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00-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吗?

    李大成被李鸿章说迷茫了,李鸿章自个儿也陷入了迷茫之中。两人在亭子里漠然对坐了好长时间,第一个清醒的李大成,才打破了两人之间的僵局。

    “所以才有津沽一战,所以才有南方的药材大战。

    事好做,心难改!

    既如此不若让所有人都处于危局之中。

    不发奋,死了活该!

    不发奋。谁愿管他们的死活,谁就去管!”

    听了李大成的话,李鸿章笑了笑,这话谁都会说,他曾经也说过,结果怎样?还不是一塌糊涂?

    “依你的意思,是要树敌于东洋了?以东洋为敌,这心胸是不是窄了一些呢?”

    李鸿章的内心还是以天朝上邦自居的,这就是差距,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挨了揍、挨了打,不想着打回来,这样的,活该受欺负呐!

    “东洋,其人如狼、其心似豺,师法华夏一千年,觊觎华夏五百年。

    而今对他们来说,正是我华夏最为孱弱的时候,说实话,此时咱们还真打不过人家!

    老李,你来说说,这样的一群豺狼在侧,你之前怎么就能安睡呢?

    树敌于东洋,心胸太窄,我看你老李是眼瞎了!

    那是群狼呐!咱们只是牛羊,再不以东洋为敌,咱们就得任人宰割喽!

    不打东洋,难道打洋鬼子吗?人家与咱们隔着千山万水,即便打,又怎么能打得到呢?

    沙俄进犯东三省是个机会,小日本也眼瞅着东三省呢!

    打完了沙俄就打小日本子,从东三省开始打,一路打到朝鲜,打下了朝鲜,再有几十艘战舰,咱们就能以朝鲜为前站打到东洋了!

    就这么个打法,不出十年,必定能造就出一支铁军,有了这支铁军,咱们纵然不能称雄于海上,也能稳保国土不失!

    国土不失,咱们的机会也就来了,造枪、造炮、造舰,慢了一步不要紧,迟了百年也不要紧,只要咱们能迎头而上,十年之后再有十年,谁敢小觑我泱泱华夏?

    欧陆征伐不断,二十年间,欧陆未必没有大战,西出伊犁便是欧陆,若咱们与沙俄、东洋二十年历练之铁军,西出伊犁参与欧陆征伐,欧美世界未必不会亡上几个大国。

    欧陆之战,美必参与,大战连天,说不定还能拖垮了美国,之后我华夏必复大唐之盛世,为此,你老李来说,咱们敢不敢赌一把呢?”

    听李大成絮絮叨叨说完,李鸿章翻了翻眼皮,这些话找个师爷也能说得出来,关键是怎么干?能不能干成了?

    打仗可不是嘴皮子上的功夫,没钱、没粮、没枪没炮、没兵,打什么?这打仗,说白了就是一个字儿,钱!

    朝廷没钱,打什么?怎么打?话是不错,可事儿做不了,说得再好也是白搭!

    “所以要购舰?可购舰以后,钱从何来?”

    李二神将白话了这么多,目的就一个,购舰!购舰,容易!养护,麻烦!而且还是好大的一个麻烦!

    巨舰有了,维护不维护另说,你总不能买回来搁着吧?巨舰要动,就要有水兵,一艘巨舰,怎么不得千八百人,这是船上的,船下呢?万八千人也不够!

    不谈巨舰的花销,单单这万八千人,一年不得百多万两银子?巨舰买回来,还不能放在一处,两处放着人员也得分两处筹划,一舰一百万,两舰两百万。

    即便是将这些打杂的,划归整个舰队,巨舰的开销呢?这么贵的巨舰,人的花销一百万,船的花销怎么也得一百万,自己维护,军港要扩建,船坞要新造,军港、船坞有了,接茬还得上炮台,海防巨炮,一门至少十几万,一座大炮台五六十门巨炮,即便建个小炮台,也得十几二十门,这些都是钱呐!

    不要这些?那巨舰可就真的成了摆设,这样的巨舰,哪个又会害怕呢?想要东洋、沙俄跟着你一块糟蹋银子,没有这些怎么成?

    购舰的费用,可以从和约里出,建军港、船坞的钱也能从和约里出,人员以及养护费用呢?这个洋鬼子可不能给你管,让朝廷出?朝廷哪来的钱?(。)

第一百六十四章 十年造舰计划(中)() 
军事支出,永远是个无底洞,不说战舰,就说步枪,现在一支步枪的价格大概在三十到六十银元,按最低价算,装备一万人马就是三十万,三十万振威军需要多少银子来装备?

    足足九百万两银子!

