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显祖点点头:“我们都很喜欢创作戏剧,而黄老板对我们的这个爱好,却从来不加干涉,反而提供一切我们想要的东西。甚至一些无理要求,他也都会答应我们,比如,到一些他没有控制的岛屿上去。其实我们是想借机逃跑的,当然我们没有得逞,否则也不会被送来这里见你了。但是他的气魄,我们都已经感受到了。”
康宁已经领悟到了对方话中的含义,于是他顺着说道:“把你们送到这里,大概是希望你们把这里发生的事情,改写成一部部精彩的戏剧。那些东西,以后将会在整个地球上传播开来。”
汤显祖知道,他们被派到这里来,就是做这个的。虽然他并不知道地球是个什么意思——甚至那名翻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才合适——但不妨碍他裂解话中的意思。一旁的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也猜到了康宁的意思。
康宁补充说明道:“战争,永远是感情冲突最为激烈的戏剧。我相信作为戏剧大师的你们,没有任何理由放下这么好的素材。”
他们3个点点头,然而,莎士比亚却疑惑地说道:“我们同样也没有理由,去歌颂一个主张杀戮的军阀。”
“没人让你们歌颂军阀,你们会看到,我们带给人民的是什么?而我们的敌人,又在怎样对待他的子民。这世界上没有原本没有善恶,有的只是好与更好,差和更差。”
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面面相觑,虽然他们两个的祖国,在28年之前,还进行过一次惨烈的海上战争,从那之后,西班牙王国走向了没落,整个人类历史的航线,也被又一次修订。
但是他们两个之间的交流,却没有因此受到阻碍,毕竟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就连汤显祖也是如此,他们两个为了和这个中国人进行交流,甚至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汉语,虽然带有浓烈的江西口音,但是康宁已经基本可以相信,这俩外国佬如果被突然扔到大明疆土上,至少不会被人当成怪物沉猪笼。
说起来,那个稀奇古怪的南京教案,也快发生了。
到时候,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将会带来各种大讨论,而在这个讨论的过程当中,却没有人注意到,有些东西,或许能够挽救大明的危局。
康宁不觉得大明王朝还是个有药可医的患者,徐鸿儒显然也是这样认为的,他的所有计划,都在于建立一个新的秩序。这个秩序有多么的新呢?新到大明王朝的臣子们,绝对会把他指斥为妖言惑众。如果不被认可,那么徐鸿儒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徐鸿儒起义,说不定还能够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照样出现,但是康宁不想让东北起家的努尔哈赤耽误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
大明王朝可以完蛋,但继承大明王朝法理正统性的,绝对不能是努尔哈赤。
不过现在考虑这些还尚早,他现在需要给这3位戏剧大师,找寻足够好的房子安置起来。
另外他们的身体状况,也引起了康宁的担忧。如果历史的进程没有被太大了打乱,那么,这3位大师,将会在明年,也就是公元1616年,相继离世。其中,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都是在4月22日离世的。
这两人的友谊,或许没有深入到东方传统文化当中,被称之为义结金兰的地步,但是他们真真切切的做到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不过值得讽刺的是,被后世的东方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应算在他们中间的那位汤显祖。却是在他们去世之后的几个月开离世的。
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固然是好的,但是非要把自己的戏剧家,和世界历史上闻名遐迩的人挪到一起去,未免有些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结果这两位戏剧大师,新手在同一天去世,就连相应死神的召唤,也不和汤显祖商量。
死,都不屑和你一起死。
至少在原本的时空当中,是这样的。大概这个拥有不知道多少穿越者的时空里,这一切,都将改变,至少康宁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夜里,这3位大师相继入睡,虽然他们的睡眠深度,因为年迈的原因,而让人担心,不过,康宁派出的杀手,就算没有经过充分的训练,也不会让这3个人,听到他们的脚步声。
