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厓山-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得轻巧,那么,为什么去死的,不是你?”邱寻是步步紧逼,丝毫不给阔出喘息的机会。

“我……如果愿意为大汗去死。那也是阔出无上的荣光!”阔出一咬牙。大声喝道。

“你们后退两尺,留出给阔出将军自裁地空间来!”邱寻马上大喝道。同时,宋军的长枪手们循声后退一步,刚好可以让已经被逼下马来的阔出抡园了胳膊挥刀自刎。

这一下子,马上就让阔出有些尴尬,他死死盯住邱寻,却发现邱寻虽然骑在高头大马上,可是这时候居然掏出折扇,一副看戏的样子,不由得急怒攻心。

“啊呀呀!”阔出大吼一声,举刀横脖,“为了草原勇士的荣光,为了大汗地大业,阔出纵然一死,却又何妨?”

当然,这话自然是用蒙古语说的,只是不巧的是,那邱寻,张世杰恰好都懂蒙语,甚至这支军队的核心士卒,当初为了作战需要,都颇通蒙语,因此阔出这番话和用汉语说本没什么两样。

只是,阔出用刀子横在脖子上,却迟迟没有割下去,邱寻等人期待已久的血溅五步地场面并没有出现。

“阔出,你不是要自杀么?怎么刀子都架在脖子上了,还不切下去呢?”邱寻突然一合折扇,厉声说道。

“怎么还不切下去呢?”千余宋军士卒突然齐声用蒙古语喊道,而这时候,眼光敏锐地邱寻,赫然从阔出的眼神里,读到了一丝丝绝望,还有一点点……恐惧!

对,是恐惧,这个双手沾满汉人鲜血的蒙古蛮夫,这个纵横疆场数十年的蒙古将军,这一次终于露出了恐惧的神色。

“怎么,怕了么?你也知道,自己的生命才是自己最在乎的了么?”邱寻冷冷说道,“既如此,绑了!”

于是,先前叫嚣要与勇士们共存亡地阔出,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地就被宋军用绳子捆绑了起来,只是一旦绑了起来,阔出便又不老实了。

“张世杰,别以为你们赢了,我这一路只是佯攻,你们就是胜利了又如何?襄阳城是一定会被攻破的。”

“只可惜,堵河两侧,我在上庸就埋伏了一万人。”张世杰冷冷说道。

“这……”,阔出顿时语塞,而那邱寻却又在这时加了句,“而且,蓝田,青田,泥口,我军各放了五千人,就是等着你们呢。”

“不,这不可能!”阔出神色几欲抓狂,“你们没有那么多兵力,你一定是骗人地,南蛮子们就喜欢虚张声势。”

张世杰仰天大笑三声,然后跳下马来,大步走到阔出面前,轻轻对阔出咬耳朵说:“如今也不怕告诉你,襄阳城内,我只留了五百人,对,你没有听错,是五百!”

“噗!”阔出眼睛翻了几番,最后突然喷出一道血箭,当即昏死过去。咳咳,说明下,俺近日一直在火车上,***春运还没完呢,累死俺了,呼呼。

第一百章 布局天(2)

很快,昏倒的阔出便被宋军给装进了笼子里,此时,他介意与否以及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战斗,宋军全歼了元军,可以说获得完胜。

然而,战斗上的胜利是不足道哉的,打这场战役一开始,邱寻之所以敢空襄阳城而出,就是想在西线搏个大的,当年元军南下就是从襄阳这里打开缺口,如今邱寻也准备照猫画虎,从襄阳打开缺口!

三日后,万余宋军突然出现在蓝田一线,元军在此地仅有不到三千人,结果双方发生遭遇战,元军一触即馈,宋军很快沿着秦岭自西向东扫荡,逼近武关。

同日,张世杰亲自率军北上,逼近潼关,并且一到关门便开始叩关攻城,同时传檄关中河西各州郡,要求各地汉人揭竿而起,汉将汉军倘若反正,则既往不咎。

可以说,宋军一路自南向北,一路自动向西,对关中之地形成了钳形攻势,而元军由于在长江中下游的行动,早就秘密将军队调往了安庆九江一线,可以说关中空虚!

