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初唐-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桑扛呔淅鏊湫。菜爻评褚逯睢U庵倚⒍郑饶训啦恢挝铮俊

被李叔叔安排坐在左首的高武忍不住老泪纵横,指着杨万春悲声道:“杨万春啊杨万春,老夫还以为你能记得老夫,没想到,你实在是太让老夫失望了,你可曾记得,十八年前,你不过是一介侍卫,是我赏识你的才能,把你提拔上来,让你带兵,让你成为一方镇守,如今你倒好,替那贼子做起了走狗,你还有没有良心,有没有忠义?!”

高武站到了杨万春的身上怒喝道,四十来岁的高武眼下看起来倒像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头一般,看来这一场针对他的叛乱对他的打击可不小。

……

杨万春在高武的逼视之下,渐渐地垂下了面容,终于伏低了身子:“陛,陛下,微臣该死。”

边上的一位副使却冷冷一笑:“杨大人,莫要忘了,这里是大唐,我们国主可是在高句丽,再说了,天朝之大,寻一个相似之人矣有何难?”

“大胆!你是何人,敢在大殿之上乱吠。”李叔叔瞪目低喝了一声。

副使倔强地扬声道:“不敢,臣乃泉盖其德,奉我主高藏之命,为高句丽使节团之副使。杨大人途中梁疾,身体有恙,偶有胡言,还望大唐皇帝陛下恕罪,我高句丽之国事,自会由我国人了断,不需烦劳天朝陛下为此小事操劳。”

“启禀陛下,他乃是泉盖苏文之堂侄,此次出使,名为副使,实得是为了监视微臣,以防微臣逃匿。”杨万春恨声指着身边的这位副使道。

这个时候,我家老爷子站了起来,拿起手中的玉板指着这名副使喝道:“一派胡言,高丽既为我大唐附庸,我大唐皇帝陛下为尔之宗主,何可不问?”

“泉盖其德,你好大的胆子,我大唐的朝会,岂是容你一个小小的副使肆意喧哗之地?!”李绩大叔双目开合之间,精光毕现。

“盖苏文弑君乱国,无人臣礼,可以讨伐!”李道宗也站了出来,大声喝道。

又一位老兵痞跳了出来大声吼道:“臣以为可命将出师,渡辽河,直趋平壤,以问前王之故!”新降的阿史那思摩也跳将了出来:“突厥内附,未有功勋。臣愿率帐下铁骑,直取辽东!”

回纥归降来的契必何力也不甘势弱,站了起来大声地道:“回纥部帐近在关前。陛下不必轻事征发,臣愿前往!”

一时之间,大殿之上,请战破敌讨逆之声不绝于耳,就连我也跳出来凑热闹,反正这个时候跳出来向李叔叔表表忠心总不会是坏事就成。

殿中的朝臣几乎全站了起来。李叔叔很满意这种一呼百应的气氛,扬了扬眉头,看着堂下的三位高句丽使臣,一字一句地道:“你们可曾想清楚了?泉盖苏文是愿意封章上表,亲来我朝谢罪呢?还是朕这个宗国之主命将出师,前往讨之?”

莫说是泉盖其德,就连杨万春也不禁一愣,看了一眼跟前站着的前高句丽国主,不由得大声地道:“自隋炀帝以来,两国息兵,已历三十年。若陛下再启无端之衅,只恐高丽中原,又不得安宁了。”

“万春,莫要多言,孤意已决,已决定请大唐皇帝陛下助我讨逆!”高武大声喝道,杨万春张嘴欲言,可是对上了高武那副表情,只是丧气地伏地无言,倒是泉盖其德朝着李叔叔叩急道:“回大唐皇帝陛下,请陛下莫要一意孤行,我国虽小,但是万从一心,陛下若是发兵东来,其众不能过二十万,而臣国胜甲百万,名将不乏,陛下怕也取之不易,我高句丽边荒险恶,以地利足为陛下之劲敌,辽河不守,可守鸭绿,鸭绿不守,可守白山,胜负未可知也,只恐战隙一开,旷日持久,不可收拾。陛下何惜此百万之众,涂炭高丽,糜烂中原?”

