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剩下的就只剩下刘表,刘璋,两个州牧有实力,却暗弱无能,连自己的地盘都难保住,没有能力和曹操抗衡。
刘备虽有志气,但是没能力,没地盘。
汉室不可兴复,是有道理的,即然汉室不可兴复,群雄逐鹿,这汉家江山,曹操座得,孙权为何座不得?
第二百五十四章 三分天下,政治蓝图()
荀彧给曹操规划的政治蓝图是奉天子,以讨不臣,兴复汉室,鲁肃为孙权规划的政治蓝图是踞天险,守基业,灭黄祖,伐刘表,占荆襄,以观天下局势,退可守江东,进可入主中原,以图霸业。
鲁肃的三分天下的战略蓝图,分成三大势力,曹操,刘表,孙权。
我们来看看三大势力实力分布情况。
曹操地盘最大,幽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司隶,七州之地。
曹操政治正确,迎献帝,招贤纳士,讨不臣。
其他军阀分布情况,刘表拥荆州,孙权拥扬州,刘璋拥益州,士变拥交州,韩遂马超拥凉州,公孙康拥辽东平州。
鲁肃的塌上对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还要早几年。
鲁肃为什么会有三分天下的想法?而不是很多士丈夫认为的是曹操会很快的统一华夏,又或者一些将领认为会回到春秋战国的一种纷乱状态。
名士,奇士的想法呢?
诸葛亮的想法呢?
推测1:曹操被谋杀,北方分裂,他的儿子们,把曹操的地盘瓜分了。
为什么有些名士,奇士会有这种想法?前车之鉴。
董卓死了,郭,李死了,都是被士家豪门算计的。
郭嘉想弄死曹操,远征乌恒,曹操没死,荀彧,荀攸想弄死曹操,赤壁大战前后的消极,曹操还是没死,往前推:贾诩想弄死曹操,曹操没死,董国舅想弄死曹操,曹丕想弄死曹操,都没死。
曹操命大,九死一生,当然曹操最担心的是他的儿子谋害他,所以跟他儿子走得近的谋士,杀的杀,贬的贬。
为什么说诸葛亮有这种想法,从二点可以看得到。
第一点,诸葛亮常以管仲,乐毅比之,这是诸葛亮的人生理想,他也不必要见人就讲,自己的理想吧?
有一种暗喻,暗喻荀彧,想做管仲,小白是献帝,而非曹操。
曹操灭了袁绍后,政治线路就发出了分歧,矛盾就开始激化了。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被司徒王允和董卓义子,弄死了。
李傕,郭汜挟天子,以征天下,被董昭和钟繇离间了,相互残杀。
曹操挟天子,以讨不臣,又会被谁弄死呢?
第一个人是有鬼才之称的郭嘉,第二个是有曹操的萧何之称的荀彧,第三个有曹操的张良之称的荀攸,在曹操战败袁绍后,都在想办法弄死曹操,但都没有成功。
为什么我会这样讲?我分析一下。
乌恒之乱是皮肤小癣,乌恒最多抢抢幽州地段的百姓,再讲严重一些,幽州不要了,对曹操的影响不大,为什么为了那不世之功,去远征乌恒,曹操被郭嘉鼓动了。
曹操整个军队迷路,差点葬送了性命,曹操那个悔恨呀,郭嘉远征的路上死了,曹操回朝后,前思后想,郭嘉阴他,郭嘉是要杀他,并葬送他曹操的军队,郭嘉要和自己一起死,舍小我就大义,也给自己留个功臣,忠臣的千古美名。
只要他曹某人死了,献帝有权力了,荀彧也可以做他的管仲了,甚至是献帝向州下诏书,益州刘璋,荆州刘表马上就会归顺朝廷,马上就天下一统,国泰民安了,百姓不用受战乱之苦。
郭嘉的非常的聪明,舍小我就大义,错了吗?这里不评论。
曹操没死,回朝后,把那些劝他不要去征乌恒的人全召一起,感谢大家。
有句名言,叫曹操的过后计,曹操是非常喜欢思考的天才军事家,政治家,失败后他会总结经验,弥补细节不足。
曹操同时也是一个很豁达的人,成功后毫不计较,捣乱的,睁只眼闭只眼,帮忙的升官加薪。
曹操打败袁绍后,这个国家好像并没有人是曹操的对手了,这个时候曹操应该做的事,像一个忠君爱国的将军一样卸掉军事权力,让士丈夫与君主来共治这个国家。
但曹操不干,不仅不干,还要为自己为什么不放军权找借口,搞宣传工作。
曹操有一篇很著名的词赋,就是为他不放军权辩博的,写的非常好,不过在家族利益和君国纲纪中显然非常的无力。
曹操说:我曹某人,可以不做官,但我不能放下手中的兵马,我一放下兵马,就有人要我曹某人的性命,我老婆,孩子也性命不保。
曹操不是后世的岳飞,当然曹操不会读后史,他只会读前史,韩信是怎么死的,他很清楚,这些人想什么,要什么,做什么曹操都清楚。
怕死,怕被灭族,为国家死,为百姓死,怎么了?曹操就是不死,曹操死后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模样,不清楚。
士丈夫心里有本帐,曹操心里也有本帐,曹操死了,这个国家真的就能统一了吗?
