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1275-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是本官提出来的,就要善始善终,有密都统的五千人,足够了。”

    李十一拗不过他的坚持,最终还是先行启程了,看着官道上拥挤的人流,刘禹的心里就像身旁的江水一样起伏不定,无论怎样的笃定,一旦亲眼目睹了,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由然而生,政治家果然不是一天能炼成的。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

    〃

第一百三十六章 伪兵() 
“撤!”

    姜才一扬手,连同他身后的大旗就一齐调头而去,哪怕部下多有不解,来敌不过二千余,已方足有三千骑,又据有地利,和情报的支持,更何况对方连蒙古人都不是,只不过是汉军骑,然而将主没有解释,他们也不会质疑军令。

    直到全军回转,姜才方才缓缓拨转马头,从一座小桥下去,这里是湘水的支流沩水,河面不算宽,也没有多深,又加之处于冬季,大部分河床都裸露在外,骑马涉水轻易就能到达对岸,这座小桥存在的意义不过是供行人方便而已。

    从地理上来说,洞庭湖以北是广袤的江汉平原,十分适合元人的骑兵活动,而以南则是水网地带,江河湖泊纵横,无论是大队骑军还是步卒,都通行不易,要想寻找一个合适的埋伏地点,并不容易,同敌人硬拼?他当然不惧,然而那并不符合刘禹的期望。

    对于手下的这三千骑来说,早已经经历了战事的磨砺,技艺、勇猛、士气样样不缺,唯一差的就是数目,刘禹一早就同他说过,将来会以他们为骨干扩编后独立成军,而眼下震慑的意义更为重要一些,无论是对于敌人还是自己人来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姜才就会避战,他这么做,只不过想知道,对方会进到哪一步,过了沩水,离着潭州城就只有数十里了,那里才是属于自己的地盘。

    因着战事的来临,从湘阴县通往谭州的官道上早已没有了人烟。在这样毫无阻碍的状态下,应该是骑军最为中意的,然而自从出了县城,在离着大营二十里左右的原野上,发现了几具倒毙的人马尸体时,张弘正便立时下令全军放缓了速度。

    这些无头的尸体上不但插着箭支,还有长枪捅过的窟隆,很显然,他们是遇敌之后力战身亡的,能让骑射无双的蒙古侦骑连跑都没能跑回去,只能说明宋人不但早有准备,而且数量众多。

    为此,张弘正连让手下们下马汲水这样的小事都显得异常谨慎,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仿佛处处隐藏着杀机,就连低飞而过的鸟儿都透着一股敌意,这种感觉哪怕是荆江口被宋人重重包围,船上燃起熊熊大火时,也不曾有过。

    到了桥口镇,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了,他没有贸然让大队人马直接进去,而是先遣了十多人从几个方向先行查探,自己带着人在离着一里多路远的地方,展开了队形,望着那片低矮的屋顶,心里已经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十爷,全都在里头,一共十四人,无一生还,同之前一样,宋人砍下了他们的首级。”回报的亲兵是他家的家仆,一贯以族名相称,张弘正从他凄然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名为恐惧的东西,这种情绪原本不应该出现在张家子弟的身上。

    “行了,死便死了吧,带上你的人,去前头探路,不可超过五里。”加上这十四人,李庭所遣的侦骑就尽数找到了,这就是他们不眠不休奔驰了两昼夜所得到的最后结果?张弘正不甘心。

    既然来了,就断没有无功而返的道理,无论如何,兄长要的是个确切的消息,宋人倒底有多少,缘何为如此诡异,都是他们急需要知道的,可恨的是,从湘阴县一路过来,连个人烟都没有,想抓个百姓问都问不到,张弘正有些气恼地斥了一句,看着他们当先绝尘而去。

    然而让他更为不解的是,一直到过了沩水,离着谭州只有半日的路程了,依然没有发现宋人的影子,仿佛消失在这天地之间一般,

    五十里、四十里、三十里。。。。。。随着距离的越来越近,张弘正的防备之心也越来越甚,难道他们已经逃了?就在他疑惑不定的时候,前面不远处突然响起了一阵尖利的哨子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发出了凄厉的回响。

    “遇敌了。”

    不用张弘正打出手势,训练有素的张家子弟立刻从行军队列向边上伸展开去,排成了长约数百步的前后多达五列的横阵,没等他们完成阵形的转换,震天的金鼓声就从远处传来,那是张弘正无比熟悉的旋律,宋人的进军鼓!

