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璋道:“二人尚是年少,不如由子远领兵前去增援如何?”
吴懿道:“主公有命,末将不敢不从。”
刘璋道:“好,你且提兵前往增援刘璝大军,围剿刘备。”
吴懿起身,拿令,退出议堂。
刘璋又问,“还有何人可为孤分忧?”
席中有一人,姓刘名巴,乃任刘璋军参议一职,此人道:“刘璝与吴懿皆非刘备对手,主公若非以为兵多便可以击败刘备?”
刘璋道:“以你之见,该当如何?”
刘巴道:“只需主公守好关隘与城池,不与刘备战,且引百姓入关入城,不过一载,刘备无食,必败也,刘备基业不过荆南五郡也,可书信江东孙权,叫他起兵攻打刘备,再书信曹操,叫他派兵过清泥隘口,直取南郡,刘备担心荆州有失,哪还有心思攻打主公,必会引兵回荆州。”
刘璋道:“此计甚善,不过刘备只有数万兵马,无关张两人虎将,孤会怕他不成。”
刘巴摇头,“主公兵马虽多,不过几郡皆要防守,远水解不了近渴,袁绍百万大军一战而败,曹操百万大军,不及周瑜三万水军。主公若是一意孤行,待兵临城下之时,必是主公亡蜀之时。”
刘璋道:“依你之见,孤当如何?”
刘巴道:“汝有三策,依次行之,必会大败刘备。”
刘璋道:“你且与孤道来。”
刘巴道:“一策便是许以好处联孙权,联曹操,攻打荆州,二策清野闭关,围困刘备,与其对耗,三策为派出使者前往劝降,若是刘备愿意领兵回荆州,便让出通道。”
刘璋道:“子远所言甚是,只是孙权与刘备有盟,如何会与孤结盟,曹操乃国贼也,孤不耻与其为伍,孤又能许孙权,曹操何等好处?”
刘巴道:“我等牵制刘备大军,孙权起兵取荆南二三郡却是不成问题。孤与曹操有旧,若孤书信一封曹操,定会出兵攻打荆州。”
刘璋哼了一声,“孤还差点忘了,你还曾投过曹操,你怎么知道孤非刘备对手,只怕此三策,皆是为曹操所谋也。”
刘巴见刘璋如此刻薄,便不再言语。
刘璋扫了一眼堂中,眼睛落在董和身上,董和见刘璋正望自己,拱手行礼,讲道:“主公,以臣之见,此时商议为时尚早,我益州兵马不下二十余万,刘备现如笼中之鸟,只待主公大将败他数场,刘备定会派人来与主公讲和。”
刘璋道:“幼宰之见,甚和孤意,不像某人尽给孤出些让孤难堪的主意。”
刘巴闭上眼睛,只待军议早些散去。
董和又道:“主公可书信孙权,许以金银,粮草,叫他攻打荆州,刘备得知荆州起了战事,定会担心后方有失,主公让出一条道路,让刘备大军回荆州便是。”
刘璋嗯了一声,又道:“幼宰所言极是。”
董和又道:“涪城以失,若涪城难以攻克,传我令叫兵马退守绵竹,死守绵竹,若能守个一年半载,刘备大军也会退去。”
刘璋道:“此计甚善。”
军议一柱香,刘璋也无话题,便散了军议。
刘备与刘璝大军相待数月,各有胜负。
公元213年五月,荆州来使,主母孙尚香被孙权接回江东,刘备之子刘禅被赵云劫下。
刘备叹气一声,便无下文,诸葛亮前往江东与鲁肃会务,达成共识,孙权不会出兵攻打荆州,全力防守曹操南征。
曹操定关中以有一载,大军休整一年,曹操准备九月待收秋粮,再次征讨孙权。
曹操府上请众文武,前来饮酒相商,议堂文武座满。
曹操发话道:“刘璋引刘备入川,攻打汉中,哪知刘备入川后,不攻张鲁,反要夺了刘璋基业,孤以定关中,此时大军休整以有一载,孤是先征汉中,还是先征孙权?”
曹操扫了一眼议堂,只等众文武畅所欲言。
席中荀攸发话,“关中虽定,但马超,韩遂余孽却未消灭,马超尽收陇西之众勾结张鲁以图凉州,主公可令一上将,领数万兵马平定凉州,消灭马超,韩遂余孽,再图汉中。”
曹操道:“公达所言极是。”
席中程昱接话,“马超铁骑世之无双,主公遣何人为将?”
曹操俯首思索,程昱又道:“汝倒有一计,可破马超。”
曹操道:“仲德可尽道来。”
程昱道:“马超收得陇西众将,一盘散沙也,马超此人唯利是图,不得众将忠心,主公可行离计之间,定能灭杀马超。”
曹操道:“仲德言之有理,不过依仲德之见,汝若三路分兵,一路攻汉中,一路剿灭韩遂,马超,另一路南征孙权如何?”
