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1275-第5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座海港城市,是无法被完全包围的,这也是梁氏能够倚城顽抗的底气所在,大不了就从海上跑路,换个地方从头再来。

    再次见到那个宋人探子,他连生气的劲头都没有了,三佛齐人不要命一般地抢攻,强度大大超过了之前的所有天,国王的标志就立在阵后,那些士兵们前赴后继,好几次连他自己都以为守不住了,结果还是坚持了下来。

    梁鸿名靠在城墙上,气息未定,身上的衣甲,散散地就快要掉下来,手臂、肩头,都被白布裹着,失血的脸庞显得有些苍白,眼神也是呆愣无神。

    “梁东家,外海有风暴,我军的船队,只能避入港中,一时半会儿到不了,船都翻了几只,某也是好不容易才游过来的。”探子挨到他身边,试着解释。

    是真是假,梁鸿名已经没有余暇去探究,懒懒地看了他一眼:“你要再晚来一天,只怕连给某收尸的机会都没有了。”

    探子无言以对,城墙上下,尸体堆得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看着都心惊,可见战况有多激烈,只听得耳边传来了声音。

    “你也不必在意,走到这一步,某并不后悔,也有为人棋子的觉悟,只是希望,你们能看在这一切的份上,给梁氏一份应得的报偿,某就是死也认了。”

    探子默默地坐下,等他停下来,插了一句嘴:“还有吗,都说出来。”

    “没了,你走的时候,把某的家人捎上,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去哪里,你看着安排吧。”

    梁鸿名说完,撑着刀子战起来,双手扶着城墙,大声招呼着自己的手下,再也没有搭理旁人。

    探子默不作声地看了一会,很明显,由于死伤过多,城墙上已经无法站满,显得有些稀疏,还能撑得住多久,只有天知道。

    他在这里也帮不上忙,按照对方的嘱托,准备去梁宅接了他的族人,离开这个摇摇欲坠的城市,到了地方才发现,他们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看来即使自己不来,人家也会马上离开。

    探子二话不说,带着这些大都是老弱妇孺的队伍穿过城区,一路上全都是不怀好意的目光,看上去,他们的敌人还不只是城外的三佛齐军队。

    海港上的船只,大都属于这些富有的汉人家族,挂着梁氏标志的海船不在少数,足以将近千族人尽数运走,只是他们需要一个妥善的去处,这就是梁鸿名拜托他的目地。

    就在他们一一登船离去的时候,从城区的方向传来了一阵紧似一阵的厮杀声,三佛齐人的进攻又开始了,大有一举破城的气势。

    他们这些逃离巨港的汉人,将会沿着海岸线,驶向凌牙门的方向,这一带的水路已经在宋人水军的掌控当中,安全性无庸置疑,这条航线要经过三佛齐人的营地,从海上望去,连绵不绝的军营布满了穆西河的两岸,源源不断的士兵从营地里冲出来,扑向他们离去的那座城市。

    探子神色复杂地看着城区升腾而起的硝烟,三佛齐人为什么如此拼命,他从心里有一个隐隐的猜测,可惜,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直到航船渐渐远去,腰间响起了一阵“嘟嘟”声。

    “什么,你说什么,再说一遍!”他听到传音筒里的消息,惊讶得差点失手掉下海。

    对方再一次重复了一遍,探子手持着传音筒,眼睛直直地看着前方,靠左手边的海岸上,突然出现了一抹红色,就像夕阳下的火烧云,从天边冒了出来。

    “快快,掉头!”

    看清楚了的确是自己的军队,他忙不迭地下令,作为船队的先导,这只船并不大,而是以速度见长,眼下最要紧的,不是将这些汉人送到凌牙门,而是赶紧去见姜才。

    由于没走多远,很快就来到了那个离岛,没想到姜才比他收到消息还要早上一刻,让探子奇怪的是,营中并没有大举行动的迹象。

    “郝老二传来了消息,阇婆的爪哇人动了,他们在苏岛东端登陆,前锋正逼向巨港而来。”

    姜才已经穿好了衣甲,正在与手下忙忙碌碌,看到他的到来,解释了一句。

    郝老二是他的同伴,就是负责联络东海蛟的那个男子,两人之后分别负责不同的方向,郝老二与那些海盗盯着一海之隔的阇婆人,探子之前不明所已,因为对方算得上是自家的盟友,没想到会有这么一档子事。

