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牧唐-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有正当的商贾以超过原来麻衣百倍棉装替代,你们不思借机退出悔改也就罢了,竟还敢再次携私报复?”

“赶紧给朕滚出去”一脚踢在李元昌的屁股上,李世民愤声警告道:“以后别让朕再看到或听到你们与柳一条或是柳氏不利的举动,不然,国法不容”

就这样,李元昌捂着屁股很是狼狈和胆战心惊地被李世民给骂出了皇宫,心里面对柳一条虽是更为愤恨,可是却再也提不起去寻柳氏麻烦的胆气。

“孤就知道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与此同时,听到李清对此事的禀报,李承乾躺在榻上轻声长叹:“柳一条已经利用他的钱财优势,给他自己还有他们柳氏商业协会,布下了一道谁都难以攻克的防线,想要找他们的麻烦,最起码在眼下,已是再无可能。”

说到这里,李承乾也算是彻底死了去寻柳一条晦气的心思,至少在自己从高昌回来之前,甚至于在自己取代了父皇成为了大唐新一代君主之前,他是再没有什么机会了。

个人的名声他可以不在乎,朝臣的心思他也可以不在乎,甚至于大唐百姓的民心也亦可以不在乎,但是,在顺利登上皇位之前,李世民的心意与看法,李承乾却不得不去关注去迎合。

所以,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前,对柳一条的仇怨,还是暂且放下吧。

李承乾在心里这样劝慰自己,正如母后所言,既然柳一条没有投靠老三还有其他几位皇弟的意图,而且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会对自己构成什么大的威胁,所以,还是暂且放下吧,身为太子,自己的眼光应该看得更远一点,不能被眼前的一点点仇怨给蒙了自己的眼睛。

“殿下,”听李承乾的意思像是已经决定要放弃对付柳一条的心思,李清小心地在一旁提醒到:“那柳一条与李震还有公孙贺兰走得很近,而这两个人,一个是李绩的长子,一个是其现在最为看重的爱将,小的担心,李绩是不是已经根柳一条……”

“你可是在担心孤同李绩一同远征高昌之时,会被李绩限制或是谋害?”扭头看了李清一眼,李承乾不以为意地轻摇了摇头,道:“李绩他没有那么大的胆子,而且,孤也不认为柳一条会有那么大的魅力,能够请得动李绩来对付孤王。”

“可是凡事都有万一,要是……”李清有些欲言又止,在为他们太子爷的安危担忧之时,也在为他自己的处境和前途忧虑。

李承乾随军出兵高昌,作为李承乾最为信认的内侍总管,李清十有**也要随行照顾,若是在军中李绩稍有不轨之心,那他们一行哪还能落得半点好去?

“没有万一”李承乾摆手打断李清的话语,道:“孤奉皇命随军督战,作为全军元帅,李绩反而会是最为担心孤王安全之人。只要李绩不起异心,像是李震、公孙贺兰他们这些跳梁小丑,不足为惧。”

随军督战,对于自己的人身安全,李承乾却是从来没有担心过,身为东宫太子,又是随行监军,说白了,就是一个白捡功劳的职位,李绩身为一军主帅,可能会心有不满,但是却也只会把自己放在全军最为安全的位置。

李承乾知道,对于自己这个督军的安全问题,李绩他,伤不起。

三原县,因为李震与公孙贺兰送来的一纸定单,柳氏在三原全县境展开了一次很是热闹而且规模宏大的招工活动。

毕竟,半个月二十几万的生产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棉坊那几百人的产出极限,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定的任务,柳一条唯一能做的,就是扩大生产规模,广招闲散劳工。

好在的是现在正值严冬,而且又遭逢大雪天气,不管是县城还是乡村之中,所有的村民全都处在无事可做的闲散状态,想要出来打些零工,赚些银过以备年关的劳力大有人在,所以招起工来也比往常其他时候都要容易上许多。

“少爷,”招工现场,柳成随在柳一条身侧,看着众多前来应聘的劳工轻声说道:“这合同上每件五文的工钱是不是忒多了些?”

“少爷您算算看,”柳成掰着手指一点点地盘算道:“寻常一个农妇,每天最少也能做出二十件甚至是三十件的份额,以每件五文钱计,二十件那就是一百文,三十件那就是一百五十文,一百五十文啊少爷,都快赶得上成以前一个月的例钱了。”

一天一百五,那半个月下来岂不是每人都能得到至少两贯的银钱?这也忒好赚了点儿,柳成心里极度失衡,同时也是心疼得厉害,每人两贯,一百人那就是两百贯,五百人那就是一千贯,一千人那就是两千贯,两千贯啊,那得要卖出多少件棉衣才能赚得回来啊?

