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1275-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跑到了金陵,这三者之间肯定有着某种关联,看着那个不规则的三角形,钟茗抱着胳膊陷入了思索中,她倒是想去学习历史,可是总得知道从哪一年开始吧。

    “钟头儿,目标刚刚在网上订了一张火车票。”

    “噢,到哪里?”钟茗蓦得抬起眼。

    “到余杭的,z175次,晚上十一点四十八的火车,第二天早上六点到。”

    钟茗在地图一勾,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划成了,转了一圈又赶回去,这说明余杭是个关键点,历史上那里一度是某个封建王朝的首都,接下来,他会干什么呢?

    帝都市内的一个看上去有些年头的小区,像这种三、四环之间的房子,一般的开发商怎么也得往高了修,二、三十层的电梯楼才是利润的最大保障,可是这里的楼层清一色的只有七层,不光没有电梯,就连小区门口的保安,都与别处不同,透着一股子军人气息。

    这里是某个科研机构的家属楼,建于九十年代初,那会儿商品房的大潮还没有开始,正是从分配住房到集资自建的过渡时期,能在这样的地段拥有这么一套房子,便能说明这个单位的福利,是让人十分羡慕的,要知道那会的企业大规模倒闭、工人分流下岗已经有了端倪,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阵痛的转型期。

    “良子!你怎么回来也不提前来个电话,家里都没什么菜。”

    胖子打开房门的一瞬间,就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他举了举手上的袋子,很自然地脱下皮鞋,踏上属于自己的那双胶皮拖鞋,不光是鞋子没有扔,就连摆放的位子都没有变,让他的脸上微微抽动了一下。

    “你这孩子,来就来了,还知道带菜,挺好的,你先坐坐,我去加个菜,一会儿你爸回来了,你们爷俩好好喝一盅。”

    “弟弟呢?”胖子在不大的客厅里转了转,找了个椅子坐下,他没有去看什么电视,而是隔着门看着老妈忙碌的身影。

    “补习,还没回来呢,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天天都是这样子,就和你当初一样。”

    其实是不一样的,胖子心里想的是自己当初差不多就是混过来的,如果不是本地人,以他的成绩,连三本都上不了,可是上了大学又能怎样?出来一样得从头做起,就他们那一堆跑业务的,什么211、985什么样的重点大学没有,可是人家客户认你什么?嘴皮子而已。

    如果不是禹子,他今天还是那些人中的一员,哪有什么闲心想那些有的没的,可是现在他突然开始羡慕起那段日子来,累死累活地跑了一整天,不管有没有成绩,一堆人找个路边摊子喝酒撸串,yy一下幸福生活和美女,简单而又快乐,可惜再也不会有了。

    “良子,你老实告诉我,你和陈述,你们是不是闹别扭了?”胖子的妈手里一边择着菜,一边小心地打探着,儿子低沉的情绪让她想不到别的。

    “妈。。。。。。”胖子差点就想说出真相,可是一到嘴边又给咽了,“她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一个人在南岛那儿拼着呢,我就是想闹,也没辙啊。”

    “可不能闹你媳妇,你爸昨天还说,什么时候给我们生个大胖孙子,他就退休在家帮你们带去,你们就只管去外头打拼好了。”

    没机会了,胖子心头一阵酸楚,却忍着泪水使劲点了点头,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了一阵钥匙声。

    “臭小子,知道回来了?”郭跃进一进门就看到了坐在屋里的儿子,心里虽然高兴,嘴上却是不饶。

第九十五章 交易() 
临安府清河坊陈宅,留梦炎是正大光明上的门,他的乘舆直接从台阶抬进了大开的正门,陈府的家人、幕僚一字排开,恭恭敬敬地将人让了过去,不敢有着丝毫地怠慢。

    当然也仅仅是这样了,作为府中主人的陈宜中连身都没有起,直到对方进了客厅,才让人侍候着穿上衣衫,等到人影出现的时候,留梦炎已经差不多喝了半盏茶,见到他就站了起来。

    “坐坐,你我之间不必如此。”

    相比上一回在政事堂,陈宜的模样已经好了许多,脸上的淤青消了下去,眼角也不再肿起,只是痕迹还是很明显地,留梦炎看了一下他的表情,似乎并不怎么在意。

    “圣人怎么说?”陈宜中知道他是从慈元殿出来的,一路上都没有停直接就到了自己府上,那肯定就是有消息了,当下也不客气,直接了当地问了出来。

    “没点头也没摇头,只说一应安排都听咱们这些老臣的。”

