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作者:道门老九-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不是放的,而是蘸着吃的。”陈天顶用匕首的刀柄将几个大蒜砸成了泥状,又去厨房加了点东西,摆在了众人面前:“为了这个吃法,我特意将兔子肉切得大块,你们捞出来后,直接蘸着蒜泥吃,保证回味无穷。但调料有限,饭馆的那种卤味是做不出来的,将就出吧!”

  陈天顶捋起了袖子,当先给自己盛了碗飞龙汤,然后抓起一个兔子腿,往蒜泥上沾了沾,一顿啃食。

  锅里的肉和汤都是有限的,陈天顶吃的津津有味,大家也争先恐后了起来。一时间,整个屋子里都是嘻嘻笑闹声。

  这一顿,吃了大概有两个多钟头。

  直到赵勇德打了个饱嗝后,众人才察觉到了腹胀的感觉,而地上也已经杯盘狼藉,到处都是丢弃的骨头和馒头渣。

  现在的木屋外,万籁俱寂。因为大家刚吃完东西的缘故,都感觉很燥热,巴图鲁便暂时将火炉给熄灭了,这才免了几个激动过度的老兵,头上黄豆大的汗珠。

  “来大兴安岭的第一顿饱饭!”赵勇德意犹未尽的摸了摸鼓鼓的肚皮。

  “同感。”九筒用牙签剔着牙缝里的碎肉,说道。

  “还不是托了巴图鲁老哥和陈老板的福?”华伯涛大概是吃的腻了,正喝着茶水漱着口。

  “哪里哪里。”巴图鲁笑着摇摇头:“对了,我这还有一些自家做的酒酿,比茶水好,大家喝点,晚上可以解寒气,舒活筋骨。”

  巴图鲁口中的酒酿,其实就是江南人口中的米酒。米酒是用酒糟和生糯米煮过后,发酵而成的一种低酒精度饮料,通常被山区居民取代白酒,作为日常生活,祭祀的酒类物品。而且相较于白酒,米酒不但能治疗血瘀,风湿病,还能延年益寿,偏远的地方,每日服用米酒,活到一百岁的老人,比比皆是。

  一提到酒,几个老兵顿时嘴馋了,赵勇德甚至眼珠子都冒出了绿光。

  在这种地方,酒喝多了是不好的,因为酒精能麻醉神经,干扰人的日常行动。但米酒的酒精度很低,只要不抱着坛子喝,杨开自问,以在场诸人的酒量来说,除了华伯涛和刘雨薇,是没人能醉的。

  “那就有劳巴老了。”杨开笑着说道。一个小小的林场,能有这么多吃的喝的,实属不易。

  “不麻烦,不麻烦。”巴图鲁从墙角搬来了一个大玻璃瓶,将玻璃瓶里的米酒给众人每人倒了一碗。

  东北人豪爽,豪爽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吃饭用碗,喝水喝酒,也是用碗。

  山里的米酒很浑浊,味道不是很好,苦而酸,杨开喝了几口就没有喝下去的兴趣了。看巴图鲁一边喝着酒,一边和华伯涛,陈天顶等人聊着山里的奇闻异事,杨开便站起身,在墙壁的挂具上一一流连。

  九筒是个嘴巴漏风的人,没聊上几句,就添油加醋的给巴图鲁描述起众人到达大兴安岭后的重重遭遇。巴图鲁听得连连咋舌,瞪大了眼睛。不过眼角中,却因为九筒的话,隐约多了分莫名的顾虑。

  墙壁上,钢叉,蓑衣,雨衣,土枪,一个个在铁钩上挂着。钢叉的叉头是浑铁打造的,很重,没有臂力的人根本玩不开来。当杨开摘下那把土枪后,却发现,这并非是土枪,而是国军的杂牌部队早期使用的汉阳造,汉阳造从清朝北洋运动时就已批量生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军人使用数量最多的武器。但这枪的枪托上却有一串铭牌标记,标记像是被刻意的刮抹过,但凭着敏锐的视觉和猜测力,杨开还是能隐约看出,这把枪的原主人是一个叫李汉的,下面还有关于戈达拉林场的字迹。瞧到这,一抹怀疑进入了杨开的内心,不过他并未显露出来,而是不动声色的将枪放回了原地。转而看向了雨衣和蓑衣。

  雨衣宽而短,蓑衣长而瘦。一眼望去,就能分辨出前面一件是为某个身材特殊的胖子定制的,后面的还算和巴图鲁的身材相符。

  “巴老,这雨衣是您的吗?”杨开问道。

  “是我的,穿了几十年了。”巴图鲁此时正在聊天,只是随口说道。

  “哦,挺旧的。”杨开淡淡的说道。

  挂件之后,便是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第一张照片上是合影,第二张照片是单人照,照片里的人穿着一身棉布军衣,背着一把枪。第三张照片还是单人照,但照片里的人也不同了,是个矮胖的家伙,一脸横肉,看到这个胖子,杨开不由得对那件挂着的雨衣多看了一眼。

