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卫文磨现在怎么样了?”徐卫之前已经安排王耀辉在叛乱平息后先整理出一份参与叛乱日本贵族子弟的名单,并且按照死亡、被俘、逃亡三种分类整理出来。

    “报告少爷,战后没有见到近卫文磨本人,也没有找到他的尸体。目前被整理在失踪人口里面!”王耀辉拿出一份文件,找了一番汇报道。

    “近卫公爵,我想令郎现在应该逃到安全的地方了。之后我想他肯定会想办法联系公爵阁下,还请公爵阁下在与他联系上之后让他到警察局自首。我曾答应过你们,只要你们做的让我满意。我会从轻发落他们的,甚至可以既往不咎!”徐卫对近卫笃麿安慰道。

    “请执政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近卫笃麿脸色变了数遍,最终咬下牙来答道。

    “我等公爵阁下的好消息!”徐卫笑着拍了一下比自己矮了半头的近卫笃麿,然后对宴会厅内的其他人朗声道:“我的这个保证也适用于所有参与这次叛乱的华族子弟,我在执政府等你们的好消息!”

    徐卫说完便穿过站满士兵的大厅,走出东京饭店,不过在他离开的时候却没有忘记带走需要问话的近卫武子。

    日曜日这天夜里整个东京再一次陷入了动荡,不过这次的动荡只属于东京上层社会,那些家中有子弟参与叛乱的家族为了防止徐卫的趁机报复便开始着手清理与维新政府保持联系的眼线,这里面有徐卫的情报部门已经掌握的,但更多的是情报部门还有探查到的,甚至出现了两个家族在抓捕同一个人的情况。

    叛乱!

    在封建社会这是一个可以诛九族的大罪,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一直标榜完全西化,但依然没有摆脱封建残留的影响,连坐在日本依然有非常强大的市场,这在保甲制度中被发挥的淋淋尽致。

    近卫笃麿之前并不是对自己儿子的事情一无所知,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愚蠢到冒然发动叛乱的地步,于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和整个家族,他凭借着以前察觉到的蛛丝马迹成功找到四大财阀残余势力在东京的藏匿地点,然后配合军队将这些人全部活捉。

    徐卫虽然在整个东京建立了一整套的情报部门,但依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甚至可以说只做到了表面工作,就连这次的刺杀和叛乱都还是徐卫无意中察觉到蛛丝马迹让他们探查的,自然不可能查到四大财阀残余势力在东京的据点。

    四大财阀的残余势力为了这次的刺杀行动做了很多的准备,也动用了很多隐藏的力量,然而这一切都在近卫笃麿的揭发中功亏一篑,说伤筋动骨已经远远不足于形容这次的损失。

    这些贵族的所作所为全部是在军队的监督下完成的,在行动的时候自然也受到了军队的协助。随后他们的事迹便被随行的生活委员记录了下来,等待天亮之后将会以政府邸报的形势发送到北本州岛各地。相信以京都维新政府的能量会在第一时间详细了解这些事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贵族都原意彻底与维新政府决裂。他们之中有的抵死不承认与维新政府有联系,有的抓两个替死鬼敷衍了事,以为可以像徐卫刚占领东京的时候那样蒙混过关,但是他们却忘记了时异势殊的道理。

    徐卫刚刚占领东京那会最大的目的不过是要维持东京乃至关东地区表面的稳定,对那些不直接反抗自己的贵族更多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现在他已经将目光放在更深远的地方,已经开始为他在日本的长治久安考虑,那些贵族虚与委蛇的做法自然无法让他满足。

    那些抵死不承认的贵族自然会被军队无情的镇压下去,他们家族的男丁将效仿以前的做法。不管老幼全部被军队关进了集中营,在那里他们将会在过度劳累之下相继累死,而这些家族的女性则依然会被拆分送到新澳港和新华港,补充那里女性资源的不足。

    徐卫的情报人员在抓捕活动完成后自然是整理汇总,同时还伴随着对被抓捕人员的审讯,随后他们便可以将维新政府、四大财阀残余势力等在东京的情报网络全部串联起来,于是那些企图蒙混过关的贵族便原形毕露,其下场与那些抵死不承认的贵族没有任何两样。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徐卫便让法院着手审理参与叛乱的贵族子弟。当然此时的法院完全是徐卫的一言堂,他说谁有罪就是谁有罪,说谁是主谋谁就是主谋,于是在他的舌吐莲花之下近卫文磨成了被挟持者。在他本人没有出庭的情况下被判无罪。