“好胆!”一直默然不言的卫国公李靖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老将军白须飘飘:“高丽小国,乘我中原丧乱之时,吞百济,伐新罗,又夺我辽东之地,何为无端之衅?盖苏文弑君篡位,平壤板荡,尔国难道安宁吗?新罗求援之使,不绝于海上,我中国不欲轻动刀兵,故尔至今不问!隋朝远征之人,陷没不归者不计其数,陛下命尔国遣返,亦不见一人送回!是我大唐仁至义尽,而汝国高丽肆无忌惮!”

……

李靖大叔骂完泉盖其德,回头向李叔叔启奏道:“现在我大唐漠北平定,四海臣服,秦陇川陕,凯旋子弟不下百万!若遣一上将,领此虎狼之师,东出渝关,直指辽东,尔区区泥城土塞,是可以抵抗的吗?”

李叔叔也站了起来:“苏文倚仗险阻,有恃无恐,敢以夜郎之地,而抗天朝!朕既为宗主,得其国主之所请,乃正义之师也,岂容尔为所欲为!隋炀帝无道,变乱中国,才使三次用兵半途而废。高丽自以为是战胜之功吗?高昌千里之国,沙漠雪山所隔,朕发兵三万,亡不旋踵!今其王鞠文泰犹在诏狱,尔等是不是想去见一见?”

长孙无忌也站了出来:“陛下,高句丽副使出言不逊,臣请撤除使馆,驱逐出境,然后命将出师,发兵问罪!”

老爷子也冷笑数声:“高丽弹丸小国,敢出威胁之辞,臣请焚其国书,毁其贡献,将使臣付大理寺。待盖苏文拿到,与鞠文泰一并治罪!”

“高武请大唐皇帝陛下助小王驱国难,讨那杀我妻儿之逆贼。小王若能得雪仇,愿意并入中国,去国为郡,永固大唐辽地。”高武大哭而跪。可怜的老人,一家老小被杀的干干净净,就他只能身逃,如今,怕是心里恨不得能把泉盖苏文剁成肉圆子下酒了都,加上身后无嗣,去不去国,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了多大的意思,很有破罐子破摔的架势,可怜的老头。

李叔叔果然喜动眉梢,不过,李叔叔还算知道这眼下还不是高兴的时候,李叔叔挂着一脸的同情之色,扶起了这位眼泪鼻涕横流的老头,温言道:“爱卿放心,朕,一定如你所愿!定要让卿亲见泉盖苏文伏尸于地。”

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异口同声地恭贺道:“陛下圣明!”李叔叔这一招耍的厉害,这样一来,借着高武这个破罐子破摔的疯老头的东风,王师兴兵作正义之举去讨逆,名义上也要好听得多,大军一举荡平高句丽,这将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

第512章 流霜要随军

几个武士立刻拥进殿内,几下将那两名副臣掀翻在了地上。杨万春既然已归服在高武的麾下,自然放过了他。

泉盖其德挣扎着叫道:“高丽无罪之国,大朝义不伐丧。使臣一介匹夫,死不足惜!只恐陛下起无名之师,日后何辞以对天下?”

“高丽侵中国之地,杀仁德之君。吞百济,攻新罗,阻声问,绝贡献,伐之,何患无辞。”李绩大叔朗声大笑道,李绩大叔此言立即获得了朝臣们一片赞同之声。

而泉盖其德干脆就破口大骂起来,靠,反了还?这可是大唐的皇宫之内,可不是你家的后院,他刚好被拖过我的跟前,我抄起了桌上的茶杯猛力一掷,正中这家伙的脑门,杯碎,泉盖其德白眼一翻,径真就昏了过去,再不复言,我装模作样地瞅着地上:“咦,我的茶杯哪去了。”