    三十万条枪,一条一百发子弹,一箱一千发装的步枪子弹,二三十银元,又是百多万,一旦打仗,一条步枪怎么不得准备千多发子弹?这是多少?千多万两银子呐!

    后续的装备、军饷、粮草,更是个无底洞,李鸿章一个钱字,还真是问住了李大成,陆军如此,海军更甚!

    万吨级的战列舰,火力是恐怖,可花销更恐怖,主副炮寿命有限,怎么不得多准备几根炮管?一门巨炮十几万,外购一根炮管怕也差不多的价钱,不能自己造,只能认宰不是?一艘战列舰,怎么不得六门主炮,十几门副炮,仅仅多预备一根炮管,就是百多万的花销。

    大清财税一年七八千万,听上去是不少,可自太平天国始,中央与地方财税分离,清廷能支配的财税十不足一,最大的两项收入海关税、常关税,海关税已经成了诸洋鬼子的囊中之物,此次议和,常关税恐怕也要失去一部分自主权,一分钱可以难倒英雄汉,一分钱也能难倒一个国家。

    “既有南北洋之分,战舰不妨让地方来养!”

    李鸿章的这个问题,李大成也解决不了,这一战之后,朝廷是没法指望的,只能寄希望于地方了,两艘战舰耗资虽说不少,但放到几省之地来养,几百万银子并不算多。

    “地方?

    小老弟,你在与老李说笑吗?”

    听了李大成的主意,李鸿章歪嘴一笑。若真能这样就好了,让地方养战舰,还不知要出多少麻烦呢!

    “国事如此,还要推脱吗?

    该加税就加税。该课捐就课捐,四万万人还养不起两艘战舰?”

    看着老李脸上嘲讽的笑意,李大成的眉毛也立了起来,这国家再不奋起抗争,就真的没机会了。

    “还真就养不起!

    两艘船?小老弟。你小瞧官场喽……

    钱这一关,我老李先给你揭过去,和谈之中提到了不许大清进口武器以及制造武器的器料,这一关如何过得?”

    撇去了官场一节,李鸿章提出了最为关键的问题,诸列强的态度,经此一战之后,洋务也怕是干不下去喽……

    “这一关简单,和谈嘛!总要有来有去,津沽一战是筹码。未来的东三省未必不是筹码!”

    李鸿章提到武器禁运,李大成也就想起了自己在大沽缴获的那把德造盒子炮,盒子炮这种神器,也是武器禁运造就的。

    津沽一战挡住了洋鬼子的进军步伐,但是挡不住他们的野心,如今真正能挡住洋鬼子的野心的是鼠疫,现在想来,津沽一带能爆发鼠疫,也算是天佑了。

    “哦……藉药材为要挟?”

    李大成提到了东三省,李鸿章自然而然的也就想起了津沽鼠疫。这么想来,此事还真有几分成算的。

    “唉……老李,知道为什么你干不成洋务吗?”

    听到要挟这俩字,李大成的眉头又是一皱。话虽说是如此,但说出来也就落了下乘,政治是什么?利益交换而已,要挟这词儿,用的有些词不达意。

    三十年纵横官场,老李可能玩过不少的利益交换。但在李大成看来,老李玩利益的手段,还是差了不少。

    “嗯?这话老李倒想听一听。”

    李大成一下将话题转移到了洋务之上,李鸿章略微一愣,这样的变换,对他来说速度太快了一些,但想及一败涂地的洋务,他的兴趣也是不小。

    “你老李没玩明白利益这两个字!

    利益是谁的?在你老李看来怕是太后跟那些官商们的吧?

    错喽……利益是百姓的,没有全天下四万万五千万百姓的支持,你啥事儿也干不成!

    想想,你的洋务,究竟让多少百姓富了?强了?”

    大清百姓的样子,李大成看了太多,京城百姓、津门百姓,有几个能穿一身新衣裳?

    城里的百姓稍强一些,村镇上的百姓,在李大成眼中,穿得跟乞丐一样,衣食住行,衣排在了第一位,衣服都穿不上,就无论其他了。

    “这……”

    李大成的利益两字,一下就把李鸿章问的词穷了,有些事儿,对二李来说不问可知。

    “枉你老李游历欧洲啊!

    工业革命一词儿,你老李怕是听过吧?你就没问问这工业革命前后,欧洲百姓的收入变化?

    在英国有圈地一说,那是他们人少地少,咱们这泱泱华夏,四万万五千万百姓,多少人无田无屋无生路?

    只要拢起这些人,什么事儿又干不成呢?”

