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杜予费尽心思,把日本天皇演讲那个段落融入了电影之中,至少看起来不是那么突兀,不过这一段旅顺大屠杀的片段就没有办法了。

    因为这段情节太长了,根本剪辑不了,只能顺其自然。

    可以说。这部《甲午风云》是这个时代三位电影大师联手打造而成。

    观众虽然惊讶,却还没有新闻媒体惊讶。

    这些人前两天刚在试映会上看过这部电影。这次来再看一次,一是电影不错。值得看第二遍,二是给林子轩撑场面。

    周瘦绢就是如此,他不仅是电影发烧友,还是个爱国分子,这种电影正和他的口味。

    但他没想到两次看的电影竟然不一样。

    他隐约觉得林子轩这么做要出大事,作为报纸编辑,看到旅顺,心中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电影中,观众随着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一路穿行在旅顺的大街小巷中。最后来到城门口。

    透过小女孩的眼睛,镜头越过城墙,来到港口,在那里,日本人正准备突袭。

    旅顺是北洋水师重镇,清政府耗时十六年、耗资数千万建成,船坞、炮台、军储的实力为北洋军之首,被称为“远东第一军港”。

    1894年11月21日,日本攻陷了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

    日本军队进城后。在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杀害将近两万名中国人。

    只有数十人幸存,日本人留下这些人是为了掩埋尸体。

    1894年11月26日,英国《泰晤士报》刊出电讯:据报告。在旅顺发生了大屠杀。

    这是世界上最早披露有关“旅顺大屠杀”的信息。

    11月29日,美国的《世界报》刊登了来自中国的一则报道:“日本军(在旅顺)不分老幼全都枪杀,三天期间。掠夺与屠杀达到了极点。”

    而在中国国内,由于日本人掩盖罪行。歪曲事实,把屠杀平民说成是清军士兵。

    加上清政府战败。急于和日本达成停战协议,这次大屠杀就这样不了了之。

    1896年11月,清政府委派直隶候补道员顾员勋接收旅顺,由他出面主持建立了甲午战争遇难同胞墓,并亲书“万忠墓”刻在一块石碑上。

    那时正是旅顺同胞遇难两周年之际。

    三十年过去了,林子轩把这段尘封的历史还原出来,就是要提醒中国人勿忘国耻。

    影院内,一些人看到电影中的画面,猛然想起了那段历史,不由得浑身发冷。

    更多的人则是茫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清政府倒台,民国建立,军阀混战等等,让人目不暇接,没有人再去回想过去的历史。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青年人喊着口号,大踏步的向前,准备创造新的时代。

    然而,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因为历史往往会重演。

    林子轩不想历史重演,所以他要拍摄这部电影,还原这段历史,以历史为鉴。

    影院里的观众席上处在一个诡异的氛围,知道即将发生什么的人极为紧张,有些人甚至想离开影院,不想看下面惨痛的情节。

    不知道的人心情轻松,还会和同伴谈笑。

    周瘦绢深吸一口气,他没想到林子轩如此大胆。

    就算是现在,日本人也不承认旅顺大屠杀,国内记得这段历史的人不多了,敢说出来的更少,林子轩这是和日本人公开叫板。

    可以想见,这会成为明天的头条新闻,也是林子轩麻烦的开始。

    周瘦绢看着电影中日本军人闯进旅顺城内,他握紧拳头,下定决心。

    至少他手里的报纸和杂志会刊发消息,站在林子轩这一边,既然没能参与到电影的制作,那就成为摇旗呐喊的小卒子吧。

    这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洪慎在拍摄这一段大屠杀的时候用的是纪实风格,像是拍摄纪录片一样,让观众有真实的感受,好像身临其境一般。

    看着电影中日本士兵残忍的暴行,整个影院鸦雀无声。

    有观众做好了准备,还有的观众张大了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日本军队突然就开始了屠杀,无论男女老幼,都成为他们屠杀的对象。

    长达八分钟的大屠杀场景,非常考验观众的意志力。

    有胆小的观众吐了出来,有人受不了离开影院,还有人问身边的人,这是真的么?

