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的温酒斩华雄是不存在的,华雄是孙坚斩杀的,三英战吕布也是不存在的,三英可能是联盟军里三个武艺高强的武将围攻吕布,战了个平手。

曹操传(六)() 
董卓入京的时候只有五千兵马,后来吕布降了董卓,大概也就一二万兵马,关东联军兵马十万左右。

    董卓败了几场就吓坏了,就开始想办法离间联军,首先是拉拢孙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孙坚,孙坚不干,孙坚不上当,董卓又把袁绍的叔父拉出来威胁袁绍,袁绍也不妥胁。

    董卓没有办法,又担心联军策反自己的将领,或者是攻破虎牢关,攻进洛阳城,把自己碎尸万段,董卓一把火烧了洛阳城,焚毁宫室,挖开王陵,劫掠百姓,把小皇帝和群臣都架到了长安城去。

    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

    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

    联军里除了孙坚愿意和曹操一起西追,其他诸侯都不愿追击董卓。

    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利益还没分配好,老子在城里分配战争利益,儿子们在城外攻城,战争胜负是为了政治需要服务的,大家都认为董卓已经是案板鱼肉,什么时候合适打,得等老子从城里传出话来。

    第二点:不愿意做出头鸟,自己那点兵马都是花费重金招来的,死一个少一个,保存实力,渔翁得利。

    第三点:被董卓挟持的朝臣中可能有自己的父亲,叔父,师长之类的,万一董卓滥杀,杀了自己的父亲,叔父,那就得不偿失了。

    第四点:封官许愿,得了朝廷封的将军官职去抢地盘。

    曹操和孙坚为什么敢追董卓,他们没有这个顾虑,而且他们两个人确实也是英雄人物。

    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悬殊,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一难。回至酸枣。

    孙坚和曹操一起追的,孙坚这个时候在干什么?

    孙坚攻破了洛阳城,跑皇宫去找玉玺,可能孙坚自己有内探,宫中有小太监偷了玉玺,藏到井里了,报信给了孙坚。

    孙坚原籍是吴郡,江东之地,那个地方以前是楚地的一部分,孙坚又同时是乌程侯长沙太守,不想做将军的不是好将领,乱世以至,孙坚可能也做过称王称霸的梦,春秋战国,楚国掘起,可能孙坚的偶像是项羽也说不定。

    曹操战败后回到联军基地,开始提意见,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听。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联合军至此解散。

    联军解散了,曹操的兵马基本上也打没了,估计也只剩千把人了,曹操领着千人兵马回陈留继续训练。

    公元190年秋,黄巾贼入东郡,杀了东郡太守乔瑁,以东郡为根据地,在兖州烧杀抢掠。

    公元191年正月,曹操又征兵二三千往东郡讨伐黄巾贼。

    时任东郡瞎下一县的县吏陈宫见曹操义举,便联络曹操,为曹操出主意,这也是曹操最早期的谋士之一,当时的曹操只是挂职校尉一职,而且朝中无人,曹嵩退休,曹操在朝廷里是没有什么靠山的。

    曹操并不像袁绍,袁术,朝中有人。

    曹操经过半年的时间大败东郡黄巾大贼于毒,白绕,眭固,于扶罗,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

    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是向朝廷举荐。

    朝廷是董卓把挟的,董卓为什么同意,给董卓送些粮草,财物就可以了,不同意钱粮都没有,同意了也就发个称号出去,无所谓的事情。

    曹操任东郡太守后,陈宫就投了曹操,做了曹操最早期的谋士。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

    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

    公元192年夏,曹操迎来了第二个谋士,有王佐之才的荀彧。

    荀彧是荀攸的侄子,荀攸在朝廷为官,三十多岁,不到四十岁,大概也是做议郎的职位,荀彧刚开始是给袁绍做谋士的,荀彧觉得袁绍这个人不行,国家乱成这样,还在想办法捞钱,抢地盘。

    荀彧觉得曹操是个英雄人物,有担当,有责任感。

    荀彧和曹操的交际可能是在关东联军的时候见过,也可能是曹操这一二年时间的所作所为让荀彧觉得曹操是个可以托付的人,同时荀彧也调查过曹操这个人的性格和作事风格。

    曹操被鲍信迎到兖州征剿青州入境的黄巾贼,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荀彧觉得自己对曹操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曹操的后勤问题上,又是自己的特长。