    许多人说,实业强国跨不过地主这一关,不解决土地问题,实业强国就是空想,但真是这么回事儿吗?大清四万万五千万百姓,有多少无田可耕?几千万怕是最少,这样的一个数量,足够工业所需了,土地与人口的矛盾,存在!人多地少而已!这不正是实业发展的基石吗?

    人有了事儿还是办不成,这毛病就出在了办事人的身上,归根结底还是人心的毛病。

    “哦……这与购舰有什么牵连吗?”

    李大成说的这些,李鸿章理解起来有难度,有人就能办好了洋务?这话他是不信的。

    “有!说了,自然就有!

    你的洋务败就败在了基础上!何为基础?何为洋务的基础?煤铁而已!

    说到煤铁,你老李可能要说,咱们有开滦、有汉阳、有萍乡,这些还远远的不够!

    咱们的煤铁,你们用来干什么了?有多少用于百姓日常了?十不足一怕是不足以形容吧?

    百姓不能因洋务而富,你的洋务焉有不败之理?”

    李大成说到煤铁,李鸿章也摸不到头绪,说到百姓不能因洋务而富,李鸿章一震,这或许就是洋务不成的关窍吧?

    “有道理。只是……”

    “只是,这购舰与这些有什么关系吗?你要问的是不是这个?”

    接过了李鸿章的话头,李大成一下就点出了他心中的疑惑之处。

    “不错!”

    李鸿章点头称是,听了这些。他好像也抓住一些东西了。

    “购舰,只是幌子而已!

    就南洋那不战而退的熊样儿,再给他们一百艘战舰,也打不过小日本!多大的家底儿,他们也能败光。这是实话,那些怂货,也就能打打老百姓了。

    购舰是幌子,那咱们购舰要干什么呢?造船!

    建铁厂、钢厂、造船厂!

    只要能购得英国战舰,在这些方面,英国人岂会不扶持咱们?

    有了船厂,咱们也不急着造军舰,先造民船!

    水兵哪里来?税赋哪里来?就在这里!

    购舰之外,还有有个造舰计划,十年造舰计划!

    购买两艘现役战舰。预定五到十艘新式战舰,这钱全部自赔款里出。

    购买了、预定了,也就拉上关系了,舰船咱们不急着要,但这船坞、船厂、修造厂、铁厂、钢厂,咱们着急呐!

    民船之利,你老李清楚吧?”

    听到这,李鸿章算是完全明白李二神将的意思了,无论是购舰还是之前说过的做纺织,李二神将的目的很简单。与洋商争利,但这可能吗?有那些个条约在,怕是不可能!

    轮船招商局与英商太古、怡和签有平价合同,这跟朝廷限制纱锭数量没什么两样。在这些方面,英商以及各洋商,怕是不会稍有退步的,李二神将的想法不错,可没法儿执行呐!

    “明白了!明白了!

    小老弟,许多事儿都不是如你所想。诸洋商怕是不许呐!”

    李二神将算是用心良苦了,但许多事儿,李鸿章都碰壁过,有太后在、有诸洋鬼子在,许多事儿不是想了就能办成的。

    “这个不许,那个不行,还有什么行的?难道就眼巴巴的看着举国沦丧吗?

    不去争不去抢,自然不许、不行!去抢了争了,或许也就行了!

    这事儿你老李做是不做?”

    听了李大成带着怒火的诘问,李鸿章想到了当年几大船行打价格战的事儿,当年怡和、太古、旗昌,三家联手挤兑轮船招商局,李鸿章用借官款、增漕粮、运官货的手段,反而挤垮了旗昌船行,逼得怡和、太古跟轮船招商局签了平价合同,这未必不是个法子,只是里面掣肘的东西颇多啊!

    “小老弟,在这大清,话好说事儿难做,你的法子不是不成,只是里面掣肘的东西颇多,老李只怕你走不下去呐!”

    听了李鸿章的劝解之言,李大成脸上露出的依旧是不屑,许多事儿按照法度条约来做,自然是做不成的,撇去了法度条约,许多事儿很好做,有些路子,李鸿章不能走,他却可以走,这就是官与民的区别。

    “津沽战前,你老李怕也不看好战局吧?

    结果怎么样?”

    一句话,李大成就挡住了李鸿章的一肚子话,津沽一战还摆在面前呢?有些事儿他老李做不成,面前的小李未必做不成。

    “嗯……此事容老夫再斟酌斟酌!”

    “老李,做不做汉奸,就在这一局了!

    你老李的功罪,恐怕不是由朝廷、太后来评议了,需要后世人的评议!

