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城的军队和围攻的明军还没有开展战斗,天就忽然下起了大雨。明军立刻将火炮和火药炮弹用油布遮盖好。大雨中阿拉干人和葡萄牙援军都被大雨冲得张不开眼,阿拉干人的火绳枪手们纷纷寻找地方避雨。
雨过天晴,天上出现了彩虹。何无敌指着彩虹大声说:“这是吉照,大军破城之后,所有阿拉干国库的宝藏都赏赐给率先攻进城内和抓住贼王明平者。”
明军士兵听闻此言,更加积极主战。
这时,进攻孟加拉军队城外阿拉干人队伍的明军获胜归来,更加鼓舞了明军的士气。
何无敌命令炮兵团长宋小野向阿拉干城开炮,筑壕固守的葡萄牙炮手被明军的炮火压制的抬不起头来。葡萄牙炮手和阿拉干人的火药因为刚才的那倾盆大雨受潮后失去效力,而明军的枪炮火药都预先盖上了防水布,保持完好。
因此,当大明军队的火炮轰击时,阿拉干人只能用弓箭还击。明朝军队对着城墙猛烈轰击,炸出了一个缺口。
见到阿拉干人无力还击,何无敌一挥手,明军的敢死队冲出,向着缺口进行冲锋。
东吁城土司明吉瑜带领阿拉干国王明平的卫队和自己的骨干队伍,冲去去堵住缺口。
他们遭到明军枪炮的密集射击,死伤甚众。大明敢死队抬着十门野战炮进城,他们降低炮口,对着明吉瑜所带的部队一阵平射。明吉瑜被当场炸死,明军敢死队冲上前去,用连珠火铳对着明平卫队和东吁城残军一阵齐射。这股阿拉干城中的最顽强抵抗力量被全数歼灭。
城外的阿拉干部队按兵不动,孟加拉苏丹纳瓦布军队也心怀异图。由于明军用俘获的阿拉干人在城外高喊:“抵抗者杀死全家,不抵抗者跪地活命,投降者分田发钱。”许多阿拉干驻军对明朝军队很少甚至不加抵抗,从而使阿拉干城内的精锐部队也变成了一群乌合之众。
大明帝国的六百门火炮一度齐发,阿拉干军队惊慌失措。
阿拉干的万人队长指挥官罗弥迦罗被明军拥进城内,劝说同僚和阿拉干人士兵投降。阿拉干城里还有人在抵抗,但是已经没有了成建制的战斗。
阿拉干人的国王明平化妆成女人潜逃,孟加拉苏丹连夜带领军队撤往孟加拉境内。
(本章完)
第222章 恒河之沙()
阿拉干城内的六万军队和三千东吁残军被明军彻底歼灭,城外的五万阿拉干部队有四万随同国王明平撤往阿拉干王国征服的孟加拉十二市镇。
孟加拉苏丹纳瓦布逃回国内后,拒绝再向国王明平效忠,但是他承诺可以与阿拉干人组成联盟共同对付明朝军队。
这时,阿拉干国王明平顾不得愤怒,反而安抚了孟加拉苏丹纳瓦布,让他不要为暂时的失败而垂头丧气。因为他知道自己留下的一万名后卫部队,和孟加拉人的一万后卫部队都被明军全歼了。自己虽然还有将近十五万军队,可是目前手头能动用的不过八万人。
阿拉干国王明平知道,要是与拥有近六万一线部队和四万地方部队的孟加拉苏丹彻底闹翻,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他尽力安抚纳瓦布。同时,他调集大军加强着吉大港的防御。
孟加拉分为东孟加拉和西孟加拉,1206年德里苏丹国时期,孟加拉被从西北来的突厥人占领。1398年,帖木儿入侵印度并占领德里,给本已分裂的德里苏丹国家以致命打击,各省总督纷纷独立。孟加拉地方统治者苏丹法赫尔丁?穆巴拉克?沙阿,1338年从德里苏丹国独立和自封苏丹。
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中,来自突厥、阿富汗等起源的统治者统治着孟加拉苏丹国。
东孟加拉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东孟加拉与莫卧尔印度和大明缅甸省接壤,南濒临孟加拉湾。
东孟加拉海岸线长550公里。147570平方公里。全境85%的地区为平原,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
东孟加拉人口有一千两百万,西孟加拉有人口八百万,孟加拉族是南亚次大陆古老民族之一,另有20多个少数民族。西孟加拉位于印度恒河平原东部,西部与奥里萨、比哈尔、贾坎德以及尼泊尔相连,北邻大明吐蕃省的锡金和不丹地区,西邻濒孟加拉湾。
西孟加拉邦分为19个县,面积88752平方公里,人口843万。主要是孟加拉人,主要语言是孟加拉语,首府为加尔各答。
此地夏季气温24…40℃,冬季气温7…26℃。每年6…9月份为雨季。北岭一角为山区,其余大部分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海拔12…30米,三角洲平原更低。重要的水稻、黄麻、甘蔗产区。矿产有煤、铁。
在吠陀时期,孟加拉被称作“文伽”。当时有不同种族的几个部落居住在这里。摩诃婆罗多时期,这个地区被分割成很多由不同首领统治的王国和侯国。
