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张辽在接受了夏侯尚后也想到了一点,据说历史上的夏侯尚和曹丕的关系极好,若他能借着此时的机会让夏侯尚不要和曹丕太过于亲近,那不等于提前砍掉曹丕在军中的一条臂膀。鉴于此,张辽一路上一职将夏侯尚带着身边,不但尽心尽力为他解惑,还将自己的经验尽数交给他。虽然张辽也没下了不少东西没交,可他这种架势,让人们都以为张辽这是在教徒弟。这事情传到东平,不但曹清满意的直点头,曹操和夏侯渊也满意笑容满面,就是曹嵩也捻着胡须呵呵的笑道“文远辛苦了”。

“嗯。尚儿你能虑及这一点,单就层次而言就高人一等,只要继续努力,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现在咱们上船去,你要多看、多听、多问,甘将军可是我军中水军的头号大将,有什么问题你尽可向他询问。”张辽爱惜的拍着夏侯尚的肩膀说。

“是。姑丈。”小夏侯尚挺直了身子,声音嘹亮的应道。

登上战船,就犹如登上了数丈高的城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军港的全景尽收眼底。

这时候虽说已是近二月,可气温还是偏低,纵然军港建在海湾的避风处,上船后张辽也被寒风吹的浑身一抖。在将张新和夏侯尚他们赶到一边让他们自己跟着甘宁安排的人参观后,张辽在甘宁的陪同下在船上转悠开了。

“这上边比下边可冷多了。兴霸,士兵的衣服可还暖和?”张辽问道。

“暖和!那塞着一层棉花的夹袄再加上外面套着的皮衣,纵然风再大,士兵们也冻不着。时不时的我还让人出去弄些酒来,一口下去就浑身发热。还有啊,我水军九月时有一艘大船从北边训练回来,拖回来一条大鱼,估计就是文远你说过的那个什么鲸鱼。”甘宁边走边说道。

“行啊!老甘。这么快就弄到鲸鱼啦。怎么抓到的?快说说。”张辽一听甘宁他们搞到了鲸鱼,立刻兴趣大涨。

“嗨!还不是承渊这小子带船出海训练嘛。他脑子一热,就顺着三韩的海岸线一路向南,到了尽头之后再向北航行,结果回来的路上就发现一条大鱼搁浅在一个小岛的岸边沙滩上。你知道的,这小子是听你说过这大鱼的事情的,他对这些东西最感兴趣。性子一上来,干脆让士兵剥树皮、搓绳索,然后就用绳索拴着大鱼的尾巴,又用岛上的树木做了木筏,将大鱼拖到木筏上再用船给拉了回来。不过当时他们发现这大鱼的时候鱼就已经死了,尸体也部分开始腐烂,我一看没办法啦,只能让他们给分解了。不过还真如文远你所说的,这鲸鱼浑身都是宝啊。那鲸皮我做了好些东西,有皮甲,有水靠,不但结实、保暖,关键是防水。我也给你留了件皮甲,不过你不是水军,水靠就没你份了啊。”

“成。你能想着我比什么都强,不过你们拉回来的鲸鱼是什么样子的?”张辽想知道这鲸鱼的种类,于是问道。

“这我可不知该怎么说。”甘宁挠挠头,“不过这大鱼的骨头还在,虽然肋骨被我拿去做弩臂了,可它的头骨和椎骨还在。不过你得下了船才能去看了。”

“没事。那这条鱼的长度和你的这条大船相比如何?”张辽问道。

“咝!”甘宁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后说:“大概是我这战船长度的一半多一点。”

张辽心中微微一算,这艘战船长度接近十丈,换算成后世的单位就是有二十米,而一半多一点应该是十一、二米的样子,再加上尾部,应该是十二、三米的长度。这个长度在鲸类中并不算庞大。

“还有什么特征?”张辽对于确认这条鲸的种类很感兴趣。

“啊?哦!还有,这鱼的嘴里长有长须,我把这些须子收集起来,做了个刷子,比用猪鬃做的刷子好用多了。”甘宁说道。

原来是须鲸。张辽心中想到。但究竟是那种须鲸依然无法分辩。若这条鲸已经成年,那根据长度和发现的地域,应该是小须鲸。可若是幼鲸,那也有可能是长须鲸。不过这已经无关紧要了,毕竟鲸的发现,将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好处。先不说鲸身上全是宝元,但就以捕鲸船来训练出源源不断的强悍的水军士兵,就足以让张辽心动了。而且张辽画出了三弓床弩的图样,但水军的床弩却必须防水,用鲸的肋骨来做弩臂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对于是否会因为大肆捕杀而导致鲸鱼的提前灭绝,张辽不这么认为,因为这时候的水军还没有能力围杀全世界的鲸。就算是亚洲的鲸,张辽也会为此制定一些保护条款的,而且他相信甘宁他们这些将领也不会不明白竭泽而渔的坏处。

