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把持朝政,我做文,你做武,再给你封个候干干,你又可以抢回老婆,又升官发财,你干不干。

    吕布想了一下,这事可以干,反正之前也干掉了义父丁原,现在再干掉董卓也无所谓了,这次是为了大义,为了老婆,为了升官发财,比上次干掉丁原的利益更高,划算。

    吕布说,你讲吧,我们怎么干。

    王允说,你现在利用手中的权力,调动兵马,和手下沟通好,然后趁哪天董卓搞活动的时候,你见有机会就跳出来,一戬捅死他就可以了。

    吕布说,这个主意不错,我马上回去跟手下讲一下,这个国贼,得速速除去。

    王允知计已成,便开始布局。

    蓝华知董卓收了貂蝉,知董卓大限将至,便去找吕布相商,探知一二。

    吕布见贾诩来找,很是意外,因无交集,吕布常伴董卓,知此人乃董卓谋士,很少言语,今日来找自己也不知为何。

    吕布在客房招待蓝华,吕布心情不佳,开口便问:“先生找我何事?”

    蓝华观吕布心烦,知是为了貂蝉之事,“将军何事心烦!”

    吕布道;“无事,只是近来有些疲惫。”

    蓝华点头问道:“我观近来可有人对太师不利,你且要小心为上。”

    吕布道:“不劳先生,我自晓得。”

    蓝华问道:“若此人出自我等军中,当如何处之?”

    吕布站起,愤视蓝华,“先生,莫是不怕我杀了你。”

    蓝华说道:“若是行事,我定当助你!”

    吕布知自己一时鲁莽,让蓝华知道自己便是杀董卓之人,又观蓝华有心助已,便重新座下,我也知董卓身边有好手,不易动手。

    蓝华道:“你和司徒,谋略得如何?”

    吕布跪地,讲道:“先生神机妙算,可否有计教我。”

    蓝华道:“李,郭二人和我尚有些交情,若是你动手,我倒可以说服二人。”

    “多谢,先生助我。”吕布讲道。

    “起来吧,你杀了董卓之后,有何打算?”蓝华问道。

    “我和王允一文一武,朝廷当可无忧矣。”吕布讲道。

    蓝华点了点头,司徒王允为人,蓝华不喜之,不过自有人收拾他们,算了,还是从李、郭二人身上打点算盘,说不定自己也能搞个挟天子以令诸候玩玩,倒也不错,想通关节,蓝华起身来告别。

    次日蓝华出城,去到李,郭二人军营,只道城中无聊,想念二人,故来找二人之地喝酒聊天。

    半月后,董卓被吕布所杀,并州军控制局势,除李,郭二人,城中凉州之人皆被吕布清理,蓝华逃出,倒是无恙。

    几日之后,王允下旨,吕布、李肃讨牛辅,牛辅败之。

    李,郭,惊恐,二人便来求教蓝华,蓝华言,你二人上表称臣即可,并无大碍。

    李,郭上表,然王允不许,吕布讲情,王允言道,若是二人诈降该是如何,二人杀了免除后患,吕布深以为然,便不再讲情。

    李,郭二人又来请教蓝华,蓝华言,“你们两人能跑到哪里去呀,路上随便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起来了,不如你们聚得兵马,为太师报仇,攻入长安,事济,奉国家以正天下。”

    李,郭得蓝华指教,信心大足,聚得兵马万余,王允派徐荣,胡胗击之,遇蓝华陷井,徐荣战死,胡胗迫众降。

    一路到长安,李,郭二人聚重十万,有蓝华背后出谋,另乱兵混入洛阳城,召集洛阳流兵,里应外合,吕布守城不过半月便被攻破,蓝华和吕布有交,放他一马,吕布带着妻儿,众将逃出洛阳。

第二十九章 李傕问计蓝华,蓝华对策() 
公元192年三国局第三局开始。

    第一局,蓝华抓了百姓的牌,输了,第二局,蓝华抓了军阀的牌,败了,第三局,蓝华直接抓了对王,蓝华心想,这一局是逆天改命的重要一局,如无法改变历史走向,自己命运基本就注定了。

    三国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只要干掉一个就可以改变历史走向,蓝华心想拿掉一棋,孙权最合适不过。

    但孙权不知何处,蓝华决定先拿孙策,其次拿棋,蓝华心中矛盾,若是拿错,断了自身后路,若是自已有所作为,先拿曹操,再拿刘备,若无作为,就二选一,投之,再帮其中一方,拿掉对方。

