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是香港还是南洋的电影公司都想要进入上海的电影市场分一杯羹。

    然而,因为地域和文化的差异,香港电影在广东和岭南一带还有市场,到了上海就没什么竞争力了,观众不买账。

    而且,上海的电影市场同样竞争激烈。

    原本是西方电影独霸天下。在林子轩的明星电影公司和上海其他电影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国产片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

    其中明星电影公司拍摄的有声电影做到了可以和国外电影抗衡的地步。

    但国产电影在拍摄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无法和西方电影相比。上海的大部分豪华戏院仍旧以放映西方电影为主。

    明星电影公司每年最多拍摄10部电影长片和数十部电影短片。

    包括西游记系列,武侠片系列。赌片系列,言情小说改编和社会片等等。

    香港民新影片公司的黎民维不满足于偏居广东一隅,想要进入内地市场,准确的说是进入上海的电影市场。

    中国的电影公司大多集中在上海,上海是中国电影文化和制作的中心。

    他拍摄梅兰方的戏曲电影,是因为梅兰方是京剧名角,无论在中国的任何城市都会得到认可,京剧这种艺术形式不存在太大的地域隔阂。

    事实上的确如此,梅兰方和杨晓楼这种名角在上海极受欢迎。

    这部戏曲电影虽然没有声音。但光是冲着梅兰方的名头,就能大赚特赚。

    黎民维来上海考察上海的电影市场,在来之前,北平的罗名佑特意嘱咐他要多注意明星电影公司和林子轩这个人。

    罗名佑在北平电影圈里的地位相当于林子轩在上海电影圈的地位。

    他创立了华北电影公司,这家电影公司不拍摄电影,而是经营戏院,他把北平和天津两地外商经营的戏院联合起来,从事电影放映和发行的工作。

    罗名佑的家庭背景可比林子轩强大多了,他在政商两界都有关系。

    他出身广州名门望族。父亲是香港鲁麟洋行买办,二叔是广东高等法院院长,三叔在北洋政府担任要职。

    黎民维能到北平拍摄梅兰方的戏曲电影,其中也有罗名佑的关系。

    两人可谓是一见如故。成为了好友。

    罗名佑手中掌握着多家戏院,对于中国电影的现状非常了解,尤其关注明星电影公司。

    这家明星电影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龙头企业。

    黎民维来到上海后,一边联系戏院放映梅兰方的戏曲电影。一边到戏院看国产电影。

    上海的戏院一听是梅兰方的电影,毫不犹豫的就会放映。这就是京剧名角的影响力。

    如此一来,黎民维放下了心事,专心考察上海的电影行业。

    他在了解了明星电影公司之后,才发觉自己小看了天下英雄。

    民新影片公司在香港有自己的戏院,还从美国购买了先进的拍摄设备,在广州建立了片场,总资产超过50万元。

    在香港电影圈,算得上是最大的电影公司了。

    可和明星电影公司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此时的明星电影公司可谓是人才济济,旗下有不少著名导演和各类明星,还有各类电影技术人才,有自己的摄影棚,可以同时拍摄四部电影,每部电影都能盈利数万元。

    加上手中掌握的多家戏院,总资产早已超过了300万元。

    当然,戏院方面有冯敬尧的股份,林子轩的个人资产大概有150万左右。

    所以说,电影行业就是暴利,特别是在只赚不赔的情况下。

    黎民维看了明星电影公司的电影,各种类型的电影都有,但很多都是娱乐消遣的片子,刻意迎合观众的观影趣味。

    他和这个时代其他的有志青年一样,认为电影应该具有扬善惩恶、移风易俗之功,可以作为辅助教育,改良社会之用。

    他很早就提出了“电影救国”的口号。

    因此,孙仲山曾为香港民新影片公司题词“天下为公”。

    不过,黎民维不得不承认,明星电影公司的电影非常成熟,很多拍摄手法值得借鉴,不愧是中国电影行业的龙头。

    而且,他看到了有声电影的广阔前景,认为默片时代或许要结束了。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进军上海电影市场的决心,想要把电影公司做大做强,就要来到上海,这里才是中国电影的中心。