“算了,不管它究竟是什么种类了,反正只要能给咱们提供好处就行。现在你带我去看看那用鲸骨做的床弩吧。”张辽想不通就不想了,干脆让甘宁带他去看看船上的战具。

“这东西甲板上就有,不过船舱的下层甲板也有,一旦同时射击,这就是上下左右都能形成交叉射击,敌方的船那是躲都没处躲,就算是小船,我上层甲板不好揍他,下层的照样让它吃不了兜着走。走。我带你去看。”

一说起船上的武备战具,甘宁就兴致勃勃,拉着张辽下了船舱。

“瞧!这就是我的宝元。那些巨大的弩箭一旦发射出去,足以在三百步远射穿三寸厚的船板。我不知道还有谁家的战船能用更厚的木板来制造。嘿嘿嘿!”甘宁带着张辽下到二层甲板后指着甲板上的几架床弩兴奋的说道。

张辽走上去,看着雪白的鲸骨做成的弩臂,用手抚摸上去,一阵冰凉的感觉。这架床弩此时并没有张开,只是静静的躺在这里,旁边十余只长矛状的弩箭。虽然没有张弩搭箭,张辽依然能感觉到这件杀器的身上蕴藏着的巨大杀机。

“好啊!”张辽赞道:“有了这家伙,再加上如今将作营正研究的投石机小型化,我设想的不接触的无跳帮的水上战斗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那才好呢。若是每战都不用跳帮接战,我们也轻松不少。”甘宁虽然纵横长江多年,但也为此失去了不少兄弟,大都是跳帮战时的损失。如今能不用跳帮而解决敌人,他才没什么意见呢。至于这样是否有损他勇猛的名头,就不在他的考虑之列了。他甘宁水匪出身,只要能解决敌人,他不在乎用什么方法。

甘宁又带着张辽下到底层,“文远,这里就是桨室,若有需要,我们的水手会打开船舷的侧窗,将这些船桨伸出去。原本在造船前我也考虑过你说的车桨,不过这东西需要外置,而破坏起来就太容易了,渔网和水藻都能缠死它。所以我就没在大船上采用,而是用在了部分走舸上。”

张辽看着整齐的大桨,点点头道:“这原本就是要你们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处置,如今我看就很好。只要兴霸你将现在的士兵训练好,让他们最少要拥有指挥十个人的能力,将来一旦人员、钱粮能跟上,我们的水军立刻就能扩大规模。”

“没错,老甘我就是这么想的。”

张辽这时跺跺船板说:“这下面就该是水密舱了吧?”

“对。下面就是。有两排水密舱和压舱石。有了这种布置,我就不担心别人凿我的船底了。”甘宁指着船尾的一个装置说:“这里通到下面的密封也很好,而且工匠还为我们造了这个排水的装置,就算渗水,也能用这家伙给排了。不用担心水会漫上来。”

至此,张辽算是对战船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至少在这个时代,这艘船在武器装备和战斗人员配备整齐的时候,绝对是属于无敌的存在。三艘战船配合相应的其他船只组成的舰队,足以横扫大汉其他编有水军的诸侯。

“兴霸,这船确实不错,下面就要看你练兵的本事了。你说承渊他到过三韩是吗?”

“是。”甘宁一看张辽要说正事,也收敛了笑容正色道:“我们训练的时候不但到过三韩,还顺着弁韩海域的小岛发现了几个极大的岛屿。我听你说过徐福的事情,估计那就是徐福所谓的海外仙山吧?”

张辽一听就明白,他们发现的就是日本的九州岛或是本州岛,而海中的小岛则应该是对马岛。

“你们上去过吗?”张辽问道。

“三韩那里我们没有靠岸,只是放下小船去弄过些补给。那个大岛我们上去过,不过没有深入,但发现了一些个子不高的野蛮人和他们的部落。”甘宁说。

“好。其实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海外仙山,不过是一群矮小的野人罢了。我从一个残卷中发现过,当年光武帝就曾赐金印与这里的首领,似乎是‘汉倭奴国王金印’。倭不就是矮人的意思。”(注1)

“那么说这地方也该算是咱们的属国?”甘宁等大了眼睛问道。他对张辽说的话完全没有异议,因为他知道张辽是大儒郑玄的弟子,既然敢这么说就必然有他的依据。

“是不是的都没有意义。如今朝廷中谁会知道这件事?而这个得到过光武帝封赏的地方又几时向我大汉朝贡过?你也说了,岛上的都是野人。还有,当年始皇帝曾被方士徐福糊弄的派出了一只船队和三千童男童女由徐福带领去寻访海外仙山,很有可能要他们就落脚在这几个大岛上。也就是说,这岛上的野人也有可能是这群弃民和野人们的后代,是一群杂碎罢了。”张辽幽幽的说。