    为天下百姓计,只有尽快的统一中国,百姓才能脱离战乱,恢复生产,蓝华经历太多,心境渐已成熟。

    凉州军阀集团,李傕,郭汜,樊铜,张济,段煨,他们对自己是又爱又怕,自己一谋士,无名望身世,掌控这些人也并非容易。

    这个国家已经烂了,诸候并立,不好治理,皇帝发号施令到了州郡,没有人鸟你,蓝华决定用纵横之术(外交),先看看效果,再作打算。

    蓝华住在长安城里一所富贾宅子里,战乱之后,长安城到处都是空宅,蓝华府上有一个管家,府丁六人,张角的妻儿寄宿在华阴城,段煨地盘之上,段煨和蓝华交情不错,在凉州平叛之时,段煨战败,董卓要杀他,蓝华救过他一命。

    董卓到长安后,蓝华就跟董卓请旨,让段煨去守华阴,董卓应允,蓝华将张角妻儿安置在华阴让段煨代为照顾。

    蓝华有空便跑华阴县城,找段煨喝酒聊天,传授他一些治政的经验,段煨与民生息,在华阴屯田养民,养兵,勤修农牧,发展手工,不抢百姓,段煨治下一片太平。

    蓝华正在书房,闭目想事,家丁来叫,“老爷,李傕在外求见。”

    蓝华讲道:“带他来书房见我。”

    家丁走后,蓝华叹气,心想,“不知,叫郭,李,进得长安是对是错,二人进得长安城后,纵兵烧杀抢掠,祸害百姓,奈何千年之后又得背这骂名了。”

    对于骂名蓝华倒无在意,只想到祸害百姓,于心不忍,心中疚愧,又想起自己无心造成黄巾起义,百姓死伤,心中不是滋味,心中暗叹:“这乱世何时是个头呀!”

    蓝华越是挣扎,越是苦楚,时常想放弃局中博弈,奈何命在局中,身不由已。

    李傕被家丁领到蓝华书房,蓝华站起,迎了上去,讲道:“李将军,里面座。”

    “有劳先生了。”李傕应道。

    “请!”蓝华讲道。

    李傕向炕床走去。

    蓝华望着家丁说道:“去给我烧壶茶来。”

    家丁应道:“是,老爷。”

    说完家丁调头,走出。

    蓝华将李傕引上炕床,古时炕床不甚很高,2尺有余,四边见方,长宽各一丈有余,炕上有一张梨木方桌,桌上摆二张竹简。

    蓝华来到这个时代,二十载有余,变换容貌也不过数载,渐已习惯汉末习俗,蓝华将书卷从桌上拿下,请李傕座下说话。

    李傕座好后,蓝华问道:“将军,此时来找,不知所谓何事?”

    李傕讲道:“我等兵粮,渐有不支。”

    蓝华斥道:“我叫尔等不要掠抢百姓,为何不听,百姓皆逃,我等生计都难。”

    李傕道:“先生不知,我等亲兵不过万余,其实皆是逃兵聚众,入了长安城,由不得我!”

    蓝华哼了一声讲道:“你入城之前,为何不申明法纪,若是抢之,必杀之。”

    李傕脸红道:“聚众集力,当时未想这些,打下长安城,若无财可分,士兵必然心中不爽,若是再反,我等当死无葬身之地也!”

    蓝华讲道:“也罢,事已至此,说你无益。”

    家丁的提壶而入,手拿两碗,将碗放桌,一碗倒上大半。

    蓝华讲道:“茶壶放在地上,你先出去,我和将军有话要讲。”

    家丁应道:“是,老爷。”

    李傕又道:“我看众臣,皆有家业,通知其族,叫他们送上钱来,若是不送,便当杀之。”

    蓝华气恼:“你怎同郭汜,盗马之辈,如今治政需要士人之心,如此作为,怕是天下之人皆唾之,天下英雄共讨之,不过三载我等便死无全尸。”

    李傕手一摊,“哪我等如何是好,我是无计,要么饿死,要么士兵叛乱,我等被砍死。”

    蓝华叹了口气,“尔等将献帝及众臣,送至段煨之处,回凉州即可!”

    李傕道:“此事不可,我等刚享受这荣华风光,怎可将手中天下让予他人,如先生无其他法,我便只好去拿众臣下手。”

    蓝华心灰,失望至极,如此蠢材,如何救之,但又不忍,如此好局,被他糟蹋。

    蓝华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讲道:“倒也并非无法。”

    李傕喜喝酒,不甚喜喝茶,二人讲话,茶已凉透,李傕着蓝华有计,便心中欢喜,注视蓝华,等待妙计。

    见蓝华只顾饮茶,不言片语,李傕又道:“先生,教我。”

    “奉国家以征天下。”蓝华讲道。

    李傕以为何妙计,哪知又是故话常谈,心中失望,“先生当不知,天下诸候皆视我等为贼也?”