    津沽一战打的好是不好,你我心里有数,再演一场镇南关,只怕你老李家世代都要顶着汉奸的帽子喽……”

    老李肚子里的弯弯绕,李大成多少能琢磨一些,无非是大清、名声、利益而已,汉奸这俩字儿,对老李的杀伤力绝大,无论怎么权衡,老李怕也是过不了这一关的。

    今时不同往日,津沽一战就是李鸿章的底气,将来东三省事发之后,在谈判桌上,李鸿章的底气会更足,一旦在药材之事上,诸洋鬼子有求于大清,那李鸿章就占据绝对的主动了,有了这些再做不成事儿,那他老李就是想在京师作死了。

    “小老弟不要逼迫!

    兹事体大,容老夫想一想,今日咱们就说到这里,改日老李再来拜会一下小老弟。”

    今日之会,二李谈了不少的东西,于李鸿章来说,触动最大的还是汉奸二字,李二神将说的不错,有了津沽一战,许多事儿,怕是依着老路是走不通了,一旦这次的合约签零落了,只怕汉奸这恶名,他老李是摆脱不掉了。

    “时间有限,中堂大人还是要早做决断为妙,一旦东三省事发,好多事儿都难办了!

    现在是个契机,交好英美法德日,共同抵制沙俄的契机,待东三省事发,这契机就没了!”

    李鸿章要走,李大成最后提醒了一句,有些事儿先做了是需求,后做了就是要挟,意义不同,这点想必老李也是清楚的。

    “明白了!多谢小老弟提醒,待那边有了结果,老李再来拜会!”

    点点头抱抱拳,李鸿章也不犹豫,转身就走,许多事情他也要回去好好思量一下的。(。)

第一百六十五章 十年造舰计划(下)() 
老李一思量就是半个月的时间,这半个月之中,津门那边的老漕勇已经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京师附近的难民,也有十几万人经长途跋涉进入奉天境内,伴随着难民队伍,振威军的部分势力也算是真正踏入了东三省的地盘。

    南边的李诚有,祛瘟堂经营的也是风生水起,辐射到乡镇的药材购销网络,也在银子跟二三线药材大户的支持下初步铺开,市面上流通的大苦大寒药材,基本被祛瘟堂控制了,如今这时候,也正是各大药市开市的时候,只要今年的新药有一半进入祛瘟堂,控制药材市场的目的也就差不多达到了。

    李大成的伤情,在这半个月的时间内,恢复的速度也相当惊人,不用人搀扶他也能走上几百步,京城的名医们估摸着,再有半个月多点,他就可以正常起居了。

    好消息不少,坏消息一个也就够了,坏消息来自东三省,那边来了正式的公文,沙俄五路入寇东三省,至消息发出时,吉林已经完全失守,黑龙江朝不保夕,奉天岌岌可危,东三省差不多已经算是易手了。

    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黑河屯、瑷珲、呼兰,一处处地名也在公文之中被提及,被提及的原因也简单,这些地方的大清百姓,遭到了俄军的屠杀。

    振威军化作土匪的人马,还没有开始屠杀沙俄平民,老毛子倒是给了李大成最好的借口,既然老毛子先一步祭出了屠刀,那振威军也无须藏锋了,之后只要沙俄不灭,旁人李大成不管,振威军所属必须日日磨砺心中那把屠刀,只要是沙俄所属,振威军过境则无活人可留。

    发到贝勒府的公文,李大成天天看,看到那几处血染的地方。他就不断的咬牙切齿,算算时间也该是发动的时候了,再晚,天儿凉了。鼠疫在西伯利亚就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了。

    “二爷,李中堂来访。”

    “请!”

    时隔半月,李鸿章再次来拜会,想必他那边也有了定计,只不知他这次来。有没有沙俄的原因?

    “小老弟,精气神不错,这回该是大好了吧?”

    看了看拄着文明棍的李鸿章,这位脸上倒是没什么阴郁之气,也对!甲午之时,旅顺口的案子,这位经历过,算是见怪不怪了吧?

    “身子骨好的是差不多了,可这心气儿却不顺呐!

    东三省的事情,中堂大人想必已经知道了。不知这振威军可否再战一回呐?”

    听到再战之辞,李鸿章明显顿了一下,放下文明棍,提着水烟袋坐好,老李什么没说,闷闷的就抽起了水烟袋。

    “小老弟,有些事儿人力难为呐……”

    一袋烟抽完,李鸿章也给出了答复,人力难为四个字,就是老李的选择了。这四个字说的不是东三省的局势,而是半月之前,李大成提出的十年造舰计划,想必这位老先生在洋鬼子那边碰壁了。

    “好!好!好!

    既然中堂大人已经做了决断。又何苦来惹晚辈不痛快呢?”

    对李鸿章,李大成还是佩服的,亲眼见了大清的时局之后,李大成心里的佩服更多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