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师-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高句丽,道听途说又添油加醋,以讹传讹之下,几乎每个高句丽人都在传颂着这件事,又过了几天,再次传来确切的消息,说是大唐皇帝陛下被射瞎了一只眼睛!
  被唐军围困在北山之下的高句丽大军原本战意全无,士气低迷,人心惶惶,听得此消息之后顿时群情振奋,军心可用,又有了一战之力。
  李世民收兵扎下营寨,亲自将徐真背负到营帐之中,又命徐真本部随军医官来疗伤,孙思邈的弟子刘神威这两年一直跟随徐真左右,取出银白利刃来,驾轻就熟就将暗箭取了出来,好在箭头上并未淬毒,又未伤及内腑要害,圣上才安心下来。
  此役虽大胜,然圣上险遭暗算,诸将领也是心中戚戚,李勣等人当即提议,强攻北山,斩尽敌人,报仇雪恨,然而圣上却只让他们将北山围困起来。
  长孙无忌不明所以,遂斗胆想问,李世民却只是淡淡地回到:“朕要等徐卿复原,与徐卿一同荡平北山!”
  长孙无忌闻言,心头多有不悦,但并不敢多加谏言。
  过得数日,徐真伤势有所好转,圣上即将自己的战马赐给了徐真。
  圣上出身兵戎,又擅骑射,对战马尤为痴迷,其时有六匹神驹,名为“昭陵六骏”,分别名叫飒露紫,拳毛騧,青骓,什伐赤,特勒骠和白蹄乌,为表彰徐真功绩,圣上将青骓赐予了徐真,长孙无忌更是嫉恨!
  这北山本是圣上率骑兵埋伏之地,是故圣上将此山名为驻跸山,决意过得几天,徐真伤愈之后,就强攻驻跸山!
  七月中,唐军大举发兵,双方士气旗鼓相当,纷纷拼死,大唐人人如龙似虎,放肆冲杀,郎将刘君邛率兵冲入敌阵之中,却被重重围攻,求出不得,更是无人能救!
  眼看着这一支千人对就要被吞掉,徐真心头大怒,率兵解围,却被乙支纳威带兵来截杀,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徐真长刀在手,与乙支纳威缠斗在一处,双方兵马展开混战,血流成河!
  薛仁贵眼看刘君邛兵马惨遭屠戮,愤而冲突到敌阵之中,左右各持一戟,白衣白甲,杀了个通透,高句丽一渠帅来挡,却被薛仁贵一合斩落马下,枭首之后,将头颅悬挂于马上,四处冲杀,无人能挡!
  高句丽军见薛仁贵如此神勇,骇然失色,人人胆寒,而乙支纳威察觉到后方有变,顿时失了神,露出破绽来,被徐真一刀斩落,徐真抄起一杆角旗,将乙支纳威的头颅插在旗帜之上,于战场之上四处咆哮高喊,高句丽不得不撤军!
  此战过后,薛仁贵扬名唐军,圣上更是亲自接见了薛仁贵,将自己的一张弓赠给了他,并封薛仁贵为都尉,唐军士气直冲云霄!
  薛仁贵不敢忘恩,坦然直言徐真之骁勇,圣上想起徐真将敌将头颅插在唐旗之上的神勇画面,不由心神激荡,欲封徐真为左骁卫大将军。
  长孙无忌心里着急,慌忙谏言,徐真刚刚才升了左骁卫将军,如今又升正三品的左骁卫大将军,实在不妥,而且徐真年少,这正三品大将军或是一些老将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地位,若如此轻易就授予徐真,难免让人嫉恨。
  圣上却不以为然,战时不可与平日相提并论,若不施加厚恩,诸多将士又如何肯卖命尽力,徐真从军以来,每战必前,当日刘神威给徐真疗伤之时,圣上就在一旁观看,见得徐真满身都是伤痕,不由怜惜起来。
  这徐真虽年纪不算大,但已经身居高位,朝中自有人不满,更有甚者还将徐真的上位与李明达联系在了一起。
  可李世民心里很清楚,徐真的每一步晋升,都是他用身上的伤痛换来的,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每一份封赏,都名副其实!
