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因屡立战功,被表为平原国相。
平原相相当于地级市长的级别。
在做平原相期间,刘备与民生息,治理有方,借刘备的话来讲,与民秋毫无犯。
刘备年青的时候在一些人眼中就是流氓地痞,这种人做官后,为什么不贪财,不贪色呢。
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刘备是有大志向的人,刘备小时候就有讲以后要乘座羽葆盖车,刘备的理想可能是当皇帝,再退一步称王称霸。
为什么刘备会有这种理想,可能是算命面相的跟刘备讲,刘备的命非福即贵,王侯将相之命。
即然有这种命,刘备贪那点小财,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贪财的人,名声不好,很难有所成就。
第二点:刘备好吃懒做,喜欢喝酒吃肉,喜美服,这些花不了多少钱,自己做官的年薪千石谷粟是可以让刘备每天喝酒吃肉,还有漂亮的衣服穿,没必要去霸占老百姓的财物。
第三点:刘备常以汉高祖刘邦比之,照着刘邦的性格,行为去做事,刘邦是一个很舍得的人,豪爽重义,喜结交朋友,不重钱财,刘备的性格也非常相似。
第四点:刘备知道乱世,重要的是人才,重要的是人心,而收拢人才则需要舍得,收拢人心需要仁义,正直。得人才就会有聚力,得人心才会有名望,才会有源源不断资源。
第五点:刘备师从卢植,郑玄,这两个人都是当世名士,知名教授,刘备不管学习成绩怎么差,政务,识人,用人还是会一些的,当时做官也没有那么难,读书人基本上都会做官,抄抄写写,看看公文,批阅宗卷之类的。
第六点:刘备出身苦寒,他比那些出身世家门阀的人更懂得底层百姓的艰辛,刘备从安喜县尉到平相原,这六年时间里,不断的黄巾军战争,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战争的技巧,也明白只要老百姓有吃的,基本上是不会造反的。
综合以上几点,算命的说刘备非福即贵,王侯将相之命,刘备虽性格好吃懒做,喜欢喝酒吃肉,喜欢漂亮衣服,但同时刘备也是一个豪爽重义,不重钱财,喜交朋友的江湖人,刘备深知百姓疾苦,又知道想在乱世干一番大事业,有所作为,首先要正已身,做好事情,提高自己的声望,聚人才,拢人心,才会成功。
年青时的刘备很浮躁,算命的说刘备命好,刘备记在了心头,同时也养成了刘备好吃懒做,白天做梦的习性。
即然我有王侯将相之命,我干嘛去读书,太累了,不读,拜师卢植求学的时候,斗蛐蛐,玩鸟,上课睡觉。
即然我有王侯将相之命,我干嘛去学经,太累了,不干,拜师郑玄的时候,没有人玩,上课睡觉,被郑玄点名批评了几次,受不了气,跑回家乡。
即然有王侯将相之命,我干嘛受一个小小督邮的气,低声下气贿赂你,不爽,揍了都督邮一顿跑了。
接着刘备又折腾了几年,还是一事无成,做县丞,做县长,感觉这得猴年马月才能做上将军,苦从心来。
刘备得知同窗好友公孙瓒已经成为了一方诸侯,已经是正牌将军,位高权重,镇守一方,这时候的刘备就开始后悔,反思,如果当时能定下来心读书,说不定自己不比公孙瓒差多少,自己老是想着算命的话,导致自己静不下心来做事。
无路可去的刘备,只好去投了自已的同窗好友公孙瓒,公孙瓒见刘备混得不好,也并未嫌弃他,而是给了他做别部司马一职,叫他与田楷一起对抗袁绍。
刘备传(四)()
刘备也并没有让公孙瓒失望,与田楷击退几次袁绍大军入侵,凭借军功,刘备升任平原相一职。
刘备天生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刘备喜欢折腾,不喜欢给人打工,同时刘备也看出公孙瓒没有什么大志,成不了气侯。
刘备一直想着自己创业,拥有自己的根据地,拥有自己的兵马,而现在刘备不过是公孙瓒的打工仔,没有出息,封侯列将,称王称霸,无从谈起。
诸侯割据,群雄逐鹿,自己没有根据地,没有兵马,很容易被其他诸侯吞并,汉室天下名存实亡,难以为继。
刘备有想法,三十岁前的想法和梦想是能像汉高祖刘邦一样,打天下。
三十岁后的想法就折半了,刘备希望能独领一军,有块地盘,保命立身,以观天下大势。
刘备有没有想法匡扶汉室,重振朝纲呢?
