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席卷晚清-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这个刘俊是相当保证,当初送人的时候,他大声的让钟霖把孩子抱远点弄死掉,而偷偷的,他却告诉钟霖,秘密将人送到旅顺交给李茂莲。

    “喂,儿子你就没有取名字,这两个女儿你要是在不取名字,你就别想出门。”吴晓燕抱起大儿子顿时走了进来。

    也对,当初儿子出生,自己就没有管,全是让自己老丈人取的,自己这两个女儿,在不取,也有些说不过去,刘俊微微一低头,沉思一笑:“就叫姐姐刘应娟,妹妹刘应静好了。”

    “头。”打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人总是在最不合适的时候出现,钟霖的大嗓门将正在熟睡的两个小家伙吵醒。

    哇的一声大哭,两个小屁孩一下子开始反抗。

    “你给我滚出去。”李茂莲一下子从温顺的羊羔变成老虎,将刘俊推出房门,她是恨透了刘俊吵醒孩子。

    “干啥呢。”刘俊见到钟霖还要让,顿时拉起钟霖穿过院子,来到外面的走廊。

    “王士珍到了。”钟霖还没有等刘俊发问,顿时说出报告。

    王士珍到了,刘俊顿时露出微笑,翻身往办公室走去:“带他来见我。”

    旅顺司令部,王士珍到现在都忐忑不安,一路上,他艘在猜测究竟是什么事情这么紧急,大帅要召集自己,可是左思右想,还是得不出任何的答案,如今又看到是情报处的钟霖亲自在门口迎接自己,他心中更加迷茫,只能机械的跟在钟霖后面,往刘俊的办公室走去。

    “属下参见大帅。”一进门,王士珍就对正站在地图面前的刘俊敬礼。

    刘俊缓缓转过头,微微笑了一下,这才点点头,回到位置上,看了一下王士珍一眼后,这才从抽屉中取出一份文件,扔到桌子上:“看看吧。”

    王士珍疑惑的看了一眼,上前走上前,拿起桌子上的文件,翻开一看,上面依然写的是。

    关于任命王士珍为第六兵团司令远的命令。下面还有一个标题那就是提升军衔为上将的命令。

    轰隆一声,王士珍感觉天旋地转。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被紧急召回旅顺,这才刚进门,就被提升为上将并且担任兵团司令,这让他一下子有些不适应。

    “是不是有什么困难?”见到看完文件的王士珍站在那里沉默不语,刘俊淡淡的问道。

    王士珍到是有些困难,他感觉压力有些大,这上面的命令不但要自己组建第六兵团,而且还要担任外蒙古军事主官,而依克唐阿,土谢图汗为副官,共同负责外蒙古的防务军事。

    “大帅,属下恐怕才疏学浅。”沉思好久,王士珍说出心中的疑惑。

    “怕什么。老子比你小那么多都敢担任海陆军元帅,你怕啥,天塌下来了,还有我顶住,你给老子放心的去管理好外蒙古就可。”容不得王士珍在哪里谦虚,刘俊直接拍板。这个事,就这个定了

