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 [精校版+6章隐藏结局]-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晚有些小雾,笼罩在昏暗的古色长街当中,让薛崇训回想起那些古代鬼片,不禁拉了拉衣服,感觉立刻多了几分寒意。

不过偶尔能听见谁家的狗“汪汪”叫几声,倒是一个好兆头,听说鬼是怕狗的。其实薛崇训根本不信鬼怪之说,但人就是那样,会受气氛影响,无法完全理性。

走到了一座单院独户的道观门口,薛崇训从马车车窗上抬头一看,黑漆漆阴森森的古典建筑,他又想起鱼立本说的那半夜歌声,怎么想怎么像鬼片里的氛围,当下也有些恶寒。

他们从车上走了下来,薛崇训左右一看,一个人都没有,周围也没有住户,黑灯瞎火的,只有这所院子大门口挂着两盏灯笼,泛着冷幽幽的光辉……别进去看见几排棺材,爬出来一些蹦蹦跳跳的僵尸才好。

回头看三娘和方俞忠时,他们两个的表情也不是很好,脸色很白,手都摸着兵器。

“叫门?”三娘冷冷问道。

第二十五章 道观

回头是幽长的长街,笼罩着淡淡的薄雾,偶尔有一阵微风吹得木楼上的旗幡轻轻摇曳。地面上还有菜叶破纸竹签等被丢弃的杂物只待次日凌晨杂役来清扫,现在一个人影都没有。

薛崇训转身看着面前的黑漆大门,门方上有三个字“上清观”。正待想叫人敲门时,墙角出现了一个人影,穿着灰色的布衣服,那人说道:“郎君这边请。”

说话声尖尖的,不男不女的感觉,薛崇训顿时猜测可能是个太监。他们三个人相互看了一眼,便向说话的那个人走过去。

“鱼公公恭候多时了。”那小太监又说了一句,便带着薛崇训等着沿着围墙走了一阵,转过墙头,侧边还有一道小门。门口站着一个穿葛衣的小生。

这时薛崇训回头对方俞忠道:“你在外面瞧着,有什么状况好有个接应。”

于是薛崇训便带着三娘,跟着那小太监进了门。葛衣小生伸出脑袋在墙外左右瞧了瞧,这才“嘎吱”一声关上院门,上了门闩。

院子里光线暗淡,正中间有座二层的歇山顶式庙宇,四人并没有去那里,而是沿着廊庑从一道洞门走了进去。越走越荒芜,薛崇训心里莫名有种紧张感,走了一阵那带路的葛衣小生也告辞离开了。

这时他们来到了一栋木楼前面,只见鱼立本正站在那里,抱拳为礼道:“友人来访,幸会幸会。杂们楼上说话。”

“请。”薛崇训也不多言语,只待关起门来再说。遂与三娘一起,还有鱼立本三个人进门上楼,而那个小太监则留在了下面。

“这是客房,不过道观一般不留宿客人,所以整栋房子里都没有其他人。”鱼立本一般走一边说道。

薛崇训好奇地问道:“鱼公公在这里有相熟的故人?”

鱼立本道:“故人已去。要说杂家和此间主人的交情,那是则天大圣皇帝时候了,那时候皇帝常住东都,杂家因此认得这上清观的主人,相交甚欢……唉,可惜人已逝去,空余这间道观。”

薛崇训心下有些感触,便沉吟道:“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三人一起进了一间客房,房中摆设简陋,有张床,竹子做的胡床和桌案,都没上漆,显得十分粗糙。鱼立本请薛崇训二人入座,薛崇训坐于上位,三娘却不坐,只是默默站在一旁。

薛崇训想起官妓里那歌女说的事儿,忍不住说道:“听说此间道观有个女道士……”

“哈!”鱼立本摇头道,“多属谣言,薛郎不必当真。”

听他称呼起姓来了,说明这个地方是可以说话的地儿,不然就容易暴露薛崇训的身份。于是薛崇训心下也放松了一些。他好奇道:“何以有这种谣言?”