曹操比他们清楚,曹操说了著名的一句话,可以为曹操他怕死的污点。
曹操说:孤非畏死,若非孤在,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霸。
曹操告诉那些想让他死的人,我死了是复生不了的,我放权了,肯定是会死的,我死了,这个国家也不会马上一统,重现君主与士丈夫共治的一种理想状态,不是你们这些人想的那么天真,我死了,不知道生出多少军阀,多少军阀割据一方称王称霸,那可能重返春秋战国了时期,国家被分裂成数十个小国了,天天战乱,百姓哪会有时间从事生产,哪里会出现国泰民安的盛世?
曹操征乌恒回朝后,就开始不怎么信任荀彧,荀攸了,赤壁之战,荀彧,荀攸的的记载是很少的。
我们布个场景。
曹操开军事会议。
曹操说:听说刘备又招了一个军师,名叫诸葛亮,大家有知道的吗?
其中一个荆州系的,或者一个流亡北士,就开始接话。
谋士说:诸葛亮这个人我知道一些,这个人大概二十多岁,仪表堂堂,水镜先生的学生,蔡帽的表侄,蒯祺亲家的女婿,被刘备三顾茅芦请出来的,这个人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事迹和工作经验。
曹操大笑:刘备这是饥不择食了。
下面的谋士和将领也跟着曹操一起哈哈大笑。
曹操又问:这个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谋士说:这个人常以管仲,乐毅比之。
曹操又笑:无知小儿。
大家都点头认可。
曹操表面哈哈大笑,内心是波涛汹涌的。
曹操又想起了什么?
第一点:肯定是刘备搞的小把戏。
第二点:刘备三顾茅芦和自己千金买马骨是同出一辙。
第三点:这个无知小儿,妄语自己是要做管仲,乐毅,等等,我再想一想,难道是暗喻我的后勤部长荀彧和荀攸。
第四点:前思后想,又想起荀彧,荀攸跟献帝走的太近,近来对自己也是不冷不热的,和他们一起讨探国家大事,他们很漠然,只会说丞相作主就好了,许高官也不接受,还以为设套试探他们。
诸葛亮说,我真没这样想,我的想法是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
诸葛亮的隆中对,两块根据地,荆州和益州,孙权两块根据地,扬州和交州,孙刘联盟是国策,孙刘联盟加起来四个州对抗北方曹操的七个州。
联盟的经济,国力,战争潜力不输曹操。
诸葛亮后来确实是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做了丞相,做了北伐的最高总指挥。
诸葛亮隆中对其中一条值得推敲,刘备怎么样才能入主中原呢?
将军(刘备),占领荆州,益州后,为民生息,蓄军资,以观天下大势,待天下有变,刘备提西川兵马,关羽出荆州兵马,两路齐进,就可以入主中原了。
待天下有变?
什么是天下有变?关羽没领悟到,刘备也没领悟到,诸葛亮可能没说清楚。
天下有变是曹操被人谋害了,北方曹魏军阀分裂,刘备二路兵马齐出。
老持谋国之计,关羽等不急,刘备等不了,一败涂地。
曹操死后,诸葛亮理清了国事,开始北伐,又遇到了自己的天敌,缩头乌龟司马懿,可谓人算不如天算,皆时也,命也。
司马徽说,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时,便是此道理了。
(诸葛亮的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徽太了解了自己学生的性格,格局,战争风格了,至于司马徽是否与司马氏家族有什么渊源,与司马懿有什么交际,司马懿又为什么不愿接受曹操的征召,后面会一一解惑。)
第二百五十五章 孙权,诸葛亮答对,达成共识()
天下崩裂,汉室倾危,汉诈名存实亡,至曹操官渡大败袁绍,收复北方,又灭了乌恒,雄据七州之地,天下为之震动。
曹操声望高涨,一时无人能及,权倾朝野,这个时候的军阀只剩下汉室宗亲的益州牧刘璋,荆州牧刘表,江东军阀孙权,凉州系军阀马超,韩遂。
备注:刘璋暗弱,刘表无能,凉州系的马超的父亲马腾,韩遂的儿子在许都为质,刘氏宗亲刘璋,刘表在朝廷眼中,根本不算割踞一方的诸侯,唯一剩下孙权,也容易搞惦,只要封他个侯,叫他镇守江东就可以了。
国家最大的敌人变成权倾朝野,要做王莽,要篡汉的曹操了。
在朝廷的想法里,只要曹操放弃手上的权力,做个忠臣,招降刘璋,刘表,孙权,便水道渠成,老百姓就能恢复生产,国泰民安了。
这类想法的代表人物有尚书令荀彧,有名士孔融,有曹操首席军事参谋,郭嘉,荀攸。
为什么这么多人有这种想法呢?