第263章 朝廷的反应() 
王士珍扭扭捏捏,主管外蒙古军事兼任第六

    兵团司令,这对于王士珍来说,感觉压力很大,但是刘俊直接拍板,这个事情就这个定了,容不得王士珍考虑。

    见刘俊坚毅的眼神,王士珍知道,在不答应,恐怕又不知道刘俊嘴中会说出什么不咋好听的话语。也就点头答应并提出让张作霖来担任14旅旅长职务。

    对于这个在后世出名的东北王,刘俊也点头答应,毕竟能从一个土匪成为东北王。那能力必然不一般,所以也就点头答应并破例提升张作霖为陆军上校。

    北京城,天气阴沉,今年的北京注定不平定。

    大雨已经连续不断的下了五天五夜,震耳欲聋的雷电,不时就在北京上空盘旋交替。

    恭亲王奕?王府,滴滴答答的雨水从屋檐连成一条线落下,然后再汇聚成为一条小溪,通过下水道流出在外面。

    嚓,一道闪电划过,惨白的光顿时照射在窗台前站着的奕?,透过光,一下子就能见到奕?脸上充满了忧愁和无奈。

    唉,再次叹口气,奕?无奈的背起双手回到昏暗的位置,看着桌子上那份外蒙古地图发呆。

    “外蒙古,从此不在是大清国的领土了。”低沉无奈的语言,从奕?嘴中无奈的吐出。一下子他将思绪回到今天早朝。

    就在前几天,陕甘总督松潘和董福祥押解这次叛乱的外蒙古人员来京报捷。

    朝廷经过几天讨论,将

    外蒙古叛乱人在昨天凌晨在菜市场凌迟,而对于用功人员除刘俊外,其余各人都赏赐黄马褂,董福祥升任甘肃提督。

    而对于外蒙古的人员安排,谁去担任驻库伦大臣的事情,却没有任何人提,也没有任何人愿意去。那里,现在是辽东的地盘,谁敢去。

    这是其次,最为重要的原因,他听宫中人讲,这是储秀宫的意思,不再外蒙古派遣官员。

    听这意思,慈禧是要放弃外蒙古了。

    奕?心中疑惑重重,下完早朝,奕?就去储秀宫,讯问慈禧。

    得到的答案,让奕?无言以对。没有任何理由。

    这一次,慈禧看的明显要比奕?长远。

    慈禧认为,不在往外蒙古派遣大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朝廷目前的实力,已经无法和刘俊抗衡,只要刘俊不找自己麻烦和做出出格的事情,就这样维持现状就可以。毕竟外蒙古和大清江山相比,江山毕竟重要,舍去一个外蒙古,能给朝廷争取时间,有合不可。

    二,那就是沙俄的问题。沙俄的野心,慈禧不是不知道,而是无奈,朝廷力薄,根本无法保证外蒙古东北沙俄势力渗透,如果将这外蒙古驻防给刘俊,也许能够预防沙俄,而朝廷,就可以将所有精力投入西北新疆。防沙俄。

    两个原因一出,奕?在也没有任何的理由反驳。

    只能回到王府,看着外蒙古偌大的地图发呆并只能自我安慰,好歹刘俊还是名义上是朝廷的臣子。

    轰隆,又一声炸雷炸响,奕?抬起头,看了一下外面刷刷地雨声,他就不明白,这都几月份了,北方居然下这么大的雨。

    直隶,陕西都发来电报,说大雨连续不断。

    该死的天气,奕?咒骂一番,开始琢磨慈禧今天的话。

    好一会,他阴沉的脸逐渐有了笑容,他想起来了,慈禧还是要动刘俊的,只是现在实力不到,在简单点,也就是军队不给力而已。

    看来只有好好从军事上着手来应对了,奕?想到这里,顿时明白慈禧的暗示,是要让自己提出编制陆军的折子。

    拨开乌云见日月,奕?顿时睡意大消,就是听外面的雨声也没有那么烦乱,开始低头沉思。

    奕?虽然为总理大臣,军机大臣,但是对于新军怎么编练,让谁来编练,这对于他来说都是个不小的压力。

    独自思考良久,惹不见得有任何的办法,他打算,等天明后,召集兵部尚书一同商议一下,然后上书。等待慈禧和皇帝决定。

    北京虽然大雨连绵,但是旅顺却是阳光明媚。甚至还有一丝炎热。

    大连湾。曾经的大连炮台,现在已经再次安装了二十来门200毫米岸防重炮。

    这些重炮,露出血盆发口,虎视眈眈盯着远处的正热闹异常的大连港。

    原本,刘俊想将造船厂定在旅顺,但是经过德国人技术师和裴荫森的实地考察和其他因素外,放弃了旅顺,而是在大连建设。

    旅顺已经有了海军基地,如果将造船厂设置在这里,不但不利于运输,还有可能在今后建设中堵塞航道,不利于军舰出行,而且,如果要在旅顺建设造船厂,那么就得重新增加岸防重炮,实在是多此一举的事情,而大连不同,大连本来就是个水深的海域,就算有一些地方相对水浅,那也只需要稍微将淤泥清理一下,就可以再次进行建设。而岸防重炮,只需要在增加一下火炮就可,没有必要去建设炮台。

    对于这样的事情,刘俊当然赞成,当时就拍板,将造船厂设置在大连。

    而刘俊在前往外蒙古平定叛乱的时候,大连造船厂就已经定下开工日期,并要求刘俊剪彩,然而刘俊一走,工程不能停下,当时就邀请了李鸿章前来,而李鸿章知道这是刘俊大力发展的一个造船厂,在公在私,他都乐意走一趟。

    如今,大连造船厂已经动工快两个月。回到旅顺的刘俊,在任命王士珍为外蒙古军事主官和第六兵团司令后,首要的事情,就是去看看造船厂的建设。

    今日一早,刘俊就和钟霖以及警卫团一个连,来到大连港,在总设计师,满脸大胡子德国人保尔和裴荫森的陪同下,参观正在建设的造船厂。

    刘俊对于建设这些方面,并不是太懂,只是稍微懂一些皮毛,他记得很清楚,当初这里,还只是一遍遍的荒野和农田,而如今,这里到处都铺上了泥砖,而远处几个高高的船坞,也正在建设。中。在船坞后不远处。就是工人和这些指挥的宿舍。

    看着忙碌的人群,以及已经铺好并架设好的地面。刘俊心中非常感激,要知道,这不是在后世,很多东西,只需要开动机械,几下子就能搞定,而这个时候,全是靠人工去挖掘,然后在运输到外面堆放。