  最后一张照片,上面的人能看出是巴图鲁,因为脸面很像,巴图鲁的手里拿着柄铁锹,想是在植树。

  “巴图鲁老哥,这些照片都是谁呀!”杨开指着泛黄的照片,问道。

  “我呀!”巴图鲁头也不回的说道。

  “第一张合影也是?”杨开眉毛皱了皱。

  “是的,你找找看,能找到我不?”巴图鲁笑着走了过来。

  “这……”杨开的手在照片上移来移去,最终无奈的摇了摇头。

  “最下排中间的就是我。”巴图鲁说道:“年代久了,你也认不出了。”

  巴图鲁说的那个人,差不多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清朝衣服,笑眯眯的站在人群里,但杨开怎么看怎么觉得诡异。

  “还有事情吗?没有的话,我先去洗洗碗,收拾下屋子。”巴图鲁说道。

  “哦……没了。”杨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呵呵,好。要是还有想知道的,都来问我。”巴图鲁笑了声,端起用过的碗筷,走进了厨房。

  目送巴图鲁的身影慢慢消失,杨开再次将视线投向了那处合影。

  蓦然间,杨开整个身子抖了一下,像是看见了难以置信的东西!

  第一三五章 不死传说(10)

  “怎么可能?”他喃喃。

  视野所及之处,是合影左下角的拍摄时间:1860年,3月6日……

  1860年,3月6日!

  这串由汉文和阿拉伯字母组成诡异数列,仿若一只看不见的大手,静悄悄,慢吞吞的伸进了杨开的头盖骨。这只手狰狞,恐怖,而且充满着无穷的魔力,似乎要将他脑中暂时处于混乱的神经组织,一根又一根的像拔头发一样拽出来。

  做了一个深呼吸,杨开重重的晃了晃浑浑噩噩的脑袋。然后闭上眼,又睁开,再一次将目光锁定在了照片的左下角。

  这一次,他看的非常仔细,任何一点油墨的痕迹都没放过。

  他希望先前的一切都只是错觉,是自己眼睛跟自己开的玩笑。但现实,却让杨开不得不相信,他看到的东西,都是真的。

  杨开的脸色,很难看,究竟难看到了何种地步,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所幸他是背对着众人的,不然一定会引起陈天顶等人的注意。

  “一八六零……”杨开用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不断重复着。

  如果单说日期的话,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一串阿拉伯字母而已,一,二,三,四,五,便是几千,几万,也和杨开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但要将这个日期和厨房里的巴图鲁联系在一起,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杨开自问有识人之相。合影里的巴图鲁,实际年龄差不多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假若照片上的日期是真的,那到现在的一九三七年,时间跨度已经达到七十七年之久了。

  七十七年的光阴,再加上三十岁的实际年龄。

  一百零七岁!

  “嘶……”想到这,杨开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实在无法将巴图鲁和一个一百零七岁的老人联系在一起。

  毕竟,巴图鲁虽然驼背,脸上也布满了皱纹。但无论是眼神,还是动作,都不像是一个老人,更别说是一个百岁高龄的老古董了。

  如果去了这身皮囊,便说他正值壮年,杨开也是相信的。

  事情朝着复杂的一面翻转,杨开感觉,他今天所看到的,到处都是矛盾。今天所想到的,到处也是矛盾。

  这些矛盾,令杨开实实难以招架。

  “巴图鲁老哥,你今年多大了?”想了想,杨开问道。

  “六十岁,哈哈,但大家都说我和村里的小伙子一样年轻,健壮。”巴图鲁说道。

  “六十岁?”杨开皱紧了眉毛。

  “对呀,你也觉得不像?”巴图鲁响亮的声音从厨房里传来。

  “是看不出来,在我们城市里,六十岁的老人家,都得有丫鬟专门伺候起居了。您倒好,又是巡山,又是狩猎,乐此不疲。”杨开敷衍道。

  “自然不能跟达官贵人们比,他们锦衣玉食,我们餐风露宿。”巴图鲁唏嘘道。

  “也不能这么说,谁都有谁的活法嘛!”陈天顶打了个饱嗝,插话道。

  “嗯,陈老板的话,在理儿。”杨开淡淡的笑了笑。

  “巴图鲁老哥,后面几张照片也是您?”片刻,杨开目光闪动的说道。

  “我不说了吗?都是我,都是我。”巴图鲁爽朗的说道:“别看模样有了点出入,但轮廓还是没变的,世事无常嘛,伙食好,吃的多了,就胖了。劳累多了,也就瘦了。到现在,连背都驼了。”