而且像是这种计件付钱的方式,好像以前也都从未听人提起过,柳成实在瞧不出似是这种冤大头式的计费方式,为何会让他们家少爷这般青睐?

感觉到柳成惜财的毛病又开始上窜,柳一条有些好笑地回头看了一眼,了声询问:“那依你的意思,该当如何?”

“回少爷话,”对于这个问题显是已经思虑多时,所以听到他们家少爷问起,柳成直接开声回道:“每人每天五十,不不不,每天四十文,再以每日二十件为底线,嗯嗯,二十件,四十文,已经不少了,想来定然会有许多人抢着过来。”

“每天四十文?二十件?”没有反驳柳成的意见,柳一条接声向下问道:“若是这样的话,半个月的时间,一千人怕是不足以制出二十七万套的衣物吧?”

一套分为四件,二十七万套也就是一百零八万小件,一千人,再加上棉坊原有的五百人,若是以每人二十件计算的话,半个月时间,怕是也不足以能够赶制得出吧?

“一千人不够,那就再多招一些嘛,”柳成再接掰着指头开始算到:“反正就只有四十文的工钱,就算以两千人算,一人一天四十文,两千人那就是八十贯,半个月,半个月那就是,咦?”

怎么回事?最后算出的结果让柳成觉着有些难以接受,怎么好像并没有少上多少?若是再算上两千人的吃喝总额,细算下来,岂不是要比计件付费时还要高上许多?

“是不是感觉比计件时所需的花费还要高上许多?”见柳成将话语打住,眉头一阵紧缩,柳一条毫不意外地轻笑了笑,并出声向其问道。

“是四十文时要多上一些,不过,”终于想起好像是算漏了点什么,柳成抬头向他们东家看来:“两千人都不定能够做到的事情,少爷招的这一千人难道就能按时完成?”

若是以每人二十件算,两千五百人都还有些勉强,少爷招的这一千人,能够用吗?柳成对此表示怀疑。

“这个问题,你刚才也已经说过了,”看着外面熙攘的人群,柳一条淡笑着开声说道:“寻常农妇,正常情况下,每日可制出二十甚至是三十件。”

“你想想看,”说到这,柳一条扭头看了柳成一眼,道:“若是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只要心里想着多做一件,就能多拿五文,多做十件那就能多拿五十文,若是这样的话,你会不会每天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努力去多做出一些,多拿到一些银钱?”

“嗯嗯”柳成狠狠地点了点脑袋,到了现在,他总算是有些明白他们家少爷为什么会施行这种计费方式了。

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银钱,那些劳工还不得拼了命地去努力赶制?原本每天只能做二十个的,极有可能就一下能够做到三十个甚至是更多。柳成一点也不怀疑这种可能性,因为若是他的话,他也一定会这么拼命。

看似最为费钱和冤大头的付费方式,细算下来,却切切实实地节省了更多,嗯嗯,很神奇,真不知他们家少爷是怎么想出来的?——

第832章出人意料的出征时机

一如柳一条所料,新招的一千劳工,外加棉坊原本就有的五百人手,在按件计费的刺激下,不到半个月,在年关的前三天,二十七万套棉制军装就全部赶制完毕。

加上之前就已经制出的三万套,总共三十万套衣物,在当天下午就被送至李绩的军营,之后李绩那里就再没了什么动静,公孙贺兰与李震两人再没有传出半点消息过来。

隔天,也就是腊月二十八日上午,在柳一条陪着家人置办年货,准备祭品大祭先祖的时候,长安那里终于送来了他期待已久的讯息:自今日起,大唐全军着装,皆交由柳氏商业协会采办运作。

因为工部尚书陶颜德仍在灾区没有回返,所以这次过来与柳一条交涉的是工部侍郎刘易,价格方面,朝廷已有了明确限定,自是无须再议,刘易此次过来的目的,除了是将朝廷的指令知会柳一条知晓外,还有就是将所有衣物的规格与具体数目的讲解说明。

春夏秋冬,四季衣物的更替,第一年至少六百万套的交货数量,之后两年一补,三年一换,每换一次,都是价值数百万贯的生意,对于现在的柳氏来说,即使没有酒水、茶叶之类的生意,仅是制衣这一项,就足以让他们柳氏族人一世甚至数世生活无忧了。

所以,在将刘易送走之后,柳一条欣喜之下,直接就命人去县城买下三十头生猪,分发给庄园的佃户与下人过年庆祝,整得柳氏庄园上下,皆是一片嬉闹欢庆。

“少爷少爷”被柳一条派去县城购猪的柳成满是欢喜地从外间跑来,高声叫嚷道:“第三批回来了从高昌运回的第三批白叠子回来了”

继十天前化雪后的第二批之后,第三批白叠子也已运至三原,柳成刚跑来的时候,商队已经进了三原县城,现正在缓缓向古田村这里移动。

“算起来也就是这个点儿,一会儿你去负责接收一下也就是了,”没有太多的意外,柳一条仍是低头写着他的春联儿,接声向柳成问道:“柳冰呢?可有他的消息?”