卫道率领的宋军西路军,在昼夜急行军后,终于在青泥一线,受到了元军的阻击。这支元军乃是留守长安的阿术之子阿图巴率领,约有军一万五千人,算是整个关中军的精锐了,而卫道军长途奔袭,而阿图巴所部是以逸待劳,因此这一次,阿图巴放心的率军南下,他的意思,是先击溃有长驱直入倾向的卫道,然后再回防潼关一线。

战斗很快展开。宋军迅速被略占优势地元军骑兵压制成一团,形式极为严峻,而就在这时,卫道挥剑自断一指,誓言死战到底,同时号召诸君“宁进死,不退生”,同时数百亲兵同时效仿断指。血流如注,宋军一时士气大振,纷纷挥刀前驱,死战不退,“刀卷刃则撕咬抓”,可以说是真正的开始玩命,无数的元军士卒被咬断了脖子咬掉了耳朵,很多宋军士卒就是断腿断胳膊。依然决不后退!

在危难时刻,在生死决于一线的时刻,只有勇敢,勇敢,再勇敢。只有进攻,进攻,再进攻,他们才能从刀锋底下捞回自己的命!他们才能从重围中杀出!真正到了命悬一线的时候,什么荣耀光华。什么家国天下。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有人的生命!

趋利避害,意图求生那是人地本能,也是人性,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性更加光辉。当然也没有什么。比人性更加肮脏,多少罪恶因人性而起。多少功绩由人性而生,人性本自然,此乃天道也。当然,不承认人性存在,不承认人性本身是不能异化的,却把X性什么的凌驾于众生之上,这自然是把纸糊的月亮当太阳,偷天换日了。

怕了,元军终于怕了,不知道是哪一个士卒突然怪叫一声,撒腿朝后跑,而元军的将佐没有及时的弹压,就这样,原本气势汹汹的元军终于全线崩溃。

浑身浴血的卫道趁机率部反攻,阿图巴数次亲自断后,皆为卫道所败,最终被卫道一刀斩于马下,元军败绩。

得势不让人地卫道趁机率部昼夜兼程,直趋长安,而败报传回后,关中陇右大震,许多鞑子贵族开始收拾细软,意图北逃,而沉潜已久的天机阁陇西分舵趁机开始活动,广造谣言,暗杀鞑子官僚,焚烧房屋,制造恐慌。

阿图巴幼弟阿什本接替乃兄之职,敕令武都,阴平,天水一线元军尽数后撤,确保长安,灞上一线,同时飞章上郡,晋阳告变,请求增援。

由于长安乃是名城大邑,有兵3万有余,粮秣可支一年,看起来阿什本意图固守长安,以待元军援军,同时能使宋军顿兵于坚城之下,这样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不得不承认,阿什本虽然年幼,然而也通兵机,比起有勇无谋的阿图巴,自然是要强上许多,然而,这一切,在早就布局许久的邱寻面前,显得是那么苍白!

在过小年这一天,沉潜已久的邱寻,突然率一万宋军,出现在陕城城外,宋军以火药伏于城墙下,而元军不防,遂一举炸开城墙十余丈,宋军持火器一拥而入,陕城遂破。

张世杰至潼关,命襄阳长史周顺率军五千攻蒲坂,周顺身前士卒,身中数箭,元军仅有军三千,遂败绩。自从,关中门户洞开,长安已经是宋军囊中之物!