    紧接着,几个探路的亲兵就飞也似地跑了回来,为首的那人连马儿都不及勒住,就上气不接下气地指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宋。。。。。。宋人,就在。。。。。。前面。”

    “多少人,都是什么?”张弘正一鞭子抽过去,免得他再说废话。

    “步卒。”

    亲兵的话音刚落,张弘正就瞪大了眼睛,再也没有理睬他。

    在他的视线里,从亲兵们逃回来的方向上,出现了大片大片的黑影,随着鼓声渐近,黑影慢慢变成了红色,就像一堵墙压了过来,漫天的烟尘遮蔽了湘水沿岸,一眼望不到头的军列整齐得如同在校阅,如林的长枪下,盔甲鲜明的大宋禁军踏着鼓点,一步一步地向前逼近,目光坚定,毫不畏惧。

    步卒,怎么可能是步卒!张弘正的心里犹如一千头草泥马狂奔而过,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那些死在离着湘阴县城不到三十里的蒙古侦骑,会是倒是这样的阵势之下。

    随着宋人的步步进逼,已经列出阵形的张家子弟们都在等着主将的号令,然而不知道这位十爷在想些什么,宋人已经离着不到两百步了,依然没有发出任何的指令。

    闻鼓而生战意,二千多匹战马不安地用蹄子刨着地面,鼻间发出呼呼地喘息,马上的骑兵们要用力勒住疆绳,才能避免它们冲出去,或是四下逃窜,就在大约还有一百五十步左右的时候,宋人终于停下了脚步,前排的长枪被军士放下,开始准备迎接敌人的冲击。

    张弘正死死盯着眼前的庞大军阵,缓缓地将手臂举了起来,没等他的指令从嘴里喊出来,脚下的大地突然发出了阵阵颤音,浮土被阵阵扬起,又带着节奏落下。

    一直扬着手臂的他猛然转头,湘水的一侧响起了惊雷一般的轰鸣,远处的地平线上,一条长长的黑影正在快速地移动着,像是奔流不息地洪水,怒吼着扑向了被夹在湘水和宋人步卒军阵之间的这点人马。

    “撤!”张弘正挥动手臂,朝着身后大叫一声。

第一百三十七章 银场() 
就在谭州城中守军全数被遣出城,就连差人衙役甚至是普通民夫都拿来充数时,突然从湘水下游的方向过来了一支兵马,他们走得很慢,因为官道被堵住了。

    接到消息的刘禹本以为是李十一有什么急事返回来,结果等到近前一看,来人打的是衡州兵马司的旗号,为首的同他一样是个文官,而跟在后头的只怕连一千人都不到,他们来做什么?

    这一点,不光是刘禹有些疑惑,端坐马上的知衡州尹谷同样带着疑问,接到制司颁下的清乡令,他便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因为这是很反常的行为,再看到沿途南下的人流,竟然并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便起了走这么一趟的心思。

    等到进了谭州城,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城中已经走得十室九空,原本繁华的商埠一片凋零,就连烟花柳巷都大门紧闭,更让人心惊的是,城门无人把守,城头没有军士,除了大宋的旗帜还飘扬如故,根本就像是一座弃物。

    “来人通名!”

    不过到了制司大门,总算有了一些戒备的模样,他的马儿被人毫不客气地拦下了,一看那些军士的穿着就知道来历不凡,尹谷不敢强闯,落马之后正了正衣冠,报上了自己的名号。

    “下官是衡阳守尹谷,凡请通报制帅。”

    被人引进去之后,曾经来过此地的他同样发现了不对头的地方,不仅没见到一个熟悉的司中属吏,就连那些进进出出的也不再是文员,而全都是军士。

    直到跟着亲兵被人引到大堂门口,听着里头传来的声音,他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了,因为那根本不是荆南制帅黄万石略带江西口音的语调,而是一个非常年青的声音,他从来都没有听过!

    “。。。。。。焦溪银场所属矿工,连同他们的家属,都要劝走,具体怎么做你自行决定,回来的时候不要走谭州一线了,走醴陵、攸县进衡州,以免官道拥堵,通行不便。”

    “那么多银两,是否多加派些人手?”另一个声音同样陌生。

    “你也看到了,这里总共就这么些人,你先过去,稍迟一些等他们回来,本官让姜招抚遣一队骑兵接应,就在浏阳县城会合。”

    等到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来人带着他的指令匆匆而出,刘禹的目光依然在大案的一张地图上巡梭着,直到亲兵提醒了一句,他才转过身,看了看堂下的这位不速之客。

    衡州是出谭州之后的第一站,大量的百姓将会在那里集结,然后继续南下,这个时候,一州主官不好好地呆着处理民事,跑到这里来干什么?有了这样的情绪,看着来人一步步上前时侯,他的眼光就有些不善。