有,刘备希望通过匡扶汉室,封个王,异姓不得封王,但刘备不同,他是汉景帝的后裔,如果刘备能领军队,扫平天下,靠战功他是可以封王的,当然前提敌人够多。
现在汉帝在贼寇手里,随时可能被杀害,汉帝一死,汉室无人继承大统,诸侯各不服谁,看谁拳头硬。
这个时候天下可能会变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国,相互攻伐。
诸侯们都这么认为,春秋战国之期,谁也不去迎汉帝,只关心抢占地盘,只等汉帝被郭汜,李榷杀害后,圈地立国,称王称霸。
这时候的刘备根本算不上诸侯,他有任何想法,都只是图劳的。
这个时候的刘备最迫切的想法是提高名望,让大家都知道他,汉室还有一个姓刘的,叫刘备,是汉景帝的后代,一心忠于汉室,以匡扶汉室为已任,文武双全,仁德忠义,有高祖之姿。
刘备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一点:希望被招回朝廷,任将军之职,以朝廷名义,领军平叛。
第二点:佐世之才,奇才,草莽英雄前来投效,一起创业,打江山。
第三点:引来世家门阀的投资,招兵买马,扩展地盘,称诸侯。
刘备只有广施仁政,爱民如子,才能得到好评,提升名声,才能实现以上三个目标,任何一个目标都可以。
刘备在平原相上做了三年,即没有人来投效他,也没有等来朝廷的旨意,刘备过的非常苦闷和茫然,但这个时候,三十四岁的刘备即不敢辞职,又不敢领军征伐,只能继续等待。
张飞和关羽这个时候,也是非常浮燥的,经常跑来跟刘备抱怨,刘备只能苦口婆心的相劝一番,叫他们再等等,总会有机会的,并列举历史上的名将的典故给两个义弟听,这样才勉强让两个义弟留在身边。
作为领导刘备是非常艰难的,即使是关,张,他们也是希望上战场,杀敌立战功,报效国家,封侯列将。
机会说来就来,有一天刘备正在府上和张飞,关羽喝酒,家丁通报一个自称太史慈的人求见。
刘备叫家丁,叙述一下太史慈的长相,家丁描述了一番,刘备以为是有游侠来投,赶紧与关羽,张飞去门外迎接。
太史慈见刘备亲自迎了出来,很感动,见面就跪拜。
刘备将太史慈扶起来,问道:这位壮士找我刘备有什么事情吗?
太史慈说:我奉孔北海之命前来平原请刘使君前去解北海之围。
刘备知道孔融这个人,孔融是孔子的嫡孙,是个名士。
刘备大惊道:孔文举也知刘备?
刘备此刻的表情就像中了彩票,考中了状元,欣喜若狂,原本以为有个壮士来投就已经很开心了,结果是一个名士来请自己帮忙,怎么不开心呢。
太史慈说:北海被黄巾军围困,请平原相速速出兵解围。
刘备说:好,我交待县吏,安排一个城里的公务,关羽,张飞,你们去点兵,准备路上粮草,我们即刻起程去救援孔北海。
机会来了,刘备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也不谈条件,讨好处。
孔融为什么请刘备去支援北海呢?
我的猜测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孔融可能是要请公孙瓒去救援,公孙瓒没空,就问田楷,孔融相求,还是要派支部队过去,你说派谁过去,田楷说刘备合适,公孙瓒就叫太史慈来找刘备。
第二种可能:北海城被围,孔融写信给袁绍,公孙瓒请求援助,这两个人都不搭理他,孔融问自己的属下,北海城危在旦夕,何人可为援兵,有个人刚好认识刘备,就跟孔融讲,我认识一个人叫刘备,离这里不远,此人有仁义之名,攻打黄巾军屡立奇功,现任平原相,可叫人去请此人来解北海之围。孔融一想,那就试一试,这可能是最后的希望,孔融叫太史慈亲往,如果不肯来,就跪着求人,把刘备求来相助。
第三种可能:孔融是一个爱好政治宣传,道德教化的政客,同时他也很留意那些爱待百姓的正直能吏,常常会收集一些清流廉吏的消息,跟他们交往,刘备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待,有些做生意的从平原到北海通消息,孔融去城中了解民意的时间,知道刘备这个人,北海被围,孔融就想到了刘备,请刘备来解北海之围。
可能这三种先后顺序同时存在,也有可是其中一个。
刘备领着三千兵马支援孔融,关羽斩杀黄巾头目管亥,黄巾军四处逃散,北海之围解困后,孔融宴请了刘备,和刘备结交好友。
