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吟咏初唐-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村的消息传播的就是快,晚饭的时候,似乎整个村子都知道张可请了一个活神仙回来了。

第六章 再入深山() 
村子里来新人了,自然是大事,来的是活神仙?那就是大事中的大事,作为村长,自然是要探望的,看着老村长文绉绉的和孙思邈说着雅文一副交谈甚欢的样子就知道,老村长此刻心情不错的。

    自古以来小村庄热情好客的故事就广为流传,桃花源中有着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也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佳句,张可到来的时候,虽然可以和老村长说上几句雅文,可毕竟是现代人,对于雅文哪里有通百家之说,崇尚老庄学说,兼通佛典的孙神仙了解的深刻。

    孙思邈是出了名的和善,并没有因为对方只是村民而落出一点不耐烦的表情,耐心的陪吴老交流着,末了还给老村长把把脉,恭贺了老人身体健康一番这才作罢,村长自然之道孙神仙日夜奔波于此,需要休息,这才满意的回去。

    老村长开心的回去了,剩下的张可却免不了孙神仙的盘问,纵然老村长在老于人情世故,哪里是孙神仙的对手,交谈中不知不觉就把张可的信息透了个底,早就忘记了之前自己说的谁要是吧张可从外边来的就打折腿这句话忘了个一干二净。

    “小子,你到底是何人,为何沦落于此,你家的大人呢?”一连串问题抛了出来,然后就目光直直的盯着张可。

    “好叫道长得知,小子自幼随师父久居山中,上个月师傅去世,小子将师傅埋掉之后本来打算守孝三年,不想却被洪水冲毁了山居,不得已之下方才出山。”张可仔细的斟酌着自己的话,发现没有什么漏洞,才说了出去,反正魏晋时期带来的风范,有本事的人都钻山里边了,多自己一个也不差。

    “今日跟你交谈便觉得你懂得很多,尊师想必不是常人,敢问尊师尊姓大名?”

    “小子没听师傅说过自己的名字,倒是师傅有好友称呼师傅叫做云中翁。”说出这句话之后张可有点后悔,果然说一句谎话需要十句谎话来圆,一会儿老道要是问自己师傅好友的事,估计又要费上一番口舌。

    好在孙思邈并没有纠结于他师傅好友的事,只是接着问到“你师傅可是汉人?”

    张可怎么也想不出孙思邈为何问出这句话,自家的师傅是什么人很重要吗?不过张可在傻也知道怎么回答,反正是说谎“自然是汉人,晚辈曾听师傅说过,师傅是东晋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远遁岭南,至于小子,则是师傅游历的时候在扬州城里捡到的,小子的名字也是师傅自己起的。”

    孙思邈听到这不由得喃喃道“大劫难啊,北方连年征战,士族南迁,我汉家血脉十不存一,此恨可及,此恨可及。”最后几个字竟是咬着牙说出来的,心绪激荡之下,再也没有追问张可的兴趣,挥挥手表示自己要休息了,张可巴不得早点结束盘问,顺势来到自己的房间。

    等到张可第二天晨练归来的时候,孙思邈早已在院子中坐着一些奇怪的动作,大概是类似于五禽戏的健身动作,张可看看便没有兴趣再看下去了,纵然古代的健身方式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可是自己从军队里学来的系统的锻炼方式也不差。

    才吃过早饭,孙思邈便要拉着张可再去山中,今天说什么也要找到田七那味药材,早一点找到了,早一点认证药理,也好早点一直那些受伤的人,北方连年征战,中原大地早已元气大伤,自己不尽些微薄之力怎么行。

    这回没有带上那些小伙伴,毕竟十几岁的孩子已经形成劳动力了,不在家里干活天天跑出去外面算什么,只有老村长将吴迪送了过来,至于意图,看看村长期盼的眼神就知道了,自己祖上就是读书人,偏安于岭南小寨久已,自己懂得那些早就不够教育孩子了,希望孙神仙能够带他一带,能够收入门下自然是极好不过了。

    三个人一只狗很快就消失在村头的小路上,老村长看着几人逐渐消失的背影,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早就跟孙子交代好了,能不能把握住机会就看它的表现了。昨天出来游玩,走多远的路都算不得多,今天就不同了,孙神仙仙风道骨身体非凡,张可经过几天的系统训练,倒也勉强跟得上,吴迪就惨了,本来身体就弱,在经过长距离的跋涉,很快就出现了脱力的反应,好在少年不服输的心在支撑着,在张可的搀扶下踉跄的跟着。

