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1275-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也不是,这种时辰,任何外人都是一种威胁,小心一点总无大错。“仇子真没有回头,他的视线放在一个骑在马上的安南使者身上,那人不同于一般的安南人,长得很是高大,隔得远远地,两人的视线似乎在黑夜中交汇,就这么相互凝视着。

    “对于我们这里发生的一切,他们肯定早有耳闻,逆势时没有动静,听到我军胜了,就巴巴地派来使者,打的什么主意,可想而知,可是我大宋现在还需要他们吗?”

    赵孟松有些明白了,自从被人从琼州半绑半架地弄到这里,所见所闻完全颠覆了他这几十年的经历,其中既有对力量的新的认识,也有各种谋划算计,甚至是不择手段,从一开始的反感和不解,到如今的思索领悟,他无法想像,如果换一个主官,会不会有这样的战果?不会有的,赵孟松在心中得出了相反的答案,那个同他差不多大的年青主官,一直行的就是非常之策,做的事情是别人根本做不出来的,这一点,他做为幕中书吏,体会犹深。

    城头下,交涉未果的安南使者一行仍在护城河边观望着,眼见宋人不肯开城了,为首的一个老者有些悻悻地挥了挥袖袍,转身来到身后的一匹马前,朝那马上的人拱拱手。

    “镇守使,宋人有言在先,命我等自便,你意如何?”他竟然用的是一口汉话。

    “就在城外扎营吧。”被老者叫住男子看上去还要年轻一些,他将自己的视线从城头上收回来,随手指了一个方向。

    这一行使者不过百人而已,宋人从城上送下来十多顶帐篷,十一月的广西,昼夜温差还是有些大的,他们当然不会客气,在男子的指挥下,很快就找到了一处空地,地上还留着军营驻地的一些桩子,倒是省了他们的功夫。

    然而男子自己却没有参与这些事,他一个人背着手,走向了那些峒人的聚集地,看上去就像是好奇。

    正在火堆旁载歌载舞的峒人们见到他过来,并没有流露出什么敌意,因为表面上看过去,此人的打扮与宋人没有太大差别,交领圆衫、襥头小帽,更像是个有身份的士子。

    “这位头人,请问你们在这里,是庆祝什么好事吗?”没想到,他的一口流利汉话,此时又变成了夷语,不过稍稍生疏了一些。

    “你是。。。。。。”被他问到的峒人有些不解,疑惑地打量了他一眼。

    “喔,我从钦州来,刚刚下船。”

    男子的解释让峒人点点头,指着在场中摇头摆尾的自家族人,兴奋不已地说道:“我们来自右江道,这一回带来了上百颗鞑子的人头,可惜今天太晚了,明日才能换得到,这一趟回去,寨子里的族人就能好好过一个冬了,你说我们能不高兴吗?”

    “鞑子的。。。。。。人头?”男子有些不敢置信听着他的话,实在想像不出,就凭这群峒人,如何能拿下上百人的鞑子人马。

    “是啊,我们联同附近几个州里的寨子,聚集了上千名勇士,才在一处密林间设伏,袭击了鞑子的一支粮队,大伙分享了所有的战利品。这样的好事,以前是想都想不到的,我们离得比较远,这是第一回过来交换,听说,有的寨子干得早,根本不需要跑这么远的路,人家直接将东西送上门,如果明天能见到管事的,我们也要求这样的待遇,你说是不是?”

    很显然,对方将他当成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丝毫没有隐瞒事情的经过,而且看上去他们一点都不害怕,甚至还有些兴奋。

    “你们不怕元。。。。。。鞑子的报复吗?”

    “报复?哈哈,你刚回来不知道吧,他们已经快被赶出大宋了,能不能回得去还要看我们答不答应,现在全都缩在大营里,除了粮队连个骑兵都派不出来了,他们拿什么报复?”峒人的脸上有些遗憾:“可惜这么一来,除了打劫他们的粮队,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人头越来越不好弄了。”

    “你的意思,宋人会向你们收购这些人头?”

    男子总算明白了他的意思,脸上惊异之色越来越明显,峒人点点头,扳着指头向他解释了一番,什么样的人头可以换什么样的东西,很显然他也是听那些换过的人讲的,说得有些不得章法,但是男子大致还是听懂了,这些人头可以换到许多东西,从衣食住行到奢侈用具,一应俱全,而且宋人拿出来的东西还不是一般的货色,有些他连听都没有听过。

    男子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这个情况比他得知宋人打败了元人还要让人惊讶,因为那就意味着,宋人开始利用自己庞大的国力,用经济为手段去对付敌人,要知道,这里是高山密林丛生的西南边地,元人除了眼前的敌人还有无处不在的峒人猎手,更别说气候环境等等不利因素了,真要这么干下去,宋人只要足够坚韧,根本无惧于对方的强大,因为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峒人都站在他们这一头,他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恐惧。

    联想到今天的遭遇,他发现现在的宋人已经和他心目中的那个形象相去甚远了,一旦他们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放下那些圣人之言,用务实的方法去对付敌人,想要征服一个这样的国家,何只是难?

