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并且造价也是极度的昂贵。
305毫米榴弹炮的射速为每三分钟两发,而406毫米榴弹炮的射速为每两分钟一发,这种射速对于中小口径火炮来说算是非常慢的,但其威力却是巨大的,以目前维新政府防线碉堡的防御程度,没有任何一处碉堡能够承受住305毫米炮弹的两次连续击中和406毫米炮弹的直接击中。
进入名古屋沿线第一条防线的第七师很快便于强行增员到第一条战线的维新政府军队相遇,随后两军便展开了白刃战,不过能够冒着猛烈的炮火从后面的防线突进到第一条防线的维新政府士兵都是现役的常备军队,在白刃战中自然完爆第七师这群新兵。
第七师很大部分军官和全部的士兵都是日本人组成,这些人在情感上对维新政府的军队有着天然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让他们在两军狭路相逢的时候产生了一丝犹豫,也恰恰是这一丝的犹豫让维新政府的军队有了反击的机会。
好在第七师身后跟着第二师和摩托化步兵第一师第二团的军队,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在第一条防线上架设好了迫击炮阵地和通用机枪阵地,很快便将不断有维新政府军队的交通壕再次封锁,而乘着这个机会第七师的军队也从己方不断死伤的同袍中清醒过来,对残留在第一条防线的维新政府军队发起反击。
名古屋总指挥、第二师师长徐坤对这次突袭采取的战略思想是一点为中心,然后向四周突破,这种战略能够更好地将军队的战斗力发挥到最大,于是第七师的军队在占领当前战线后边开始想两边扩散,而第二师和摩托化步兵第一师第二团的军队则紧跟其后,很快便完成了第一条防线的全面突破。(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一章 胜负已分()
第七师不过是徐卫用来检验日籍军队战斗力的实验者,在日籍主力军队全部进入作战状态之前,他还不想与维新政府进入决战环节,所以在这场突袭来得快,去的也快,在维新政府主力部队反应过来进入反击的时候第七师和其后的华人军队都已经撤离了战场,当然在撤离的途中顺便用手雷和炸药炸毁了沿途的碉堡等防御设施。▲∴▲∴,
“执政,前线发来电报,第七师初战告捷”第二天早晨,政务院院长井上武在徐卫刚走进办公室就跟进来汇报道。
执政政府正处于草创阶段,很多机构都不健全,自然也就没有专门的军事机构,于是为了方便管理便在政务院下设立了陆军部和海军部,不过这两个部门真正的决策权力都在徐卫这里,政务院顶多算是名义上的上级部门。
“拿来我看看”徐卫其实也非常关心昨天突袭维新政府阵地的事宜,不过那场战争一直打到天黑,等到前线的指挥官整理出详细的军报已经到了深夜,他也就没有让值夜的陆军部参谋人员再通报自己。
名古屋总指挥官徐坤的电报写的非常的详细,林林总总的有三页纸,看的徐卫一阵恶寒,这是要将电报员累死的节奏。
在电报中,徐卫了解到了第七师在整个突袭过程的表现,从突袭中的敏捷到白刃战时的犹豫,最后到与身后的华人军队的同仇敌忾,不过其中最让他在意的则是一笔带过的那个名字,渡边幸野。
“岳父,给名古屋发电报,询问一下渡边幸野那件事的详细信息”徐卫在看完电报后,对一直等候指示的井上武说道。
“渡边幸野哦。你是说电报中提到的那个在前线遇到自己父亲的那名士兵执政,你怎么突然对他感兴趣了”井上武先是茫然,脑子转了一圈才明白谁是渡边幸野。随后有点疑惑的说道。
“我有预感,这个渡边幸野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甚至看到了战争即将结束。和平已经到来”徐卫预言道。
“好的执政,我马上向名古屋发电报。”几个月的共事,井上武早已经习惯了徐卫经常性的脑洞大开,其事后往往证明徐卫的想法是正确的,所以他也没有多做询问,直接答道。
徐卫的执政府就有专门与前线联系的军用有线电报机,不过井上武依然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回来,然后交给了徐卫一份在字数上并不比上一份少的电报稿。
根据徐坤的叙述。渡边幸野家住爱知县冈崎町,兄弟姐妹五人,是家中的长子,故而在执政政府进行保甲制度的时候按例征为保甲卫队成员,接受了初步的军事化教育。