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3名杀手带回了他们的毛发。康宁已经可以用极其熟练的手法,施展秽土转生之术,将这3个人复活,并成为始终效忠于自己的转身者。
他们三人的尸体,则按照老规矩被悄悄地收拾掉。
由于秽土转生的附带效果,第二天,当大家伙见到这3位戏剧大师的时候,所有人都愕然的发现,他们3个人红光满面,虽然容颜依旧苍老,但看上去,精神头却像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
很多人的脑海当中都产生了疑问,知情的转生者当然知道,他们已经成为了自己最为可靠的战友,但另外一些普通人却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就有了传言,说是长途的海上旅行,影响了这3位大师的健康。
这个说法没有引起任何怀疑,毕竟欧罗巴大陆的遥远程度,已经被夸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康宁则率领着3位戏剧大师,前去采访刚刚追击敌军回来的御宿政友。他的事迹,将会成为某些戏剧的重要素材。(未完待续。)
第184章 八国联军祸害倭国·1
御宿政友这个二愣子,追击敌军也就算了,竟然准备直捣黄龙,冲进德川家康的军阵之中。
结果被敌人一阵弓箭攒射,虽然顺利的冲了进去,但付出的伤亡也是极大的。
康宁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被康达夫包扎伤口。这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家伙,口口声声的说自己重创了敌人。
如果有任何人发出怀疑的声音,他会直接跳起来,描述当时德川家康方面,那混乱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浑身的伤口,似乎都停止了流血,看起来他的每一个血细胞,都会为他的面子着想。
不过康宁才不关心他的战绩究竟如何?反正,他今天带来了一群戏曲大家,就是为了把这个人,包装成丰臣秀赖方面,最有战斗力的将领。
元朝以后,在表现方式上更加勇视觉冲击力的戏剧,逐渐成为底层普罗大众最为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戏剧,虽然很多都是中下层文人创作的东西,但正因为他是中下层文人创作的,所以在语言对白和内涵上,更贴近于百姓的价值观,而百姓在欣赏的过程当中,也不会因为其中蕴含的道理过于深奥,而退避三舍。
康宁于是心想,既然在中原地区的演进过程是这样的,那么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东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则大多也是如此。
于是这个采访的进程,被放到了所有事情的第一位,只有兰德川家康派出的新一批和谈使者,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康宁的接见。
不过在这个采访的过程当中,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大大阻碍了整个事情的进程。语言,一种突破肢体表达限制的交流形式,同样也是一种短时间内无法跨越地理障碍的交流形式。
语言学,一种设计方面极其广泛的学科,同样也是一种最容易引发争议,最容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科。
在后世的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语言还在流传,学者们莫衷一是,普遍的观点认为,大约有5000到7000种语言,还在世界上流通,不过使用人数超过100万的语言,大概只有140来种。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的关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存在互通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情况。语言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成为语言分类学方面最为关键的分类依据。
但这一学科,其争议程度,值得每一个想要引用这其中内容的人,都会从描述的过程当中,发现“尚有争议”之类的字眼。
如果说,汉藏语系纠结于方言是不是应该独立统计为语种的话,那么所谓的日本语系,就应该直接质疑他是否有存在的意义?
有些学者为了策应政客们的宣传攻势,故意提出日本语系这一概念,首先动机就是不纯的。而这一概念,在国际学术界上很快遭到了众多质疑,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他的学术基础,一点也不坚固牢靠。
