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帝-第5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年的古旧木门吱呀一声打开,浅色宫装女子出来,眉目端庄秀丽,但身体有点透明,却是久受香火,而一点灵性形成的分身,扫了一眼他们:“是敌人来了?”

    “是,臣等情报不力未能锁住风声,湘朝已突袭京畿附近的十几个据点,其中半数未能及时撤走,大肆抓捕拷问下或有人泄密,或核心第一代汉人能撑住,但未经风浪的汉二代未必经得住拷问,雇佣的土著更会泄露出许多关联信息……根据朝中的鼹鼠风闻透露,皇帝震怒命人起草征伐预案——据流言和军中动静来看,或要起四十万大军征伐。”

    “蛟龙难藏于浅水,第二代繁衍多了良莠不齐,总有瞒不住时,这不怪你们……”女娲沉吟着,有些疑惑,眉微皱:“四十万大军,莫不是皇帝亲征?”

    韩子维摇首:“当有很大水分,具体方案隐秘还不清楚,但有情报显示皇帝召集过几位宿将,但未闻有亲征准备,也未闻有登台拜将授予军权的准备——这与我们历史曾经秦征楚的上升期不同,衰落期皇朝不敢将兵权外授于人,具体还在打探……”

    “但望气,见湘朝龙气复有振作,可谓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彬州距离帝都距离不是很远,我们不能等朝廷大军过来,需得早作打算了。”

    “那就是王莽征伐之事……”女娲估测了下,大致明白他们所说的早打算意思,只说:“是起义还是转移,我不能一个人做决定,稍等片刻,我去和叶君沟通……”

    幽香翩然入殿,一股龙气升起上空,如烟如柱,在湘朝龙气重新振作强化这时,别管是回光返照还是中兴气象,都意味着封锁力量的加强,此际只有这位娘娘能借汉人一点龙气与地上汉国龙气沟通。

    “娘娘口中的叶君……就是陛下吧?”

    众臣心中想着,见到这种沟通阴阳,无形中感觉一种强大后盾在支撑着,都是定下心,安静等待起来。

    韩子维对身后青衫美妇人传音:“师妹勿忧,湘朝占着暗面龙气固力未尽衰,但我们汉人占着阳面龙气秉运方兴,此役提前发觉湘朝动向就已掌握战略主动权,再不济可以请娲皇娘娘玉驾转移,每往后一份湘朝的力量就弱一分……”

    不多时,女娲微笑出来,垂手给他们一封旨文,并没有宣读:“我和陛下商量过了,此际退让不得,立时组织起义。”

    “但不能和汉土黄巾起义那样散乱,注意统一方案协调各州力量。”

    “大方针是舰内的孙策将军,及三千甲兵立刻登陆,将你们在下土的力量组织起来,集中对偏远州郡攻伐,占领州郡建官立制。”

    “至于朝廷正面讨伐军,第二次舰船登陆,满载万余道兵和术师,甚至真人团,摧敌正锋,给予你们后方卷席的空间和时机,而后聚兵击之……细节我们就不干涉了,伯符将军和诸位都是行家里手,商议方案出来。”

    “臣等应命!”韩子维恭谨接过旨文,告退时瞄了一眼,收在袖子里,又叩拜请示:“汉家不可无君,还请娘娘请示陛下,请一宗室下降。”

    “陛下早有预料,汉第十四代刘真将下降,汝等奉他为皇就是了。”

    “臣遵旨。”

    韩子维这才没有疑惑,出去后再传给周围人。

    众人在院子外面传阅着,第一眼见上面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泥印,感觉上面的龙气,都是大喜:“陛下的旨意!”

    云英有些疑惑:“子维,只有这个加持,没有别的援兵支持了?”

    “听说有时间落差,下土二十年,地上不过二月时间……陛下舰队征战转场或不能一两天时间就赶到,那在我们下土就要好久了。”

    韩子维很是严谨说,见道侣有些忧虑,又转口安慰:“但别小看这旨文,原本分散各州的起义,最大劣势就是国制未成、权威未立而难以令行禁止。”

    “历代起义都栽在这里,就算一代转生汉人忠诚,枝叶散开第二代大部都是土著女人所生,虽经汉文化熏陶对汉族有认同感,但对彬州的中枢核心未必认同,这就是膨胀太快组织度效应。”

    “但有陛下这道旨意,掌握实权的第一代汉人凛然奉命,立刻就将散沙组织成体制——陛下也知道这点,你看,下降大军前线抵抗,给我们在后方练兵,组织,建制的空间和时间。”

    云英眨眨眼睛,大悟:“有这时间,原本薄弱分散族人,就凝聚起来,就有了一拼之力!”

    “其实怎么打都是有一拼之力,没人规定我们就要死磕?”

