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作者:道门老九-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呐!”放下望远镜,杨开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虽然此前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现在真正的看见了,还是有些震惊。

  第二六四章 血腥大坝(12)

  “能在如此险峻的自然环境下,建造出如此规模的工程,当真是匪夷所思。”一旁的华伯涛感叹的说道。

  “日本人真是疯狂……”他喃喃。

  “但他们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呢?”

  “不管为什么,反正准没好事。”杨开冷笑着将手中的破冰镐钉在冰面上,攀扶着继续向上爬。

  峡谷的路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走,除了偶然有人失脚,被杨开扶住之外,基本上都还算顺利。

  令人庆幸的是,由于天气问题,大坝的顶部一个巡逻的人影也没有。或许日本人也绝不会想到,如此时间,如此地点,会有一支神秘的队伍从天而降般的来到了他们的老窝。

  约摸走了半个钟头,作为领导者的杨开第一个走到了峡谷的顶端,此时众人所在的高度刚好和大坝相平齐。杨开发现,在大坝上每隔十米,都有两个并排放置的铁喇叭,全部算下来,最少也有二十多个。喇叭很大,每个都有洗澡盆大小,他猜测先前在上游听到的警报声,就是这些铁喇叭发出的,难怪声音会传的那么远,这么密集的警报发声装置杨开还是头一次看见。

  峡谷的侧面,有两条简陋的铁梯,顺着铁梯就可以跳到大坝上,这应该是大坝里的日军出行的唯一途径。由于长年遭受水汽的侵蚀,铁梯上面已经是锈迹斑斑,给以一种摇摇欲坠,不太稳固的感觉。

  “所有人注意,分成两批,先沿着梯子进入大坝。”杨开端着枪,警惕的端详着四周说道。

  大坝下轰隆隆的水声,恍若战鼓一般的敲打,令人恨不得堵上耳朵。

  “一个一个来,不要一拥而上,我怕梯子承受不住。”看着走向铁梯的众人,杨开嘱咐道。

  “是!”几名老兵点了点头,俱个露出谨慎的表情。

  为了试探一下梯子的底细,独眼龙第一个攀了上去,然后小心翼翼的抓着两边的扶手,一步步的向下移动,等安然无恙的下去了,这才打了一个安全的手势。

  看到这一幕,跃跃欲试的九筒和赵勇德便从两边同时下去,紧接着便是刘雨薇,石头两人。虽说这铁梯离地面只有二十多米的距离,却也走得大家心惊胆颤。潮湿的水汽扑面而来,阴冷的风在耳畔尖锐的咆哮,这种感觉就像高空走钢丝一样,非常惊险,一旦发生意外,那将是万劫不复。

  还不等杨开把悬着的心完全放下来,就听耳畔传来‘咔嚓’一声脆响,紧接着便响起一阵惊呼,半空中,一条人影犹如断翅的鸟儿般,猛地从铁梯上坠了下去。

  “不好!”杨开赶忙冲到了峡谷边。

  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有人踩断了锈迹斑斑的铁梯,从上面失足落下来了。

  眼看那条人影即将摔在大坝上,千钧一发之际,一条绳索猛然在她的腰间被拉的笔直,像马戏团一般,硬生生的将那条人影给凌空拎了起来。这其中真是惊心动魄,笔墨难以形容,只差毫厘,被救者就会坠到大坝的水泥地面上,非死即残。

  杨开定睛一看,那条人影竟是刘雨薇,而在关键时刻救了刘雨薇性命的,则是陈天顶。原来在刘雨薇爬上铁梯的时候,一旁的陈天顶考虑到她是女性,难免有个闪失,便将自己肩膀上的登山绳打了个结,套在了她的腰间,另一端则抓在了自己手里。当看到刘雨薇踩空的时候,陈天顶慌乱收绳,幸好,绳子收的快,再加上练过内家功夫的张鹤生从旁搭手,才算托住了刘雨薇的娇躯,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刘小姐,你还好吧?”杨开大声喊道。

  “没事。”恢复平衡的刘雨薇腰肢一扭,凌空荡了个弧度,便重新攀附在了铁梯上。不过她嘴上虽是好强,看那花容失色的表情,显然还有些惊魂未定。

  “陈老板,谢谢你。”等双脚落在了大坝上,刘雨薇感激的对陈天顶说道。

  “不客气,下次小心。”陈天顶一边收起绳子,一边笑道。

  因为刘雨薇的教训,杨开再不敢大意了。

  除了已经安全到达大坝上的人之外,其他人在下去之前,腰上都绑上了一根登山绳,由杨开和张鹤生亲自把持。

  终于,等所有人都下去了,杨开这才舒了口气,和张鹤生各自一边的滑了下去。两人都是高手,一个小小的铁梯子,自然不在话下。

  “各位,我们现在已经处于日本人的势力覆盖范围内了,一切都需要谋定而动,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千万不要仓促下手。否则就得和小鬼子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了。”杨开半开玩笑的说道。