“在为兄这儿呢。”苏定芳嬉皮笑脸地把自个的茶杯递了过来。位于大殿最靠近殿门的一帮年轻官吏一个二个全乐呵呵地挤眉弄眼,李叔叔无奈地摇了摇头,没功夫理我们这些小年青的小动作。

长安城外,白雪皑皑,连绵起伏的山川尽是数不尽望不完的白色,灞河之畔,我与李恪牵马缓缓而行,李恪又要回封地去了,这一次,不知道又要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长安。

“长安八水,为兄怎么瞧也是瞧不够的,虽为寒冬,却另有一番雅致。”李恪的动作依旧一如以往一般地潇洒,只不过,背影有些萧瑟。

“兄台此去,怕你我兄弟又要有年余不能相见,实为憾事也。”我有些感慨地道。

“贤弟莫作儿女之姿,为兄一向来去洒脱,若是把为兄的离愁给牵起来,怕是到时候,难为的还是俊哥儿。”李恪笑着道。路上的行人稀少,现在可不是出行的好时机,不过没办法,李恪已经被太医诊为病愈,再无理由留在长安,李叔叔一纸诏令,所有在长安滞留的、已经成年的藩王们于贞观十八年二月之前必须离开长安回归藩地。

……

看样子,李叔叔这是在进一步的坚定自己的信心,也是警告这些个皇子,也是正在为李治铺路了。“昨日为兄收到一个消息,你知道吗?”李恪停住了脚步,扯了扯外披,昂首望着远处的风雪,目光很是悠远。

“消息?什么消息,莫非兄台又瞅上了哪家的千金不成?”我无奈地笑着摆头道。

李恪淡淡一笑:“非也,乃是关于长孙长大与我父皇的谈话。俊哥儿想来定不会漏与旁人听之,故此为兄想乘今日与你说叨说叨,也解解心中的烦闷。”

“长孙大人?”我不由得一愣,眼下长孙顺德已死,朝着可被李恪尊称的长孙大人,怕也就只有长孙无忌了。

李恪回首朝我笑了笑:“正是他,也算是我的舅父吧,偏宜舅父。”李恪说的自己都笑了起来,摆了摆手言道。

原来,李叔叔对于立李治为太子,依旧有所犹豫和担心,就私下里问了长孙无忌,认为长孙无忌劝自己立了李治为太子,但是李治性子软弱胆小,怕是不能守社稷,而李恪年长,英果类已,能担大任。所以,他想立李恪为太子。

而长孙无忌却以太子仁厚,守成之君,储位方宁,又起波澜而失信天下徒增不安为由,让李叔叔收回了想法。

我不由得一惊,不过旋及释然,李恪在诸皇子中口碑不错,加上人缘广,想知道这样的消息,并非不是可能。李恪朝我笑了笑:“为兄我早就料定了今日之局,只想安心的当我的逍遥王爷,天下,谁爱治理谁治去。好了,言尽于此,俊哥儿,为兄知你之材,出将入相自不待言,望你在朝堂之中,能守得安泰,你我兄弟能有相聚之日,那便是福气了。”

“兄长放心,今日之言,小弟谨记决不忘之。”

“陛下驱王就藩,攻伐高句丽,不光是为了想与前朝一比高下,怕还是为了俊郎的那位学生。”宫女姐姐给我挟了一筷菜,拿起了汤勺,舀了一些儿肉糜,轻轻地吹了吹,递到了边上的房斌跟里。

“为了李治?”李漱有些疑惑地道。

“征高句丽,我朝只需派一大将,如李靖、李绩,又或江夏王,皆可定,陛下意欲亲征,怕是想让太子殿下明白,打天下、治天下,皆不容易,有了这么一场举国瞩目之战事,可以让太子殿下从中学到许多,陛下亲征之后,太子自是要监国,那么,征调民力,考察官吏,判断政局,掌握大唐全局,这些都是太平年间,陛下在跟前之时所学不到的。”宫女姐姐婉婉道来,这些话,莫说是我,就连李漱还有斜在边上抱着房拓的程鸾鸾也若有所悟。