    深山古林荒无人烟,自然是没有路,孙思邈走在前面开路,仔细留意着周围的植物,看看是否有药用价值,张可搀扶着吴迪,慢慢的跟在后面,岭南的山中是出了名的环境恶劣,虫蛇鸟兽样样俱全,张可走出来的时候几乎半条命都丢在里面,再次到来自然是万分小心。

    恶劣的环境极大的消耗了三人的体力,张可感觉浑身湿漉漉的,还好丛林中总能够得到充沛的水源,要不单单是脱水就已经组织了几人的脚步,倒是阿黄一点也没有作为宠物的自觉,不紧不慢的跟着张可,是不是的叫上两声,似乎在为张可加油鼓劲。

    等到汗水完全浸湿孙思邈衣衫的时候,老道士才宣布扎营休息,张可手脚麻利的搭起了一个小帐篷,然后就生火搭柴,准备吃食,而孙思邈早就在路上顺手采了几株药草,准备晚上给几人服下,缓解一天疾行带来的疲劳,吴迪似乎又能动了,挣扎着起来跟在孙思淼身后亦步亦趋,昨天爷爷跟他说了好多,许多话他没听懂,但是紧跟着孙神仙,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造化倒是记得了。

    篝火忽明忽亮的燃烧着,张可小心照看着火苗,火焰总是能够在夜空给人安慰,丛林里大多数动物都是怕火的,所以住地上的一把火可谓是意义重大,既可以驱走夜晚的寒冷,还能够吓退野兽。张可自认为是生活的行家,从身上拿出几块干木,这是在白天的时候收集的,要想在丛林中找到这么干的木材可不容易。将干木放在干树叶上,上面再放上潮湿的木材,这样在火焰燃烧的时候就会将潮湿的木材烤干。没有像电视中贝尔那样拿一根木棍搓呀搓呀,咱有高科技产品,用力擦一下火镰,树叶上便窜出一朵调皮的火苗。

    只有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丛林才算是活了起来,幸好张可提前将蒿草点了起来,将整个帐篷好好熏了熏,要不然光是这铺天盖地的蚊子就够这几个人喝一壶的,孙思邈也找来了好几种药草有驱虫的,也有驱赶野兽的,时不时传来几声动物的鸣叫打破深夜的宁静,丛林中早已看不到星光,茂密的树林几乎将天空遮蔽了起来,使得丛林的黑夜更加的幽暗。

    在丛林中过夜,如果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安排人守夜,以应付突发事件,张可守前半夜,孙思邈守后半夜,至于吴迪,还是想想怎么好好休息第二天不要拖累团队的好。

    阿黄摇着尾巴,不停地用脑袋蹭着张可,尽管知道张可已经不会再给他吃的,还是乐此不疲,张可拨动着篝火,时不时的摸摸阿黄的头,对于好意张可从不会拒绝。夜晚的丛林依旧潮湿,湿冷湿冷的感觉很不舒服,张可不觉得将身上的衣服紧了紧,将篝火波动的旺一些。

第七章 巨像() 
就像是人世间总有一个帝王一般,丛林中也是有王的存在的,所谓的王并不是你脑袋上顶着一个王字,所以你就是王了,在亚热带丛林中,张可始终认为所谓的王只有一种,那就是大象,大象拥有所有作为王的资本,巨大的体型,无穷的力量,还有那惊人的破坏力称王称霸并不过分。

    张可并没有见到所谓的王,只是看到了大象的粪便便小心警惕起来,野生动物的地盘意识极为强烈,有时候丛林中的一场厮杀仅仅是由于一只迷路的猛兽闯入了另外一只猛兽的领地,张可可不觉得自己能惹怒大象之后全身而退。

    眼下这种情况,改变方向是不可能的,丛林中前进,偏离一度就有可能偏上十几公里,张可可不想在丛林里转圈,只能硬着披头走下去,这让张可极为不爽,他习惯的是遇到问题之后,停下来先解决问题,没有人愿意在野象出没的山谷行走。

    其实在丛林中顺着野象的足迹前行也有自己的好处,大象过处,百兽退避,所以在这里只会遇到一种大型动物,还是食草动物,不会有豺狼虎豹的骚扰,这也是张可冒险顺着这条路前进的原因,三个人在丛林中的力量还是过于薄弱,没有抵御野兽的能力。不过为了自己一行人的安全,张可觉得应该将现在的情况交代清楚,遇到突发情况,也好早做准备,不至于惊慌失措。大象的破坏力自然是描述的重点,大象的牙可以轻易地刺穿皮肉,大象的体重可以把人压成肉泥,什么?你说上树躲避?看见前面的那种树了没,大象可以轻易地撞断。。。

