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南就比较近,与各方势力预先都打过了不少的交道,换上裴该,固守之势未必就能如此完善。社稷未复,大敌当前,自家有多少小心思都得先按捺住,不能跟王浚、刘琨似的……倘若祖、裴也闹到那般地步,或者哪怕只是闹到索、麴的程度,那这国家恐怕永远都好不了啦!
——————————
数日后,裴开接到了荀氏父女、熊悌之所率“武林左营”等两千多兵马,以及卞壸掏尽府库运来的两万多石麦谷——估计今年秋收前再没有了。
祖逖盛情款待了荀崧,荀崧在席间说:“小婿得任侍中、卫将军、仪同三司,而止与祖君司州刺史,未免不近人情。我若入长安为显宦,参与政事,必当上奏天子,加祖君将军重号。”祖逖连声致谢。
歇了数日,一行人便即离开洛阳,继续西行,可是还没等走到华阴,突然得着消息,说刘曜联合了上郡的虚除部,不下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直向大荔城杀来。荀崧当时就慌了,急忙要女儿别再北渡,先跟我去长安城吧——还得写信给女婿,千万别硬扛,暂时放弃二郡,退回到渭水以南屯扎为好。
荀灌娘摇头道:“阿爹自往长安去,我仍北渡——夫婿在前喋血御胡,为妻的怎能不前往相依,而反退避自全呢?”
荀崧说你女儿家去了前线能干啥?“汝若得安,想必裴侍中在大荔城中,或守或退,也都可无后顾之忧了。”顿了一顿,又说:“昔在宛城,汝不过弄机巧而已,今与胡人当面,须弄不得。且汝虽会骑马射箭,不过乡间弋猎,中些鸟兔罢了,若遇豺狼虎豹,自当退避——外事由男子当之,妇人退而居安,并不为耻啊。”
荀灌娘却还是摇头:“若能战胜,自然无忧;倘若战败,唯有与夫婿同死耳,不愿寡居!”跪下来向荀崧连磕了三个响头:“阿爹,儿既出嫁,即为裴家人,生死贫富,皆当与裴郎共之——今日与阿爹拜别,且各自珍重吧。”
荀崧怎么也劝不住他这个闺女儿——反正从来就拗不过——无奈之下,只得洒泪而别。他把荀氏亲信部曲给闺女留下了一大半儿——约摸三十多人——反复叮咛,若是大荔危殆,你们别管裴该,就算绑,也要把我闺女给绑回长安来!反正闺女年纪还轻,又无所出,大不了改嫁好了……
猫儿也要跟着荀灌娘走——因为理论上她跟从出嫁,也已经算是裴家人啦——但就连荀灌娘都不肯答应,说:“我尚能骑劣马,若有万一,或能杀出一线生机来;汝但凭两足,如何得脱大难?”况且猫儿因为不习惯中原的气候,这几天一直病恹恹的,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荀氏父女怎么肯让她也上前线去呢?最终她还是被荀崧死拉活拽地给领走了。
裴开、熊悌之保护着荀灌娘,原计划从渭汭——也就是渭水与黄河的交汇处——北渡,因为担心胡军快速南下,可能发兵来争夺渡口,所以把涉渡处临时改在了华阴以西。这样渡过渭水后还有一条北洛水,北洛水紧邻着大荔,就理论上而言,不至于被胡军彻底封锁吧。
真要是锁严实了,那也无法可想,只好退返华阴,或者西向长安。
果然一路上无惊无险,只远远地望见过一些胡军游骑、哨探而已,又岂敢接近“武林左营”两千兵马?再加上运粮的队伍,推车上遍插旌旗,远远望去,说是五千余都有人信……一行顺利涉渡北洛水,进抵大荔城下。裴该听说老婆来了,急命打开城门,他亲自跑到城门口去迎接,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我已遣人送信,要夫人暂从岳丈,转道长安,难道未曾接到么?夫人来此何为啊?”