“不过,太子殿下能不能一殿风采,还要看过不过得了朝臣这一关。”宫女姐姐就像是一个神算师一般,反正,就好像一切都在她的算计之中似的。

太极殿前,李叔叔终于下达了征伐高句丽的命令,宣旨官接连宣布诏令:将作大匠阎立德等,前往洪州、饶州、江州,建造运输船舰四百艘,装载军粮。营州都督张俭等,率领幽州及营州军队,契丹部落、奚部落、靺鞨部落,以作试探。太常卿韦挺为馈运使,户部侍郎崔仁师为馈运副使,黄河以北各州,都受韦挺指挥,加授韦挺紧急措施全权。太仆少卿萧锐,负责把黄河以南各州粮食,由海道运往北方。司空房玄龄留守京师;右卫大将军兼工部尚书李大亮为副留守官。对于太子李治是否留在长安监国的问题,朝庭内部依旧还拿不出一个方略,嗯,所以那是他们的事,跟我没多大关系。

倒是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终于害怕了,他怎么也没想到,高武不仅没死,反而落到了李叔叔的手里,而且,高武健在的消息不仅仅在高句丽的上层流传,就连民间也屡屡传扬出消息,高句丽国内有人欲举义旗,待大唐引兵攻伐之时,里应外合,一举助大唐而定高句丽,泉盖苏文连连上表乞降,皆被李叔叔拒绝,大唐与高句丽的局势,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紧张势态了。

……

军事学院的动员工作已经在做了,其实根本不用动员,这些个在学院里天天训练、天天灌输精忠报国思想的兵痞们早就按压不住了杀敌立功的念头了,只要喊一句,怕是全学院的学员都会为能上战场而抢破了头的,不过,不光是他们,就连袁天罡也给我找麻烦。原来袁天罡向李叔叔请命,允许他率百多名精通医术之道长随行,很是堂而皇之的话来说就是他们这些道教之人亦是大唐的一份子,报效大唐,为国争光亦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去是好事,可你的徒弟是女的,军营之中,多有不便,流霜小妹妹,我劝你还是再考虑考虑,沙场之上,你死我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血淋淋的场面,您若是去了,怕是……”我瞅着跟前的一脸赔笑的袁天罡,还有板着漂亮的脸蛋作凶神恶煞状的流霜,把战场的凶险尽管形容得真实一些,希望能打消掉她想跟着袁天罡一同作随军道士往辽东而去的念头。

这么个娇滴滴的美人儿,去那种地方干吗?万一出了啥好歹,别说袁天罡到时候后悔,就算是我这个一向怜香惜玉的正人君子也会大受打击的。

“房大人这话似乎不对吧?”一身道士青袍的流霜冷哼了一声道:“陛下之嫡妹平阳公主不也是女流吗?不一样挥军辟彊拓土?”

“人家平阳公主起于天下乱时,不得已而起兵。”

流霜挑了挑眉头,一双清彻的大眼瞪着我,丰唇轻启道:“那有什么,如今我大唐要定高句丽,不也同样是国于危难之际?再者说了,公子不也一样赞同女子随军?不然,何必赞花木兰之功绩呢?”

第513章 生可忍,熟不可忍

我无语,把救助的目光望向了袁天罡,袁天罡以一个无奈地眼神回了我,不帮忙。瞪眼,以凶神恶煞的目光加以威胁,袁天罡这神棍干脆闭眼,无视我,靠!

“房大人尽管宽心便是,流霜是随着师傅而去,一路之上,自能照拂自己,房大人莫要忘了,那些个热气球,还有眼下的新式机弩,若是出了甚子故障,若无流霜,怕是……”流霜这丫头还很是得意地朝我挑了挑眉头。

头疼,不过这小娘们这话还真把我给堵住了,流霜在器械方面的才华可以说是无人可以与之媲美的,加上她又是袁天罡的弟子,身份在道教人士当中也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光我自己反对能有啥用?