而就在千里之外,阿里海牙部将脱里率军猛攻安庆,宋朝阳率部据守,凭坚城火器屡退之,元军陈尸数里,而不能克。

腊月十七,杨亮节之次子杨廷率军五千,自洪州率军渡江,增援安庆,不虞中伏,阿里海牙亲自率军阻击,宋军败绩,杨廷败死。阿里海牙趁机率部渡江,掠大小船千艘,留一部包围洪州,扼守湖口,自己亲自率军东下,直趋金陵!

就在这最危险地时刻,高升率军沿江北西上,水军终于在距金陵一百五十里处与阿里海牙部遭遇,双方当即展开激战,宋军水师占优,高升趁着东南风起意图火攻,被阿里海牙识破,阿里海牙暂退一时,金陵旦夕之危暂解。

同日,江夏守将陆明率军一万三千人,战船六百艘,顺江而下,意图与高升夹击阿里海牙,顺解湖口之危。而侦知消息的元军长沙守将兀良台也率军北上,意图趁虚攻取武昌一线,隔断宋廷的长江水道。可以说,天下这盘大棋,已经到了中盘屠龙阶段,已经不能容许一个失误,否则代价就是身死国灭,宋元双方皆以经投入几乎全部实力,胜败在此一举!

第一百零一章 摊牌(3)

浦口大营。

司马玄一声高呼,宋军和元军竭尽最后的力量,开始肉搏,所有的力量被一次投入,所有的计谋此时已经不顶用了,因为双方已经犬牙交错的咬在了一起,根本没有了空间,双方拼杀的时候,奇Qisuu。сom书已经完全是*肉搏了,在这种情况下,比的是技术,拼得是意志,扛的是决心!

一个元军往往被几个宋军包在垓心,而在外面又有十余元军士卒继续包夹,如此下去,双方大部分士卒均已经是血肉模糊,可是,他们依然站着,依然在为自己的生命在战斗,在搏杀……

这一次,玉昔帖木儿也没有一点保留,亲自操戈上阵,而司马玄叔侄更不用说,皆是亲自上阵,身先士卒,双方士气皆是大振,拼杀更为惨烈。

鲜血已经染红了大地,肌肉和组织已经洒满了战场,双方的死伤都很惨重,可是,没有哪一方有丝毫的胆怯和犹疑,没有哪一方有丝毫的动摇和后退,他们依然在不惜一切的鏖战着,他们等的,只是一个希望。

是的,这只是一个希望,如今双方战局胶着,形式已经很明显了,谁有援军,谁就能胜利,想要打破平衡,其实不需要太大的分量,有的时候,只需要在正常情况下几乎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就足以改天换地。

就在双方交织不下,而东方已经渐渐露出了鱼肚白的时候,突然,三声尖锐的鸣镝声想起,在正北方。正南方的天空上,出现了闪亮地光带!

奋力将三名元军士卒隔开,司马玄单臂举刀,高呼道:“儿郎们,我们的援军到啦!”

被重重盾牌包在最中央,因而得以免收攻击的宋军号角齐声高鸣,声音响彻云霄。

很快,大地开始颤抖。毫无疑问,这是骑兵的声音,只有万马奔腾时的一往无前的气势,才能让大地也为之颤抖!,而且声音来自南北两面!

是宋军,是宋军的骑兵!先前的鸣笛和火焰已经很明显了,那是所有宋军都认识地信号,那么。南北对进而来的,只可能是宋军的骑兵。

已经躲了很久的太阳,终于不忍看下面的屠杀继续下去,霍然从地平线那里爬了出来,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将宋军无数面盘龙旗,照的是分外醒目,适时而起的微风,让旌旗招展。

是地,那是龙旗。是天子旌旗!北面骑兵冲在最前面的。赫然是大宋祥兴皇帝!

“吾皇御驾亲征啦!”不知是谁在此时高呼一声,接着,无数人山呼万岁,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而本已接近力竭的宋军士卒们,在这一刻仿佛获得了无穷的力量!