  “指战员,谁是猫,谁是鼠?”九筒问道。

  “对弈才刚刚开始下,谁知道呢。”杨开扬了扬眉毛:“再次提醒一句,不要离队,也不要单独行动,有建议,可以找我和华教授提。”

  说完,他掏出四棱刺,冷冷一笑:“先让我来落这盘棋的第一个子。”

  “独眼龙,跟我去照顾照顾那些铁喇叭。”

  杨开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在作战开始前,先把大坝上铺设的警报发声器给报销掉。在他看来,整个大坝,应该包含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工作间,而这些铁喇叭,就是联系大坝里工作人员的媒介之一,没有了警报,即使小组被发现,只要及时的干掉巡逻兵,也不会有太多的人知道。

  但如果现在的自己不去管那些铁喇叭,一旦被巡逻兵拉响,整个大坝的鬼子可就真比过春节还热闹了,到那时候,哼,别说各个击破了,怎么逃走都是个问题。

  这就是杨开要走的第一步棋,一步至关重要的棋。

  因为小时候学围棋的时候,那个花白胡子的围棋老师就说过:先招失,招招失。

  只有把第一颗子落准了,才好布置后的局。

  杨开很赞同那位围棋老师的教诲,所以这句棋语他带在身上带了足足十一年,到了今天,终于派上用场了。

  铁喇叭的数目很多,一个个的去切断线路显然不切实际。杨开也不是笨人,片刻就跟独眼龙顺着线头摸到了所有喇叭的主线,咔嚓一声,把那两条指头粗细的电线一刀两断。

  处理完警报发声器,杨开便放了心。将四棱刺插回到裤兜里,手一招,带着几名老兵,弯着腰,迈着战术小步,战战兢兢的朝着前方推进。

  华伯涛则和其他人尾随其后,两批队伍之间保持了一定距离的间隔,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

  “杨开,你看那小房子上怎么有个锅?”突然,赵勇德指着大坝上的一个拐角说道。

  “嘘……”听见赵勇德说话,杨开赶忙转过头,把手指竖在双唇之间,示意他噤声。

  没办法,赵勇德的声音实在是太大了。若是让他一路嚷嚷下去,怕是不消一刻钟,这附近的巡逻兵就会和大家来一个面对面接触。

  杨开这一竖指,赵勇德立马会意,缩着脑袋瞧了瞧四周,然后贴到杨开身边,压低声音说道:“那小房子上有个锅,还是特大号的,比我们军营里炒菜的那口,还要大一倍,看来小鬼子人挺多,从炒菜的锅就能看出来。”

  看他神神秘秘的样子,还真像有那么回事。

  顺着赵勇德所指的方向,杨开发现在前面的一个类似于阁楼的建筑物上,果真躺着一个直径超过三四米的圆盘状物体。圆盘上线路交错,中间立着一根长长的圆锥形尖刺,直指苍穹。

  不过想起赵勇德的描述,杨开却是忍俊不禁。

  要问为什么,那东西的确有点像锅,但却不是锅,而是用于军事侦察的雷达。

  因为杨开当年在德国训练的时候,在军营里看过类似的设备,当时还问过自己的教官威廉。威廉从雷达的起源,原理,收发信号过程都详细的跟杨开解释了一遍,所以对于这个,杨开特记忆犹新。

  “那是雷达!”杨开笑着说道。

  “雷达?”听了这个新鲜词汇,赵勇德一愣:“雷达是做什么的,能炒菜不?”

  他是个大头兵,连正规的军事教育都没接受过,自然不知道雷达的含义。

  “这个……”杨开顿了顿说道:“雷达是一种军事侦察设备,看这座雷达,应该是专门用于防空的。它可以在开启时,通过电波的反射形状,发现高空中的飞机。”

  “哦。”赵勇德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但是杨开,既然你说这雷达是用于军事,那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大坝上?”

  赵勇德的提问无不道理,这个问题也令杨开捉摸不透。是啊,好端端的大坝上,为什么会假设一个防空雷达?