    韩子维大笑,爽朗说:“这湘朝是衰亡之龙,而我们是新生之龙,时间站在我们这面,即便湘朝实打实能凑出四十万,只要我们设法撑过或避开第一波锋锐,拖延下去湘朝就撑不住。”

    “不说四十万大军饷银,这人吃马嚼都得有粮草吧?区别只是怎么样最快消耗湘朝的力量,要知道我们自己是在跟时间赛跑,这下土演化终结只有七十八年,能多争得几年就意味着最后阳化多出成千上万,这才是陛下为各位考量的全局利益。”

    众人相识一眼,心中都是涌着暖流。

    …………

    湘阴·帝都

    城外自一个月前就不断出现军队,陆续扎营,城里铁匠铺最开心,因打造武器、修补盔甲都要用到他们,由于有着关系,皇城脚下这些各地厢兵的司务官不敢不给钱,算是好好发了一次战争财。

    而今天早上起城里禁军大营更人声沸腾,据说皇帝陛下要亲自检阅军队,吸引了不少市民涌过去围观。

    帝都人民对政治的热衷是外乡人难以想象,路上、酒肆、茶馆里都有不少人议论:“皇上莫不是要亲征?”

    “好像不是,前几天校场里面搭建土台,看着要登台拜将的样子……”有个壮汉摩挲着下巴,很是羡慕:“不知道会是哪一位成大将军,四十万大军呐。”

    “哪里会拜大将军,这时节……”有个读书人冷笑着,自然而然有股怨气,旁人看见他的衣服没有功名,就很是明白这股怨气,笑笑不接口。

    “我听说一个传闻,我姑父的表兄的主家是朝官,说是几个将军相争不下,陛下干脆决定分而治之。”这人洋洋得意地扫视一圈周围,炫耀着自己的消息灵通,酒客也聚拢过去,打探消息。

    那读书人倒抽一口凉气:“嘶,令出多头,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呃,我没有说什么。”

    他旁侧已空出了一大片,如避蛇蝎,没人敢和这家伙答话。

    而街上的人流还在向着禁军大营涌过去,检阅是在大营校场上,地方很宽阔,又都是将士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挡着,具体在大营外面看不见,只看见一座高台上有人说了番话,经扩音法阵传播开来,台下很多将士都侧耳倾听的样子。

    但到营门口就是在太远了,营外的百姓们都面面相觑,听能听到有个男人说话声音,距离太远不知道讲的什么意思,只听见高台下面一片高呼“万岁”、“万胜”,而后这声就传开来,外围士卒高呼“万岁”、“万胜”。

    百姓们一看,心忖:得了,我们也喊吧。

    “万岁——”

    于是满城山呼“万岁”之声,皇帝立在台上听着,看着刀枪如林在阳光下映得闪亮一片,终能体会为什么历史上雄主都喜欢阅兵,这种万众一气凝聚的掌握感觉,给人以身心膨胀的自信感,这一刻他就好像是祭天仪式时那样……不,比那更甚!

    天子祭天时还要等着上天来响应,但自己登基十五年有什么响应?还得为此惶恐,每年祭一次天回来,半个月,用餐的滋味都不对了。

    但这时,才让他切切实实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皇帝,是天下俯首第一人!

    唯一可惜点的是不能亲征,不能亲眼见到那些汉人反贼不分男女老幼都跪伏在自己脚下,皇帝有些遗憾想着,回首对三个将军说:“这征伐之事,就拜托潘、沈、樊三位将军了。”

    三人相视一眼,眼里都撞出些火花,齐对皇帝俯首:“臣等必凯旋归来,献贼首于陛下!”

    文臣们一阵奉承,祝词几位将军旗开得胜,只有几个胡子花白的老将军木着脸装木偶,不敢露出不和谐表情惹得皇帝猜疑,心中已是暗骂:“一支大军分成三部,各由三个将军统帅配合,这天才主意是哪个蠢货想出来,实是可杀?”

    “皇上登基十五年,政事没有问题,军事说起来也头头是道,怎这种兵家大忌都会犯?”

    但这话自不能有丝毫表露。

    就在这样满城热烈和众人莫测心思中,禁军分三波开拔出城,和外面厢兵陆续汇合,涌向彬州——就是此前情报显示的贼人中枢之地。

    “听说那复汉社实是个宗教团体,供奉一个圣女?”潘广宏策马在官道上,回顾将官笑说:“待我把她活捉来献给陛下,气死那两个家伙。”

    将军就笑着:“大帅勇冠三军,如何是别人能比?”