一百二十万贯的白叠子已经尽数赶在路上,到达三原是迟早的问题,对此柳一条并不担心,唯一让他有些放心不下的,是柳冰他们最后一批撤离边界的商队,眼看着年关将至,他们却还是没有半点踪影,也不知他们是不是已然离开。

“回少爷话,”柳成弯身回禀:“早上收到从牧场那里递来的消息,说是柳冰管事早在十日前就已悄悄撤离边界,并随着最后一批商队一同回返三原,算算日子,他们现在怕还没赶完一半的路程,年关前当是赶不及回返了。”

“回来了?”柳一条手中的毛笔一顿,在暗叹这个时代通讯不便的同时,也不由长出了口气:“回来了就好,只要没有落到候君集的手里,没有遭遇性命之忧,一切就都还算是顺利,至于赶不赶到年关,这些都是小事。”

过年团聚虽然重要,但是跟他们自己的性命比较起来,这些也就不算什么了。

“少爷说得是。”随声附和了一句,柳成接声向他们家少爷禀道:“纪场主说年关前他也会带着牧场中的伙计下人暂避他处,待战事结束之后再行回返。不过在那之前,他会先将王安给打发回来,希望少爷能再多教授王安一些养马的技能与经验。”

对于王安这个人,柳成多少还有些印象,是柳府原来的一个马夫,甚得他们家少爷看重,只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二少爷连同马厩里的那些战马,全都卖予了晏天牧场的场主纪和。

不过在知道了晏天牧场与杨伯方的关系后,柳成对他们二少爷当初的决定也就随之释然,依着杨、柳两家的亲密关系,二少爷送上一个精通马技的马师与杨家,倒也合乎情理。只是却可怜了王安,一直就被带到西北,少有时间能够再回三原。

“王安啊?”想起当初府上那个酷爱养马的马夫,柳一条不由点头轻笑,道:“回来就回来吧,当初让他远去高昌,也是情非得已,既然现在有时间回来,那就让他多呆上一些时日,等他回来了你记得跟我招呼一声,如果可能的话,战事结束之前,就让他一直留在府里吧。”

好不容易才培养出来的一个超级马师,在这个时代也算得上是一个顶级的专业人才了,柳一条自是不希望他会有什么意外,能够一直留在自己的身边,那当然是最好不过。

“是,少爷”对此柳成自是没有什么意见,不管怎么说,王安也是他们柳府初建时就在的老人儿,有能力,而且也够忠心,现在能够回来,对他们柳府来说,当也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助力,毕竟柳府的牛棚还有马棚,也需要一个懂行的人来管理不是?

“让你买的那些生猪,置办得如何了?”将手中的毛笔放下,柳一条直起身来扭头向柳成问道。

“回少爷话,”柳成躬身回道:“三十头生猪已经置办齐全,现都暂放在府中的库房里等着少爷的吩咐。”

“既然已经买回来了,就无须再等了,”轻点了点头,柳一条出声吩咐道:“晌午天稍暖的时候就开始往下分发吧,每户十斤,不够了再去三原采购。”

“是,少爷”

十斤猪肉听起来虽然不多,但是对于那些常年都难得吃上一顿肉食的佃户来说,已经算得上是一次难得的恩赐了。

摇想当年,柳一条初来大唐之时,他们老柳家在过年时也就才买了不到一斤的肉食,就这样,也把柳二条还有柳小惠这两个小家伙给高兴了半天,能够吃上一块肥肉,比过年时添上一件新衣还要兴奋。

“还有,”似想到了些什么,柳一条接声说道:“记得给柳冰管事还有随行下人的家眷多送上一些,嗯,每户三十斤吧,再加一些银钱和其他年货,也算是府里对他们亲人离家的安慰和补偿了。”

“少爷体恤,成记下了。”多少有些感动地看了他们家少爷一眼,柳成大声说道:“回头成就将采办回来的猪肉和年货给他们送去,少爷放心。”

“嗯,”轻点了点头,柳一条再次提笔弯身,接着又在桌案上的红纸上勾勒了几笔,之后想起半月前招来的那些工人,遂轻声向柳成问道:“前阵子让你留意的那些制衣工,可已有了结果?”

