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1275-第5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因为,从心底里,你并没有瞧得起他们,这句话刘禹当然不会说出来,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然后启动了车子。

    沿着河岸,车速快不起来,因为像这样自发前来的百姓,远不只刚才那一群,他们想要感激的,也不仅仅是吴老四一个,整条黎母水,守护着堤坝的数万将士,都得到了这样的待遇。

    这是刘禹第一次在异时空,看到了后世的那种宣传画面,尽管他们很穷,还没能成长为他所需要的样子。

    璟娘没有料错,大雨持续了整整五天,水位连续猛涨,堆在两岸堤坝上的沙袋越来越高,到后来已经阻止不了大水漫过河堤,市区的道路上开始大面积积水,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参与抗洪的军民也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黎母水的两岸组织起了数十万人严阵以待,以他为首的几个主官日夜不停地巡视,人人都在废寝忘食地工,已经忘了什么累。

    到了第六天,天空的乌云终于散去,阳光从云层中钻出来,重新将金色的光芒散向大地,尽管天空还飘着细雨,河里的水位还不曾降下去多少,河堤两岸依然响起了一阵接一阵的欢呼声,几个主官的脸上也都是如释重负、身心俱疲。

    对此刘禹根本没兴趣参与他们的狂欢,只想搂着小妻子,美美地睡上一觉。

第一百五十一章 等等() 
邓得遇睁开眼,看着灰色的天花板发了一会呆,他年近七十,睡眠本就轻省,一旦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

    揭开身上的薄被,将它小心地摁紧,顺便帮边上的两个总角小孩,把露在外头的手脚盖上,这才轻手轻脚地下了床,看着两张熟睡的小脸,慢慢将一件罩衣套进袖子里,然后用一根系带绑好。

    这里是他的长子所分到的居室,大致相当于后世三十平米的室内面积,住下了整整七口人,长子长媳连同长孙长孙媳居于外室,里面这间主人卧室,则让给了他这个家族之长,他的老妻早在五年前就已经亡故了。

    卧室大约有十个平方左右,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木床,睡在上面的除了他本人,还有两个重孙儿,大的不过五岁,小的只有三岁,若是天气晴好,此时一早就该去了学堂,墙角堆着几个竹编的箱子,里头装着一家子唯一的财物,从静江一路逃过来,能带走的也就这么点事物。

    屋子收拾得很整齐,窗棂的玻璃上,还贴着几幅窗花,出自长媳的巧手,那是一个来自于蜀中的贤淑娘子,家中与自己既是同乡,又是同僚,可惜自从蜀中不靖,一早就失去了联系,如今不知道生死,更不知道去向。

    脚下是平整的水磨石地面,这是他的长子带着家中的男子,一点点用手工磨出来的,想当初第一次在采石场与家人团聚,看到儿子那双满是血泡的手,他还以为是给发配到什么苦刑之地,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曾经饱读诗书,不知庖厨,如今不但做得粗活,就连这楼子的一砖一瓦,都是亲手搭就的,真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感到悲哀?

    乱世之中,能保得一条性命已经是奢望,还惶论其他?

    邓得遇的视线在那些看似粗砺的红砖水泥上扫过,比起在静江的府第,大小来说还抵不过一个马厩,精致程度更是远远不如,可偏生有一种别样的美感人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安心。

    连续多日的暴雨,天仿佛要塌下来一般,可屋子里连一滴水都没漏进来,这不是安心又是什么?而据他所知,这样的屋子,在整个琼州足有几十万间,在建和预定下的还有更多他的心中想起了一句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工部的名句,如此生动地展现在他的眼前,也让他头一次生出了一种归属感,不是做为大宋治下的广南西路转运使,而是一个普通的百姓。

    与这种归属感同时生出的,便是强烈的挫败感他不住地反思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倒底是救民,还是害民?

    带着这种茫然,邓得遇推开卧室的门,隔着一条狭窄的过道,对面分别是隔开的两个空间,一间稍大一点的厨房,里面没有人,灶台的位置放着一个铁皮筒子,上面放着一个陶瓷锅子,里面不知道烧得什么,咕噜咕噜地冒着水汽,墙角撂着一堆黑黑的炭团,就是琼州本地用来生火的那种蜂窝煤,一个要合半分,看似比柴火贵些,不过方便得很,烧起来连烟都非常小。

    厨房里很干净,一排砖砌的台子做为案板,墙上挂着几把刀具,地上还有一口大缸,里面是用来盛水的,他从门口走过,推开一扇小门,这是一间小小的茅厕,顶上开了一个不大窗子,地上安着洁白的蹲具,里头放着一个小小的木桶,盛着洗衣做饭剩下来的水,比起之前用的那种,两块木板搭成的厕间,外面站几个婢女,随时帮他更衣,现在当然不可能了,一切都得自己来。

    他还有些不太习惯这样的便器,排泄之后,拿起木桶里的勺子,将里面冲洗干净,很快就变得洁白如新,这等器物,往日里只怕皇宫大内都不曾有,如今,却是琼州百姓的标配,刘子青,好大的手笔!