    屠杀结束,全场一片沸腾,有人不相信,有人是义愤填膺。

    这时候,镜头缓缓扫过旅顺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被日军屠杀的尸体,惨不忍睹。

    镜头最终落到了一个红色的身影上,没有继续推进,就这么远远的望着。

    影院内又安静下来,他们知道这个红色身影就是那个刚刚还活蹦乱跳的小女孩。

    看着这一抹红色,在黑白的影像中是那么的刺眼,观众的心就像是被揪住了一样,如此的难受,如此的痛。

    有人流下了眼泪,有人低声咒骂着,这骂声越来越大,在影院里回荡。

    小女孩的身影消失,字幕出现,介绍了旅顺大屠杀的真实历史,还有以前报纸上的各种报道,配合着旁白的讲解。

    这一段旁白是林子轩的声音,他让英国和美国的朋友搜集外国媒体对旅顺大屠杀的报道。

    这就是证据,历史不容歪曲和篡改。(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三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随着资料的介绍,影院内的观众看到了那段被尘封的历史。

    有人惊讶,觉得难以置信;有人叹息,感慨国家命运多舛;有人愤恨,誓要血债血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林子轩不期望他们看过这部电影就会和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死,他只想在这些观众心中播下一颗种子,以后总会有发芽的一天。

    随着电影的放映,观看的人越多,影响就会越大。

    他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段情节过去,画面一转,来到了清政府和日本签订停战条约的时刻。

    作为清廷的代表,李鸿章虽然据理力争,但朝廷求和心切,连番催促,日本却毫不让步。

    无奈之下,在日本马关,他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这次的战争不仅让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也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影片的最后,出现一张图,这张图非常有名,叫做时局图。

    这是1898年谢缵台发表在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上的一幅漫画。

    这幅漫画的背景是一幅中国地图,在地图上站立着各种野兽,这些野兽霸占了地图。

    画中的野兽分别代表着当时瓜分中国的帝国列强。描绘出清政府任人宰割、国家处于危急存亡关头的现实。

    这是一记警钟,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1903年12月25日,由蔡元赔等人主编的《俄事警闻》在上海创刊。

    《时局图》被刊登在其创刊号上。

    “因为这一张图。我们中国人知道的虽然不少,还有一大半是不知道的,所以特地登在第一天警闻上头,请我们四万万的中国人都开着眼看看,扪着心想想,恐怕不知不觉要赶紧去想法子了。”

    多年过去,外国列强仍然霸占着中国的土地,中国的局势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林子轩在电影的结尾,呼呼结束内战。统一国家,复兴民族,抵御外辱。

    整部电影就此结束,总时长110分钟。

    观众席上沉默片刻,掌声才渐渐响起,除了新闻记者,观众开始散场。

    没有人想再看一遍,电影太沉重了,沉重到几乎不能承受的地步。

    这部电影看一遍就足够了。

    电影的前半部是中规中矩的剧情片。后半部成了纪录片和教育片,充斥着大量的解说和资料,尤其是那八分钟的大屠杀场景,更是让人不忍再看。

    洪慎拍摄了三十分钟的大屠杀场景。最终只留下了八分钟的戏份。

    这是考虑到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超过十分钟恐怕就会有人被吓到,或者身体不舒服。

    负责剪辑的但杜予在剪辑这一段的时候每天晚上都会做噩梦。

    只能说。洪慎拍摄的太真实了。

    留在戏院的记者们采访林子轩和电影的主创人员,他们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大新闻。

    记者采访完还要赶紧回报馆赶稿子。希望能赶上明天的头条新闻。

    周瘦绢在不远处看着对记者侃侃而谈的林子轩,不由得感慨万千。

    六年前。他是《申报》副刊《快活林》的编辑,林子轩刚刚回国,向他投稿。

    六年后,他还是《快活林》的编辑,不过林子轩改变的太多了。

    在周瘦鹃眼里,这不仅是地位的改变,还有内在精神的改变。

    当初林子轩写作《射雕英雄传》和《寻秦记》,有点随性玩闹的意味。

    在和林子轩接触的时候,周瘦鹃能感觉到那时候的林子轩并没有多少责任感,或者说比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而现在的林子轩已经背负了太多的东西,文坛的声望,社会的义务,家国的责任。