在雅利安人迁移至孟加拉之前,居住在此地的是新石器时期的土著部落。据悉他们便是桑塔尔人的祖先。这些部落的人面部较长,鼻子扁平,身材矮小,皮肤为深棕色。现在的桑塔尔人仍保留着他们祖先的这些体态特征。
雅利安人在后吠陀时期定居孟加拉,在此后很长时间孟加拉被不同的王朝所统治。由于其有利的地理位置,这个地区与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德干地区和波斯湾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从公元三世纪开始,孔雀王朝取代笈多王朝成为孟加拉的统治者。另外几个值得一提的地方政权包括波罗王朝,庞德拉王朝、犀那王朝。波罗王朝的统治大约自公元800年开始直到公元11世纪,继其之后的是犀那王朝。公元13世纪初,孟加拉成为德里苏丹国的一部分,
之后,孟加拉苏丹国统治了这里。
为了征服孟加拉,明军组织了一支阿拉干人归顺军,这支队伍由明军俘虏的三万名阿拉干人部队和六千名孟加拉人士兵组成。
何无敌将这支归顺军的指挥权交给了罗弥迦罗。
何无敌听到罗弥迦罗介绍,从东部进攻的部队一般都是先征服东孟加拉地区。
孟加拉苏丹国被人称为“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这里河流最稠密。有大小河流230多条,主要分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格纳河三大水系。内河航运线总长约6000公里。这里不仅河流纵横,密如蛛网,而且池塘众多,星罗棋布。
东孟加拉约有50至60万个池塘,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4个池塘,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面面明镜。在水网沼泽地带还随处可见美丽的孟加拉国花-睡莲。
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南面,恒河平原骤降至200米,每年春季开始,世界屋脊雪水融化形成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等河流奔腾南下,在孟加拉湾北岸冲积出大片三角洲——高山和大海之间绿色闪耀的泛滥平原,可以这样讲,没有喜马拉雅山,就没有孟加拉。同时,这里又是连接印度和中南两大半岛的“柔软腹部”。
孟加拉人在南亚次大陆是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其历史与印度文明交融,又有其自身特点。距今几千年前,定居农业在该地出现,水稻种植持续至今,考古发现认为,当地在公元前5世纪兴起城市中心,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是战争,而是自然——河流的改道和港口淤积引导着城市的兴衰。
孟加拉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一系列移动的边界的历史:陆地与河流自北向南,耕地向东、向南移动并破坏着雨林环境,宗教从佛教、耆那教、印度教多教并存到13世纪后绿教从海、陆传入成为主流。还有语言,孟加拉语源于帕拉克里语,公元5世纪起在三角洲地区广泛使用,10世纪出现文字著作。而在史上的不同时期,梵语、巴利语、阿拉伯语,大明官话都曾起着主导作用。
东孟加拉东北、东南等地还流行着3种与孟加拉语不搭界的语言。
孟加拉长期以来没有强势政权。它为西部恒河平原内陆、北部吐蕃和尼泊尔高原地区、东部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的人员和货物提供了通往外部世界的出入口,也是西亚、南亚、中亚、东非和东南亚各区域人士以及随后的欧洲殖民者相遇的十字路口。中国唐代高僧玄奘、阿拉伯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均在此留下足迹和生动的文字。
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两条大河把孟加拉国分割成三部分:
西北部的拉杰沙希省,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之间。西南部的库尔纳、博里萨尔,位于恒河西部。