    曹操在陈宫和荀彧的帮助下“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

    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

    荀彧提出兵囤制,监任政务一把手,将青州黄巾编户入册,迅速的稳定了兖州动乱局面。

    王佐之才的荀彧政务虽然是行家,但是战术,战略不是他的专长,他有萧何之才,却无张良之谋。

    曹操平定百姓叛乱容易,但是和诸侯相争却是困难重重,需要引进更多的军事人才和战略性人才。

    同年荀彧又向曹操推荐了军事天才戏志才。

    公元192年时任汝南太守的袁术到处发兵攻占城池,抢占地盘,曹操亲领大军在匡亭大败袁术。

    又追击数百里一路追溃,黑山军、南匈奴。

    袁术与徐州牧陶谦,奋武将军公孙瓒联盟,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

    曹操为什么打仗这么力害,有三点。

    第一打败青州黄巾,收编为青州兵三十余万,有兵援。

    第二有军事天才戏志才出谋划策,有王佐之才荀彧提供后勤补给,具备战争潜力。

    第三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纯都是当世良将,士兵训练为素,凝聚力强。

    第四曹操的军队是一支有组织,有正义,有军纪的军阀团队。

    作为军阀首领的曹操又是一个行事果决,判断准确,了解对手的一个军事家。

曹操传(七)() 
综合以上几点,曹操花了五年时间清剿黄巾军,攻打袁术,陶谦,战无不胜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黄巾军有几个特点,没有武器,机动性差,有组织没纪律,主力前锋打赢了一窝蜂的往前冲,前锋部队被打散或者首领被斩杀就一窝蜂的溃逃,一盘散沙。

    袁术不识军事,军纪涣散,将军们也只是草台班子,不正规,好吃散做。

    陶谦出身世家,不识军事。

    有句首谚语讲一群羊由一头狼领着,用不了多久,这些羊个个如狼般凶狠,一群狼被一只羊领着,个个都温驯。

    曹操是狼,陶谦是羊,袁术是只猪。

    曹操对付陶谦,袁术,那是手到擒来,轻而易举。

    曹操得了兖州,入境青,徐州十余县,陶谦慌了,书信曹操求和,曹操不答应也得答应,陶谦是封疆大吏徐州牧,曹操没有借口是不能打的,只有陶谦先打你,你反击这才叫出师有名。

    陶谦求和,共为朝臣,你出师无名,不能打,你打陶谦不合法,没有道义。

    公孙瓒就不管那么多,以剿匪的名义,入侵青,豫,徐三州之地,占领城池,上表朝廷封自己的手下为刺史。

    当时袁术,袁绍都这么干,公孙瓒学着干,当时的一个州都有二三个刺史,各占几个城池,反正刺史已经死了,朝廷封的不认。

    曹操不这么干,曹操按规矩来,本来汉朝纲纪已经败坏了,诸侯自封,抢地盘,无视朝廷章法。

    诸侯们都在抢地盘,曹操只管讨贼,只管守土。

    曹操手下的谋士看不下去了,就想计策给曹操制造出兵借口。

    戏志才出了三十六计中的一招借刀杀人,把曹操一家几十口,一窝端了,曹操这样才有借口入侵徐州。

    戏志才出了这个毒计,被曹氏军阀给惦记上了,一年后就被弄死了。

    奇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毒,戏志才,郭嘉,贾诩,程昱,没有一个不毒的,庞统,法正,诸葛亮也一样,无毒不奇才。