  然长孙无忌当场谏言,诸多将领又纷纷附议,徐真在李勣的眼神授意之下,慌忙出列婉拒,李世民就算心有不喜,也不想违逆了人心,只能退了半步,收回左骁卫大将军的封赏,改封徐真冠军大将军,虽然只是个荣誉虚职,但同样是正三品,徐真到底还是进入到了大唐军界的上流。


第一百七十八章 围困安市万春偷营

  徐真手下的弟兄们个个骁勇善战,又都是些久经沙场的老将,此番征辽俨然成为了主力一个个都已经成长为军中骨干,如今徐真又得了冠军大将军如此殊荣,可谓风头一时无两。
  翌日,圣上下令开战,徐真主动请战,神火营和神火次营的弟兄们将真武大将军和惊蛰雷全部都搬运到前线。
  高延寿和高惠真领兵出战,然而徐真的神火营去根本就不派一兵一卒,只用火炮和惊蛰雷对驻跸山下一顿狂轰乱炸!
  圣上是清楚真武大将军的威力的,然而却第一次见识惊蛰雷,这惊蛰雷本已经被消耗干净,然而随着圣上带着后方大军感到,徐真又跟姜行本研制出了一批惊蛰雷,一直没舍得动用。
  如今围困驻跸山数万敌军已经将近三个月,军心士气急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来提升,于是徐真才舍得拿出这些惊蛰雷来。
  无论是军中将士还是当今皇帝陛下李世民,无论是高惠真高延寿和他们带领的敌军,还是高仁武带领的反抗军,都被徐真本部的惊天动地手段给彻底震撼当场!
  火炮轰隆,惊蛰雷在抛车的发射之下,如同旱地惊雷一般轰炸着驻跸山,这座山岗都差点被削平,高延寿和高惠真所领数万敌军,连徐真本部人马的脸都没看清楚,就已经大片大片死伤!
  敌军只能躲入山岗,然而山岗被轰炸得四处坍塌,根本就藏不住人,无奈之下,高惠真和高延寿只能举旗请降。
  原本还剩下五六万人的高句丽军,被徐真的神火营轰炸之后,只剩下区区三万六千八百余人,圣上自是大喜,唐军人人欢庆。
  圣上任命耨萨以下酋长三千五百人为武官,迁往大唐境内,余下三万高句丽人解除了武装,放还平壤,而反唐的靺鞨族三千余人,尽数坑杀,突可力当场被枭首!
  驻跸山一役由是完胜,获马三万疋、牛五万头、明光甲五千领,辎重无数,高句丽放弃后黄城及银城,数百里无复人烟。
  圣人又命军中将作少监画了《破阵图》,命中书侍郎许敬宗撰写铭文刻碑以纪功,犒赏三军,各种封赏一一分发下去。
  时间进入八月,高句丽已然开始寒冷,唐军正式进攻安市城。
  这安市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非拿下了驻跸山,更是无从入手,城主杨万春是个铁骨铮铮的高句丽好汉,连泉盖苏文都奈何不得,当初杨万春拒绝接受泉盖苏文摄政,后者发兵攻打安市城,都无功而返,可见此人之武功与韬略。
  安市城中军民见唐军大举入侵,顿时军**络,可谓全民皆兵,众志成城,见了大唐皇帝陛下的皇旗,这些守城军就在城墙上大声谩骂,圣**怒,发兵攻打。
  杨万春果真是个善守之将,将安市城打造得如同铁桶一般,用固若金汤来形容都不以为过,徐真调动神火营来轰炸,那高大雄壮的城墙居然硬生生承受住了火炮的攻击!
  唐军只有借助火炮和箭雨的掩护,搬运沙石泥土来筑造鱼梁道,然而很快又被守军的羽箭和床弩抛石机给打了回来。
  行军大总管李勣勃然大怒,扬言若拿下安市城,必定三日不挂刀,屠杀全城百姓!