不过,日语很让人头大,这是每一个有过学习经验的人,都会有的感受。片假名平假名什么的也就算了,训读和音读更是让人炸毛,而且,同一个孩子也不一定有着相同的读音,原因是因为他可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比如南北朝,唐朝,宋朝,被传入日本的,而当时他们在中原的读音,就已经因为历史的原因而发生了变化。
所以,找一个合格的日语翻译,有时候比找一个西班牙语或者英语翻译更加困难。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地方距离中原地区比较近,平时的交流比较多,即便日语翻译的成材率比较低,但庞大的交流技术在那里摆的,终究还是能找出一两个。
但康宁却是一个不幸的人,至少在这方面是这样的,他手头紧来没有一个合适的日语翻译。而御宿政友的汉语讲得实在有失水准,这样双方的沟通交流,陷入了巨大的困难,毕竟从日语转化成汉语之后,还需要转化成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能够听懂的英语和西班牙语。
低效的工作让康宁找到了一个更好的理由,去推脱得川家康和丰臣秀赖双方派出的和谈使节。
真田丸之战胜利,让德川家康看到了康宁的实力,但就在此之后不久,之前就爆发过战争的博劳渊,传来明石全登全军覆没的消息。
战争的详细情况,丰臣秀赖虽然已经发送给康宁。但是康宁却没有仔细看,因为结果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唯一可能存在的影响就是,丰臣秀赖通过这件事,已经察觉出,这样不依靠康宁的力量,他在德川家康面前的实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过分依仗靠您的实力,就会形成尾大不掉的被动局面,所以,丰臣秀赖这次也成为推动和谈的一支力量。
还好,康宁已经果断出手,在战场上大唐了德川家康,所以这一次,德川家康实质性利益,才能满足康宁的胃口。
德川家康方面派来谈判的使者,乃是德川秀忠的妻子浅井江,以及被康宁安排以游学士子的身份混进幕府之中的张仪。丰臣秀赖方面则有淀殿,也就是浅井江和已经被关押起来的常高院的大姐,浅井茶茶。
其实德川家康已经算准了丰臣秀赖方面,已经没有什么值得信赖,并且能够拿得出手来谈判的人选。所以他果断的选择了德川秀忠的妻子浅井江。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他会和对方必然派出的丰臣秀赖之母,一起对康宁施压,要求他释放常高院。
只要有了这一次合作成功,之后,德川家康就可以选择联合丰臣秀赖,共同抵制康宁。
德川家康又一次审时度势的使出了最为阴险的套路,他已经明确地意识到,最急切应该除掉的,并不是还能够得到公家支持的丰臣秀赖,而是这个外来者,康宁。
所以他这一次,虽然说依旧准备拉一个打一个,但拉的对象和打的对象,已经进行了一个位置上的交换。
不过康宁在十数日之后才开始的会谈中,一开始就戳破了德川家康的小算盘。
当浅井江和浅井茶茶一起提出释放常高院的时候,康宁果断的指出,他现在在名义上,依旧是丰臣秀赖的臣子,所以,只要丰臣秀赖公,亲自颁下一道命令,他将立刻释放常高院。
但是他随后又补充道,由于他是租借效力丰臣秀赖,实际上仍旧效忠于华老板,所以,他必须要代表黄老板说上一句,此时的日本列岛上,虽然战火与硝烟主要是围绕他们3家开始的,但其实,德川大将军占据绝对优势,丰臣秀赖和黄老板,其实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他这句话点醒了浅井茶茶。这个女人的脑子并不愚蠢,只是过分的高傲自负,蒙蔽了他的眼睛。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交战之后,他的确感受到了德川家康的强大,而原本支持丰臣秀赖的公家,虽然在战争的过程当中,曾经派出过两名使节,劝说德川家康放弃进攻,但立即就遭到了德川家康的拒绝。此后,被他寄予厚望的公家,竟然就此袖手旁观,再也没有做出任何有力的支持。
这件事情让他彻底明白,当下的形势,其实是对他和他的儿子极其不利的。这样他放下了原来的自负,转而开始认真的研究微妙的三方关系。
聪明的他很快就发现,康宁其实并不是在真心帮助丰臣秀赖,他其实是在两边讨好,谋求利益最大化。
不过这一点,反而让他更加放心。无缘无故的忠诚,总会让人或多或少的觉得不安,而如今发现了康宁的欲求所在,便能更好的,更切中要害地与之交流。
所以他果断地开口说道:“常高院的事情,就这么决定了吧。回去我就会让小儿秀赖写一封书信,届时,淡路殿可一定要信守诺言啊。”
康宁信誓旦旦的保证道:“那是当然。”
于是,双方会谈,实际上是三方会谈,终于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康宁苛刻的条件,也被抛出来,放到了征夷大将军夫人的面前。
播磨国、备前国、美作国、摄津国、河内国、丹波国以及四国之一的阿波国,都需要任命康宁的人,作为一国之守护。原本被封封在这里的各路诸侯,必须马上转封到其他地方。此外,上述七国加上已经被康宁控制的淡路国,将在境内推行自己的政令,德川家康不得以任何借口予以干扰。