    他想到在北平的时候,罗名佑和他提过的事情,更为有信心了。

    罗名佑早就有进入电影制作行业的兴趣,只是手里没有电影创作人才。

    他掌握着戏院,黎民维负责拍摄电影,两人合作,或许可以和明星电影公司一较高下。

    这个提议坚定了黎民维要把民新电影公司搬到上海的念头,不是猛龙不过江,在电影这个行业,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他会学习明星电影公司的优点,在照顾观众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宣传。

    在看了几天电影之后,黎民维准备回到广州拍摄一部古装片,取材自《聊斋志异》,他发现上海观众对于古装神怪片非常有兴趣。

    这部电影叫做《胭脂》,是民新影片公司的第一部古装长片。

    如果林子轩知道黎民维的想法,一定会告诉他古装片是去年上海电影圈的流行趋势,今年已经不流行了。

    今年流行杀手片,因为他的电影《杀手李昂》就要上映了。

    明星电影公司引领国产片的潮流,其他电影公司跟风,这已经成为惯例。

    做人就是要这么自信。(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八章 试映会

    经过三个月的拍摄和后期制作,《杀手李昂》就要上映了。

    在这个时代,因为电影制作的粗陋,影片制作的周期比较短,有些短片几天时间就能搞定,60分钟的长片也就两到三个月的时间。

    像是《西游记》这种需要武打和特效的电影,会花费半年时间左右。

    《杀手李昂》这部电影没有太多的大场面,特别是在江浙战争期间,不可能在上海租界内来一场大爆炸,那会引起市民恐慌。

    所以,电影的主要剧情就是围绕着杀手和小女孩展开。

    因为要拿到国外放映,明星电影公司的技术人员可以说是精益求精,争取向国外的大片看齐,不能砸了公司的招牌。

    林子轩举行了一场内部的试映会。

    他邀请了上海各家戏院的老板和经理,以及新闻媒体一起观看,想听听各方的意见。

    他自己看过电影,从后世的眼光看有点奇怪,特别是和原版的《杀手莱昂》相比较的时候,这个中国民国版的杀手故事颇为怪异。

    从服装上看,杀手穿着长衫,小女孩穿着女子中学的校服。

    民国时期的女校校服一般是上身穿着月白色的布褂,下身是黑色到膝的长裙,脚上是麻纱袜子,配上女式的皮鞋。

    在这个时代是洋气的代名词。

    到了三十年代,不少女校的校服变成了旗袍或者西式洋装。

    阮玲钰在中西女校有两套校服,一套是中式的,就是布褂和长裙的搭配。还有一套是运动的时候穿的西式运动衫。

    在拍摄中,他问过洪慎等人的意见。

    其他人都觉得没问题。他们不觉得这样穿着不协调,反而认为这样才能展现各自的身份。

    林子轩意识到这是他被后世的原版电影影响了。符合这个时代的才是最好的。

    另一个问题是马蒂娜的性格,她不喜欢上学,会和姐姐吵架,对生活失望。

    在中国家长眼中这是典型的坏孩子,不服从管教,这还得了。

    在民国时期这种封建思想占据主流的家庭中,这种女孩不会受到老一辈观众的喜爱,他们喜欢乖巧的孩子。

    如果是一般的中国女孩,在家人惨死之后。一定会哭哭啼啼,寻求亲戚的帮忙,但马蹄娜很冷静,她和杀手混在一起,想要自己为家人报仇。

    这种性格设定和中国大多数女孩都不同,非常的古怪。

    林子轩担心的是中国观众接受不了马蒂娜的这个性格,所以他先举行一场试映会,看看外国人和中国人各自的反应。

    当然,他并不担心这部电影会亏本。

    仅仅凭着他的号召力就能大赚特赚了。在上海,他不比梅兰方的名气差。

    而且,电影拍摄的很不错,把马蒂娜这个小女孩的坚强和迷茫展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阮玲钰一个人就能撑起整部电影。