荀灌娘笑一笑,说:“恐君有后顾之忧、退却之意,故此专以来坚君心也。”
裴该拉着妻子的手,也笑着说:“我心如磐石,即无夫人,岂敢不坚?”
——————————
胡军号称二十万,实际上也有十三四万,为什么不能够将大荔城团团围住,而会放开了南门,使得援军、粮秣和荀灌娘都能够顺利出入呢?
这主要是因为大荔城距离北洛水太近,裴该早就挖深城壕,与北洛水连成一体,且在城南夹渠筑垒,直至渡口,水面上也还有预先搜集的船只,来往巡弋,胡军想要彻底封锁南门,难度实在太大啦。
刘曜曾打算遣别军绕至北洛水东,先攻克和封锁了渭汭,再抄至大荔城南,但是华阴令卢志父提前三个多月,就已经在境内黄河沿岸修筑了不少的堡垒——仿效祖逖、裴该在淮阴县内所建——严密防守,使得胡军难以顺利夺占渡口。
尤其是胡军进抵大荔城下,初战便即不利,所以也没有余暇再彻底锁闭城池了——在刘曜想来,总得给对方留下一条后路,才能防其困兽犹斗,死战不休啊。
胡军呼啸而来,是在荀灌娘进城的三天之前,刘曜故意激得伊余主动请令,率本部精锐三千余骑为先锋,刘曜另遣大将宋始率五百骑为其向导。这数千骑兵气势汹汹地离开了郃阳城,南下踏入平原地区,北宫纯率部前来阻挠,被伊余轻松击退——裴该早就关照过北宫纯了,说若遇弱敌,可前进蹴破之,若遇强敌,浅尝辄止可也,千万别跟对方硬碰;你这支骑兵对于战局太关键啦,除非我直接下令,否则必须得保存实力。
“凉州大马”甚为精良、骁勇,这点伊余自然瞧得出来,但唯如此,对方一接战即走,他反倒更为骄横,说:“我固知晋人胆怯也,唯恃坚城以守,虽得北地骑兵,也不善用。我若有此骑兵,必伏于城池左近,待敌攻城时方可投入战场,岂有游弋于百里之外的道理呢?”
于是大踏步朝前迈进,当距离大荔城十多里处,前方游骑来报,说发现一小股百姓推着车、扛着包,正朝城池方向逃去。伊余说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赶紧追啊——“彼若容百姓入城,我等乃可趁势夺门;若闭门不纳,即在城外杀尽这些晋人,以吓城内人心!”
旁边儿宋始听着,心说这伊余一点儿都不傻嘛,虽然骄傲了些,狂暴了些,但基本行军打仗的章法是不乱的——说不定还真能靠这些氐、羌之骑,就攻克了大荔城呢!
就此挥师急追,远远地果然瞧见大荔北门大开,吊桥放下,想要接应那百余名晋人入城。伊余从腰间拔出刀来,就待加快马速。宋始双腿夹紧马腹,直起腰来,遥遥眺望,心说不好,赶紧上前拦阻伊余,说:“将军且慢,此是晋人诱敌之计也!”
伊余一皱眉头,问你这话什么意思?宋始指点着说:“我军亦时常密遣人来打探大荔的消息,知从数月前,裴该即将城外十里内的百姓全数迁入城中,岂有临至我军杀来,才匆忙躲避的道理呢?况且将军请看,那些晋人全是青壮,竟无一个老弱妇孺在内,则诱我急攻城池之意明矣!”
伊余一撇嘴,说你想多了——“唯有青壮,才心存侥幸,前此不肯从裴该之命归入城中,要临时匆忙而逃。且我部甚骁勇,与汝等不同,虽不善于沿壁爬城,却皆无畏兵刀箭矢,平地厮杀。即便晋人真是诱我,想于城门狭窄处极大杀伤我众,我也不惧他,正好趁机夺门、取城!”