    “这过了……”潘广宏哈哈大笑,笑声肆意。

    后面一支队伍的将军听见,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但冷淡没说什么,平静说:“攻破敌军后,允许你们洗城……谁第一个攻破,我在陛下面前为其请功。”

    “愿为沈大帅争功!”将军们干脆表达战意,心中都是门清——军中谁不知道潘、沈有旧怨?哪里都要争得一争。

    最后面压阵樊长旭见此有些摇头,他为人稳重,终归没有上下级的压制权力,不好插手两个同僚的矛盾,只能照着鼓舞部下:“到地方上注意军纪,贼区可以允许你们随意,别太过就可以……缴获不许私吞,要上交后再分配。”

    大军各部军令都不相同,但共同点是一样——将士眼睛都是炙热,仿佛看到了随手取用的金银财物、绫罗绸缎、美女佳人,都在前面招摇等着自己。

    天光晴好,烟尘遮蔽着军队身影,而半空中有几道暗影,冷笑:“乍一看还以为是郊游呢,这种也算去打仗?”

    “土著么……都这样,一开始差点以为事情暴露了,原来是别的教团起义,说来也奇怪,彬州教团以复汉为名,张道友你看,这会不会和叶青汉土有些关系?”

    “谁知道呢,下土黑水转生可能有相互串联吧,不过这里是湘州下土,张维村的地盘,叶青的手还伸不到这么长……”张角笑了一声,很是淡定说:“汉土有一句话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无论是这朝廷,还是汉人,都还没发现我们地下传教,正好趁机将朝廷和汉人一锅端解决掉……”

    说话间,几道黑影消失半空中。

第996章 一路撤退

    辞州·亳郡

    日上三竿,阳光炙热,烧烤这片南方大地,迁移队伍人流迤逦,烟尘尽处地平线上,就是汉人在这世界堡垒——亳城。

    路经城北的明扬县时,一支骑兵脱离大队,查看前面地形。

    马蹄声暴雨一般,路上土著行人无不退避在旁,或是从未见过这样多的马匹,有些好奇又畏惧看着,骑队也不骚扰地方,直到一座小山不远镇子上时,一座大院出现众人面前。

    云英瞅了几眼,勒马停住:“师兄,这里有些眼熟……”

    “因你曾住过几天,真人记忆不错,自是隔了二十多年都有印象……只不过原先我们家的庄园烧成白地,新建院子乍看之下你认不出来罢了。”韩子维轻笑着,挥鞭给她指点几处地形:“你看那片竹林,就是你刚来找我那晚上,我当是外敌入侵和你打了一架,若非最后近身相搏气息上分辨出来……”

    云英想起些,脸色绯红:“别说,我想起来这什么地方了,说来这明扬县也算师兄此身的家乡了,二十二年兜兜转转又回到这里。”

    韩子维知道她在人前面薄,微笑住口不语。

    后面跟着韩子维的一些亲随老兵也认出来此地,点首:“还真是这里……咱们跟韩将军在这里集合过一次。”

    “我还在镇口的做过半月的屠夫行当,庖丁解牛吓了他们一条……哈哈……”

    “时间还早,要不顺道穿过镇子去瞧瞧?”云英问,她心中怀着一种追思感,对于他们来说这县也是初降之地,当初月下斩杀清元剑宗的真人连夜分散而走,有些同伴再没能见到,而能活下来回到此间也是一种缘分。

    韩子维有点意动,跟着策马穿过青石街道,去镇子里走走。

    经过修缮一新的院子时,韩子维目光着意打量,有些庄客和男女在里面紧张望着外面,他一个都不认识,想来这院子可能让族里收回去分配给别支,就一时意兴阑珊没有了下马说话的意思。

    他回顾众人,叹:“这叫我想起了二十二年前和伯符将军重会时,听他说起陛下讲过的一个小故事……要不要听听?”

    老兵知道韩子维曾是孙策手下,又听说是应武陛下讲的故事,都十分感兴趣:“韩将军快说!”

    “从前有个樵夫去山里砍柴,见二童子下棋,遂放下斧子观看,一童子笑说此是有缘人,给了颗果子让他吃下,一时不知饥饿。过了一会儿棋下完,樵夫提起斧子准备离开时,那木头的斧柄已完全腐烂了,斧刃也生锈了,一童子笑着牵给他一匹马,叮嘱骑马回家后千万不要下马,直接回来。”

    韩子维话音一顿,转首看了看那陌生院子、小镇,又见师妹和部下都听得入神,就继续说:“樵夫骑了马回家,见物是人非,忍不住下了竹马去原先故居询问,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闻了他的自述后诧异,指问了些家谱和家中秘事,无不对应,却道——吾曾有一高祖百多年以前入山砍柴,其后不归,以为遇虎而亡,莫不就是您?樵夫这才知家人都已作古百年,一时茫然无言。”

    “这是遇仙了吧……”众人面面相觑,想起仙人劝其莫下马,不由追问:“然后呢?什么结果?”

