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初唐-第4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说话,只是轻轻地回吻了她的脸颊,搂着这个漂亮人儿,看着天空的星月,一时间,才发现寂静的夜晚,也别有一番的魅力……

闲云闹腾腾的把婚给接了之后,我特地以书院院长的名义给闲云放了一个月的假,让他努力在家练习双修合壁,早日给霍家传宗接代。岂料这小子在家中方呆了十天不到,就继续回书院上课,理由是他不能因为家事而误了事业,嗯,事业心还不错,而且流霜这位大姐和他的媳妇都一力支持,我也懒得多说,爱咋咋的。

开始了,终于,贞观二十二年秋初,几位得道高僧从吐蕃国都赶到了那位吐蕃王爷芒布松赞的大军之中。传递了一个神秘的消息,而这之后,这几名得道高僧被这位王爷给严加看管,除了他的心腹侍卫之外,任何人不得接近看守之地,自得到了消息之后,虽然吐蕃大军依旧严格地执守着他们的职责。不过,这只大军还是发生了奇怪的事情。

首先就是属于禄东赞一族的薛氏将领被芒布松赞寻了由头派出去寻边,又或者是因为过错而削去军职,另外还派出了信使去慰问同样在吐蕃北部守卫边境的墨脱哲可。动作不大,但是这一切都瞒不过大唐的眼睛,果然,终于在忐忑不安,忧心重重之中,这位依旧摇摆不定的吐蕃王爷终于等到了从吐蕃国都逻些城赶来的使臣。

事情很快就有了结果,使臣所言,果然与得道高僧们所说的出奇的吻合,而且,当芒布松赞拒绝交出兵权的时候,使臣的护卫曾想击杀掉这位王爷,遗憾的是,芒布松赞已然早有了准备,衣服之内着重甲,最后,以三名心腹侍卫的代价,把使团一行人全部锁拿,三天之后,身上带着轻伤的墨脱哲可率亲兵千骑赶到了芒布松赞的大营之中,七月末,芒布松赞遣使入吐谷浑,潜入了我大唐吐谷浑都护府所在地西海城。

芒布松赞用三匹良马,牛一万头,羊五万口,还有吐蕃愿意与大唐以积石山为分界线,并以放弃控制吐谷浑为条件,希望大唐能与吐蕃和平共处。李叔叔十分痛快答应了芒布松赞的要求,当然,签这份条约的是芒布松赞和大唐的一个地方领导,而非是大唐皇帝陛下和吐蕃国主,李叔叔为了事儿高兴了好些天,因为有了这张条约在手,大唐可以明正言顺地跨入高原地区,把原本属于吐蕃的大片领土地收入大唐的囊中,而吐谷浑和东女国,则成为了被大唐包围在自己的国土地范围的两个国中之国。

另外,等大唐在这里站稳了脚根之后,李叔叔随时可以以不是跟吐蕃国主签署的条约的名义撕毁掉,然后再跟其他势力联合起来,再进一步地瓜分吐蕃的领土,削弱吐蕃的势力。这么下去,不消十年的功夫,吐蕃,怕是能剩下百来万老弱病残都算是不错的了。

与大唐签定了条约之后,这位吐蕃王爷举起了为自己兄长松赞干布抱仇,清君侧的大旗,很快,就得到了不少吐蕃部落的响应,双方的军队已经在牦牛河、紫山一带有了小规模的接触,互有死伤。

而位于聿赍城的吐蕃王爷拔布弄赞在其子涅赞芒赞的怂恿和自己兄长芒布松赞的来信劝说之下,终于站了出来,不过这边的态度显得相当的暧昧,既不承认逻些城对于东部吐蕃的控制权,又没有完全地倒向芒布松赞。而是以一种以逸待劳的姿态。

而代表着吐蕃正统的一方自然是禄东赞,禄东赞不愧是历史上吐蕃有名的枭雄,当机立断,以幼主芒松芒赞之名,晋封拔布弄赞为东吐蕃王,另外,将东吐蕃的土地划归其治理,意涂阻止拔布弄赞相助于其兄芒布松赞。