随即把手中长刀一摆,说你起开,别拦着我立此首功。
宋始无奈,只得退后,却勒束本部兵马放慢速度,先别跟城池挨得太近为好。只见虚除劲骑的前锋都已经踏上了吊桥,城门却还来不及关闭,突然之间,城上一通鼓响,只见城壕内侧的矮墙上瞬间露出来无数人头,随即便是箭如雨下……
虚除部的骑兵当场就被射翻了十多名,翻身跌入深壕。伊余见势不妙,这才匆忙勒马,队列却就此彻底散乱。他正待整队后退,身后又有杂沓的马蹄声响起,“凉州大马”不知道从哪里冲杀了出来!
幸亏宋始的胡汉兵还是整齐的,急忙转向,与北宫纯相攻。箭矢杂飞、刀矛交碰之下,胡汉军折损甚众,但等到伊余终于整好了队伍,并且退离至敌方弓箭射程之外,赶过来增援宋始的时候,北宫纯不等竟以全功,却又率“骐骑营”飘然而去了。
终究北宫纯为将多年,对于骑兵的运用非常娴熟,战斗节奏本来就把握得很好,而且临行前裴该还亲授他十六字真言,是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话说太祖这十六字真言,虽为兵法至论,却不是什么人都玩得转的。首先你得有足够的机动性,否则敌进我退不远,敌退我追不上,那还有什么意义啊?这一点凉州骑兵自然是完全能够做得到的;其次组织性和纪律性也必须强,要进而不乱,退而不散——“骐骥营”半数以上都是跟随北宫纯超过五年的凉州同乡,真正如臂使指,才能近乎完美地执行骚扰任务。
故此当日北宫纯闻此真言,不禁大喜,心说这是为我“骐骥营”量身定造的妙策啊!啥,你说是都督抄来的,并非原创,怎么可能……
第二十六章、老子不去!()
大荔城下初战,徐州方面几乎无人损伤,却仅凭弓箭就射杀虚除骑兵百余名;此外“骐骥营”正面杀伤胡兵亦与此相近。x23u更新最快
裴该本率众将吏在城上观看,裴嶷首先作揖恭贺:“明公妙计运筹,旗开得胜,乃知虚除、胡人皆不足惧也。”裴该摆手笑道:“我固知伊余骄横无谋,乃敢为此,若刘曜亲来,这般诡计便无用了。”
他也知道裴嶷这不是简单地拍马屁,而是想要趁机哄抬自己的声威,以坚众人守城之心。心里话说:这种小花样就仿佛后世评书、演义里的桥段,没想到还真能奏效……果然人蠢是没有下限的……
至于虚除伊余,既败一阵,即被迫退后扎营。等到当日黄昏时分,刘曜亲率大军赶来,伊余见了刘曜的面,第一句话就是:“我军遇挫,此皆宋始之过也,请斩之以安军心!”
宋始在旁听闻,不禁大吃一惊,心说明明我提醒过那是晋人诱敌之计,你自己不听,导致战损,若非我苦战凉州骑兵,估计你部人马死得还会多上两三倍……怎么倒是我的过错了?!开口辩驳。伊余便道:“我只当晋人倚城而守,当于城上放箭阻我,谁知彼等潜于城壁下,竟于壕后筑小垒暗伏弓弩宋始既为向导,不先说明,岂非大罪么?”