    其实,在所有参与叛乱而活下来的人当中只有近卫文磨被判了无罪释放,其余的贵族子弟多是根据他们家族的立功情况被判三个月到一年的监禁。不过对于这样的判决并没有任何家族提出质疑,其原因则是自那天暴动事件之后近卫武子就住进了徐卫的府邸。

    对于这件事最气愤的当属井上惠子。她千方百计诱欸惑徐卫,企图成为执政府邸另一个女主人而不可得。而近卫武子却在办错事情的情况下实现了她韦竞成的梦想,这让她如何能够咽下这口气。

    时间到了八月份的时候,东京那场暴动的痕迹已经渐渐地消失,但其影响则永远留在了这一代东京百姓的心中,相信自此之后东京百姓在获悉有人企图再次发动这样的暴动时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此时,在岩手县日籍军队的训练已经初步完成,四个师九万三千余人也全部按照师级编制整编完成,并且分批踏上了通往京都名古屋防线的火车。

    第一批踏进京都名古屋防线的是陆军第七师,这是日籍军队成师的第一支部队,出于与华人军队一视同仁的看法,在番号上直接接了陆军第六师。

    这支部队进入的地点是爱知县名古屋市附近,此时的爱知县绝大部分已经在执政政府的控制之下,维新政府能够控制的只有名古屋市及以南少量地区,而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则是检验新建成军队的战斗力。

    日籍军队与徐卫的华人军队在军规上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军队中每一名参军的士兵都有二十亩地免税的优惠,这基本上是保甲卫队的两倍,但是如果日籍士兵在战场上临阵倒戈或者不战而逃,他们的家人将面临连坐受罚的处置,这是对军队战斗力最直接的保障。

    此时,驻扎在名古屋的维新第三师团和第十五师团以及六个师团的预备役部队,而驻守在他们对面的是第二师以及两个营的坦克部队。

    在两方对峙刚开始的时候,徐卫的军队在琵琶湖东岸布置了第二旅、第三旅、第四旅,分别驻扎在长滨城、彦根城、名古屋市,只在西岸敦贺城布置了第一旅,当时维新政府的军队大多在九州岛隔海相望,徐卫的军队完全占据了优势,不过却无法在不付出大的兵力损失下迅速击溃防线日军,于是形成了对峙。

    慢慢的,维新政府的常备师团开始向本州岛秘密转移,南本州岛的预备役也开始被武装起来,于是在京都名古屋防线便开始是维新政府的军队占据了优势,但他们也如同之前的徐卫军队一样无法打破僵局。

    维新政府的军队相对来说要比徐卫的军队多得多,并且随着维新军队在防线数量的不断增加,徐卫的军队纵然拥有兵力优势也开始显出疲态,不过好在北本州岛的保甲制度已经完成,第三师和第四师绝大部分的军队便聚集起来支援京都名古屋防线,这才不至于让维新政府突破了防线。

    就目前而言,第一师驻扎在敦贺城,第二师驻扎在名古屋市,第三师驻扎在长滨城,第四师驻扎在彦根城,双方之间你攻我守,互有损伤,不过总的来说是活力比价薄弱了维新政府军队损失更大。

    第七师在名古屋附近的兵站休息了两天便开始在军官的指挥下进入了战壕,不过作为名古屋线总指挥第二师师长徐坤并没有直接让他们担任突击部队,而是又在战壕内让他们适应了三天的战壕生活,习惯了双方的炮来炮往,也见识了战场的残酷,如此才开始让第二师配合第七师打出他们的第一战。

    经过此次长时间的对峙和原来日俄战争中的经验,维新政府军队的战壕已经挖的有模有样,完全达到一战后期的水平,在敌人没有坦克的配合下完全可以当成绞肉机来使用,而自对峙以来徐卫的军队只在防守的时候将坦克当成了可移动的炮台使用。

    第七师是在凌晨四点左右对对面的维新政府军队反动的全面进攻,同时伴随着第二师重炮部队的掩护,在双方交火时他们已经将交通壕挖到了维新政府军队设置的铁丝网附近,在剪开铁丝网的时候才被发现。

    维新政府的第一条战壕只有少量的士兵担任警戒任务,为了防止被炮击,绝大多数的士兵都在后方休息,而这些警戒的士兵却在连日来无战事的情况下产生了松懈,被从交通壕突击而来的第七师军队大的措手不及,在没有后方支援还没有到达的情况下丢失了第一条防线,让第七师出师大捷。(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七章 继续扩军() 
维新政府军队的战壕其实有很多是学的对面执政政府军队的,在对峙战争进行到中期的时候,维新政府已经完成了国内预备役总动员以及主力部队回防的军事部署,在兵力上完爆只有两个是不足五万人的执政政府军队。

