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族们做了一些让步:指派了为数不多的反对派贵族到军中服役,并将他们任命为将领。这一方面是惮于传统的保守势力的强大,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这样的手段对反对派贵族进行安抚。

    1526年,瓦西里三世宣布与原配妻子离婚。瓦西里的原配妻子萨布罗娃不能生育,但莫斯科大公国不能没有继承人。这一年,瓦西里三世娶了格林斯基大公的女儿叶莲娜为妻。

    瓦西里三世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个妻子是所罗门尼娅·尤里耶芙娜·萨布罗娃,她是一个小贵族的女儿。两人于1505年结婚,因为长期无子,在1525年离婚。1526年瓦西里三世娶了第二个妻子叶连娜·瓦西里耶芙娜·格林斯卡娅,她出身于著名的格林斯基家族,是王公瓦西里·利沃维奇·格林斯基的女儿,大贵族米哈伊尔·利沃维奇·格林斯基的侄女。瓦西里三世的所有孩子都来自第二次婚姻。

    瓦西里三世虽被人评价远不如其父伊凡三世,但在内政外交方面也可以称得上颇有建树。瓦西里三世最主要的业绩就是成功地继续进行了领土扩张,多次击败立陶宛,把大片领土,包括斯摩棱斯克和普斯科夫等要地最终并入莫斯科大公国的版图,让其领土达到280万平方公里。

    自称沙皇的瓦西里三世忽然派遣十五万大家,就是看准了大明帝国的军队在克里米亚可能和奥斯曼帝国陷入冲突。但是,他没想到明朝军队会如此之快的赶回来,更让他感到难堪的是,喀山城内和附近的两万明军居然抵抗住了他的进攻。

    除了极少数鞑靼人之外,所有的移民都趁他进攻之时撤走了。临走之前隐藏和带走了所有的粮食和牲畜,让他的军队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威胁。

    同时,从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赶回了四万军队,这支军队的到来,让双方的军力基本上平衡了。

    (本章完)

第141章 罗斯军队的溃败() 
陈棐面对瓦西里三世的大军,心情十分平静,他知道:这莫斯科大公虽然看起来强大,其实内部矛盾重重,只要自己抓住机会,将其击败,就可以直接占领莫斯科。

    当然,前提是如何解决面前的罗斯人大军。罗斯人非常猖狂,虽然明军的主力已经到了喀山城,但是他们并不愿意解围而去,因为他们知道明军有诺盖汗国的牵制,有奥斯曼土耳其的威胁,肯定不会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进攻莫斯科大公国的战场上。

    陈棐同样知道这莫斯科大公国树敌过多,几乎没有朋友和盟友。所以,现在的战争就看谁动手快,动手狠了。他让自己的士兵对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发起试探攻击。并且分出三万骑兵由克里米亚汗率领去进攻莫斯科。

    瓦西里三世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把政权和军队牢牢地抓在手里。这首先体现在军队的作战能力上:当时的莫斯科公国的军队装备了十六世纪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火炮,相应地也建立了一个新的军种……炮兵,一跃成为欧洲最强的军队之一。经过数年经营,俄军拥有了数量庞大的火炮。据当时神圣罗马帝国驻莫斯科大公国的大使约翰·科本采里写给皇帝马克西米里安一世,即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密信中记载,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每次发动大型战役,至少要出动上百门大炮。原来在中世纪时期建造的不可逾越的高大坚固的城墙,现在已经挡不住莫斯科大公国大炮的轰击。

    除此以外,瓦西里三世还下令铸造了重炮,这种大炮竟然重达数吨,每个炮弹的重量达到上百公斤。每当战场上莫斯科大公国炮声轰鸣,往往能给敌方军队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瓦西里三世下令铸造的这批火炮不但威力巨大,而且服役寿命超常。每门大炮的服役年龄长达数十年,被俘虏的两门重炮火炮竟然被明军弄到中亚去对付那些草原可汗,这些火炮到十七世纪时仍可使用。这固然是因为莫斯科大公国的火炮结构简单,粗大笨重,不易损坏。但从另一方面,当时莫斯科大公国的火炮铸造工艺高超,金属锻造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也是火炮服役寿命长达百年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比起明军的开花炮弹,这些火炮在技术上是远远落后了。

