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初唐-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在数日之前就接到了总部的手令,说大人要到此来查访辽东方面的工作。”掌柜脸上猥琐的表情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精干与敏捷。

“嗯,正是,本官此次随陛下出征高句丽,你们分部以往做的工作很不错,很有成效,今日,我来这里,就是想问一问,除了发往长安总部的那些之外,还有没有更新的消息。”

消息很多,我没有想到,徐浩这里还有许多最新的情报,高句丽除了继续加固高武所在时建造的,用来准备抵御大唐进攻的“长城”之外,一面在辽东和鸭绿水以及干山山脉之间广大地区集结兵力,构筑军事据点,并大力加强襄平城、白岩城、扶余城、新城、盖牟城、安市城以及乌骨城、卑沙城等诸城的防御力量,以此作为第二道防线,企图封锁唐军的水陆进攻路线和登陆港口,并在这些地方实行坚壁清野,企图在唐军粮饷匮乏之时乘机反攻。

不过,营州都督之所以奇袭襄平城得以成功,就是在这些进奏院的细作的帮助下,以及一些忠心依附高建武的高句丽叛臣的帮助之下,方能一举取得高句丽这座直面大唐的军事重镇。

“正因为如此,所以,张都督夺取襄平之里,城防俱在,没有一点损失,如今,城内的军需和城防倒是帮了张都督大忙,不过如今情势不太乐观,高句丽在襄平城下已经聚集了不少的部队……”徐浩详细地告诉了我目前为止双方的战况。

我点了点头,不过,我需要的不是这些:“我进城的时候就听百姓都说如今辽河水大涨,般只难渡,没有办法过河,我随陛下到此,却只能望河兴叹,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这辽河水才能恢复平静?”我朝着徐浩问道。

徐浩的双眼一眯,低笑道:“这水,怕是十天半个月都没办法恢复像往常一般。”

“十天半个月都消不了?那张大都督可就真有危险了。”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出师不利,对我们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从苏名将兄那里接到了消息,李叔叔今天刚到营州,就已经赶去了辽河边上视查水情,可以想见李叔叔的心情有多么的焦急。

……

“不过……”徐浩的表情和眼神都变得猥琐起来。我心里一惊,不动声色地盯着徐浩道:“不过什么?”

“过辽河,属下还是有一些办法的。这便是属下与同僚们长期观察绘制的辽河地形图,相信,一定会对陛下的大军攻击高句丽有所帮助,另外,属下已经安排了人手正在整理情报,我们会把各城详细地情报都呈给大人。”徐浩把一张白绢递到了我的手中,缓缓地一打开,我原本焦燥的心情突然间转为了兴奋。

“好!有了此物,援襄平城,本官会给你记首功!”我得意地大笑了起来,这下子,原来的担忧全都一扫而空了。

一面喜意地离了房间,下楼方与袁道长们闲聊了几句,准备去找李叔叔报功,就在此时,段云松已经气喘吁吁地打马停在了客栈外,滚鞍下马冲到了我身边低声疾语道:“房大人,快走,陛下召集全军将士商议紧急军情。”

“紧急军情?好,房成,快把我的马牵来!”我跳上了马背,打马随在段云松的身后朝前飞奔而去,所谓的紧急军情想来十有八九就是为了渡辽水的事情。

果然,我方踏进都督府正堂的台阶,就已经听到了李叔叔抓狂的声音。“这仗叫朕怎么打?十万大军尽困于此,前边,是朕的三万精锐,眼看就要被盖苏文小儿给吞了!”李叔叔很是暴跳如雷地在沙盘前怒吼。“陛下息怒,辽河涨水,非是人为,乃是天意。”长孙无忌当先越众而出言道。

“天意!什么鬼天意!”李叔叔恨恨地瞪了一眼长孙无忌,指着面前的沙盘道:“如今,我大军因辽河涨水而未渡,襄平城仅三万之师,却要面对高句丽、还有那些无耻的靺鞨部族大军计十万人的围攻,朕却只能望河兴叹,这叫朕如何息怒?”