    深吸一口气,刘俊转过头,开始询问着这些工人的食宿问题,毕竟,自己不是军阀,不是清政府,征调民工不给钱,不给吃的。

    这个话题,裴荫森最有发言权,毕竟这一方面,是他在负责。

    “大帅,这些民工,每天都有十文钱,而且每天还包吃住。每七天加菜一次。”

    微微点点头,刘俊再三的叮嘱:“不论如何,饭菜一定要管够,毕竟这是下体力活,不是什么拳秀腿,工人吃不好,那就影响工程的进度。”

    因为暂时没有什么事情,刘俊直接带到下午,才回到旅顺,这中途,刘俊甚至亲自和民工们凑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并聊了一下家常外,这才离开大连,往旅顺方向走去。

    马匹的颠簸让刘俊感觉异常的不舒服,虽然上次里面大维修,都已经较为平坦,但是对于骑在马上来说,这就是一个折磨。

    操,要是有多余的材料,我哪里有这个罪受。刘俊满脸抱怨。自己是想修建铁路,可难在一个钢材的问题,现在在福州船政局建造的荫森号,大部分材料还是买的,自己军舰都都成问题,又哪里来多余的材料修建铁路。

    老子有材料,定然先修铁路。摸着隐隐发疼的屁股,刘俊心中发出明确的誓言。

第264章 黄河决堤() 
铁路,不是刘俊突然间心血来潮,而是一直来,就想进行的一场变动。

    早在对日作战结束后,刘俊就在思考建设铁路的问题。他依稀记得,在后世,东北的俄国和日本,为了能获得铁路修建权,在东北是打的头破血流。

    刘俊也很清楚,铁路一旦建成,那么就能是在官道上运输兵力的好几倍,有句话说的好,铁路在哪里,势力就到哪里。

    当初,自己就打算建造一段从旅顺到丹东,然后到平壤的铁路,但是计划还没有提出。朝廷就和自己先干起来,好不容易喘息,外蒙古又发生叛乱,这一切来的泰国突然,一下子打断刘俊的计划。

    如今,时间倒是有了,可是这材料,想起来都头疼。没有材料,铁轨怎么铺,总不能用石头。

    看来回去的好好想想,老子管的地方,哪里有什么矿山,的赶紧标出来让人去查。想到这里,刘俊猛的抽动一下马匹,马匹吃疼,扬起尘土,瞬间就跟箭一样飚射出去。

    一回到指挥部,天色已经渐渐黑暗下来,刘俊一下子将刘俊打发回家,自己点上蜡烛,对着整个自己控制的区域发呆。

    究竟是那里呢,我记得书上说过的,这究竟是那里,刘俊不时用手抚摸着下巴,他记得,在东北,是有一个城市,是什么,刘俊突然想不起来。

    操,烦闷的刘俊一下子将蜡烛放在桌子上,然后搬来凳子坐在那里望着地图,好一会,他才将目光移动到海城一带,那里一个小小的名字顿时引起刘俊的注意。

    “鞍山。”刘俊喃喃自语。

    啪的一声响,刘俊猛的拍打一下自己脑袋,他想起来了,这个城市,也就是东北的钢城,就是鞍山。

    深吸一口气,激动的刘俊马上找来笔,快速的在鞍山和海城一带画上圆圈。

    这也不能怪自己,当初读书,谁会去记鞍山的矿山在哪里,指知道是在鞍山,如今大概的范围已经确定,剩下的事情,他就交给钟霖去负责,反正鞍山就那么大点地方,他就不信,找不出来。

    呵呵呵,看着面前的鸭蛋大小圆圈,刘俊开始坐在椅子上傻笑。

    如果这里的铁矿被开发出来,那么铁路,军舰材料,甚至军火方面,自己就不用去担心材料不够的问题。

    一定要尽快找到这个地方,刘俊握紧拳头,心中发誓后,这才吹灭蜡烛,然后才回到自己家中。随意的吃完饭,就入睡。

    天色还没有天明,一夜都在想着寻找鞍山铁矿的刘俊,第一次没有让吴晓燕叫起床。

    起的这么早,到是让已经醒来但是并没有起床的吴晓燕大吃已经,噗呲笑了一声后,吴晓燕稍微有些打击的说道:“咋了,今天咋不用我叫起床了。”

    “没有啥,今天有个重要的事情要和钟霖商量,你在睡会。”刘俊说完,拿起放在一边衣架上的披风,微微笑了一下亲了吴晓燕一口,这才轻手轻脚的走出房间。系好披风,往旅顺司令部办公室走去。

    也许是太过心急,自己来到办公室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任何人上班,抬头看了一下时间,这才七点不到。