    在这期间,维新政府军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对执政政府的战线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不过好在执政政府军队在战壕战训练的时候得到过熟悉一战的徐卫的指点,不仅将战壕挖的交错纵横、犬牙参差,还在第一条战壕群后挖掘了第二条战壕群。

    在第三师和第四师没有完成支援的这段时间内,维新政府的军队曾一度攻破执政政府的第一条战壕群,先锋部队已经接近第二条战壕群的第一条防线,不过却因为进攻距离太远,军队重火力无法有效支援而被已经在第二条战壕群部署好防线的执政政府军队击退。

    执政政府军队在与维新政府军队对峙之初就开始在两条战壕群内建立永久和半永久工事,这些工事都是面对维新政府战线防线建设的,纵然维新政府军队占领了执政政府军队的第一条防线,面对这种只能防御一侧的工事依然无能为力,随后被赶来支援的第三师和第四师联手赶出了第一条战壕群。

    维新政府军队在这场短暂而又急促的攻防战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不过这些代价并不是没有任何收获,他们在执政政府放弃的第一条战壕群内见识到了最新的战壕挖掘和使用以及部署方式,于是他们便模仿这种战壕的挖掘和使用,将自己防线的战壕也完成了犬牙交错,最主要的是战壕内碉堡纵横,防不胜防。

    人类在战争出现不久以后就学会了建造碉堡,但是那时的军队规模过小,武器射程也很近,因此他们能守住的也只是较短的防线或孤立的一点,即使如中国的长城和英国的哈德良长城般有一些极长的防线作为例外。但是它们还是无法彻底阻止敌人跨过边境,而只能对敌人起到威慑作用。

    尽管碉堡战术和火力在最近的一千年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无论是装备了长弓、枪口装填式滑膛枪,还是火炮的军队。都需要大量士兵来防卫一座碉堡,部队规模太小的话其火力是不够的。

    堑壕战中用到的大部分军事技术都已经在包围战术中出现了很多年,当两支军队在一个不熟悉的战场作战时,包围战术就会被采用以应用这些技术。

    恺撒在高卢战记一书中描述了阿莱西亚之战中古罗马是如何在阿莱西亚城周边建造了两堵巨大的墙,内墙长为十英里。里面是韦森盖托里克斯的部队,而外墙则阻止了援军与他们会合,罗马军队控制着内墙和外墙之间的部分,被包围了的高卢人在饥荒蔓延开来之后投降了,而他们的援军就在外墙之外却无法进来。

    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中也记录了一次相似但却是失败的围困,即雅典人对锡拉库萨的包围。

    包围是指在人类发明了攻城机器后,进攻一座城镇或一个碉堡时应用的战术,进攻方会先将城镇包围住,之后要求城内的守军投降。

    如果没有得到回应,包围城镇的一方就会在城镇周围建造临时碉堡。以阻止守军突围或外部援军与守军会合,之后进攻方就会在守军的武器射程之外开始挖掘一个与城墙平行的壕沟,然后他们就会向城镇的方向再挖掘一个壕沟,这个壕沟为锯齿形,这样里面的士兵就不会被守军火力所伤害,它还同时提供了一个观察守军的有利地点。

    当这个壕沟深入到敌军火力射程之内时,进攻方就会再挖掘一个与城墙平行的壕沟,这个壕沟具有火力点,必要时在炮火的掩护下,这个过程会被不断重复。直到进攻方的武器进到能准确地在城墙上打开一个缺口为止。

    为了使部队和援军接近到能够安全地通过缺口进入城内的距离,进攻方会挖掘许多锯齿形的壕沟,并由许多与城墙平行的壕沟来保护并隐藏士兵。

    这个过程中,进攻方每次都会在一个步骤完成之后要求守军投降。如果在进攻方的第一波攻击中有许多士兵通过了缺口的话,守军就只有死路一条。

    从古代到中世纪时的习惯就是,经过战斗后成功地拿下一座城镇的军队会屠杀这座城里的所有居民,一些以帖木尔为代表的占领者会将敌人的头骨作成纪念碑以展示自己的强大。

    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中首次出现的大规模军队成为了堑壕战的第一个要素,在这之前军队都由小规模的部队组成,他们没有能力在一大片区域内顶住敌人长时间的进攻。大规模军队使取得胜利变得很难,但是通过骑兵和步兵在一次袭击中将敌人打散还是可能的,其中一个早期的长好几英里的加固军事防线的例子就是托里斯韦德拉斯防线,这是在半岛战争中葡萄牙在英国陆军的皇家工程兵指导下构筑的。

