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上六点,明军攻占了水塘,切断了葡萄牙人的淡水供应,大明发动进攻前,葡萄牙军方估计,一旦大明进攻马六甲,马六甲至少可以抵坑六个月,这样,葡萄牙援军就赶到了。然而,这只是葡萄牙一厢情愿的想法,
大明一交手,葡萄牙人就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晚上9时许,马六甲上空飘起了白色停战旗,当天晚上,葡萄牙总督在马士加路明军海军司令柳铁塔签署了正式投降书。
明军以打死1200多名葡萄牙人、生俘近2100人的战绩,占领了马六甲。大明征服马六甲后,对原来的葡萄牙建筑没有损毁。
圣保罗教堂由葡萄牙人于1521年建立,是欧洲人在东南亚修建最古的老教堂。因著名传教士圣方济埋葬于此,教堂前竖立着一个没有右手的圣方济雕像,基督徒们将其视为神明来祭拜呢,大明占领马六甲后,也曾把圣保罗教堂当作城堡使用。
由于建在高地上,游客们在观光圣保罗教堂时也能顺道俯瞰马六甲市。现在教堂内竖立着一块块写有拉丁文和葡萄牙文的石板,这就是当年葡萄牙贵族们的墓碑。可以说这座圣保罗教堂见证这马六甲风云变换的历史,站在宽大无顶的教堂内,可以静静感受岁月留下的痕迹。
建于三保山上的三保庙,是为了纪念郑和,这位对马六甲发展有着重大贡献的航海家而建的。在郑和七下西洋期间,曾多次到访马六甲。
三保庙采用大明的建筑风格,据说所有的建筑材料和工匠都是从大明引进的呢!三保庙内院子里有一座郑和像,气宇轩昂,尽显郑和的英雄气概。
第二天,柔佛苏丹阿拉乌丁二世也向明军投降了。作为最强大的海军力量拥有者大明帝国,开始向马六甲以及马来亚诸岛移民。
为了给马六甲这条黄金水道打上大明军队永久占领的印记,大明不远万里运来红色的砖石,沿着马六甲河口两岸修建了一组组大明特色的红色建筑,或做为大明学校传播文化,或做为大明衙门行使统治权力,如今这一座座被称作大明县衙的建筑,历经数百年岁月风霜的洗礼,依然矗立在马六甲河口,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它昔日的权威和辉煌。
大明控制马六甲海峡后,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手段,要求过往商船缴纳通行费。许多南下的商船为了逃避巨额“买路钱”,不得不避开马六甲海峡,绕道苏门答腊岛南部,使得进入马六甲海峡的商船减少了许多。
马六甲河口常年泥沙淤塞,原有的深水良港,已不能停靠大型船舶了,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商船就更少了,渐渐地昔日商贾云集、千帆竟渡的马六甲失去了曾经的繁华和兴盛。
这时,大明的官员对马六甲江河日下的港口贸易早就失去了兴趣,将目光转向了漫山遍野的原野,他们种植了大量的橡胶林。同时,开发被称为“黑金”的锡矿,为了弥补当地劳动力的不足,大明从中原等地大量移民,并从南北印度行政区雇佣了大批劳工,对马六甲的自然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和开采。
同时,大明开始设立马六甲总督和马来亚省。大明联合舰队一起向新兴的亚齐王国舰队发起攻击。
大明舰队全歼亚齐舰队,占领了彭亨,在马根都希(今哥打丁)建立新省会。柔佛大区占据了马来半岛大部分、廖内群岛和苏门答腊的望加锡、监篦、硕坡的广大地区。大明征服马六甲后,从这里得到矿产、木材、香料、黄金、珠宝和大米。尤其是从东南亚进口的锡矿石和大米对大明经济意义重大,前者可以用来制造铜钱和器皿,后者是供给闽粤居民的粮食来源。通过向东南亚出口或转口,大明的制瓷业,纺织业,制茶业和造船业以及工业盈利甚巨。更重要的是,大明在东南亚海洋的活动,从而建立自己主导下的大明—东南亚体系,为自己拓展了一个的巨大的生存空间。
(本章完)
第272章 征服印加帝国()
大明军队迅速清洗了马六甲的残余抵抗力量,无论是绿教,还是佛教徒只要拥护大明,都能得到奖赏。相反,不管是哪个民族,如果诚心和大明作对,那么大明的锦衣卫将毫不犹豫的消灭他们。
大明对马六甲的锡抱有浓厚的兴趣,不久大明征服了。大明移民开始在霹雳开采锡矿,同时大明驻马六甲总督要求霹雳当地人停止同外国公司的一切贸易,必须把锡全部卖给大明的公司。
这遭到霹雳当地土人的拒绝,大明舰队遂封锁霹雳河口。同时,明军的舰队开进了苏门答腊岛。
亚齐位于大明苏门答腊省西北部,16世纪初统治苏门答腊北部及马来半岛一些地区的绿教王国,是马来群岛一带的贸易中心。由亚齐人所建,故都哥打拉查(今班达亚齐)。
