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夫要见你们家李二爷。速速通禀,不然老夫就要闯进去了!”
颤巍巍下了马车,李鸿章也不想跟贝勒府的李二爷耍什么心眼儿了,现在这局势耍不得了!
“我家二爷说了,李二神将已死,您见个鬼啊!”
当着李鸿章的面说出这话,顾其行也觉得特提气,这大清上下谁他妈敢这么跟李中堂说话呐!
“我他妈……唉……
你家二爷还说什么了?”
拄着西洋文明棍的李鸿章,差点一棍子抽到顾其行头上,不待这么糊弄人的。‘我家二爷说了,李二神将已死。’,他家二爷不就是李二神将吗?这么推脱,气死人呐!
“我家二爷说了,铁棺寻衅,于和谈并无坏处,洋鬼子要打,谈也谈不出个结果,洋鬼子不想打,你怎么撩拨他也不会打。
若是不打。京师的灾民就是咱们的死穴,留着他们吃死咱们,喝死咱们吗?
蒙古地大、东三省有难,正好让灾民过去混些吃喝。几十万难民要经张家口入蒙、山海关入关,还得让洋鬼子点头的!”
听完顾其行说的,拄着文明棍的李鸿章在贝勒府门前愣了好一会儿,才讪讪的离开,这以后的大清可有的乱了,自己听的明白也看的明白。就是无计可施,在布局一事上,自己真是不如李二神将那死鬼。
几十万难民要入蒙、入关,这话糊弄旁人还成,糊弄不了他李鸿章,如寻衅一事洋鬼子没有下文,只怕入蒙、入关的不是几十万难民而是几十万振威军吧?
早在两广之时,李鸿章就不看好京津一战,这次只怕又是一个明园烈火呐!可谁曾想,桂顺这厮弄了一个李二神将横空出世,在津沽一带,打的诸洋鬼子哭爹喊娘。
津沽一战,振威军连同津沽百姓死伤三十余万,诸洋鬼子也没得好,从谈判桌上听来的伤亡数量,已至七万之数,这样的胜仗,是大清从未有过的,端的是提气。
几十万血火里爬出来的恶鬼,奔赴蒙古、东三省,老毛子要有难了,李鸿章是打过太平军、剿过捻子的,他深知大规模匪患对于一国的伤害有多重,几十万悍匪,足以动摇一国根基,有李二神将谋划,老毛子不仅是有难了,这遭的变乱,很可能会是丧国之乱呐!
“哈!哈!哈!”
回到贤良寺的李鸿章,在随扈怪异的眼神之中,仰天怪笑三声,拄着文明棍,施施然去歇着了,一代人做一代事儿,或许这也是出路所在呢!
人生七十古来稀,他还能活几年,与李二神将这样的凶恶之人死磕,他是没那个心气儿了,这李二神将出手太过恶毒,动辄灭人满门阖族,谁不忌惮?
狠人不缠,且看他的谋划如何吧……
李二先生服不服,李大成不管,他要看的是通州的八国联军大营,那里才是关键,李鸿章的态度,不算什么。
任谁看到同胞袍泽,被杀了之后扒了衣服,心情都好不了,三千振威军悍卒,穿着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日俄军服,在通州联军大营之外为振威军主帅李二神将架设灵堂时,联军大营立马炸了锅。
距离当然是有一段的,但八国联军想看,自然会看的到,这样的挑衅日俄受不了,但联军不是日俄说了算的,如今的联军德国人是主帅,英法美辅佐,日俄派来的人数虽多,但在联军之中的话语权,实在是有限。
沙俄,在欧洲也不怎么受待见,更何况在远东与英国人的利益有冲突,无论英法,都不会让沙俄主导联军;小日本,明治之前不过一殖民地而已,更没有话语权。
李大成用出的无赖招数,明显是要挑起战争,这个时候。你的招数越是明确,敌人越是谨慎,通州的八国联军就是这样。
振威军上下只是穿着日俄的军服,在那布置灵堂。远远望去军容齐整,还真有些精锐陆军的模样,八国联军不开打,他们自然也不会开打。
京城这边,振威军不戒严。自然也是畅通无阻的,和谈已经开始,义和团跑的跑、散的散,自然也没人会去跟使馆区较劲,消息很快从通州传到京城,再由京城传回通州。
百余万人即将断粮,振威军的主帅不治而亡,这两样混杂在一起,就生出了一股狂乱的味道,谈判桌上虽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但大清一方已经算是认输了,虽说不同意联军最初开出的价码,但对于巨额赔款,人家还是有意向的。
这样一来,许多国家的意图已经达到了,再战于事无补,日俄的损失就在眼前,德国远征军一战之后损失大半,也在欧美诸国的脑海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陆战不是海战,技术优势并不能主导一切。津沽一战就是个最好的教训,在人家的本土跟人家比人数,那是自不量力,八国的人口加起来跟大清差不多。打人头消耗战,谁要吃亏显而易见。