“回少爷话,”柳成恭声回道:“一千人中有七百人都算得上是把好手,平均每日都能制出成品四十余件,成已分别跟他们有过接触,七百人中有六百二十二人都愿意跟咱们制衣坊签署合同,同意长期留在制衣坊赶制衣物。”

说起这些,柳成多少也有一些自豪的意思,在他跟这些人结算工钱并提起想要跟他们签署长期合同时,这些人全都像是闻到了鱼腥味的猫一样,一下将自己围拢起来,左一句柳管事,右一句柳先生的叫着,听得柳成整个人都像是要飘起来了一般,当了这么些年差事,他还是头回遭遇到这般热情的待遇。

一件五文,一天四十余件,半个月下来这些制衣工的收入有大半都超过了三贯,三贯啊,都赶得上寻常农户近一年的收成了,也难怪他们对这般热心激动。

“六百二十二?”柳一条轻点了点头,再加上制衣坊本原的五百,就已经有一千一百多人了,若是放在后世,这都赶得上一家大中型的加工厂了。

“这些天你负责把这些人的合同全部签定,并对所有员工的个人信息进行登记管理,”柳一条出声吩咐道:“待年关过后,嗯,初九的时候就让他们正式开始上工,这一次朝廷给了一个大单子,怕是没有两个月的功夫都难以完成,让他们早点做些准备。”

“还有棉坊,”柳一条道:“也要抓紧时间把新运回的白叠子全部加工出来,府里需要将这些白叠子尽快换成现钱。”

这几个月来,又是收白叠子,又是大批向上捐赠,还有各坊各店的日常开销与朝廷税收,若不是前阵子搞了一个促销活动,收回了些许资金用于短期运作,商业协会里现在怕是已经没有太多流动资金用于正常流通运转。

“少爷放心,就是您不吩咐,成也知该如何去做,不过,”柳成稍微有些担忧地开声说道:“现在咱们柳氏也算是跟朝廷套上了关系,可是这一年三四百万套的衣物可不是小数,消耗的原料也远比咱们平时的正常消耗要多得多。”

“现在咱们有高昌那边收来的白叠子可以依靠,足以应付时下的场面,可是以后呢?”柳成道:“一担高昌那边断了咱们的货源,咱们不能及时向朝廷供应衣物,那岂不是……”

“首先,高昌那边不会也不可能会断货,”柳一条提笔醮墨,淡声开言向柳成说道:“其次,即便是断了也无所谓,咱们现在所收得的白叠子,已经足矣支撑棉坊两年的生产,而两年之后,咱们大唐,当也是该有自己的白叠子产地了。”

之前为什么要那么费力甚至是拼命地去将高昌一国十数年来几是所有的存货都尽数收来?所为的,还不就是为了防止会有柳成所担心的局面发生?

有了两年的时间缓冲,再加上境内柳氏的大肆宣传,高价收购,两年时间内,足以让白叠子的种植在境内大半区域普及,到时就是高昌方面有意提价或是垄断货源,他们柳氏也能应付自如,不会自制于人。

而且,柳一条并不认为在短时间内,嗯嗯,一年、两年甚至是更久的一段时间里,高昌都不会拒绝柳氏对他们境内白叠子的大量收购。

毕竟,现在,整个大唐或者说是整个世界,能够将白叠子完美加工并能充分利用的企业,只有他们柳氏一家,其他再是别无分号。除了他们柳氏商业协会,不可能会有人再愿意花巨款向高昌收购。

所以,柳一条坚信,短时间内,就是高昌的国王易位,或是整个高昌亡国,只要原来高昌的这片土地上还有农户生存,那么他们柳氏的货源就不会断绝。

至于在大唐境内推广的棉植耕作,除了是为了预防高昌会搞什么垄断或是遭遇了什么天灾**等意外状况,更多的还是为了扩展棉花的产地货源。

毕竟,柳氏所要销售的客户除了大唐一国的百姓之外,日后很有可能还会出口他国,到时候一个小小的高昌,怕是都难以充足供应,柳一条不得不在事前就做好相应的对策,免得到时会束手束脚、手忙脚乱。

“少爷睿智”听完他们家少爷的讲解,柳成心下豁然开朗,诚心地送上一记马屁之后,整个人也觉得轻松了不少。

“行了”一副对子写好,柳一条将笔放定,直起身形,轻吹了下还未干涸的墨汁,将其放置在一边,淡声向柳成吩咐道:“年关将近,别忘了派人去长安知会一声,叫柳管家回府过年。”

说完,柳一条对着柳成轻摆了摆手,将其打发出去,之后,又开始提笔疾书,写起另一副对联来。

立政殿中,正抱着小兕子逗玩的长孙皇后,见豫章公主缓步从殿外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