鱼立本道:“别人说的那女道士,定然就是指‘玉清’道姑,那是她的道号。她便是我那故人之女,其先父亡故之后便继承了此地。后来东都有个官吏闻得她的芳名,欲纳之,但玉清要他辞官做道士……自然就没谈拢,又因东都官场上有人和我那故人有交,偶尔也会来求丹,谣言便由此而生。”

“这么说是那个欲纳玉清的官员造出来的谣?”

鱼立本沉吟道:“这个杂家也不甚清楚,也许真有留宿官员之事?这几年杂家一直在长安,许久没有和东都有往来了。”

两人聊了一会女道士,不再那么生分了,薛崇训这才起身走到后面窗户前,打开窗户看了看,外面黑漆漆的,也没有栏杆楼台,窗户孤悬在这楼阁上。

鱼立本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三娘,这个侍卫被薛崇训随身带着,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便沉声道:“殿下吩咐见了薛郎,一切都听您的安排。杂家应该做些什么?”

薛崇训关上窗户,走回屋中间,拉了拉自己坐的那把胡床,移到鱼立本身边,低声说道:“我要去幽州找李守礼,但为了事儿更稳妥,我到幽州之前你先去那里。你这样办……”于是薛崇训在鱼立本的耳边耳语了一阵,鱼立本时不时点点头作为应答。

鱼立本听完之后皱眉道:“他会信么?”

薛崇训道:“鱼公公是正儿八经的内给事,印信一样不缺,而且东都和地方官府也会发公函到幽州知会,身份没有差错,有什么能让他们怀疑的?再说如果没有上方授意,你鱼公公敢对李唐宗亲这般作为?放心,你只要按我说的做就行,以后事成之时少不了你的功劳。瞧瞧太子身边的高力士当红,不就是去年唐隆大事时出了力?”

鱼立本沉吟许久,脸上一冷,说道:“既然殿下交代一切听薛郎吩咐,杂家便这样办!”

就在这时,忽然听得三娘沉声唤了一声:“郎君!”薛崇训忙回头,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她。

三娘用手指指了指地板,薛崇训忙侧耳静听,却什么也没听到。这时三娘轻轻向门口走去,低声说道:“鱼公公,你那个随从,刚刚恐怕已经被收拾了。”

薛崇训和鱼立本顿时面面相觑,面有惊讶之色。这时薛崇训实在没想出会出什么样的状况,是哪边的人?他顾不得多想,左手立刻按住了腰间的佩刀,拇指放在镶嵌了宝石的机关上。

三娘站在门边,薛崇训和鱼立本还站在原地,细细地听着动静。

过了许久,忽然听得“噼”的一声轻响,那纸糊的镂空房门上破了一个小洞,一根竹管轻轻伸了进来。就在这时,三娘突然伸出手轻轻一拍那竹管,外面顿时“啊呀”一声痛叫。

“砰!”整个门板顿时被掀翻了,寒光一闪,一个身穿宽大葛衣的人影提一把三尺长剑奔了进来。三娘从怀里拔出短剑,也不打话,直接攻了过去,说是迟那是快,只听得“铛”地一声让人牙酸的金属撕咬之声,三娘手里的武器竟然一下就被削断了,半截掉到了地板上。

“住手!”鱼立本忽然喝了一声,“玉清,杂家与你们家的交情岂是一日两日,你这般做是为何意?”

这时另一个道士已经奔袭了进来,从左翼夹击三娘,一招还未使老,就被三娘一脚踢得搽着地板倒滑出去。

薛崇训听得鱼立本的话,便打量了一下刚刚冲进来的那女人,可惜脸上蒙着厚纱,头上戴着道冠,除了看见一双如深潭一般幽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到。她身上那身道袍很大,但空荡荡的,她的身材应该比较瘦才是。

“兹!”随着一声厚重的金属声响,薛崇训一按机关,腰间的横刀弹出半截,他右手握住刀柄抽了出来,双手抓住长柄,说道:“三娘到这边来,我来讨教几招。”

三娘后退两步,丢掉手里的短剑,从衣服里又摸了一把短刀出来,这才回到薛崇训身边,护在他的旁边。

鱼立本急道:“怎么回事?先说明白再动手不成?”