    韩子维目光稍回忆,点首:“孙将军当时看着我,意味深长说——这樵夫自知凡尘已无留恋,回首要上马归去,见身后仅有一只翠绿竹马——载他归去的法术其实是以他自身为源力,在他下马后就已失效,再回去山上找,也找不到那两个童子了。”

    云英目光微颤,心中莫名被什么触动,咬着唇:“孙老将军劝言的对……我们此际都是骑竹马之人,而陛下和娘娘,就是那二位仙人童子……这汉运复起就是我们的竹马,是以我们自己的志气驱动,下了马,它就真的是竹马死物了,再也不能载我等归去天外天。”

    队伍里一阵沉默,众人都沉思着,回醒这二十二年娇妻美妾相伴、儿孙环绕的充裕物质生活,确实是不如一无所有、赤条条来到这世界时坚定了,不由汗涔涔:“世界对人的同化,春雨润物无声,而形之不察,委实可怕……”

    “对,若非我们还有着复汉志向,若非我们每年祭天都能获得陛下回应,若非娘娘就在娲皇祠里……”

    邵元胜喃喃说着,心中突白光一闪,失声说:“娲皇娘娘亲自来见我们第一代汉人,又将她灵体留在这虚幻演化下土,其实守护的不是我们疆土安全,而是守护我们的灵魂吧?”

    “对,你能想到这点很好……这就是我们的娲皇娘娘,她与陛下都是我们的守护者,但阴阳柔刚,守护风格自是不同。”韩子维颔首,策马穿过镇子,对这些毫不回顾:“暗面演化不是虚幻,但湘朝的演化与我们毫无利益关系,任由它的渗透就是有害……”

    “以后记住——我们是失去汉土故园,被世界放逐之人,在这异世界流浪,流浪到远方,哪里有什么回家……但反过来说,有汉风之土就是我们的家园,汉国就是载我们去往更高一层的竹马,应武陛下和娲皇娘娘就在那里等着我们。”

    “大伙儿一起同路往前,可以跑的慢,不要下马,不要停步,不要迷失方向……汉道昌,就是我们回家之时。”

    邵元胜听着哈哈一笑:“大伙都跑起来,向前……为了我们自己,我们的征途在天外天战场!”

    蹄声再度而起,出了这异世界小镇,冥冥之中,一层薄薄灰气在身上蓦消失,而汉家国气愈发鲜明,夏花盛放。

    ……不多久,高大城墙出现在众人视野中,上面已打着汉军的赤底青龙旗号。

    尚隔十里地,百余骑奔驰而来,在南方湿热少马的气候条件下骑兵很罕见,这带头的一个大将半路就喊着:“来者可是韩将军?”

    “是我……你就是亳郡的唐友鸣将军?”韩子维驻马在路边,互道久仰,递给他一张旨文:“这是陛下印信。”

    风声烈烈,将士队伍在开过去,队伍长蛇望不到尾巴,只有旌旗赤红,青龙卷动,向着亳郡这座经营二十年的坚城而去——辞州是汉人渗透最深三个地方之一,与靠近中原繁华的彬州不同,与控遏云江水系的云州不同,选择这里因地处南方偏鄙,就是后备基地打算。

    跟着唐友鸣过来迎接的道兵、术师都有些紧张,有些好奇看着远来的队伍。

    二十年匆匆岁月,对于凡人的寿命来说已经很长,他们这代人听父辈说了很多汉家故事,但真正见识到这等壮观军伍还是首次——之前也有攻袭亳郡之战,但城里早就渗透筛子一样,夜袭破城半点爽感都没有,对于向往金戈铁马的年轻人来说自有着余味不足。

    这一刻,年轻汉人真正是瞧了个痛快,原本因朝廷四十万大军压得前方节节败退的阴影,都一下消散许多,自信升起来。

    唐友鸣对这军阵熟视无睹,只专注看着旨文,验过龙气真伪舒了一口气:“亳郡本城,连七个县城,都已拔下,但缺少官员维持,本地土著我们可信不过——你们带来多少人?”

    韩子维点首:“少部零散分居、潜伏很深的没有召,剩下集彬州、云州的所有主要屯聚区汉人,还有路上各州陆续收拢归建制一些各地绿林武装及其家属,算下来合计九十三万人。”

    “因两代人都娶纳妻妾很多,三妻四妾,生的儿女中又有一半女儿,已是女多男少,再除掉婴儿孩童,剩下青壮男人,不过二十六万人,都分在前队和后队,中军全部是家眷。”

    “男子有点少了,我们辞州三十万,男子差不多只有九万,初代汉人男子三万两千人,一户有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