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甲三国-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穿戴完毕,公孙白站起身来时,众人被他那的风采所慑,不禁一惊,齐齐躬身拜道:“臣等恭贺陛下万年!”。

    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金装。公孙白一身鲜亮的冕服衬托得那俊美的面容如仙如神,再加上眉目间散发出的逼人的英气,令人见之心动神摇。

    众人陪着公孙白走出寝殿外。羽林骑中郎将燕八已率数百羽林骑和仪仗队在外等候多时,见到齐齐拜倒见礼之后,然后请公孙白上车驾。

    刘协望着这一干稀奇古怪的车驾队伍,不禁想起了元曲《哨遍?高祖还乡》中的描述。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十五年前在前世为程序猿,十五年后成为君临天下的九五至尊。前世今生,一切恍然如梦,似梦非梦。

    **********

    公元206年农历10月,汉帝刘虞临终前传旨禅位于燕王公孙白,公孙白三次请辞之后。

    同月中旬,公孙白接受荀彧等人的建议,择良辰吉日,先祭告上天,再行登基大礼。

    许都城,城中广场。

    广场中央搭着一个高达五六米的四层圆形天坛,正西面有一道宽敞的台阶直达天坛顶部。“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自古有天圆地方之说,故祭天的祭坛为圆形,称之为圜丘,祭地的祭坛为方形,称之为方丘。

    这个圜丘天坛是城内数千将士花了一天一夜的功夫搭建而成,虽然搭得较为仓促,但是依然显得极其雄伟,气势磅礴。

    天坛顶部正中,堆上了一大堆柴薪,上面放满了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祭品前面的巨大木架之上绑着一头牛和一只羊,称之为牺牲,牺牲之前的一张案几上,则摆放着天帝的神位木牌

    坛上站着两排鼓乐手和一班司仪人员。祭坛上下均站满了公孙军甲兵:祭坛之下由乐进率着数千京辅军守卫和维护地面秩序,祭坛中间由廖化率五百精兵层层守卫,吴明则率五百虎贲在公孙白身旁一同登台。

    如今许都城内虽然看似风平浪静,但是公孙白却能感觉到暗流涌动,在登基这关键时刻,保卫工作不能不慎重。

    祭坛两边密密麻麻站满了百姓,今天是众百姓极为爱戴的燕王登基的大好日子,百姓自然要来看个新奇。

    “陛下驾到!”

    只听得内侍尖细的嗓音远远传来,然后天坛前所有的臣民全部弯腰拜倒。

    “天子万岁!”

    “天子万岁!”

    “天子万岁!”

    两旁的人群顿时沸腾了,欢呼声呼啸而起,如同排山倒海一般,整个天地之间只听得到这四个字在激荡着,连天上的云霄都似乎要崩塌了。

    遥遥望去,只见黑压压的一片红衣虎贲和一干朝中重臣簇拥着仪仗华盖缓缓而来。

    华盖之下的公孙白,端坐在车驾之上,望着那四周密密麻麻的臣民,听着那大海呼啸般的呼喊声,不禁百感交集。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丝程序员,也不是那个逗比的公孙庶子,他是万人之上的天子,天第一,他第二!

    华盖停在祭坛之下,几个内侍急忙将前面的锦帘掀开,头戴冕冠、身穿冕服的公孙白缓缓走了下来。

    “陛下,吉时已至。”负责司仪的陈群走近公孙白低首道。

    “那么……”公孙白如电的眸光扫过四周,“祭天开始吧!”

    “是!”那名老臣垂首退下。

    “祭天开始!”

    “奏乐!”

    一曲极其轻缓、极其喜庆、极其悦耳的古乐响起。

    乐声中,天子公孙白在吴明和一干虎贲的簇拥之下,走向那高高的天坛,身后是荀彧、荀攸和杨彪三公,再往后是九卿中除郭嘉以外的八卿,最后则是各级官员达百人。

    祭坛之下,数以十万计的军民们,却齐齐安静了下来,数十万双目光全部集中在那个风华绝代的天子身上。

    万人敬仰!

    (过年期间码字不易,大家赏点订阅,少看点盗版吧,正版最好也在起点看,拜谢……)

第542章 大燕兴,天下平!() 


    祭坛顶部鼓乐齐鸣,编钟声声,公孙白手持镇圭,昂然而上。

    “上香!”

    公孙白接过三炷香拜了三拜,向前上香。

    “上酒!”