    不少剧情都能催人泪下,在表演上无可挑剔。

    周瘦绢是电影的发烧友,这种看电影的活动少不了他。

    林子轩还想他给这部电影做免费宣传呢。周瘦绢在《申报》上写的影评很受读者的欢迎,他本身也热衷于翻译介绍国外的电影。

    他从电影一开始就感觉这部电影和以往的国产片不同。有一种新鲜感。

    《杀手李昂》的开场便展现了李昂神出鬼没的杀人手段,他接受了上海滩一个帮派大佬的任务。把另一个帮派大佬赶出上海。

    李昂干脆利落的杀掉了那位大佬的手下,并逼迫这位大佬远走他乡。

    整个过程台词极少,却显得气势十足,让观众觉得这才是顶尖杀手的样子。

    接下来电影介绍起这个杀手的日常生活。

    和平常人一样,李昂生活在闸北区,和普通人做邻居,喜欢听戏,就像是生活在身边的朋友一样,一点看不出顶尖杀手的模样。

    但小女孩马蒂娜的出现改变了李昂的生活,两人互相影响,改变着彼此。

    周瘦绢猜想这个剧本肯定是出自林子轩的手笔,他和林子轩接触的很早,总感觉林子轩的小说和文章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就以早期的《寻秦记》为例,上海滩的其他文人就想不出这种“穿越”的写法。

    还有刊登在《通俗小说日报》上那些奇思妙想的故事,恐怕都是出自林子轩之手。

    他知道万象书局有一个十几人组成的庞大写手团,专门进行写作,很多创意对上海文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一些鸳鸯蝴蝶派的作家都在模仿。

    可以说,林子轩改变了上海文坛的创作方向,他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这部《杀手李昂》带着明显的林子轩风格,和当下的国产电影有着很大的区别。

    特别是这个叫做马蒂娜的小女孩,浑身上下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质,就是觉得她与众不同,和这个时代的中国女孩迥然相异。

    如果在后世,这种说不出来的气质会用“酷”来表述,观众会说这个女孩真酷。

    正如美国电影《海扁王》里的那个女孩,就是非常的酷。

    但在民国时期,只能说这个女孩很与众不同。

    电影的结尾,李昂为了救马蹄娜和帮派的杀手同归于尽,马蒂娜则回到女校,把那盆绿萝栽种在女校的校园内。

    这是一个沉重而温情的结局。

    电影放映结束,在场的外国人大多都鼓起掌来,法国人的反应更热烈一些,中国的媒体较为谨慎,只是附和的鼓掌。

    故事情节不怎么符合中国人大团圆的主题,就像《日出》一样,而且杀手片这种类型以前没有出现过,让他们不知道怎么评价。

    周瘦绢觉得这部电影蕴含深刻的意义。

    无论是李昂还是马蒂娜,两人都和这个社会不相融合,都是孤独的人,两个孤独的人碰到了一起,在心灵上接受了彼此。

    这只是依恋,还是说两人之间产生了朦胧的感情。

    电影安排李昂的死亡很有深意,这种朦胧的感情就此中断,从而让马蒂娜过上正常的生活,但经历过这一切的小女孩真的能忘掉一切,重新开始么?

    周瘦绢的心里颇为惆怅。

    就像是看完《上海假日》的时候,看到公主和新闻记者相恋而不能相守,只能隔空相。

    他发现林子轩出演的电影和一般的消遣娱乐片不同,能让人产生无穷的回味。

    《杀手李昂》这部电影无论会不会大卖,都会是一部经典之作。

    走出放映厅,看着外边的阳光,他希望那个叫做马蒂娜的小女孩能在女校里正常的生活成长,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九章 电影的黄金时代

    试映会结束,林子轩拿到了调查结果。

    这是他参考后世电影行业的惯用手法进行的一次尝试。

    在电影放映前,被邀请的每一位观众都会发一张调查表,用来对这部电影打分评价,满分为10分,还可以在表格上写下自己的意见。

    在这个没有网络大数据的时代,这种调查表很实用。

    这些观众要么是戏院的经理,要么是报刊的记者,他们的意见很有代表性。

    戏院的经理阅片无数,影片能不能大卖他们很有经验,媒体可以为影片宣传造势,不可或缺,只要能获得这些人的认可,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目前的中国电影刚刚起步,从制作到发行都很混乱,看起来似乎是暴利,但隐忧明显。

    这半年来,上海电影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从原本的五家激增到十几家,都是富商看到有利可图,投资成立的小公司,拍摄跟风电影,就等着收钱。

    这些小公司没有什么竞争力,却会破坏市场。

    明星电影公司想要继续保持领先,就需要专业化,在保障电影质量的同时,把握市场的需求,拍摄具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