拔布弄赞本来就是个没主意的人,他倒是很愿意接受这个东吐蕃王的位置,可是他儿子,野心极大的涅赞芒赞根本就不同意自己的父亲这么干,最后,拔布弄赞同意了涅赞芒赞的要求。婉拒了这个东吐蕃王位,却又以东吐蕃王的名义令东吐蕃的部落对向归附,另外,又遣使与其兄交好,总而言之,这家伙就跟三国时孙吴政权干的差不多。

……

大唐对于吐谷浑都护府和着剑南道两地都保持着外松内紧的态势,高度密切地关注着吐蕃三国演义的进况,以方便大唐能在最为有利的时候出击以获取最大的利益。

另外,李叔叔在一次大朝会上,向大唐周边各属国使节宣布了吐蕃发生了内部动乱的消息,并且宣布,大唐身为宗主国,但是对于属国内部的事务不会过多的插手。“因为他们各执一词,朕身为天可汗,也要秉公而断,所以,希望吐蕃三方能够尽量地保持谨慎,我大唐会派出使节,前往吐蕃三方,问清楚事情的缘由,再做出最公平、公正的处置……”李叔叔高高地挥舞着大手,站在龙案跟前唾沫横飞地让百多名属国使节皆尽目溢泪花,感动得五体投体,至少李叔叔说的话,做的动作和表情,都显示出了大唐身为宗主国的处事态度。

同样也向这些属国表明了一个道理,大唐,永远是一个讲究和谐,希望与周边诸国共同协手进步,谋求共同发展的一个超级大国,同样也是他们的守护者,大唐的威名所代表的就是正义!

李叔叔今天的表现获得了属国们更多的忠诚度,还有更多的向望,嗯,至少就在今天,一共有二十七个属国的使节希望能增加向大唐增派留学生的份额,虽然学成毕业回去的这些家伙满口的之乎者也,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君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听一大堆的鬼话让人如听天书,一头的雾水。可越是这样,越让周边国家的土老冒们觉得华夏文化的深不可测,增加了那种更加渴望去理解更多的念头。

嗯,看样子再过个二三十年,大唐周边的蛮子们怕是连杀头羊都要说上半天杀生成仁,舍身取义了。

第929章 历史重演

可怜的,儒家文化精粹的腐蚀性果然强大到了极点,嗯,至少这让我感到欣慰,另外一点,大唐周边的属国,目前为止,除了吐蕃整出了一些莫明其妙的字母之外,再没有一个国家有自己创造的识文字,而且现在的吐蕃文字根本就还没开始推广,也跟周边国家一般,捧着一本大唐书籍,用吐蕃话读出来。

而大唐在辽东道的朝鲜半岛上宣传着华夏民族的古代神话,已经让这些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渐渐地开始认同自己与华夏民族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为自己竟然意欲抛弃华夏民族而感到无比的羞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什么高句丽、新罗、百济,都将只会在后世专门挖人祖坟坟的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出现了。

李叔叔表面上看是坚决而实际上近乎暧昧的表达,反而助长了吐蕃三方的气焰,在吐蕃高原上,一群面上抹着烂泥、光着一子膀子的蛮子们,叽拉鬼叫地拿着骨头捧子敲在了一块。很兴奋的蛮子,似乎都希望自己能在大唐作出最终仲裁之前,先把对手给掐死掉。

就在吐蕃乱作一团的当口,大唐确实严格地遵守了诺言,吐谷浑都护府没有一兵一卒越过积石山,只是在积石山西与冬给措纳湖之间,修筑一座永久型军事要塞,意图很明显地让芒布松赞明白,大唐认同了与他签署的协议,而这座永久型军事要塞与玛多城正好遥遥相对,直线距离一百余里,大唐的官方说法是修筑一座有利于双边开展贸易的城廓,实际上是拿来干啥的,两国都很清楚。