  “身体好就行,相貌有啥,又不是相亲娶媳妇。”陈天顶在旁打趣道。他这一说,旁边的九筒立马就来劲了,挤眉弄眼的说叨。因为他嘴皮子太快,隔得远,杨开也听不清究竟在说着什么。不过此刻的杨开也没兴趣去听,因为他的全身心已被一一排列的四张照片所吸引。

  巴图鲁的话很自然,也很肯定。

  但这四张照片,给杨开的感觉却一点儿也不肯定。

  第二张那个背着枪的军人,以及第三张的胖子,照片下的时间差距也就五年而已,打死他也不相信,五年的时间,一个人的变化会这么大。

  退一万步说,一个人的胖瘦问题可以商榷,但身高又怎么解释?

  很显然,巴图鲁在骗他。

  可他为什么会说四张照片上的人,都是自己呢?

  是巴图鲁得了妄想症,失心疯,还是隐藏在其中的谜团各有蹊跷?

  最令杨开惊讶的是最后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人的确和现在的巴图鲁长得很像,头发带了点花白,满脸皱纹。排除多出来的驼背,完全可以把这张照片当成是巴图鲁的近照,因为无论是轮廓,还是年龄都是很相仿的。但偏偏,这张照片却是一九一七年拍摄的。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有时候一年的风霜雕琢,都会令人愈发老态龙钟。唯独这巴图鲁倒是奇了怪了,二十年过去了,整个人除了驼背以后,几乎和二十年前的自己一模一样,甚至于眼睛比往日更加炯炯有神了。

  想到这,杨开忽的记起了两个细节,一个是先开始进屋时,巴图鲁给大家倒水,装着沸水的陶瓷碗,华伯涛碰一下,就烫伤了手,可巴图鲁直接拿在手里,却是泰然自若。那种感觉,就好像丝毫感受不到温度的存在。另一个就是吃饭时,他对九筒说的那句奇怪的话,还有身体里莫名散发出的浓重杀机。

  若说一个两个,也就罢了。

  但三个四个串联在一起,杨开就必须重新审视下巴图鲁这个人了。他的那份热情好客究竟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以上疑点做何解释。如果是假的,他又想干什么?

  总之,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自己怕是要留个心眼了。

  “杨开,在看什么呢,如此专注?”华伯涛不知何时已走到了杨开的身边,笑着说道。

  “要知道,整个中国,能令你这个清心寡欲的人这般的关注的东西,可并不多。”

  “不是。”杨开摇了摇头:“有些无聊,在看巴老年轻时的照片。”

  “照片?”华伯涛愣一下,随即点头,他是听见杨开多次问询巴图鲁的年龄,以及照片的情况。

  在他的印象里,杨开并非如此啰嗦的人,所以华伯涛多少有点意外。

  抬起头,华伯涛推了推眼镜,凑过脑袋,将四张照片收入视角。

  “巴图鲁老哥也有发福的时候。”看到第三张时,华伯涛情不自禁的笑了。

  但此时,杨开的手却伸了出来,有意无意的指向了每张照片上的时间,像是在给予着某种无声的暗示。

  “杨开,你这是……”华伯涛不明所以。

  “别说话,看我指的地方。”杨开的声音在华伯涛的耳边响起。

  华伯涛不愧为教授,发现能力很强,稍一沉吟,就在杨开的指点下发现了那几处破绽,一张脸瞬间转成了青黑色。

  “怎么回事?”他瞪大了眼,浑然不可思议。

  “华教授,知道就行。现在你就当没看见,什么也不要说,什么也不要问,更不要去找巴图鲁。剩下的,晚上再商议。”杨开眼睛一眯,压着嗓子说道。余光瞥向厨房,巴图鲁仍然在厨房里清洗碗筷,不时有水声传来,杨开这才松了口气。

  “好!”华伯涛应了声,为了避免生疑,两人都离开了墙壁,回到了火炉旁,和几个老兵谈笑风生起来。

  山里的天黑的早,杨开看了看表,差不多九点左右,窗户外的夜幕已经如墨水染过了一般,死气沉沉的。

  洗完碗筷后,巴图鲁走出来,盘着腿和大家聊了起来。他的故事讲的绘声绘色,热情好客的程度亦是比之先前更进了一分。但因为多了分芥蒂,所以杨开和华伯涛说话都收敛了许多,唯独几个不知情的人,一个劲的跟巴图鲁称兄道弟。

  “巴图鲁老哥,来,咱划个拳!”