    他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做着别人不敢或者不愿去做的事情。

    周瘦绢不知道林子轩能走到哪一步,不过能够见证这样人物的成长,他觉得很荣幸。

    因为他是林子轩的朋友。

    这时候,林子轩走出记者的包围,来到周瘦绢面前,向他解释事情的经过。

    因为影片内容需要保密,防止日本人从中作梗,所以知道这件事的人很少。

    两人聊起了明天的舆论风暴。

    可以想见,日本人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控制社会舆论,不让旅顺大屠杀的事情曝光,恐怕还会攻击林子轩歪曲事实。

    但林子轩已经做好了准备,万象书局旗下的报纸和广播在明天都会把消息发布出去。

    他还把旅顺大屠杀的一些证据送给了上海的各家报馆,就看日本人能收买多少人了。

    只要能引起争议和讨论,掀起重新调查旅顺大屠杀的舆论风潮,就算成功了。

    电影只是一个开端,调查旅顺大屠杀的真相才是林子轩接下来要推动的事情。

    只有如此,才能让日本无可狡辩,才能让国人了解真相。

    周瘦绢点了点头,这件事虽然艰难,却必须要做,如果能由国家成立调查团那就更好了。

    可想想眼下北洋政府的现状,他只有暗自苦笑。

    这场舆论战争没有等到明天,在《甲午风云》放映结束之后就开始了。

    那几名被驱逐出影院的日本浪人回去报告了情况,日本人察觉到事情不对,便派人到法租界打听情报。

    这一来一往,刚好《甲午风云》放映结束,观众离开影院,正在议论这部电影。

    探听情报的日本人听到旅顺大屠杀的消息,震惊不已。

    与此同时,一些和日本人关系不错的报馆传来消息,他们收到了一份关于旅顺大屠杀的资料,询问是怎么回事,要不要见报。

    日本人这才惊觉,这是林子轩的阴谋。

    上海那么多家报纸,他们控制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根本阻止不了消息的扩散。

    日本情报部门迅速做出应对。

    首先是向法租界当局和美国领事馆抗议,要求禁映《甲午风云》,理由是那段旅顺大屠杀的情节不实,是对日本军队的诬陷。

    其次让他们控制的报纸做出相反的报道,把旅顺大屠杀说成是和清兵交战,而不是手无寸铁的平民,而且人数只有不到两千人,而不是两万人。

    以此来混淆视听,扰乱中国人的视线。

    最后就是尽可能的收买那些中立的报纸,让那些报馆不要报道此事,消除影响。

    这个夜晚,注定让很多人无法入眠。(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四章 舆论战争

    1927年1月1日,新的一年就这样来到了。

    这一日是民国法定的假期。

    租界内的绝大部分机构都会放假,工厂的工人也有难得休息的时候。

    上海的大户人家早上醒来,习惯了吃早饭之前翻看报纸,看看有什么有趣的新闻。

    市民阶层会到街边的报摊,或者报童手里购买报纸,不过要先确认新闻的价值才会花钱。

    没有购买能力的底层民众想要了解新闻就会到小饭馆或者街边的茶摊那里,有人看了报纸会互相讨论,在旁边听着便是。

    报纸是这个时代传播消息最重要的途径。

    一般而言,新年第一天的报纸没什么好看的,大多都是和政治相关的话题。

    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会占据较大篇幅,北洋政府和广州国民政府,以及其他政治派别等等。

    说的都是陈词滥调,无非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对新的一年的展望。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在新年的第一天,突然冒出来一个大新闻。

    上海发行量最大的《申报》和《新闻报》同时刊登了旅顺大屠杀的消息。

    区别在于《申报》放在了第三版,《新闻报》放在了第四版,这两家大报颇为谨慎,对于这种富有争议的报道不会放在头版头条。

    《申报》的头版内容是上海公共租界的会审公廨改组为上海公共租界临时法庭。

    这意味着,从这一天起,租界内有关华人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将由中方审理。

    这是五卅惨案的后续。经过艰难的谈判,中国人在租界内获得了审判权。

    《新闻报》的头版给了广州国民政府。这一天广州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标志着北伐战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和这两份大报的谨慎态度不同。规模不大的报纸为了销量和噱头把头版给了旅顺大屠杀。