程昱道:“此计不妥。”
曹操道:“有何不妥?”
程昱道:“我等攻打张鲁,后路必会被韩遂,马超所袭也,主公先定凉州,再攻汉中,此上策也,分兵两路,一路剿灭韩遂,马超,平定凉州,一路南征孙权。”
曹操道:“仲德所言极是,是孤未考虑周全,只是这刘备若是得了益州,孤若想再取之便是甚难。”
曹操讲完便望司马懿。
第三百一十七章 曹操称公,各势的较量()
司马懿见曹操望着自己,司马懿发话道:“主公,事分缓急,不定凉州,又如何能入汉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若主公一意孤行,兵行险招,可由长安出兵数千,兵出子午谷,奇袭汉中,攻打汉中非一战能定,若被马超或是关羽截了后路,便是有去无回。”
曹操嗯了一声,又道:“仲达之意,孤当如何?”
司马懿道:“可遣一上将领兵数万,先定凉州,再取汉中。”
曹操道:“何人为将?”
司马懿道:“主公自有定断,仲达不敢妄言。”
曹操嗯了一声,三息过后,又道:“适妙才大军正驻槐里,徐晃大军正驻蓝田,可叫妙才起兵入陇西,徐晃剿韩遂。”
备注:妙才乃是夏侯渊之名。
司马懿道:“主公英明。”
曹操道:“若定凉州,破马超,非一奇士随军不可,仲达愿往否?”
司马懿道:“主公有令,仲达愿往。”
曹操道:“甚好,平定凉州之事,便交与你与妙才两人,令你为征北护军将军参谋一职,即日起程往夏侯渊大营。”
司马懿起身行礼:“仲达领命。”
曹操道:“你且先入座,待军议后,再行回府准备,次日出发。”
司马懿诺了一声,回位座好。
曹操又道:“孙权雄据江东,守长江天险,孤三征无功而返,孤想九月后,待秋粮入库,再点十万大军亲征孙权,诸公以为如何?”
崔琰道:“主公不可?”
曹操皱眉道:“有何不可?”
崔琰道:“主公年年征战,国库空虚,百姓饱受战乱,流离之苦,待生息数载,再起兵马也不迟。”
曹操道:“孙权攻取交州新定,刘备领兵入川,此时正是良机,孤年世以高,若不趁此时机南征,灭了孙权,假以时日,江东民心依附,建国封号,却再难攻打。”
崔琰道:“主公三征孙权皆无功而返,天数三分之势,主公何顾如此执着?”
曹操哼了一声,讲道:“崔季珪此语乃诛心之言,何为天数,春秋战国,诸侯国立,秦灭六国而主中原,称始皇帝,秦灭汉代,国只可一国,何来三分之国。”
崔琰道:“孙权若灭,主公是称王还是称帝?”
曹操不作回答,若天下一统,还权于汉帝,还是改朝换代。
还权于汉帝,曹氏一族,夏侯一族,乃至草莽将军,寒士新贵又如何善了?
篡汉登位,又岂不是让天下百姓耻笑,刘备,孙权常将自己以王莽喻之,自己若是篡汉,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席中荀彧叹道:“古有齐国管仲,今有丞相也,崔季珪何以言丞相无以立堂?”
曹操眯着眼着看着两人,心里思索两人用意。
席中数息寂静,曹丕咳了一声,讲道:“父亲功绩盖世,何人能及,孩儿劝进父亲称魏公,以待曹家能兴盛百年。”
席中谋士,武将吩吩附合,董昭,华歆,王朗,纷纷进言:“丞相称公,乃是众望所归也。”
曹操扫过席中,司马朗,荀攸,荀彧,程昱,贾诩这几人却未曾发声应和。
曹操以近六十古稀,近来常有头痛,若是自己身死,以曹丕,曹植之能,如何驭得了下臣,天下若定,代商立周,曹家坐位,天下一统,曹操也能解了自己一生夙愿。
曹操望向贾诩问道:“文和,以你之意,孤是否再进一步?”
贾诩拱手行礼:“丞相平定汉中,乃大功也,不可不赏,丞相封公众望所归,文和附议。”
曹操点头,又望司马朗。
司马朗拱手道:“汉高祖建汉帝国,封八王,七王不得善终,后刘邦立规,异姓不封王,丞相一心以汉室为重,若是称公封王,他日必会引来祸事。”
曹操点头,回道:“伯达所言甚是,若我故去,谁人可继丞相?”
