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谁是三国最聪明的人,那肯定是贾诩了。

    聪明之处在于贾诩的生存智慧和心术,贾诩独善其身,贾诩审识度势无人能及。

    具体体现在哪方面,有几件事情来说明。

    第一件事情:曹操征张绣,张绣问贾诩,我是战,还是降,贾诩说,你是曹操的对手吗?张绣说,不是,贾诩说即然不是曹操的对手就降了吧。

    张绣果然就降了曹操,曹操很高兴,接受了张绣的投诚,这时候的曹操不地道,看不起投降的张绣,反而看上了张绣的婶婶,张绣的大将胡车儿。

    张绣气急找贾诩,曹操想杀死,我要反了他。

    贾诩说,反就反吧,没有什么的。

    张绣说,你有计策吗?

    贾诩说,有一计,咋们假装移营,等走到半路,曹操疏忽大意,咋们再反攻曹操,肯定能生擒了曹操。

    张绣说,这个主意不错,采纳贾诩建议,果然打的曹操措手不及,曹操正在花天酒地,听说张绣反了,衣服都没穿齐整就开始跑路。

    张绣杀了曹操的大将典韦,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为救曹操,挡住张绣而身死。

    贾诩够狠,够毒,这是曹操最危险的一次,差点就挂了。

    第二件事:曹操再征张绣,张绣又用贾诩,怎么办,贾诩说不要出战,张绣说我试一试,结果被张绣被曹操埋伏,大败而归。

    张绣在不出战,安心守城,曹操突然撤军,张绣见是机会,带领兵马要去追曹军,贾诩说不要追,追的话,肯定要大败而归。

    张绣不信,领兵去追,结果中了夏侯惇的埋伏,大败而归。

    张绣说,悔不该不听贾诩之言,贾诩说现在再去追,肯定能大胜而归,张绣不信,问贾诩这是为什么。

    贾诩说,不要问,现在去追,回来我再告诉你。

    张绣怀着试一试的心理又去追曹军,结果真追上了,一击便溃,大胜而归,抢了一大堆军资,粮草。

    张绣问贾诩为什么第一次追反而大败,先生叫我第二次追便能大胜。

    贾诩说,曹操战败了没,没有败,他撤兵肯定是朝中有事急着回去,他肯定担心你会追击他,曹操肯定会亲自断后,你去追肯定不是曹操的对手,大败而回那是正常的,断后打败你后,他肯定急着回来赶,留其他人断后,你如果再去追大胜而回也是情理之中。

    张绣对贾诩的智慧崇拜的五体投头,简直是算无遗策,每料必中。

    第三件事:建安四年(199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曹操闻讯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由于当时冀州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第四件事: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曹军军粮用尽,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曹操称善,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第五件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神机妙算,可惜曹操不听,可能后来贾诩也想通了,曹操就是要大败一场。

    第六件事: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离间他们。”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书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内乱。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联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第七件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

    第八件事:不结交权贵,不参与政治纷争,该说的时候会说上一两句,不该说的一句也不说,就连婚嫁都不与权贵联姻,非常的低调。

    第九件事:黄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东吴,未达到预期战果。当初,曹丕便问计于贾诩:“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先征讨哪个?”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无功而返。同年六月甲申日(8月11日),贾诩去世,终年七十七岁,谥号肃侯,贾穆袭爵。

    贾诩一生不喜欢去争,低调行事,算无遗策,官至太尉,得善终。

    在我们看来贾诩是拥有一种生存大智慧,不过贾诩也曾干过一些缺德的事情,叫郭汜,李傕反攻长安,把持汉献帝祸国秧民,这件事贾诩后来是很后悔的,知道自己做错了,尽量的补救,郭汜,李傕要杀人的时候就拦一拦,要抢百姓的时候就劝一劝。

    

郭嘉传(一)()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着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军事天才,如果说曹操的荀彧对应萧何,荀攸对应张良,贾诩对应陈平,那么郭嘉在曹操看来相当于韩信,也有人说像陈平,我觉得军事能力这方面体现更像韩信。

    为什么我会给这么高的评价,韩信和郭嘉可能不在一个档次,韩信是能文能武,统领三军的元帅,而郭嘉无非为曹操出谋划策,历史上也是名不见经传。

    第一点:曹操光芒太盛,掩盖了其光芒,郭嘉没有机会统领三军。

    第二点:郭嘉有神鬼莫测之机,自古有郭嘉不死孔明不出的观点相传。

    第三点:郭嘉的临战能力,战术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说吕布的武功是当世无双,那么郭嘉的军事才能也是当世无双。