    蓝华摇头,“非也,我等以献帝之令,征天下之臣奉,征的数郡,若有几人忠于汉室,我等必有钱粮,解决眼前之困。”

    “我看九州之地,郡城虽多,但奉贼之人,一人也无,如若是我,我必上信辱之。”李傕讲道。

    蓝华笑道:“若天下之人皆如尔等,我等饿死便是!”

    李傕正待思索,蓝华又道:“朝廷虽名存实亡,但人心未散,你且看诸候并立,不听号令,只知其一,诸候心中惶恐,苟安一方,若我等能聚力,待图强几载,兴兵十万,逐一讨之,不出数载,天下便可大定。”

    李傕笑了起来,“若天下大定,我等有何好处,也不过一个将军罢了!”

    蓝华一时气极,自己怎可与此人为伍,心中计较,苦闷不语。

    李傕见蓝华生气,知自己言重,又道:“先生莫怪,我个性粗鲁,若是言语不中听,但也句句属实。”

    蓝华心想:“暂时还要靠这些人布局,待几载之后,布局完成,除去便可,此等祸国殃民之辈,留着也是无用,只会多害百姓。”

    蓝华叹了口气讲道:“我亲手写一封征奉文稿,你去献帝那里请命,发往各州郡,钱粮自会有人奉上,且官职虚名不可小气,该给当给,众臣不要枉杀,若是众臣异动,可向我请教。”

    李傕心中欢喜,贾诩谋略,深不可测,若是贾诩出手,若能讨来臣奉,自己兵马之困当可缓解。

    蓝华又道:“若是无事,你便退下,我写好便叫家丁,送到你府上。”

    李傕起身拜道:“多谢先生相助。”

    蓝华道:“也不甚大事,举手之多,明日还要早朝,我便不留你。”

    李傕又道:“我欲给先生封候,意下如何?”

    蓝华心想,我若封候,天下人惦记,知我在后面包藏祸心,我只有看淡名利,多活臣子,多做善事,少出头,和献帝,众臣打好关系,以后倒也可多活些时日。

    蓝华讲道:“我之性情,你也甚了解,如允我做个治理之职,我倒愿受,封候之事,我不能受之。”

    李傕思考片刻讲道:“左冯翊之职,你看如何?”(注:冯诩城令,相当于现在三京之一的市长之职)

    蓝华笑道,“倒是可行!”

    李傕道:“先生,早些休息,李傕告退!”

    蓝华起身,合手拜道:“慢走,我就不送了!”

    李傕礼拜直腰,走出蓝华书房,出了贾府,向自己宅子走去。

    蓝华拿出黄纸铺在桌上,摘下墙上毛笔,床头拿出砚台,置在桌上,倒些茶水,开始磨墨。

    蓝华手握毛笔在黄纸上写道:“着曹孟德为兖州牧,着袁绍为翼州牧,着孙策为扬州牧,着刘备为徐州牧,着刘表为荆州牧。”

    蓝华想了一下,应该差不多了,蓝华也并非乱写,给这些人一面正义的旗帜,刘备,孙策现在不知道在哪,不过这有什么所谓,成于不成,还是两数,引起注意,便成功一半,至于凉州军阀,献帝,三公,如何去处理,那是他们的事情了。

    蓝华铺开另一张黄纸又继续写道:“汉室势威,天下叛乱丛生,献帝之召,天下忠臣献表,平叛,治理百姓,共匡汉室。”

    蓝华写完,吹干字迹,叫来家丁,送到李傕府上,若是有问,便回来告我。

    家丁领命,送到李傕府上,李傕看过,问道:“刘备何人?”

    家丁答不知,李傕讲道:“你回府告之,你家老爷,此人无名,徐州牧不可乱许,可允之县令,观之后效。”

    家丁告退,回府告之蓝华,李傕不知刘备何人,不许徐州牧,可许个县令。

    蓝华点头,“我明日上朝与李傕言之,你且先下去!”

    家丁下去,蓝华倒水洗脸,洗脚,脱衣睡去,两声鸡叫便醒,起身着衣洗面,食过早餐,叫上马夫,赶车上朝。

第三十章 贾诩乱计,袁绍立帝议() 
长安未央殿上,献帝正座胡椅之上,献帝不过12岁,身材弱小,但也成熟懂事,众臣皆席地而座,四月天气尚且暖和,不用在堂中升火。

    蓝华席座太尉杨彪身后,小黄门站在献帝身旁,李傕,郭汜站在堂前,二人不讲礼数,当是把待朝议。

    献帝开口讲话,“众臣有何事要议?”

    李傕走出,“皇上,臣有事要奉!”

    献帝点头,“李将军,你且讲来?”

    李傕拿出黄纸两张,上写蓝华昨日所写内容,小黄门走近,接过黄纸,呈给献帝。

    献帝看完一张,又看一张,心中了然,将黄纸放在桌上,讲道:“李爱卿所言,天下叛乱,朝纲不振,急需招天下有能之士,共兴汉室,众爱卿以为如何?”