薛崇训笑道:“要先让她明白胜算多少,她才愿意谈吧?”说罢提着长刀缓缓走了过去。

那玉清道姑见薛崇训逼将过来,也不多说,轻斥一声,身形飘逸,一剑便刺了过来。剑善刺,看似缓慢的一招,剑锋却不知怎地来得非常之快。薛崇训盯紧她的肩膀,小心应付着扯招。

片刻之后,门外又进来了三个道士,让薛崇训有点分心,被玉清一剑划破了衣襟。果然是宝剑,绸缎轻轻一触剑锋便被割断,一片紫色的绸子飘到了空中。一旁的三娘看得紧张,但不敢呼唤影响薛崇训,只得目不转睛地盯着打斗。

薛崇训身形一转,“丝”地一声,衣服划出更大一个口子,里面白色的亵衣都暴露了出来。他利用这个时机一刀横劈了过去,大开大阖,刀势威胁范围非常之广。“哐”地一声碰撞,只见火花飞溅,玉清道姑跳到一边,手里的宝剑在不住地颤|抖,发出阵阵龙吟。薛崇训不由得赞道:“好剑听音。”

玉清冷冷地盯着薛崇训:“你是官场上的人?外面那些人是招来的?”

“这是个误会!一定是个误会!”鱼立本急道,“这位郎君是杂家的朋友,你要是信不过杂家,也不会允许杂家深夜带人来到此地吧?”

薛崇训抱拳道:“这位道姑脾气好大,手段也不甚光彩,不问青红皂白就想往屋里灌迷药。”

玉清眼色有些尴尬,确实下三滥的手段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行为,当下说道:“情况急迫,我怀疑是你有所图谋,只想捉了你让他们投鼠忌器。”

薛崇训快速地说道:“鱼公公也说了,是个误会,他和你先父起码是十几年交情了,他不可能谋害你……你再问问他,信不信得过某人。”

鱼立本道:“这位郎君没事管你一个道观的事做什么?外面是些什么人?”

就在这时,一个道士走到门口,低声说道:“那些人说咱们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只要交人就放过上清观,否则没完。”

第二十六章 玉清

上清观附近比较僻静,人口稀少,但也是在洛阳城内,那些过来找麻烦的人也不好明火执仗地闹出太大动静,所以先是交涉要人,要什么人?薛崇训一时没弄明白,转念一想:肯定不是要我!太平公主还没倒台呢,谁敢大咧咧地来抓我?

这时那进来说事儿的道士说道:“天师,方才师弟和那些人说了几句话,好像是江河上讨生活的人……应该不关鱼公公的事,官府要抓人也犯不着用那些人。”

那玉清道姑看了一眼薛崇训,也不道歉,只是冷冷说道:“过去去看看,叫所有人都取剑,到星楼前面来。”

她正待要走,鱼立本提醒道:“张天师勿要提起今晚之事。”

薛崇训听鱼立本称呼道姑为张天师,心道这些道士信的可能是正一教,而且还结婚生子,多半就是五斗米衍生的那一脉了。

他想了想便说道:“既然道友是鱼公公的故交,我随你们去,看能否帮得上忙。”

薛崇训是出于好心,却不料玉清道姑断然拒绝:“我们的事,不需要外人插手,你们在这里歇着便是。”

薛崇训又说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方才听你说叫人取剑,万一发生斗殴……我们的身手道友也试过了,或许能帮上一些忙。”

他心道:江湖上跑的人也是有门有派,要是和官府对着干绝对没啥好处,到时候叫鱼立本亮出公公的身份,怎么也要甩个面子吧?