  杨开一时无法解释,不过他几乎能够断定,这座拦河大坝的作用绝非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雷达下的小屋子,似乎是一个侦察室,又像是一个瞭望塔。侧面开了两面窗户,窗户是玻璃的,透过玻璃,杨开能隐约看见里面坐着一个人,此刻,屋子里的人正背对着众人,像是在午睡。

  第二六五章 血腥大坝(13)

  雷达下的小屋子,似乎是一个侦察室,又像是一个瞭望塔。侧面开了两面窗户,窗户是玻璃的,透过玻璃,杨开能隐约看见里面坐着一个人,此刻,屋子里的人正背对着众人,像是在午睡。

  “注意,屋子里有人。”杨开悄悄的说道。

  杨开的声音刚落,整个小组的脚步声就整齐一致的刹然而止。连呼吸都屏住了,一个个瞪大了眼,等待着杨开的命令。

  杨开的身子斜了斜,再次端详了一下屋子里的环境。

  从他现在的角度,可以看见屋子里那个日本人似乎睡得很熟,也很香。因为水坝上噪音很大的缘故,刘雨薇先前的那阵惊呼,乃至小组后继的脚步声,都没有将对方惊醒。

  屋子并不大,杨开断定,里面应该只有一个人,就算还有其余人,也不会超过三个,所以他决定亲自去解决这桩麻烦事儿。

  “独眼龙,带着其他兄弟原地戒备,我去把这根钉子拔掉……”杨开一边说,一边用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那意思不言而喻。

  在教导队的暗语中,钉子就是目标的意思,拔掉钉子就是将目标剪除。

  “明白。”独眼龙点了点头,端起了狙击步枪,咔嚓一声拉动了枪栓。

  “华教授,问你个事儿。”吩咐完几名士兵,杨开慢慢的走到了华伯涛的身边。雷达室里有一道门,而且是由内向外上锁的,要想神不知鬼不觉的干掉里面的鬼子,就必须先撬开这道门,而撬开这道门的钥匙,就出在华伯涛的身上了。

  “说。”华伯涛皱了皱眉。

  “在日本话里面,‘是我’这个词怎么讲?”杨开问道。

  “是我?”华伯涛闻言一愣,随即说道:“わたし。”

  “瓦塔西?”杨开努力回忆的华波涛这句日语的中文谐音,喃喃道。

  “嗯,就是这么念的。”华伯涛笑了笑,说道。

  “对了,你问我这个做什么……难道你是要……”忽然,华伯涛灵机一动,昏花的老眼中闪现出一缕异样的色彩。

  “观棋不语真君子!”杨开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即四指并拢,将四棱刺反握在了手上,悄悄的走向了雷达室。

  雷达室里,那个日本人还在熟睡,时不时传来一阵均匀的鼾声。

  杨开一个前滚翻,身子便如狸猫般矫捷的贴到了门边,他看了下门,全金属结构的,想在短时间内撬开或者踹开跟本不可能。

  不过杨开却并不为此担忧,因为他有办法让屋子的主人乖乖的替自己把门打开,再乖乖的把脑袋送上来。

  深吸了一口气,杨开咚咚咚的敲响了房门。

  “八嘎!”一声,两声,三声,等到第四声的时候,睡梦中的日本人终于被敲门声吵醒,不情愿的睁开了眼睛,然后便喋喋不休的用鸟语开始埋怨起来。

  日本人的话,杨开听不懂,但他知道八嘎的意思,那是骂自己混蛋呢。

  大约过了一分钟,便响起了开门的声音。

  听到开门声,杨开赶忙将身子闪到门缝的那一边,这样,他就可以在屋主人开门的刹那猝然动手,快速解决战斗。

  四棱刺握在手里,杨开的手心处已密密麻麻的出了一层汗,他甚至能听到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声。

  这是奔袭拦河大坝的第一场战斗,必须做的漂亮干净。杨开这样对自己说道。

  可就在这个时候,让他期待已久的开门声却突然停了下来,这让杨开悬着的心不由的一紧。

  “あなたは谁ですか!”片刻,雷达室里响起了一声质问。

  从声音的语气可以看出,屋子里的人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看来这个家伙还不算傻,杨开冷笑一声,喊出了先前就准备好的台词。

  “瓦塔西!”为了演好戏,杨开尽量让自己的嗓音更具有日本人的特征,并且听起来很是不耐烦。

  要问日语有那么多,杨开为什么偏偏喊出这句瓦塔西,这就是杨开的高明之处了。先开始他就猜测到,敲门时,对方很有可能会询问自己的身份。身份是个大问题,这个大坝上有多少人,每个人叫什么名字,他根本无从得知。只能利用这个思维惯性,用一句‘是我’混淆对方。这样对方多半不会再问,而是一边开门,一边思索着自己到底是他朋友中的哪一位。

  不出杨开所料,雷达室里重又传来了开锁声。

  ‘咯吱’的一声,沉重的铁门终于开出了一条缝隙,而屋子里的日本人也伸出了半个脑袋,满脸的疑惑。

  看来他还是没猜出外面敲门的是谁。

  要是猜出是谁,那才怪了。

  这个日本人约摸三十余岁,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穿着一身白大褂。此刻他正寻找着敲门的混蛋到底是谁,敲了门又躲起来,难道是寻自己开心吗?