    献帝虽小,但经历甚多,早有大人心性,讲话倒有模有样。

    太尉站起讲道:“不知,李将军所言有能之士,皆为何人。”

    献帝讲道:“议郎曹操封兖州牧,渤海太守袁绍封翼州牧,荆州刺史刘表封荆州牧,孙策为扬州牧,刘备为徐州牧。”

    (汉末刺史等同州牧,汉末划分十三州,州下设郡,郡下设县,类于后世省,地级市,县,如同省长,市长,县长等,古代即军政一体,区别于现在行政方式。)

    太尉问道,“刘备何人?”

    待郎钟繇走出讲道:“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景帝第十六代玄孙,少年师从卢植,郑玄。”

    太尉又问道:“现为何职。”

    钟繇答道:“平原令!”

    太尉问道:“允个徐州牧是否太过?”

    贾诩站起讲道:“我知刘玄德此人,善治政,会用兵,与百姓无犯,且他乃皇戚,忠于汉室。”

    献帝站起身来,叫道:“甚好!”

    太尉讲道:“此人无名望,无大族支持,无根基,如何做得了的这徐州牧。”

    献帝热情过度,座在胡椅之上思索。

    贾诩讲道:“封之即可,做不做得了这徐州牧,且由他本事!”

    李傕在一旁点头,郭汜闭着眼睛,思路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李傕心想,你想封什么都可以,反正不值钱,只要能换来钱,封你个候干都无所谓,贾诩如此自般当有道理,或许刘备此人忠于汉室,奉上几车钱粮倒也不错。

    太尉讲道:“如此不可,一则成刘备之名也,否之将祸引于他,他如何做得这徐州牧,陶公在徐州根基甚深,只叫心中惦记此人,怕刘备也不得安身。”

    献帝道:“如此该如何是好?”

    贾诩讲道:“若是真英雄,又有何惧,或是无能之辈,倒也不足惜。”

    太尉也搞不懂,贾诩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反正与已无关,管它作甚,董贼鹰犬皆能为重臣,天下忠士,做得州牧,又有何怪,贾诩如此执著,必有用意,暂罢,让他去闹。

    太尉又问:“孙策乃一无知少年,如何做得扬州牧,只叫天下人耻笑!”

    蓝华(贾诩)笑道:“打下便是他的,打不是屁也不是!”

    太尉讲道:“如此乱武,国家更待何时安宁。”

    贾诩讲道:“天下只剩几人,便好解决,要么称臣,要么讨之。”

    献帝叫声:“此计甚妙!”

    太尉道:“扬州牧使不得,此人最多封个校尉,如此封之,天下人笑话!”

    贾诩一想,也觉有理,便讲道:“也罢,就依太尉。”

    献帝道,“尔等功臣,我已准备各行封赏,只是现无金银,谷物,只允头衔,但征奉入京,便作封赏。”

    钟繇拿出献帝召令读道:“封李傕为车骑将军,开府,假节,池阳候,领司隶校尉,郭汜为后将军,美阳候,樊铜为右将军,万年候,张济为镇东将军,平阳候,驻兵弘农,封贾诩左冯翊。”

    (汉末军制注:大将军在三公之上,其余皆在三公之下,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至于杂号将军战时而设。)

    注:(列候,即食邑某一县,古时大功者列候,小功者封乡候,亭候,食邑某一乡。)

    献帝之召皆出自三公之手,李傕,郭汜,樊铜认可,拟旨而出。

    封赏之后,几人跪拜谢旨,黄门将旨拿出后宫,合成一折,然后抄写成数折,传至各州郡驿站,广为传播,远州三月便达,近州十日足以。

    众臣各站其位,继续议事。

    “军中已无粮草,如何是好?”郭汜讲道。

    蓝华走出,讲道,“我去华阴县筹备一番。”

    “不知,能筹得几何?”郭汜问道。

    “一月应可,如省些,三月足够,到时臣奉也该到达。”蓝华答道。

    “你怎知各州牧郡守会供奉我等?”郭汜又问。

    蓝华道:“不知!”

    郭汜叹气,“聊剩于无,有劳左冯翊了。”

    献帝见众臣不再言语,便讲道:“众卿还有何事要议。”

    众臣无声,献帝又道:“散朝,众卿回府休息。”说完献帝站起,向内宫走去,小黄门跟在其后。

    众臣下朝,蓝华独行,李傕追上,问道:“先生,可知众臣,何时可供奉入京?”

    蓝华答:“不知!”,蓝华讲完,快步向自家马车走去,落下李傕一人发呆,李傕心想,附近几县倒是可以掠夺一番,也可支撑些时日,贾诩虽能,但也怕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