司马朗道:“属下不敢妄言,丞相自有定论。”
曹操又望荀攸:“公达若有想法,尽可与孤一言。”
荀攸道:“丞相奉天子征不臣数十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何故也?即有小败,不用三五载也能克敌制胜,何仗也,其一,丞相所行之事,皆乃正义之事,其二,众将士齐心用命,众谋士以丞相为榜样,兴汉室振朝纲。”
曹操又问:“若孤称公,公达以为如何?”
荀攸道:“江东孙权历三世守天险,国强民附,雄据一方,主公不得进,刘备据荆州,礼贤下士,得奇士之用,左右虎将为打手,能守城池,主公攻不克战难胜,以荀攸之见,其因有三。”
曹操道:“愿闻其详。”
荀攸道:“其一刘备久居新野,民间有喻光武汉帝刘秀,荆襄之民皆以为丞相乃王莽,刘备为真龙之命,此乃刘备与诸葛亮造势之计,其二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荆襄之士皆以为刘备礼贤下士,重能任贤,仁主也,此乃刘备与诸葛亮造相也,其三刘备重用黄忠,魏延,此两人,一人名将之后老将,一人乃卑名无耻虎将,此乃刘备与诸葛亮拢心之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一收荆襄民心,此二收荆襄士人之心,此三收荆襄将人之心,至此服三心,刘备据荆襄可称一国,主公若想取荆襄之地,不克江东不能定。”
曹操道:“公达言之有理,刘备乃英雄也,孙权乃雄主也。”
荀攸道:“丞相称公,定会叫刘备,孙权有机可乘。”
曹操嗯了一声,又看荀彧,“友若,孤若称公,你意下如何?”
荀彧拱手行礼,回道:“丞相莫非忘了,董卓,郭李之事否?”
曹操皱眉,席中王朗道:“荀令君此言差矣,丞相称公,有三大好处。”
曹操笑道:“景兴你且与孤道来。”
王朗知曹操一心想称公,只是不能亲口道出,王朗若想升任,便要踩着他人肩膀上爬,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王朗道:“其一激励将士,其二荫福子孙,其三引为外援。”
第三百一十八章 汉室名存实存,曹魏政权过渡矛盾()
曹操摸须点头,以示赞同。
席中董昭接话讲道:“汉诈名存实亡,丞相何不叫汉帝退位,让位丞相。”
曹操摇头道:“汝平生之志为汉丞相也。”
董昭道:“改朝换代乃天道也,若非丞相迎汉帝于许都,汉帝早以身亡,汉帝不思丞相劳苦功高,几次欲谋害丞相,其心可诛,若丞相身死,朝中定会出董卓,郭李之贼也,只是某些无知小人劝主公还权于汉帝,实乃居心叵测,想置丞相于死地。”
曹操道:“若天命在汝,汝做周王,此称帝之事,切不可胡乱言之。”
曹操此话一出,众人脸上精彩,皆望曹丕,曹植两人,荀彧,程昱,司马朗则忧心重重。
曹操讲完此话,倒尽心中想法,此乃大逆之言,却也是实情。
汉诈倾危,不过汉帝一人,外虽有刘璋,刘备,即是两人灭了曹操,统一天下,汉帝也是要退位让贤。
曹操明则保身,身后人千将,士,家族人口过以万计,即使曹操功成身退,也免不了身死,可能被自己儿子杀死,也可能被自己最忠诚的虎将,谋士杀死,他人也会绑着曹操子祠登上龙台。
曹操心知肚明,所谓江山一代旧人去新人出,如荀彧,荀攸,司马朗,程昱如不识时务,曹操都要想办法杀掉,否则其子继位,必多生祸端。
天下未定,南有孙权,刘备,割据一方称雄主,七州之地又常生叛乱,封公称王,割地建国迫在眉急。
曹操道:“晋公有子名重耳,朝中有危,逃往诸侯国十余载,汝若封地建国,汝子孙当不复重耳之事也,若朝中有变,当可引为外援。”
席中诸公皆拱手讲道:“丞相英明。”
备注:华夏九州,周朝天子生了一堆儿子,然后将他们派到地方做君,地方的读书人又称大夫,这些大夫辅助君治理地方。君生的儿子继续划分土地下去,所谓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完了,血缘关系淡了之后,这时候没有血缘的维系,就开始开始打仗,相互吞并土地,春秋战国打了几百年,这些国统一了,马上又闹独立,大概是因为每个地方的文化和风俗不同,无法进行文化大融合,打到最后就只剩下战国七雄了,秦国通过商殃变法,吕不韦的改革,变得富强,军事武力强大,统一了六国,称为始皇帝,秦帝国历二世就亡了,亡了之后就有了楚汉相争,汉高祖统一了中华,汉高祖建国后,杀了七王,实现中央集权郡县制,也是把儿子们,叔叔,舅舅,侄子到地方去管理,到后来又有了蕃王之乱,文景平了叛乱后,尊道教,无为而治,又有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就有了武帝,武帝向外发动战争,把匈奴灭了,迁胡人到河内。武帝独尊儒术,百家就废了,儒术是巩固中央权力的国器。