“你真要随军?你可想好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我板起了脸,很严肃地表情,与流霜眼对眼,这位漂亮妞不甘示弱地与我对视:“当然,况且我弟弟要去,有我师傅和我弟弟照拂着,不劳大人费心。”

“行,你既然这么说,那可就不能怪我了。”我挥了挥手,待流霜得意地展露着笑颜离去之后,我拉住了正要离开的袁天罡道:“道长,您怎么能这样?刚才也不帮帮我。”

“遗爱公子,非是贫道不帮忙,贫道那徒儿的性子你也不是不知道,认准的事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再说了,此次乃陛下亲征,我道门若能尽全力而佐之,日后,嘿嘿嘿。”袁神罡一脸意淫的荡笑,看得老子脊背发凉。

再劝也无用了,袁天罡看样子是铁了心要招集所有道门精英,一助陛下而胜,也算是道门投桃报李,以报答李氏皇朝对他们大力支持。

袁天罡反倒回头来劝慰我道:“公子放心,不光是贫道携弟子,就连孙道友亦携弟子同往之,他说要好好地观察各种外伤药和新式消毒法的使用成果。”

“另外,我道门既掌忠魂祠,收集将士骸骨之事,我道门亦要一力担之,不然,枉费了陛下还有公子对我道门之厚爱矣。”袁天罡叽叽歪歪了一大通,我明白了,为了显示李叔叔对他们的支持没有白费,这一次,道门是铁了心要大规模地为国效力,不过,这种想法是好的,极富建设性的,既然劝不动,那就由得他们去,爱咋咋的。

……

“陛下已经决定了,我大唐军事学院所有学员,凡是愿意参与此次作战者,皆可参与,不过,因为我们的编制与其他的府兵和十六卫皆有不同,所以,我们是单独组成一军。”我站在会议室的讲台上,下面,是各学员团的团队长,还有学院的各位教员。这是战前的动员大会,李叔叔已经下诏备战,但是真正出击的时间还早得很,这样的灭国之战,必须慎之又慎,稍有疏漏,倒头来,自己反而受损,那可就不好玩了。

下面的人们一个二个都显得很是激动,大唐最重的就是军功,而他们,老学员虽然参加了一次战斗,但是,建功却不多,而新学员们已经被憋在学院里边也有了年余了,却还寸功未立,这对于这些个一心报国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受尽了心灵的压抑。

“所以,从现在开始,本官要求诸位,加强军事素质的锻炼,提高集体作战配合,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另外,学院会进行一次全面大比武,其中之优胜者,将得能得嘉奖。另外,几日,我会征调一批新式作战器械,来让你们操演,一定要能熟练地使用这些个器械,提高我们学院的战斗力,另外,军事学院参谋科的学员,你们的任务更加的重要,重明日起,开始进行情报分析、战略战术推演,成绩优秀者,本官可推荐你们进行我大唐参谋部任职……”

想让人干活,就得给他们甜头,让他们知道,自己学好了,干好了,会有奔头,军事学院在大唐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军事力量的最高学府,嗯,别无分号的,他们中的绝大数多数人会在毕竟之后,分派到各地方军中担任中下级指挥员,或者是担任各道军事主要力量的参谋人员,有了他们,大唐整体军事面貌和军事素养将能再提高一个台阶。

“大人,此次陛下亲征,怕是有不下十万之精锐吧?”段云松翻看着摆在我桌上的战备邸报,低声道。

我笑着摇了摇头道:“我想应该不会,营州的军队就有近二万,还有降我大唐的胡人军队也怕是至少有个五到八万之精骑助战,由长安出兵,光我军事学院就有一万两千的精锐可以动用,高句丽,兵不过二十余万,举国征兵,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十万,多为乌合之众,而我大唐长安精兵就不下十二万众,长安只需出兵半数,就可有十五万的百战之师,取高句丽,易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