我悄悄地躲在后边,扯了一把站在前边目光呆滞不知道在思考还是在犯傻的苏名将兄一把:“兄台,咋了?”

“你没瞅见?陛下今天刚到营州就去河边瞅了水势,辽河过不去,陛下已经在这喷了差不多一柱香的功夫了。”苏定芳还一脸幽怨地点了点自己脑袋上的唾沫星子,我很是同情地拍了拍苏名将兄的手臂表示理解,那想来应该是李叔叔愤怒的龙涎。

第537章 浮桥可渡

靺鞨人有几部,有些部族听命于我大唐,而有一些,却臣服一高句丽,这一次随同高句丽大军围困襄平的就有不下四万靺鞨大军,这不能不让李叔叔感到生气。

“陛下,臣以为我们既然已经取了襄平,也就是辽阳城,高句丽已然乱了方寸,如今高句丽以重兵强攻襄平,而且,另从各城抽掉了不少的兵力来拒守襄平城附近的辽河东岸……”李道宗身为李叔叔的堂弟,站了出来为大家分析着军情,李叔叔发了一通火之后,似乎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份,天气原因你想怪也怪不到人身上,李叔叔住了嘴,看着李道宗分析。

李道宗的手指落在了襄平城西,三河交汇之处:“先前张俭渡辽河能成功,乃辽河水未涨之故,现辽河之水大涨,对岸高句丽陈重兵以拒之,陛下若率军强渡辽水,困难太大;即便渡得辽河,对面的高句丽必须防备森严,我们依旧难以解襄平之困,恐也一时大无进展。兵法上讲出奇才能致胜,臣以为,不若我大军驻于此地,欲佯做正面渡辽,以麻痹敌人,而我主力则迂回渡辽,择一登东岸之地,这样一来,既便于我大军从容展开,以一部精骑直抄襄平城,也可让襄平之敌失去从容应对之机,如此一来,有游骑在侧,我大唐重兵迫近,高句丽与靺鞨部就会进退失据,继续强攻襄平,那么他们必然后路被断,陷于我大军重围之中,若退,那样一来张俭张大人他们就能安全。”

“唔!可行,臣以为,江夏王此策甚妙,强渡,必然损失极大,于我不利,以佯军作渡河之态,而集主力抄袭,方可破此僵局。”边上的程叔叔也发了话,这个时候,老战友被人困在了孤城,这一帮子老将一个二个全都阴着脸,三万唐军精锐,若是襄平被高句丽和靺鞨攻破,那么李叔叔绝对会被气个半死。

……

程叔叔研究战术战略的时候,表情比起往常来正经多了,一对浓眉皱起续道:“……如今,高句丽的缓兵正陆续往襄平赶来,不出五日,襄平城下的敌军之数怕是还要增加一倍,到时,张俭危矣。”

参谋部的官员们就像是看不到这一帮军方大佬一般,继续地忙碌着他们的事,不停地把各色小旗与手中的资料对比然后移动或者拔除,他们正在把辽东高句丽的兵力布置一一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大唐军神,这一次不顾李叔叔的劝阻也主动要求加入到了这一次的出兵行列的李靖伯父站起了声来点头道:“老臣以为……”点了点头长指顺着辽河的轨迹轻轻一划:“迂回渡辽可有两个方向,一是辽河下游,二是辽河上游。下游敌人兵重,河水更为宽涨,且濒海背险,一旦不得成功,则只有从大海上退走。所以,下游渡辽乃为下策。但从上游渡辽,正值大雨,道路泥泞,不利行军,恐迟误出奇之机,而且还不知上游有无渡河条件。”

俗话说得好啊,来得早不若来得巧,我赶紧凑上了前去:“禀大将军,这是末将刚刚得到的消息,辽河,可渡。”

“什么?!”众将齐齐惊呼了起来,全都拿眼瞅我,惊喜与疑惑都写在他们的脸上,“贤婿小后生,你说甚子混话,莫非刚才去吃酒了不曾,老夫等人已经巡视了沿河数十里,河水大涨,无滩可渡……”程叔叔还待再言,李叔叔抬手示意程叔叔住口,吃惊地望着我道:“你说辽河可渡,此话可有虚言?!谎报军情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晕,这些都是啥人,莫非瞅我年轻,就觉得我的嘴巴子不牢靠?