    郭嘉干了哪些事情呢,值得如此高的评价。

    第一件事就是写了十胜十败论,当然曹操和袁绍开战,反对意见是很多的,两派意见争吵不休,郭嘉的十胜十败论一出,主战派马上就获得了主动权。

    第二件事是对刘备的事情上,程昱主张要杀了刘备,郭嘉的建议是刘备是英雄,又是皇亲,即然来投,咋们就不能杀害他,让曹操背上杀贤之名。

    我们经常会看到历史上有些枭雄对自己不利的人就杀掉,这其实是犯严重的错误,就算曹操统一了天下,又能怎么样,到处反曹的人会很多,用不了多少曹魏政权就会被颠覆,如何保障一个政权的稳固,首先我们要讲这个政权得来的时候是否正义,我们做的事情能获得世家门阀的支持和认可,其次就是收复民心,如果这两点做不到,这个王朝政治是很容易被颠覆的,武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解决问题的是利益分配,权术之间对各势力的平衡。

    杀人容易,杀了不该杀的人,后果会很严重。

    曹操杀了边让,陈宫和张邈反了他,连曹操根据地都给一锅端了,曹操上过一次当,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曹操想杀弥衡,但这个人也不能杀,就派去刘表那里,给刘表杀,借刀杀人。

    如果曹操杀了刘备,可能荀彧,郭嘉也会离心,荀彧,郭嘉是汉朝的忠实粉丝,以匡扶汉室,重振朝纲,平定天下为以任,为理想,刘备又是一个与他们有共同理想的人,这种人怎么能杀,杀了后患无穷。

    曹操后来也杀了很多人,僻如杀了孔融,世家门阀不跟曹操合作,可能也是造成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间接因素之一。

    孔融死的时候是公元208年八月左右,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大概是公元208年十二月份左右,曹操杀孔融影响太坏了,名士不能乱杀也是这个道理。

    郭嘉觉得刘备不能杀,应该安排他到合适的位置,很多人觉得郭嘉的意思是软禁刘备,不能放他走。

    我的想法洽洽相反,郭嘉的意思可能是让曹操找个合适的时间把刘备放了,让刘备作为曹操的棋子使用。

    这种鬼斧之谋,可能只有郭嘉想的出来。

    什么计谋?

    第一点,让刘备占徐州,再攻打刘备,捉了刘备家眷与关羽,让刘备孤身一人去投袁绍,给曹操做卧底。

    第二点,让关羽趁其不备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以乱袁绍之心。

    第三点:写信给袁绍,讥笑一番,让袁绍做出错误的决策。

    第四点,让刘备跑荆州去,祸害刘表。

    接下来,可能是郭嘉死了,后面的还有计谋没有来得及计划和实施。

    郭嘉认为刘备不能杀,软禁也没有什么用,不如放出去,做棋子。

    当然这需要一种默契,曹操与刘备的默契,郭嘉与曹操之间的默契,鬼斧神工,惊天之谋,靠的是默契,不需要讲出来,大家都能明白。

    推演,计划,连天下人都算计,瞒骗,这种人才,才能世之奇士。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是对曹操,袁绍的一种对比,郭嘉是从袁绍那边过来的,对袁绍是非常了解的,荀彧对袁绍也是非常了解的,但是都没有曹操了解的深厚,所以这是一场知已知彼的战争,曹操大胜袁绍也是时间问题了,引用诸葛亮的话来讲,曹操官渡之胜,以少胜多,皆人谋也,诸葛亮看得出郭嘉的棋局布置。

    郭嘉是公元207年死的,也正是这一年诸葛亮出山的,郭嘉与天下人博,天下人与曹操博,郭嘉一死,诸葛亮就有机会摆棋局对付曹操了。

    也并非诸葛亮一个人摆的赤壁之局,可能是黄承彦,庞德公,司马徽三人摆的局对付曹操的,庞统,徐庶,诸葛亮三人共时布局,才博得了赤壁之战的大胜。

    双方下棋的时候,只有少数人看得出来,郭嘉摆棋的时候,诸葛亮看得出来,三圣(道圣,兵圣,智圣)摆棋的时候,可能只有贾诩看得出来,只觉得叫曹操先不要妄动,先等等再说,曹操不听贾诩之言,因此有此后大败。

    郭嘉有鬼才之称,也是有道理的,历史上我们很少见郭嘉有什么丰功伟迹,我们解读猜想却是很有意思。

    郭嘉第一道棋可能是瞒骗天下人,以刘备为棋,以曹操为棋手,打了袁绍一个开局,郭嘉第二道棋是以曹操为棋,自己为棋手,以成荀彧,以汉室复兴为目标,落的一步棋。

    郭嘉为什么要征乌桓,而且曹操会同意。

    郭嘉找准了曹操的心理,曹操不想篡汉称帝,那曹操想干什么,曹操想自保,就必须称王立国,最有可能的是冀州,那么幽州一带就变成了大后方,曹操有身之年,能在冀州立国,子孙受益,要沿袭下去,幽州这个地方就一定要稳定,乌桓就一定要消灭。