东部的达卡、吉大港、锡尔赫特,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以东。
大河的分割极易造成战时被敌军分割包围。
东孟加拉全境14。75万平方公里上流淌着大小230多条河流,经沼泽、湖泊汇流,塑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降雨、海水也不寂寞,雨季6月到来从不爽约,直至9月下旬,东北部地区年均降雨量高达11米。夏季洪水成为孟加拉生活的一部分,它将占国土20%的土地淹没,每隔几年又有大洪水发生,最大的一次淹没全国70%的地区。孟加拉湾海水往往在旱季(10月至来年5月)倒灌内陆100公里,三角洲的低洼地顿成泽国。孟加拉国全境几乎都在海拔12米以下,孟加拉湾地区大米产地很多都是零海拔。从地形分布上,平原占到全国面积的80%多,河流湖泊占10%,丘陵地区集中在东北、东南边界地带。
东孟加拉防御力量薄弱,平直的农耕地和绿油油的水稻田,与邻国边界鸡犬相闻,成千上万孟加拉难民时常四处流窜。
其边防哨所更是破败混乱,摇摇欲坠。这块土地任何气候变化都可能对它造成影响。
平坦而一望无际的平原极易引来山地和西北地区的入侵,每当从中亚入主北印度的游牧民族在德里站稳脚跟,就容易顺着恒河及平原顺流之下孟加拉;每当德里的政权衰微,孟加拉地区的地方军政长官和王公们总是能够自立门户和独立。同时,中原政权,东南亚强权都会影响这里。
何无敌对阿拉干归顺军指挥官说:“大明的军队一定会解放这里。”
罗弥迦罗说:“那你要准备好,一旦大明的军队征服东孟加拉,吞并西孟加拉,就要准备与莫卧尔军队战斗了。”
何无敌说:“大明嘉靖皇帝希望征服印度,我也想和莫卧尔王朝的部队,以及印度逗逼们掰掰手腕。”
此时,远在郧阳府的流民为宗泉贵所劝动,他们以富户带头,在地势平坦之地则乘车前行。
移民们在群山之间,迂回而行。众多移民逢水则寻找河流码头,乘坐小舟随着流水缓缓飘浮。
宗泉贵亲自带兵护送移民
,移民总督左义贵和郧阳巡抚章拯在后押阵。
宗泉贵带兵和移民们一起沿着河流南下,他眼见两岸一个个市镇村落从舟旁经过。
他乘坐的船只有帆有橹,超过了一艘艘小舟。船上的人百般讨好宗泉贵,他只是淡淡一笑。
在船上,宗泉贵他们每天三顿饭。船家们就在船上生火做饭,有些小船则在靠岸买些吃的。
(本章完)
第223章 汗血宝马()
何无敌的大军在孟加拉横冲直撞,形式喜人。唯一让他郁闷的是,大明帝国的军队在西孟加拉遇到了莫卧尔皇帝的军队。
莫卧尔皇帝巴布尔带领少得可怜的一支突厥军队,依靠波斯帝国皇帝的支持,从乌兹别克南下入侵北印度建立起了皇朝。
巴布尔自称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莫卧儿“意即“蒙古“。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北印度次大陆,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是一个******教封建王朝。
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国分裂后,一个突厥化的军事贵族帖木儿建立了帖木儿帝国,囊括中亚与中东的大部分区域。十五世纪末,帖木儿帝国分裂后,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被乌孜别克人逐出中亚,率军南下占领阿富汗。
在占领阿富汗之前,他没有多少得以称道的战绩,甚至在占领阿富汗不久,他又被乌兹别克人打败,狼狈逃窜。
不过,他那少的可怜的军队在面对印度阿三时,却出奇的顺利。他面对的是已经腐朽和不熟悉突厥战法的德里苏丹国。
巴布尔在1526年侵入印度北部,很快就灭亡了德里苏丹国残部。
德里苏丹国瓦解造成的权力真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巴布尔回阿富汗募集了更多的部队,然后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
巴布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布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意为“蒙古人的帝国“,因为巴卑尔的血统由母系可以上溯到成吉思汗。巴布尔的统治只是开始,他还未来得及巩固莫卧儿人在北印的地位便在孟加拉遭遇了何无敌,巴布尔拥有北印度以及阿富汗的部分人口,他征服的地区有四千万人口。