这第一个条件被抛出来,就足够让随同前来谈判的德川家康的家臣们愤怒了。不过,聪明睿智的淀殿,却当着他们愤怒的表情,铿锵有力地表达了对康宁的支持。他代表他的儿子丰臣秀赖宣布,承认康宁对上述八国的独立管辖权。即便康宁仍然在名义上是丰臣秀赖的臣子,也不会有任何丰臣家的人,干预康宁的治国方针。
这个表态让康宁非常满意,看来这个女人已经明白,双方唇亡齿寒的重要性。
不过,德川家康方面,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同意康宁的条件,他们声称,要派人回去禀报德川大将军,由他来做出最后的决策,毕竟此事关系重大,就连坐在一旁的张仪,也没敢贸然开口劝说他们同意这一条件。
虽然康宁知道他们只不过是想拖延时间,但时间也是康宁所需要的,所以,康宁干脆利落的表示,对于对方慎重的处事态度,表示谅解。
于是双方的会谈进入下一个阶段,讨论康宁提出的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商业贸易的自由化。
保守的德川家康对于商业的抵触情绪,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与此同时,排外的他也不希望西方的贸易者,进入他的管辖范围。但是这次康宁却用军事作为手段,强迫他开放关西地区的自由贸易,至少保证康宁的人可以自由出入,而且只能收取他们商定好的关税。至于德川家康现在经营的老巢关东地区,他康宁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将商业的触角伸到那里去。
浅井江在和张仪以及跟随而来的家臣们讨论一番之后,决定同意康宁的这一条件。反正康宁不准备在德川家康的老巢,其实应该算是新窝,关东地区实行这一方案,那么,中部地方,近畿地方,国中地方,四国地方,九州地方,就索性任由他的商队去折腾好了。
反正,等到明年夏天,德川家康的军队缓过劲来的时候,完全可以重新征召足够数量的兵卒,一举灭掉丰臣秀赖和康宁,两家。
再接下来,康宁就会提出他的第三个要求,移民计划。这其实并不是他想要做的事情,而是黄老板要求的。不过在他这里,完全可以借助这次机会,迫使另外两方,以及听从他们命令的各路诸侯,以买卖奴隶的方式,进行实质上的移民。
黄老板的优势在于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却没有足够数量的的土地和人口,来增加它的羽翼。如此一来,财富只能成为招致祸端的源头,所以移民屯垦,就成为他接下来最重要的政策,这也是他为什么要从山东及中原其他地方,想方设法搞到难民的原因。
这个条件很快就得到了另外两方的认可,能够将没有战斗力的人口,转化成为可以提升战斗力的金银,他们双方都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当然,康宁还有第四项要求,那就是德川家康方面,不得在此次和谈期间,再提出其他任何一项要求,否则,和谈即刻破裂,他将命令手下,开始着手准备进攻德川家康。
浅井江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同意了这个观点。于是双方在剩下的时间里,只能静静的等待得川家康方面,对于康宁提出的第一个条件的答复。
张仪并不觉得得川家康会答应康宁,但康宁却对此充满信心。他甚至已经开始恶趣味的想象,不久的将来要在这8个令制国之中招兵买马,组成一支能够横扫日本列岛的强大军团。
他甚至已经恶趣味地把这支军队的名字想好了,就叫做,八国联军。(未完待续。)
第185章 八国联军祸害倭国·回到未来
战战兢兢地走出德川家康的大帐,德川秀忠还是第一次看到父亲愤怒的样子。
但是很快,德川家康的脸色就恢复了平静,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能够恢复的如此之快,但所有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已经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我们,同意康宁的条件。”
一时间,周围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这意味着,处于整个日本列岛中心位置的8个令制国,将会以合乎法度的情况,落入到一个外来者的手里。
公家对此一定会非常不满,他们肯定会指责武家,放弃了作为一个武士的尊严,怎么能够将自己的国土,出卖给外人呢!
但是德川家康已经做好准备,不再理会来自公家的指责。
这种事情他也不是没有做过,根本就不用担心那些只剩嘴皮子本事的家伙。
其实,最值得德川家康在意的,反而是那些原本被分封的那些令制国的诸侯。如果他们不愿意答应德川家康提出的转封要求,那么,这些人很有可能索性投靠康宁。
到时候,德川家康将要失去的,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