“末将绝无一字虚言。”我严肃地点了点头,并指指向沙盘,沿辽河一线上移:“若要迂回侧击,上游渡辽是有条件的,此桥位于襄平城以北一百里处,那里有当年隋炀帝征高丽所搭的浮桥,据进奏院细作报,如今仍在,高句丽并没有派兵驻守,眼下,我进奏院的数十名暗探正在暗中守卫浮桥,末将得此消息之后,便立即飞马来报。”

李叔叔与诸位大佬一听此言,皆是眉飞色舞状,程叔叔这个刚才还当我说胡话的老流氓习惯性地一把掌就拍了过来:“好!贤婿小后生,好样的,不愧是俺老程家的女婿,这么隐密的情报也给你整了出来,吓得老夫还以为你这小子开玩笑呢。”

“小婿怎么敢拿这种军情来开玩笑。”我很是郁闷地道,我又不是吃饱了撑的来这里说胡话找抽。李叔叔暂时没有了与程叔叔争女婿的心,把目光移向了李靖,这位百战皆胜的不败军神。

李靖一言不发地观沙盘良久,方自沉声道:“老臣以为,可命少量兵力,出柳城,佯作声势,大张旗鼓地向辽河南端开进,并携带渡河器具,诱使高句丽以为我大唐主力要由此强渡辽河,另,襄平正面,遣少量营州兵马再此虚作声势,日夜操练,要让高句丽人看破,我们这里做的是假文章,最后一路,以我大军主力向北迂回,寻至当年之浮桥处,由这儿,急渡辽水,如此一来,高句丽防不胜防,我军主力由此渡辽水后,一举而击玄菟,玄菟若破,我大唐就在辽河心东有了两个据点,与襄平遥相呼应,必会让高句丽全军震骇,整个辽河防线将不战而溃。”

苏定芳忍不住言道:“末将愿领精骑万余,抄高句丽大军后路,袭扰其大军,让其进退两难,若是大军再能及时跟进,或许我们能把这十万高句丽大军困死在襄平城下了说不一定。”

……

李靖伯父闻此言,不由得扬眉笑道:“呵呵呵,好,定芳此策甚妙,如此一来,高句丽方一开战就失大军,折其大将,必然士气大挫,陛下,臣以为,最好让辽国公一同往之,有他在,我大军说不定能困降襄平城下的大部。”

辽国公也就是高武,这位可怜的,一心只想着报家仇的前高句丽王如今已经变成了李叔叔手中一枚很是好用的棋子了。

“嗯,爱卿之策朕准了。诸将听令!”李叔叔斗志昂扬地扫了一眼诸位将领,开始分派任务,李靖伯父年老,长途奔袭、连续作战已经不再适应,李叔叔让他镇定辽河西岸,与襄平城外的辽河东面的高句丽大军对峙,而李道宗领一军携渡河器具、大张旗鼓地朝着辽河南端挺进至怀远而停,似欲强渡,而令李绩率主力,以苏定芳为先锋,绕行辽河以北,经由浮桥渡辽水,袭取玄菟,而我,则领着大唐军事学院的精锐们,尾随大军,为攻取玄菟而随时作好准备,因为最新式的攻城器械只有我们持用并且会使用。

分派完毕,当夜好好地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立即往辽河以北开拔,至于道长们,又继续跟着我们的队伍里,继续跟进。而我,身为进奏院的主官,大唐情报部门的总负责人,正与前来领路的进奏院情报人员和着苏定芳所率的万余精骑一道,快马加鞭地直扑百里之外的辽河浮桥。