    1521年克里木可汗的弟弟沙希布·格来征服喀山,成为喀山的统治者。该年发生了新一起居住在喀山的罗刹商人和使节遭受大屠杀的惨案。瓦西里三世怒不可遏,以致下令不许他的臣民再次前往喀山的集市。作为对此屠杀事件的回应,另一场集会在下诺夫哥罗德的下游开幕,以此破坏喀山的经济繁荣,从而促使喀山汗国的最终垮台。明军在喀山的成功让瓦西里三世妒忌,他命令自己的军事指挥官别尔斯基亲王对明军发起攻击。

    别尔斯基用了四个星期,将在斯维亚日斯克岛上建立的木制炮台沿伏尔加河运送到被一路运到喀山。康麻子的侦察兵发觉了莫斯科大公国的木质炮台。

    所以,明军的五十门重炮和一百门野战炮就抢先开炮。事实上,明军的火炮远比罗斯人的火炮先进,所以明军炮兵们通过瞄准镜瞄准,并算好角度后,对着罗斯人的火炮一阵炮轰,就将罗斯人的火炮和炮台炸得粉碎。

    别尔斯基亲王寄于厚望的重炮居然一炮未发,就全部被摧毁了。

    (本章完)

第142章 进军莫斯科() 
别尔斯基亲王觉得自己是小丑,出发时自己牛皮哄哄的,以为这罗斯大军一到,没有准备的明军会马上土崩瓦解。没想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明军的战斗力完全超乎罗斯人的想象。

    两万人守城和牵制,就让莫斯科大公国的十五万大军束手无策。想开炮,对方的火炮就毫不示弱的还击,想冲锋,对方的连珠火铳不停地开枪,组成的火力网让罗斯勇士们如落叶般被撂倒。

    无奈之下,别尔斯基只好从莫斯科大公国本土运赖重炮,没想到这些笨重的家伙刚一运来,就被明军更先进的大炮给炸毁了。

    喀山城下脆弱的平衡被打破,明军对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发起了冲锋。

    一支庞大的明军前锋向喀山城下的莫斯科大公国军队进军挺进并包围了他们。一百门野战炮和五十门重炮一齐向罗斯人发出怒吼。喀山最西面的城墙外的阿尔斯克原野上,明军骑兵对罗斯人发起了攻击。

    康麻子对骑兵发出了进攻的命令,他挥舞了一下马刀,两万女真骑兵就飞马向前冲去。但是,罗斯军队排成了四方形的阵列,他们的火枪手向女真骑兵开枪。

    女真骑兵马上闪开,从侧翼进攻敌人。同时,明军的炮火向这些罗斯人火枪手开起炮来。

    不料在侧翼也出现了罗斯人的骑兵,看着敌人的骑兵,康麻子下令骑兵转向左翼。然后重整对形,向他们冲过去,厮杀起来。

    这是一场真正的骑兵战斗,罗斯人的骑兵与女真铁骑面对面的肉搏。双方的长枪互相刺杀,每名骑兵抽动一下,就有一个骑士掉下马来丧失生命。女真人的马刀挥舞的比罗斯骑兵更勤,尽管双方拼命冲杀,可是罗斯人的骑兵渐渐处于了下风。