不过,莫卧尔帝国的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都没有建立;这些关键事物由于莫卧儿帝国扩张的太快,还没有放在第一日程上。
在西孟加拉碰到莫卧尔大军的是大明的巡边军队,就是吐蕃边境的凤乐歌和余丽颖她们这批。
担任巡边任务的共有五千五百人,其中包括两千云南官兵和三千缅族官兵,以及何无敌将军的五百人先锋队。
按照何无敌将军和柳铁塔的命令,他们由西王母首领徐洛施统一指挥。
大明的巡边军队面对着阿拉干王朝和孟加拉苏丹国的威胁,但最终都相安无事。
巴布尔·帕迪沙的军队却对这支队伍构成了威胁,他们在毫无征兆和预警的情况下对大明军队发起了攻击。
大明的巡边队伍分成三队,每队一千五百人,另外一千人作为预备队。
巴布尔的军队已经开始使用火药武器,他向奥斯曼帝国购买了一些武器。当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击败萨法维帝国的沙阿·伊斯玛仪一世之后,火药武器就迅速的传播到了中亚地区,并成为巴布尔·帕迪沙征服印度的法宝。
这天夜里,巴布尔的一万军队骑着战马,拿着火枪的莫卧尔军队悄悄包围了明军。
这支明军由凤乐歌率领,她站在队伍中间,小心的向四周张望,忽然她感觉到有点不对。这时,巴布尔的军队点燃了枪上的火绳,准备发起进攻。
巴布尔的军队拿的购自奥斯曼帝国的火绳枪,它的射程和威力比起明军普遍准备的连发火铳要差许多。
这些枪要比明军的枪重不少,威力却差太多。明军看到巴布尔军队点燃的火绳火光,立刻反应过来,迅速排成三排,对着巴布尔的军队进行了射击。
明军连珠火铳的有效杀伤力距离是将近八百米,而巴布尔军队的火
绳枪有效杀伤距离仅有一百五十米上下,两者之间有六百五十米的距离。对于巴布尔的军队来说,这几乎就是一条难以逾越的死亡旅途。
明军的士兵迅速装弹,射击。一排排的巴布尔的士兵倒了下去,开了二十枪后,明军士兵迅速趴下装弹。第二排的士兵又开始不停射击,然后是第三排。
凤乐歌发觉敌人似乎出人意料的多,她派出两百名骑兵,分成两队,回去呼喊援兵。
这时,明军营地里,已经听到了巡边队伍的枪声,他们全体集合,赶赴枪声响起的地方。
莫卧尔军队本来想依靠人数的优势,用士兵来消耗子弹。所以,他们徒劳无功拿起火绳枪来和明军对射。同时,他们排队前进,士兵们纷纷被射倒在地。眼看死人越来越多,莫卧尔的士兵拒绝继续前进。
当莫卧尔的大军被赶来的包围时,绿教士兵们开始强行上马逃跑。莫卧尔的军官也只能跟随他们一起撤退。
回到营地后,莫卧尔皇帝气得七窍生烟,他命令大军暂时撤回西孟加拉修整,准备召集一批大军对明军发起围攻。
何无敌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与阿拉干王国的明平签订了合约,同时和孟加拉苏丹国迅速谈和,然后抽出兵力,准备亲自进攻印度。
按照和孟加拉苏丹的合约,他一枪不发就通过了东孟加拉的土地。何无敌率领大军踏上了印度的土地,他狠狠吸了一口印度土地独有的咖喱香料味道,笑着对五万大明骑兵说:“弟兄们,这次来了印度,千万不要客气,打败绿教徒后,他们的妻女财产,都归你们所有。财富的大门已经打开,你们不要客气,一直打到德里城,我要扯着巴布尔小老婆的衣领和沙丽群擦干净我的军靴。”
宋小野笑道:“印度女人劲大,将军要小心呀!”
旁边一群军官和士兵都笑道:“当年将军在东瀛,日本女人百般技巧都受得了,那小小印度女人算什么?”
何无敌说:“弟兄们,玩笑归玩笑,这巴布尔老贼,是个棘手的差事,他惯打硬仗,在中亚吃了那么多败仗,也没有灰心丧气,依然保持斗志,我们不可小视他。如今,他在北印度打下这么大的家业,我们在战场上面对他小心一点,不杀光和俘虏最后一个绿教士兵,不征服印度最后一寸土地,都不可以掉以轻心。”
跟随何无敌的有五万大明骑兵,两万缅甸精锐部队,还有五百头战象军,以及一万人的炮兵。
何无敌的对手则是久经战场的莫卧尔帝国巴布尔皇帝,他在北印度和阿富汗拥有四千多万人口。
自从他在北印度取得辉煌的胜利后,他掉转头又重新征服了阿富汗。
整个北印度都在他的铁蹄下发抖,何无敌说:“绿教的巴布尔太牛了,偌大一个印度被他率领一群来自中亚草的绿教突厥骑兵吓得颤抖不已。阿三们的印度土王公,被巴布尔的突厥骑兵铁蹄吓得尿了裤子。主动献上自己的妻女,供巴布尔淫乐。”
巴布尔搞不清楚自己面对的是怎么样强大的力量,他弄不清如今的明军有多强大。
他还以为这是阿拉干王国聘请的一批欧洲雇佣军,他认为只有欧洲诸国才有这样先进的武器,才能在人数不占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