  安市城的守军收到这样的情报,又在城中日夜宣扬,那些个军民更是团结一心,安市城居然一时半会攻打不下来。
  鱼梁道的筑造受阻,唐军只能退而求次,与攻打辽东城一般,开始在城墙远处堆积土山,再慢慢向前推移。
  这日圣上带着徐真、李勣和长孙无忌等主将,登上了土山,遥望安市城,这小小的要塞如钢铁刺猬一般,纵使唐军如狼似虎,都拿他没办法。
  圣上一声长叹,正要下山,徐真却见得安市城中冒起缕缕炊烟,遥遥里又听到杀猪宰羊的声音,他心头一紧,顿时浮起一个让人不安的猜测来!
  “这想必是城中居民杀牲畜以犒军,今夜说不得要出城偷袭了!”徐真心头暗惊,慌忙向李世民启奏道。
  “陛下,臣斗胆进言,敌军今夜,必定夜袭我大唐军营!”
  李世民回头,直视着徐真的双眸,正要问徐真何出此言,长孙无忌却站出来反驳道。
  “徐将军莫要危言耸听,我听说将军乃祆教神使,多擅占卜,但军中大事,又岂能问鬼神,这小小安市城,早已被我大唐军威震慑,迟早要被我大军荡平,防御都自顾不暇,又如何敢出城偷袭?”
  长孙无忌的分析并非没有道理,唐军与安市城已经僵持了一个月,寒冷的天气给双方军士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虽然唐军物资充沛,军士却不习惯这等早寒,想来被围困的高句丽军更加的艰难,又怎会冒险出城来偷袭?
  一直以来,杨万春就是依仗安市城的险要,固守城池,才与唐军有了对峙的资本,如果他们出城偷袭不成,那这座城也就彻底完蛋了。
  念及此处,李世民也只是对徐真淡然一笑道:“徐卿切勿多虑,国舅公所言有理,小小蛮夷,又岂有如此雄心壮志。”
  徐真还待分辩争取,却被李勣一道目光在阻拦了下来。
  然而这样的小动作却是瞒不过李世民的眼睛,他微微摇头一笑,对徐真说道:“若徐卿还不放心,可领兵于侧翼防卫便是。”
  徐真闻言,当即谢恩,自去调动骑兵营。
  口头上虽这般说着,但李世民心中并不太认同徐真的猜想,长孙无忌不由对徐真冷笑,心想徐真毕竟还是太过稚嫩了一些,不懂揣测圣意,圣人都说了没事,你自己还真去调动兵马,这不是信不过圣人的断论么?
  李勣本想劝阻徐真,但徐真已经领兵去了,他再说什么也晚了,他始终相信李世民有过人的容**度,断不会因此而对徐真有所贬低,但如果长孙无忌再继续从旁怂恿,那就不好说了。
  到了军营之中,李勣又将徐真召了过来,对其一阵面授机宜,将朝中一些为官之道,察言观色和揣测圣意的机巧都传给徐真。
  不过有些事情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只能留给徐真慢慢去体悟,若不多吃些亏,还真的无法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
  如今徐真已经晋入三品大员的行列,可谓春风得意,年少有为,若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稍有不慎就会被卷入到权势争斗之中。
  徐真也很清楚这一点,虽然三品却是已经算是身居高位,然而在国公遍地走,贵胄多如狗的大唐,三品大员又算得了什么?
  侯君集这等位极人臣的枭雄,不也一样说没了就没了么?