    意思就是不满意,陈宜中不由得眼皮一跳,这是后王熵时代的权力调整,之所以办得这么急,就是在于外部,元人的压力太大,不得不加紧速度,以期尽快稳定朝班。

    最大的调整当然就是执政这一块,王熵一走,三角就变成了两头,遇上什么事连个缓冲的余地都没有,以前王熵还是右相的时候,这个角色是任参知政事的留梦炎担任,到了陈宜中任左相、留梦炎晋右相,这个人就变成了平章军国重事的王熵。

    围绕着这个角色,原本应该有一番争夺和妥协,可是因为它的特殊性,不仅陈宜中不好说话,留梦炎同样如此,决定权只能放在宫里,人选不能是双方任何一个的人,否则就失去它的意义了。

    “圣人属意谁?”

    “家则堂。”

    陈宜中细细咀嚼了一番,这才明白了谢氏的用意,她想将谢升道补入枢府,可是位置不够,又不能一步直接升入政事堂。家铉翁的资格没得说,他任参知政事,临安府和浙西路臣的位子就空出来了,那么将枢府的两个主官调整一下,就能为谢堂腾出一个位置,这样的交换,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操作性的。

    用执政换路臣,看上去就像是被贬谪了一般,可是临安府却不同,这可是京师所在,为了补偿,只怕还有加官奉上,那样的话,就从知府事变成了判府事,相信不管是吴坚也好还是贾余庆也好都不会拒绝。

    最关键的在于,家铉翁不是他们任何一个的人,他同谁交好?就连耳目众多的陈宜中都不是很清楚,只隐隐知道,叶府那位毫无存在感的大公子,像是能在他面前说上话的,除此以外就没有任何别的迹象了,看上去此人竟然是个纯臣!

    纯臣?陈宜中打心里是不相信的。

    这么一来,留梦炎上门的目地就很明显了,枢府的两个主官,一向同他走得比较近,让谁出来,留梦炎就算有想法,肯定还得同他沟通,否则如果他不同意,最后就会僵在这上面。

    “你的意思呢?”

    果然,听到陈宜中的问话,留梦炎摇摇头没有吭声。

    “你来之前,吴彦恺刚从这里离开。”

    原来如此,留梦炎点点头,吴坚既然有意就好,他出来将谢堂补上去,对于圣人就有个交道了,这么做同样是出于平衡的需要,无论如何,执政的这番变化,都将会影响到朝政的方向,具体来说,就是对元人的态度。

    这一点,其实他们两个都是一样的,在其位谋其政,不论要争夺什么,至少这个什么应该存在才行,如果都不存在了,大伙还争个什么劲?

    “贾善夫昨日便来了,他有意外放。”没等留梦炎回过神,陈宜中突然又抛出一句话,让他差一点就失了态,赶紧借着饮茶掩饰了一下。

    “让他们都出来吧,谢升道补上同知,你荐一个签书上来,某附议就是。”

    这一下,留梦炎终于没能繃住,手上一抖,盏里的茶水荡了两下,倒底还是洒出了两滴,可他已经顾不上了,拿眼睛直愣愣地看着对方。

    “某有所求,不得不如此,汉辅不必多虑。”陈宜中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在说一件与已无关的事。

    留梦炎心头一颤,心知他的确是认真的,以一个执政的位置来交换的请求,会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他的心突然“砰砰”直跳,因为刚刚陈宜中说的是,贾余庆要谋一个外任,执政出去能放到哪里?还用说吗。

    什么话都不必说了,留梦炎走出陈宅的时候,还有些不敢相信地看了看天空,现在的难题变成了如何去回复圣人,当然由于他得到了最大的好处,这个难题自然也将由他来担。没等他想出说辞,一阵“得得”的马蹄声突然而至,马上的骑士全副盔甲,竟然是个指挥使。

    “下官余杭门守将,见过相公。”虽然不认得人,宰相仪仗是他们这些守兵的必修课,否则到时候拦下来,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你是要找陈相?”

    “末将先去的枢府,孰料府中无人主事,又至宫外相询,才得知相公来了这里。”

    来人倒不是个笨的,知道随机应变,留梦炎也不管他话里的水份,一迭声地催促。

    “出了何事?”

    “昌化县传来消息,说是百丈山上的烽墩被点燃了。”来人指着西边说道。

    “什么?”

