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问道无常-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子想师父在命名全真庵之时曾经说过,全真有融合儒、道、佛三教思想于一体之意,我想如今我们师兄弟几人,倒多出身于儒家,平时即便耳濡目染的儒家思想自然已经深入内心,如谭师弟这般儒雅有礼,我想师父定然也是极为首肯的。像我们如今出家清修,师父又教导我们慈悲爱民,却又有着佛家慈悲济物的胸怀,而我全真本是以道家为本,师父平时里对我们弟子训讲的《道德经》,又实在是将道德修养、为人处世、内丹修炼功夫融于一体,更是我等平时修养之时片刻不得疏离的。如此三教合一,我想这庵堂的命名倒不可少了‘三教’二字。”马钰此时侃侃而谈,倒自有一番道理

    “嗯,不错,”王重阳点头称是,“‘三教’二字自是主体,‘全真’一名开我教之先河,有引导流派发扬宏大之功,‘金莲’一说原指内家修炼功夫,又与我受命东行之时的‘七朵金莲’相应,如今这登州府的庵堂,是我教门兴旺的发端,有这‘三教’二字可昭示我教门的思想融流,无论儒家弟子、佛教信徒,我教只有兼容之胸怀,却并无排斥之心,这两个字很是不错。”说到这儿,他不由抬头四望,只见晴空朗朗,风和日丽,天地浑然一体正如此刻胸怀之畅达无虑,他微一沉吟又说道:“我们平时修行,在外讲究吸取日月星辰之精华,对内则讲究精气神之凝炼,这‘三光’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又可以加上‘三光’两个字。”

    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九月,王重阳带领弟子到达登州府福山县姜家之后,在姜家宅院创建了“三教三光会”,此会兴建不久,又在登州府蓬莱县兴建起“三教玉华会”,一个月之后,附近州县闻名前往敦请,又在莱州府境内建起“三教平等会”。一时,全真道在山东境内的宁海、登州、莱州三个州之内一共兴建起了五个面向广大百姓身心修炼的道教团体,会众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官员、乡绅、秀才以及底层民众均有信奉修行,会众人数过万。从此之后全真道思想在山东半岛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章完)

第131章 28、河边看相() 
在完成三州五会的兴建之后,王重阳一方面忙于各庵堂内的讲经说法,又挑选了悟性好、有道性的道徒收为外门弟子,以辅佐各会会首安排庵堂内一应事宜。另一方面则加强对弟子的修炼指导,如今他对弟子的督导更为严厉,又因为每个弟子资质、原来的家庭条件都各有不同,少不得就在修行方法之上多加调适,以更利于修行有进。如此一来,每天的安排十分紧密,人自然是万分忙碌。

    这一天,马钰看师父好不容易得了空闲,连忙去厨房端了饭菜进来,准备让师父用饭。刚一进厅堂,就看到王重阳背转了双手,看着窗外的树木流云,轻声说道:“归矣,归矣,再不归即将晚矣。”

    马钰只听了这一句,心中不由一惊,觉得这实在是不祥之语,师父怎么突然就冒出这么一句来?再看师父的神色,却是平静如常,和平日没有什么不同,于是就笑着说道:“师父要归去哪里?可需要弟子陪同?”

    听到马钰的声音,王重阳不由转过身来:“马钰,我正要叫你们来商议。”

    “师父无论有什么事,还是请您先用过饭,弟子看师父近日实在劳碌,得闲时还要多加休养为妙。”马钰连忙把饭菜放到桌子上,“师父请先用饭,我这就去把几位师弟叫来。”

    “好。”王重阳也不推辞,先自用过了饭菜,这时马钰就叫了几位师弟过来。如今留在王重阳身边的弟子除了马钰之外,还有谭处端、郝大通、王处一、刘处玄、邱处机,一共是六位弟子。

    看看弟子们都来到了厅堂,王重阳缓缓说道:“如今这三州五会兴办得如此顺利,倒让我十分欣慰,不由想起我在终南山活死人墓时曾经发下的誓愿。那时我独居深墓之中,却在墓的四个方位上方方正正种下了四株海棠,那实际就是我‘愿四海教风如一家’的宏愿。如今我们在这山东境内已经有了三州五会,传道一事在此地已了无遗憾。只是想起我当日的宏愿却尚未完成,如今时日迫切,倒不能不带你们走这一遭。不知道你们有谁愿意随我去到陕西传道?”