“那……”

“既然他们都是野人,又不尊我大汉正统,那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和他们客气。新兵训练必须见血,这些野人是最好的训练对象。杀了他们的男人,抢光他们的女人。正好兄弟们也需要发泄,总是找附近的村妇也不太好,就让这些倭女代替就是。”

张辽的声音不大,但甘宁却能从中听出浓浓的杀意。虽然心中疑惑,甘宁也没有发问。在他看来,一群野人,杀了、抢了也无所谓,用不着大惊小怪的。只是手脚干净些就是,免得那些道学先生们找麻烦。甘宁只是对张辽听到倭人就能又如此重的杀机而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他的意识里,出身并州的张辽应该和海中岛屿上的野人没什么仇恨才对。

可是甘宁哪里知道张辽心中想的是什么。张辽此时的脑海中完全是后世中国百姓那凄惨的遭遇。明朝时肆虐沿海的倭寇,甲午时的旅顺,东北大地上的惨案,还有南京城三十万惨死的冤魂,更可气的是倭人的无耻行径,种种的一切,这才让张辽才有了如此浓重的杀意。如果有可能将那岛上的野人杀得精光,他绝对会为做出此事的将军和士兵颁发大奖。

“呼……”张辽的控制力还算好,不多会功夫就回过神来。他收敛起浑身的杀气,呼了一口气说:“兴霸,你这里地势紧要,水军能向南北两个方向活动,所以千万要抓紧建设。你这里以后就叫青岛,对面的地方就叫黄岛,这个海湾就叫青岛湾。倒是在青岛和黄岛驻扎军队,水军就能封死海湾。至于这地名你尽快报上去,然后在地图上做好标示。”

“诺!”

“好啦。看的差不多啦,也该吃饭了。兴霸,你这里可是宝地,虽然这时季节不对,可海鲜总少不了的。你得请客哦!”张辽笑道。

“文远但请放心,我早命人准备好了。纵然季节不对,我老甘也绝对让文远吃的满意!”甘宁拍着拍着胸脯说。

注1:金印上实际刻得是“汉委奴国王”,但就这个“委”字的意思,学界持两种意见。一是委任,一是通假字。究竟真像如何不是本书考虑的问题。本书中则采用通假字的解释。

第161章 入主临淄城

张辽对青岛水军大营的视察工作结束后,他就带着护卫回到了临淄,这里才是他青州牧的治所。

西周时,因为齐国的开国君主吕尚——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姜尚姜子牙,助周武王灭纣后,被封于齐,是为姜太公,建都于此。而这里以临淄得名却是因为齐献公的缘故。临淄原名营丘,在齐王位传至六世胡公静时,为避东方莱夷侵扰,被迫迁都薄姑(今博兴县境内)。公元前859年,七世齐献公率营丘人杀其兄胡公,返都营丘。因东临淄水,故更名临淄。此后,临淄为齐都城,历时638年。秦亡后,项羽以齐国故地立故齐王族人田都为齐王,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在秦楚争战之际,田氏宗人儋、假、市、都、荣、广、横7人相继统治临淄,并有三齐之地。

这座古城历经两周、两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始终都是天下闻名的大都市。自古以来就兴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十分兴盛。至于纺织业更是发达,齐地从春秋时期开始,织工的手艺技术最负闻名,丝麻织品销往全国各地,号称“冠带衣履天下。”

西汉皇室也在此设服官之所,称为三服官,专为皇室制作绮绣、冰纨、方空縠吹絮纶等精细丝织品。到东汉时齐郡虽没有服官之名,但仍属官府手工业。起先,三服官丝织物不过十箱,到汉元帝时(公元前四八至二三年),三服官扩至各有织工数千人,每年费钱数万万。正因为如此的繁荣,临淄才与洛阳、成都、邯郸、宛被当时人称为“五都”。

临淄城筑于淄河西岸,西依时水,由大小两城巧相衔接而成。总面积达六十多平方里。当初齐国在修建都城时也是经过周密考虑和科学安排的,它利用时水、淄水作为西、东天然屏障,又在大、小城南北墙,挖护城河,使水系相连,四面环绕,构成了一完整的排水网络。使当时具有7万户,达30多万人口的繁华城市内的废水、积水得以顺利排出,即使大雨滂沱也能安然无恙。虽说十年来曾数次经受黄巾战火,可是毕竟没有破城,而在曹操掌控青州,将黄巾隐患一扫而空后,不到两年的功夫,临淄已再度是一片兴旺、繁荣的场景。