爱知县正好处于京都名古屋防线的最前线,是维新政府潜入势力渗透最严重的地区,这里的武装也因为地域上的关系经常能够接受到维新政府在粮食物资和枪支弹药方面的接济,故而形势非常的嚣张,也非常的难以剿灭。
渡边幸野之所以被从保甲卫队中选拔为正规的日籍士兵,主要是其在围剿当地武装时屡立战功。甚至被冈崎町区长当做正面模范申报到爱知县,然后又由爱知县申报到政务院,也正是有这个先进事迹。他才能从在成军的时候直接被提拔为班长。
渡边幸野的父亲叫渡边中野,是维新政府常备师团第三师团的一名士兵,这个第三师团在徐卫对日宣战的时候被调到九州岛,在交战之后被调回一直就在名古屋地区布防。
在第七师进攻之前,渡边幸野并不知道自己对面是哪一支部队,自然也不会知道自己的父亲就在自己的对面,当他在被己方炸毁的重机枪碉堡内见到自己父亲的时候也委实吃了一惊,就是这稍微的失神差点让自己的手下杀了自己的父亲。
不管之前双方有什么样的仇恨,渡边中野作为渡边幸野的父亲还是被救了下来。其他的士兵也没有任何的异议,随后渡边中野便跟着儿子一同撤退到执政政府的战线。等待他的将是退役回家务农。
渡边幸野的事例为徐卫提供了新的思路,维新政府中最有战斗力的当属十九个常备部队。其中近卫师团和第一师团在徐卫军队登陆东京的时候就被成建制消灭,九州地区的第六、第十二、第十四、第十八四个师团只有第六和第十二师团偷渡到了本州岛布防,第七师团在北海道驻防,第十一师团在四国地区驻防,真正在本州岛与徐卫军队对峙的只有十三个常备师团。
在这十三个常备师团中,第二师团、第八师团、第十三师团来自本州岛的东北地区,第三师团、第九师团、第十五师团来自本州岛的中部地区,这几乎占据了维新政府一半的军事实力,而这些师团的家人除极少部分逃难到了维新政府治下南本州岛,绝大多数都依然住在原来的家乡。
有了这方面的考虑之后,徐卫一边命令剩余的三个日籍师团向名古屋进发,另一面又以政务院的名义向地方上发布了一道政令,命令地方政府官员尽快整理出一份有家人在对面维新政府军队服役的名单。
徐卫让地方上整理这份名单自然不是要将他们亲人反抗政府的怒火发到他们身上,而是让这些人为对面在维新政府军队服役的亲人写一封家书,向对面的亲人阐述一下执政政府的各项政策以及执政政府治下的丰衣足食,劝说他们主动向执政政府投降。
第七师突击维新政府名古屋防线一周之后,京都名古屋沿线四大防区同时遭到执政政府飞艇的轰炸,不过令维新政府军队士兵大舒一口气的是这次从飞艇掷下来并不是以往令人恐惧的燃烧弹,而是一叠一叠的传单。
双方对峙了这么久,执政政府自然早就摸清了对面维新政府军队各防区的番号,从飞艇中投掷下来的家书自然准确的丢在各自师团的头上。
“曹长,飞艇上落下来的不是炸弹。是这些纸片片”维新政府战壕内,一名在藏兵洞外侧的士兵从地上捡起一张传单,仔细的看了一眼惊呼道:“是劝降书”
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便开始重视国内的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士兵之中已经很少出现不识字的情况,而这种全民教育却恰恰为执政政府这次的劝降行为提供了便利。最底层的士兵几乎不用别人阅读就能知道劝降书上的内容。
“拿来我看看”那曹长拨开挡在自己身前的士兵,伸手从最外侧那名士兵手中夺过那张纸片,匆匆扫了一眼便急切的对自己的士兵说道:“你们待在这里不要出来,也不要捡地上传单,我去汇报上级”
这名曹长说完便拿着手中的纸片急匆匆的钻出了藏兵洞,向小队长所在的藏兵洞走出,而这时候天空中的飞艇正好将十几吨重的宣传书和家书丢完,扬长而出。
日本历来重视军事化教育。国内许多地方都设立了军事化的蒙学和小学,最下层的士官基本上都经历过这些教育,很多担任最基层军官的曹长、军曹、伍长都向士兵下大了同样的命令,并且以极快的速度上报到上一级的军事单位,不过这种措施有多少的作用就只有他们的天照大神知道了。
“龟田,你看那里是不是一封信”在另一处藏兵洞内,一名士兵在军官离开后便指着不远处刚刚掉落的一个信封,对身边的一名战友问道。
“木下,真的好像是一封信哎”龟田顺着木下手指的方向,很快便找到了一封有别于普通纸片片劝降书的书信。那是一封极正规的书信,外面还覆盖着信封。