    感慨归感慨,没有人不希望干净和整洁,连一个小小的厕所都能如此用心,他能想像脚下这个崭新的城市,该是何等的景象?

    穿好衣衫打开门,邓得遇微微一愣,自家长媳低着头侍立在门口,一身布衣裙钗,谨手有礼。

    “公公,妾做了些粥饭,可能用些?”

    他‘嗯’了一声,随口问道:“大郎呢?”

    “同大哥儿、大哥儿娘子出去了,说是去州里看看,有没有活计可做,得闲不会回来。”

    女子将他往堂屋里让,自己去了厨房,过了一会儿,便用盘子盛了一个瓷碗出来,外屋被一道帘子隔成了里外两部分,靠里的是长子长媳的床榻,长孙和孙媳只能在帘外打地铺,不过此时已经收拾妥当,当中摆了一张小方桌,地上铺着一个锦墩,等到邓得遇坐下,一碗粥饭、一碟菜肴便摆在了桌子上。

    这把年纪了,他的食量并不大,拿起盘子里洗得干干净净的一双乌木筷子,就着那碟小菜,一小口一小口吃着熬得稀烂的粥饭,却见儿媳肃立在旁,一付欲言又止的样子。

    “什么事?”邓得遇慢慢地咀嚼着粥饭,问道。

    “请公公恕罪,妾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女子犹豫着开了口。

    “直说无妨。”

    邓得遇放下碗,停下了手里的筷子,看了她一眼。

    “楼中护使来过几回,言及州里征召女夫子,妾与大郎商议了几回,他只是不许妾在家中侍奉公公,可妾细细商量,不过去学堂里教些孩童识字,花费不多,总归有些家用可拿,倒不如去试试,也好让他们能轻省些。”女子不敢看他的表情,声音也越来越低。

    邓得遇的脸色慢慢地变了,原本家中就不丰,如今来到这琼州,屋子还是欠着官府的,家中一共就两个成年男子,因为自己的事,长子长孙都不能去学堂教书,又不能去府中任事,能干的也就是些粗活,负担可想而知。

    当他还在采石场时,家中只怕没有这么窘迫,眼见长孙一家的房子还没有着落,这么大家子人,什么不得操心,这是逼得没法子了啊。

    邓得遇的心里,涌起一股深深的羞愧女子抛头露面去养家糊口,难怪儿子会不许,可又能怎么办?不是艰难到了极处,儿媳怎么会同自己开这个口?

    “公公息怒,儿知错了,只当妾是妄言,再不会提起。”女子见他一脸肃穆,又谨口不言,赶紧跪在了一旁。

    “你去吧,大郎那里,老夫同他分说。”女子不敢置信地抬起头,一脸的惊喜。

    邓得遇摆摆手,借着喝粥,掩饰了面上的黯然,等到放下碗,女子已经脚步轻快地进了厨房,他却彻底没了胃口,就这么呆呆坐在那里,直到房门被人敲响。

    “邓公可在?”

    没等他站起身,女子又跑了出来,将房门打开。

    “两位是?”外面站着两个男子,一身仕子打扮,手里还提着雨伞。

    “宜万,柏心,快进来。”邓得遇招呼了一声,女子让开路,将他们请进屋。

    执掌一路提刑的钟道,和身后的知雷州虞应龙放下伞,冲着女子点点头,联袂走了进来,一齐向他恭身施了一礼。

    “使君。”

    “不用客气坐。”

    三人围着小方桌坐下,女子进去沏了壶茶,为他们一一倒上。

    “有劳。”钟道先谢过她,然后冲着邓得遇一拱手:“不曾想,使君如此清贫,府上的仆人呢?”