宋始说什么小垒,那叫羊马垣好嘛?守城不光守城壁,还要守城外堡垒、守城壕、守羊马垣,这不是常识嘛,还需要我跟你事先说明?气得拔出刀来,就要与伊余放对。
刘曜怒喝一声:“将宋始绑了!”竟敢在我面前拔刀,这是谁教你的规矩?!等详细询问过战况,就安慰伊余说:“将军初至晋地,不识晋人守城之诈诡,乃至小挫,本不当责。宋始虽然有过,亦罪不致死。”下令把宋始暂关禁闭,改以其从弟宋恕做伊余的向导。
当天晚上,刘曜亲自跑去探望宋始,对他说:“伊余骄横,我故激他,以与晋人相斗,可以减少我军的损伤。为此委屈了卿,曜在此下拜,望卿海涵。”宋始哪敢让刘曜拜呢?抢先伏地叩下头去:“我不明大王本意,致与伊余冲突,这便是罪,哪有什么委屈可言?宋始之命乃大王所全,愿为大王效死。若大王欲息伊余之怒,便斩我头奉之,也是可行的。”
刘曜笑笑,伸手搀扶道:“何至于此?我岂能为一氐奴而自伤大将?况且伊余哪有什么怒意,不过推卿出来塞责,以全他自家脸面罢了。”
第二天一早,刘曜便亲率将吏,策马前来观看城防伊余却找了种种藉口,坚持不肯跟着。
这座大荔城,刘曜从前曾进驻过,对于大致情形尚有印象。大荔之名甚古,春秋时期有一支戎族游牧于此,即被称为“大荔戎”,曾经挥师灭芮,建国称号,附属于晋。约三百年后,秦厉共公始灭大荔戎国,夺其王城,设置临晋县。时隔不久,魏趁秦乱而取河西地,临晋入魏。直到商鞅变法以后,魏屡次为秦所败,被迫将统治重心移向东方,乃献河西地临晋重归秦国所有。
秦代的临晋县属内史管辖,秦亡后归塞王司马欣。汉灭三秦,临晋先属河上郡,后隶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左内史为左冯翊不过那时候临晋还不是郡治。东汉、魏、晋因之,大概是在汉魏之际,临晋县始为冯翊郡治因为如今的冯翊郡,比两汉时管辖范围小了一倍还不止晋武帝司马炎晚年,改临晋县为大荔县。
不过最初大荔戎国的王城,和其后秦、汉的临晋城,与如今的大荔城并不完全相等王城在大荔东二十里外,旧临晋城在其西南方两里处,残垣犹存。而今这座大荔(临晋)城,乃是东汉末年新建的,距今可能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
作为一郡治所,加上冯翊又乃关中膏腴之地,所以大荔城的规模不小,周长将近十三里,壁高五丈,只是因为晋末屡遭兵燹,导致多处塌圮,防御力受到极大削弱。刘曜此前退兵北返前,就曾经起意修复过大荔城,可惜尚未能够完工。
原本的大荔是如此,那么现在呢?在刘曜眼中,四向城壁都已经修缮完全,不再有龟裂和缺口,而且貌似城堞也略有加高。四壁外靠城门和边角附近,都修筑了羊马墙,约摸五尺多高,隐约可见有士卒隐藏在内。城壕分明是拓宽、掘深过了,引北洛水环注于内。
最显眼的,城门外都修建了在这年月还并不常见的吊桥,以厚达一尺的木板制成,宽约丈余,用手臂般粗索悬吊,也不知道得靠多少人力才能拽拉起来啊刘曜一时间自然还想不到辘轳、绞盘。
因为地处平原地带,城外并无险要可守,所以没有外堡策应,但在城南方向却挖渠以沟通北洛水,沿渠修筑了不少土堡,堡上旗帜飘扬,分明有士卒守备。
如此坚固的城防,如此浩大的工程,裴该究竟是怎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基本完工的?真是打破刘曜的脑袋也想不通。
其实很简单,裴该修城,只有两招,一是“以工代赈”,二是“朝三暮四”。他一进大荔城,便即占据了府库,控制住各处粮食输入的渠道,不使百姓轻易得粮;然后藉口胡寇不日便将来攻,要求各户都出劳力,分组以协助修缮城防不干白工,管吃管住,对于工程速度较快且无事故的小组,还赏粮食。
这年月的官家,不管是西晋还是胡汉,都喜欢无偿地驱策百姓劳役,那谁肯给你好好干活呢?裴该知道,若完全动用军力修城,必然影响训练,而想要让老百姓行动起来,则非得给予足够的利益不可。只不过他先卡住了粮源,然后再用劳役来分派粮食,有若“狙公赋”。
刘曜越是观察城守状况,就越是愁眉不展。刘丹趁机进言:“我军若不久驻阳,而急南下,城池必无如此之固也。”言下之意,谁让你听刘均瞎扯的?军事问题就是军事问题,偏要跟政治挂钩这战场上若赢不了,算计再多也是白搭!