    林子轩准备把这种试映制度持续下去,了解市场和媒体对于电影的偏好。

    从收上来的调查表能看出外国人对《杀手李昂》的评价普遍不错,大多给出了8分以上的成绩,对于一部成本不高的电影来说算是很高了。

    中国媒体则略显保守。以7分居多,恐怕不少都是人情分。

    调查表不是实名制。分为中文、英文和法文三个版本,这样能够看出各国观众的反应。

    还有人提出意见。外国人集中在电影要明确李昂和马蒂娜之间的关系,中国人在感情上的含蓄让他们看的不是很明白,他们不喜欢暗示。

    中国人的问题集中在马蒂娜身上,一个小女孩应不应该自己报仇,还要学习开枪杀人。

    虽然马蒂娜最终没有杀人,而是返回了女校,可这样的电影会不会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影响,宣传坏的榜样,到时候教育界的学者恐怕会攻击这部电影。

    报仇这种事情应该交给大人或者警察。而不是由小女孩来承担。

    还有电影中的剧情反映了上海社会治安状况的混乱,可能会引起政府部门的不满。

    电影的结局同样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有人觉得好,善恶有报,小女孩没有走上歧路,也有人觉得李昂不应该死,观众不愿意看到主角死亡。

    这就是中国,拍摄一部电影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不能暗示这个,不能宣扬那个。各种条条框框。

    如此一来,无论是题材还是思想都被局限住了,还谈什么发展,不解放思想。中国电影就没有出路,光靠那些低俗的喜剧片永远没有前途。

    林子轩在拍摄《杀手李昂》之前就考虑过这些,这次试映会把问题集中了起来。

    但他并不打算放弃在上海的公映。在这个年代还没有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

    1924年,北洋政府内务部发出通令要求进行电影检查。但北洋政府政权更迭频繁,根本没有能力对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进行全面审查。

    中国真正的电影审查制度开始于1930年。民国政府颁布了《电影检查法》。

    1931年组成了电影检查委员会,并于6月16日开始检查影片。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时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当然,林子轩并不反对电影审查,毕竟可以过滤掉一批粗制滥造的影片,让电影市场呈现良性竞争,但审查制度是为了促进电影的发展,而不是局限电影的发展。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杀手李昂》获得了外国人的好评,相信在租界内放映问题不大。

    在试映会的第二天晚上,这部电影就在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公映了。

    有了林子轩的名头,还有报纸上的宣传,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捧场,只是随后各人的反应不同,不喜欢的极为不喜欢,喜欢的则非常喜欢。

    年纪大的观众对电影内容十分不满,不少人选择中途退场,而年轻人觉得这部电影合他们的胃口,那个杀手和小女孩实在是太有性格了。

    报纸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种以成年观众和教育界人士为主,认为这种电影应该被禁映。

    林子轩作为社会知名人士理当为青年人树立一个好榜样,而不是教坏年轻人,提倡以暴易暴的报仇方式。

    另一种观点以年轻人为主,觉得这部电影不同以往,给人新鲜感,人物塑造很成功,有种看国外电影的感觉。

    还有较为中立的观众,分析了电影中的故事,但也说不上这部电影到底是不是适合中国。

    总之,电影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不过有了年轻观众的支持,电影赚钱毫无问题,这些年轻人成了阮玲钰的影迷。

    因为在电影中的精彩演出,阮玲钰一夜成名,成为媒体的焦点,只是因为她在中西女校里上学,记者无法采访。

    在女校里,她同样成为风云人物。

    似乎还没有从马蒂娜这个角色中走出来,在女校的时候,阮玲钰也是一副酷酷的模样,在收获女生嫉妒的同时,也得到不少女生的追捧。

    这些女生把她作为偶像,还询问她有没有开过枪。

    以往国产电影中的女性大多是悲情或者艳情的形象,也有黄蓉那种古灵精怪的角色。

    阮玲钰扮演的马蒂娜太过与众不同,颠覆了电影中的中国女性形象,成了坚强和另类的代名词,获得了一些提倡妇女解放人士的支持。

    与此同时,不少电影公司盯上了这部片子,准备跟风。

    他们不会去拍摄杀手和小女孩的故事,林子轩被批判就说明了问题,不过他们可以拍摄杀手和年轻女子的爱情故事。

    比如,杀手和舞女的爱情,杀手和大家闺秀的爱情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