    他顿时明白姜才的做法了,苏岛由宋人单独解决,是各国在凌牙门时就达成的协议,阇婆人的使者也是签署了的,当然,最终的文书有没有经过他们国王的批准,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巨港的战事如火如荼,眼看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围城的三佛齐军背后出现的宋人大军,一准是从占卑过来的,那也就意味着我军已经占领了三佛齐人的都城,他们走投无路之下,才会如此拼命,就是为了取得一个立足之地。

    多么好的战机啊,阇婆人突然这么横插上一杠子,其中会有什么样的变数,都是不可预测的,毕竟他只有这么多人,一旦两国联手,就是腹背受敌之势,在形势不明之下,姜才的做法无可厚非。

    由此,探子想到了另一层,急急地开口说道:“倘是如此,城中危矣,某能否通知他们,先行撤离?”

    姜才定定地看着他,正色说道:“你非是某的属下,该做什么,怎么做自有主张,如今的情势有些复杂,他们再固守城中非常危险,若是依某的主意,最好是坚持到阇婆大军的到来。”

    探子不禁愕然,姜才的意思很明显了,城池单独让给任何一方都不符合大宋的利益,只有让他们同时接管,才会产生矛盾,而这个言下之意,竟然是将两方都当作了敌人!

    “苏岛是我等的囊中之物,亦是姜某此行的职责所在,没有新的钧令,任何变故都不足恃,这些消息,某已经命人告知金帅,请他定夺。”

    这是四平八稳的做法,名义上,南洋所有的人都归金明节制,就是他们这些探子也不例外,姜才不会拿手下去冒险,进巨港帮着守城,那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城中的汉人。

    他能这么做,探子却不能,因为这些人就是在他的煽动下才起事的,一想到三佛齐人破城后的结果,哪里还站得住,匆匆地与对方告辞,拔腿就往海边赶。

    来不及了,姜才看着他的背影,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爪哇岛,离着苏门答腊岛仅有一步之遥,在后世是印国的首都所在地,也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岛屿,不到苏岛四分之一的面积,却集中了上亿人。

    在这个时空也是一样,新崛起的新柯沙里王国正值盛时,对邻居三佛齐王国虎视眈眈,在将其势力驱逐出爪哇岛之后,又把主意打到苏岛本土。

    这个在宋人的史书里,被称阇婆的国家,积极参与了此时由宋人发起的征讨,只是没想到,他们还有别的目地。

    这个国家位于东爪哇的卡威山一带,都城在中部的谏义里,在他们的大军沿着海岸向苏岛进发时,也有许多双眼睛在盯着他们的行动。

    郝老二的手中执着一架千里镜,从爪哇海的一个无名小岛向外眺望,远处的海岸线一览无余,他的身后是几个披发包头的男子,正用一脸羡慕的表情看着他。

    “三百多只船,爪哇人的水军全数出动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放到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这个事物真不错,就是看久了,眼睛有些不舒服。

    “陆上的兄弟怎么说?”

    身后的一个男子答道:“王城的主力已经走了两天,苏腊巴亚港的守军也少了一半多,看样子,他们是打算要大干一场。”

    郝老二点点头,将千里镜收进腰间,转身走向相反的方向。

    小岛的另一端,停着几艘造型怪异的海船,不同于爪哇人的两头尖,更像宋人惯用的福船,只是没有那么大。

    一个身材不高、相貌有些苍老的汉子,看到他的身影,有些急切地上前几步,又突然间停下了。

    “大当家的。”

    “客气话莫说了,情形如何?”老汉子摆摆手,追问道。

    “与陆上的兄弟打探的相符,爪哇人的主力的确已经离开,正朝苏岛而去。”

    “水军呢?”

    “刚刚出动,海港中只留了几艘巡船,像是要出远门。”郝老二将看到的消息和盘托出,老汉听了沉吟不语。

    几个头目有些急不可耐,他们离开之前的老巢,在郝老二的鼓动下到此已经快一个月了,见天的就是侦察,侦察,早就已经到了忍受的极限,如今好不容易来了确实的消息,哪里还坐得住?