苏门答腊岛,在大明被称之为“金洲“,因为自古以来苏门答腊山区出产黄金。16世纪时,不少葡萄牙探险家远赴苏门答腊寻金。苏门答腊岛是世界第六大岛,印度尼西亚行政大区第二大岛屿,仅次于加里曼丹岛(婆罗洲),为大巽他群岛岛屿之一,经济地位仅次于爪哇岛。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濒印度洋,东临南海和爪哇岛东南与爪哇岛遥接。
苏门答腊古称安达拉斯,此名源于阿拉伯语。关于苏门答腊这一名称中原很早便有记载,以《元史?世祖纪》著录最早。其中记述了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苏木都刺国遣使来朝。苏木都刺即是中国史籍中对该岛的最早译名,在《元史》中又译作速木都刺。嗣后它的名字屡屡见于中国的正史和其中多种典籍中,只是译名不甚统一而已。
苏门答腊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在中间与赤道相交叉,由两个地区组成:西部巴里散山脉和东部的沼泽地。西半部山地纵贯,高峻的巴里散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绵亘1600千米,有90余座火山,其中最高峰葛林芝山海拔达3800米。山脉以东为冲积平原,南宽北窄,最宽处100千米以上。河流众多,主要有穆西河、巴当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当中以哈里(Hari)河最长,可通航480千米。巴里桑散山脉为青藏高原新生代山脉的连续,纵贯苏门答腊岛。该地区发现了煤、黄金矿床。火山所喷发的矿物质使得土壤肥沃。山脉景象优美而迷人,如托巴湖周围区域。在东部,强大河流把淤泥带到下游,形成了辽阔的平地,遍布沼泽和湖泊。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的东南边缘,该岛以南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边缘,是欧亚地震带的一部分。
苏门答腊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经常受到“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一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岸上推进,其力量极大,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由于“印度洋拍岸浪“现象的存在,致使苏门答腊、爪哇两个主岛,几乎无天然良港。
苏门答腊岛,山区可达4500…6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岛的南北两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岛上约有370万人,人口密度不高。
人口稠密的地区包括北苏门答腊、以及西苏门答腊的中央高地,最大的市区集中在巨港和棉兰。
当地居民使用52种不同语言,均属于南岛语系,文化方面也很接近。在东部,最普遍的语言是马来语,但在其他地区不同的民族使用其他语言:南部和中部有楠榜(Lampung)语和米南加保语,北部的山区有巴达克(Batak)语,最北部沿海地区有亚齐语。在市区也有华侨使用汉语的闽南语。
苏门答腊大部分人信奉绿教,但也有人信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等。折叠室利佛逝国
7世纪中叶,中国唐朝永徽元年(650年)室利佛逝国取代干陀利国而兴起,位于现今巨港一带。这个佛教王国王国在7世纪…9世纪独霸一方,通过贸易交往和物理征服,在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婆罗洲西部传播马来文化。7世纪末叶唐咸亨二年(671年)唐代高僧义净,访问室利佛。
公元7世纪中叶室利佛逝在苏门答腊的巨港兴起,中国宋代以后史书称之为三佛齐。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海上强国,671 年中国唐代高僧义净取海道前往印度学习佛法,曾在此学习梵语和佛教理论,从印度取经回来后,继续留此从事翻译和著述多年。
公元7世纪后期先征服末罗游和海峡对岸的邦加岛,接着又试图征服控制巽达海峡的多罗摩古国。775年,三佛齐进一步扩张至马来半岛的六坤地区,控制马六甲海峡,后控制水陆咽喉——克拉地峡。