“龟田,你快去捡过来看看是什么东西。”木下推了一下身边的龟田。怂恿道。
“军曹刚才特意吩咐我们不要乱捡支那人丢下的东西,会被惩罚的”维新政府军队军法极严,龟田并没有这个胆量尝试。
“大家都不说谁知道,你们说是不是”木下对着身后的战友问了一句。
“对,大家都不说的,龟田你在最外面,最方便出去把它捡回来了,快点去把”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分队内其他的士兵自然也不例外。于是也跟着刚才的那名士兵一起怂恿道。
“好,我去”龟田拗不过众人的怂恿。快速的跑出藏兵洞,将地上的信封捡了起来。
劝降书和家书都是从飞艇上被掷下来的。自然落得满地都是,龟田在捡起之前的那封信之后又注意到附近战壕内外有着很多相似的信封,感觉捡一封也是捡,捡两封也是捡,于是便快速的将自己附近的其他信封都捡了起来,如果不是其他藏兵洞也有士兵出来捡信封,相信他会捡的更多。
“龟田,拿来我看看”之前怂恿龟田去捡信封的木下在龟田回到藏兵洞后便一手将龟田手中的一叠信封抢了过来,恰巧看到最上面那封信的落款,不自禁的读了出来:“第二师团步兵第三旅团步兵第二十九联队第三大队第一中队第二小队第三分队小笠原太郎”
“小笠原太郎是小笠原君的书信,难道小笠原君投降了支那人”藏兵洞里面的一名士兵惊呼道。“你认识小笠原太郎,好像和我们是一个大队的”龟田好奇的问道。
“上一次进攻支那人的时候我与咱们分队走散了,是跟着小笠原分队行动的,我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他的。”刚才惊呼的士兵解释道。
“木下,你拆开来看看写的什么,要是小笠原投降了支那人咱们就去举报他,我看看其他的信是给谁的,看来咱们这次要立功了”龟田有点兴奋的将木下手中剩余的信件抢了过来,不过当他看到下一封信信封上的落款后便直接愣住了。
“龟田,你怎么了,那封信是写给谁的,看把你吓的”正准备拆信的木下很快便注意到目瞪口呆的龟田,用手推了他一下,问道。
“这怎么可能,怎么是给我的信”龟田像是丢了魂一般,自言自语道。
“你的信难道你也投降了支那人”木下一把从龟田的手中抢过那封信,正面落款果然是“第二师团步兵第三旅团步兵第二十九联队第三大队第四中队第三小队第二分队龟田丘”,这让他再次惊呼道:“果然是你,没想到你竟然投降了支那人”
“你们干什么,我真的没有投降支那人”龟田丘看着众人注视自己的目光,惊恐的解释道。
“那这封信你怎么解释”木下拿着落款是“龟田丘”的信封,对他质问道。
“我怎么知道,说不定是支那人陷害我”龟田丘继续辩解道。
“不要相信他的谎话,咱们拉他去指挥部”里面的士兵建议道。
“不要,我真的没有投降支那人,你们要相信我”龟田丘慌乱的用双手阻止众人羁押自己,不过当他那只拿着信的手从眼前晃过的时候突然兴奋了起来,大呼道:“住手,这里不仅有我的信,还有木下的信,不信你们看”
“真的有木下的信没想到木下也投降了支那人”
在众人将所有的目光投向木下后,龟田丘快速的将手中的信件看了一遍,结果越看越兴奋,最后制止了众人对木下的诘难,说道:“你们听我说,这里不仅有木下的信件,也有麻生、朝冈、青山你们三个的,剩余的也都是咱们联队的人,这一封竟然是给第一小队小队长的”
“我倒是要看看这里面到底写的什么”木下气愤之下猛地将署有自己名字的信件撕开,拿出里面的信开始看了起来,结果越看情绪越激动,最后竟然泪流满面。
“木下,你怎么了信中到底写的是什么”龟田丘问道。
“是我的家书,是我父亲写给我的”木下有点呜咽的解释道。
“家书不会是支那人找人冒充的吧”龟田丘不太相信的说道。
“不会的,这是父亲的笔迹,说的也都是家里的事情,不可能是支那人冒充的”木下依然非常激动地说道。
“快把我的信还给我还有我的”吵闹声渐渐地从藏兵洞扩展到了整个战场,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沸腾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二章 王见王()
