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蟮奶蟆G嘀莸目蟛膊簧伲渲卸晨さ木衬诰陀蟹岣坏幕平鸫⒘俊4耸钡囊垂褪呛笫赖难烫ㄊ兴舻睦持荩叵戮吐癫刈欧岣坏幕平鹱试础K淙徽馐焙虻目伞⒁绷都际醪辉趺囱帕傻拇蠡盎故悄芩档模劣谝院笫欠裾娴目桑蔷褪橇淼北鹇哿恕:慰鏊烤兔挥忻魅反鹩κ裁炊鳌

当张辽和刘晔在城中和人闲扯的时候,甘宁率水军船队在一个黑夜里将赵云和其部下的三千骑兵送上了岸,随即战船转向,向青岛方向驶去。赵云则带着士兵们在早已准备好的曹海的掩护下混入军营。修整了一天后,连夜拔营,向乐安的大本营而去。这意味着此次曹军的幽州战事的结束,但同样意味着曹军下一次的战事即将开始。

第215章 家的感觉!

建安三年八月十日,青州牧张辽再次回到东平。这次他是以中秋团圆之名而来,私下里确实曹操为了彻底解决吕布和袁术而召回各地将领会议。只不过张辽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询问郭嘉弑君准备工作。

不过张辽并没有立刻就见到曹操,虽然他能够毫无阻拦的出入司空府,但遇上了曹操参加朝会的时候,他没办法立刻见到曹操。于是就在司空府中留下口信,随后就回了自己的家。

大半年没和家人见面,当张辽在门口见到自己的母亲和妻子,还有那已经三岁的儿子正站在门口的时候,他对母亲和妻儿的思念在进门的霎那间爆发。

张辽没有恶俗的想当时流行的那种远游之人回家时的表现那样跪下哭泣,他只是眼中湿润的上前想自己的母亲行礼,而后在一把抱起已经三岁的儿子,和妻子搀扶着母亲回家。

张母是个开明的人,她没有过多的占用儿子和媳妇的时间,只是叮嘱他们到时候出来用餐就带着孙子离开,将空间留给了小夫妻。就连留在家中的罄儿和随张辽回家的婉儿这两个已被张辽收房的妾室此时也悄悄离开,为了不打扰这夫妻二人,就连不满周岁的张家小姐也被婢女们抱到了张母那里。

“清儿,你瘦了!”张辽的双手托着了曹清的脸,轻柔的抚摸着妻子细嫩的脸庞。

曹清感受着丈夫那粗糙的手掌带给她的安宁的温热,眼中满是柔情,“夫君,你不但瘦了,还黑了很多!”

张辽哈哈笑着,“当兵之人,风吹日晒的,哪有不黑不瘦之理?”说着转身坐在椅子上,手上顺势一拉,让曹清“嘤咛”一声跌入自己怀中。张辽的手紧紧地抱着妻子那纤细、柔软的腰,将脸紧贴在妻子的发间,享受着妻子身上的清香,满脸的惬意。

曹清虽被张辽的动作一惊,可随即就任由丈夫施为。看着丈夫脸上的宁静的笑容,她也不由得痴了。

她的丈夫是天下闻名的将军,虽然她没有见过丈夫在战场上的英姿,可她却从各种渠道了解过自己的丈夫。但随着丈夫出任青州牧,她又听到了更多关于丈夫的传闻,正面的,负面的,什么都有。不过她更相信自己的父亲和大哥的评价,她的丈夫是一个文武通才。(这个貌似有点问题的说。)虽然丈夫从来不在自己面前谈及政务、军务,但出身官宦之家的曹清能够明白这些事情有多么的烦人,更不用说在这个乱世之中了。她的丈夫在外一定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个问题也值得商榷),她作为妻子,虽不能从旁协助,但却可以照顾好家务,让他无后顾之忧。而且这个丈夫对她实在是和当世的男人都不同,他的柔情、尊重和那时不时的孩子气,让自己也时常有新鲜的感觉,并没有感受到一些长辈所说的婚后孤寂、沉闷。

两夫妻就这么相拥而坐着,静静地享受着久别重逢后的那份温馨。这多亏了曹清的温婉的性情,若是换了孙策的妹子这样的性格女孩,绝对没兴趣陪张辽玩这种浪漫游戏。

“老爷,夫人,老夫人请你们去用餐。”

沉浸在温馨中的夫妻被屋外婉儿的声音叫醒了,张辽微笑着看着妻子,两人默契的同时点点头。只不过当他们站起来的时候,曹清倒没什么事情,而一直被曹清压着的张辽却因为腿部肌肉麻木而差点一个踉跄的摔倒。多亏曹清的反应快,拉了一把,让张辽及时扶住了身边的椅背才没有出洋相。