    “下官尹谷,不知阁下是?”对方穿着一身紫服,公然占据了制司,在那里发号施令,而之前又没有接到朝廷换帅的诏书,纵然再是不解,尹谷还是做足了礼数,左右不会是什么山贼强人就行了。

    “本官是广西路臣、荆湖策应使,奉诏来援,你们的黄制帅已经只身出逃了,各路监司也不知所踪,不得已,本官才会坐镇行事,尹知州,你为何要离城来到府城?”刘禹没什么心思同他绕圈子,直接了当地问道。

    尹谷惊愕地抬起头,这才记起来,半个月之前,一支打着广南兵马司旗号的队伍从他的辖地路过,连停都没有停下来,而且全数都是骑军,可是其中并没有见到路臣仪仗,这位年青的抚帅是怎么到的?一念及此,不知不觉就走了神,直到对方严厉的目光再度射过来,方才收敛起心神,恭身行了一礼。

    “下官不知情,多有得罪,还望恕罪。”对于他的客气,刘禹毫无所动,尹谷赶紧解释了一句:“数日前突然接到制司钧令,要我等劝境内百姓俱往后撤,接着又看到大量百姓自谭州而来,搞得州中人心惶惶,下官不才,想来府城一探究竟,未料会遇到抚帅在此。”

    被他这么一提,刘禹突然想起来了,历史上李芾守谭州,全路当中前来襄助的好像就是此人,想不过事情发生了变化,他还是依然如此,真不知道是历史的惯性还是性格使然,多少也算是为国尽忠,刘禹的脸色缓和了许多,不复之前的凌厉。

    “元人已经占据湘阴县城,离此不过百里,都统密佑率军出城,以求拖住鞑子的脚步,让百姓们有个逃离的时间,能拖上多久,殊难预料。尹郡守,你也看到了,城中大多数人都已经撤离,其余各县陆续也在上路,等到了最后本官也会走,今日不便行,明日一早,你便带人返回,衡州那边也需要你调遣。”

    “谭州城就这么弃了?”刘禹的话让他一惊。

    “守不住,也没有坚守的必要,今日弃了,他日还会夺回来,我们要争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整个天下。”因为对方所处的位置很关键,刘神棍不得不多忽悠了几句。

    “下官知道了。”尹谷点点头,没有再同他争辩下去,而是转头看了看案上的地图。

    “抚帅方才说的可是焦溪银场?”

    刘禹知道他刚才听到了自己的谈话,同样点点头,荆湖南路是个银产地,这里有大宋三大银监之一的桂阳监,后来升格成了桂阳军,除此之外,谭州境内的浏阳县境内,就是那个后世闻名的“花炮之乡”,在这个时空同样拥有一处银矿坑,也就是尹谷嘴里的焦溪银场。

    而尹谷说这话也是有所指的,因为他的境内在同桂阳军的交界处,就是全路最大的银场。。。。。。茭源银场的所在地,到了南渡之后,位于江北的那些银场都被金人占据了,荆南还有福建等地余下来的,就是大宋仅有的银产地,这也正是为什么市面上可供流通的白银和铜钱如此之少的原因。

    这些东西,刘禹当然不会留给元人,他不光要运走里面的存银,疏散矿工,就连坑洞、工具、矿架都会尽数毁去,这么不留余地的做法,让尹谷惊叹之余,更认清了对方的意图。

    “银场监使是下官的属吏,某这就行文过去,请抚帅着人接管,衡州府库内存银尚有三万多两,全是今年所产,本来是打算过了年一并送往京城的,只因局势动荡,唯恐有失才一直迟迟没有启行,这些也一并带走。制司的钧令,府中通判连同各县俱已下发到诸乡镇,有了谭州百姓的榜样在前,要说动他们不难,只是这一路上风餐露宿,着实苦了一些。”

    对方的话语显得很配合,正是刘禹所需要的,一时间也没有想太多,直到尹谷退出去,他才好像回过味来,这人絮絮叨叨地说了半天,怎么感觉像是交待后事一样?