    孙思邈并没有见过大象,吴迪或许听说过,听着张可描述出来的比黑魔王还要黑魔王的形象,忍不住漏出恐惧的表情,这不行,你可已经为这片丛林,但是绝不能恐惧,一旦恐惧之心上涌,便再也没有探索丛林的勇气。

    “当然,我之前说的只是大象发怒的时候,多说一点,大象与狮子老虎这类的凶兽不同,大象是食草动物,以野草,树叶,竹叶为食。野象性情温和,极易驯化,若是道长感兴趣,日后小子找一头回来给道长骑乘如何。”

    “小友不必安慰老道,若是惧怕猛兽,早在步入岭南的那一刻老道就已经转身离去,怎会涉险于此。”

    “孙道长高义,小子佩服万分,道长若有兴趣探索下去,小子陪着就是,只是论及对亚热带丛林的了解,小子自认为还算得上熟悉,只望接下来的路,孙道长多听小子一二,不可专断,丛林环境惊险万分,须得谨慎,谨慎,再谨慎。”

    “放心,老道不是不知轻重之人,接下来听你的便是。”孙思邈从善如流,至于吴迪的想法,两个人连问都没问,都走到这了,还想一个人回去不成?阿黄才是最听话的,紧紧地跟着张可,叫都不叫一声。

    仔细叮嘱孙思邈注意安全,扎紧口袋之后,这回是张可负责探路,山中虫蛇众多,张可并不放心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的判断,尽管他是孙思邈。吴迪已经从最初的疲惫中逐渐适应了起来,已经可以帮助孙思邈背背后的药筐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中的环境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一棵树后面隐藏着什么,绕过一颗大树之后,前方豁然开朗,久违的阳光也借此机会照射过来,给人一丝丝温暖,张可并不认为这是好的征兆,有一些树明显是被撞断的,残留的躯干显得面目狰狞,很明显是发狂的巨像留下的,张可不觉得其他的动物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

    该来的总也避不过去,不管张可有多么的不想,还是与自己担心的野兽遇上了,上中总是有一些清澈的河流供来往的过客享用,张可一行便在河边与象群不期而遇,张可发誓自己从没见过这么规模庞大的象群,实际上张可加上上辈子也只是在动物园看到过大象,有象群出没的地方倒是去过,只是没有缘分一睹野象的壮阔,此时的象群倒也安静,几只巨大的公象站在小溪中,相互喷洒着水柱,看起来心情不错,岸上的大象或者安静地站着享受的阳光,还有的将自己长长的鼻子卷下树上的枝叶,送到自己的嘴中。

    有几只小象看到生人的到来,似乎对于自己没见过的这几种生物很是好奇,颠颠的就要跑过来观察一番,在母象大叫几声之后才恋恋不舍的边回头边跑了回去。

    孙思邈对于这种没见过的生物很是好奇,也没有了自己初见野象的震惊,瞪大眼睛仔细观察着这庞然大物,最让人吃惊的是吴迪,看到野象并没有想象中的黑魔王那样杀人吸血,也没有了畏惧的心思,好奇了看着这种陌生的生物。

    张可只盼望眼前的大象只是在这里饮水休息片刻,然后就悄然离去,大摇大摆的离开也行啊,只是大象并不懂得张可的心思,慢悠悠的享受这眼前的风景,享受着自己的美食。前进是不行了,回头更是不可能的,张可还在摇摆不定。

    张可可没有胆量和野象去攀矫情,上辈子有着大量驯服大象的阿三国家,每年死在大象脚下的人比死在老虎嘴中的都多,张可对自己的交流水平严重不自信,不觉得自己可以和大象做朋友。

    世界上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可不敢,可是吴迪却敢,尝试着朝小象扔过去一个苹果,张可正要回头训斥,却发现小象在经过短暂的迟疑之后,已经用鼻子卷起苹果送到嘴中,同时开心地叫上一声,顿时,大象的眼神也飘了过来。

    没时间和吴迪发火了,张可将自己背包中的水果都拿了出来,这是几人在路上采集的,准备当晚饭用。

    一只巨大的母象在品尝过苹果之后,缓缓的朝着张可几人走来,只是脚步声中的地动山摇的气势是改不变的,张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强忍着逃跑的冲动,他明白,现在他们的距离已经跑不出野象的追击范围了。

    象群并没有攻击人的打算,过来的母象只是撒泡尿,拉几坨粪便便再也不看张可他们一眼,转身又想回到小溪中,阿黄是最先反应过来的,兴奋地在大象尿中踩来踩去,张可也明白了过来,野兽都有自己独有的气味,身上沾着大象的尿,就代表了被大象接纳,不会受到大象的攻击。