刘均却也不以为忤,只是笑笑:“裴文约胸中果有丘壑,即其城防未完,恐亦不易攻也。好在如今我等已有虚除……”就让那票氐、羌去撞坚壁吧,咱们正好坐趁其弊。
刘曜说好吧,乃下令使刘岳封堵东门、刘咸封堵西门,他自将本营屯扎在大荔城北,计划以五日为期,修造营垒、攻具,然后让虚除伊余先去试着攻城看看。
不过大荔城防如此坚固,城内少说也有两万戍卒,再加百姓助守,刘曜感觉就算自己如今已有十多万兵马,恐怕也不太够……他还想要劝说裴该退去,但是不敢再派人去游说了,只是绞尽脑汁,写成一封书信,派人用弓箭射入城内。
裴该得信,展开来一瞧,内容不外乎说我已受封雍王,这雍州我是要定了的,你又何必在此阻路呢?汝家既已收复洛阳,何不奉司马邺东归,偏要占着关中做啥?若是你肯照办,我就上奏天子,罢兵言和,两家以冢岭山、黄河为界,河南归属晋国,河北及河西归属皇汉,从此约为兄弟,自然兵燹不作、百姓得生,岂不是好?
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条件都可以提,我能够答应的一定答应;即便权限不足,也肯定会上奏我皇汉天子,为你争取一个好的退步。
裴该不禁哈哈大笑道:“刘曜来看我城,竟而气沮矣!”旁边儿游遐提醒他:“也要防是胡人骄我之计。”
裴该点点头,提起笔来,就想要写回书,可是实在不耐烦骈四骊六,最后还是推给了游遐“我欲观卿如椽大笔。”游遐说成啊,我来写,但不知道如何做答,写啥内容咧?
裴该想了一想,回复说:“先申晋戎不两立之义,云河西、河东,皆我中国土地也,尺寸不可与人!再说刘曜前破洛阳,掳我天子、杀我吏民、焚烧城池宫室,罪在不赦。因此,若要我罢兵也可,刘曜自刭,将首级来献,则城下十万胡寇,我都当是受蛊惑而从逆的百姓,前事不论,准其在冯翊、北地两郡内游牧、垦殖,重为我晋子民!”
游遐稳言,略略愣了一下,旋即就问:“此言甚大,刘曜必不允也。”
裴该笑着说他当然不会答应,但他写来的信,难道我就会答应吗?晋戎之间,难道还有谈判、妥协的可能性吗?“卿言辞峻厉一些,若能激得刘曜急来攻城,算卿大功。”
从前城防工事不完,就怕刘曜着急南下,如今工程已浚,裴该反倒担心刘曜见了害怕,不敢遽来攻城了。倘若刘曜被迫转为长期围困之策,那就比较麻烦啦,虽说如今南下的水路还没被堵死,粮道尚且通畅,但问题直到秋收之前,无论徐州还是祖逖的司州,估计都拿不出多少接济来了。裴该此前全靠着足食才能养育强兵,但负作用就是,把口粮的基数和质量提上去容易,想要减下去就难了……
习惯饱餐的士卒,一旦粮秣不足,且见不到在短期内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士气和战斗力陡降且不必提,说不定还会哗变咧!真当是人民子弟兵,即便饿着肚子照样能拼死冲杀啊?裴该所灌输的民族主义理念又不是万能的,终究当不了饭吃哪。
而且天候无常,万一今秋司州歉收,祖逖供应不上来,而徐方远在数千里之外,就算有余粮,十石运到冯翊估计都剩不下一石了……裴该还真是不敢去撞这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