三天后刘备领着军队回平原,袁绍大军压进,公孙瓒叫刘备与田楷布防平原一线,抵抗袁绍的入侵。
袁绍挑起幽州牧刘虞与公孙瓒火拼,刘虞败亡,公孙瓒自领幽州牧。
公元194年,徐州被曹操所围,陶谦向青州刺史田楷请援,田楷与刘备领军去助陶谦。
陶谦见刘备是个英雄人物,不过兵马太少,又给刘备增了五千丹杨兵,抵御曹操。
陈宫,张邈叛乱,引吕布入兖州,曹操失了后方根据地,也不打陶谦,转头收拾吕布。
陶谦见曹操退兵,安排刘备驻守小沛,上表刘备为豫州刺史。
公元 195年陶谦病重,让出徐州,刘备代领徐州牧。
刘备传(五)()
刘备传(五)第1/1页
陶谦让徐州给刘备,这个在历史上也存在争议。
第一点:陶谦得罪了曹操,曹操要诛他九诛,屠城,陶谦惧怕曹操,死之前将徐州让给刘备。
第二点:陶谦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守不住徐州,自己的两个人儿子更没本事守住徐州,干脆就让出去,而刘备是当时最合适的人选。
第三点:陶谦是一个忠于汉室清流直吏,被刘备的英雄魅力所折服,心甘情愿的让出徐州,乱世当道,诸侯割据,非一雄主可守徐州,此雄主乃刘备。
第四点:形势所迫,自己老了,下面的谋士,武将动了心思,不让出徐州的位置,自己和子孙就会被害死,不如爽快点。
第五点:刘备占了徐州,曹操没有借口发动战争,公孙瓒也没有理由发动战争。
公元196年刘备领徐州牧后,朝廷又同时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亭侯,这时候袁术大军入侵徐州,两军在盱眙,淮阴相持数月,袁术听取谋士建议,交好吕布,叫吕布偷袭徐州。
吕布投靠刘备后,刘备收留了他,让出小沛给吕布驻扎,曹操不打了徐州了,跑去迎汉帝,袁术当时地盘是豫州到九江一带,袁术的地盘接曹操的兖州,刘备的徐州,公孙瓒的青州,孙策的扬州,袁术想对外发展就需要对外动兵,攻打兖州,不是曹操的对手,和公孙瓒,孙策是联盟关系,那只能攻打徐州抢占刘备地盘。
刘备也不好打,袁术就联合吕布夺取了徐州,袁术想称帝,就与吕布联姻,吕布不答应,并与袁术断交,刘备回军徐州被吕布所败,刘备没地方去,吕布将小沛让出给刘备驻扎。
公元197年刘备在小沛驻扎了二个多月,招兵买马,跟徐州城中士家门阀,豪门旺族交往过密,吕布担心刘备发展壮大,以后难控,起兵攻打刘备。
刘备败走,无处可去投了曹操,曹操叫刘备驻扎豫州沛城,并向朝廷表刘备为豫州牧。
沛城是豫州的沛城,非下邳郡的那个小沛,沛城离徐州彭城大概百公里左右,刘备做了豫州牧,只有领兵权,城池也只有一个,当时袁术在寿春称帝,刘备的军事任务是攻打袁术。
公元198年吕布发兵攻打沛城,刘备不敌败走,领着关羽,张飞回许都复命。
这个时候刘备已经三十九岁,我们总结刘备这十年所有经历。
一,被孔融请去救援北海之围。
二,回平原与田楷抵御袁绍入侵。
三,被陶谦请去解曹操攻打徐州之困。
四,陶谦让徐州,刘备领徐州牧。
五,收留吕布。
六,袁术入侵徐州,刘备与袁术开战。
七,吕布偷袭下邳,占领徐州。
八,吕布攻打刘备,刘备无处可去,投曹操。
九,曹操让刘备驻守沛城,进攻袁术。
十,刘备被吕布打败,投奔许都。
总结刘备这十年,败多胜少,这时候的刘备已经有简雍,孙乾,糜竺三位谋士,但这三个人有个共同的特点,中庸之才。
刘备有关羽,张飞,两人都是万人敌,打仗应该非常力害,为什么打不过吕布,吕布只有一个谋士陈宫,还不怎么用得好。
为什么刘备打仗时经常会败给吕布。
有如下几点。
第一点:武力输,吕布武功高,一人单挑关羽,张飞两个人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点:将领输,吕布的中级将领多,有张辽,高顺,宋宪,侯成,都能独挡一面,刘备没有像样的中级将领。
第三点:谋略输,陈宫善兵法,会战略,简雍以前是做帐房的,孙乾是做从事,做秘书的,糜竺是做生意的,都不善长兵法,战术,刘备会,但是当两军战场上撕杀的时候,战术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第四点:战争潜力输,刘备兵乏粮缺,没有后援,刘备仁义,在乱世大家都在讲利益,刘备的理想,匡复汉室,重振朝纲,而诸侯们的梦想是称王称霸,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利益同盟,刘备可以出兵帮孔融,帮陶谦,但是没有人出兵帮刘备。