英国人正在经历的布尔战争也是个前车之鉴,津沽一仗打完了,大清京津一带就算没有战事了,许多国家也认为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
沙俄悍然出兵东三省,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不仅触及了英国人的利益,也让小日本看不惯,对东三省小日本也是野心勃勃的,日俄之间有了利益冲突,惯于占便宜的小日本也不干了,英国人不支持,欧美各国也不感冒,小日本骑了墙,沙俄一国想闹也闹不出什么大乱子。
诸方平衡之下,通州的灵堂该怎么建就怎么建,谈判桌上双方依旧在扯皮,只是对于京师附近开始北进的难民,众人都没了说法,李大成的试探,不仅给难民求了一条活路,也让李鸿章摸到了列强诸国的底线,赔款已成定局,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了。
几十万难民,自然不可能一夜之间迁移,涉及到振威军的去留,涉及到潜伏在京师的义和团,一两个月的时间还是要的。
直隶难民要走,振威军也要走,之前在京师闹过义和团的人也得走,难民不急着走,振威军要休整一下再走,最先要走的就是义和团的人马了,和谈,很主要的一条,就是诛杀义和团人马,这一条就足以逼走京师的义和团了。
至于他们到了蒙古、东三省要做什么,李大成就不管了,蒙古与东三省,最好的选择还是东三省,直隶、山东的百姓,有相当数量逃荒到了东三省,这个时候去了东三省遇上老毛子,义和团的人想要沉下去怕是没什么机会的,到了东三省,还得接茬再战呐!
逼走义和团的法子更简单,也不过是几句谣言而已,和谈在即,洋鬼子要求诛灭之前参加过义和团的人,振威军已经在准备了,只这一条就足够了,许多义和团的人,还有好大一部分京师百姓,都自发的加入前往山海关的队伍之中了。
津沽大战之后,振威军的凶名极盛,听说振威军要加入绞杀义和团的队伍之中,许多人都不敢再呆在京师了。
逼走义和团容易,直隶难民跟振威军的去留,也是个问题,蒙古排外,多数地方也不适合农耕,去那边的人马,应当以振威军为主。
东三省也不会轻易接纳几十万难民,这些人跟义和团不同,他们到了东三省的生计也是个问题,如今的东三省正在经历战乱呢!没有战乱的地方,肯定是寸土寸金,想要在安稳的地界扎住脚跟,很难!
朝廷、官府,都不会管这些人的死活,振威军这边若是再弃之不顾,多半人还是得饿死,这些人真的没用吗?
李大成不这么认为,既然振威军去了东三省,自然也是需要粮草的,大几十万难民去了东三省,最需要的是什么?土地!
只要有了土地,也就有了粮食,有了粮食,振威军也就有了稳定的后方,振威军用来屯垦,可惜了!津沽的百姓正合适,李大成的手里有的是银子,买下够几十万生活的土地,听上去有些遥不可及,但执行起来却很容易。
柳条边的存在,让东三省地广人稀,朝廷的政策也支持屯田垦荒,百多万两银子,就足够安置这几十万人了,当然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
政策扶持的事儿,有桂顺出头,满蒙各方必然要支持的,这事儿或许不用桂顺出头,李鸿章等人就能把事儿给办了,毕竟振威军远走蒙古跟东三省,对李鸿章的那些姻亲是有帮助的,曾国藩一系、李鸿章一系、张之洞一系,有着不清不楚的姻亲关系,振威军在蒙古跟东三省呆不下去,就得回来跟他们抢地盘,北方养不了这么多的兵员,振威军回归,就只能回归南方,无非这事儿大家都是受益者,谁出力不是出呢?(。)
第一百五十六章 土匪学堂一期(上)()
和谈继续,难民们也正在为迁移做准备,振威军上下也正在挑选精锐,到了四九城,做事远不如在津门时那么顺畅了,而且做事要瞻前顾后,许多事儿现在做起来都很难缠。
正在养伤的李大成也闲不住,振威军北进,底下的人还是要培训一番的,底下的事儿安排下去就好,前些天挣开的伤口也结痂了,虽说依旧不能大动,但嘴皮子还是能动的。
北进的人马之中,李大憨、李大狗、齐世铎、徐九通除外,旗人除外,剩下的那些人李大成打算全部把他们发配到北边去。
化军为匪,做起来简单,但手底下的人以后做事儿就难了,土匪也要有职业素养的,到了东三省、蒙古一带,他们即将对上的是沙俄的正规军,没有点职业素养,只能去给人家送菜,没点儿专业知识,去的人再多也没多大作用。
以李大憨四人为主,几十个振威军的将领为辅,李大成的土匪学堂第一期,就在贝勒府的花园之中开讲了。
顾其行今天没什么差事儿,充当了李大成的书记员,李大成要讲的东西很多,但也不能讲太多,这些人多半都是不怎么识字的,说的太多与不说没什么两样。
“弟兄们,你们是想着升官呢?还是发财呢?”