不过正因为这样,这让那位吐蕃王爷芒布松赞十分的欣慰和高兴,大唐认同了协议,这就代表芒布松赞至少在短时间内不需要考虑来自大唐的军事压力,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禄东赞的作战当中。

另外,芒布松赞也开始与大唐商贩作起了买卖,用马匹来换取武器,这种事情,自然是李叔叔乐于看到的,除了被东吐蕃和北吐蕃分隔在西方的禄东赞集团外,另外两个吐蕃军事集团都与大唐做起了贸易,贸易额甚至已经超过了吐蕃最强盛时间的一倍有余,而且,大都是武械交易。

大唐的流水线上产出的武具和护甲,大量地向着吐蕃输送,也向西方的中亚诸国输送,这些自然都是比不上大唐自已使用的外贸型武器装备。而正是贸易量的增长,大量的钱帛和马匹的增加,让大唐的朝庭重臣们越加地重视起武研院来。

……

这是好事,至少大家伙都已经开始明白了,做军火贸易的利润,远远地超过了其他贸易,而武研院在扩大产能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民生与军事器械之间的关联性,武研院研制的十耧车、七耧车、三耧车,在辽东、河套、陇右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使得这些地方的农业开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陇右地区因为气候干旱,以种植棉花为主,而辽东与河套地区已经成为了大唐新的产粮区,大量的粮食储备,便捷的道路交通,使得大唐的地区间贸易量激增,另外,在李叔叔的指示下,打通关中南下剑南道道路的工作已经加大了投入,而同样,通往中亚的道路建设,正以前所未所有速度向着西方拓展。

贞观二十二年九月初,大唐远征志愿军终于在里海边上,与大食军队第一次碰面了,这是东方第一帝国和西亚地区最强大的蛮族武装的第一次碰撞,大唐军队共计出动了八千精骑,八千精锐步兵,另外还有两千陌刀手,而波斯帝国和中亚诸国共出动盟军七万。一左一右,形成倚角之势。

而大食帝国依旧像以往一般的骄傲,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亲自率领以三万骑兵为先导,十万步兵为主力的大军,意欲在里海战场上,一举将中亚地区的抵抗力量一举摧毁。为大食完全占据中亚,成为跨越欧亚非三大州的帝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奥斯曼·伊本·阿凡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实在是太看轻了大唐的军事战斗力,只派出了一万骑兵攻击大唐远征军护卫的左翼,而派出了两万大食骑兵去冲击波斯帝国为首的盟军。而十万步兵,则缓缓地向着波斯联军推进,意欲在最短的时间,削弱到盟军的有生力量。

遗憾的是,大唐这一万八千人,成为了大食军队的梦魇,大唐久经训练,在战场上摔爬滚打了无数回的精锐老兵们,给了这些狂妄自大的异教徒一个狠狠的教训。大唐远征军以八千精锐步兵和两千陌刀手,让大食帝国的一万骑兵寸步难行,而那八千大唐铁骑,游弋到了大食步兵主阵的侧后方,由起发动了袭击,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天,波斯盟军死伤近万,而大唐远征军,以死伤不足两千人的代价,击溃了大食帝国的十万步兵,共计斩首一万七千余,俘敌两万,余者溃散,大食帝国的第三任阿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领着亲兵狼狈地抛下了步兵集团,早一步在全军溃败前逃离了战场。

这一战,不仅仅打响了大唐帝国远征军的威名,更是让中亚诸国和波斯帝国感到胆寒,以两万人不到的远征军,仅仅以一万步兵对抗一万铁骑,竟然让大食的一万铁骑损兵折将的无功而返,一万骑兵,等到溃逃的时候,不足五千,就连大食骑兵指挥官也给大唐的手雷给炸成了一个残废,两天后死在了俘虏营中。而更令人恐惧的就是大唐远征军八千铁骑,生生将十万大军给冲得七零八落,这一仗,让大唐远征军的威名在中西亚威名远扬。