午餐的概念在汉代并不是主流,即使有张辽这样的“先驱者”倡导也只不过成为了曹营官员的一种交流方式,有些类似于后世英国的下午茶的概念。不过张辽家中的午餐却因为张辽本人而更多的具有用餐的内容,至少习惯了一日三餐再加夜宵的张辽是不会愿意中午只吃些小点心的。但是今天的午餐不同往日,张辽也只是和妻子陪着母亲随便用了些食物,他是准备之后在自己的屋子了和曹清、婉儿、罄儿这三个妻妾一起用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这时候妾的地位低下呢,若不是因为婉儿和罄儿是陪曹清从小一起长大的贴身丫头,曹清又是个好脾气的人,即使张辽如何想让后院和谐也是做不到的。

“夫君,婉儿和罄儿被收入房中也有大半年了,夫君也养让她们尽早有子哦!”曹清笑道。

“夫人……”婉儿和罄儿的脸立时红了,对曹清的这番话,别说是一贯温婉的婉儿,就是很有些性格的罄儿都受不了的低下了头。

看着眼前这一妻二妾和睦的样子,虽然心里知道这是难得的异数,张辽还是心怀大慰,也曹清的话说笑着,将气氛营造的非常的温馨。嗯,还有和谐!

“夫君,也不知你还要在青州待多久?”曹清问道。

“也不会太久,最多还有两年你夫君的位置就一定会动一动的。”张辽想起了官渡大战就在建安五年,算算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了。

“那就好!”曹清微笑着,但张辽却能看出她眼睛看着婉儿时的一丝羡慕。

张辽对妻子的心里已然明了,她是羡慕婉儿能在这几个月陪在自己身边,而她作为妻子却和丈夫分居两地,虽然这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的(张辽的事务繁忙和女儿张绮的降生)。

张辽微笑着对妻子说:“清儿,如今小绮也已十个月大了,等她断奶后,我就将你接到青州去,反正家里的事情有母亲和张成管着就行了。你看如何?”

“这……这……这好吗?”曹清还有些犹豫。

“有什么不好的。”张辽知道曹清是担心将母亲一人留在东平会不会引起别人的指责。“东平与青州相隔也不远,我们大不了将母亲一并接去就是。到时候全家都走,生意上有糜家管着,咱们只要能查账就成。而且凭糜子仲的为人,断不会做出有违诚信之事的。”

张辽这时候突然想起他要和郭嘉商量的事情,于是干脆借这个机会将母亲和全家都带到青州,省得到时候收到什么损失。

曹清心中对张辽这个提议是极为认同的,在她的眼神看向婉儿和罄儿的时候,发现她们的眼中对此也满是期盼。婉儿是希望大家能在一起,免得张辽不在家中时她一人孤单,而罄儿则更是希望如此,自她被张辽收房后不过数日就分开了,这让她如何能好受,若非曹清在她身边,她说不定会自己跑到青州去的。

“那……那就全凭夫君安排。”曹清柔声说道。她也早受够了分离的苦闷,不愿意再次和丈夫分开。

“行。这事情我来安排。”张辽如今已是家主,虽然上面还有母亲这个长辈,北方还有和兄长。但家中的事务已然是他说了算。何况这里的张府并没有多少马邑张家的老人,家仆和婢女是和曹清结婚前曹家送的,自己也委托枣祗等人在流民中招揽了一些,而家兵则都是跟着张辽出生入死的沙场老兵,张辽在家中拥有着绝对的权威。

“一会儿我让张成出去送帖子,邀请些亲朋好友晚上来聚聚。这厨房里的事务你和婉儿多照看着点,至于席间的布置就有罄儿去做。”张辽对妻妾们嘱咐道。

“对了,我让他们将酒糟上笼用大火蒸,以此来萃取酒液的事情是否有结果?”张辽又问了一句。

虽然他对这时候的低度酒很是满意,可也想着弄出点高度酒来显摆一下,故而在粮食丰收后就吩咐家中用蒸馏法试着萃取酒水。

“也不知夫君是从哪里听来的法子,师傅们折腾了半年,一滴酒都没弄出来,倒是浪费了不少粮食,结果被母亲给停了。”曹清笑着道。

“啊?”张辽没想到结果会使如此,“为什么没人告诉我?”

“老夫人说是老爷事务繁忙,不能随意打扰,故而就没有告知。”嘴快的罄儿在一旁插话道:“老夫人还说老爷这是浪费粮食,要训斥老爷呢。只不过今日来也刚刚回府,老夫人不愿破坏气氛。”

张辽猛咽了一口口水,他可不想再被母亲训斥。好歹他在外也是侯爷和州牧,若还被母亲像训小子那样训斥,传了出去就没面子了。尤其是传到郭嘉这厮的耳中。

可张辽看到妻子和两个小妾的眼中却满是微笑,好像还有些幸灾乐祸的感觉。张辽有些回过味来,自己的母亲照理不会这么不给面子,说不定是……

“好啊……你们竟然敢戏弄与我……”张辽“阴笑”着举起双手,做了一个抓的动作。

于是……

“啊……夫君……哈哈……饶命啊……啊……”

“不敢了……啊……哈……真的……”

唉!世风日下哦!不过这就是家的感觉!