玉清道姑好像猜出了薛崇训的想法,她想了想道:“你们可以一起去,但是不要说是官府的人,可以?”

薛崇训不知何故,但好奇心起,也只得点头应承了下来。一行人遂下楼向大门那边走,路上薛崇训忽然想起方俞忠是在外面望风的,他突然见到这么多不明身份的人把道观给围了,不得回去搬救兵?

他不动声色,寻思着反正遇上了,瞧瞧这江湖恩怨也是不错。

待得他们一行人来到前院的星楼前时,楼前已有十几个男女道友站在那里了。薛崇训回头看了一眼正面那栋二层的楼阁,多半就是道士们口里说的星楼。

“贫道是上清观的主人,客人既来,不妨现身说话?”这时玉清朗声说道。

这时墙那边的阴影里走出三个黑衣人来,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进这道观的,薛崇训估计多半是爬墙吧?

中间那汉子说道:“天儿冷,咱们办完正事好回去钻被窝。不来虚的,你们这些道士和咱们江湖上的人原本井水不犯河水,张天师把人交出来,以后恩怨两清。消息咱们已经探明了,你也不用抵赖。”

玉清冷冷道:“人是在这里,但她是贫道的朋友。”

那汉子听罢怔了怔,冷笑道:“好大的口气,谁不知道这上清观藏污纳秽,敢情你们卖了皮肉色相,以为有官府撑腰就天不怕地不怕了?我告诉你,我们要的这个人在四条河上所有的码头都挂了名,你护得了她一时护不了她一世,莫非你要留她在道观里当道士?”

玉清大怒,抓紧剑柄道:“嘴巴放干净点!少废话,人我不放,你们要怎地尽管放马过来!”

后面三娘对薛崇训悄悄说道:“郎君,墙上有不少人,这里黑灯瞎火的看不甚清楚,就怕出了意外,本来就不关我们的事,要不一会动起手来先躲再说。”

只听得对面那汉子怒道:“很好,梁子算是结下了……”说罢把手指含在嘴里吹了一声口哨,顿时阴影里就走出一二十个人,拿着各式兵器围了上来。

就在这时,忽然有个人喊道:“三哥,先不急动手!”说罢奔到那黑衣大汉身边耳语了几句,黑衣大汉制止住众人,冷冷地对玉清说道:“老子不信你这道观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有官兵把守,咱们来日方长。”

薛崇训见状心道:这帮人怕是探到了方俞忠搬来救兵的风声。转头看向那些来路不明的人时,果然他们是爬墙走的。

眼看要打群架,结果人撤了,道士们都松了一口气。薛崇训心道:这三教九流的人,关系还真是复杂,不仅和官府有往来,和跑江湖的也有关系,却不知这玉清道姑舍命庇护的江湖人是什么来头。

这时玉清道姑转头对薛崇训说道:“是不是你的人把官兵叫来了?”

薛崇训道:“外面确有我的随从,也许是他叫来的……但应该不是官兵,不过是一些我的私人侍卫。”他又回头对三娘说道,“你出去看看,如果是我们的人,就说没事了,让他们回去,不要弄出什么动静来。”

他想着还有一些细节上的事要交代鱼立本,今晚一过,不好再找借口与他单独见面密议。这上清观是个不错的地方,刚才那客房也还僻静,于是便叫上鱼立本一起转回去。

玉清道姑也没有逐客,估计是之前答应了鱼立本的原因。

薛崇训出来看了一遭,倒是弄明白了这件事的大概:有个跑江湖的人在外面惹了祸,恰好玉清道姑是他的好友,便跑过来躲风头,结果仇人找上门来了;而且那好友应该也不是个良民,说不定还是通缉犯之类的,所以玉清一开始才怀疑薛崇训,毕竟薛崇训是当官的又是生人。