    “卖了,如今哪还养得起下人。”邓得遇随意地说道,不要说他们,就连那些大户,只能将仆役或遣或卖,谁让这里只收工分,不要银钱呢。

    这个话题有些不合时宜两个不速之客都有些默然,邓得遇倒是不甚在意,自从被放回来,还是首次有人来家中拜访,而且是一路同僚好友他欣喜不已,只不过看对方的脸色,就知道,事情多半不那么美好。

    “你们想好了?打算去哪里。”既然他们不开口,邓得遇便自己提出来。

    “还能去哪里?听闻朝廷已经下诏迁都广州,改广州为德祐府,圣人和官家不日即到,州中有许多人已经去了,下官同虞府君,想来问一问使君的意思。”钟道说出了来意。

    这件事情,他也有所耳闻,上回仇子真送来的诏书,里头隐隐提过一句,没想到这么快就成了事实。

    去广州么?他还真没这么想过,既然是迁都,多半会有官吏随行,在这里他们也许还排得上,可在朝廷,一个绯袍小吏,又算得了什么?邓得遇拿着盖子,在茶杯里慢慢拂着,一时间没有答他们的话。

    钟道心下有些诧异,都这步田地了,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他同虞应龙对视了一眼,都有些不解。

    “朝廷迁都广南,临安想必已经失陷了,元人到了哪里?你们可知。”

    “使君的意思是。。。。。。”

    “老夫没有什么意思,诏书上没有罢咱们的职,你我就还是一路守臣。”邓得遇摇摇头:“琼州也是广西治下。”

    “再等等,不要急着做决定。”

    两人不禁愕然,等什么?

    邓得遇其实也不知道在这里,能等出一个什么结果,可他就是想亲眼看一看,那个年青得有些过份、说话行事更是毫不顾忌的路臣,倒底想干什么?

    就在两人在想如何再劝劝时,外面突然响起了一阵欢呼声,打断了他们的述话,三人都是一惊,几乎同时站起来,邓得遇一把拉开房门,震天价的声响涌进了耳中,一道亮眼的霞光扑面而来。

    琼州的天晴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失言() 
回到家中的马暨没有想到,前一刻自己还在采石场中形同囚徒,下一刻就变成了州中最高军事长官。

    “马都管,大营便交与你了,名册俱在军中司马之手,一应军需要务,可以去寻州中主官陈府君,或是胡通判。”

    来人是抚帅的一名亲兵,他倒是认得,这一回送来的,是一整套文书,还有印信,那颗雕着虎钮的铜块,他非常熟悉,就是象征着路中兵权的兵马司都总管大印,这个,他不惜与前任路臣撕破脸,结果呢,两人现在成了难兄难弟,那些恩恩怨怨,仿佛像一阵风,早已吹散。

    “请问。”来人正待要走,被他叫住了:“营中还有多少兵马?”

    “五万有余,大多是新兵,成军不足三月,抚帅希望你能将他们的操练抓起来,或许还有它用。”来人朝他一拱手,便转身离去。

    马暨被这个数字惊得呆在了当场,连送一送这种事都给忘了,他本以为自己不过是个空头总管,或许有些老弱残兵充充数,没曾想,抚帅竟然将过半的兵马交给了他,连个监军都没有派。

    难道不担心自己会有异心么?

    带着这份疑惑,他在家中一天都没有呆够,就带着行李去了琼山大营,说是行李其实就是一床被子,驮在马背后,当然不会有什么亲兵跟着。

    除了那次送黄万石就医,还没有认真看过这座崭新的城市,借着这个机会,马暨驱马走在平整的公路上,不紧不慢地跟在大队的人流中间,从穿着上看得出,路上的行人全都是百姓,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担着扁担,有的拉着大车,也有空着手的,而无一例外的是。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就像照在身上的阳光,看着都暖洋洋他不由得暗自揣测,莫非是官府要派发什么救济?

    不能怪他这么想,连续多日的暴雨,到现在路上还流着积水,许多百姓根本无处可去,只能在已经建成的那些楼宇中找一个避雨的地方,就这么躺下,他的家中便是这么一处楼子,过道上、楼梯间、甚至是顶棚,到处都挤满了逃难的百姓。

    因为家中狭小,没办法让人挤进来,他只能力所能及地一些帮助,比如借出自家的炉子、煤火、粮食等等,这种事情算不得什么,几乎人人都会这么做,同身份地位无关,况且,以他的一身打扮,根本无人认得出,他就是曾经权倾整个广西路的一府都管。

    眼下同样如此,借着与人攀谈的机会,他才弄明白,这些百姓是去做什么,又是为什么会兴奋异常。

    官府扩大了招工,同时加快了居民楼的建设,得到入住资格的百姓,在亲眼见识了那种楼房的坚固和舒适之后,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家而高兴呢?有了工做,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才会有希望,这种希望,官府会尽全力为他们保护,比如在遇到这种天灾的时候。

    这就是百姓们最渴望得到的,也是最微不足道的幸福。

    沿途的所见所闻深深地感染了他,做为一个单纯的军人,他的脑中一直只有效命朝廷,保卫国土之类的概念,而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是因为朝廷给出的那点军饷,而是自已的亲人不受伤害,能有一个安稳的居所,眼下不就是这样么?