  “哥俩好啊,五魁首呀,六六六呀!”九筒和赵勇德两人脸红脖子粗的说道。

  吃酒划拳,划拳吃酒,是酒桌上斗智斗酒的一个游戏。虽然这个游戏正在岁月里淡去,但留在记忆里的画面依旧清晰可辨。而军营里的老兵油子则将划拳视作人生的一大乐趣,尤其是不打仗的时候,两支部队的聚在一起吃酒,弄一圈行酒令,在营长的带头下相互作战,看谁先把谁喝趴下,那是最得意不过的差事。

  巴图鲁似乎也挺好这口的,玩的不亦乐乎。杨开只是笑吟吟的看着,像个不花钱的观众。渐渐地,手表的指针落到了十点的位置,夜色显得更黑了,林子里传来了鸟类和蟋蟀此起彼伏的叫声。

  第一三六章 不死传说(11)

  “巴图鲁老哥,要不今天就这样吧!”小组明天还要赶路,杨开可不想大家疯疯癫癫的闹个通宵。

  “再玩玩?”巴图鲁说道。

  “不了,上午和下午都在雪地里绕,和狼群斡旋。好在大伙儿都算吃饱了,我觉得到此为止,好好休息一宿,这样明天的精神才能充沛。”杨开委婉的解释道。

  “嗯,也好。”巴图鲁还算通情达理。

  他走到自己的卧室,拿了钥匙和煤油灯,将煤油灯递给了杨开,自己用钥匙去开客房的木门。

  “天黑,你们晚上起夜的话可能看不见,拿着煤油灯好点。”巴图鲁一边说,一边打开了客房门。

  客房和客厅是相连通的,跟木屋是一个整体,所以并不算远,走几步路就到了。

  说是客房,其实就是一个较大的空场子,里面的炕紧贴着墙壁,杨开粗略的估计了一下,大概能并排睡上十来个人,小组九人,算算倒是足够了。

  “怎么样,合适吗?”巴图鲁将煤油灯挂在铁钩上,说道。

  煤油灯里昏黄的光线投射到屋子的大半个角落,将炕上的棉被镀了层老年斑。

  “挺不错的,比睡帐篷好多了。”杨开端详着说道:“帐篷小,还要钻进睡袋里,睡久了,脊椎都弯成蚯蚓了。”

  “满意就行。”巴图鲁笑着说道:“你们上炕休息吧!我去把客厅的火炉再点起来,不然炕里没热气。”

  “大兴安岭的后半天会很冷,没有炕,一般人的体质根本扛不住。”

  “行,谢谢。”杨开跟着翘起了嘴角。

  “噫,自家人,不说谢。”巴图鲁拍了拍杨开的肩膀,说道。

  如果是进屋的时候,杨开一定会对巴图鲁的这番表态感动万分,但现在,他却只是笑而不语,目送这位神秘的守林人出门生火。

  “独眼龙,把门关上。”等巴图鲁走到客厅后,杨开淡淡的说道。

  “指战员,这……”独眼龙有点纳闷,在他看来,人家给你生火,你关门,是不礼貌的表现。

  而且他对巴图鲁的印象分是不错的。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杨开瞪了他一眼。

  杨开既然已经使用了命令的口吻,独眼龙便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回了个军礼,静静的走到门边,把木门带了起来。

  “现在,你就守在这里,如果听见了脚步声,立刻通知我,记住,不要说话,打教导队的特殊手势暗号。”杨开说道。

  “指战员,是不是发生什么情况了?”独眼龙问道。杨开的古怪,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过一会儿,你会知道,但不是现在。懂我的意思吗?”杨开取下被巴图鲁挂在铁钩上的煤油灯,转而搁在了客房的地上,头也不回的说道。

  “懂!”独眼龙眉头一皱,小心的蹲在了房门边。

  杨开为什么会这样做,独眼龙不明白。但他明白的是,杨开这样做,必然有他的出发点。因为杨开从来就不是个无得放矢的人。

  “石头,从行李箱里取出所有手电筒,备用。做完这些后,立即整理弹药,压满所有弹夹。”杨开下发了第二个命令。

  “指战员,不是睡觉吗?”石头摸了摸脑袋,旁边的九筒,赵勇德等人也是一脸的不解。

  “还是那句话,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叫你们做,就去做,别那么多废话。其他人也不能离开枪支武器。”说到这,杨开冷冷一笑:“何况,咱们今晚未必能睡个安稳觉……”

  “杨开,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陈天顶感觉到了气氛的异常。这根本就不是休息,而是一场战斗的前奏。

  可战斗的目标是谁?对于整个大兴安岭而言,林场算是最为安全的地方了。这里猛兽稀少,大多都是鸟类和小动物栖居,再说此刻众人都在守林人的屋子里,外面还有铁丝栅栏,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吗?

  “陈老板,华教授,还有张道长,刘医生,来,我们坐下说。”杨开走到煤油灯跟前,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当先坐在了地上。

  陈天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