很庆幸我骑的是李叔叔赐给我的宝马赤金儿,虽然疾若闪电,却平稳得很,饶是如此,我也给颠得够呛,边上的苏定芳等人骑术比我高出一筹不止,一边疾奔还能言谈欢笑,实在是让我汗颜得很。

虽然我们绕行,多了几十里路,不过在中午时份,已经赶到了辽河北的那个位置,不过,前面河岸皆是密密麻麻的高大乔木,根本就瞅不见路和河面。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在一处开阔地前勒停了马,那位徐浩派来的向导纵马出来:“大人请稍候,属下先过去瞧瞧。”

“嗯,去吧,小心一些,若有异常立即来报,不可耽误。”我点了点头,看着他跳下了马,象一只灵猿一般地朝着蹦跳着消失在了林间。边上的苏定芳拍了拍自己坐骑的脖子凑过来朝我道:“贤弟,该不会出什么差子吧?”

“应该不会,这里的浮桥是他们数日之前方才找到的位置很是隐蔽,一般人除非站在江边,不然很难发现,况且这一带也没有村庄城镇,被百姓发现的机率也不太。”我朝着边上的苏定芳笑了笑,回头一望,身后征尘漫天,耳边尽是震耳欲聋的蹄声,身后不远的旗骑雄纠纠地握着那迎风招展的大唐血龙旗,远处,一万大唐最精锐的铁骑正陆续赶至,身上那新式明光铠反射的阳光,就像是地面上升起了一万个太阳般耀眼……

第538章 玄菟城:火炮的初战

取下了别在腰间的望远镜四下查看了一番,并无异常,我不由得松了口气,只要浮桥还在,就算桥头有高句丽的兵把守,照样能强突过去,这一万精骑,可是大唐精锐之中的精锐,其中还有好些都是随苏定芳出征过千里奔袭薛延陀的老兵痞,作战经验丰富,勇悍也非同一般。

人马正在快速的集结,这个时候那名前往探路的向导飞奔了回来,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大人,请速速渡之,对面传讯,正有高句丽的骑兵往这边来了,距浮桥约有五里。”

一听这话,我几乎是下意识地握上了腰上的马刀,呛啷一声,长刀出鞘,边上的苏定芳已经换了一副脸孔,肃气之气腾于脸上:“全军前进!前军一千人,随本将立即渡桥,据桥东岸而守!”

“诺!!!”身边的千余将士听到了苏定芳的将令,齐齐拔刀而喝。向导翻身上马当先领路,疾奔而去,我随着前军朝前奔去,果然,穿过了一条并不宽的林荫小道之后,浮桥就在前方。

随着苏定芳的手臂有力地一挥,两马并行,朝前疾奔而去,还好,辽河虽然湍急,却并不宽,战马一个疾骑不过十余息便能渡过,很快千骑已过,上了河岸,边的高坡,这里正有进奏院的人员在这里侦测敌情,苏定芳抬起了手中的望远镜细查之后轻笑道:“敌骑不过千骑,想来不过是巡查辽河东岸有无敌况的,他们并没有发现我们,我们可安心等候全军渡过辽水,只要我的骑兵全到了东岸,就算是高句丽来上数万人,苏某也能溃其大军。”苏定芳那把自信与骄傲写满了全身的大唐名将一脸傲然。

我点了点头,很认同苏定芳的话,这可不是吹牛,大唐跟周边掐了无数次架,哪一次不是以少胜多,更何况这一次,李叔叔引领来的大军全是从长安精锐之中招募而来的,都是那种渴望用鲜血和战功来沾染装点自己荣誉和勋章的剽悍军人。

……

李叔叔在长安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我的建议,在募兵的时候就已经张贴了告示:这一次作战,凡是参与并能立功者,将会获得一枚代表征服高句丽的勋章,用以来表彰他们的功绩和荣誉,并且勋章供将士们自己保留,很多人都为这事而议论纷纷,不过,募兵时的气氛确实比以往要热烈得多,况且,任何一位士卒都希望自己年老的时候,能从这枚小小的勋章上,忆起自己热血沸腾的过往与经历。

数里之外的高句丽骑兵悠然地与我们擦肩而过,这一小插曲并不能带来什么,反倒让我们更认清了高句丽军队,苏定芳给出了两个评语:“军容不整,兵无战心!”