    “师父,弟子愿去!”马钰说道。

    “师父,我们也愿意去!”谭处端等几个人都齐声说道,尤其是郝大通更是爽朗地一笑:“师父,这么好的事当然少不了我郝大通的对不对?弟子愿意跟随您去陕西传道。这传道当然是大事,况且我听说陕西那地界八百里秦川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州,人杰地灵那是没的说,可是我长这么大却从来没有去看过,如今师父要带我们去那里传道,那可真是求之不得的。”

    听郝大通如此说,王重阳不由笑道:“别人都去得,唯有你却去不得。”

    “师父,为什么?”郝大通睁大了圆眼问道,“弟子自忖并未犯有过错,师父为什么不肯让弟子陪同前往?”

    “我已经给你和处一觅得了一个好的去处。”王重阳说道,“此处风景亦好,自古就是我道教中人静修开智之地,你和处一可去往此处清修,将来定有所成。”

    “师父说得那么好,到底是哪儿啊?”此时王处一也睁大了一双秀目望着师父。

    “就是由此东去不远的铁槎山。”王重阳说道,“此处道气绵延,静可听仙音,出可近人声,实在是于你们二人极其适宜的修炼之所。你们可愿意前去?”

    “师父既然说了,弟子也只好前往了。”郝大通低垂了头说道,“只是不跟随在师父身边,怕师父少人照应,我这心里实在是好生挂念。”

    “唉,你不要太过贫嘴,”王重阳往日听了郝大通这样说话,总会微微一笑,不料这次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从此一别,你和处一定要好生修炼。处一心志安定,他日必有所成,我倒十分放心。不过你虽年长于他,却总是难免会有心志飘摇之时,平日里且须记得‘炼心’二字,你的炼心却又不同于他人,他人或许是苦炼、苦修,你却需要更多的清修、静修,你可记住了?”

    “师父,弟子记住了。”郝大通和王处一都点头答应道,王处一心智清明,此时冷眼里瞅去,却觉得师父有交待后事之嫌,心中不由一沉,却不敢明言,只是把目光调转了去看马钰,见马钰也是紧锁双眉,显见得心中并不十分痛快。

    “另外,大通,我之前曾经说过,他日你若再遇明师异人,尽可以放心拜师,不必再来问我。如今我再把这话交待于你,你可要记住了。”王重阳说道。原本人们拜师都十分讲究,如果之前拜的有师父,再看到哪位高人想要拜师,却需要先请求原来师父的同意。王重阳自知此时已是诀别,又知道郝大通另有师缘,因此就提前把这话说下了。

    “师父,我记住了。”郝大通说了这话,不知怎的心中突然一酸,双膝一软,轻轻地就跪了下来:“我郝大通拜得恩师,这两年来受教无数,只是我天性愚鲁,于修行还多有不到之处,此时再听恩师教诲,弟子心中,心中实在是感激!”说着这话,眼睛里竟然有眼泪要涌将出来。

    王处一一看这种情形,也连忙跪下说道:“多谢恩师教诲,此去铁槎山我和郝师兄一定刻苦修行,不敢忘了师父的多年教诲。”

    “好,你们今天就去吧。”王重阳说了这话,轻轻地对二人挥挥手,“好生修炼,不要忘记了当年自己出家修行的初心。”

    “是,师父!”二人又是深施一礼,然后起身去了。

    (本章完)

第132章 29、山中贵客() 
王重阳默默地看着两个弟子远去的身影,很久没有说话。

    马钰等四个弟子平时和郝大通、王处一也都交好,郝大通憨直,生性活泼,言语诙谐,有他在师兄弟几个就总是欢声笑语,他这一走,倒好像走了一半的人之多。王处一为人机敏,处事柔和,六个师兄弟中只有邱处机和刘处玄比他小些,其余的要么大他三四岁,要么大上二十来岁,平时也都喜欢他机灵、聪慧。如今看这两个人一起离师远修,却又不知道何时可以再见面。虽说出家人原本不该有诸多七情六欲,不过师兄弟相处久了,自然就有了手足之情,若说突然就淡然放下却终究是不能的。

    王重阳既已定下了离开山东的日子,又对各会的会首一一做了交待,又对一众人等以后如何传道修行细细叮嘱一番,这下师徒五人要离开山东的消息就传了出去,等到了离开的那天,马钰等人还在房内收拾行囊,就听到外面传来鼎沸的人声,邱处机隔着窗户一望,不由轻声叫道:“师兄,今天怎么来了这么多人啊?”

    马钰听说也连忙探头一看,只见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周伯通更是已经飞快地向王重阳的房间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大声喊着:“师兄,怎么这就要走了吗?”