    可是他们虽然心急,却不敢造次,只能用眼神相互试探着,郝老二冷眼旁观,不禁有些佩服这个老家伙的掌控能力,要知道海盗是什么都不服的,只服实力。

    “你们怎么看?”老汉子问了一句。

    “打他娘的。”

    “就是,这么好的机会,弟兄们可等得太久了。”

    。。。。。。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是一个意思,老汉子又看着郝老二。

    “带人摸路,或是在你身边出出主意,某都成。”郝老二当然明白他的心思,毫不犹豫地说道。

    老汉子心里有了底,朝天一挥手。

    “好,咱们也是该亮亮招子了,就打他娘的苏腊巴亚港,让弟兄们开开荤。”

    手下的几个头目,听到他的话,都是兴奋不已,一个个摩拳擦掌,脚步飞快地跑向自己的船队。

    “老二,如今你的身份贵重,不能有什么闪失,就跟在某的身边吧。”

    郝老二点头应下,看来不是不放心,要把自己当个人质啊。

    这就是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第二百零七章 枝节() 
金明的动作很快,只用了两天时间,就与三佛齐人的大军接触上了。

    当然这种程度的接触,还谈不上进攻,更有些逼迫的味道,他们的人数太少,只有对方的五分之一,如果不是巨港还处于包围之中,以他的谨慎,是绝不会如此鲁莽的。

    可是三佛齐人并不知情,只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红色,那些从占卑败退的守兵们,早已经将宋人的勇猛、装备,传遍了全军,因此他们另可不要性命地去攻城,也不想去对付这支传说中的大军。

    眼下,宋军的旗帜已经清晰可见,他们的军容齐整,盔明甲亮,兵器上的金属光泽汇成一道耀眼的彩虹,无边无际的军阵,让人摸不透后头还有多少人,他们不得不严阵以待,将大部分力量调集到这个方向上来。

    这也造成了巨港城防压力的减轻,对此,感受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梁鸿名了,当三佛齐人的进攻再一次被击退时,他们的力量实际上已经到了极限,没有办法再挡住下一波的攻势了。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下一次,迟迟没有到来,中间的间隔之长,让他们恍惚以为,自己是在做梦,然而,打破这个美梦的消息,来自于城池的另一个方向。

    自从巨港城建立之使起,对于一海之隔的爪哇岛,就呈防备之势,那个岛的面积虽然不大,可人口却非常密集,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十三世纪,人口的多寡,几乎决定了国家的强弱。

    因此,两地之间注定没有和平的一天,除非统一到一面旗帜之下。

    阇婆的新沙柯里王朝,建立不过五十年,正处于上升期,这样的一个势力,又怎么可能放过近在咫尺的这么大一块肥肉。

    当然,正是大宋的行动,将他们的野心进一步激发起来,宋人远征而来,不可能有太多的兵力,凌牙门,在所有国家的使者眼中,他们亲眼所见的宋军主力,也就一万出头。

    凭着这样的实力,宋人要想征服五倍于爪哇岛的地盘,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情,特别是在爪哇人看来。

    而所谓的协议,在实力面前,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

    现在夹在中间为难的,不是宋人,而是以梁鸿名等人为代表的汉人家族,三佛齐人不死不休,爪哇人也不是善类,宋人又迟迟不至,看着哪一头都没有出路,更要命的是,这种复杂的局面下,原本一条心死守待援的汉人首脑们,又有了一些别的心思。

    对于隔着大海的所谓故国,他们纵然还有一些留恋,经过了几百年,也早就消靡得干干净净了,若是宋人势大,投过去有些好处,自然不在话下,可如今是个什么情形。

    三佛齐的大军一眼看不到边,爪哇人也是来势汹汹,夹缝里求生存,本就是海外汉人屡屡经历过的,当年的注辇人、爪哇人,都曾经占据过这里,不也都活过来了,这一回,会是例外么?

    双重压力之下,这些人的心思松动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毕竟他们在这里有着庞大的产业,就此拱手相让,怎么可能甘心?

    当探子将宋人的计划说出来时,这些族长或是准族长都是表情各异,施从义忍不住开口问道:“你们拿下了占卑?”

    不能怪他们吃惊,那是三佛齐人的都城,宋人倒底来了多少人?竟然在一个月之内就拿下了。

    “诸国齐聚,我大宋自当做出表率,不瞒诸位,占卑陷城之后,各国皆有进兵之意,半岛战事已经展开,三佛齐人再无幸理,尔等的功绩,也会被人铭记,只要再坚持再后一下。”

    “难怪,三佛齐人没有了退路,我巨港也是须臾可下,还有爪哇人乘火打劫,你们的要求,也太难了。”

    施从义的话引起了几个族长的同声附和,在两国的兵马夹击之下,让他们将巨港拱手相让不算,还要一家一半,不偏不倚,又不是分蛋糕,哪有那么好办?