自徐卫军队在东京登陆到现在已经过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而这三个月的经历让所有的士兵好像处于梦境之中,尤其是第二师团、第三师团、第八师团、第九师团、第十三师团、第十五师团这六个来自于京都—名古屋沿线以北的常备师团,连一封家书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京都—名古屋沿线的维新政府军方高层在军队沸腾的第一时间就采取了措施,他们将宪兵派近战壕内组织士兵拾取地上的传单和家书,并且要求士兵将已经捡起的传单和家书都立刻上缴,不过其效果却差强人意。
日本的宪兵是明治维新后的产物,当时维新派为控制东京进而是全国,把以前权力分散,而且就管治安巡逻的府兵改为逻卒,萨摩藩出身的川路利良任逻卒长,当时的日本各种政治势力角逐,而且也说不上有多少军队正规化,维新派建立起来的政权面对大量威胁,因此在川路利良赴欧洲考察后就转而建立了东京警视厅,随后发展为日本的警视厅。
警视厅的头头称大警视,第一任大警视自然就是川路利良。
川路利良在任大警视的时候强化了警视厅的政治警察职能,于是警视厅的权力大增,还跟陆军省借了七千条步枪,开展军事训练,从而使得警察们也具有相当战斗力,因此足以威慑各方势力,进而开展间谍活动。
西南战争的爆发其实就跟警视厅脱不开干系,川路利良派了伙人到鹿儿岛搜集情报并试图暗杀西乡隆盛,后来由于他们认为鹿儿岛的一班人马有叛乱风险,于是提出将鹿儿岛陆军军火库的弹药偷偷运走,事发后就此导致大暴动开始。
西南战争时正规军要打仗,可兵力却不怎么够。于是维新政府干脆把警视厅那些装备精良整天舞刀弄枪的警察也组织了个第三别动旅团拉去打仗了,于是川路利良挂上少将军衔就带领手下杀回了老家萨摩。
虽然这支由警察组成的第三别动旅团里面有很多萨摩人,但是还是相当忠于维新政府的,在田原坂大战的时候他们还组织了一个拔刀队,当了回旧日本帝国军队各类猪突送死队的开山鼻祖。
战争结束后,川路利良的后台老板大久保利通权势大涨。川路利良就更加重视政治警察的职能了,再加上参与平叛的各类活动以及战场上的表现,警察们就变得相当强势,尤其在乡村几乎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不过好景不长,没多久大久保利通就给刺杀了,逐渐失势的川路利良再一次去欧洲考察,途中染病病死。
川路利良身后日本的警察制度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接替川路利良的是大山岩。此人倒是一个典型的军人,虽然他也是萨摩人,并且西南战争前没有跟其他人一样脱离军队回鹿儿岛,但是他与川路利良不同的是为人低调,平日表现正派。
警察们仗着西南战争的功勋变得权势大涨,行事也变得武断了起来,引起日本社会各阶层的不满。
据传闻,大山岩本人任着大警视时。曾有次和西乡从道在东京郊外打猎,中午休息吃饭时栓在饭店外的狗咬了路过的一个警察的裤脚。于是该警察大发雷霆,无论如何道歉赔罪都不行,非要把大山岩拉警署去,结果大山岩在登记姓名的时候老实直报本名,把在场的所有警察吓个够呛,他们竟然把最大的老板拉回来了。可想而知大山岩对警察机构会有什么想法。
不久之后,大山岩转去任陆军大臣,在陆军大臣任上他制定了抑制警察权利的国家宪兵制度,其宪兵的名称为敕令宪兵,也就是听天皇大人招呼来的。
敕令宪兵是分地驻扎。听命于当地的军事主官,人也是各镇台自己招的,他们说白了就是警察,只不过从警视厅管变了各镇台管,军方顿时就扩了权了。
由于原本就有帮子警察在,因此各镇台招人一开始直接就朝警察里招而不是从军队里抽人,好死不死这个时候城市的警察机构的经费被压缩,缩编规模直接到半数,因此原本城市警察里的骨干力量就都跑宪兵里去了,于是作为一个职责跟警察重叠,却又比警察强势,同时人员又大多来自警察的部队,宪兵们没继承政治警察的职能才叫见鬼了。
宪兵的权力很大,在地方上负有刑事侦缉、维持治安、审判的职能以及情报收集职能,在战时还有纠察军队的责任,所以在第二师团出现动荡的时候首先出现的便是师团的宪兵。
执政政府的飞艇是探准了维新政府各常备师团防守区域才扔下的家书,这些家书虽然在降落的过程中北风吹得四散,但仍然逃脱不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