    男子有些失魂落魄地看着眼前兴高采烈的峒人,根本没有注意到一个同他一样身穿长衫的宋人男子循着通往城门的官道走了过去,等到他们注意到城门边上的动静时,赫然发现,护城河上的吊桥被人放了下来,那个刚刚才过来的男子竟然被宋人迎了进去。

    “为什么他可以连夜进城?”男子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因为他是这城里的主人。”峒人目光紧紧跟随着那个身影,露出一个尊敬的眼神。

第九十四章 疲惫() 
见到刘禹的第一眼,仇子真就敏锐地感觉到他有些不寻常,失去了往常的犀利眼神,显得有些心事重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他们,都没有开口去问,一直陪着他走到了设在城中的临时行辕。

    “全军各部所有人的名册,都准备好了么?”

    进了大堂,刘禹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劈头就问,仇子真见身后的赵孟松还有些迷糊,赶紧暗中拉了一下他的袖子。

    “喔,回抚帅的话。”赵孟松一个激灵,赶紧出声答道:“属下这些日子一直在与各军中原有的那些文书做着统筹,大致上已经弄得差不多了,只是有些指挥名册所载与实际人数相差颇多,属下等不敢臆测,想要等大军回转之时,再一一去核实。”

    “来不及了,你随粮队今晚就走,直接到横山寨去,本帅会颁下一份钧令,命他们全力配合,务必要尽快弄出所有军士的名册,姓名、籍贯、家中情形、身高、体重等等,统统都要,人手你自行去调配,只要认得字能帮上忙的都带去,听明白了么?”

    赵孟松一愣,他没想到刘禹突然间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弄这个,原本在他眼中,这不过是为了发放粮饷而做的估计,任是谁也不可能一一俱到,不过在刘禹略显严厉的注视下,他还是恭身行了一礼:“属下这就去。”

    “可是战局有变?”仇子真等他走出去后,探身问了一句。

    “鞑酋忽必烈已亲入荆湖,料想鞑子的大军,不日就将缘江而下,因此横山一线的战事必须尽快结束,那些败退的元人就留给峒人好了,我全军立刻就要准备开往静江府集结,不知道还有没有稍做整训的时间。”

    刘禹这一趟是从南岛过来的,之所以要先到那里,就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准备,琼海将是他们的退路和基地所在,最终要怎么做,撤出多少人过去,刘禹的心里还没有底,一切都要等到进入他的治所才能知道。

    “抚帅是打算要兵援荆湖?”仇子真一听就明白了。

    “本帅身为荆湖策应使,责无旁贷,战事在荆湖展开,总好过在这里打,不过打不打,现在说起还为时尚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召集各州郡守前往静江府的公文发出去了么?”刘禹揉了揉脑门,显得有些疲惫。

    “抚帅走的那天就用快马送出了,算算日程,走得快的,如今应该都到府城了。”

    打心里说,仇子真不太愿意参合这种事,可是现在没有办法,他被刘禹抓了丁,有些事情已经变成了身不由已,好在有一场胜利打底子,做起事来并没有太多顾忌,毕竟刘禹才是这一路的最高统帅,手握几乎全部的兵马,还有朝廷颁下的便宜行事特权。

    这些天他有些大概明白了刘禹的意图,如果一旦要领兵入援荆湖,广西就会陷入权力的真空状态,这些文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刘禹这么做,多半是为了给他们一些警示,或者称为告诫,无论如何,只要他没打算称兵造反,对这些人是没什么太多办法的,他们的品级虽然不高,可是个个都是州中主官,按制弹章是可以直接上到政事堂的,真要是得罪狠了,就是一件非常恶心的事。

    “城下怎么会有那么多峒人?”