第216章 臭小子,过会儿再和你算账!

入夜后,张府之中灯火通明,大厅之内摆下了数桌佳肴,张辽与赴会宾客一同杯箸齐举,共品佳肴美酒。

这次请客,张辽并未局限于曹系官员,只是以青州牧之名宴请东平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其中不但包括孔融这口中不留口德的家伙,就连一直借足疾不上朝的杨彪也下了帖子,只不过人家做戏做全套,依旧以足疾推辞。

张辽倒也不介意杨彪的推辞,反正他也是跟人家客气一下,并没有真的希望那老家伙过来。去年底的那一场弹劾案张辽可是不会忘记的,其中有着杨彪的影子。张辽可是个记仇的人。

张辽家的菜都是张辽根据现有的条件弄出来的后世的菜肴,花样繁多,比起此时的炙、脍、烤、羹的手段那时大大丰富,虽然和张辽相熟之人也常常让自家的厨子到张家学习,可架不住张辽从能搞出新花样。所以张辽一旦在家请客,除了真的有过节的人,其他人那时趋之若鹜。

不过再盛大的宴会也总有结束的时候,戊时刚过,这酒席也基本上散了。大部分人都纷纷告辞回家,唯有曹操和他的几位谋士留了下来。

张辽的习惯一向是餐后用茶,可以清口气,解除腹中油腻。这个习惯随着炒青茶叶的出售和冲泡法的推广也成为一种新的饮茶方式。

待张家仆人为张辽和曹操等人送上香茶退下之后,曹操首先开口了。

“文远,如今青州可是热闹非凡啊!”曹操并没有踢到幽州的战事,这件事曹营内除了曹操、郭嘉、贾诩和程昱,也只有专门负责后勤的糜竺知道,而此时荀彧等人也在场,曹操自然不会自己说破。

张辽知道曹操是说青州开始的道路修建,这是他的失误,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只能在货物积压后才匆匆开始修路。虽然制定的应急措施为商户疏通道路,在新修的道路上也没有降低标准以加快速度,但这确实是自己预先考虑不周。

“唉!官不好当啊!这正是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呵呵,算了,不说了。”张辽苦笑着摇摇头。

一旁的毛玠却微笑这说道:“文远过谦了,文远履任青州以来,先后安置黄巾降人和北方流民数十万,占如今青州人口的一半。而且不但恢复了青州的赋税征收,更是将税收提高了两成。面临北方的强敌,文远一面主军,一面主政,能由此功绩已是能吏,纵有小小疏忽,亦无妨大局。”

而此时虽官位仅为侍中却实际成为曹军大管家的荀彧更是赞赏的说:“文远最高明之处却是将农业和商业分开,各自以不同的标准进行收税。其中对商业税和商品价格的制定就非常的好,对粮食制定了保护价格,在粮价低迷时让官府用保护价收购粮食,不但能让百姓得利,也能在对粮食价格有一定的调节,还能在粮食歉收时以此来平抑高涨的粮价,实在是一件善政啊。对不同的商品以不同的税率征税,然后又将这些税收投入到青州的城防修筑和道路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文远实实在在是做出了一篇大文章啊!”

“呵呵,文若先生如此夸奖,辽实在不敢当。这些举措虽理论上可行,然并未真正经过实践检验,若说是善政,还需等一年半载方可确认啊。”张辽“谦虚”的说。

他的这些举措不过是将后世的一些东西加以修改,只不过在这个时代,却成为了完全的“原创”,不过自家的事情自家知,饶是张辽脸皮再厚,被荀彧这位大神这么一夸,他也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对于青州展开的如此庞大的工程,曹操和郭嘉等少数几人自然是提前就知道了,不过他们心里却有着不同的担心。担心青州的建设是否会影响将来的战争。担心青州的百姓是否能够承受这样频繁的劳役。

“文远,青州陡然间要铺开如此庞大的摊子,单凭青州一地之力可行否?”曹操问道。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在场所有的人的共同问题,只不过一开始都不太好意思发问,如今曹操开口了,自然一个、二个都集中精神的盯着张辽。

张辽看着身边一群眼冒精光的家伙,脑海中不由得想起后世的一句很雷人的话,他顺嘴就脱口而出,“你们不要这样看着我,人家会不好意思的。”

“噼啪……呯……”

效果很理想,完全和张辽想的一样,所有的人都被张辽的话给囧住了,手中有端着茶碗的,也失手将茶碗落到的地上。

“你……你这个文远啊……”