而这一战之后,大食帝国阿里发三世奥斯曼·伊本·阿凡不得不退守法尔西斯坦,让出了人迹罕至的卡维尔盐漠为缓冲地带,一面积蓄力量,意欲痛定思痛,再次征调大军向东征伐,报这一箭之仇。而大唐远征军在王玄策的指示下,大唐远征军占据了里海南岩的一座村庄为大唐的新驻军点,并且与中亚诸国达成了新的协议,这一次战争所获得的战利品,大唐只需要马匹和黄金,其他战利品按着各国出兵的比例来进行分割。

鉴于这一次的胜利,波斯帝国与中亚诸国允诺,除了交易给大唐的各种商品之外,自作主张地向王玄策出了愿意帮助大唐扩建波斯都护府的控制地盘,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百里的范围,王玄策自然是来者不拒,看样子也柄承了一种信念,那就是总而言之,能占的尽量占,不管是土地河流还是矿藏,何况于以大唐帝国的名义来占据领土,这对于中亚诸国,包括波斯帝都都是巴不得的事。

他们巴不得有像大唐帝国这样军事力量无敌但是又显得相当温和的帝国来作为自己的后盾。

……

而这其间,却发生了另一件事,那就是大唐派出帝国皇帝李叔叔向天竺派出了一只使团,以鸿胪寺少卿蒋师仁意欲与天竺交好,另一个意图就是警告天竺诸国,不要打目前正乱成一团的吐蕃的主意,更不得以任何理由对禄东赞军事集团进行帮助。

可没有想到的是,不料此时统治天竺众多诸侯小国的摩揭陀国国王戒日王曷利失尸罗迭达已然身故,而帝那伏帝国君阿祖那趁乱篡位僭立,并实行残酷的宗教迫害,整个天竺北部乱成了一锅粥,大唐的使节好死不死偏偏在这个时候到达了天竺,阿祖那听说大唐使节来到,竟派出两千兵将伏击我大唐使节团,蒋师仁战死,副使史遥受伤被俘,与余下的活口二十七人全部投入牢狱。

蒋师仁也算是明智,在队伍给天竺军队完全包围之下,下令手下自由突围,三百人的使节团,其中有两百人皆是大唐的精锐骑兵,拼死搏杀之后,数十人逃出了天竺,进入了尼泊尔。

不过,尼泊尔并没有答应大唐将士的请求他们发兵求援大唐使节其他成员的请求,只是把大唐的使节成员安全地送至了逻些城,而禄东赞同样借口由于吐蕃内乱,无法出一兵一卒以助大唐救援使节,同样,派人把这数十人送往长安,而在逻些城的大唐间谍们得到了这一消息之后,已经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递送到了大唐进奏院。

巡夜的进奏院的信鸽饲养员打着哈欠,发现了来自吐蕃的情报,立即在第一时间交给了翻译人员,解读出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好是半夜。

第930章 想不想玩把大的?

不过,大唐使节被杀,使节团灰飞烟灭,这样的大事是大唐立国至今以来的第一遭,进奏院的官员自然不敢怠慢,当夜就把消息呈进了皇宫,李叔叔于是……发彪了。

啪!又是一个,嗯,可怜的茶碗,咋就这么可怜呢?我眯着眼睛,蹲坐在参谋院后边的席位上,小心地打个哈欠,一面瞅着一脸狂怒之色的李叔叔在诸位大臣的跟前发彪。本公子被人半夜拉了起来,连滚带爬地赶了近百里路,从渭南赶到了大唐帝都长安,直入了皇宫,才从苏定芳等人的嘴里边知晓有这么一回事,这让我禁不住有些啼笑皆非,历史,又一次重演了。

“俊哥儿,你笑甚子?莫不是这你都算计好的吧?”边上的裴行俭张嘴就没句好话,我白了一眼这位兄台,清了清嗓子也低声道:“我这是觉得古怪,这佛教怎么就这么不受人待见,那位阿祖那似乎跟佛教有隔代仇似的。”