    一路过来的时候,刘禹就有些奇怪,原本应该漆黑一片的官道两旁,居然生起了许多火堆,大量的峒人在围着火堆淡笑、甚至是唱歌跳舞,恍然间他还以为自己穿回了现代,碰上了野营的驴友呢。

    仇子真面带苦笑地向他解释了一通,说实话,刘禹在制订这个计划时,是没有想到峒人们会有这么大的积极性的,毕竟对方是一支组成严密,战斗力很强的军队,一旦失了手,后果肯定是个死,按照他的思维,有什么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拿来换取那些东西,疯了还差不多。

    眼下,这些峒人的确有疯狂的迹象,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打独斗了,而是主动联合相熟的寨子,状大已方的力量,将这些散兵游勇集合起来,汇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队伍,又加上大自然所产生的天然环境,做为本地的主人,自然有办法搅得敌人鸡犬不宁了。

    当然,最主要的前提还是宋人自己争气,取得了一场瞩目的胜利,将双方的力量对比相对接近了不少,有了他们这支大军做为后盾,才会造成峒人群起而攻之的局面,这个局面就是刘禹心中最理想的状态,战争将原本还有些隔阂的两个民族拉在了一起,他就有把握让他们再也分不开。

    这样的结果,要比歼灭一两万鞑子还要让人高兴,不过此时刘禹的面上毫无笑容,反而有些凝重。

    “既然如此,以后的兑换之处就不要放在邕州城下了,用木筏子顺江而上吧,让所有的峒人都到江边去兑换,比例依然不变。”仇子真听了心中一凛,心知抚帅对于这些峒人还是有提防之心的,并没有完全无条件地相信。

    “下官明日就出具告示,晓谕城下一干人等。”仇子真拱拱手应下,然后提到了刚刚才发生的那件事。

    “安南国使?”

    刘禹微微一愣,对方会派出使者并不稀奇,因为此刻他的船队就在中南半岛沿岸疯狂地搜括粮食,其意当然不光光是为了供养这只为数降到了三万左右的军队,更为要紧的是,为了以后的计划做准备。

    “下官认为不妨一见,听听他们倒底想要干什么?”仇子真的提议倒是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无论如何,眼下还不到再竖一个敌人的时候,况且对方虽然名义上是元人的附庸,但是骨子里并不服气,倒是颇有些后世那个猴国的风采。

    “晾他们几日再说,明天,先找人去将药品运进城,为伤员治疗才是本帅此行的重中之重。”

    刘禹毫不在意地摆摆手,他知道,邕州城中现在几乎变成了一个大医院,数千名从前线撤下来的伤员被安置在了城中,连带着这城市的卫生都好了许多,街道每日里都会被人打扫地干干净净,连所有的角落都不放过,就像是后世申请全国卫生城市时,所进行的那种全民大扫除。

第九十五章 不适() 
听到声响,躺在一张竹床上的胡幼黄睁开了眼,头脑中还有些悬晕感,让他的眼皮子十分沉重,看到的东西也是重重叠叠地,然而他的心里已经平静了下来,因为耳边传来的全都是熟悉的汉话。

    “。。。。。。算你小子命大,不过少一只手而已,不耽误你娶媳妇行房,只是这兵是当不成了。没关系,伤好以后回琼州去做个巡检,管管地面还是可以的。什么?你怕没人肯嫁,放心吧,等你有了官身,拿着公务员的工资,旱涝保收,别说少只手,就是腿脚都瘸了,照样大把人肯嫁,不信?厮杀汉怎么了,告诉你,在本帅的治下,敢上阵和鞑子拼命的,都是好男儿,状元都没得比!”

    “夷人?听得懂本帅的话么,听得懂就好,以后让你们的儿女都来学堂,不会汉话可不行,这是本帅对你们的要求,否则他日被人欺负了,你得用汉话喊冤本帅才听得懂,是不是?没问题,你们所有人的儿女今后都要读书识字,不用你们出钱,都是官府的首尾,今后老子手下的兵,不识字的。。。。。。不要。”

    “汉人?汉人又怎么了,你们要是愿意,本帅许你们自北地将亲人接来,放心一路通行无阻,老子大都城都平趟,哪里走不过?与他们一样。哭什么,迎着大火冲向鞑子的那股子精气去哪了?不要担心,涂了这些伤药,最多结个疤,人黑一点,有一点点痛,忍不得了就喊出来,没人会笑话。”

    。。。。。。

    听着这些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话语,胡幼黄不禁有些吃惊,他所在的屋子只有他一人在,不大的屋子里除了身下的竹床,还有些简单的摆设,墙角放着一个药钵子,四溢的药香充满了整个屋子,他想要试着撑起身体,不知道牵动了哪处伤口,只感到一阵疼痛。