    “三家相争,都不退让,咱们要面对的,也许就会是两家合兵,咱们不动,他们就会火并,有人替咱们去拼命,何乐而不为?”

    探子耐心地分析道:“诸位的付出,将来都会得到回报,巨港这里打烂了,没关系,传说爪哇岛气候宜人,雨水充沛,最宜耕种,那里的良田,所产只会更高,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兴趣?”

    被他这么一说,几个人顿时目瞪口呆,三佛齐的主力大军还在,他们竟然又把主意打到爪哇去了,这还是他们心目中的那个天朝上国么?

    惊讶归惊讶,火中取粟,烧得可是自己的手,宋人的许诺,看着是那样的遥远,没有多少吸引力,他们不约而同地沉默下来,探子有些无奈,只能去看从始自终一言未发的梁鸿名。

    “算了,你们走吧,某来断后。”

    梁鸿名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让人吃了一惊,他连解释一句的打算都没有,扔下这些人转身就走,看那架势,竟然是真的去守城。

    探子还没有动作,施从义一下子急了,脚步飞快地跑过去追上他,一把将他拉住。

    “你疯了,我们一走,你拿什么守城?”

    “不用守,挡着三佛齐人,直到爪哇人接近,再让出城墙就行了,你们走吧,这种事情,人越多,越不好办,某的家人,已经托给了宋人,为他们挣个出路,某义不容辞,你莫要留下,也莫要再劝,事情总得有人做。”

    施从义愣愣地放了手,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去,对方没有说错,城中有近万的汉人要离去,没有人断后不行,事情是他惹出来的,也只能由他来结束。

    既然有了定计,所有人都不再犹豫,在形势未明之前,置身事外才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已经在宋人那里挂了号,当然想要拿到相应的报偿,至于是在爪哇还是别处,都不是问题。

    一石二鸟,鹬蚌相争,宋人的计划不能说有错,只能怪形势的发展出乎他们的意料,同时挑战两个地区性的强国,让整个计划多了一些变数。

    “阇婆?”

    金明得到消息,喃喃地念着这个有些拗口的名字,这些异国风情的国名也好,人名也罢,都与他的心思格格不入,不要紧,反正都是敌人,迟早会被消灭。

    “他们来了多少人?”

    “五万余人。”

    那也就是说,与三佛齐的主力大军相差不大,金明心里有了数,很快就有了主意。

    “回报你们姜帅,就按他的意思办,咱们先解决两头,再看看他们的结果。”

    说罢,他回头传下指令:“前军脱离接触,次递后转,退出三十里以外扎营。”

    在他的命令下,近万宋军依次后撤,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很快就消失在三佛齐人的视线中。

    杨行潜收到这个消息,只比金明晚了一刻钟,两地之间可以直连,这就是最大的便捷。

    外交、行政,在总部没有正式派员下来之前,就是他一手掌握,临行前,抚帅给予了充份的自主权,他更是要谨慎再三,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

    阇婆人跳出来,会对战事产生多大的影响?会不会引起什么连锁反应,前方将士的选择,符不符合抚帅的整体构想,需不需要加以补救?都是需要他来操心的事。

    可惜隔得太远了,没有办法将消息即时送回去,杨行潜自失地一笑,是不是太过贪心了,都有这么黑的科技了,还不知足。

    “派出快船,将某的书信送到抚帅手上,你死了,信也不能丢,明白么?”

    事情太大了,他可以先斩,但必须要奏,还得要快,万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能来得及纠正,郑重地派出信使,他马上开始了后续的动作。

    外交上,可以妥协,但已经形成条文的东西,就必须要遵守,这是原则,阇婆侵犯了大宋的利益,而且是在完全没有知会的情况下,这样的行为,他必须要让所有的国家都知道,并且站在自己这一边。

    大宋必须始终掌握着道义上的制高点,才能名正言顺地一个个收拾这些跳梁小丑,杨行潜在心底盘算着有哪些国家可以利用,不知不觉露出一个冷笑。

    打从一开始,这个计划,就不光指向三佛齐一家,只不过,这样一来,战事很可能就会延长,需要考虑的事情也会更多。

    “杨先生。”被人叫了一句,他回过神来,来人是机宜司在这城中的主事,不是自己的属下。

    “跑得这么急,是不是那些人有异动?”

    “他们一直在暗中联系,自大军开拔之后,更是频繁,这几日召集了不少人手,很可能就要举事,咱们该怎么办?”

    “随他们去,把咱们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