    公孙白接过陈群倒的酒,轻洒在供桌前。

    公孙白接过陈群呈托过来的一卷诏书,缓缓的摊开,慨而读之:

    “天子臣白,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只:汉有其国,历数百载。然自黄巾乱后,天下群雄并起,兵戈连年,又有北部鲜卑、匈奴诸异族,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中原之地,千里无鸡鸣,四野多白骨,百姓十不存一。臣公孙白,虽起于微末,然则当以天下为己任,敢不呕心沥血,平除祸乱,安定黎庶。自白起兵以来,破乌桓、扫辽东、剿鲜卑、灭匈奴、诛袁绍、斩曹操、、平袁术、定关西、纳西域,凡十五载,不知疲倦,甘愿为汉家效犬马之劳,不畏艰辛。承蒙先汉帝不弃,禅让于臣,又受百官拼死相请,值此危难之际,白畏天之威,又惧华夏动乱不止,乃惶恐继之,以重整江山社稷,造福苍生,祚于天下,永绥四海!”

    全场一片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一阵地动山河般的呼声。

    “天子万岁!”

    整个许都城中都响彻了军民的呼声,许久,呼声才逐渐平息下来。

    接着公孙白接过陈群递过来的银刀,走到绑在木架上吓得瑟瑟发抖的牛羊面前,挥动银刀,从其咽喉处一闪而过,将其宰杀。

    被宰杀的牛羊,即牺牲被堆放到祭坛正中的柴垛之上。

    公孙白又接过一个火把,走到柴垛面前,将柴垛点燃。

    轰!

    洒满火油的柴薪瞬间火焰冲天而起,照红了整个天空。

    咕咕咕~

    叽叽喳喳~

    就在烈焰腾空而起的这一刹那,天空之中突然出现了异变,只见黑压压的一片乌云朝祭坛之上疾涌而来,伴随着嘈杂的声音。

    那片乌云越涌越近,嘈杂声却越来越大,等到遮蔽了祭坛的上空时,众人才惊诧的发现,那赫然是数以万计的鸟雀、鸽子等飞禽。

    台下的臣民顿时一片哗然,这个时候突然来这么多鸟雀,要么是大凶,要么是大吉!

    那些鸟雀在空中停留了一阵之后,突然又叽叽喳喳的叫了起来,纷纷展着翅膀扑棱棱的移动起来,原本汇集在一团如乌云一般,此刻却逐渐散开,形成三团黑影。

    慢慢的,那三团黑影逐渐清晰起来,依次整整齐齐的排列在空中。

    有人已然惊呼了起来:“我的天,那是三个字!”

    “大燕兴……此乃祥瑞,天子万岁!”随即有人已认出了三个大字,高声呼喊了起来。

    所有的百姓、大臣和甲士,齐齐盯紧了高空中的那三团由数以万计的鸟雀组成的黑影,不禁纷纷激动起来。

    那的确是“大燕兴”三个大字,因为字体较大,所以足以看得清清楚楚,绝无疑义,即便是那些不识字的百姓,见到身边那些能够识文断字的人这般模样,自然也知道了内情。

    就在众人为空中的奇异景象所惊叹时,空中的鸟雀又叽叽喳喳的动了,在空中扑动着翅膀,移动着位置。

    这一次,展现在数十万的臣民面前的,却是“天下平”三个大字,字体依旧是那么大,那么清晰。

    台下,数十万的臣民,一片鸦雀无声,不可思议的望着空中的奇异景象。

    沉寂率先从羽林骑哪里打破,燕八率先高喊:“大燕兴,天下平!”

    呼声逐渐蔓延起来,先是羽林骑,接着是虎贲,再次是城门卫军,接着是京辅军,再往后则是数十万的许都百姓合群臣,纷纷跟着欢呼起来,激动异常。

    “大燕兴,天下平!”

    “大燕兴,天下平!”

    “大燕兴,天下平!”

    那巨大的欢呼声一直持续了足足一炷香的功夫才缓缓的停歇下来,空中的数以万计的鸟雀也逐渐撤去了字形,又呼啦啦的朝祭坛上俯冲了下来,在公孙白头顶上三四米之处汇集,绕着他头顶连转了三个圈之后,然后齐齐飞往东面而去,消失的无影无踪。

    天空之中,恢复一片晴明。

    所谓圣人出,必有祥瑞,但是历史上所谓的祥瑞,从未像这次祥瑞如此的清楚明确的表达了它要表达的意思。

    所谓高祖斩白蛇而起,推翻暴秦,那条白蛇到底是普通的蛇,还是所谓的白帝之子,谁也不知道,甚至高祖有没有斩过蛇,也没人考证过。

    而如今公孙白祭天,却是数以十万计的百姓和代表全天下士人的百官亲眼见到了天空中的祥瑞,说明燕王代汉,是顺天应人,符合天道的。

    在这个信仰鬼神的时代,对那些对汉室心存念想的人,对公孙白代汉的合法性存在怀疑的人,这一招可谓狠绝之极,让这些人几乎是彻底无话可说,甚至部分人直接倒戈,相信公孙白就是真命天子,合当为帝。