    屋子里很是整洁,雪白雪白的墙壁一看就是新刷的,地面上没有任何灰烬,细闻之下还有一股子石灰水的味道,再看看自己的身上,衣衫都是不知道谁给换的,这样的环境,同那些天死守城中相比,已经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他一边听着不时传来的谈笑声一边在脑海里回忆起那些熟悉的面孔,也不知道他们还有多少人活着。

    让他有些奇怪的是,这个声音显得十分年青,不光是年青,竟然有一种在哪里听到过的熟悉感,作为全国统考前三名中的一员,他的记忆力自不必说,可是眼下脑子里还有些胀痛,怎么也没有想起来,正在疑惑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了过来,等到了近前时,又缓了下来,几乎再也听不到了,而就在此时,一只男人的手覆上了他的额头,温暖的触感让他一下子睁开了眼。

    “醒了?可有不适处,温度倒是降下来了,呆会再吃上一付药,应该没有大碍了。”刘禹收回了自己的手,关切地看了看对方的气色,他穿着一身便服,后头也没有跟着人,可是胡幼黄盯着他的脸,过了好一会儿,才露出了一个不敢置信的表情。

    “你。。。。。。你是刘子青!”

    不能怪他反应太慢,两人一共就见了一面,还是在差不多半年以前,这期间发生了太多的事,都有各自的际遇,一时半会儿哪里还记得起来,此刻的刘禹已经不是他记忆中那个,漏夜叩关,搬兵前往人生地不熟的沿江两岸,只为了救出已经致仕相公府上的少公子,七品小吏了。

    “正是本帅,成玉兄。”刘禹笑吟吟地看着他,这个‘本帅’让后者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

    “你就是本路新任的抚帅?”他这半年以来几乎都呆在横山寨中,除了本路的事务还有些耳闻,朝廷上的变故几乎一无所知,一听之下不禁骇然,这是何等的奇速?要知道一路帅臣最低也得正五品,而静江府是大都督府,正任官至少也要四品,对方没有自称权守,那就是四品以上了,从七品升上四品,半年。。。。。。他这个正经科甲出身的一甲第三名的探花郎只能感一阵汗颜。

    “如假包换。”刘禹自己去寻了个凳子在他床边坐下,为他捻了捻被角,用平静的语气说道:“这些都是小事,说来话长,等哪天你大好了,咱们再慢慢聊。”

    “横山寨?”胡幼黄最放不下的,始终是自己付出了心血的那个小小边城。

    “已经在我军的手中,鞑子被赶出了左江道,如果你好得快,或许能亲眼看到他们被赶出广西路的那一刻。”刘禹说到这些的时候,脸上没有半分喜色,因为他们收复的,几乎就是一座空城。

    胡幼黄的神色黯淡了下来,虽然他有了感觉,但是让人亲口道破,还是有区别的,那感觉就像是绷了很久的一根弦,突然间被放开,脑中浮现出那些挡在自己身前的影子,一个又一个,直到被鞑子屠戳殆尽,他的眼中滚出一滴混浊的泪水,声音也变得哽咽起来。

    “若不是某一力主持,雄略前军三千余众和那些民夫就不会尽皆战死了。”胡幼黄的语气无比低沉:“此刻某却一人独活,如今一闭上眼,就是他们那些浴血的脸。”

    忽悠别人去送死,其实自己的心里并不好过,在这一点上,没有人比刘禹更能理解他的想法,有时候也会怀疑这么做的正确性。可是国家民族正处于历史的转角,总要有那么一些人站在前面,去试图阻挡那滚滚而过的车轮,没有这些螳臂,就意味着整个民族的沉沦,文明毁灭于野蛮,再也直不起腰。

    “成玉兄,烽火入京的那一日,朝堂上还在为要不要同元人和议争吵不休,没有人认为一个小小的边城,能坚持到新帅到任的那一天,而你们。”刘禹目光灼灼地看着对方:“不但撑到了最后一刻,而且等到了援军的到来,如若不然,鞑子早已经席卷整个邕州,甚至进逼静江城下了。到那时,刘某就是有通天彻地之能,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有此功绩,谁敢说,雄略前军全体将士,是白白牺牲?”

    这是他的真心话,横山寨一丢,邕州能坚持多久?历史上降了鞑子的马成旺父子,他可不会报以任何希望,元人至少能拿下半个广西,他这个路臣还没有上任就只能龟缩于琼州了,那样的话,不等元人的中路攻势发动,自已就要被迫渡海作战,靠那些毫无训练的新兵,没有任何缓冲地直面敌人。

    现在的战事限制在了邕州境内,他可以从容整合整个广西路的力量,最后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切都与胡幼黄在横山寨的坚持脱不开关系,因此在得知对方还有一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