7世纪之后,爪哇各独立王国之间、特别是印度教的珊□耶王国与佛教的夏连特拉王朝(山帝王朝)在争夺中爪哇的霸权。
856年夏连特拉最后失败,王子逃往苏门答腊,继承三佛齐王位。
宋朝时期爪哇岛上有三个国家:塔鲁纳国在西部,诃陵国在中部,东爪哇在西部。
992年宋太宗时东爪哇国王穆罗茶,遣使朝贡。当时穆罗茶王已统一爪哇岛,势力扩展到巴哩岛、渤林邦,爪哇政治中心从中爪哇转移到东爪哇。并和苏门答腊岛上的三佛齐国交战。但东爪哇…三佛齐战争结果,东爪哇国兵败,国王穆罗茶被杀。三佛齐势力扩展入爪哇岛。
公元10世纪末,三佛齐受到伊夏纳王国(中国史籍称作阇婆,其政治中心在爪哇东部的挑战。991年,伊夏纳曾派兵攻打三佛齐。1006年三佛齐摧毁伊夏纳首都。
公元1017年三佛齐遭到注辇(即南印度朱罗国)的袭击。1025年,注辇大举进犯三佛齐本土及其在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的各属邦,三佛齐的国力从此大受削弱。此后,马来群岛西部属三佛齐势力范围,东部则属爪哇王国势力范围。13世纪初,三佛齐仍然控制着马六甲和巽达海峡的两岸地区和海上贸易。
11世纪,室利佛逝帝国(Srivijaya empire)的势力扩张到苏门答腊大部分地区,以及其他岛和大陆地区。宋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三日三佛齐占卑使来贡方物;元佑三年(1089年)十二月遣使贡方物;元佑五年(1091年)九月又贡。这时三佛齐旧都勃林邦已被东爪哇国侵占,三佛齐国都迁往占卑。
13世纪初叶,宋代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著《诸蕃志》有专条详细叙述三佛齐国。
13世纪中叶,三佛齐远征细兰失败,国力渐弱。
1377年三佛齐的首都沦入爪哇的满者伯夷帝国之手,此后王国便在苏门答腊一蹶不振。14世纪末叶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佛齐被爪哇满者伯夷国王灭
苏门答腊国在元代称为“须文达那国“,位于今日苏门答腊岛八昔河口,那里还有一个名叫须文达那的小村。1298年马可?波罗曾叙述,就是须文达那国。阿拉伯游历家伊本?白图泰曾经到过须文达那国。
15世纪初叶,威尼斯旅行家尼可罗?达?康替到苏门答腊国旅游达一年之久。
13世纪末元至元九年(1282年),须文达那国遣使贡方物。在明代才改为苏门答腊国。
14世纪末明洪武元年(1367年),苏门答腊国王奉献金叶表文,贡马匹和方物。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屡屡从苏门答腊海岸经过。当年,明成祖令郑和赠送给亚齐国王一座大钟,现仍陈列在亚齐博物馆里。明永乐三年(1406年)苏门答腊王苏丹罕难阿必镇遣使阿里入贡,明成祖昭封锁丹罕难必镇为苏门答腊国王,赐印、金币。永乐五年再次遣使入贡。随后苏门答腊国遭到那孤儿国侵略,苏门答腊国王中毒箭死,王子苏干拉年幼,王妃下令,如有勇士能够替国王报仇,保卫苏门答腊国,愿意嫁为妻子。有一老渔翁挺身而出,打败那孤儿国,王妃果然嫁给老渔翁,并尊老渔翁为老国王。永乐七年(1410年)老渔翁国王来京师朝贡,永乐十年(1413年)明成祖遣使往苏门答腊国。这时候,前王子苏干拉已经成人,纠众杀老渔翁国王,然后纠众逃往山中建立山寨。永乐十三年(1416年)三保太监郑和擒获前王子苏干拉送京伏法。少渔翁王感恩不尽。宣德十年(1436年)明宣宗昭封少渔翁王的儿子继承王位。后来,苏门答腊国被亚齐酋长国所灭,亚齐酋长国一直延续到被明军消灭为止。
1511年葡萄牙人侵占马六甲后,许多******商人被迫迁
往亚齐等地。各国商船被迫另沿苏门答腊西岸经巽他海峡进入印尼群岛。因此,位于这条航线北端的亚齐开始繁荣。第一任苏丹为阿里?穆哈雅特?夏。
1521年,亚齐摆脱比提尔王国的统治后,发动一连串“圣战”,以图赶走葡萄牙殖民者,控制胡椒产地。亚齐对葡萄牙人发动强大进攻,几乎攻陷马六甲。亚齐同葡萄牙殖民者的斗争一直持续到1531年。1532年亚齐进攻柔佛王国,掳走苏丹,摧毁柔佛城。
16世纪开始,葡萄牙与苏门答腊沿海地区的公国贸易、交战,并在此建立若干堡垒。大明的到来,摧毁了葡萄牙人的势力,但是他们的巨炮将亚齐土人的简陋船队和都城统统炸毁。
明军登上了苏门答腊岛,彻底摧毁了武器落后亚齐王国。亚齐王国的疆域西达英德拉甫拉(今米南加保地区),东至西亚克。还征服了彭亨、吉打和霹雳,取得马来半岛的胡椒和锡产地。
但是,这下亚齐人连同整个苏门答腊岛,以及其他地盘都落入的大明军队之手。
(本章完)
第273章 生俘印加国王()