    有些不是这一天出版的报纸也出了号外,报道了昨天晚上放映《甲午风云》的消息。

    《甲午风云》和《中日海战》两部电影的争锋原本就是舆论的热点,如今又闹出旅顺大屠杀的消息,对敏感的新闻界来说,这是一场舆论战争的开端。

    可以想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这将会是舆论的焦点。

    普通读者并不知道昨夜发生了什么,多少报馆临时改变了排版,又有多少幕后交易。

    有些人昨夜在公共租界的卡尔登大戏院看了《中日海战》。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是一部给日本洗地的电影。

    在电影中,中日战争之所以发生,是清政府在朝鲜步步紧逼,日本出于道义才出兵帮助朝鲜获得独立,在被逼无奈之下才对中国宣战。

    清政府的贪得无厌和日本的坚守正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把自己伪装成弱者。

    这是一个弱者通过不屈的努力,最终战胜强者的励志故事。

    片中的海战场景的确惊心动魄,场面宏大。

    对于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来说,看了《中日海战》或许会同情日本。

    这就是电影的宣传作用。当观众看多了这类电影,就会忘掉真正的历史。

    这些观众清晨起来,翻看报纸,想看看报纸对《甲午风云》和《中日海战》的评价。却没想到看到了旅顺大屠杀的消息。

    他们甚至怀疑这两部电影讲的是同一段历史么?

    更让他们迷惑的是报纸上的报道同样扑朔迷离。

    有的报纸说根本没有大屠杀,只是日军和清兵交战造成的死伤。

    有的报纸则给出了证据,信誓旦旦的说日本在旅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的?

    林子轩让万象书局旗下的员工购买了上海的大部分报纸。记录下来哪些报纸倾向于日本,哪些报纸持中立态度。哪些报纸支持自己。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区分阵营的方式。

    他昨晚没有睡好,从电影放映结束就陆续接到不少的电话。

    大部分是规劝的。劝他不要和日本人闹了,还有关心的,问他需不需要帮助,甚至有恐吓电话,一听就是日本人打来的。

    早上的时候,他接到了美国大使馆的电话,随后就是法租界公董局的电话。

    可见日本人的动作非常迅速,不过林子轩并不打算停止放映电影。

    他之所以选择在1926年最后一天放映《甲午风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元旦相当于西方人的新年,租界内的西方人一般会给自己放一个长假,好好休息一番,各个部门都不会有人工作,尤其是租界高层更是如此。

    这是西方人的生活习惯。

    即便日本人让法租界禁映《甲午风云》也找不到能做主的人,只有一些值班的小喽啰。

    林子轩接到的电话就是那些小喽啰打来的,他自然不需要认真对待。

    所以,今天在租界内多家豪华戏院里,《甲午风云》照常放映。

    按照他的推测,五天之后法租界当局和美国大使馆才会有所行动。

    《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几乎没有牵涉到西方国家,他们不会那么用心的解决这件事,除非日本人付出不菲的代价。

    这五天时间足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的真相,也能掀起舆论的风潮。

    对于林子轩来说,这就达到目的了。

    和他预测的差不多,日本人的确遇到了麻烦,他们连夜和各家报馆联系,要求撤销刊登旅顺大屠杀的报道。

    有的报馆直接拒绝,有的报馆趁机要求好处费,还有人狮子大开口,想宰日本人一顿。

    在和美国大使馆的联系上也出了问题,大使馆放假了,根本找不到人。

    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的高层同样如此,中国人不怎么看重元旦,西方人特别重视。

    大过年的你就为了一部电影把我叫回去处理,你脑子有病吧。

    即便是租界的高层同意了,也没办法立刻处理,下面办事的人员都放假了,他还要打电话把手底下的人叫回来,实在是太麻烦了。

    只是一部电影而已,能有多大的影响,缓几天不行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