  “八嘎!”他骂骂咧咧的喊了一句,一个转头,正好看见了手握四棱刺的杨开。看到杨开冷笑的嘴角,还有那把闪烁着寒光的武器,日本人顿觉不妙,想要大声去喊,可喉咙里的声音还没发出来,就被一只大手捂住了嘴巴。

  “见你的天皇去吧!”杨开捂住日本人嘴巴的手向后一摁,就将对方的整条脖子全部显露了出来。此刻,因为日本人的脑袋被深深按住,所以他的脖子就像是一条小拱桥一般,暴露在杨开的面前。杨开右手的四棱刺一带,便轻松地切断了日本人的喉咙。不知道是出于保险,还是潜藏在内心特有的愤怒,杨开这一刀划的特别深,再往下一点,就将日本人的脑袋整个儿搬家了。

  失去了生命的日本人在杨开的怀里抽搐了两下后,便一声不吭的垂下了脑袋,一滴滴浓稠的黑色血液顺着他破碎的喉咙落下,转瞬间就在雷达室的门口汇聚出了一滩血泊。

  杨开的这一招,是威廉教官所传授的杀人术之一,叫做‘锁喉杀人术’。和其他杀人术一样,这套动作保留了快捷,简易,效率这三个关键点。能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他杀死。虽说先前那电光火石的一幕,杨开只用了两秒,但为了熟悉这个动作,杨开却在德国军事学院苦练了一个月,这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皱了皱眉,杨开一脚踢开门,然后将日本人的尸体丢了进去。雷达室的空间很狭小,墙壁上镶嵌着一些精密仪器,仪器的控制面板上,有数十个长方形的小灯,有的亮着红光,有的亮着绿光,而中间的电视屏幕上,则播放着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坐标,一条白色的数据线以最中间的那个圆的圆心为转轴,绕着坐标不断顺时针转动,发出滴滴滴的声音。杨开知道,这个电视屏幕是和屋顶的雷达相连的,屏幕上所播放的,正是防空雷达所侦测到的信号。

  旁边的椅子,是先前日本人做的那一把。椅子上搁了一本厚厚的本子,杨开看了下封面,应该是小说之类的消遣书。

  确定屋子里没有其他人之后,杨开伸出手,隔着玻璃窗,对着蛰伏在外面的独眼龙等人做了个安全的手势。

  “有发现没?”华伯涛走进屋子,说道。

  “没有太大发现。”杨开摇了摇头:“只能看出这是个雷达室。”说着,他指了指那个电视屏幕。

  “在大坝上放雷达,也不知道日本人想干什么!”

  “他们是为了防范美国的侦察机。”华伯涛淡淡的说道。

  “华教授,你确定?”杨开问道。

  “刚才进来的时候,我在雷达室旁发现了几样特别的东西。把二者联系在一起,日本人的目的也就显而易见了。”华伯涛说道。

  “特别的东西,是什么?”

  “高射炮。”华伯涛一字一句的说道。

  “高射炮?”听到这个词,杨开本能的怔了一下:“走,带我去看看!”

  华伯涛说的没错,在雷达室左侧的矮墙里,的确固定着三门高射炮,因为有一堵水泥墙的阻隔,所以先前杨开并未发现这些铁家伙。高射炮的外表罩着油布,裹的严严实实,其中一门的油布已经被华伯涛揭掉,露出了两条黑黝黝的铁管。说是高射炮,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防空机枪,和普通机枪不同的是,这种机枪有两个粗大的枪管,一旦瞄准飞机,可以同时开火,威力很强。

  三门密集火力的高射炮,再搭配上侦察雷达。杨开可以想象,这样的组合对于任何一种现有的飞机,都是噩梦般的存在。

  难怪无论是戴笠给出的空拍图,还是邱老实提供的后继地图,都不甚详细,黑龙江腹地有这玩意,美国佬的飞机若是敢低空飞行,那才是不要命了。

  看来这个拦河大坝的作用,除了蓄水,发电之外,还有防空这一特殊含义。

  越是这样,杨开就越觉得在北纬三十七度区里,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深吸一口气,杨开问道:“华教授,你知道一所大坝的通道,一般安排在什么位置吗?”

  “通道?”华伯涛喃喃。

  “嗯。”杨开点了点头:“我想带着大家从通道里摸下去,进入大坝的核心,将这里的日本人全部解决。”

  “顺便看看,在这下面有没有什么意外的收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