曹操、郭嘉等人回过神来,纷纷指着张辽,哭笑不得的说道。

“活跃一下气氛嘛,大家别见怪。”张辽赶紧讨饶。

随着张家的仆人将地上的东西收拾干净,又给众人都换了茶水后,张辽说道:“我这个摊子其实并没有铺开,很多事情还在筹划阶段,只有修路的事情是已经开始做了的,毕竟这件事情最紧要,其他的事都可以放一放再说。”

“那修路的人手是否充足?”荀彧问道。

这时候他们讨论的基本上是政务,所以郭嘉等人即使在场也不太说话,倒是荀彧身为大总管,话要多一些的。

“青州如今人口不到百万,又是山地众多,耕地较少,要想让青州恢复昔日的繁华,在失去了平原这个昔日青州的粮仓之后,唯有依靠商业。这样一来,道路就成为发展商业的重要依靠。也是我疏忽,没有将道路修整提前列入计划,差点导致青州商品的积压。至于修路的人手问题,我在适当招募部分百姓的同时,命令青州军队也参与修路。这样不但能拉近军队和百姓的关系,也能节省一部分人工。不过这毕竟不是长远的打算,军队是要参战的,不能被这些事情羁绊住。正好水军甘宁在组织训练时发现了东北方向的几个大岛屿,这些主公也知道,岛屿上有大量的野人,他们曾对登岸休息的水军士兵进行过偷袭,不过却在杀死我军几名士兵后被我军士兵活捉。故而我已经让甘宁对其发起报复性袭击,目的是要让这些野人领教一下天朝的实力。同时我让甘宁尽可能活捉这些野人,一来可不伤我天朝仁义之名,这二来嘛,呵呵,修路的人手就不缺了。”

张辽的话又一次让众人石化,曹操他们几个预先知情者还好说,荀彧则更像一座石像。

半响,回过神来的荀彧这才略带颤抖的说:“文远,你们怎能如此莽撞!那东瀛之地可是光武皇帝敕封的倭奴国,是我大汉的属国,你们这样做,岂非会伤害属国之心!”

张辽不屑的撇撇嘴,说:“文若先生,这倭奴国是否还存在都两说,要不然我军士兵为何只看见野人部落却未见什么城池?退一步说,即使倭奴国存在,他们有多少年未曾行使过属国义务了?进贡?没有。朝觐?也没有。而且他们还胆敢袭击我大汉士卒,这岂非是在没我天朝的脸面?当年陈汤将军那句话张辽始终谨记,‘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我大汉对诸国威势不再的今日,这样的反击更能振奋军心、民心,震慑四方宵小。至于让他们修路,不过是因为我们的宽容而给他们一线生机,让他们用劳动为曾经对我大汉士卒犯下的罪行赎罪罢了。”

张辽的话让知情的郭嘉、程昱听的心中直乐,就连贾诩都觉得听张辽这么一说,似乎不多抓些野人回来修路简直是对不起大汉的百姓。曹操听到张辽那貌似义正言辞的话,也只有无奈的看着荀彧,摇摇头。

这时候的儒生没有后世那般迂腐,而且荀彧为人通达,只不过他对张辽不经上报就擅自发起“国战”而生气,可张辽的话也对,这所谓的倭奴国自光武皇帝敕封之后就没有尽过一次属国的义务,别说是朝贡了,就是派人来觐见也不曾有过。那借着士兵遇袭的借口教训一下这个目中无人却又实力不足的属国倒也不是不可以。张辽口中的振奋民心,震慑四夷的理由也让荀彧能够接受。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只要有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台阶,那就不是问题了。

“唉!”荀彧叹了口气,“我大汉这些年确实威势不存,也是该震慑四夷一下了。”

“嗯!”曹操见荀彧不再纠缠张辽出兵一事,也沉声说道:“今日是那不知好歹的倭奴国,等到四方一统之时,曹某当亲率大军北伐,让鲜卑、乌桓鼠辈尝尝我大汉铁骑的厉害!”

可是张辽却从曹操给他的眼神中看到了这样的意思。

“臭小子,过会儿再和你算账!”

第217章 先吕后袁

“其实我如此做也实属无奈。”张辽在众人的情绪平复后说道:“如今天下未平,战争就不可避免。战事一起,士兵,民夫,都是用人的大户。可道路、城防、水利的修建也同样关系着青州的未来,我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张辽的话让众人一片唏嘘,他们能理解张辽的做法,也对如今边疆那四起的动乱让昔日强盛的帝国变得威风不再而感到心痛。

或许是这个话题有些沉重,众人也不愿在这个应该高兴的时刻去讨论这个有些悲哀的问题,随后在曹操的带领下,众人不约而同的将话题岔开。

“文远,子龙一走,你感到辛苦了吧?”郭嘉笑道,不过他的笑让人看去总感到有点幸灾乐祸的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