振威军底下的将官,有许多人是头一次见到李大成,但也有跟着李大成在津沽玩过命的,这段时间,听说李二爷没了,许多人心里松了一下,也有许多人心里不是滋味,在贝勒府再见到这位爷,听了这位爷的问话,底下也开始窃窃私语了。
李二神将,这段时间在京师成了一个神话,不死。那是最基本的,短时间的嘈杂之后,花园里很快便静了下来。
“当官,咱们不就是振威军的官儿吗?官帽子有了。以后就要发财喽!”
经过津沽一战的磨砺,李大憨成熟了许多,接话也更为娴熟了,有了李大憨的话,底下的许多人都点了点头。升官发财,这才是许多人读书的原因,也是许多人以命相争的原因,只升官不发财,这官儿做来何用?
李大憨的话说完,引得底下人一阵大笑,除了李大憨四人,下面多半都是振威军的翼长之流,翼长统帅万人,应该算是旅一级的将校了。再有几个是经历过战火的统带是团级校官,津沽一战,他们并没有发财,这一阵大笑,也算是说出了底下人的心声。
“哦……老子这里有个发财的机会,就是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去呢?”
“二爷说的咱们都信,二爷只管说就好,跟着二爷没坏处!”
“是这话吗?”
与李大憨一唱一和,李大成也在看着下面人的神色,这些振威军的将官。多半都是底层出身,津沽一战,并没有打掉他们求富贵的心思,李大憨的话绝大多数还是赞同的。至于死在津沽的那些人,在这些人眼里,怕是无福之人吧……
“跟着二爷不吃亏,京城的百姓,这段时间都一直在夸咱们振威军呢!
朝廷的官军又怎样?淮军在朝鲜被小鬼子一下就操翻了,咱们呢?在津门打的小鬼子哭爹喊娘。死伤无数,这就是二爷统带有方呐!”
这次接话的不是李大憨,而是振威军的一个翼长,这也是谣言的作用,他嘴里这些,都是从李大成这边传出去的,看来作用还不错,不但京师的百姓信了,振威军的将官也将津沽一战引以为豪了。
“嗯!这次发财的路在北边,在东三省在蒙古在伊犁,财是大财,只是不知道你们这些人敢不敢去发呢?”
开篇不错,李大成将话题引到东三省之后,底下的人又开始了窃窃私语,看他们的神色,东三省不是问题,财富的多少才是。
“老子给你们指的当然是发大财的好路子,只不过这次去东三省是要做土匪的,振威军的名号不能再用了!”
这话一说,下面的声响就有些大了,升官发财可以!但做土匪发财,许多人就接受不了了,好好的振威军将官做着,凭啥去做土匪呢?
“二爷,做了土匪,咱们还是振威军的将官吗?”
李大憨再次接话,问出了下面人的疑惑,这将官的位置在不在很是关键,没了官位,只怕许多人也就没了动力。
“当然是了!这只不过是对外的说法而已,如今老毛子占了东三省,朝廷的财力不够,打不起大仗了,这事儿是贝勒爷从朝廷那边求下来的,许多人都在巴巴的望着呢!
去边境劫掠沙俄的时候,你们是土匪,回到咱们这边还是振威军的将官,这点儿,贝勒爷会亏待咱们?
咱们是谁?咱们就是贝勒爷的底气,没了振威军,贝勒爷在朝廷说话就没了底气,贝勒爷能不要咱们了?
不能!