    十九世纪中期,火器技术得到了发展,而这也使上述战术变得更加具有毁灭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是美国的南北战争,在战争中双方使用的都是这种自拿破仑时代以来几十年来都在用的战术,而当这场战争结束时,它就已经预演了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美国内战中已经出现了壕沟、机枪、碉堡和巨大的伤亡。

    战争末期的彼得堡之战已与初期的战役有了很大不同,像在第一次马纳沙斯之役这种初期的战役中,双方的部队仍然可以灵活地运动,但到后期的一些著名的攻击行动,例如葛底斯堡之役中的皮克特攻击行动,展示了对躲在战壕里的敌人发动攻击是多么无用。

    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线膛抢得到了大量的生产和应用,这种射程为拿破仑时代滑膛枪两倍,并且能在一千米的距离之外杀死一个人的武器使躲在壕沟里或一个临时建造的掩蔽物后的人可以在很远的距离外向敌人射击,进攻方无法快速穿越它与防守方之间的大片空地,硬冲的话则会遭受重大伤亡。

    与此同时,出现于内战晚期的连发枪极大地提高了射速。自然也增加双方军队的伤亡。

    其第二个原因则是双方仍然坚持拿破仑式的大规模冲锋战术,这也增加了伤亡,到了战争后期,散兵线战术才成为了标准战术。到了最后,人们为了对抗密集火力,采用了寻找掩蔽物和分散部队两种措施。

    美国内战结束后,堑壕战的其他几个要素也相继出现,首先就是1874年发明的铁丝网。它虽然无法造成严重伤亡,但是可以减缓敌人的进攻速度,这就给了防守战壕的机枪手和步枪兵更多的时间来消灭敌人。

    第二个出现的是炮火的改善。人类从古代就使用了各种形式的炮火,它从火药得到大量应用至1860年堑壕战出现的这段时间内一直是用来消灭敌人的主要武器,并且还只需要很少的步枪兵支援,但是克虏伯改进的钢制后膛装填式火炮却增加了炮火的杀伤力量。

    第三就是高爆弹的出现,它将炮火杀伤力增强了十六倍。

    最后是液压式制退器,最先使用它的法国75毫米野战炮极大地提高了射速,进攻方与防守方之间的大片空地成为了无人区,想要穿越的话则会伤亡惨重。

    尽管火力的改善和实行征兵制的军队大大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可大多数军队完全不知道这些变化多么具有毁灭性,所以也就没有研究对抗措施。

    在后世,一战开始时大多数军队都认为这将是一场短暂的战争,双方都将会使用拿破仑时期的战略和战术,一些骑兵单位被火车送到了前线,而他们的指挥官根本没有想到骑兵在密集的火力面前是毫无办法的。

    等到战争开始以后,同盟国和协约**很快就意识到他们完全错了,正面进攻得到的只有自己人的伤亡,于是便出现了一个有一个绞肉机。

    如果说美国的南北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那日本的这次南北战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章。但是与美国南北战争的不为人注意不同,日本的这次南北战争却因为斯蒂文。冯。布鲁斯的介入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斯蒂文。冯。布鲁斯略次向徐卫请求到京都—名古屋沿线检验坦克的实战效果,不过都被徐卫强硬的拒绝,随后斯蒂文。冯。布鲁斯便偃旗息鼓了一段时间。就当徐卫以为他放弃的时候,他竟然说动了德国参谋部组成了一个战地军官参观团,以德国总参谋部的名义请求进入京都—名古屋战线参观。

    徐卫可以义正言辞的拒绝斯蒂文。冯。布鲁斯的请求,但却无法无视德国总参谋部的意见,他还希望德国在一战前能够为他培养更多的陆战指挥和参谋人员,于是德国成为了进入京都—名古屋防线的第一支参观团。

    德**官参观团进入京都—名古屋沿线的时候正好赶上维新政府军队实力大涨。而执政政府却因为保甲制度还未建成只有陆军第一师和第二师以及摩托化步兵第一师和机械化步兵第一师三个团不足九万人。

    面对维新政府近四十万军队的进攻,执政政府的军队打的是相当的艰苦,不过在这种兵力悬殊非常厉害的战争中德**官参观团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