“使君,这就是整个青州所有的文档资料。”在一间堆满了简牍的大屋子里,孙乾对张辽恭敬的说道。

张辽看着这满满一屋子的简牍,脑子顿时就涨了起来,要让他天天对着这么些个东西,他是绝对不干的。还好在出来之前和主公打过招呼了,这一来可以表明我的态度,二来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偷懒。呵呵,一举两得哦!张辽面无表情的心中想到。

想到这里,张辽转身就走,边走便对孙乾说道:“公佑,你是州牧的属官,如今我手下除了宗元那老家伙的兵曹从事外,就是你这么个治中从事了。所以,你要担起担子来。凡事放心去做,我自是你的后盾。以后有什么事情,你看着处理就是,不必事事报我。”

“使君,这……这怎生使得?这……”孙乾本追着张辽身后,但一听张辽的话,顿时连自己的话都说不利索了。

“有什么使不得的?州牧以下之所以要安排如此众多的属官,不就是处理具体事务的嘛?我只不过让你的权力比以往又大了些,这也不算什么不对的。你孙公佑既然能得到我老师的推荐,想来也不是什么徇私之徒,你只需谨记‘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重的责任’就行了。凡事秉承公心去做,没什么不行的。”张辽用鼓励的话语说道。

张辽这番话让孙乾心中感动,但凡是出仕的读书人,没有不希望自己能不断上进的,当初他得到郑玄的推荐投奔陶谦时也存着做一番事业的心思。可天下动荡,徐州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面对精锐的曹军,徐州就像是不设防般的轻送易手。那时他还想着借助没什么根基的刘备在帮助陶谦,但徐州那根深蒂固的世家力量一旦发力,就将刘备掀翻在地。就在曹军进入郯城的时候,他也想过学习先贤“终生不仕曹操”,可康成公再度将他举荐给了曹操,而更没想到的是曹操的大将张辽竟然也想曹操举荐他出守一郡。这让孙乾心中感动,不但将琅琊的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更是让琅琊百姓能安居乐业。于是,他再度被曹操调至家乡青州,担任青州牧的属官。而青州牧则是对他有举荐之恩的张辽。对于张辽的信任(他并不知道这是张辽自己想偷懒),他心中抱定了鞠躬尽瘁的信念。虽然没有继续说话,但坚定的面容已经说明了问题。

不过孙乾的心理活动张辽完全不知情,他可是一直走在前面的,而且也没有回头。在走到正堂,张辽停下了脚步,因为他看到了刘晔正朝他这里走来。

“公佑,子扬来了,估计是找我有什么事情。你先去忙你的吧。”张辽转身对孙乾说。

“诺!属下告辞。”孙乾朝着张辽施礼一礼后转身而去。

“子扬,今日过来有何事啊?”张辽笑着招呼刘晔。

“将军,晔此来可是向您要人的。”刘晔也面带微笑的说道。

“要人?”张辽先是一愣,因为刘晔是郭嘉的下属,负责的就是曹军的情报,人手必须由郭嘉那里安排,怎么也不可让让张辽这明面上的州牧派人。

不过张辽转念一想,明白了刘晔的意思。他眉头一挑,说:“子扬,你是要打手对吧?”

刘晔这次跟着张辽再度回到青州,名义上是担任张辽身边的祭酒,但实际上他是青州曹军情报组织的大头目,负担着青州对内、对外的军事、经济情报的收集、整理工作。

“将军,这段时间晔将原本我军的探子梳理了一遍,虽然看上去还不错,但尚未如兖州一般深入青州各处,而且对于追踪、找人这一类的事情常常力不从心,所以想……”刘晔斟酌着语句说到。他是张辽的祭酒,自然用不着称呼张辽为使君。

“子扬,这件事情我不能插手。情报是重中之重,似我这样的地方大员是绝对不能涉及这一点的。至于你人手不足,我可以从军中调一百精锐给你,但一来需有主公的命令和奉孝的正式书函,二来这些士兵也只能给你做打手。”张辽也字斟句酌的对刘晔说道。

因为张辽深知,正是因为他平日里的小心谨慎,曹操才放心的让他出镇一方。而且他如今虽然看上去身为一方封疆大吏,但先不说青州的底蕴远不如兖州和徐州,就算是青州的军队,一旦张辽有异心,赵云和甘宁也不会跟着他乱来。而他真正能够指挥的动的不过是赵虎手下那三千士兵,就算是他的亲兵,在定期调换的制度下,能死心塌地跟着他的也不过张新一人。所以他对这类事情绝对是有多远躲多远,平时朝郭嘉要点消息可以,但涉及其中的人事安排就绝对不要找我。况且张辽的作为多有不合时宜之处,也只有曹操能容得下他,他又岂会放弃这棵能为他挡风遮雨的大树。

刘晔也明白张辽的顾忌,他对张辽这样不愿揽权的人还是很有好感的,可如今他也是重担在肩,面对这青州内部势力和黄河对岸的袁绍,第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