儒家里有最基本的三要素:忠君爱国,道德,礼。
百姓接受儒家思想的洗礼和教化,儒家的身份等级是非常森严的。
后来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施新政,新野遗孤刘秀举起光复汉室的大旗,推翻王莽新政,建立后汉,也称东汉。
世有传闻,刘备乃是刘秀的化身,曹操还是比较担心历史重演,即然曹操有这种担心,他必然会想办法,这种办法是先占块土地立国,立魏国,邺城,魏郡十几郡。也就是以前的魏国的地盘。
曹操明白一个道理,这个时期是个过渡阶段,如果不能巩固自己的曹魏政权的绝对忠诚和统治地位,这种政权是很容易被军事武力巅覆的,曹操篡汉,肯定会有人篡他的国,如果国再分国,把儿子们派出去做君,这样是最保险的事情。
汉末的时候老子杀儿子,兄弟残杀,太监宫女杀皇帝,如果这个皇帝要给一个人做,曹操的其他儿子肯定不干,相互残杀,这是曹操不愿看到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他要选一个仁德善良的儿子继承他的位置,然后其他的儿子封到地方去。
曹操众多儿子中曹植是最善良的,曹冲是最智慧的最像自己,曹丕就比较中庸一点,非常的阴狠,曹彰武功很高,打仗在行,但政治不行。
曹操最想的传位的是曹冲,不过很早就病逝了,即然聪明的没了,就选个善良的,至少不会对曹操其他儿子动手,结果曹操发现这个儿子没有什么城府,好被人利用,曹操想再观察一段时间,贾诩对曹操说天下未定,刘表,袁绍就是因为选自己喜欢的,结果都亡了,你难道又要效仿吗?
曹操一想,是这么回事,曹丕又向贾诩请教,贾诩告诉曹丕,你做好一个兄长的事情,爱自己的弟弟,孝敬自己的父母,不滥结朝臣,这样就可以了。
曹丕照贾诩的去做,后来曹操就立曹丕为太子了。
曹丕立为太子,有三点,第一点,继承大统后,不会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不会杀自己的父母,第二有自己的主见,做主公,做皇帝,那得有自己的立场的,帝王之术,首先是一种权衡之术,不是谁和自己走得近就听谁的,听不得不好听的事,要进忠言,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第三点,有处世的智慧,虚怀若谷,分辩是非等等。
即然曹操的想法和大家一样,汉帝成了摆设,有和没有是一样的,自己不能还权给汉帝,只要卸下兵权,自己就会人头落地,整个家族,整个曹魏军阀就会崩溃,面临汉帝新权贵的政治清洗,甚至是诛灭九族,即然这样,那曹操不会笨到辞职不干了,鸭子赶上架,没办法的事情。
曹操的理想是有身之年做汉臣,儿子篡不篡汉,自己百年之后看不到,也管不了,自己要做周文王,儿子做周武王,其他儿子封侯也好,封地也好,都无所谓。
但是朝廷还有很多旧臣是忠诚于汉室的,他们有些人想做管仲,有些人打着忠诚汉室的名义要做权臣,有些人心机很深,希望刘备能攻到许都来做刘秀的,各有各的打算。
这个时候曹操是不希望有思想的人的,他需要的是对曹魏政权忠诚的狗,所谓兔死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所有潜在危胁,曹操会在有生之年清理掉。
名望高的不能留,太聪明的不能留,三心二意的不能留,全都要想办法杀掉。
不杀不行,只有杀光了这些人,曹魏军阀集团才能稳固的过渡到曹魏中央政权,在曹操的名单中荀彧,荀攸,贾诩,程昱,崔琰,这些人都必须死,不过贾诩这个人太聪明了,不结交任何朝臣,一下朝就回府吃饭,洗了睡,对曹操又非常的忠诚,连儿子结婚都是娶平民百姓家的,夹着尾巴做人,这样才逃过了被清理。
第三百一十九章 曹魏天下,荀彧之死()
曹操的目标很明确,自己年纪也大了,要想后路了,孙权,刘备都是英雄,高手过招有没有,一试便知。
孙权,刘备不是那么容易收拾的,即使现在收拾了,以后自己死了,还不是一样有遗孤出来闹乱事情。
曹操坐拥七州之地,每年发生叛乱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