家操持,张辽却也不能撒手不管。这次离开也并非搬空东平的屋子,老管家和张成及一部分家人还留在东平,只是所有的工匠被全被移走。

第六卷

第240章 为曹军输血的东瀛

建安四年一月十六日日,张辽离开了东平。这一次他的队伍扩大了几乎三倍,他的母亲、妻儿以及数百家丁婢女让原本一百人出头的精干骑兵变成了近五百人的缓慢的步行队。

对于这样的队伍,张辽也只能选择走水路,从东平沿汶水而上,到泰山郡赢县改道淄水,顺流而下直接到达临淄城。虽然两条河流并未完全冰冻,但一路上需要破冰的地方也不少。好在张辽的队伍中强悍的家丁甚多,除了多花费些粮食外倒也顺利。

倒是一路上张辽和妻妾们一路欣赏着沿途的雪景,一边诌两句打油诗,倒也是其乐融融。张辽之子张震虽然年仅三岁,却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还缠着张辽要同父亲一起骑马,这也让张辽大赞自家的儿子有将门虎子的潜质。既然儿子有意思,当老子的自然要配合,张辽让儿子坐在他的身前,用自己那厚厚的披风将儿子和自己一同裹紧,一路上也不忘给儿子灌输着自己的学术和军事思想。看他一路上自得其乐的样子,倒似乎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儿子年纪太小会听不懂。

但是就像是所有的故事一样,总会在温馨浪漫或者是平静的时候发生点事情,张辽这一路上也有少许不和谐的声音。兖州的安全没有让张辽遇到麻烦,但张辽送给曹操的两件锁子甲却让张新一路上给张辽唠叨了没完,让张辽不胜其烦。

张辽手中倒也不是一点存货都没有,家中另有几个会打制锁甲的工匠早就被他带到青州去了,借助着青州将作营的底气,张辽手头上还有三件锁甲,而且质量一点都不比交给曹操的那两件差。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习惯,张辽早就给张新留了一件,但是为了惩罚他一路上不厌其烦的骚扰,张辽还是等他做出了许多的保证之后才许给他一件。就这也让张新一路上乐得屁颠屁颠的,迫不及待的想赶回青州试穿。

有了家人的陪伴,张辽也不觉的一路上又多么枯燥,也不管时间是否太长,只感到没用几天就回到了临淄,若不是家人会一直留在他的身边,估计张辽甚至会在看见临淄城的城墙时满腹牢骚的。

既然回来了,张辽也就必须将精力转移到工作中去。历史上袁绍是彻底解决了幽州的公孙瓒的势力之后南下的,而且走的是黎阳、白马、延津一线。如今白马、延津均被夏侯惇重兵把守,袁绍即使有着黎阳这个渡口也不敢保证就一定攻入东郡。而东郡在黄河以北的数个城池也被曹操放弃,百姓尽数迁走,唯有将东武阳整顿成了军事要塞,再配合着仓亭津的后援,也不是袁军急切之间能攻下来的。故而袁绍在幽州和太行山压制住公孙续和张燕之后就将目光盯上了河内郡,并在建安三年的十一月经将河内郡收入囊中。为了不让袁军侵入兖州导致这些年的建设毁于一旦,张辽是必要将青州的机动兵力抽调一部分到兖州去,这样也能为郭嘉诱骗袁绍进攻东平增加些胜算。

但在调兵之前,张辽必须将青州六万六千陆军的军衔审定和授予一并做完,他需要这些经过严格训练,又有了初步的军队荣誉感的士兵们为他感染其他的部队并为军衔的推广做一个宣传。

还有化雪后的春耕春种和道路修建。所需人工已经能通过水军解决,而工程的安排和统筹则由孙乾会同各地官员办理。但张辽还是要过问的,不但因为他是青州牧,民政是他的职权范围,还因为青州东瀛奴隶的大量出现会使得水军的实力被彻底曝光。如果张辽不做任何安排,恐怕会将袁绍的主力吸引到青州方面来。

水军那里丁奉将第一批东瀛奴隶送回青州之后就再度出海,到十一月初和甘宁一同来,又带回来两万多奴隶,使得孙乾手中的奴隶人数达到了三万。孙乾对水军将士口中描述的这些还活在部落时代的野人也没有好感,加上张辽有无需顾及人命的命令,孙乾是将这些奴隶往死里用。从九月开始到十一月中第一场大雪的这段时间里,孙乾竟然将青岛到黔陬的道路完全修通,并将道路联通到了北海郡的夷安、高密二城。只可惜甘宁他们回来的太晚,否则有了三万奴隶的孙乾估计更将北海的道路修通大半。