  李勣能够悉心教导,徐真自然是感恩于心,师徒二人又细聊了一番,徐真将自己的推测都说道出来,李勣也觉得有理,让徐真自行布置军马,自己却到皇帐去面圣。
  李世民回来之后,也觉得好奇和有趣,他早知道徐真是祆教使者的事情,又听说了徐真在高句丽利用燧神崇拜,在反抗军中获得无人能及的威望,以致于如今的反抗军中,徐真的声望甚至能与银珠郡王高仁武和敏恩郡主、神女高惠甄相提并论了。
  如此一来,他也好奇徐真为何如此笃定敌人会来夜袭,思来想去却不得要领,正迷惑间,老臣李勣却来求见。
  君臣二人寒暄了一番,李勣看准了说话的时机,不露痕迹地将徐真的推测都说了出来,李世民由是豁然开朗,命李勣悄悄集结了兵马,埋伏起来,以待高句丽人的突袭。
  事实证明,徐真的猜测并没有错,到了三更时分,居然纷纷洒洒下起了初雪,唐军士兵畏寒怕冷,纷纷钻入营帐之中取暖。
  李世民和李勣统领奇兵,虽然借助帐篷躲避风雪,却仍旧感觉到寒冷难耐,他遥遥望了过去,见得徐真带领薛仁贵等本部猛将,肃杀地潜伏于风雪之中,心头不由对徐真更加的看重。
  到了二更时分,辕门外果真人喊马嘶,喊杀声震天响起,高句丽人果真来偷营了!
  徐真率领薛仁贵等猛将突然杀出,将高句丽人的兵马拦腰截断,又是一番大肆的屠杀,然而情势出乎意料,对方的人马实在太多,唐军一时半会反应不过来,只有徐真本部人马抵抗,慢慢竟然落了下风!
  高句丽人士气越发振奋起来,突然受袭的唐军也是混乱不堪,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抗,长孙无忌从营帐之中钻出来,见得如此场景,心头愤恨不已,还真让徐真给蒙对了!
  李勣静静守在李世民的身边,麾下军马比徐真本部要多出好几倍,若此时出兵,定能将偷袭者全数杀灭,然而李世民却没有发令。
  李勣面无表情,但心里却异常清楚,李世民这是在等,等徐真本部坚持不住了,再出兵去救,这样一来,他也就不需要丢面子了!
  想到这里,李勣心中不由暗自摇头轻叹,但更多的是,心头多了一层敬畏,对李世民的敬畏!
  说到底,无论是他还是长孙无忌,玩弄的都只是权谋之术,而李世民却是帝王心术,二者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自然也无法理解。
  眼看着徐真本部人马不断被消耗,李世民看着时机差不多了,终于一挥大手,朝身后大军下令道:“杀!”
  这一字出口,天地间越发的寒冷起来!


第一百七十九章 徐真识破圣人血战

  异族多虎胆,杨万春在高句丽人望颇高,安市城又是高句丽的要塞,若安市城被攻破,建安城也无法保守,平壤与丸都城就会门户洞开,故而国内有心之人皆宣扬杨万春之用,以壮军心士气,更有甚者将射瞎大唐皇帝一只眼的传闻,都安在了杨万春的头上!
  然而杨万春却是个刚正之人,从不在乎这等虚名,否则他就不会公然对抗狼子野心的泉盖苏文了。
  此次夜袭准备久矣,杨万春又是善战骁将,是故漏液出击,信心十足,没想到还是让唐军识破,眼看着就要杀透敌阵,斜斜里却杀出一彪人马来,为首者一身红甲,手握诡异长刀,身边更是猛将如云,难以抵挡!
  “这就是传闻中的燧氏蒙吧…”杨万春看着徐真等人杀敌之英姿,不由感慨万千,然而时不我待,他断然不会因为那些关于徐真的传闻而受到丝毫影响,指挥奇袭勇士,一路杀向徐真本部人马!
  徐真带领薛仁贵周沧等将奋勇死拼,然而对方终究人多势众,又奇兵尽出,如狂风骤雨一般席卷而来,唐军又混乱不堪,如此情势之下,徐真本部人马也是多有损伤。
  反应过来的唐军遭遇初雪严寒,多有不适,如今遭遇夜袭,只能仓惶集结,却又被对方彻底冲溃了阵型,许多唐兵还未来得及披甲,只能胡乱取了兵刃自保,又被对方杀得遍地尸骸,鲜血染红积雪,整个营地都变得血红!