    王重阳连忙走出房间,看着周伯通一路快步走来,身后跟了一群前来送行的外门弟子和听经会众,他不由轻声责怪道:“伯通,你怎么带了这么多的人来?这可如何是好?”

    “师兄,这可不是我带来的,都是人家自发前来的。”周伯通说道。

    这时安儿已经跑到马钰跟前,先请了个安,然后说道:“道长此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大公子和二公子原本要来,被我劝回去了,我只说我来送就好,幸好庄中事务繁多,我才把他们给劝了回去。”

    “安儿,别说是他们,就算是你也不应该来的。”马钰说道,“我已是出家之人,又哪会顾及如此多的情意深长,恐怕倒会让你冷了心。”

    “道长说的哪里话!安儿虽然并没有正式拜师,不过自己也只把自己当作出家人一般,可是就算我是出家之人,这送别之情总还是需要尽上一尽的。”两个人正说着,王重阳和周伯通已经走了过来,王重阳神色郑重地打量着安儿:“安儿,你可是真心想出家修道?”

    “道爷,那自然是真的。”安儿说道,“自从跟着我家老爷出家那天,我这向道之心一天都没有动摇过。”

    “安儿,今天就让马钰收你为弟子,你可愿意?”王重阳问道。

    “自然愿意,只是不知道道长是否愿意收我?”安儿说着将恳切的目光看向马钰,“说句不该说的话,我和道长原本是主仆,如果拜他老人家为师,那我可就是高攀了。”

    “安儿,你这话原本就不该说,”马钰听王重阳让自己收弟子,心中既是喜悦又是不安,喜悦在王重阳此时即是认可自己修道有成,不安则是因为之前看师父的神色的确不妥,此时又让自己收徒,难道有让自己承继教门之意?这样想着,对安儿一直信任、喜爱的感情却是不变的,收他为弟子原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因此就说道,“你一直于修行方面勤谨,倒比很多外门弟子都进界甚快,你如果想拜我为师,我自然很欢喜收你。”

    “拜见师父!”安儿听说,当即跪倒在地对马钰大礼参拜。

    “你原本姓吕,单字名安,如今我就为你起名吕道安,你看可好?”马钰对安儿说道。

    “好,好,”安儿喜得满面笑容,“多谢师父赐名!”说着又是深施一礼,谢过马钰赐名之恩。

    “恭喜恭喜,马贤弟如今也能够收徒讲道了,安儿这下成了一位精灵古怪的小道士,实在是可喜可贺!”周伯通说道,又微微点着头:“吕道安,这名字不错,道意极深,和我这周伯通的名字有的一拼!”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道安,你且不能只顾着欢喜,收你为我门中弟子自然是为了委以重任。如今我们去陕西传道,你可留在此处,要多与各会会首互相照应,切不可误了各会庵的传道之事。”这时王重阳郑重其事地对吕道安说道。

    “是,师爷!”吕道安躬身一礼,答应道。

    此时,门外前来送行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有各会的会首出面维持秩序,王重阳一看,心想:此地不宜久留,于是对一众弟子说道:“此地情形我们实在不宜再多耽搁,赶紧出发吧。”

    “师兄,我们什么时候再见?”没想到,周伯通却首先红了眼睛,“我实在是舍不得你们走!”

    “伯通,你这又何必呢?”王重阳爽朗地一笑,“有缘再见!”

    “无缘便不见了?”周伯通小声嘀咕着,马钰他们只好忍住了笑,只管随在师父身后慢慢向前走去。

    走了一程又一程,送别了一层又一层,今天这场面,就好像整个宁海城的人都出动了,不停地走近来,不断地挥手道别,王重阳带了弟子们在人群中缓缓地走动,虽然手都挥累了,心里却是格外的高兴。四个弟子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热烈的场面,看到会众如此深情的送别,心中着实感触颇深。

    好不容易走出宁海城,送行的人才慢慢远去,看看头顶已经悬挂的高高的太阳,约摸现在时间已是巳时时分,马钰等人轻轻擦去额头的汗水,邱处机更是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如此热烈的送别场面,我可是从来都没有见过!”

    王重阳深深地看了邱处机一眼:“长春,我等都身负传道之大任,自然要于修道之上更下功夫。如今,你大师兄马钰已然得道,二师兄长真已然知道,你想没想过,自己如今走到了修道的哪一重?”

    听师父突然这么一问,邱处机不由微微一愣:是啊,如果从在昆仑山烟霞洞遇到师父那一刻起,自己已经修道将近三年,又走到了修道的哪一重呢?

    (本章完)

第133章 30、度() 
看邱处机发愣,王重阳不由微微一笑:“怎么,你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还是师父从未教过你修道?”