    没等刘禹想明白,他的亲兵来报,出城的队伍回来了,过了一会儿,姜才和密佑便联袂而至,两个人的面上都没有丝毫喜悦,反而显得有些凝重。

    “没有斩获便没有,将他们吓回去,也算达到目地了,不必如此。”刘禹听完二人的呈报,还以为他们是为此不高兴,便笑着安慰了一句。

    对方来的全都是骑兵,这一带的地形又没有什么起伏,不足以找到一个伏兵四起的战场环境,敌人警觉之下,马上就选择了避战,跑得比兔子还快,也是很正常的事,毕竟那是真实的对手,不是没有思想的供你刷经验的怪物npc。

    “只怕事与愿违。”说话的是姜才,一旁的密佑显然与他有相同的思路,刘禹一听就收起了笑容。

    “来敌是为了一探我军虚实,虽然密都统的步卒掺入了许多百姓,但是以敌将之能,未必能瞒得过去,一旦他们有所怀疑,反而会暴露了我等的意图,试想在此等形势之下,他们还会按兵不动吗?”

    姜才说得有道理,刘禹的视线回到了案上的地图,从湘阴县过来,步卒也只需要最多三天,如果对手不是张弘范,这种可能性也许不大,但是那个人是个疯子,绝不会循着常规,盯着湘阴县城的位置,刘禹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今日之内,所有百姓的撤离一定要结束,姜招抚,从湘阴县过来的这段路,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实施骚扰,不能让他们顺顺当当,如此,应该会有三到四天的时间,密都统,你和你的人现在就上路,哪怕是用强,也要让百姓走得快一些,不然就来不及了。”

    只思索了片刻,刘禹就下定了决心,事情是他挑起来的,为了这些被忽悠上路的百姓,他也不得不冒一次险,这个代价就是姜才的骑军,因为这是敌人唯一忌惮的力量,也只有他们才能起到牵制的作用,而最终会有多大的牺牲,眼前已经顾不得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等待() 
“来不及了。”

    当看到元人大队骑军出现在视线中,张彦的脑海里浮现出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从江陵府到岳州虽然是顺流而下,可是相距实在太远,等到好不容易到达了监利县城的时候,立刻得到了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高世杰兵败洞庭湖,岳州城失陷,全境沦陷。

    收到消息后,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下达了撤兵的命令,全军一万五千步卒,从监利县城一路后撤,速度不可谓不快,就连随行的辎重船队都来不及顾上,然而当后方响起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张彦突然间发现自己犯下了第二个错误,而这个错误,是足以致命的!

    从监利县城到江陵府,直线距离不过两百多里,然而如果是沿大江而行,则要超过一倍还不只,中途需要经过石首、公安两县,他们正好就位于监利到石首县的当中,一侧是大江,另一边是平坦无垠的江汉平原,简单地说,他们处于背水一战的绝境,而敌人则是骑兵。

    事已至此,后悔亦是无用,张彦和一众将官们不得不用大声的吼叫来约束部下,以求列出一个御敌的阵势,然而这支队伍里,有着为数超过八千的新兵,在听到身后动静的那一刻,面上就现出了惊恐之色,等到来敌越来越近,数不清的铁蹄敲击着江岸,这种恐惧便被慢慢放大,还没等阵形列完,一个新兵扔掉手里的长枪,转头就从江岸上跳了下去,不惜浸入冰冷的江水中,也不愿意面对鞑子的骑兵。

    有了第一个就会第二个、第三个。。。。。。而新兵的溃散又会影响老兵的斗志,尽管张彦狠心带着亲兵连续斩杀了数名逃兵,其中还包括一名指挥使,依然无法阻止这股溃逃的势头,等到鞑子的骑兵毫不停留地冲进来时,全军的崩溃就成了一个无可避免的现实,

    “列阵,坚持到夜里,才有生机。。。。。。”

    尽管如此,他还是做了最后的努力,一些老卒开始在他的大旗下聚集,这股为数还不到三千人的队伍就像波涛中露出的顽石,很快便成为元人重点攻击的目标,无数的箭矢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宋人的坚韧一下子打乱了对方主将的计划。

    “好像是他们的主帅,传令,不惜一切也要击破他们,这个功劳是我们的,不能让那些汉人抢了去。”

    脱温不花很快就有了定计,将骑兵万人队中的大部分用于了这里,至于那些循着大江往回跑的散兵,他相信解决了宋人的主将之后,再去追赶也是一样,因为他们是骑兵。

    在连续不断地冲击之下,这支队伍没能照张彦所说地坚持到天黑,他们唯一的用处,只是将元人的脚步拖延了两个多时辰,让那些溃兵能逃得稍微远一些罢了。

    江陵府离着大江还有一段距离,在它的前面,位于江边扼守着一座不大的城池,因为实在太小,不能单独立县,由于位置太过重要,又有别于一个普通的镇,因此这里不但有完整的城池,一个指挥的守兵,还有一位从八品的监镇。

    夜色将临的时候,城门已经全部半闭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