    这是曹操六十岁前要完成的任务,刘表,刘璋打不打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是无所谓的事情了,平定了北方,收拾了袁绍,这天下就是姓刘的了,现在最大阻碍统一的军阀是曹操,而不是刘表,也不是刘璋。

    曹操变成了手握重兵,欺君枉上,犹如董卓的权臣。

    曹操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愿意跟郭嘉一起去打乌桓。

    郭嘉为什么要去打乌桓,郭嘉要弄死曹操和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干,在郭嘉看来,曹操死后,荀彧,荀攸会接手朝中事务,招安孙权,安抚刘表,刘璋,治理国家,实施改革措失,这个国家从此没有动乱,百姓安居乐业,国强民富。

    如果曹操不死,动乱不止,曹操还要去打刘表,打孙权,打刘璋,打个几十年,战火连天,百姓生灵涂碳,不得好活。

    如果郭嘉和曹操死在征乌桓的路上,郭嘉之名大汉霍去病,曹操之名乃大汉名将,子孙都会因此得以荣耀,子孙也可能会保性命。

    郭嘉一生只下二盘棋,第一盘棋是下刘备,第二盘棋是下曹操,第一盘棋赢了,第二盘棋是输了,郭嘉也死了,曹操没死。

    郭嘉觉得是宿命,曹操有了郭嘉在旁出谋划策,消灭了乌桓大胜而归。

    曹操从许都出兵到乌桓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大概有二三千公里,路途遥远,曹魏军事集团差点就军覆灭,曹操也差点在途中饿死。

    曹操回朝后,将那些劝他不要远征的人请出来一个个的感谢,是有道理的。

    不应该远征乌桓的,完没有必要。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

    曹操对郭嘉的评语

    1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2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以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3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4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评语:1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2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3经天纬地实可夸,少年才学冠中华。曹公深识真梁栋,兵败犹然想郭嘉。

周瑜传(一)()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三十六岁就死了,官至东吴大都督,周瑜高大英俊,气宇不凡,又有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小乔,周瑜为什么这么早就死了,可能是抑郁,也可能是被人谋杀的。

    周瑜的名声是打赢了赤壁之战,以三万兵马大破曹操百万雄狮,一战成名,三国演义里的桥段将功劳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庞统献连环,苦肉计,蒋干盗书,借东风。

    而这些都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战争是没有那么精彩的,只是周瑜选择了一天刮东风叫黄盖诈降,一把火烧了曹操的水陆营寨,因此大胜。

    用曹操的一句话讲,周瑜小儿不过趁了东风之便。

    周瑜是个读书人,也有家庭背景,武艺大概跟徐庶差不多,比诸葛亮武功肯定是要高上很多的,诸葛亮我五体不勤,读书,做手工艺,睡懒觉,周瑜除了读书,有空的时候还健身,三流武将水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娘娘腔的儒将类型。

    周瑜是孙策的结拜兄弟,十几岁时结拜,孙坚当时是朝廷有名的军中骨干,作战勇猛,人脉关系广,周家与孙坚有着深厚的友谊,孙策在曲阿长大的,周瑜在舒县长大,不是一起长大的。

    周瑜21岁就做了自己家乡舒县的县长,年轻有为,孙策渡江作战后,周瑜开始给孙策出主意。

    周瑜24岁左右开始追随孙策,为孙策出谋划策,领军作战,平定严白虎,山越叛乱。

    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被任命为江夏太守,中护军,这个待遇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说除了孙氏自己家里人外,周瑜,程普,吕范,这三个人是孙策最要好的朋友和功臣。

    张昭,张纮都是孙策的长辈,孙策给他们的待遇也是非常高,让他们负责江东的政务。

    大蛋糕首先是孙氏集团的,其次就是跟自己关系最好,再其次就是打仗立功的武将了。

    什么叫大蛋糕,一个省有四个市,代理高官孙策兼任市长,市长堂兄孙贲,市长舅舅吴景,市长叔叔朱治,这都是一把守职务,一个市里面的事情你说的算,做土皇帝都行,没人管你。

    第二大蛋糕是一些重要职位省秘书长张昭,公安厅长周瑜,代外省的一个市长(这个市要攻打下来就给你做市长),吕范,程普,孙辅等等,也都有给市长做,不过这个市长是荆州刘表的地盘。

    第三大蛋粒就是那些投靠过来的地方军事力量,僻如董袭,周泰,蒋钦,丁奉等等这些地方军事武装的头领,做县里的公安局长之类的。

    功劳很大职务不够怎么办,先期许,僻如还有几个有功的将领没有领到对应的封赏,那就得去抢地盘,让那些没有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