    即使身上带有大象的气味,穿越象群前行的过程也着实令张可满头大汗,大象可不懂什么交通规则,在自己的领地晃晃悠悠的,哪里去管有没有挡你的路什么的,张可好几次将吴迪拉到一边,不让他将自己的脚垫在大象的脚底下,晚上要想休息,没有火是不行的,可是野生动物对火都有畏惧感,张可不想刺激刚刚对自己这一行人有好感的大象,果断的将驻地远离大象休息的地方。

    在将帐篷好好熏过一遍,在帐篷外仔细的放好一些药草和大象的粪便之后,张可便将吴迪叫了过来,此时的张可脸色很差,没必要对今天差点导致自己一行人团灭的人和颜悦色,万一象群将吴迪扔苹果的动作当成袭击的行为发起怒来,张可几人除了变成大象脚底下的肉泥,不会有其他的下场,自然是要好好训斥一番。

第八章 夜话() 
张可很是不习惯训斥人的角色,以前当兵的时候一开始是新兵蛋子,只有被老兵,被班长训斥的时候,自己只能是一个反抗的角色,后来是特种兵,自己依然是新兵蛋子,只有被老队员欺负的时候,反抗都有点吃力了。训斥人的活干得少,看得多,真正干起来反倒是没有多少威严,也幸好自己早就在吴迪这个小伙伴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在吴迪的保证之下,张可也就没有了说下去的心情。

    当篝火亮起来的时候,张可自己一个人坐在外面,几天的长途跋涉让人身心疲惫,就连阿黄都被张可强行塞进帐篷,无聊的拨动着篝火,顺手将自己路上采到的松子放在火上慢慢的烤,作为晚上的加餐。

    当烤松子的香味愈加浓郁,张可食欲大开的时候,孙思邈便从帐篷里钻了出来,这几天一直是这样,两个人用石头砸开松子,美美的品尝着成熟的果仁,之后张可回去睡觉,而孙思邈继续面对着长夜,直到黎明。

    孙思邈有话要说,这一点张可早就看出来了,老道士藏不住话,这几天下来算是将孙思邈的性格了解了一些,张可觉得孙思邈就算是自己不问,也会主动告诉自己的。

    “小可,不知道你师傅是怎样看待我大唐的?”

    “师傅与小子进入深山的时候,天下还战乱不堪,之后师傅去世了,自然不知道大唐的消息,不过师父倒是说过,不管谁做的皇帝也好,只盼望天下太平。”

    “是呀,老道经历过隋朝的盛世,也见证了他的衰败,兴衰之间不过短短短短十年之间,之后便是连绵的征战,大唐怎样我不知道,只愿这太平能够久一点,百姓也好少受点罪。”老道士的愿望估计是实现不了了,根据张可有限的历史知识,也知道大唐初期战争之多,对内有玄武门之变,有各种形式的早饭,对外有突厥,有吐蕃,西域,高丽,几乎贞观之治便是建立在将士们的赫赫战功之上的。

    不能说出来,预测未来是道士要干的事,还是让给袁天罡在历史上出镜的机会吧,只好顺着孙思邈接着说“道长说的是,你看着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更迭,且不说时好时坏,只是我中原的同胞早已饱受战争之苦,还是太平的好。”

    “那你是怎样看待我大唐的?”

    “小子以为,大唐毕竟是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子万幸没有经历过朝代更迭之苦,没有遭受过异族侵夺的苦难,所以小子准备好好的见证一番我大唐的盛世,看看这天下究竟是何等的风流。”

    “好,那你可愿意跟我回长安?”

    “回长安是小子初上的梦想,只是刚出山时土豆便已发芽,须得早点种下,不得已之下只好暂住于白沙寨,土豆长好了再走。”

    “是呀,这等好粮食是得赶紧推广开来,等回长安之后,老道亲自帮你引荐,说什么也要将这等好粮食种满我大唐。”

    “道长要带小子回去自然是件好事,知识可否提前跟小子说说长安的事,小子和师傅久居深山,也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了。”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也好,这就给你好好说道说道,也让你早点有个准备,你要知道什么?”

    “小子想知道长安的风土人情,想知道唐朝的文臣是何等的谋略无双,想知道武将是戈登的勇猛无敌。”

    “你问的这些可是一时说不完的,我大唐是打出来的,猛将如云,文臣也是数不胜数,老道接触的并不是很多,也就挑一些老道比较熟悉的跟你说说。”

    “我大唐当今的皇帝是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又拜太原留守。隋末的时候,李渊观天下大势,乘机起兵攻占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