    刘俊规定的时间,是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特殊情况外,那就得特殊对待。

    见到时间还早,刘俊也不闲着,开始拿起笔,顺便把一些记得的煤矿也的规划出来,准备一起交给钟霖,让他去可克林德沟通,然后协助自己,把这些东西整出来。

    根据自己的记忆,东北的煤矿,他记得主要集中在奉天,也就是辽宁一带,而其中,在盛京、铁岭抚顺一带都有分布,但是具体分布在哪里,他并不清楚。只是大概标志出来。

    为了好区别,他将鞍山和海城用红色的笔勾画,而其余的地方,则是用黑色的笔来勾画。

    完成这一切,司令部的人员已经在渐渐来上班。

    冲泡好茶水,还没有来的急喝,他就见到钟霖拿起军帽慢悠悠的往这里走。

    现在没有啥事,钟霖也乐得清闲,一进门,他就见到刘俊坐在椅子上,顿时张大了眼睛,要知道,从跟刘俊以来,他就没有见过刘俊来这么早过。

    “头,你你咋这个早。”钟霖吃惊的指了一下刘俊。

    看了一下钟霖,刘俊也懒得去解释,直接指了一下挂在旁边的地图:“你去安排一下,找一些铁矿技术人员,在我用红色笔所画的圆圈内。寻找铁矿。”

    真的假的,钟霖一脸不信,顿时凑近一看,就见到这个圆圈中,刚好把海城和鞍山包含在里面。

    不管信还是不信,钟霖都点了点头:“头放心,包在我身上,我一会就让人去办理。

    “对了,那个詹天佑现在在哪里啊。”刘俊一下子想到,既然现在没有刚才做铁轨,但是,先把各处的铁路路线规划出来也是好的,到时候,自己一旦刚才有足够的,那就立即开工,而不用临时抱佛脚。

    “头,詹天佑在铁路建设完毕后,一直在北洋铁路局,你是不是要用这个人,要的话我立即让王海龙给你抢过来?”

    抢过来,听到这话怎么感觉自己就跟土匪一样。刘俊无奈的白了一下钟霖,这次淡淡的带着一丝教育的口气说道:“跟我这么久,他么的白过了,怎么啥都抢啊,上次我抢了天津武备学堂,已经让老爷子生气了,这次不抢了,你赶紧给老爷子发个电报,就说我要用詹天佑。”

    “明白。”钟霖点点头,转身走出房门,开始去安排刘俊交代的事情。

    天津直隶总督府,大雨总算停止,但是依然还有蒙蒙细雨跟牛毛一样从天空飘落。

    天津一旦下雨,就会很凉,受不了潮气的李鸿章书房,侍女已经在书房中摆放了一小盆炭火,用来保持书房内的温暖。

    李鸿章放下手中的书,在看了一下外面还在阴暗的天气,心中充满焦虑。

    大雨已经连续下了这么久,上游的洪水势必会突然上涨,他担心黄河会出事。

    这几天来,他都茶不思饭不想,都在担心,如果黄河一旦决口,那后果将会不看是想。

    还好的是这几天来,各地都报告,一切正常,如今大雨已经停止,估计是不会在出现什么事情,他心中不安的心,好歹算是稍微平稳下来。

    用手搓弄了一下自己发疼的膝盖。李鸿章透过窗户,就见到杨士骧打起一把灰色的油伞走了进来。

    看不出杨士骧的脸色,但是依然可以看到杨士骧走路的步伐有些急促。

    难道是黄河?李鸿章想到这,顿时脸色惨白,呆在那里。

    “大人,刘俊请求,将詹天佑和铁路局的人员借调旅顺。”杨士骧进籁直接递上一份电报。

    虚惊一场,李鸿章长长吐出一口气,这次拿起电报,仔细看了一下,上面的确是旅顺发来的电报,请求将詹天佑和铁路局已经铁矿技术人员借调旅顺的电报。

    李鸿章一看刘俊要借调铁矿技术人员和铁路局人员,顿时就知道,刘俊必然要大力建造铁路。

    对于这个事情,李鸿章是举双手赞成,毕竟没有谁比他了解,铁路,意味着什么。

    点点头,李鸿章将电报交到杨士骧手中:“根据他的意思办理吧。”

    杨士骧点了点头。正准备出门。就见到杨逢春一脸焦急的走了进来,递出一份电报。

    杨士骧接过来一看,顿时脸色惨白,冷汗直流。拿起电报的手顿时都在颤抖。

    “大人黄黄河决堤。”好一会,杨士骧才颤抖的说出电报内容

第265章 刘剃头() 
轰隆一声,一声惊天动地的雷鸣声在天空炸响。李鸿章顿时石化在当场。

    浑身颤抖的扶住旁边的书桌,好几次,他都想举起手去拿过杨士骧的手中的电报,但是却怎么也使不上劲。

    黄河决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