    *******************

    祭天已毕,文武百官和群臣簇拥着公孙白沿着长长的街道,缓缓的向皇宫方向而去,沿途皆有京辅军夹道护卫。

    入北宫苍龙门,车驾仪仗队伍在前,百官依序而行,一路倒也相安无事。一直到了青琐门前,车驾上的公孙白蓦地神色一凛,双目如电,寒光大盛,抬眼朝前头的地面望去。

    青砖地面虽然干干净净的,却像刚刚冲洗过似的,砖缝里还有淡淡的红色痕迹,而这一切却掩饰不了空气中的异味。

    那是浓浓的血腥味,对于戎马十数年的天子公孙白,这是再熟悉不过的气味了。

    很显然,这里刚刚经过一阵厮杀!

    公孙白抬起头来,正要问话,一路车前马后来回奔波的燕八,急忙凑到车驾之前,低声道:“宫内藏有地道,伏兵已被查获击杀,陛下勿虑……”

    公孙白微微点了点头,心中反而稍稍踏实了点。不管如何,他以燕代汉,那些刘汉的愚忠者不可能没有半点动静,只是想不到对方竟然能掌控通往宫内的地道,看来也绝非寻常人了。

    对于公孙白来说,京师之中遍布他的兵马和眼线,对手闹的动静终究是有限的,就算真的杀出个百十号人啥的冲到他面前,或者来个什么弩箭、飞锤啥的冲他而来,恐怕也伤不了他半根毫毛。姑且不说身边护卫如云,就算他孤身一人,那102的武力也能从容应对。

    只是今天是他大喜的日子,终究是要讨个好彩头,在他通往登基的路上若是闹个大动静,搞个打打杀杀的终究是不美,好在众将士很给力,在他入宫之前便已将事情办妥了,省得尴尬。

    经过青琐门,经明光殿,再过嘉德殿和宣德殿,便可抵达百官朝会殿。车驾仪仗来到了嘉德门,刚到门口,就被一个人拦住了。

    此人身着朝服,庄严隆重,一见公孙白的仪仗到了,便猛然纵身而起,向公孙白的仪仗扑去。

    公孙白身旁的虎贲一见马上将其拦下,几个如狼似虎的虎贲已将其扭住,公孙白见此人弱不禁风的模样,不觉有些疑惑,他把手轻轻一举,侍候在一旁的吴明连忙喊道:“放开他!”

    那人扑到公孙白的车驾前,直指公孙白,厉声喝道:“逆贼,下来!”

    这一声大喝,百官尽失颜色,公孙白把脸一沉,沉声道:“你说甚么?”

    那人正气凛然地道:“你公孙氏世享汉禄,又蒙先帝恩宠,如今以臣篡君,窃夺大汉数百年国器,不是逆贼又是什么?”

    公孙白一脸的懵逼,疑惑的问吴明:“此乃何人?”

    “前书卢植之侄卢玄,现任灵台丞,比二百石的官员,负责在宫内观察日月星辰。”有人答道。

    公孙白不禁心头一阵苦笑,这种士人风骨倒是有点风骨,就是毫无价值的风骨。他们的坚持,那就是道统,道统是天下奠基,万不可废。

    做为一个有风骨的士人,面对公孙白以燕代汉,这是他万万不能容忍的。可是一个比两百石的官员是没有资格随公孙白去祭天的,但是幸得在宫中任职观天象,所以一直候在嘉德门这公孙白必经之处的附近等着。因他是宫内之官,又手无寸铁,加之本身又弱不禁风,只要不是靠得太近,众宿卫自然也没理他,不料就被他突然冲了过来,虽然远远不能靠近车驾,但是终究闹出了动静。

    公孙白摇了摇头,低声对身旁的虎贲道:“捂住他的嘴,带走!”