    留梦炎大惊失色,烽火被人点燃,就是边境被人进犯,昌化县是临安府最靠西边的一个县,消息从那里传来,说明来敌的方向就不是两淮和京湖,那么就只剩了一种可能,他突然间有些眩晕,可是还强自撑住了。

    “可说了几炬么?”来人摇摇头,他只是听到了被点燃的消息,具体的却不知道,因为事关重大,才不得不前来禀报。

    也许是误点,留梦炎胡乱地安慰自己,虽然知道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那是防备最严密的军事设施之一,从制度上就基本上杜绝了误点的可能性,消息还未证实,疑神疑鬼也是无用,他打算让来人再跑上一趟,查证清楚回话,可是没等开口,就发现对方神情有异,望着远处的天空张大了嘴。

    留梦炎转头望去,马上被眼中所看到的景象惊呆了,只见远处的天空中,一道无比粗大的烟柱正滚滚升起,如果眼神好的话,还能看出来那其实是四股烟柱合在了一起,他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那个方向是临安城外的棲霞山烽墩,四炬烽烟表明来敌至少有两万以上,这样的阵仗除了元人还有谁会?

    “进宫。”

    原本还想着明日再说,出了这么大的事,留梦炎突然感到了一阵急迫,也不管这个点合不合适,急急地催促道,他必须赶紧将结果报与圣人,现在能挣回一天都是好的。

    实际上,谢氏也在等待着他们的结果,烽烟传入两浙的消息,她的得报比这些人都要早,可是却不能做什么,以免乱了自己的阵脚,就在这种心神不宁当中,等来了同样焦急不安的留梦炎。

    “圣人知晓了?”留梦炎一看就猜到了,因为谢氏根本就没打算掩饰。

    “出了什么事。”

    “看方向,应该是西南有变,具体的事宜,快马应该在五日之内会到。”

    留梦炎知道的并不比对方多,可是他的经验要丰富一些,推论起来大概就能猜出些端倪,但也只是猜测而已,谢氏听了他的话点点头,没有再追问下去。

    于是,留梦炎便向他告知了与陈宜中商量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同样出乎谢氏意料之外,不是差了,而是好太多了,政事堂不但有求必应,就连让步都让得极为巧妙,倒是让谢氏心下稍安。

    “他二人做事老成、雍容有度,当妥善安置,不可亏了老臣。”

    “圣人放心,臣等定当谨尊谕旨。”

    谢氏点了头,这事就成了,拟旨用印不过片刻的功夫,回了政事堂就能办,留梦炎暗自出了一口气,不过一看谢氏的眼色,似乎还有什么下文。

    “刘子青,你们打算如何安排?”

    他心说来了,对于谢堂这个亲侄儿,都是暗示居多,到了刘禹这里,就是直接明示了,这位太皇太后对某人的宠爱,简直就是毫不掩饰。

    “已经拟妥了,圣人看看如何可行否?”

    因为早有准备,留梦炎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封文书,谢氏接过看了看抬头,正是加封路臣的那种格式,只需看到广南几个字,她就收了起来,递还给对方。

    “偏远了些,委屈他了。”留梦炎故作可惜地说道。

    “自己做下的事,没有降罪还加了官,他有什么可委屈的,二位相公费心了,就此下诏吧。”

    谢氏只作不懂,顺着他的口风说道,今天出现的变故,更加深了她迁都的决心,可是目前朝政并不由她掌握,事情还得一步一步来,先将那个小子安排过去,再徐徐图之,把准备功夫做起来,也比突然之间手忙脚乱地强。

第九十六章 宣制() 
“朝廷是否有意迁都广南?”

    陆秀夫的这个问题,不但让刘禹吃了一惊,更是让孟之缙和叶应及愕然相对,前者的表现是这事怎么就传出来了?后者明显是第一次听说。

    不过想想他的身份,几个人也就释然了,宫里没有秘密,他这个以备咨询的天子近臣只要有心,什么消息打探不到,从他的话里,刘禹还听出了一重意思,这件事情已经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莫看我,平步青云的那人是刘子青,某只是上门讨一杯水酒吃的。”

    这么一说,刘禹彻底放心了,陆秀夫是个稳重的人,他的嘴里几乎没有玩笑话,就是用玩笑的口吻说出来,也能当得七八分真,至于余下的两三分,当然是那种类似于不可抗力的因素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子青要外放?”