“管他们有仇没仇,咱可没功夫信那送自个的肉割给畜生吃的玩意。”段云松咬牙切齿地道,蒋师仁跟他相熟,打个好几回交道,在辽东的时候,蒋师仁就是第一批派往辽东的抚慰官,专门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与段云松的关系还不错,可谁曾想,原本以为就是一个平常得紧的出使,竟然把大唐鸿胪寺的一位优秀外交人员给这么断送掉,这让段云松不由得着恼起来。

“算了,想那么多也没可,可是他们千不该万不该,把咱们大唐的使臣给杀了,哼,不管怎么的,不让他们尝尝料子,他们哪知道马牙是从哪儿长出来的。”薛仁贵一脸的杀气腾腾,嗯,都不错,不愧是军方的后起之秀,都是狂热的帝国主义份子,看来这几年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忠君爱国,以大唐帝国利益至上的理念已经完全渗进了他们的骨子里边。

“那些蛮子,把我大唐帝国的使节看成什么?看成什么了?!”李叔叔须发皆张,怒发冲冠,嗯,看样子李叔叔也是匆匆从床上爬起来的,头发没有收拾好,还有几缕像唱戏似的在脸颊旁边摆动,很有后世那种后现代主义感的古装电视连续剧演员的感觉。

……

“陛下,臣等愿意领军讨伐,将阿祖那擒于陛下案前千刀万剐,以息陛下雷霆之怒。”一群武将非但没有一点劝李叔叔理智的意思,反倒一个劲头地煽风点火,看得我直摇头,可怜的阿祖那,你惹谁不好,偏偏来惹伟大的、强盛到极致,正找不着玩意儿来磨牙练爪子的大唐帝国,这不是自已拿脑袋往火坑里伸吗?

别以为大唐离你天竺十万八千里,惹急了李叔叔,派上个五千精骑,绝能把你们天竺给灭成一堆废墟。边上的苏定芳一个劲地搓手:“也不知道陛下是啥心思。”两眼冒出的绿光,跟那一帮老想逗风惹火的老兵痞没啥区别。

“陛下就是再有心思,也不太可能从长安发兵打到天竺去,你可别忘记了,天竺诸国,与我大唐之间,还隔着一个乱成一锅粥的吐蕃。”我白了好战的名将兄一眼说道。

“是这个理,可咱大唐总不能眼睁睁地瞅着让人在咱们大唐的脸面上狠抽了一耳光啥也不干吧?”苏定芳愤愤地道,仿佛那一耳光就抽在了他那张满是胡子渣的横肉老脸上。

这话让我无语确实,大唐立国至令三十余年,还没丢过这么大的脸,使臣被杀,副使半死不活地给丢进了监牢里边,而随行的官员和卫士几乎被绞杀干净,大唐如果屁都不放一个,周边属国会如何来看待大唐?最首要一点就是大唐帝国的颜面何存?

“陛下,臣以为,您现在如何气恼都于事无补,还请陛下冷静下来,毕竟事涉我大唐的体面,一切还需从长计议才是。”父亲等人继续向李叔叔劝慰道,这时候,李叔叔大概也摔杯子摔累了,喘了两口气,这才恢复了些理智,点了点头,拿手把微散的发丝向后一抹,冷笑了数声:“也好,朕也想看一看,那些天竺佛国的人能长几个脑袋,诸位爱卿,这件事,你们觉得该怎么处置为好?”

“杀!”程叔叔站起了身来,浑身透着一股子血腥味极其浓重的杀气,边上,几员大唐名将也都一至认同程叔叔的意见。“陛下,大唐使节持节而往天竺诸国,代表的是我大唐的国威,更是代表我大唐帝国的意志,而今,天竺诸国竟然敢擅杀我大唐使臣,其行当诛,其罪可诛!不诛其国,不足以璋我大唐之国威,不足以平我大唐之民愤,更不足震摄周边之宵小,若是人人皆学,那我大唐,到时候将会四面皆敌。”李绩大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