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银河女性主义-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题,并且做点事来改变它:发出自己的声音,写信,发言。鼓励女性写作,为女性写作,写作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所思所想。  ——争取舆论的支持:对那些在公众场所遇到的含有性别歧视内容的笑话说:我不认为这个有什么可笑。  ——敢于使人感到不舒服,敢于发问:为什么所有的领导都是男人?  ——公开选择制造另一种途径:要求男人分担家务。  ——改变男权制的价值观和男性特权。  ——支持男女同性恋者。  ——反对种族主义。  ——不怕做小事。  ——与其他弱势群体共同工作。  ——不遵守他人的标准。(Johnson; 251)  中国的女性主义在全世界女性主义思想阵营中大约也应当被视为一种新女性主义。它的基本目标是争取男女平等的最终实现。  从短期目标看,就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在我们的社会中比较差的女性参政问题;行政管理人员中女性偏少的问题;女童失学问题;大学女生比例偏低问题;女性就业机会偏低的问题;女性下岗失业比例偏高的问题;女性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所反映出来的流产女婴、杀害女婴、遗弃女婴问题;女童营养较差的问题;婚后男居制所带来的男女不平等问题;男性不分担家务劳动和女性工作家务双重负担问题;社会观念中的性别刻板印象问题;各类传媒中男权制思想残余问题等等。  从长期目标看,应当从争取两性的和谐发展,到性别界限的模糊化,最终使性别作为一个社会分层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使所有的个人都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从而不仅实现男女两性的真正平等,而且实现所有个人在地位上的完全平等。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个性的差异,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自己的性别感到任何一点压抑。    
注释与参考文献(1)
埃利斯:《男与女》,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版。  埃伦赖特等:"疾病和错乱——疾病的性别政治学",《女性与发展》,1993年。  爱森堡等:《了解女性》,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巴雷特:"关于马克思主义女权运动理论概念的分析",《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第48…49页。  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三联书店,1995年版。  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中央编辑出版社,1995年版。  布鲁玛:《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程绍珍:"宋庆龄民主革命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想",《郑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第80…84页。  大成:"最早的民间女性社团女人社",《光明日报》,1993年9月26日。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弗里丹:《非常女人》,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盖格农:《性社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格里尔:《女太监》,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  国家统计局:《中国的女性与男性》,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版。  哈斯等:《人与性》,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  海德:《女性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海斯:《危险的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韩志俊等:"我国近代史上三次女性文化教育运动探讨",《唐都学刊》,1989年第3期,第71…76页。  贾格尔等:"女性主义理论概览",《国外社会学》,1989年第1期,第53…58页。  凯查杜里安:《人类性学基础》,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  况世英等:"应当重视女性智力的开发",《人才与现代化》,1988年第4期,第16…18页。  拉里亚等:《人类性心理》,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雷泽蒂等:"性别与健康",《女性与发展》,1993年。  李小江:《解读女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陆颂和:"'改变对女性的态度'方案",《中国女性报》,1986年9月5日。  伦伯特:"从女性的角度看女性健康:文献的回顾",《女性与发展》,1993年。  马凡:"女性解放岂能以男性标准为转移?"《中国女性报》,1988年3月18日。  马庚存:"民国初年新旧势力较量中的女性运动",《青岛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第44…49页。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  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从经济角度看美国劳动大军中的女性",《经济译文》,1988年第2期,第13…16页。  孟宪范:《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女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米德:《性别与气质》,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牧原(编):《给女人讨个说法》,华龄出版社,1995年版。  潘允康 (编):《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钱明怡等(编):《女性心理与性别差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塞威特兹等,《性犯罪研究》,武汉出版社,1988年。  沈智:"辛亥革命时期的女知识分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第4期,第57…66页。  斯坦能:《行动超越语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斯坦能:《内在革命》,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宋兆麟:《共夫制与共妻制》,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  苏南:"保证比例仅仅是临时政策",《中国女性报》,1988年3月14日。  坦娜希尔:《历史中的性》,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陶春芳等:《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概观》,中国女性出版社,1993年版。  王逢振(编):《性别政治》,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王新田:"中国近代女学发展概说",《镇江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第16…18页。  王政:"美国女性健康运动的起因与发展",《中国女性与发展:地位、健康、就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韦克斯:《性,不只是Xing爱》,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理论",《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7年第5期,第61…64页。  沃斯通克拉夫特:《为女权辩护》,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沃特金斯(Watkins; S。 A。):《女性主义》,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  席露丝:"英国女性的生活和愿望",《环球》,1981年第9期,第6…7页。  晓黎:"美国职业女性的又一种磨难",《中国女性》,1981年第8期,第42…43页。    
注释与参考文献(2)
徐南:"女性成才的障碍及对策初探",《理论与现代化》,1991年第6期,第37…3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女性的状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提高女性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国家报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