两百八十年了,自从真宗皇帝在寇准的护卫下站上城头地那时候起。已经快三百年了!昔日宋军仅因皇帝冠盖出现。便人人拼死,重创辽朝数十万大军。打出了军威和国威,而这一次,少年天子亲自出征,誓与士卒门同生死,这需要何等的胆气?这需要何等的决心?皇帝御驾亲征,永远是最鼓舞士气的,况且宋军自从山以后,甚少败绩,本就已经打出了一股气,如今萧统的适时出现,更是让这股气爆棚。

刚刚格开一名宋军壮汉地玉昔,见宋军万马奔腾,其势排山倒海,如风卷残云,而宋军战马虽然矮小,可是看得出也是久经训练,而这支宋军一改往日重视甲胄防卫之常态,居然几乎和蒙古骑兵一样,装备甚简,而各个手持火器,身背弓弩,神色剽悍。

看见这里,玉昔心中喟叹一声,心知大势已去。一上台岛,就下定决心发展地,在南洋的东印度公司里,尤其是珠宝玉石这块,萧统自己也是有股的,可是这笔钱,萧统却全部秘密交给天机阁,责令其从漠北辽东采购马匹,然后再通过重重关卡,从海路秘密运回台湾。

众所周知,由于马禁,本来弄马匹就是很麻烦的事情,何况是萧统这样大规模的搞,还不能引起元廷的注意,还得上下打点,这样一来,也就造成战马的成本大大提高,可是萧统却坚持必须这样进行下去。数年之间,萧统地内帑几乎全部花在了买马上,毕竟漠北是不认大宋发行地交子的,这时候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得给真金白银。

当然,有时候以货易货淳朴地人们也会接受,这时候很多南洋玩意也派上了用场,可是这也不能大规模操作,不然大量的流通于世,势必会引起元廷的注意。因此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萧统还是咬咬牙,多从户部挪用了白银近四百万两,才勉强凑齐了一万匹战马。

至于南洋那里的马,就方便多了,很多时候可以直接征用,这样数年之间,萧统也凑齐了不少战马,可以供训练骑兵之用了。

可是万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马匹的不服水土问题,马匹的瘟疫问题,马匹的配种问题,等等,都让萧统费尽了脑子,更麻烦的是,这些都还得保密,毕竟秘密武器如果被曝光了,也就没啥威力了。

请了(抑或说是绑了)漠北专业的养马人,在付出了大批战马非战斗死亡的代价下,萧统终于勉强凑齐了近万骑兵,这支军队训练严酷,在安南的平原,台南的河滩等地都呆过,士卒们更是经历过比天机阁还要惨烈的考核,因此战斗力值得期待,在宋军登陆,夺取金陵一线后,留在金厦的船只,便开始日以继夜的将骑兵从台岛朝大陆运,不必说一路上由于晕船等等,又有不少战马白白损失掉。

可是虽然这样,残兵亮剑,照样光彩夺目!

第一百零二章 摊牌(4)

形成平衡可能需要很大的力量,然而改变不稳定的平衡,却只需要细微之功,可是这一次,突然冲向战场的宋军骑兵,就像两把从南向北的利剑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最外围的元军士卒如砍瓜切菜一般撕开,大多数元军士卒甚至根本没有反应!

是的,虽然是汉人,虽然自从幽云落入敌手后两百年来宋军几无强大骑兵,可是,军队总归是人建立的,只要有充足的金钱和严格的训练,配以精良的装备和适当的鼓动,总能练出雄狮锐旅来。

而一旦上了战场,感受了战场惨烈的气氛,亲手杀过人沾过血,那么半成品很快就能成为成熟品,这支已经具备了一切成功要素的军队,很快就羽化成蝶。

这些在鞑子们眼中怯懦而温顺的汉家儿郎们,他们的骑术一样精湛,他们挥舞起马刀来一样如指臂使,他们的眼神一样锐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皇帝,也和他们在一起!