    话音未落,卢玄便被几个虎贲拧住臂膀,他仍挣扎着跳起来,想要朝公孙白脸上狠狠吐了一口唾沫,嘴巴却被紧紧的捂住了,一口痰也被虎贲捂在了他的脸上。

    那一句义正辞严的“狼子野心,天地可鉴,公孙白逆贼,不得好死!”也只能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车驾继续前行,这次那些宿卫惊了一身冷汗之后,将沿途百米内的宦官、宫女等闲杂人员全部清理了一遍。

    刘汉四百年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新的王朝,大燕帝国的时代来临了。尽管它的登基大典因为仓促而显得简陋,因为仓促而没有四夷来贺、诸王来朝,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

    公孙白的车驾在百官朝会殿之前停了下来,公孙白在众臣的簇拥之下,缓缓登上殿堂,端坐在龙椅上。

    这个位置可真高!“绝岭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虽然高处不胜寒,可是我……朕,不得不处之!

    ps:求订阅啊求订阅,各位非正版的读者大爷们行行好,就当给作者发个过年红包,至少在过年期间盗转正吧……

第543章 代汉者,当涂高也!() 


    公元206年10月,公孙白将刘和驱逐下帝位,以先帝刘虞之禅让遗旨称帝,改立国号为燕,定年号为元兴,于是长江以北十州之地正式进入大燕王朝时代。

    同时公孙白追谥刘虞为孝康皇帝,史称汉康帝。

    汉代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

    康,自然是美谥。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刘虞的葬礼也得以隆重举行,全城缟素,公孙白以晚辈的身份亲自披麻戴孝送行,将其与汉懿帝刘协葬在一起。

    同年,公孙白下旨封废帝刘和为河东公,即日便行,失魂落魄的刘和,只得灰溜溜的往河东郡赴任,一年之后病死在河东郡内,此乃后话。

    这一年年底,公孙白追尊公孙瓒为武皇帝,庙号高祖,史称燕武帝,或燕高祖。

    同时,公孙白又立了两位太后:一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杨舞月为天慈太后;一位是在蓟城的公孙瓒原配夫人刘氏,为天安太后。

    已故的公孙瓒嫡子公孙续,也被公孙白追为惠王。而活着的其他公孙庶子们,也大都被封侯,虽然公孙白对这些庸碌的兄弟们并不感冒,但是堂堂燕帝的亲兄弟们,若是没有个爵位也是说不过去的。

    至此,公孙氏一门,也算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公孙瓒与袁绍拼斗七年,虽然误中袁绍诡计而先于袁绍而去,但是公孙氏不但最终战胜了袁氏,而且成为大燕皇族,比起袁绍的所谓“四世三公”又高了一筹,九泉之下,应可瞑目了。

    除了破例立两位太后之外,大燕又破例立了两位同时并存且健在的皇后:一位是公孙白的结发妻子张墨,为天左皇后,住永安宫;一位是前朝长公主刘凌,为天右皇后,住长秋宫。

    而甄宓、李薇皆为贵人。这样一来,中山国甄家原本已成为北地第一商,富得流油,如今甄家有女为贵人,自然声名大振,一跃成为声势显赫的望族,仅次于颍川荀氏等世族。

    两个太后也罢了,毕竟一个在世,一个不在世,但是两个皇后却是前无古人,一时间惹得众臣纷纷反对,但是在极其强势的燕帝面前,众臣劝谏无效之后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更何况,立前朝长公主为皇后,也算是公孙白表达了对前朝大汉的敬意,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给这些旧臣们心中一个慰藉。

    登基当日的叛乱之事,贾诩只花了半月的时间便已查清,是太尉杨彪一手操纵而为。

    对于这样的叛乱,公孙白自然不会饶恕,将杨彪满门抄斩,连那号称过目不忘的杨修也没放过。

    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就此没落。

    而河东卫家、郑县梁家,这两个家族自然也被彻底连根拔起,从此世间望族,再无卫、梁两家。

    九卿之一的执金吾、都亭侯贾诩,在此次平定内乱、掌控京城的事情上立了大功,又有从龙之功,故接替杨彪的太尉一职,成为三公之一。又爵升一级,封为槐里乡侯,其子贾穆也拜为亭侯。

    那些原本安插在宫中的黑豹卫,各有封赏,而最大的封赏,则是陈翔、王成等宦官身份的黑豹卫。

    健康值加到100,他们惊喜的发现自己的命根子又回来了,而且光顾了一下许都城内的青楼之后,发现那玩意特别好用,众人只差点没深情高歌一曲《把根留住》,当然前提是公孙白愿意教他们唱。

    经过数月的时间之后,许都城内逐渐安定了下来。但是在整个汉室天下,公孙白的称帝,却无疑是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千层浪。

    姑且不说江南和江东的士人,对公孙白口诛笔伐,甚至有人扎了木偶刻上公孙白的名字每天用针扎泄愤,即便是在公孙白的势力范围内的北面十州,也有不少人对公孙白破口大骂,甚至还有好几个地方出现了造反。

    只是反对的终究是少数,几处造反的人数都未超过千人,影响范围不过波及一郡一县,持续时间未有超过一月者,便已被扑灭。

    百姓已安居乐业,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谁特么那么傻跟着你去造反掉脑袋?对于大多数世家大族来说,老子管你天下姓刘还是姓公孙,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