    对于这个结果,叶应及早就了心理准备,只有孟之缙是首次听闻,显得犹为吃惊,因为在他看来,外任官哪有京官舒服,他连江东路那等地方都不愿去,何况是形同蛮荒的广南。

    “若是君实说得不错,应该就是广东。”

    几个人都是他的知交,刘禹没打算瞒着他们,经过陆秀夫的证实之后,他也就大大方方地说了出来。

    “怪道说,陈孟虎无缘无故地去弹劾赵溍做什么,直到昨日听闻圣人已准其所奏,才回过味来,原来是令岳出了手,此事只怕钧用兄都不知吧。”叶应及笑了笑并不答话,他的确不知道详情,父亲从来都不会同他说这种事,也明白他不感兴趣,只是对于刘禹的得偿所愿,还是很高兴的。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孟之缙听了没什么喜色,反而象是松了一口气,连着说了几句:“广东就好,广东就好。”,倒是让众人有些不解。

    “你们不知道?昨日那么大的阵仗,临安城都轰动了。”

    三人面面相觑,刘禹一回来就钻进了妻子的房里,还特意吩咐了不准下人们打扰,说不定就是因此而错过了什么,其他的两个人,叶应及是真不关心,陆秀夫则是心无旁骛,大概只有孟之缙有些闲得无聊,才会留意这种热闹。

    还真不是,因为他说的事就同兵部相关。

    “西南那条线的烽火点燃了。”孟之缙此言一出,刘禹同叶应及倒还没什么,熟知内里的陆秀夫顿时就吸了一口气。

    “元人?”

    这话问得有些多余,但也不完全是,大宋时期的西南边陲其实和后世一样,都是些狼子野心之辈,除了被元人占据的大理之外,交趾也是一只时常不安份的跳蚤,不过南渡之后宋人对于西南的控制力加强了,才逐渐让边境稳定下来。

    从那以后,西南方向的烽火被点燃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蒙古人占据大理之后曾有过一次出兵,不过没有得逞,这一次,会是他们么?具体的消息兵部和枢府一样都还没有得到,但是猜也能大致猜到。

    谁也没想到元人会从那个方向上先动手,从时间上来推算,没有三到五个月的准备功夫是绝对不成的,因为从大都到那里就是这么远,那么问题就很明显了,元人打一开始就没有和谈的意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麻痹对手。

    刘禹比他们几个知道还要深些,掐指这么一算,露在明面上的兵力就有六路之多,忽必烈还真是大手笔啊。看着好友和大舅子担心的眼神,他故作潇洒地笑了笑,装出一付毫不在意地样子。

    “此广南非彼广南,同某倒是不相干,元人在那里的力量不强,未必就打得过来。”

    这话只能骗骗外行,偏偏孟之缙就是兵部的,哪里不晓得元人的力量再弱,比之宋人还是要强上太多,烽火都连到京师了,上一回是什么状况?别人不知道,饱读史书的陆秀夫一清二清,那条烽火线是侬智高变乱之后才设的,为的就是能及明通报异常之变。

    什么样的异常?丢城失地尔,熙宁年间,交趾入患,连陷钦、廉、邕三州,烽火从广南一直烧到当时的京师开封府,朝廷从陕西调去了十多万西兵,才将乱贼赶出去,如果不是出了这么个岔子,当年的五路伐夏没准就成了,国势也不至于一下子陷入低谷,将好不容易推行下去的变法拦腰斩断,让神宗皇帝死都没能闭上眼。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刘禹也知道避是避不过的,到了那里之后,发财致富怕是要推后了,先想着怎么保住琼海这个唯一的退路吧,这么一分神,顿时就让场面冷了几分,众人没了谈下去的兴致,便早早地就各自告辞而去,只说好接诏的那一天再来恭贺。

    刘禹的这股情绪没能瞒过枕边人的眼,自从夫君回来,情绪就一直不高,她硬是憋着没有去问,而是变着法地找话题同他聊天,只要能开口,就比闷在心里强,刘禹当然明白她的心思,这一次没有打算再去瞒她。

    “她没事,不过人已经走了,日后还会有消息传回来,放心吧。”

    “话虽如此,一个女儿家在外头,倒底还是艰难些,若是有法子,还是”

    还是什么?璟娘说不清楚,刘禹也不会去追问,因为那个话题近乎无解。在璟娘的心中,这可能是唯一一个令她无法生出妒忌之心的女子,如果想得再深些,自己这个位子可以说是从那个女孩手里抢来的,虽然她知道夫君不会这么看,可是接二连三地欠疚,她已经还不起了,因为那是自己的命。

    “去处定了,多半就是广东,那边气候不如这里,不过适应之后还是不难的,你体弱不必着急上路,等将养好了,再出发吧。”既然没有办法,刘禹只能不去想,将怀里的这个抱得更紧些,就是他唯一能做的事。

    依他的意思,璟娘最好直接去琼海,反正两地相隔不远,问题在于古人的适应能力没那么强,妻子的身体又没恢复好,路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