曹操的定位:最早一批投靠曹操的谋士,是因为曹操的理想,同时也是他们的理想,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举着兴复汉室的大旗,共同奋斗的人。
曹操要做忠臣,要扫平叛乱,要一统天下,要兴复汉室。
曹操做到了扫平叛乱,灭了吕布,杀了袁术,打败了袁绍。
这时候就应该做一个忠臣该做的事情,让献帝主政,自己卸下军事权,还给朝廷,是退休还是做朝官那都可以。
曹操不仅没有还权献帝,还得尺进寸。
这引起了曹魏军事集团的内部分裂,最早的一批谋士开始反叛曹操,首先是郭嘉,其次是荀彧,再次便是荀攸,我们在后面讲。
曹操的想法呢?
曹操深知汉室名存实亡,杀驴卸磨不过是腐儒们的天真想法,面对权力的诱惑,面对家族利益和荣耀,没有一个军阀,一个家族会抛弃手中的利益。
曹操以一段言志诏,向天下明志,曹操并不想做权臣,只是这天下,没有我曹某人,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霸,我曹某人只是想用武力打得他们投降,尽快的兴复汉室,然后退休。
为了尽快兑现自己的承诺,次年曹操起十万大军,南征刘表,刘表病逝,刘表次子刘琮率荆州之众投降曹操,曹操占领南阳郡,士气大涨,剑指江东。
鲁肃作为孙权的谋士,为孙氏集团提出三分天下的蓝图,刘表死后,鲁肃迫切的寻找另外一个强大的盟友。
在鲁肃的推动下,孙权接见了刘备派来的外交使者诸葛亮。
场景:
诸葛亮,鲁肃,孙权三人席座一屋,三人饮酒叙话,孙权相问,诸葛亮作答。
孙权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起十万大军南征,降得荆州之众剑指江东,若是不降,如何善了?”
诸葛亮答:“将军可知官渡之战?”
孙权道:“知些。”
诸葛亮道:“将军以为如何?”
孙权道:“曹操非袁绍可比也?”
诸葛亮道:“曹操能胜袁绍,非天时也,非兵众也,乃人谋也。”
孙权道:“愿闻其详。”
诸葛亮道:“曹操行反间,离计许攸,又有荀谌为应,将军何不仿之?”
孙权道:“曹操奇士不下掌数,非我江东之士能及也。”
诸葛亮哈哈大笑,只笑不语。
孙权道:“孔明何故笑孤,莫非此言有误?”
诸葛亮道:“曹操此人,若是困难,拟重谋士之言,若是得志,必自以为是,不听忠言,将军虚怀若谷,岂非曹操能比。”
孙权满意点头,“曹操行离间之计,孤当如何应对?”
诸葛亮道:“将军威恩并重,只需一败曹操,何惧之有?”
孙权道:“曹操写信,若是孤降了朝廷,封侯列将,论平定江东之功,若孤不降则移了孙氏一族,孤两难呀。”
诸葛亮道:“将军一战,且有胜算,若将军降曹,不过案板鱼肉,曹操何人也,国贼也,将军若降,性命不保,董卓惧将军之父,曾许姻垄之,将军家父,痛斥董贼,将军兄长,无时不惦记着攻入许都迎来献帝,将军父亲,兄长皆当世英雄也,将军何故降贼?”
孙权一脸尴尬,勉强的挤出一丝笑容,“孤岂可降贼?”
话音落下,诸葛亮也不作答。
数息之后,孙权叹息,“只是孤忧这江东人心思动,如何敌得过曹贼?”
诸葛亮道:“将军守长江天险,精于水战之兵数万,操之兵马皆乃北方征召,不习水战,只需用计叫曹操急战,便有机可趁也。”
孙权道:“听闻孔明先生乃刘使君三顾而出,常以管仲,乐毅比之,先生大才,能否一解孤惑也?”
诸葛亮道:“将军请问?”
孙权道:“荆襄数万水军,不弱于我江东,我与黄祖相战数年,虽有小胜,但难有全功,曹操若用荆襄水军,又用北军择一处过江,我如何挡之?”