这么说的话,你们觉得成吗?都在一起议一议,你们要是不愿意去,老子也好让贝勒爷另找旁人。”
一路征战下来,振威军的将官很难聚在一起,战争的残酷,也打掉了许多振威军之中的老将官,底下坐的这些人,大多不熟悉,李二爷让议一议,他们也实在,三五成群的就聚在了一起。
李大成不能动,但耳朵好使,这次召集振威军的将官,将旗人排除在外,没了旗人,振威军这些将官的水平就有些低了,这水平说的不是自身素质,而是混官场的水平,这些人也有读过书的,也有汉军旗的人,也有军旅中人,但聚在一起拉的多是家长里短的东西。
这样的人好糊弄,也容易迷失在劫掠带来的权威之中,振威军化军为匪,也算是大浪淘沙的一个过程吧?
能独领一军,在沙俄正规军的剿杀之中活下来,那才是真正的将帅之才,起点低一些无所谓,李大成真正在乎的是他们的本事,以后成长出来的本事。
只要能打,李大成许诺的升官发财。也不是口中妄言,这个国家太需要一批血火里走出来的铁血军人了,只要能带兵能打仗,李大成才不管他们的品性如何呢?战场讲的不是品性德操。而是能不能打!
有了李大憨、李大狗、齐世铎这三个振威军悍将带头,很快众人就有了定计,跟着李二爷李二神将干!
等众人坐定之后,李大成接茬开了口,开口的问题让众人觉得有些诧异。
“你们知道做土匪需要什么吗?”
这话不是白扯吗?做土匪需要什么?需要刀枪人马。除了这些没啥需要的了。
看着包括李大憨在内一众人的疑惑眼光,李大成笑了笑,再次语出惊人。
“做匪比做官难!比打仗难!而且要难得多,我看你们这些人,没几个够资格做匪!”
“二爷,津门的尸山血海咱们都活生生的爬回来了,就没资格做匪?”
说这话,李大憨可不是为了给大成哥接话,他这遭是真不明白了,做匪比做官难?比打仗还难?这话他第一个就不信。
有了李大憨的反问。底下人也是一个个把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一般,做土匪有什么难的,不就是一个字儿‘抢’吗?
“呵呵……看来你们的想法一样,老子来问你们,这做匪,什么人该抢什么人不该抢?
大憨,你来说一说。”
李大憨应该算是个明白人,只是在李大成的眼里,这位兄弟恐怕也不知道谁人该抢,谁人不该抢吧?
去了蒙古、东三省不分你我瞎抢一通。这与李大成的初衷不符,也不适合振威军在这些地方长期发展,抢错了人,就意味着要被朝廷与沙俄双方绞杀。
这些不培训能成吗?由着他们下去胡抢乱杀。就真真是在培养土匪了。
“这个很明白,谁有钱谁有粮,咱们就抢谁呗!”
李大憨的回答也很简单,他一路跟着李大成走到如今,李大成就是这么干的,谁有钱就抢谁。谁有钱就讹谁,这差事儿他看的多了,也看的明白,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那你这就是找死了,这么抢,多少振威军也不够填坑的!
我问你们,抢一家赚钱,还是抢一国赚钱?”
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悬疑,在众人眼中,李二爷又开始说废话了,这不是明摆着吗?肯定是抢一国赚钱了。
“应该是抢一国更赚钱吧?
老子让你们去东三省、去蒙古、去伊犁,可不是为了抢当地大户的,而是让你们去抢沙俄老毛子,去了东三省、蒙古、伊犁,你们的人要沿着边境线给老子一字排开。
遇村劫村、遇镇抢镇、遇城破城!
金银、粮食、骡马、女人,这些都是财货,抢了金银粮食你们自个分,抢了骡马女人,你们自个用,剩下的分不了用不了的,再给老子,老子折价算钱!
一个村子的财富或许不多,但一个城镇呢?别的东西不说,咱们就单说女人,十七八的大姑娘,长得好一些,怎么不得卖个十两八两的?
一个镇子上有多少十七八的大姑娘,怎么不得百八十?一个城池有多少?万八千!这一笔就是十几万两的银子,全是你们的,这买卖划算不?
肯定是划算的,这么抢,你们就等着当大财主吧!
但是!你们想要这么抢,就得分清了谁能抢谁不能抢,想想大财主,再想想怎么抢,你们明白吗?
怕是不明白吧?”
李大成说到人人都是大财主的时候,惹来了底下一阵阵的哄笑,这话谁都爱听呐!想着老毛子的大姑娘、小媳妇以及大财主该拥有的金银,底下人一个个眼中都露出了希冀。
这个时候李大成再反问一句,谁该抢谁不该抢,众人一下就陷入了沉思之中,这到底谁该抢谁不该抢,下面的大多数人一点眉目也没有,看着众人一脸官司,冥思苦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