    戏志才害死了曹操老爹,还有一些没有什么用的家眷,曹嵩是个巨贪,名声不好,曹操名声就好多了,清流正吏,这个洗白。

    郭嘉更狠,准备把曹操做掉,曹操没死掉,自己先死了。

    贾诩也狠,直接叫军阀攻回长安,把持朝政,祸害百姓。

    程昱也毒,士兵没吃的,把人肉参在粮草里做军粮。

    庞统害死了周瑜,害死了张松。

    法正直接弄死了庞统。

    反正都是你阴我,我阴你。

    诸葛亮最力害,他活的最久,他用的是阳谋,说不定刘备也是诸葛亮害死的,刘备不死就没有蜀国了。

    弄死人办法是很多的,一句冷言冷语说到心里去,说不定就能弄死人。

    看起来无害高明的计谋,说不定前面就是一个大坑。

    三国有没有干净的人,或者完美的人,是没有的。

    关羽,赵云同样的干了很多不干净的事情,我们在后面讲。

    我们看历史,看人物,不能用洁癖的眼光看,也不能用道德标准去评判,要用生存智慧和谋略,动机去看人,这样才能看到历史真实的一部分。

    标准是双向的,在封建时代,特别是乱世,容易死的都是有精神洁癖的人。

    从现代人的标准去看,清流反而阻挡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推动。

    不破不立,不亡不生,自然之道。

    公元193年秋,曹操披麻戴孝,提兵十万,攻打徐州。

    一时陶谦惊骇,四处请援,不过一月,曹操三路出兵,连破数城,兵临徐州城下。

    这个时候曹操着名的早期谋士陈宫与生死之交张邈背叛了曹操,迎吕布入兖州,把曹操的后方根据地,一窝给端了。

    陈宫为什么会背叛曹操呢?

    三国演义里讲是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陈宫背叛曹操,三国志里讲曹操杀了陈宫的好友名士边让。

    三国演义是小说,而且时间对不上,所以否认这个因素。

    边让陈留郡人,陈宫东郡人,两郡隔的不远,也就是两个市是相邻的,可能两人年轻的时候做书佐的时候相识,相知,一对好基友。

    边让这个人文章写的不错,又有才华,不过人品不怎么样,名士有个毛病,清高,喜欢骂人。

    曹操是宦官之后,边让瞧不起,曹操长得丑,以貌取人,奸诈模样,曹操父亲是个巨贪,花钱买太尉的官职,鄙视。

    曹操的父亲从泰山过路,被陶谦派兵被屠了,陶谦说我没干过。

    这事可能是袁术假扮陶谦兵马干的,挑起曹操与陶谦开战,袁术渔翁得利。

    边让是任九江太守,后面发生战乱,边让就回兖州了陈留,经陈宫介绍曹操是很重视的,名士嘛,有能力,有名望。

    曹操当时已经是兖州刺史了(相当于一省高官的职务。),曹操就给边让做了个市长,也就是郡守。

    边让不干,拒绝了曹操的邀请,请他的回去答复曹操,这边让不愿意干。

    曹操问为什么不干呀?

    士兵就答,边让说你宦官之后,耻于为伍。

    曹操那个当时气的不轻,当时就要杀了这个边让,陈宫就劝,主公呀,边让不能杀,这个人是名士,杀了很多士人都会有怨言的,咋们现在是创业时期,需要世家人才,名士的脾气是这样的,忍一下就好了。

    曹操虽然没有马上杀边让,不过把这个边让惦记起来了,划入自己的黑名单里,准备有机会就干掉。

    后来是什么让曹操夷灭了边让全族呢?

    我的猜测可能是曹操父亲及族人被害后,边让说风凉话,彻底的惹怒了曹操。

    我们示演一下边让的角色,边让知道这件事情后,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有一天好友请边让去喝洒,名士嘛,天天有人请喝酒,吃肉,大多是郡吏,县吏请过去。

    酒过三巡,有人就问边让,你见识广薄,你帮我们分析一下,陶谦为了讨好曹操,派了一员校尉护送曹操父亲跟家人去东郡,经泰山的时候,陶谦又派兵把曹操一家给杀害了,这是什么道理,看不懂,你能不能跟我们讲讲。

    边让得意的摸着胡子讲,这是曹操大义灭亲呀。

曹操传(八)() 
郡吏惊骇道:边让你别瞎说,明明是陶谦杀了曹操父亲,弟弟,一族数十口,你却说是曹操杀的。

    边让说,你这就不懂了吧?

    郡吏来了兴趣,那你说说看。

    边让说即然陶谦想讨好曹操,他没必要再半路找人截杀曹嵩吧,

    郡吏说,有道理,继续说。

    边让说曹操这个人假装很正义,做济南相时干掉了很多贪官污吏,调他到东郡去他又不干了。

    郡吏说这是人之常情。

    边让说这也叫人之常情?正直清廉的人不是应该先把自己搞干净,再去管别人吗?这曹操就是奸诈为了博取好名声,他知道自己是阉宦之后,大家都瞧不起他,他就把自己包装成正直清廉的好官,其实就是想升官发财,博取名声。

    郡吏说这有什么的,当官的想升官,哪个不是为了个好名声。

    边让说曹操不同,他是装的,他要是有好名声,他老头子贪污了那么多,怎么不拿出来救济百姓。

    郡吏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又问,曹操一家数十口被陶谦害了,你怎么说曹操大义灭亲,说不过去,他不会连他老子都给杀了吧?