    等到出了琼山县、澄迈县等热点建设区,路上的人流就渐渐变得稀少起来,他的速度也快了许多,只是在经过英烈祠的时候,驻足了片刻,高耸入云的牌楼,有如皇陵般庄严的墓区,再一次洗刷了他的认知,没想到,当初在横山寨的话,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一个低贱的军汉,也有刻石勒碑、被人祭奠的一刻!

    “驾!”

    马暨快马加鞭,用最快地速度疾驰而去,很快,绵延不绝的营寨就出现在视野中。

    “吁!”

    来到营门前,他翻身落马,将怀里的一封告身递给了守门的军士,当值的一个都头看了看上面的签押,双手将它递还回去。

    “属下等恭迎都管入营。”

    “传令全军指挥使以上将校,大帐点卯。”

    走入大营的马暨,已经恢复了那股睥睨天下的气势,随着他的将令,整个大营一下子沸腾开去,隆隆的军鼓一阵接着一阵,宣告了营中新帅的到来。

    让马暨重新掌军,刘禹的确没有担心过,现在都在控制之中,他相信以前者的心智,会知道该如何选择,毕竟朝廷的一纸诏书,已经将之前的一切都合法化,在大义这杆旗帜之下,除非马暨想去投元人,否则根本就不会做他想,这当然是绝不可能的。

    让合适的人呆在合适的位置上,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所拥有的基本技能,他没有精力亲自去搞什么大学军训,制定好条例,吩咐下面的人去做,才是最有效率的手段。

    况且,他自己都已经忙不过来了。

    天色放晴之后,他连一个懒觉都没有补,便带着人来到了黎母水的上游,沿着之前已经勘测好的地段,组织人手开始了施工前的准备,这件事没有办法委托给别人,因为一切都是现学现用,遇到困难还得去后世找专家请教,为此,的熟悉工匠被调了过来,更多的作工者正在募集中,这就是为什么马暨会在路上看到那么多百姓的缘故。

    “将2图纸找出来。”刘禹站在一处山坡上,朝身后伸出手去。

    “是这张么?”临时充任小蜜的听潮抱着一大撂图纸,在里头翻了翻,摸了一张出来,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这是第3,那些个字符教过你好多遍了,怎么还是分不清?”刘禹看了一眼又递还给她:“2是3的上面一半不出头。”

    “奴笨嘛。”听潮小声地嘀咕了一句,将正确的图找了出来。

    刘禹一边对着图纸,一边看着实地,现在洪水还没有完全退却,河里的流速依然很急,关键在于它将原本一片浅滩给淹没了,施工的难度就变得大了许多,而且很容易失去位置。

    规划中的水库区,充份利用了现有的地形,以山为基,只要将三面围上,再断水截流,就能形成一个极大的人工湖,只不过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相当于在半山之地,筑起一道城墙,必要的时候,自己这个异时空唯一的挖掘机手,还得要亲自上阵,因为涉及的土方量实在是太大了,好在这里唯一的优势就是人工不愁,他预备用人头堆,将这一大片区域细划到每一个人,用蚂蚁搬家的方法,一点一点地啃下来。

    “记下,2施工区,需要投入两万人工,先将那些树移走,不要直接砍断,最好是整体移植陈府君去安排大象,水库施工期间,一切供应优先保证,包括的大象和车马。”

    “3施工区,从山体加固开始,至少要筑到十步高,使用钢筋结扎整体浇筑法,把有经验的老工匠全都调过去,每人负责一段,就如同筑路一般,外围的清理,今天就可以开始了。”

    听到他的吩咐,听潮用一根细细的铅笔,在纸上记下来,当记到最后一句时,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么快?”

    “时不我待啊,谁知道这雨季能给咱们多少时间?”

    刘禹有些无奈地说道,他很明白听潮的担忧,眼下大雨刚停,山上的泥土还是泥泞一片,很多地方一踩上去就是一个水坑,这样的施工条件,难度可想而知。

    “趁着土松,先移树吧。”

    听潮将他的吩咐写成的指令,交与那些亲兵,自己依然抱着那些图纸站在他的身后,刘禹左看右看,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听潮,你说呢?”想不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