  杨万春麾下奇袭兵马士气大振,几名渠帅就要带兵将徐真等人围剿歼灭,然而杨万春却及时阻止他们,只让麾下骑兵四处杀戮,若非下了大雪,天气潮湿,他还想来个火烧连营八百里咧!
  渠帅们也反应过来,围杀徐真等将领虽然功劳极大,然而却需要消耗太多人力,力量一旦被这些将领牵制,势必会影响到突袭的效果,于是他们果断放弃了建立大好军功的机会,只是一味带兵杀伤沿途唐军!
  大唐军营占地广阔,他们也不敢太过深入,然而见得只有徐真这一支人马来拦截,向来沉稳的杨万春都不由心旌荡漾,迟疑了片刻,果断下令,指挥骑兵们深入杀敌,扩大战果!
  正当此时,一股骑兵从军营旁边的避风高坡上冲杀下来,硬生生将杨万春的骑兵给斩成了两段!
  这支骑兵身着玄黑衣甲,乘骑黑色神驹,在雪夜之中颇为显眼,就如一条黑龙一般冲过来,瞬间碾压,骑士和战马践踏雪地,看似有千斤之重,骑士手中长槊和刀剑散发骇人寒芒,整支队伍如觉醒暴怒的蛟龙,让人不寒而栗!
  “是玄甲军!快撤退!快撤退!”杨万春心头大骇,他熟读兵书,深谙知此知彼的道理,对大唐军多有了解,玄甲军乃大唐皇帝李世民亲自培养出来的骑兵,堪称自古以来最强骑兵之一!
  早在李世民还是秦王之时,就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精锐骑兵队列,丘行恭、段志玄、秦叔宝和尉迟敬德都曾经是玄甲军的猛将。
  他曾用一千玄甲军大破王世充,斩俘六千余人,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驰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三千五百玄甲军为先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使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生!
  李世民登基之后,玄甲军就拆分开来,一部分成为了皇宫近卫,而另一部分则交给了李靖,并在灭突厥之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没想到御驾亲征辽东,他居然将玄甲军也带了过来!
  世人皆知当今圣上戎马半生,建立无上武功,而圣上最擅奇兵突击,使用玄甲军进行侧翼突击与埋伏。
  杨万春如今深入敌营,虽然并无开阔地势,然他们同样也是骑兵,一番冲撞之下就折损了小半人马,玄甲军的战力,可见一斑!
  正撤退之际,身侧亲兵一个个摔落马下,每个人几乎都是脖颈中箭,身上铠甲根本就防护不住!
  杨万春也是神箭手,循着方向一看,却见一名黑甲红盔的唐将,猩红披风随风咧咧,一张硬弓嗡嗡真想,三十支箭带走了几乎三十二条人命!
  “好射手!”
  杨万春不由暗赞一声,他的竹箭早已耗尽,见得那唐将弃弓拔刀,忍不住回头斗了数合,唐将身材不算高大,夜色迷蒙,借助营地火光和白雪映照,该有四十多的年纪,双刀左右翻飞,如戏珠之凶龙,杨万春居然占不到任何一点便宜!
  李世民也暗自吃惊,虽然御驾亲征,但他已经不像年少那般拼命,一路上都有亲卫团团维护,如今亲兵跟杨万春的亲兵混战一片,这杨万春正好激起了大唐皇帝的一腔热血战意!
  他登基之后,可谓勤政爱民,日理万机,但也没将武艺落下,每日必挤出闲暇时辰来修炼,杨万春也是个不服输的人,不久前才打退了泉盖苏文的兵马,二人越战越勇,各自不服输!
  这杨万春心切军马撤退,一个不留神,让李世民得了先机,双刀左右剪了过来,杨万春举刀来格挡,肩头却中了一刀!
  李世民心头狂喜,杨万春却只能无奈拍马而逃,李世民自然追击了上去,却脱离了亲卫的保护圈,对方一名卫兵冒死飞身,将李世民撞落马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