通缉犯也好,江洋大盗也罢,薛崇训也懒得去管,他又不是刑部那边的人。不过今晚倒是长了见识,官府和三教九流、江湖人士都是有错综复杂关系的。

他看了一眼玉清的背影,葛衣宽大,但走动之时衣服里面婀娜的身材却是映衬得若隐若现。他心道:估计是个美人,不然哪有这般脾气,冤枉了人连声道歉的话都没有。

正想到这里,已走到洞门前,那玉清道姑站定,执礼道:“方才误会你们了,贫道向二位赔个不是。”

薛崇训哈地干笑了一声:“不打紧,以后咱们有空了来求个丹,天师勿要拒之门外就好。”

玉清道姑看了一眼薛崇训,她的目光幽深而清亮,让人有种看不透的感觉。她淡淡地说道:“今晚打搅了贵客,贫道不便多送,请贵客早些休息。”

薛崇训抱拳告辞,和鱼立本一起沿着刚才出来的路回去。他也不好问人家接客不接客之类的……谁知道是不是传言那样,如果不是,看她那脾气说不定会怎么样。

二人一边走一边闲聊,薛崇训忍不住问道:“鱼公公可知他们今晚争夺的那个江湖人是什么来头?”

鱼立本摇头道:“这几年宫里头局势微妙,杂家很少走动,不甚清楚。”

薛崇训点点头也不再多问,和鱼立本一起回到客房,将那被人打晕的小太监弄醒,然后叫他看着风声。二人在客房中密议了许久,一直到深夜方休。

鱼立本起身道:“隔壁那间客房,昨晚上杨采访使住那里,杂家住的这间屋,就是在这里听到的琴声,希望今晚还能听到。”

薛崇训略有些吃惊地说道:“我还以为鱼公公那故事是编出来的,敢情你说的是实话?”

“确有此事,杂家一向喜好音律。选在上清观与薛郎见面,一则不耽搁正事,二则在洛阳停留的时日无多,真是想再听听那曲子。”鱼立本叹息道,“此曲应是地府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薛崇训饶有兴致地说道:“我平生两大喜好,一是练武,强身健体;二是音律,陶逸情操。听鱼公公这么一赞,我也是十分好奇,什么曲子能让你如此牵挂?”

有共同的爱好,鱼立本脸上顿时一喜,说道:“那要不咱们就一起守着听听。”

于是鱼立本唤那小太监煮了一壶茶上来,二人就坐在粗糙的竹子案旁一边喝茶一边闲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可是等了半夜也不闻有半点声音。

此时洛阳全城应该都宵禁了,更别说这地处僻静的上清观。周围是清风雅静,宁静到了极点,唐代的城市更像一种活物,会热闹也会休息,一到晚间是如此恬静。

薛崇训正说今晚是白熬了的时候,忽然隐约传来了一阵琴声,二人面面相觑。鱼立本急忙伸出食指在嘴边示意,侧耳静听。

那琴声远远地传来,若隐若现,片刻之后,又有一个清幽的女声随着哼唱起来,没有词儿,但是应该没有任何词适合这样的调子,只有如此哼唱才是恰到好处。空灵、寂寞、忧伤、深情……薛崇训也不知道这曲子在描述着什么样复杂的情绪。

前面的调子大约就是鱼立本在官妓坊里弹的那样,相差不大……就在这时,鱼立本忽然说道:“糟了,忘记准备笔墨!”

薛崇训左右看了看,确实没有书房用的那些东西,回头看鱼立本时,他顿时吃了一惊,只见鱼立本咬破了手指,在地板上书写起来。

他顿时愕然,这个宦官对音律的痴迷和执着,是自己无法比得上的。或许一个宦官,能迷恋一种东西原本就是有好处的吧。

第二十七章 夜访

琴声过后,那幽冷的清唱让薛崇训觉得这秋夜的气温又骤然降低了一分。

在回忆里,记得小时候是在各种鬼怪故事中长大,诸如熊外婆之类的故事,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