曹操打仗也是经常输,但是曹操败了之后,过不了多久还是会打赢,曹操的战争潜力强是曹操战必胜,功必克主要因素。
公元198年的刘备,名望已经很高了,但是不受人待见,刘备没有根基,没有显赫的家族底蕴,没有自己的独立军队,相比曹操,一个天一个地。
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军事武装,可以称得上一个地道的大军阀,也可以叫曹魏军阀集团。
曹操将献帝迎到许都后,这个军事集团就变成了护国军,曹操可以用汉帝的名义征讨其他不臣的诸侯。
刘备回许都后,在朝廷任职,汉帝认刘备为皇叔,封左将军。
四十岁的刘备已经不是当年的冲动少年,刘备历经磨难与挫折,历经失败与无处可去,做人变得低调,沉稳。
朝廷为官,并没有刘备当初想像的那么美好,那些朝臣每天都在争权夺位,勾心斗角,不顾百姓死活,那些朝臣每天都在想着谋害曹操,不顾汉室安危,而汉帝更是天真的以为,杀了曹操,这汉室便能重振朝纲,兴复汉室。
在刘备的眼中,曹操是个英雄,但是英雄又能如何?无非有两种结果,在权力的斗争中被****,暗算,又或者曹操发展到强大的无需汉帝,废帝篡汉,别无他途。
刘备知道许都不能久呆,呆久了早晚会惹祸上身,刘备并不结交,讨好朝中众臣,只是客气的应付一番,刘备知道自己的身边,朝臣的身边布满了曹操的耳目,任何的轻举妄动和言论都会惹来杀身之祸。
刘备被曹操请上府,曹操摆酒宴请刘备,并用青梅酒招待,讨探天下英雄,天下大势,这是曹操对自己的一种试探。
刘备并不上套,只做客观应答,不发表主观意见。
曹操话中有话,曹操只是想做个中兴能臣,而有时候是身不由已的,汉帝高高在上,却不解民间疾苦,寒门将士绑在曹魏军事集团的这辆战车只能不断的向前,才能保障汉室的延续。
话尽三话,各自回味,宴散之后,刘备回府,称病不待客,在家中种菜,养鸡,以明其志。
刘备要向曹操表心志,做为臣子的本分,做好分内事。
刘备知道,怀壁其罪,自己身居要职,又是当今皇叔身份,若朝中有事,自己如何脱得了干系,并且与其是入朝为官,不如说自由全无,被曹操囚境笼中。
第一点:刘备知许都乃是非之地,早晚一天会惹祸上身,不能独善其身。
第二点:刘备心中还有梦想,不想老死许都。
第三点:曹操多疑,若哪天怀疑自己,或许会对自己下手。
搜狗阅读网址:
刘备传(六)()
刘备虽然想逃离许都,但是没有借口,也没有能力。
刘备称病不待客,每天种菜,喂鸡打发时间,曹操耳目探到刘备每日作息,汇报曹操,曹操心中稍定,叫来谋士相商。
郭嘉言:刘备是个英雄,主公要小心这个人。
程昱言:刘备有心计,主公不可大意。
其他人怎么讲,历史上没有记载,不过孔融,荀彧对刘备的感观不错,孔融是刘备的好友,荀彧,荀攸与刘备的交集不多,历史上并没有支言片语,我们也不好猜测乱说,在荀彧传里我们会大胆的假设一番,在这里就不写了。
即然郭嘉,程昱都这样跟曹操讲,而曹操最后为什么还要将刘备放出去截住袁术去路,曹操并不是没有将领可用。
曹操的志向是匡扶汉室,刘备的志向也是匡扶汉室,曹操经常在前线杀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曹操希望自己死后,有一个人能继承自己的遗志,而这个人就是刘备,刘备可能是曹操心中的一个备胎。
曹操征伐四方的时候,打败刘备,并未赶尽杀绝,捉住了关羽最后也是给放了,曹操忠汉,而刘备常以高祖比之,刘备将张飞暗喻成樊哙,关羽暗喻成曹参,而曹操认的祖宗就是曹参,曹参是汉高祖的丞相。
这种暗示就非常的巧妙,无法言喻了。
曹操想用刘备这个人,肯定要先了解他,想了解他可能连他很多事迹都要打听一番,如果曹操真想篡汉,刘备又像汉高祖刘邦,曹操不用找任何借口,随时可以杀掉刘备。
而洽洽曹操没有这么干,刘备有徐州这块根据地是不成气侯的,曹操将刘备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