    这时,两万精锐的明军骑兵也投入了战斗。他们的到来改变了战斗态势,随着明军的枪响,罗斯人纷纷掉下马来。罗斯人的队伍乱了,他们开始号叫着,掉转马头,向后面逃去。

    看到敌人的队伍乱了,康麻子非常兴奋,他大声喊道:“冲呀!杀光这帮吃人的罗斯畜生!”康麻子看见前头有一大胡子的罗斯军官,骑在一匹黑色的马上奔逃。

    这时是一位有些级别的军官,他满脸的胡乱耷拉着,一身钢铁盔甲价格不菲。大胡子罗斯军官一边逃,一边回头看着康麻子。康麻子拔出连珠短铳,对着罗斯军官就是一枪。罗斯军官掉在地上,康麻子将火铳插入枪套。一挥手,身边的卫兵就跳下马来,将这个罗斯军官捆扎成了粽子。

    别尔斯基亲王旁边的贵族军官互相争夺,抓起了一台望远镜。他们的脸色忽然变了,个个流露着惊骇的神态。大家原以为女真骑兵不能这么快破阵,没想到他们在让女真骑兵冲锋之后,不到半个小时就让明军的精锐骑兵也投入了战斗。所以左翼的骑兵一下子击溃了,要是不马上调整战斗队形。搞不好,大家会被一锅端,那时候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就被全歼了。

    (本章完)

第143章 扫清莫斯科公国残余势力() 
正在对明军正面突破而烦恼不已的别尔斯基亲王忽然发觉自己的背后也出现了明军。

    “这是明军吗?不是啊!是的,您看,明军怎么会从我们背也出现了呢?这是怎么回事?”罗斯贵族们纷纷大惊失色。别尔斯基亲王的后方,离罗斯贵族们的指挥方阵至多两千五百步远的地方,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明军骑兵纵队。

    原来,在康麻子指挥明军骑兵正面冲锋的时候,陈棐偷偷让一万明军骑兵和一万火枪手骑着马绕到罗斯人背后进行攻击。

    别尔斯基眼睁睁的看着冲过来的明军骑兵,和下马列成方阵的火枪手。

    “快撤,明军来了。“那些长胡子的罗斯贵族纷纷大喊。

    ”应当阻止明军骑兵,我们来个反冲锋就能把他们击退。”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的舅舅,别尔斯基的副手霍尔姆斯基大声喊道。

    “莫斯科公国的勇士们,紧要关头来到了!在这里我们能将明军彻底击退。”别尔斯基亲王大喊一声,策马向明军骑兵纵队冲去。剩下的罗斯骑兵和成列的六万五千步兵也重新鼓足了勇气。骑兵们和别尔斯基亲王一起向明军大队冲去,但是就在这一瞬间,明军的火炮向这边炸了过来。

    一切都被硝烟遮蔽了,传来近处的枪声。离别尔斯基亲王几步路远的地方可以听见一声幼稚的惊惶失措的喊叫:“弟兄们,停下来!别去送死”这一声喊叫仿佛是一道口令,刚刚鼓起勇气的罗斯士兵一听见喊声就急忙四散逃命。

    混乱的人群越来越多,罗斯骑兵和步兵一齐向后退却。别尔斯基亲王拼命喝止部队,他想让大军停下来。但是,人流裹挟着别尔斯基亲王也不得不往后退。

    霍尔姆斯基被一名明军的火枪手击中了左臂,他吊着受伤的左臂吗,骑着一匹栗色战马,从别尔斯基亲王身边飞快的跑过,他再也不提让罗斯军队进行反冲锋的事情了。

    别尔斯基亲王卫队长对他喊道:“亲王阁下,如果您现在再不周,就只有被明军俘虏和砍死了。‘”望着卫队长那通红的脸,和一副凶恶的样子。别尔斯基亲王有些困窘,卫队长干脆拉着他开始狂奔逃命。

    逃跑过程中,别尔斯基亲王不停地向四下张望,可是没有谁注意他。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失败了?亲王无法了解他面前发生的情况。卫队长满脸是血,在掩护别尔斯基逃跑的过程中,他被一个明军骑兵用长枪扎伤了脸颊。幸亏一个卫兵舍命相救,他才能从明军的手中逃出来。