天子不亲身犯险,因此萧统周围有很多甲士保卫,大量的盾牌将萧统包在中间,可以说由于宋军已经占据上风,加上皇帝也身被重甲,可以说萧统是毫无危险,这时候来到战场上,实际作战影响着实有限。

可是,他是皇帝,他毕竟来了!他毕竟亲自来到血与火的战场来告诉他的儿郎们,“朕要和你们同生共死!”有了这些,就够了,忠诚而勇敢的汉家士卒们,就愿意为了这个而奋死力。

随着呜咽的号角声再次响起,垓心处的司马玄突然率军向西突围,同时最外侧的宋军从南北两个方向急速对进。沿途元军虽然拼死阻挡,可是无奈宋军的骑兵来地过于突然,等到元军好容易回过神来时,已经被宋军冲的支离破碎。可是,正当他们试图聚拢残兵挡住骑兵时,坐在战马上的骑兵拿出了火器。

骑兵,不单单只能砍人和射箭。当他们拿出了火器时,威力之恐怖实在难以想象!

是的,在马上他们没有时间换弹,可是,当千余骑兵同时把火枪对着元军最密集的地方齐射时,无数弹丸飞过。又岂能是人力可以阻挡的?

虽然他们只能射击一次。可是有了这些就已经足够,弹丸或是杀人或是毁马,火药爆炸声足以让元军仅有的战马发狂,一番齐射后,元军已经全线崩溃。

终于,司马玄部在付出了不小地伤亡后,将将从元军残部的殿后处冲出了外围元军的包围,而更外面的元军这时却进入了垓心,可是,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收缩防守。便被已经赶到的宋军再次对穿。

当南北两路宋军终于会师的时候。原本已经不可一世地元军已经被分割成两段,并且重新包围起来!

不出意外,玉昔没有选择突围。

主观上,玉昔不能走,他一突围,也就意味着全局地崩溃,那么这支军队将注定全军覆没。而且为了这次战役。玉昔可以说承担了很大风险,甚至不惜尽空苏北山东。就算他能突出去,侥幸捡回一条命,也无力再阻挡宋军的北进了。

此时,他甚至可以想象,如果自己一败,那么冒险南进的阿里海牙部的侧翼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如果宋军断了他的归路怎么办?根据经验,此时安庆应该还没有陷落,宋军城内应该还有重兵,那么淮泗怎么办?如果宋军选锐旅轻车简从快速北上,又怎么办?

如今的大棋局可以说也是形成了焦灼之时,总体来说宋军和元军也是形成了均势,可是如果自己这一路被突破,那么宋军就凭空多出了一支强大的机动力量,那么战局就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这支力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得投入各个战线,或分兵逐次加强,或集中一鼓作气,处于均势的其他战场,无论哪一个得到了相当地增援,恐怕当地宋军都能取胜,这样一来,宋军甚至有可能趁机各个击破,从而完全夺得战略主动权。

一盘棋总是有胜负手,一场战争总是有转折点,看似其微,其实甚重,如今玉昔帖木儿有些悲凉地发现,自己似乎就会成为那转折时的人物。如果那可怕的想象都应验的话,百年之后,青史之上自己岂不是要留下骂名?如果大元的江山出现了什么闪失的话,自己岂不是就成了断送国运的败将劣臣了么?

可是就算这一切都不考虑,单单是客观上,玉昔就算想突围,也根本突不出去,他地几名亲兵曾试图率部向宋军发起冲击,可是等待他们地,却是连弩的一阵齐射!

方才地骑兵冲击中,宋军根本没有动弓箭,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对于试图突围的小股力量,弓箭乃是必杀之技!

胜负已定,当司马德宗也浑身浴血,几乎虚脱的带着剩下的百十人,在宋军的掩护下冲出重围时,原先的两股元军倒是实现了“胜利”会师,可是,代价却是又丢下了一千多具实体,宋军已经完成了对元军的合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