    边让说大义灭亲的典故你听说过吗?我讲一遍给你听。

    郡吏说你讲吧!

    边让说春秋的时候有个卫国,卫国石厚与公子州吁设计杀害国君,石厚有这个想法就说给他父亲石蜡听,石蜡一听这还了得,不同意,不同意不说乘其子逃往陈国时,逮捕了公子州吁,还叫家臣杀了其子石厚。

    郡吏说这个石蜡忠君灭亲,怎么扯到曹操身上来了。

    边让说曹操阉宦之后,士人都不愿意帮助他,第一点因为他父亲是个大贪官,第二点曹操想攻打徐州没有借口,曹操这个人奸诈,他可以把计谋反过来用,杀了他的父亲,曹操的出生就清白了,又借刀杀人,他就有借口攻打徐州了。

    郡吏说你这是瞎说,哪里有人会这样干的。

    边让说曹操现在处于弱势,而且不如袁术,袁绍名望高,他只能靠这种方法抢地盘。

    郡吏说我不听你瞎说,你又没证据。

    边让说不信拉倒,我酒喝好了,我走了。

    郡吏说那你走吧,我不送你。

    边让走后,没过几天,这个郡吏就把边让给告了。

    曹操听后,火冒三丈,曹操一听自己还真没有这种想法,不过说得是很道理的,这事估计是戏志才玩的把戏。

    对自己非常有利,但这一下子把自己族人一窝给端了,把戏志才惦记上了,同时边让必须得死,万一传出去,别人信了,自己名声是彻底的臭大街了。

    曹操叫郡吏找个机会请边让喝酒,在酒宴上砍死了边让。

    陈宫一听边让被曹操做了,非常生气,就质问曹操。

    曹操的回答也很简单,板着脸就一句话,孤要杀人,公台还要事问具细吗?

    陈宫一听,无语了,奸贼,陈宫忍了,他要为好友边让报仇,趁曹操叫陈宫回去筹备粮草的机会,陈宫策反了张邈和张超,陈留太守把吕布迎到兖州,把曹操后方根据地一窝端了。

    曹操正在前方攻打陶谦,一听说陈宫把他卖了,正在吃饭,连桌子都掀了。

    非常的生气,气什么?

    这些谋士们,一言不合就反叛,非常的无情。

    戏志才曹操现在没办法追究,不过以后有的是手段对付他,张邈那是穿一条裤子里长大的铁哥们,陈宫那是同床共眠,推心置腹的好基友,说叛就叛,丝毫不留情面,还要置曹操于死地。

    曹操欲哭无泪,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国家英雄不是那么好干的,这个时候的曹操还是想做个能臣的。

    不受骗长不大,不受欺不懂得人生。

    曹操没办法,与陶谦达成共识,接受陶谦的物资上的赔偿和道歉,收兵调头收拾吕布和陈宫,夺回兖州。

    收复兖州是陶谦提供的粮草,打跑吕布和陈宫用了一年多时间,大部分军事战术都是出自戏志才。

    戏志才也是个军事天才,不过这人私德不怎么样,瞧不起平民,心狠手辣,他还指望着帮助曹操称王称霸夺取江山,不过曹操收复兖州几个月后就挂了,病死了。

    大概是曹操跟他喝酒的时候,说酒话。

    曹操说志才呀,当初要是我亲自领一营骑兵去接我父亲跟弟弟过来,肯定不会被陶谦给暗算了。

    戏志才没办法接话,曹操提起这事,就是再怪他间接的害死了曹操族人。

    戏志才只好说,主公这事已经发生了,无法改变了,就不要后悔,不要难过了,咋们还是好好想想怎么拿下徐州。

    曹操说拿下徐州又有什么用,我的族人又不能复生。

    戏志才更郁闷了,喝酒说酒话,人之常情,感叹过往,无可厚非,戏志才听着就不是滋味,而且想法又不同。

    戏志才心想,曹操是不是觉得我害死了他的族人,现在要找我清算了。

    曹操看见戏志才心事重重,又说道,志才呀,你别往心里去,我就随口说说,我的梦想是做个能臣,平定黄巾叛乱,剿灭那些不臣的诸侯,我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和努力。

    戏志才叹道,现汉室倾危,主公没有别的想法吗?

    曹操说,没有,我不会像袁绍那样,也不会像袁术那样,但是如果他们有不臣之心,我会奉国家之令征讨他们,天下太平了,我就还权给汉帝,自己隐居,做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