但是张辽在盘点了甘宁的战果之后可是没孙乾那么自信,因为甘宁第一批送回来的奴隶虽都是男子,可第二批回来的奴隶中有近一万女人。纵然都是张辽看着不爽的倭人,可张辽还没到将女人当男人使唤的地步。他直接就让孙乾在停工之后统计各地的人口性别,准备将这些倭人女子分散到青州各地,已解决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

其实在八月间张辽就已经意识到了奴隶的出现会让水军宝曝光,而且也一定会有相当数量的老夫子指责他在海外抓捕奴隶的事情。但这件事张辽不会停止,着这可是他两世为人的唯一怨念。至于应对的方法,张辽早有准备,东瀛储量丰富的金银,还有巨量的硫矿,再加上后世的琉球群岛上储量丰富的硝石,这可是解决如今火药生产上的原料不足的最好办法。要知道,从张辽在濮阳之战中使用了火药开始,曹军火药的储备量就一直限于硫磺和硝石的问题而储存不足,否则曹操再不会因为吕布抵抗顽强而围困平舆城达一月之久,最后不得不用水淹之计破城。张辽能解决这个问题并找到大量的金银,曹操就有了对付朝堂上反对意见的武器,虽然硫磺、硝石需要保密,但金银可不需要保密。

大量的金银进入,对以铜作为货币的中国应该是一个好消息。金银提前进入中国的货币体系,就能减少铜的用量,对缓解铜矿的紧张局面是很好的帮助。若是能够顺利的建成金银铜的三级货币体制,也能让中国提前进入金融货币的时代,至少不用再今后的一千多年里总是喊着“钱荒”了。虽然张辽并不精通现代金融知识,但这个时代也并不是现代金融知识能够包打天下的,张辽只需要提出概念,剩下的他完全可以让这个时代的经济达人去解决。而且张辽可是对出门购物要携带巨量的铜钱或者占地面积极大的绢帛的这种行为极度痛恨。

有了足量的火药,有了足够的金钱,张辽完全可以怂恿曹操提前发起统一全国的战争。历史上三国归晋之后全国的总人口大约760多万,最少的蜀国只有90余万人。人口数量的稀少也使得胡人南下的阻力减弱,从而导致五胡乱华时北方汉人的总人口不过400万。大量的汉人被杀或者被当做粮食吃掉,成为了汉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若不是冉闵的横空出世,汉人的种族灭绝也未必不会出现。或许后世的汉民族已经是经过了千年民族融合后的汉族,但在张辽身处的时代,他无法容忍他的后人被杀或是被别人融合。所以他需要提前结束国内的分裂从而积蓄力量去实现他心中的“民族大融合”的伟大理想。

“武倬天王?冉闵?”张辽心中默念着这个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当时的汉民族的英雄的名字,“呵呵!或许你们冉家用不着再从诗书传家的儒门子弟变成舞刀弄剑的将门世家了,至于冉闵这个武倬天王还会不会走上从军的道路,那就不是我能够看到的了……”

“使君,你一回来就要拉走近万奴隶,那我修路的事情岂不是又要耽误了?”孙乾在得知张辽决定将全部的女奴拉走的消息后上门质问。

“公佑勿急,雪化初期也不是修路的好时节,但那时候甘兴霸会再度出海,也就是一个多月就能在送回来一批奴隶,你岂会无人可用?我要这些女奴也是为了民间的安定,要知道,家里没有女人可是会让那些精力无处发泄的小伙子们到处惹是生非的!”张辽笑着解释道。

“好吧。不过使君可千万要让甘兴霸快一点,我可是想着今年年内就将北海、齐国、济南和乐安的道路全部修缮一新的。”孙乾听到还有后续的奴隶供应,也就不再强调困难了,反而露出了他雄心勃勃的一面。

“那我就拭目以待了。不过东莱郡,公佑似乎没提哦。”

“东莱郡各城都靠着海边,运输压力暂时没有那么大。我会在工程进度和人工数量有富余的时候再启动东莱郡的修路计划。只是那么多的奴隶进来,我有些担心。”

“担心?是担心他们不听话还是粮食不够?不听话,你可以用当地的郡国兵镇压。粮食?哼!用不着给他们吃的太好,只要饿不死就行了。他们的食物标准要低于我们百姓的最低标准。否则如何向百姓交待?”张辽撇撇嘴,不屑的说。

“诺!”孙乾应道。

“使君……”

张辽刚安抚了孙乾,就又听到有人在屋外叫他。定睛一看,好家伙,州牧属下的极大从事统统都过来了。

第241章 灭国?

国渊、邴原、管宁、王烈以及宗元结伴走进张辽的州牧府。

“你们怎么一起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