“这倒是,前王未被杀,如今,请我大唐来平叛的消息已经在高句丽举国上下都传遍了,前王甚有人望,若是高武在此现身,怕是这些兵里,十个里边能有五人能听他们将军的就算不错了。”我得意地笑道。

“呵呵……”苏定芳笑着点了点头,滚鞍落马,与我一同缓步而行:“贤弟,攻取玄菟之时,可就得全看你的了,不过这次,你们所携带的怎么没有一件大型的攻城器械,莫非贤弟真以为光是那些个……”苏定芳比划了个手势,似乎是想不起名字。

“天策将军炮,兄台宽心便是,除非是像我大唐长安或是洛阳那样的坚城,不然,取之易如反掌。”我也很自信,也很骄傲,这来源于我对火器的认知,这个时代的人类,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我更了解这玩意的破坏力。

第二天,大军方至,用了两天的时间,徐徐渡过了辽水,前面是一片坦途,苏定芳为前锋,直指位于辽河平原中部的玄菟,而根本就不知道我大唐主力已经渡河的玄菟城高句丽守将甚至在我大唐骑兵前锋逼近了城池里余的时候方才关上了城门,城门外甚至还有一些没来得及进城的高句丽人和士兵,苏定芳并没有杀人,只是驱赶着他们,让他们没办法逃离玄菟城,最后,这些人全部归降,苏定芳部甚至连一支长箭都没用上。

李绩大叔的主边兵团随后跟进,而我继续尾行在后,不过让我恼怒的是辽东的道路冶状况实在是太差了,害的我们的士兵咬牙节齿边拉带拖地移动着这些沉重的大件器械,还好,由于早从情报里得知了辽东的路况,特地采用的是加宽的车轮,以硬牛包轮面加强磨擦力,不然,很多东西怕是根本就办法运送。

当我率领着我的军队赶到玄菟城下时,苏定芳和李绩叔父汇合的大军已经将玄菟城团团围住,不过,与城墙上喧闹繁杂的动静相比,城外的唐军大营就像是宁静的城寨一般。“大人,李大将军与苏将军已经在营门处恭候多时了,大人,您还是先过去缴令吧?咱们可是差点就误了时辰。”前头引领队伍的席君卖纵马赶到了还在后军押阵的我的身边大声地唤道。

李绩大叔和苏定芳芳已经候在了营门之外。“末将房俊率军到达!向大将军缴令。”我纵马上前到得李绩大叔跟前抱拳道。“贤侄你可是差点来迟了!再晚上半个时辰,老夫可该对你行军法了。”李绩大叔丢给了我一个白眼,板着脸道。

我很是无奈地道:“末将不是不赶,可是这些军械都过去沉重,这段时间以来,大雨让道路泥泞难行,所以到现在才赶到。”我指着那些还在陆续马拉人推的队伍无奈地道,松软的地面被这些马车压出了深深的车辙,李绩大叔看了一会,没有客套,径直朝我道:“别废话了,走,随老夫去看看玄菟的城防。”

“玄菟郡,是西汉汉武帝灭卫氏朝鲜之后,在其地设立的一个郡,与乐浪郡、临屯郡和真番郡合称汉四郡,玄菟郡是汉四郡中面积最大的一大,亦是四郡里最重要的一个。其辖地是卫氏朝鲜属国沃沮的故地,汉昭帝始元五年,玄菟郡的郡治迁至今新宾永陵地区,江外之地划入乐浪郡,此时的玄菟郡大约南达清川江和大同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