诸葛亮道:“荆襄水军乃蔡帽,张允领之,只需用计分间二人,曹操杀之,便无忧也。”
孙权喜道:“何计?”
诸葛亮道:“将军只需等待消息便是。”
孙权不信,“不知何时有消息传来?”
诸葛亮道:“此乃天机也。”
孙权若有所思,五息过后,孙权问:“今夜我便起程回曲阿,三日后,你与我大臣辩论一场如何?”
诸葛亮道:“孔明正是为此事而来。”
孙权起身,喜道:“甚好。”
诸葛亮道:“将军可知荆襄庞德公与水镜先生?”
孙权道:“庞德公乃是兵家大才,乃有孙武之谋也,水镜先生乃是荆襄大儒也,望有幸临听教诲,权之幸事也。”
诸葛亮摇头,讲道:“两位先师皆不愿出仕,淡薄名利,隐世育人著书也。”
孙权叹道:“不知孔明何意?”
诸葛亮道:“庞德公有一子,姓庞名统,正大都督手下为谋,为功曹一职,将军可曾听说?”
孙权道:“公谨有向本公荐一人,姓庞名统,只是其貌不扬,本公叫公谨,自行其断便是。”
诸葛亮道:“此人便是庞德公次子,兵略过人,若主公决意抗曹,许大都督大权,方能成事,主公若是左顾右盼,凡事留三分,只怕不能尽全功。”
孙权眼神闪烁,数息之后,开口讲道:“若孔明能在三日后,说服仲父张昭,我便依了孔明。”
诸葛亮道:“孔明定不负将军所托。”
孙权起身道:“孤也倦了,子敬你且送孔明下去休息。”
鲁肃起身行礼:“主公早些休息。”
诸葛亮起身行礼:“将军,孔明先行告退。”
孙权摆手,两人一前一后,出了屋子。
鲁肃与诸葛亮并肩而行,数息之后,鲁肃发话问道:“孔明何故亲眼刘使君?”
诸葛亮道:“子敬,你又何故如此忠诚孙将军?”
鲁肃不知所答,诸葛亮却摇着羽毛扇走远。
鲁肃叹了口气,追了上去。
第二百五十六章 陈到伏刘琮,诸葛有妙计()
刘琮降了曹操,被曹操表青州刺史,封列侯,在襄阳住了月余后起程往许都,车马以行五日,经新野路段。
新野小城以面目全非,刘备,诸葛亮火烧新野,大败曹仁,曹操入襄城后,下令重修新野小城,不过二三月,此地倒有了些许生机。
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便是如此。
护送蔡夫人与刘琮往许都的乃是李典将军的一营,领军校尉姓李名置,乃李典亲侄子,护兵有百人之多,蔡夫人随身护兵也有三十余人,皆是蔡帽亲兵。
日沉扎营造饭,入夜一个时辰,便入帐休息,大营中有兵值夜,十人一组,来回巡逻,李置又派出三人探马巡视四周,以防敌情。
大营五里外有一矮山,名为博望坡,山上静得可怕,不时有蟋蟀传来嘘嘘声,月黑风高夜,正是杀人时。
山上起伏着一条条黑影,伸手不见五指,远看这一条条黑影,倒极像了山上怪石,山下战马奔腾声传来,嘀哒,嘀达,不过数十息,声音消失,夜入寂静,又一柱香后,说话声响起。
“陈将军,曹军探马以过一刻,我等何时行动?”
此称呼之人陈将军,正是刘备的贴身护卫统领陈到,一身曹军将军打扮,陈到起身,用手拍打身上泥土。
“卫国,稍安勿燥,此时尚早,待曹兵熟睡,我等再去突营。”
陈到官至忠勇将军,领刘备亲兵,奉锦穰军令前来执行任务,前一锦穰便是来这博望坡布伏,亥时再拆另外一个,依锦穰计行事。
备注:历史上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后,研究过刘备草班台子的执行力问题,不管刘备是不是假仁假义,还是顾及名声,这个执行力和决策能力是很拖沓的。
刘备开个军事会议,谋士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关羽和张飞看热闹,不时想到什么歪主意,马上就提出来,谋士们的战术假如不能说服关羽,张飞,这个战术就不好执行,执行者是关羽,张飞,赵云,赵云这个人还好,老实,听话,但是非常的倔,不是正义的事,还不好意思让他去干。
为什么前期刘备有糜竺,孙乾,简雍都没有成就,根据地有一个丢一个,张飞喝酒丢了下邳,关羽自大不得人心,刘备不依靠他们两个还不行,地盘没有再打,两个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