    “你负伤了么?”亲王问道。

    “不要紧,那长枪扎偏了,幸亏卫兵伊万诺夫替我拖住了那个明军骑兵。”说话时,卫队长的下颌明显颤抖。

    “叫他们站住!”亲王喊着,他想让那些四散奔逃的罗斯军人停止。亲王只喊了一声,就有一队明军骑兵向他冲了过来。亲王连忙驱马向后边疾驰而去,连跑了两里路,才勉强摆脱明军的追捕。

    (本章完)

第144章 横扫诺盖汗国() 
明军全线出击,像赶鸭子一样,将十五万罗斯大军包围分割,俘虏消灭。陈棐拿着手中的望远镜,得意的看着罗斯军队的覆灭。

    陈棐让明军大部队对罗斯部队进行诱降,如果投降的不仅不杀,还另有安排。如果冥顽不灵的,则用步枪和炮火来对他们进行谈话。武装开拓团,大明帝国的移民都参加了搜索俘虏的行动。

    罗斯军队的残兵败将在路上行走,逃跑,他们边走边咒骂。哭声、喊声、呻吟声汇合成一片轰鸣。

    后来枪声停息了,别尔斯基亲王知道,射击之所以停止,是因为明军已经几乎消灭了所有的抵抗力量。

    “我的天啊!这是怎么回事?十五万大军就这样没了?连个泡都没冒?“别尔斯基亲王问卫队长。

    卫队长说:“我们先回莫斯科附近,看看情况,不过明军可能也会随后进攻和占领莫斯科的。现在整个东欧大陆已经没有安全的土地了,也许我们跑到波兰人那里,或者立陶宛大公国那边会安全点!”

    “不行我要回去,我要回去看看!”别尔斯基亲王说。

    “你冷静点!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完了,罗斯人完了,我们都成了明帝国的奴隶了。”卫队长扇了别尔斯基亲王一个耳光。

    卫队长说:“瓦西里大公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你马上回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不如我们投降明军算了,也许明军还需要一个引路人呢!”

    别尔斯基亲王向自己的卫队长伊凡扑上去,说:“你这个坏蛋,你这个小人,你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居然想投靠敌人,你一点我们罗斯人的血性和勇气都没有。”

    伊凡一把推开他,说:“你要是想死,完全可以回莫斯科,我可不陪你去送死。

    这时,又有一群罗斯溃兵走过来。别尔斯基亲王喝令他们停住,想让这些人服从自己的指挥。可是他们根本不理睬这个罗斯大军的指挥官。卫队长叹了口气,说:“没有的,他们的伤口不在身上,而在心里。接着,又蜂拥而至的一群逃跑者,把亲王他们拖在一起向后退去。

    以前,别尔斯基亲王脑海中不会想到失败和逃亡的事情。但是,现在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后路了。据说,和他们战斗的明军,只是整个大明帝国军队的九牛一毛,那么整个大明帝国到底有多强大。如果,自己跑回莫斯科,冷酷多疑的瓦西里三世会怎样对付自己?别尔斯基亲王越想越丧气,他对卫队长伊凡说:“我们怎么找明军接洽呢?”

    伊凡说:“我们直接找一队收拢俘虏和溃兵的明军,向他们说明我们的意图,他们自然会接待我们。”

    于是,别尔斯基亲王就躲藏在一个荒凉的小村落里,等着明军搜索队。

    两天后,别尔斯基亲王被带到了明军主帅陈棐身旁。

    陈棐对别尔斯基亲王很客气,他说:“你和瓦西里大公是亲戚?”