嘉靖皇帝给柳铁塔安排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去探测东印度洋南面的大陆和岛屿。
见鬼的是无论柳铁塔派去的船有多大,几乎都没法和太平洋的洋流和季风作对。从苏门答腊岛和瓜哇岛出发的帆船都被被洋流吹回来了。
虽然大明的帆船发现了一些新的岛屿,可是离葡萄牙人口中传说的南方大陆还差很多。据被俘获的葡萄牙俘虏说,在东印度群岛的南面,还有一个大洲,里面生存的都是小黑人,这些人中还有一些波利尼西亚人,这些人是了不起的航海家,他们只有木筏,却能穿越整个大洋,干得一点不比欧洲和大明最好的航海家差。
嘉靖皇帝建议从他们中间征集一些人当水手,这些人比起大明的水手来也毫不逊色,更别说与日本行政大区的渔民和绿教水手相比了。
嘉靖皇帝给柳铁塔倒了一杯果汁,说:“只有充分利用大明统治下的各个民族,将他们用一个目标团结起来,才能让大明帝国的领土更快的扩张。”
柳铁塔骑着战马从马六甲港回家,印度洋上常有的暴雨和风浪倒没让他的心情变坏。
今天上午,在大明马六甲舰队的作战指挥室里,嘉靖皇帝亲自告诉他一个很意外的消息,那就是暂时搁置进攻吕宋的计划,集中精力消灭东印度群岛的各个绿教小国,接着南下去征服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大洋洲。
正在柳铁塔为此烦恼的时候,从太平洋西部到东部的航行,忽然被一个中国商人安德财完成了。他之所以能完成这一航行,主要是选择了一条巨大的弧形航线。他从太平洋西侧经日本行政大区向太平洋北部航行。
安德财是个军火经销商,同时也经营许多民用产品,他的爱好就是雇佣一帮绿教徒或者穷人作为自己的手下,向大明新征服和还未征服的土地进发。大明有一个政策,如果是新征服的土地,移民带头人可以按照所带的人数免费获得土地。新移民每人可以分得一百亩至两百亩的土地,此外如果自己带兵新征服了土地,既可以自己就任当地的总督,也可以委托大明征服管理这些土地,而自己可以获得土地上的收益。
安德财知道新征服土地上的人们为了防止野兽,和土人的骚扰,需要枪支。他以廉价微利的方式向开拓团的移民们提供枪支,同时他通过高价的民用产品再把成本捞回来。
因为大量组织人移民海外,安德财和大明的移民总督左义贵交上了朋友。左义贵在给他的信中写道:“我知道你将来会成一个伟大的人,显然你在贸易中式成功的。你通过交易获得了财富,当然我觉得经济上的成功并不是你的唯一。我认为,你应该建立一支商船队,你有强大的私人武装,集中全副精力去开拓一个地区对你是有好处的。只要你能征服那些麻烦和野蛮的土人,你就能建立你真正的事业。你一定会有远大前程的,我是个江湖老炮,我看见许多人的起起伏伏。像你这样必定会成功的人,我见了决不会认不出来。你要抓紧机会,征服一片土人的土地,开拓出一片自己的江山,这样你就可以获得大明的爵位,当上总督。”
安德财经常贩卖军火给日本行政大区的东部藩主,他发现这里有一股自西而东的强大的洋流,从太平洋西部经日本列岛和阿留申群岛南侧流到北美洲的西海岸。这就是著名的黑潮。
安德财和手下乌斯塔、陈西斌就这样就开辟了从亚洲到美洲的海上航路。他借助黑潮、北太平洋海流,从亚洲到达北美洲的西海岸,然后再从北美洲的西海岸顺着北赤道洋流到达亚洲。
安德财开辟了这条亚洲到美洲的道路后,立刻获得了大明政府的资助。以前,亚洲和美洲有交流,但主要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垄断了这一切,现在大明的船队也横跨这个太平洋,获得了殖民美洲的机会。
大明拨出一支舰队交由安德财率领,以免他在开拓过程中,受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攻击。
此后,安德财又在南太平洋进行了两次探险。这两次探险航行,他都是从位于南美洲的秘鲁出发向西航行,并发现了波利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的岛屿。然而,他也不能顺原路返回南美洲西海岸,不得不顺着黑潮的海流,绕道北太平洋经阿留申群岛和夏威夷返回。大明在秘鲁建立了一个据点,同时他发觉这里的印加帝国虽然庞大,但是却非常落后,如果能征服,就是大明帝国的领土扩张许多倍。
赤道南侧的南太平洋,自西向东的航行,也是相当困难的。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来自东面美洲大陆的说法,当大明来到秘鲁后,发觉了印第安人在这里建立的强大的印加帝国。当地人曾告诉大明有关西方遥远岛屿的许多情况,他们去过这些岛屿,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