    听了王重阳后面这句话,邱处机想起平时师父让自己做的都是杂务之类的事情,不由从心底里觉得认同,但是嘴上却并不敢说出来,只是说道:“弟子知道自己资质鲁钝,兴许就只适合每天打扫庭院、修剪花木、照顾各位师兄弟的饮食起居,就算有幸和外门弟子一起听师父讲经,那自然也是弟子的福气。”这样说着,心中自然是觉得大大地不平,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实在是和安儿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只是安儿平时还能得到师父的夸奖和称赞,如今更是拜入大师兄的门下,自己呢,却只不过顶了一个入门弟子的名头,实实在在的师父并没有教过什么真正的修道方面的功夫。

    “这么说,你是在抱怨为师吗?”王重阳问道,虽然如此问道,口气却并不严厉,面色也仍然柔和。

    “弟子实在不敢有丝毫抱怨,”邱处机说道,“只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师父只是让我做些杂役的差使,如果收弟子入门只为打扫庭院,那真真的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尤其想起当初自己为了拜师费煞苦心、历经百转,如今竟似无所得一般。

    “你终究还是不大明白为师的苦心,”王重阳说道,“你原本福轻障重,虽然生性聪敏却难免失于过多机巧,苦修于你原本最为合适,只是这道慧根你尚未悟透,如今你的修行只须从两处入手,一则诵经,《道德经》厚重、素朴,于你此时诵读倒最为合适,静心诵读既可修心又可启智,可以助你早些顿悟。二则还是要多费辛劳,莫要嫌师父给你的活计太多,你平日里总要多受些苦处,魔障才能够减轻一些,慢慢修得些福气,于开悟倒多有好处。”

    “是,师父。”邱处机拱手作礼,“听师父如今教诲我已懂了,以后自然会刻苦修去!”

    “如此就好。”王重阳说到此处,觉得身体略有疲乏,不由问道:“我们现在到了什么地方?”

    马钰回答道:“师父,前边就到潍坊了,我们今天走得很快,倒远远超出我的预估。”

    “恐怕以后就走不了这么快了。”王重阳轻声说道,“马钰,你到前面找家客店,我们今天暂且就住在这里吧。”

    “师父,您累了吧?”这时,刘处玄说道,走过去接过了王重阳的行囊,“弟子看您的脸色不如寻常。”

    “今天原不比平常。”王重阳说道,“平常为师何曾感觉到累?这些许的路程也并不费力,只是今天可实在是真累了。”

    “师父,我马上去前面找客店。”马钰说着就快步向前走去。

    当天刚过申时,师徒五人就住进了客店里,次日清晨即行,如此日复一日,走了两个多月到了河南汴梁。此时已至隆冬,天气异常寒冷,一行人走在街道之上,风吹衣服单,王重阳此时尤其觉得遍体生寒,他自觉体力再难支撑,就叫马钰又找了一家客店住了下来,这家客店就是瓷器王家客店,那客店老板姓王,见是五位道士住店,他原本一向崇信道教,又曾听说过山东王重阳的威名,当下迎接招待甚为热情,专门辟了两间极为清静、雅致的客房让他们居住,马钰随侍在师父身旁。

    王重阳自知命不久长,此时躺在王家客店的木床之上,以往在陕西修道之时的艰难,出活死人墓之时的气度,来到山东之后的各地奔波,都一幕幕如在眼前,“害风害风旧病发,寿命不过五十八,”他轻声吟道,“天寿如此,我从不强求。”说到这儿,他扭头叫道:“马钰,如今我要去了,我知你修道原本因为惧死,平时多有求长生之念,如今我的寿数也只五十八岁,你却又作何感想?”

    马钰听师父如此说,眼泪不由要滚落下来,说道:“师父就如同活神仙一般,说这样的话真是让弟子无地自容。”

    “人人皆叫我活神仙,却不知我全真一派从不以长生为修行之终极目的,虽说性命双修,‘性在命先’却原本是我门的第一要谛,长生不需刻意去求,不求长生或可长生,这道理你且自悟去。”王重阳说道。

    “是,师父。”马钰此时唯有垂泪答允。

    “我去之后,由你作全真掌门,”王重阳说道,“我且传你内丹秘诀,你平时要勤加修炼。”

    “是。”马钰含泪点头,听师父一句句把秘诀传授于他,又听师父说道:“你去把三个师弟唤来,我有话嘱咐。”

    “是。”马钰答应一声走了出去,三个师弟原来一直在门口侍立,只是不得师父呼唤,谁都不敢贸然进去,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