    别尔斯基亲王说:“是亲戚,不过现在他肯定想杀了我。”

    陈棐说:“他杀不了你,我们不是波斯人,不会因为利益而出你。”

    (本章完)

第145章 诺盖汗国的末日() 
克里米亚汗汗萨尔达特。格莱和明军将领兀刺不花带领的三万军队一直在寻觅战机,并觊觎莫斯科城。

    三万大军绕过了莫斯科大公国的南部城市图拉,深入了莫斯科大公国的腹地。当明军突然出现在莫斯科的南面时,莫斯科人非常恐慌。瓦西里三世带着自己的老婆准备逃离莫斯科城,同时在喀山城下莫斯科大公国十五万大军被全歼的消息传回了莫斯科。

    康麻子带领三万明军骑兵和一千名炮兵开始向图拉进军,支援兀刺不花。很快,康麻子所带的明军就围困了图拉城。图拉城是莫斯科南部堡垒,图拉城创建于1146年,距离莫斯科南部约200公里。14世纪,居民点成为隶属于梁赞大公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心。1380年,德米特里大公在库利科沃击溃马麦汗后,莫斯科大公国开始扩张,在15世纪的下半叶,图拉并入莫斯科大公国,成为保卫莫斯科的堡垒,为此,图拉克林姆林宫的卫墙承受了无数次蒙古人的围困。为确保莫斯科南部防线,莫斯科大公开始在图拉修建石制的克林姆林宫,1520年完工。该宫殿成为图拉市的核心并保存至今。克里姆林宫的“克里姆林“在斯拉夫语中意为“内城“。在蒙古语中,是“堡垒“之意。图拉城建于乌帕河及其支流图拉河畔。第一种说法出自达里词典,认为是隐秘、秘密,无法抵达的地方。所以选作城市的名字。第二种说法出自波罗的海语的单词“Tulis”,为“沼泽”之意。第三种说法出自突厥语,为“水被拦截”之意。第四种说法出自蒙古语。当时这片土地属于扎尼别汗(1342……1357)的母亲“Тайдуле”,城市名称源于此。第五种说法莫克沙语,意为楔子,指河流入口形状。历史上该民族曾经统治过这片土地。所以此说法认同者较多。

    这座城市的军民多次抗击入侵者,但是这次大明军队是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更重要的是,康麻子的军队有五十门野战炮。明军调集了所有的野战炮一字排开,对准两处城墙猛轰,一个小时候,城墙倒塌了一段。女真骑兵从缺口猛冲过去,图拉城的指挥官斯捷奇金眼见抵抗再无意义,就让守城士兵打着白旗投降。明军占领了图拉城,女真军队开始接管这个城市的城防。在斯捷奇金的带领下,康麻子参观了石制的克林姆林宫。经过,斯捷奇金解释,康麻子才知道,原来在斯拉夫语中,克林姆林仅仅是内城的意思。

    与此同时,修整完毕的明朝大军开始在克里米亚、喀山、西部利亚和阿斯特拉罕动员所有的战斗力量。明军在这些地方,包括鞑靼人中间开始征兵,明军征发了十万大军。加上已有的明军部队和仆从军,明军在所控制的东欧战区,已经有了四十六万人的大军。除了在克里米亚半岛对付奥斯曼土耳其的六万大军和阿斯特拉罕对付诺盖汗国可能的进攻威胁的五万大军。三十五万大军开始云集在莫斯科大公国,其中一线作战队伍是康麻子和克里米亚汗汗萨尔达特。格莱及明军将领兀刺不花率领的各三万,以及陈棐亲自率领的十九万人。

    陈棐知道这是一场灭国之战,尽管明军已经在喀山城下痛歼了莫斯科大公国的主力,但现在要学习狮子搏兔的精神,不可掉于轻心。

    陈棐率领大军进入了图拉城,康麻子则带领着三万骑兵和兀刺不花会了师。听斯捷奇金介绍,图拉附近的主要水系为乌帕河。乌帕河为奥卡河右岸支流。在图拉周围,共有三条小河注入乌帕河,图拉河、沃龙卡河和别日卡河。几乎可以说,图拉市是建在水边的城市。图拉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凉爽,7月份平均温度为20°C;冬季温暖,2月份平均温度为…7。3°C。年降水量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